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生物模擬專項復習:細胞的能量供應與利用(解析版)_第1頁
2025高考生物模擬專項復習:細胞的能量供應與利用(解析版)_第2頁
2025高考生物模擬專項復習:細胞的能量供應與利用(解析版)_第3頁
2025高考生物模擬專項復習:細胞的能量供應與利用(解析版)_第4頁
2025高考生物模擬專項復習:細胞的能量供應與利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2細胞的能量供應與利用

(2024年1月黑龍江省、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3.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長度。4h/日才

能開花,決定該植物開花的不是光照時長而是連續的黑暗時長。為探究光對該植物開花的影響,進行了如

下實驗,能夠開花的實驗組有()

實驗組別光照時長(h)黑暗時長(h)處理

①1410在光照7h時,黑暗5min處理

②1410在黑暗5h時,照光5min處理

③1212在黑暗6h時,照光5min處理

④1212在光照6h時,黑暗5min處理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1、“長日照植物”:在日照時間長于臨界日長時才能開花的植物,而且光照時間越長,開花越早。

2、短日照植物:只有當日照長度短于其臨界日長時才能開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圍內,暗期越長,開花越早。

【詳解】①決定該植物開花的不是光照時長而是連續的黑暗時長,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長度W14h/日才能開花,

即黑暗時長需大于10h,光照7小時,黑暗5分鐘,然后再黑暗10小時,不影響黑暗總時長,所以該植物

能開花。②黑暗5小時,照光5分鐘,然后再黑暗10小時,連續黑暗時長達不到10h,所以該植物不能開

花。③黑暗6小時,照光5分鐘,然后再黑暗6小時,連續黑暗時長達不到10h,,所以該植物不能開花。

④光照6小時,黑暗5分鐘,然后再黑暗12小時,總的黑暗時間為12小時5分鐘,所以該植物能開花。

故只有實驗組①④的處理方式能夠使該植物開花。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2024年1月黑龍江省、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6.植物體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可

將果膠降解為半乳糖醛酸,能促進果實的軟化和成熟脫落。為探究該酶的特性,進行以下4組實驗,條件

及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且別

①②③④

條件及3汾、

果膠++++

多聚半乳糖醛酸梅++++

Ca2+-+--

Mn2+--+-

55℃---+

半乳糖醛酸+-+++++

注:“+”表示存在和量的多少,表示無。①?③組在常溫下實驗

A,由①④組可知,自變量為溫度,因變量為半乳糖醛酸的量

B.由①②③組可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受離子影響

C.該實驗說明,噴施M#+制劑可縮短果實成熟期

D.該實驗證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不具有專一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機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質、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約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②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者一類化學反應。

③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

都會明顯降低。

【詳解】A、由①④組條件只有溫度不同,自變量為溫度,因變量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檢測指標為

半乳糖醛酸的量,A正確;

B、由①②③條件為離子不同,因變量為半乳糖醛酸的量,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受離子影響,B正

確;

C、噴施M#+制劑,半乳糖醛酸增多,能促進果實的軟化和成熟脫落,縮短果實成熟期,C正確;

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具有專一性,D錯誤。

故選ABC。

(2024年1月黑龍江省、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8.為保障糧食安全,我國科研人員

以富含纖維素的農業殘渣(秸稈)為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攜帶相關酶,可同時高效

生產人工淀粉和單細胞蛋白。部分生產工藝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磷酸化葡萄糖

,纖維三褊:'a葡聚糖

【磷酸化酶

纖維二糖直鏈淀粉

纖維素水解酶淀粉分支酶

面包酵母支鏈淀粉

人工淀粉

農業秸稈單細胞蛋白

注:酵母增殖的適宜溫度為28~32℃,適宜pH為4.0-5.0;酵母發酵的適宜溫度為24~35℃,適宜pH為5.0-5.8

A.面包酵母的增殖能促進纖維二糖水解及淀粉合成

B.生產單細胞蛋白時選擇26℃、pH5.5的條件為宜

C.本生產過程最宜在不加通氣和攪拌的啤酒發酵罐中進行

D.生產前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的條件可為121℃、20min

【答案】AD

【解析】

【分析】分析圖中過程,可知改造的面包酵母表面攜帶幫助纖維二糖水解和淀粉合成的酶,通過其繁殖可

以協助利用纖維素合成人工淀粉。

【詳解】A、面包酵母表面攜帶促進纖維二糖水解的酶和促進淀粉合成的酶,因此其增殖能促進纖維二糖水

解及淀粉合成,A正確;

B、生產單細胞蛋白需要令酵母菌增殖,適宜溫度為28~32℃,適宜pH為4.0~5.0,B錯誤;

C、本生產過程要使面包酵母增殖,應當在有氧環境下進行,C錯誤;

D、在121℃、lOOkPa條件下處理15~30min,將培養基徹底滅菌,以避免培養基上的微生物影響實驗結果,

D正確。

故選AD

(2024年1月黑龍江省、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21.為探究某植物生長所需的適宜光

照,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測得該植物葉片的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和葉綠素含量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

題:

T(

S2.5S一10.0

BZ

E

#J

A2.0U8.0

MOA

oO6.0

1.5D

芋o

Eo

莒E4.0lilli

r1.0

ir

)11111l

0.5)2.0

02550751000255075100

透光率(%)透光率(%)

圖12

(3

螂2.O

知.5

端2

母.0

%1

賺1.0.5

1

士8-

8

一O

.5

圖3

注:自然光下用遮陽網遮光,透過的光占自然光的百分數為透光率(%)

(1)圖1表明,植物葉片在透光率25%~75%內,呼吸速率隨透光率降低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在線粒體中,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與氧結合形成水,催化這一反應過程的酶分布在___________

(2)據圖可知,在25%透光率下葉片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是pmol-m^-s-io

(3)根據上述結果,初步判斷最適合該植株生長的透光率是,依據是。

(4)圖3中50%、75%透光率下植物葉片中葉綠素含量不同,設計實驗驗證這種差異(簡要寫出實驗思路

和預期結果)。

【答案】(1)①.通過降低葉片呼吸速率以減少自身消耗以確保自身有機物正常積累量,從而保證自

身正常生長。②.[H]③.線粒體內膜

(2)7.5(3)①.75%②.此透光率下凈光合速率最高,有機物的積累量最多

(4)實驗思路:取等量的50%、75%透光率下植物葉片若干,分為甲乙兩組,分別提取兩組葉片中的葉綠

素,并比較兩組中葉綠素的含量。

預期結果:75%透光率的組內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高于50%透光率的組內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全過程: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兩分子丙酮酸、少量的用]和少量

能量,這一階段不需要氧的參與。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分解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

量能量。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H]和氧氣結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

【小問1詳解】

植株在遮光環境下通過降低葉片呼吸速率以減少自身消耗以確保自身有機物正常積累量,從而保證自身正

常生長。在線粒體中,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產生的[H]和氧氣結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此過程為有

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進行,所以催化這一反應過程的酶分布在線粒體內膜。

【小問2詳解】

據圖可知,在25%透光率下葉片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是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6+1.5=7.5pmol-m-l-s-lo

【小問3詳解】

根據上述結果,初步判斷最適合該植株生長的透光率是75%,依據是此透光率下凈光合速率最高,有機物

的積累量最多。

【小問4詳解】

實驗思路:取等量的50%、75%透光率下植物葉片若干,分為甲乙兩組,分別提取兩組葉片中的葉綠素,并

比較兩組中葉綠素的含量。

預期結果:75%透光率的組內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高于50%透光率的組內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

(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細胞代謝離不開酶的催化。下列關于酶的敘述,

錯誤的是()

A.低溫和高溫抑制酶活性的原因不同,高溫可能導致酶變性

B.一般情況下,酶在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和含量不變

C.酶在催化反應的過程中不改變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D.pH會影響酶的空間結構,進而影響酶的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酶的特性:專

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溫和;酶促反應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詳解】A、低溫和高溫抑制酶活性的原因不同,低溫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溫使酶發生空間結構的改變,可

能導致酶變性,A正確;

B、酶是生物催化劑,不參與化學反應,只是起催化作用,在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和含量不變,B正確;

C、酶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C錯誤;

D、pH過高或過低都會改變酶的空間結構,進而降低酶的活性,D正確。

故選c。

(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9.蓮葉桐是修復海岸生態系統的優良樹種之一、

為探究光照強度對蓮葉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研究人員選取生長狀態良好且長勢一致的蓮葉桐幼苗,用

一、二、三層造蔭網分別對蓮葉桐幼苗進行遮前處理(記為Ti、T2、T3,網層數越多,遮蔭效果越好),

對照不遮蔭處理,其他條件一致。一段時間后,測定相關數據見下表(表中葉綠素SPAD值越大,表示葉綠

素含量越高)。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組

對照Ti

T2T3

測量指標

單株總干重(g)7.029.017.756.15

葉綠素(SPAD)41.5246.4943.8435.03

葉片可溶性塘(mg/g)25.0920.4115.4111.14

(1)綠色植物中的葉綠素主要存在于葉綠體的中。遮蔭后,T3的葉綠素含量減少。葉色發黃,推測

其主要原因是。T3的葉片主要吸收可見光中的o

(2)經過遮蔭處理后,隨著光照強度由強到弱,葉片可溶性糖含量逐漸降低,其原因是0

(3)對照的葉片可溶性塘含量比Ti,T2高,但單株總干重Ti、T2低,其原因是o

(4)為驗證T3的葉綠素含量降低,需要分析蓮葉桐遮蔭處理后光合色素含量的變化。現有干燥的定性濾紙

條(其一端剪去兩角,并在這一端底部1cm處畫有一條細的橫線)、天平、玻璃漏斗、尼龍布等充足的實

驗材料和用具,按步驟簡要寫出實驗過程(根據需要可自行加步驟,不限于3步):

①_____

②將材料剪碎,分別置于不同研缽中,加入等量溶劑后充分研磨

【答案】19.①.類囊體薄膜②.葉片被遮光處理,陽光長期照射不到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③.紅光和藍紫光

20.光照強度由強到弱,光反應階段產生的ATP和NADPH減少,從而影響暗反應,使糖類等有機物的合

成減少

21.TKT2組葉片合成的有機物更多的運輸到莖稈,使植物莖稈粗壯,更有利于適應弱光環境

22.①.分別稱取等量的對照組和T3組的蓮葉桐葉片②.將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

一塊單層尼龍布)進行過濾后收集濾液;用毛細吸管吸取少量濾液,沿定性濾紙條橫線處均勻地畫出一條

細線,再重復一到到兩次;將濾紙條輕輕插入層析液中,分別觀察試管內濾紙條上出現了幾條色素帶,以

及每條色素帶的顏色和寬窄。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過程十分復雜,它包括一系列化學反應。根據是否需要光能,這些化學反應可以概括

地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碳反應)兩個階段。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才能進行,這個

階段叫作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是在類囊體的薄膜上進行的。葉綠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兩

方面用途。一是將水分解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釋放出去,H+與氧化型輔酶II(NADP+)結

合,形成還原型輔酶H(NADPH)。NADPH作為活潑的還原劑,參與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同時也儲

存部分能量供暗反應階段利用;二是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與Pi反應形成ATP。這樣,

光能就轉化為儲存在ATP中的化學能。這些ATP將參與第二個階段合成有機物的化學反應。光合作用第二

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有沒有光都能進行,這個階段叫作暗反應階段。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

的基質中進行的。

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C02濃度等。

【小問1詳解】

光合色素具有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的作用,綠色植物中的葉綠素主要存在于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中,其

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遮蔭后,T3的葉綠素含量減少,葉色發黃,主要原因是葉片被遮光處理,陽光長

期照射不到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小問2詳解】

經過遮蔭處理后,隨著光照強度由強到弱,葉片可溶性糖含量逐漸降低,其原因是光照強度由強到弱,光

反應階段產生的ATP和NADPH減少,從而影響暗反應,使糖類等有機物的合成減少。

【小問3詳解】

對照的葉片可溶性塘含量比Tl,T2高,但單株總干重Tl、T2低,其原因是Tl、T2組葉片合成的有機物

更多的運輸到莖稈,使植物莖稈粗壯,更有利于適應弱光環境。

【小問4詳解】

為驗證T3的葉綠素含量降低,需要分析蓮葉桐遮蔭處理后光合色素含量的變化。實驗步驟如下:①分別稱

取等量的對照組和T3組的蓮葉桐葉片;②將材料剪碎,分別置于不同研缽中,加入等量溶劑后充分研磨;

③將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塊單層尼龍布)進行過濾后收集濾液;用毛細吸管吸取少量

濾液,沿定性濾紙條橫線處均勻地畫出一條細線,再重復一到到兩次;將濾紙條輕輕插入層析液中,分別

觀察試管內濾紙條上出現了幾條色素帶,以及每條色素帶的顏色和寬窄。

(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7.一氧化氮(NO)是一種氣體信號分子,對植

物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某研究小組為探究NO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中用硝普鈉(SNP)作為NO的供體。回答下列問題。

(1)設置兩組實驗,甲組噴施蒸儲水于葉片背面,乙組噴施等量一定濃度的SNP溶液,一段時間后,采用

有機溶劑提取色素。提取液中的葉綠素主要吸收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光,據

此可測定色素的含量。

(2)測定葉片的NO含量、葉綠素含量、類胡蘿卜素含量和氣孔導度,結果如圖。相較于甲組,推測乙組

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較(填“強”或“弱”),其依據是o

(3)進一步研究發現,適宜濃度的SP會提高植物應對干旱脅迫的能力,推測其原因是一。

【答案】(1)①.無水乙醇②.藍紫光和紅光③.藍紫光

(2)①.弱②.乙組葉片中光合色素含量低,抑制光反應階段,氣孔導度低,二氧化碳吸收少,

抑制暗反應階段

(3)適宜濃度的會提高植物應對干旱脅迫的能力,可能是有效提高植物的滲透調節能力,增強了植物的抗

逆性。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

段的化學反應是在類囊體的薄膜上進行的。

2、葉綠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用途:一是將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成釋放出

去,[H]則被傳遞到葉綠體內的基質中,作為活躍的還原劑,參與到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中去;二是在有

關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與Pi發生化學反應,形成ATPo這樣光能就轉變為儲存在ATP中的化學能,

這些ATP將參與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的化學反應。

【小問1詳解】

葉片中的色素能夠溶解到有機溶劑中,因此可以利用無水乙醇對色素進行提取。提取液中葉綠素主要吸收

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通過比較紅光的吸收率,能更準確地計算出葉綠素含量。

【小問2詳解】

根據圖示結果可知,與甲組相比,乙組葉片中光合色素含量低,抑制光反應,氣孔導度變小,可以減少水

分的蒸發,響應干旱脅迫,但是會抑制二氧化碳的吸收,影響暗反應過程,從而直接影響光合速率。

【小問3詳解】

進一步研究發現,適宜濃度的SP會提高植物應對干旱脅迫的能力,推測其原因是有效提高植物的滲透調節

能力,增強了植物的抗逆性。

(2024年1月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3.用酵母菌做實驗材料探究細胞呼吸,將酵母菌

(甲)、細胞質基質(乙)及線粒體(丙)分別放入3支試管,向試管中加入等量、相同濃度的葡萄糖溶

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時間后,得到葡萄糖和CO2的相對含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陶糖

對C

含°2

0------00

時間(h)時間(h)時間(h)

甲乙丙

A.甲中產生的CO2其氧元素來自葡萄糖和水

B.乙反應結束后可用酸性重銘酸鉀溶液檢測酒精

甲和乙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釋放的能量相等

D.實驗結果表明葡萄糖不能線粒體中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有氧呼吸

第一階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釋放少量能量;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H],釋

放少量能量;第三階段是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

2、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

丙酮酸和[H]反應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

【詳解】A、根據呼吸作用的方程可知,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其氧元素來自葡萄糖和水,A正確;

B、由題意可知,甲既可進行有氧呼吸也可進行無氧呼吸,乙只能進行無氧呼吸,丙只能進行有氧呼吸第二、

三階段,乙反應結束后產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銘酸鉀檢測,呈灰綠色,B正確;

C、甲(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和乙(只進行無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前者釋放的能量多與后者,

C錯誤;

D、丙中葡萄糖無消耗,說明葡萄糖不能在線粒體中分解,D正確。

故選C。

(2024年1月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7.大豆-玉米帶狀間作是重要的復合種植模式之

一。在土壤條件相對一致的地塊,采用相同的肥水管理,以大豆和玉米的單作模式作對照,測定兩種模式

下大豆和玉米光合特性指標及產量,結果如下表。

凈光合速率葉綠素含量胞間CO2濃度單株平均產量

種植模式

(p,mobm_2-s_1)(mg-g-1)(g)

1620279103

單豆

1850306265

112430784

間豆

2258320505

回答下列問題。

(1)大豆幼葉發育為成熟葉過程中葉色由淺綠色逐漸變成深綠色,是因為光合色素中的逐漸

增多。為測定大豆的光合色素含量,提取光合色素常用的有機溶劑是o

(2)相同生長時期,與單作玉米相比,間作玉米凈光合速率更高。據表分析造成這種情況可能的原因是

(3)相同生長時期,與單作大豆相比,間作大豆植株的蒸騰速率、葉面溫度基本不變,據表分析,間作大

豆光合速率降低與被玉米遮陰有關,依據是o

(4)農業生產中帶狀間作種植時,選擇兩種植物的原則有(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17.①.葉綠素②.無水乙醇

18.間作玉米葉綠素含量多,光反應速度快,產生的ATP、NADPH多,從而導致光合速率快。

19.間作大豆植株的蒸騰速率、葉面溫度基本不變,表明細胞呼吸速率、氣孔開度基本不變,但間作的大豆

胞間二氧化碳濃度高,說明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碳不足,而間作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遮陰

20.植株的高度、植株的光照需求

【解析】

【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1)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

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增強。當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2)光照強度

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當光照強度增加到一定的值,

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

【小問1詳解】

葉綠素a的顏色為藍綠色,葉綠素b為黃綠色,大豆幼葉發育為成熟葉過程中葉色由淺綠色逐漸變成深綠

色,是因為光合色素中的葉綠素逐漸增多。光合色素為脂溶性色素,提取需要脂溶性試劑,因此選擇無水

乙醇。

【小問2詳解】

據表分析,相同生長時期,與單作玉米相比,間作玉米葉綠素含量多,光反應速度快,產生的ATP、NADPH

多,從而導致凈光合速率快。

【小問3詳解】

由于間作大豆植株的蒸騰速率、葉面溫度基本不變,表明細胞呼吸速率、氣孔開度基本不變,但間作的大

豆胞間二氧化碳濃度高,說明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不是二氧化碳不足,而間作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遮陰,

因此推測間作大豆光合速率降低與被玉米遮陰有關。

【小問4詳解】

農業生產中帶狀間作種植時,選擇的植物應該存在明顯的高矮差異,植株應該是喜陽和喜陰兩種植物,這

樣既能保證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又能充分利用光能,因此選擇兩種植物的原則有植株的高度、植株的光

照需求。

(2024年1月廣西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酸筍是廣西各族人民喜愛的一種發酵風味食品。

民間制作筍時,會根據不同的氣候溫度來控制酸筍泡制的時間,其涉及的生物學原理主要是溫度影響了()

A.酸筍中化學元素的種類

B.發酵微生物所產生的酶的活性

C.筍細胞產生乳酸的速率

D.發酵微生物的氨基酸脫水縮合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發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過現代工程技術,規模化生產對人類有用的產品。它涉

及菌種的選育和培養、產物的分離和提純等方面。酸筍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詳解】A、酸筍中化學元素的種類不受溫度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

B、溫度影響酶的活性,低溫抑制酶活性,高溫破壞酶結構從而使酶失活,B符合題意;

C、酸筍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酸筍制作過程控制溫度是溫度會影響乳酸菌的無氧呼吸,

C不符合題意;

D、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速率受溫度的影響,氨基酸脫水縮合的方式不受溫度影響,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024年1月廣西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4.以木薯淀粉水解糖為原料,利用釀酒酵母生產燃

料乙醇的過程,敘述錯誤的是()

A.發酵全過程中釀酒酵母菌數量持續增加

B.發酵過程中乙醇濃度會影響釀酒酵母的活性

C.生產過程中釀酒酵母既有有氧呼吸,也有無氧呼吸

D.需要考慮發酵體系中滲透壓對釀酒酵母生長的影響

【答案】A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真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

【詳解】A、發酵全過程中釀酒酵母菌數量先增加后減少,A錯誤;

B、發酵過程中乙醇濃度過高會抑制釀酒酵母的活性,B正確;

C、生產過程中釀酒酵母早期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正確;

D、滲透壓也會影響酵母細胞的活性,故需要考慮發酵體系中滲透壓對釀酒酵母生長的影響,D正確。

故選A。

(2024年1月廣西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7.在華南地區秋冬種植的白菜、油菜等蔬菜,引種

到西北高原地區夏季種植,常會生長得更加旺盛,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包括()

A.光照時間長讓植物有更多的光合作用時長

B.光照強度大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速率

C.紫外線吸收增加使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增大

D.晝夜溫差更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般情況下,葉綠體中的色素吸收的是可見光,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

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詳解】A、西北高原地區夏季種植,光照時間長,植物有更多的光合作用時長,A正確;

B、西北高原地區夏季種植,光照強度大,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速率,B正確;

C、一般情況下,光合色素吸收的是可見光,而紫外線是不可見光,植物不吸收,C錯誤;

D、西北高原地區夏季種植,晝夜溫差大,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夜間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有

機物的積累,D正確。

故選C。

(2024年1月廣西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7.研究發現頻發的干旱事件改變了某自然保護區

的群落組成,群落中植物種群數量的變化與干旱時期的生理特征密切相關,該保護區內有A、B、C三種植

物,它們在干旱時期的部分生理特征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物種最大光合作用速率(mmolg-is」)最大氣孔導度(mmolg-is-i)凌晨水勢(MPa)

A34.670.87-0.69

B134.903.39-0.26

C234.425.89-0.12

注: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指一天中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氣孔導度指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時對應的氣孔開

度;凌晨水勢指03:00-04:00的植物水勢,數值越小表示植物水分狀況越差,側面反映出植物根系水分供

取能力越弱。

(1)干旱事件導致樹木死亡后,在原有土地上重新形成喬木群落的過程屬于演替。

(2)干旱期間,C植物凌晨水勢最大,側面反映出______,植物水分狀況好,從而使最大氣孔導度高,保

障(光反應/暗反應)不受影響,最終有較高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

(3)研究發現,盡管該保護區的群落組成發生了改變,但該生態系統仍然處于穩定狀態,從生態系統能量

流動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4)該生態系統中,樹木殘體中的碳會直接流向(答出2方面)。

【答案】17.次生18.①.C根系水分供取能力較強②.暗反應

19.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相對穩定

20.被分解者氧化分解;以無機鹽的形式被生產者吸收利用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

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

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3、植物遺體中的碳可被分解者氧化分解或以無機鹽的形式被生產者吸收利用。

【小問1詳解】

干旱事件導致樹木死亡后,在原有土地上重新形成喬木群落,該過程保留了原有土壤條件,甚至有種子和

植株等,屬于次生演替。

【小問2詳解】

由題意可知,數值越小表示植物水分狀況越差,側面反映出植物根系水分供取能力越弱,表中C植物凌晨

水勢相對較大,側面反映出其根系水分供取能力較強,氣孔導度越大,進入葉肉細胞的二氧化碳越多,從

而保證了暗反應不受影響。

【小問3詳解】

隨著演替的進行,群落組成發生變化,但由于其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相對穩定,所以該生態系統仍然處于穩

定狀態。

【小問4詳解】

樹木殘體中的碳可被分解者氧化分解以二氧化碳形式釋放,也可以無機鹽的形式被生產者吸收。

(2024年1月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4.作物種子貯藏過程中的損耗是影響糧食安全的

重要因素,抑制作物種子的呼吸作用是減少損耗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作物種子呼吸速率與其含水量密

切相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I

P

w

<K

定bDo

o

命T

+o

其N

E

)

A.種子含水量低時,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種子的自由水含量較少,細胞發生了質壁分離

B.種子含水量高時,呼吸速率增強的原因是種子的自由水含量增加,細胞代謝水平增強

C.種子含水量降至14%以下時,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種子的結合水含量較少,細胞線粒體損傷

D.種子含水量升至16%左右時,作物1種子較作物2種子更耐貯藏

【答案】B

【解析】

【分析】細胞內的水以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

良好的溶劑,是許多化學反應的介質,水還是許多化學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水能自由移動,對于運輸

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高,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

之亦然。

【詳解】A、種子含水量低時,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種子的自由水含量較少,但細胞并未發生質壁分離,

A錯誤;

B、種子含水量高時,呼吸速率增強的原因是種子的自由水含量增加,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B正確;

C、種子含水量降至14%以下時,呼吸速率微弱的原因是種子的結合水含量相對較多,代謝較慢,C錯誤;

D、種子含水量升至16%左右時,作物2種子呼吸速率較低,更耐貯藏,D錯誤。

故選B?

(2024年1月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7.我國西北地區干旱少雨,生長于此的植物形

成了適應干旱環境的對策,為探究植物適應干旱的機理,某科研小組分別對植物甲、乙進行干旱處理,對

照組正常澆水,測定兩種植物葉片的光合生理指標,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葉綠素含量

(p,molCO2-m-2-s-1)(molHiO-m^s1)

處理植物甲植物乙植物甲植物乙植物甲植物乙

正常澆

19.349.360.450.425.563.25

干旱5

10.267.380.420.292.363.08

干旱10

3.236.250.380.111.222.91

注:氣孔導度是度量植物氣孔開度的指標,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度越大

(1)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應階段的終產物有氧氣、、O

(2)根據表中數據判斷,隨干旱天數的增加,植物乙凈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與有關,植物

甲凈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O

18

(3)若給對照組植物提供H2O和CCh,合成的(CH2O)中(填“能”或“不能”)檢測到180,

原因是O

(4)干旱環境下,一些植物葉片葉面積減小、氣孔下陷,其適應環境的意義是=

【答案】(1)?.ATP②.NADPH

(2)①.葉綠素含量下降、氣孔導度下降②.葉綠素含量下降

(3)①.能②.H218O能參與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產生C18O2,C18O2可參與光合作用暗反應形成

(CH218O)(4)減少水分散失

【解析】

【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1)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最適溫度下酶的活性最強,光合作用

強度最大,當溫度低于最適溫度,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的增加而加強,當溫度高于最適溫度,光合作用強

度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弱。(2)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二氧化碳

濃度的增加而增強。當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3)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

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當光照強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

強度不再增強。

【小問1詳解】

光反應階段可進行水的光解和NADPH、ATP的合成,因此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應階段的終產物有氧氣、ATP

和NADPHo

【小問2詳解】

根據表格可知,隨著干旱天數的增加,乙植物葉綠素的含量降低,吸收光能減少,光反應減弱,同時氣孔

導度也下降,使外界環境進入細胞的C02減少,暗反應減弱,因此植物乙凈光合速率下降。隨著干旱天數

的增加,甲植物葉綠素的含量明顯降低,吸收光能減少,光反應減弱,但氣孔導度下降不明顯,因此植物

甲凈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葉綠素含量降低。

【小問3詳解】

由于H218O可參與有氧呼吸產生C18O2,C18O2通過光合作用暗反應可形成(CH20),因此若給對照組

植物提供H218O和CO2,合成的(CH2O)中能檢測到180。

【小問4詳解】

干旱環境下,一些植物葉片葉面積減小、氣孔下陷,可減少了葉片上氣孔的數量和氣孔的開度,進而減少

水分的散失,從而使其適應干旱環境。

(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2.下列有關細胞呼吸及其原理應用的敘述,錯誤

的是()

A.乳酸發酵會產生使澳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黃的物質

B,酵母菌無氧呼吸會產生使酸性重銘酸鉀溶液變為灰綠色的物質

C.黏土摻沙有利于農作物根細胞有氧呼吸,促進根系生長

D.地窖中甘薯的呼吸作用會增加密閉環境內CO2濃度,有利于貯藏

【答案】A

【解析】

【分析】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產生的CO2可用澳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鑒定,因為CO2可使澳麝香草酚藍水溶

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或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酒精可用重銘酸鉀鑒定,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詳解】A、二氧化碳會使漠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黃,乳酸發酵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即乳酸發酵不會產生使

澳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黃的物質,A錯誤;

B、酵母菌無氧呼吸會產生酒精,使酸性重銘酸鉀溶液變為灰綠色,B正確;

C、黏土摻沙會增加氧氣含量,有利于農作物根細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吸收無機鹽,從而促進根系生長,

C正確;

D、地窖中甘薯的呼吸作用會增加密閉環境內CO2濃度,可以抑制細胞呼吸,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有利于

貯藏,D正確。

故選A?

(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6.為探究遠紅光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

人員以長勢一致的某品種黃瓜幼苗為實驗材料、在固定紅藍光強度及比例(200umoLm2s-i,紅光:藍光=4:

1)的基礎上,添加低強度遠紅光(15即oLm2s-i,L-FR)、中強度遠紅光(130pmoLm2s-i,M-FR)和高強度

遠紅光(200moLm2s",H-FR)處理,結果見下圖。

(

T

SUO.

.

Z

.

I

O

UOC.

I

)

r?

T(80

OI60

m(40

..5L

。1.20

!.4B

).3

但.J2

2o

30

IMIH

L-FRFRFR

注:氣孔導度反映氣孔開放的程度;Rubisco是催化C02固定形成C3的酶。

回答下列問題。

(1)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其中藍光依靠(填色素名稱)吸收;同時,

光還作為環境信號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其中感受紅光和遠紅光的受體是o

(2)與L-FR處理相比,H-FR處理會使得黃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據圖分析,出現該

結果的原因是o

(3)某同學推測,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用紙層析法設計實驗驗

證這一推測,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o

【答案】(1)①.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②.光敏色素

(2)①.減弱②.與L-FR處理相比,H-FR處理導致黃瓜幼苗中Rubisco酶活性降低,抑制CO2

固定形成C3化合物

(3)實驗思路:將上述實驗中的生長狀況相似的黃瓜幼苗分別在不同遠紅光強度,相同且適宜環境條件下

培養一段時間,分別取等量葉片進行研磨,利用紙層析法進行對葉片色素進行提取分離。

預期結果:隨著遠紅光增加,葉片中提取出的色素條帶變細,則說明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

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吸收光能并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

氣的過程,光能最終轉化為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光質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光環境因素,其中類

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小問1詳解】

光合色素可分為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其中,葉綠

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光還作為環境信號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其中感

受紅光和遠紅光的受體是光敏色素。

【小問2詳解】

與L-FR處理相比,H-FR處理會使得黃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根據圖示分析可知,與L-FR處理相比,

H-FR處理導致黃瓜幼苗中氣孔導度和細胞間CO2濃度均增加,但是Rubisco酶活性降低,進而抑制CO2

固定形成C3化合物。

【小問3詳解】

某同學推測,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驗證該預測可將上述實驗中

的生長狀況相似的黃瓜幼苗分別在不同遠紅光強度,相同且適宜環境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分別取等量葉

片進行研磨,利用紙層析法進行對葉片色素進行提取分離。如果隨著遠紅光增加,葉片中提取出的色素帶

變細,則說明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

專題02細胞的能量供應與利用

(2024年1月黑龍江省、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3.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長度。4h/日才

能開花,決定該植物開花的不是光照時長而是連續的黑暗時長。為探究光對該植物開花的影響,進行了如

下實驗,能夠開花的實驗組有()

實驗組別光照時長(h)黑暗時長(h)處理

①1410在光照7h時,黑暗5min處理

②1410在黑暗5h時,照光5min處理

③1212在黑暗6h時,照光5min處理

④1212在光照6h時,黑暗5min處理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2024年1月黑龍江省、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6.植物體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可

將果膠降解為半乳糖醛酸,能促進果實的軟化和成熟脫落。為探究該酶的特性,進行以下4組實驗,條件

及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組別

條件及禍麗?②③④

果膠++++

多聚半乳糖醛酸梅+++4-

Ca2+-+--

Mn2+--+-

55℃---+

半乳糖醛酸+-+++++

注:“+”表示存在和量的多少,表示無。①?③組在常溫下實驗

A.由①④組可知,自變量為溫度,因變量為半乳糖醛酸的量

B.由①②③組可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受離子影響

C.該實驗說明,噴施M#+制劑可縮短果實成熟期

D.該實驗證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不具有專一性

(2024年1月黑龍江省、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適應性測試)18.為保障糧食安全,我國科研人員

以富含纖維素的農業殘渣(秸稈)為原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面包酵母使其表面攜帶相關酶,可同時高效

生產人工淀粉和單細胞蛋白。部分生產工藝如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注:酵母增殖的適宜溫度為28~32℃,適宜pH為4.0-5.0;酵母發酵的適宜溫度為24~35℃,適宜pH為5.0-5.8

A.面包酵母的增殖能促進纖維二糖水解及淀粉合成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