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穩態與調節(一)_第1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穩態與調節(一)_第2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穩態與調節(一)_第3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穩態與調節(一)_第4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穩態與調節(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部分專題訓練

專題6穩態與調節(一)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摩擦性水泡是因運動摩擦產生的表皮與皮下組織分離形成間隙,并令其間充滿

液體,主要發生在手掌和腳底。水泡內層的皮膚呈紅腫、濕熱,有刺痛感。但往往幾天

后水泡就消失了。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患者出現刺痛感的原因是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到大腦皮層后形成痛覺

B.水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進入組織液

C,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體可以滲入到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D.將積聚于患處的液體排出來的方法可以是使用針或剪刀直接將水泡戳破

答案D

解析痛覺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患者出現刺痛感的原因是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到

大腦皮層后形成痛覺,A正確;據題干信息推測水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皮膚毛細血管通

透性增加,血漿蛋白進入組織液,使組織液的滲透壓增加,水分進入組織液的量增加,

B正確;組織液可以生成淋巴液,也可以生成血漿,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體

可以滲入到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C正確;水泡不能使用針或剪刀直接戳破,以免受

到細菌感染,D錯誤。

2.(2023?預測題)巴甫洛夫對狗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從而使狗建立了條件反射。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一分泌

實驗①食物——>狗0竺-唾液

實驗②…鈴聲——>狗不”分嗎泌唾液

實驗③器)更狗型f唾液

實驗④鈴聲?狗」迷~唾液

A.實驗①中食物是條件刺激,實驗②中鈴聲是非條件刺激

B.實驗①中的感受器分布在眼球和鼻,效應器分布在脊髓

C.實驗③中傳入神經元的細胞體在神經中樞,傳出神經由神經中樞發出

D.實驗④的維持需食物的強化,若無食物強化,該條件反射會逐漸消退

答案D

解析能引起機體非條件反射的刺激是非條件刺激,實驗①中食物是非條件刺激,

實驗②中鈴聲是無關刺激,A錯誤;實驗①中的感受器分布在眼球、鼻和口腔,效應器

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B錯誤;實驗③中傳入神經元的細胞體在神經節中,

傳出神經由神經中樞發出,C錯誤;實驗④是條件反射,該反射的維持需食物強化,若

無食物強化,該條件反射會逐漸消退,D正確。

3.(2023?遼寧省協作校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略改)用火柴棍由腳跟向前輕劃新生兒

足底外側緣時,他的大拇趾會緩緩地上蹺,其余各趾呈扇形張開,該現象在6~18個月

逐漸消失。下列關于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此反射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雙向傳導

B.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控制該動作完成

C.該現象消失說明低級中樞的活動受高級中樞的調控

D.在大腦中央前回的底部有控制腳趾運動的代表區

答案C

解析興奮在離體的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但反射活動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是單向的,A錯誤;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為自主神經系統,是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

的傳出神經,與本現象無關,B錯誤。

4.(2023?預測題)有關研究表明,抑郁癥與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過低有關。

如圖表示NE的分泌和回收過程,以及兩類抗抑郁藥物(三環類化合物、MAO酶抑制劑)

的作用機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激活突觸后膜受體分解產物

注:(-)表示抑制作用。

A.NE的釋放過程和向突觸后膜的移動過程均消耗能量

B.NE的去向可以是被MAO酶分解或者被突觸前膜回收

C.NE激活突觸后受體過程體現了化學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

D.三環類化合物通過抑制NE的回收來增加內環境中NE的含量

答案A

解析NE通過胞吐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此過程需要消耗能量,然后NE以擴

散的方式移向突觸后膜,此過程不需要消耗能量,A錯誤;由題圖可知,NE的去向可

以是被MAO酶分解或者被突觸前膜回收,B正確;由題圖可知,三環類化合物可以抑

制NE的回收,增加內環境中NE的含量,D正確。

5.(2023,趨勢題)“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句諺語。勸告人們春天不要急于脫掉

棉衣,秋天也不要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于身體的健康有好處。

其中蘊含的生物學道理與人體體溫調節密切相關。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春捂”時,人體產熱大于散熱,體溫升高,以便抵御初春時乍暖還寒的氣溫變

B.“秋凍”時,人體散熱增多,甲狀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排尿增多

C.“春捂秋凍”后要“知冷知熱"以避免過度的“冷”“熱”對身體造成傷害

D.“春捂秋凍,不生雜病"蘊含著機體的神經一體液調節網絡的調節作用

答案C

解析“春捂”是因為早春的氣溫變化比較大,多捂一捂,避免天氣降溫使身體著涼,

但人體產熱和散熱平衡,A錯誤;秋天天氣變涼,人體散熱增多,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

多,代謝增強,因排汗減少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排尿增多,B錯誤;進入晚春或

深秋后,天氣穩定后要及時地添減衣服,避免過熱或過冷,對身體造成損傷,C正確;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其中包含了通過神經系統感受溫度,通過體液調節生理活動及

通過免疫調節避免生病,蘊含著機體的神經一體液一免疫調節網絡的調節作用,D錯誤。

6.(2023?山東,8)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糖皮質激素(GC)能提高心肌細胞腎上腺素受體

的表達水平。體內GC的分泌過程存在負反饋調節。作為藥物服用時,血漿中高濃度的

GC能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GC可用于治療艾滋病

B.GC分泌增加不利于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

C.GC作為藥物長期服用可導致腎上腺皮質萎縮

D.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可直接促進GC的分泌

答案C

解析艾滋病屬于免疫缺陷病,血漿中高濃度的GC能抑制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

使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艾滋病的治療,A錯誤;GC分泌增加可提高心肌細胞腎上腺

素受體的含量,有利于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B錯誤;長期服用GC導致體內GC含量

升高,通過負反饋調節使垂體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導致腎上腺皮質萎縮,C

正確;下丘腦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不直接作用于腎上腺皮質

促進GC的分泌,D錯誤。

7.(2023?湖南省長沙市高三一模)人類細胞表面的組織相容性抗原(MHC)包括MHC

-I和MHC-II兩類。MHC-I分子能與侵入人體細胞的抗原水解產生的短肽結合,

形成的MHC-I抗原肽復合物轉至靶細胞表面,呈遞給免疫細胞。體液中的病原體則

會被抗原呈遞細胞攝取和加工處理,形成MHC-II抗原肽復合物,轉至細胞表面。MHC

-I幾乎能在所有有核細胞中表達,可作為分子標簽被自身免疫細胞識別。下列說法錯

誤的是()

A.MHC-I抗原肽復合物可與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的受體特異性結合

B.MHC-H可在樹突狀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中表達

C.輔助性T細胞識別到巨噬細胞膜上MHC分子后就會被激活

D.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供者和受者的MHC-I是否一致或相似

答案C

解析依題意可知,MHC-I抗原肽是病原體侵入宿主細胞后,宿主細胞表面出

現MHC-I抗原肽復合物,會被細胞毒性T細胞所識別,A正確;依題意可知,在抗

原呈遞細胞中可形成MHC-II抗原肽復合物,故MHC-II可表達于抗原呈遞細胞,如

樹突狀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B正確;巨噬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形成MHC-II抗

原肽復合物,會將抗原肽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故MHC-II抗原肽復合物才會激活輔

助性T細胞,C錯誤;移植的器官相當于抗原,而MHC-I幾乎能在所有有核細胞中

表達,可作為分子標簽被自身免疫細胞識別,故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供者和受者

的MHC-I是否一致或相似,D正確。

8.(2023?重慶第一次學業質量調研)某女士對某化妝品過敏,該女士在某次涂抹該

化妝品一天后,引發皮膚紅腫、疼痛。如圖是過敏反應發生機理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

的是()

A.該女士再次接觸過敏原而引發了過敏反應

B.該女士產生了針對過敏原的特異性抗體

C.過敏反應是過敏原刺激機體使漿細胞產生組胺引起的一系列反應

D.過敏反應與體液免疫的區別之一是抗體存在的部位不同

答案C

解析當機體再次接觸過敏原時,吸附有抗體的肥大細胞會釋放組胺等物質,導致

毛細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強、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加等,C錯誤。

9.(2023?趨勢題)顧方舟是“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疫苗)的發明者,他提取出脊髓灰

質炎病毒,并將其活性和毒性弱化,包裹在糖衣中,制成"糖丸"。服用"糖丸”后,

低活性的病毒會激發人體的抵抗力,但不具有使人感染患病的能力。目前,已研發出由

完全滅活的病毒制成的脊髓灰質炎疫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糖丸”相當于抗原,會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抵御病毒的侵害

B.與滅活疫苗相比,減毒疫苗免疫效果持久,但毒力可能恢復

C.滅活疫苗能促使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且需多次接種

D.人體識別的大多數抗原是蛋白質,因此滅活疫苗是將病毒的遺傳物質滅活

答案C

解析“糖丸”中含有活性和毒性減弱的脊髓灰質炎病毒,相當于抗原,會刺激機體

產生抗體抵御病毒的侵害,A正確;滅活疫苗是由完全滅活的病毒制成的,安全性高,

而減毒疫苗是將病毒的活性和毒性弱化,免疫效果持久,但毒力有可能恢復,B正確;

滅活疫苗只能促使機體產生體液免疫,需多次接種才能增強免疫效果,c錯誤。

10.土壤中鹽濃度較高會導致脫落酸在番茄體內積累,隨著脫落酸水平的升高,細

胞通過一系列基因調控使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降低。研究表明脫落酸對赤霉素和

細胞分裂素合成信號的抑制有利于鹽脅迫條件下植物的存活。根據上述實例作出的推斷

不合理的是()

A.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不同激素在代謝上存在著相互作用

B.脫落酸濃度升高可能與促進氣孔開放的功能有關

C.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減少可以使植物生長減緩

D.番茄的鹽脅迫反應是由基因、激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調節完成的

答案B

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脫落酸對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起抑制作用,因此各種植物

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不同激素在代謝上存在著相互作用,A正確;由于土壤

中鹽濃度高導致脫落酸積累,即脫落酸濃度升高可能與抑制氣孔開放的功能有關,減少

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植物水平衡,B錯誤;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都能促進植物的生長,赤

霉素和細胞分裂素減少可以使植物生長減緩,C正確;依據題干,鹽濃度升高導致脫落

酸水平升高,進一步通過一系列基因調控使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降低,從而有利

于鹽脅迫條件下植物的存活,番茄的鹽脅迫反應是由基因、激素和環境因素共同調節完

成的,D正確。

11.(2023?浙江臺州二模)給小鼠注射鏈脈佐菌素(STZ)可以特異性破壞其胰島B細

胞,構建糖尿病小鼠模型。為檢測糖尿病小鼠模型是否構建成功,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在空腹狀態下測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及血液中胰島素含量

B.在飽足狀態下測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及血液中胰島素含量

C.在空腹狀態下測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在飽足狀態下測定小鼠血液中胰島素含量

D.在飽足狀態下測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在空腹狀態下測定小鼠血液中胰島素含量

答案C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有

的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2.(2023?預測題)動物乳汁中主要乳成分的合成過程是由不同激素相互協調、共同

完成的復雜過程。催乳素促進主要乳成分的合成,且依賴于雌激素、孕激素、胰島素等

激素共同發揮作用,通過刺激特定乳蛋白mRNA的合成,來調控主要乳成分的合成過

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胰島素的受體都是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B.乳汁的產生需要多種激素的協調作用

C.激素可通過調控基因的表達來促進乳汁的分泌

D.由于激素發揮作用后就被滅活,所以激素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

答案BCD

解析雌激素和孕激素屬于脂質,可以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故性激素的

受體一般在細胞內,A錯誤;由題意可知,乳汁的產生需要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完

成,B正確;由題意可知,激素通過刺激特定乳蛋白mRNA的合成,來調控主要乳成

分的合成過程,即激素可通過調控基因的表達來促進乳汁的分泌,C正確;由于激素一

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會失活,所以激素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D正確。

13.(2023?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聯考改編)矮化后的夾竹桃可以凈化空氣、美化

環境。在培育矮化植物時,除了進行摘除頂芽等一些修剪工作外,還要控制光照等條件

才能達到效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為探究2,4-D促進夾竹桃生根的最適濃度,使用較高濃度溶液,處理時間較

短的是沾蘸法

B.矮化過程中,摘除頂芽的目的是抑制頂端優勢

C.光敏色素是感受光信號的分子,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分布在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其中在植物體分生組織的細胞內比較豐富

D.為了探究某矮化夾竹桃是赤霉素受體異常還是不能產生赤霉素造成的,應該選

擇夾竹桃成體為實驗材料

答案ABC

解析沾蘸法是把插條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藥液中沾蘸一下(約5s),深約1.5cm,所

以使用較高濃度溶液,處理時間較短的是沾蘸法,A正確;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通過極性

運輸到側芽,導致側芽處生長素含量高,由于側芽對生長素比較敏感,抑制側芽生長,

頂芽優先生長,表現為頂端優勢,矮化過程中,摘除頂芽的目的是抑制頂端優勢,B正

確;光敏色素是一類蛋白質,分布在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在分生組織的細胞內比較豐富,

C正確;為了探究某矮化夾竹桃是赤霉素受體異常還是不能產生赤霉素造成的,應該選

擇夾竹桃幼苗作為實驗材料,因為使用幼苗,生長變化明顯,D錯誤。

14.(2023?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聯考改編)感染新冠病毒后會出現發熱癥狀,部

分人高燒至39C左右。藥物布洛芬可以減少炎癥性物質的產生,使用后會有明顯的止

痛效果。除此之外布洛芬還具有抑制下丘腦活性的功效,能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

腺素減少后,可以加快散熱的速度,從而起到降溫的作用。關于體溫調節,下列敘述正

確的是()

A.炎癥性的物質會引發神經沖動使人產生疼痛等癥狀

B.退燒藥布洛芬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過程屬于神經調節

C.高熱持續期,機體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D.退熱中大量出汗會導致血鈉含量降低,腎上腺髓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

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

答案AB

解析布洛芬可以減少炎癥性物質的產生,使用后會有明顯的止痛效果,可推測炎

癥性的物質會引發神經沖動使人產生疼痛等癥狀,A正確;布洛芬能抑制神經中樞下丘

腦活性,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該過程屬于神經調節,B正確;高熱持續期若體溫維持

相對穩定,機體產熱量等于散熱量,C錯誤;退熱中大量出汗會丟失大量水分和無機鹽,

會導致血鈉含量降低,所以,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

+的重吸收,D錯誤。

15.(2023?北京,8,改編)水稻種子萌發后不久,主根生長速率開始下降直至停止。

此過程中乙烯含量逐漸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漸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對主根生長的影

響如圖。以下關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6

5

根4

長3

(2

3C

1

()

對照乙烯赤霉素赤霉素

+乙峪

A.乙烯促進主根生長

B.赤霉素促進主根生長

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過不同途徑調節主根生長

D.乙烯增強赤霉素對主根生長的促進作用

答案AD

解析由實驗結果可知,乙烯抑制主根生長,赤霉素促進主根生長,A錯誤,B正

確;赤霉素和乙熠的作用效果不同,可能通過不同途徑調節主根生長,C正確;同時施

用赤霉素和乙熠時,主根長度小于只施用赤霉素時的,由此可知乙蟠減弱了赤霉素對主

根生長的促進作用,D錯誤。

三、非選擇題

16.(2023?福建部分地市4月高三聯考)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技術面臨的重大難題,

其部分機制如圖所示。腦部分泌的褪黑素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為探究褪黑素影響

免疫排斥的機理,我國科研人員以移植心臟后的大鼠為材料開展相關實驗,部分數據如

表所示。

外源器官引起免疫排斥的部分過程

注:IL-2是一種細胞因子;IL-2R是位于T細胞細胞膜表面的IL-2受體。

移植心臟后的大鼠部分生理指標

對照組實驗組

血液中IL-2平均含量(ng/mL)22.0013.09

移植后存活平均天數(d)6.1711.83

回答下列問題:

⑴圖中外源器官相當于其引起的免疫排斥屬于(填“非特異性”

或“特異性”)免疫。

⑵實驗組的處理是對大鼠灌胃適量褪黑素,對照組的處理是

o表中數據表明,褪黑素可能是抑制了圖中(填圖中序

號)過程,從而降低了對外源心臟的免疫排斥。為確定褪黑素對②過程是否有影響,實

驗中還應增加檢測O

(3)CD8+細胞是一種能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T細胞。有人推測褪黑素通過抑制CD8

+細胞的形成進而降低免疫排斥反應。請以移植心臟后的大鼠為材料,設計實驗以驗證

該推測。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

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抗原特異性

(2)對大鼠灌胃等量生理鹽水①細胞膜上IL-2R的含量

(3)實驗思路:將生理狀態相同的、移植心臟后的大鼠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灌

胃適量褪黑素,B組灌胃等量生理鹽水。相同且適宜條件下飼養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大

鼠CD8+細胞數量和存活天數

預期結果:A組大鼠CD8+細胞數量少于B組,存活天數多于B組

解析⑴移植到人體內的外源器官相當于抗原。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識別出非己

成分,從而產生排斥反應,產生相應的抗體,來殺死異體器官的組織細胞或抑制異體器

官的組織細胞的成活,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⑵分析題意可知:實驗目的是探究褪黑素影響免疫排斥的機理,實驗的自變量是

褪黑素的有無,因變量是血液中IL-2平均含量及移植心臟后存活的平均天數。實驗組

大鼠灌胃適量褪黑素,對照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由于對照組血液中IL-2平均

含量高于實驗組,結合圖中分析,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過程①中T細胞合成、分泌IL-2。

②過程表示T細胞合成IL-2R,IL-2R可與IL-2特異性結合,導致T細胞增殖分化,攻

擊外源器官,影響外源器官移植后存活天數。所以為確定褪黑素對②過程是否有影響,

實驗中還應增加檢測細胞膜上IL-2R的含量。

(3)為驗證"褪黑素通過抑制CD8+細胞的形成進而降低免疫排斥反應”,要依據單

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對照原則等實驗原則來設計實驗。實驗的自變量是褪黑素的有

無,因變量是移植心臟后大鼠CD8+細胞數量和存活的平均天數。實驗思路:取生理狀

態相同的、移植心臟后的大鼠隨機均分為A、B兩組,A組大鼠灌胃適量的褪黑素、B

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鹽水。相同且適宜條件下飼養一段時間后,檢測A、B兩組大鼠

的CD8+細胞數量和存活的平均天數。預期結果:由于褪黑素通過抑制CD8+細胞的形

成進而降低免疫排斥反應,所以A組大鼠CD8+細胞數量少于B組,存活的平均天數

多于B組。

17.(2023?趨勢題)研究發現,ATP對突觸傳遞具有調控作用。神經元興奮時,突觸

前膜釋放的谷氨酸(Glu),與突觸后膜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Na+內流;Glu也可作用于周

圍的神經膠質細胞的特異性受體,引起神經膠質細胞釋放ATP,ATP作用于突觸前膜上

的P2Y受體,對Glu的釋放發揮抑制性調控作用,作用機制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起輔助作用,具有支持、保護、神經元等多種

功能,神經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之間存在________(填“單向”或“雙向”)的信息交流。

(2)Glu釋放到突觸間隙的方式為其與突觸后膜特異性受體結合而引起的

膜電位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科研人員電刺激神經元時,能夠引起細胞膜上Ca?+通道開放,Ca2+內流促使突

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推測神經膠質細胞釋放的ATP對突觸傳遞發揮調控作用的機

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興趣小組以具有突觸聯系的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為材料,欲驗證對突觸傳

遞具有抑制作用的ATP是由神經膠質細胞產生的。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細胞數量不作

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營養和修復雙向

(2)胞吐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

(3)ATP與突觸前膜上的P2Y受體結合,抑制Ca2+內流,進而抑制Glu的釋放

(4)將具有突觸聯系的神經元隨機均分為兩組,一組單獨培養,一組與神經膠質細

胞混合培養;一段時間后,兩組均給予突觸前神經元適宜刺激,測量突觸后神經元的膜

電位變化

解析⑴神經膠質細胞具有支持、保護、營養和修復神經元等多種功能。由題意

和題圖可知,神經膠質細胞與神經元之間存在雙向的信息交流。

(2)Glu是一種神經遞質,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的方式為胞吐,Glu與突觸后膜

特異性受體結合后導致Na+內流,即引起動作電位,因此突觸后膜的膜電位由外正內負

變為外負內正。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