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高中全程學習方略》2025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 單元任務研習(二)含答案_第1頁
高中語文《高中全程學習方略》2025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 單元任務研習(二)含答案_第2頁
高中語文《高中全程學習方略》2025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 單元任務研習(二)含答案_第3頁
高中語文《高中全程學習方略》2025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 單元任務研習(二)含答案_第4頁
高中語文《高中全程學習方略》2025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 單元任務研習(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高中全程學習方略》2025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單元任務研習(二)含答案第七單元單元任務研習(二)寫作微專題對點寫作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寫作目標1.借鑒本單元散文在景物選擇、修辭運用、感情表達等方面的手法,寫一篇寫景細致、情景交融、語言生動的散文。2.培養仔細觀察、善于聯想、用心感悟等良好習慣,提高審美表達能力。任務一知識儲備——集腋成裘寫景抒情散文的景與情寫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寫景抒情于一體的散文。這類散文所描繪的景和抒發的情不是簡單地結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現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諧關系。在這其中,情由景負載,景為情浸染,情是靈魂,景是載體。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情感是寫作的核心。寫景和抒情是這類散文的兩個要素,或由情而景,或由景而情,都是構思行文時可以采用的方法?;蛘呦壬l了某種獨特的感慨,然后在此基礎上選擇能寄予感情的景物;或者受到景物的觸動,通過描寫和分析提煉出深刻的感悟。不論怎樣,景物的描寫,最終是為了表達情感、烘托情感,單純寫景不是散文而是說明文。任務二技法引領——庖丁有道1.融情于景,景自含情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的,人的心情、情感是經常變化的。不同的心情,對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寫景時要把作者的主觀感受熔鑄到客觀的景物中,使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這需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去觀察生活,體察事物,將情感依附于筆端之景物,自然就能在寫景時,讓景物含情,從而傳達出獨特的情感體驗。思考思考在《荷塘月色》“月下荷塘”一部分,荷葉、荷花、荷香各具有什么特征?朱自清為什么抓住這些特征來寫?請你把答案寫在下面,并和同學們交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月下荷塘,荷葉自然舒展、生機勃勃,荷花輕柔優美、嫵媚多姿,荷香斷斷續續、若有若無。荷葉、荷花、荷香此時展現出來的這些特征,與朱自清此時的感情極為相符,朱自清把自己的內心暫時超脫于現實,淡淡的喜悅之情融于筆端,對它們進行了細膩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情景交融的美好畫面。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樣是冬天,有人看到的是壯觀,有人讀到的是哀愁。那是為何?那是因為心境不同,正所謂景由心生,只有善于借景抒情,才能做到情景交融。景與情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或以樂景寫樂情,或以哀景寫哀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痹趯懢爸?不能把我們所講的景物本身的特點和感情特點孤立起來,而應追尋兩者的有效結合,做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善用技巧,凸顯情感要做到情景交融,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寫景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修辭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擬人、通感、排比、夸張等,常常在寫景的作文中出現,為文章增色不少。寫景技巧也不少,如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對比襯托等。如動靜結合中的以動襯靜,可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思考在《故都的秋》中,作者把南北之秋放在一起寫,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技巧,有何好處?請你把答案寫在下面的橫線上,并和同學們交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對比襯托法。郁達夫通過一系列的對比描寫,以南國之秋“凋得慢,來得潤,顯得淡”的特點,反襯出北國之秋更為醇厚、濃烈的味道,從而表達出對北國之秋的眷戀之情。任務三對點寫作——牛刀小試請從以下兩道題目中,任選一道,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寫完之后,互相批閱點評,精選優秀習作,擬定書名,撰寫序言,并編輯成冊,以此作為高中生活的一份紀念。1.對我們的校園(村莊或小區等),你也許已經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還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塊天地:同一處景物,你也未必觀察到它在不同時間的變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過______________”為題,寫一篇散文。

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節律,每個季節都有它獨有的特點。“立春”“夏至”“立秋”“冬至”,這些字眼都能引發很多遐想和回憶。選擇一個節氣,觀察此時的景物和人們的活動,寫一篇散文。【寫作指導】1.本題是半命題作文,“我仿佛第一次走過”,先理解題目給出的部分,“我”要求必須寫自己經歷的事,“仿佛”指并不是真的是“第一次走過”,而是之前走過時沒有留意,沒有發現景物的美,這一次才突然發現。再看待補充的部分,可以寫“校園”“社區”“村莊”某處的景物。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某種情感,或者表達對往日生活的懷念,或者表達對某位親友的思念,或者表達對當今生活的熱愛等。散文中的寫景,需要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需要進行細節描寫,從而表達特定的情感。參考立意:(1)回憶往事,表達對親人的思念;(2)觸景生情,表達對往日生活的懷念;(3)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對生活的熱愛。2.大自然是美的,春夏秋冬姿態各異,如春天的百花齊放,夏天的草木豐茂,秋天的瓜果滿園,冬天的高潔晶瑩等。在寫作前,要細致觀察;在寫作時,要抓住所選季節景物的特征,描繪出其季節景象特色。還要確定合適的觀察點,選好角度,有層次有條理地描寫景物。因為只有按照一定的時間或空間順序描寫景物,才能使文章有條理,層次分明。在描寫景物時,還要融入人的活動,要有生活情趣,要抓住有季節特征的人物活動,還要結合景物描寫抒發自己的感情,或者融情于景,這樣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參考立意:(1)描寫特定季節特色景物,表達人生的感悟;(2)描寫仲秋景色,表達對親人的思念;(3)描寫立春景色,表達對未來生活的希望?!緟⒖祭摹?.我仿佛第一次走過這片公園我是懷著失落、彷徨的心情不知不覺地走到這兒來的,可我回去的時候卻感覺心里充溢的是一種對命運的頓悟,真實而又朦朧。早上又來到曾多次游賞過的公園,感受到的是一陣陣清涼的風,因為時近晚秋了;小路邊的梧桐林雖將那秋日里和煦的太陽搗碎后篩得滿地都是,卻也禁不住在秋風中撒下些枯黃的樹葉來,它們洋洋灑灑,徐徐飄落在地。透過這眼前浮動秋葉的空氣,我似乎又看見了父親那渾濁卻又飽含無奈和傷痛的眼神,又聽見了母親勞動歸來時的不停喘息。面對這樣的家境,殘酷的命運竟讓我痛苦地作出決定——為了這個貧困的家放棄高一生活,隨鄉鄰南下打工,為家里分擔點憂愁。或許這種命運不止降臨在我一個人的身上,但我現在才如此真實地感受到命運殘忍的一面,它來得如此突然、急促,似乎很快便要沖毀我那還很薄弱的心靈防線。我真的無法接受,沒想到生活的陽光伴我只是邁了幾小步便又要收斂、終止。眼前秋葉仍在不停地隨風飄落,一片接著一片,這是生活在為我哭泣嗎?忽然有一種想伸手抓住一片落葉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紅的梧桐葉立刻飄落到手掌上。仔細端詳這片秋葉,竟然發現秋葉曾經被撕裂過,在那業已枯萎的身軀上仍很清晰地留著一道彎曲的疤痕,可是疤痕處卻又連著一小片梧桐葉﹔它是接著疤痕與殘損的樹葉一起生長著的!又一陣清風吹來,送走了手掌里的樹葉,可我的腦海里涌動的依舊是那片溝通心靈的紅樹葉。猛地覺得這片樹葉是生活給我的一種暗示,因為樹葉的一生與我的處境竟是如此地神似。那一道深深的傷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做出的痛苦決定么,為什么它能在傷疤的一端頑強地生長出另一片小樹葉,仍然蓬勃地延續著自己短暫的生命?而我,卻始終彷徨在絕望的生命線上,總是難以掙脫命運的束縛呢?我應該振作起來,應該對我的一生負責。畢竟生命太珍貴,哪怕是一丁點兒的失去也會帶來無盡的傷痛。望著這片火紅的梧桐樹,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其實生命在為難你的同時也在用自然給你生存的暗示。畢竟生命的長途需要你的跋涉。我仿佛第一次走過這片公園,當我轉身走出這片樹林時,我的心里默念著:感謝梧桐葉,感謝生命?!军c評】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寫景上頗有特色。首先是擬人手法的運用,寫深秋的梧桐林搗碎了陽光,生動形象,又結合自己的坎坷經歷,寫秋葉片片飄落,似乎為自己的生活哭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是情與景完美融合在一起,飄落的紅葉在傷疤的一端頑強地生長出另一片小樹葉,仍然蓬勃地延續著自己短暫的生命,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了紅葉精神的浸染,重燃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最后作者帶著生命的偉大啟示離開梧桐林,帶著希望走向生命的新生,也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啟迪。2.芒種——且收麥香,且種希望陽光已經很熱情了,醇熟的麥氣乘著熏熏暖風,開始在田野上空彌散,在村莊周圍飄蕩。新麥的清香向農家昭告著,仲夏已至,又一個節氣已盛裝蒞臨——這個節氣,不叫“大滿”,叫“芒種”。從小滿走來的麥粒,終于功成行滿,土地的守望者們,又一次見證了麥穗一步步褪盡青澀、籽滿粒飽;見證了麥田在南風的鼓動下激蕩起伏、翻涌成浪;也見證了麥芒在陽光之下、麥壟之上的閃光——那金黃的光澤呀,映照得人心里也光燦燦、亮堂堂……粒粒新麥都帶著醇厚的香味,這香味,是節氣的直抒胸臆,是芒種莊嚴的儀仗;這香味,總能讓勞碌的農人莫名地心安,莫名地暢懷,又莫名地緊張……村口的凌霄架上開滿了橘紅,合歡花新吐了粉紅的羽絲。庭前的梔子樹也綻放了滿樹的潔白與芬芳,但農家人卻全都視而不見。畢竟是“栽秧割麥兩頭忙”“收麥種豆不讓晌”的麥秋季,龍口奪糧的事,誰不抓點緊?這一點,連那報農時、催農事的布谷鳥都知道?!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的確,這是個有點忙亂的節氣,有芒的麥類等夏熟作物要收,有芒的稻子等秋收作物要種,春種的莊稼還要管,這三夏大忙天,從南到北可是都在忙收忙種了。作家孫繼泉在文章中寫道:“布谷是與北方的麥子有血親的一種鳥。每到麥子泛黃時節,它就準時飛來了……布谷是人們夏日生活的背景音樂?!痹谶@悠揚的背景音樂中,人們起勁地忙著,似乎忘卻了日曬之苦、芒刺之痛……在這悠揚的背景音樂中,神農氏的后人們在這片土地上不懈地守望著,守望著故鄉和田園,守望著成熟和麥香,守望著土地的厚重和無私,也守望著內心深處那質樸的夢想和愿望……分秒必爭的緊張,讓人們只記住了芒種的“忙”,卻忘了在芒種鮮明的農業色彩和稼穡農事之外,還有另一種詩意。該餞送花神了?;ǔ澯瓉淼幕ㄉ?早已為人們彩繪了數不清的錦繡花事,此時眾芳搖落,花神欲歸,人們祭祀送別,期盼來年再會,亦是芒種節氣里別樣的繾綣和浪漫。“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長江中下游地區要進入梅雨季了,一幅幅清新秀美的煙雨圖卷又將在江南隨處鋪展。人們在勞作之余,青梅佐酒,靜聽梅霖,便是最愜意的休憩和消遣。而莘莘學子也迎來了自己的收獲季,他們即將在考場上一展才學。數載勤奮,一朝收獲,滴落的汗水終將閃亮,璀璨的光芒終將噴薄,照亮前程,照亮遠方……和這個時節的高考一樣,麥香四溢的芒種意味著一個過程的結束,也意味著另一個過程的開始。我們讀懂了芒種,明白了應時而為、把握時機的重要;我們適時而作,收獲成熟,耕種夢想,更播撒希望。看吧,萬頃麥浪剛被收進糧倉,田野上又長滿了茁壯的新秧……【點評】本文圍繞“芒種”這一節氣組織材料,始終扣住節氣特征。由天氣“陽光已經很熱情”寫到“新麥的清香”,節氣的特點很明顯。從人的活動看,這是個“忙亂的節氣”,然后寫到人們“忙收忙種”“餞送花神”。由眼前景象想到梅雨時節,想到高考的莘莘學子,將收獲莊稼和收獲人生聯系起來,由虛而實,層層深入,寫出了“芒種”這一節氣的意義。語言生動形象,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內涵深刻,意味深長。第七單元單元任務研習(一)閱讀微專題1評點精彩段落體會景中之情任務評點精彩片段,品味作者情感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與地壇(節選)》描寫的是同一個城市的景物,呈現出多姿多樣的美。下面是其中極為精彩的段落,請你反復朗讀,細加品味,完善右欄的評點文字。課文精彩段落評點示例《故都的秋》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文章不寫富有暖色的香山紅葉,也不寫游人如織的頤和園,而寫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āD菭颗;?“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作者選取的是①清冷的色彩。只用寥寥數筆略作勾勒,便將讀者帶進了故都之秋的②“清”“靜”“悲涼”之中?!逗商猎律吩鹿馊缌魉话?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作者寫荷塘上的月色。此處雖著意寫月色,但又處處不忘荷塘,用③“瀉”“洗”“浮”“籠”等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了淡月輝映下的荷塘里月光、夜色、水汽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酣眠”比喻④滿月朗照的意境,“小睡”比喻⑤淡淡的云遮住了滿月的意境——朦朧而又恬淡的意境,這正切合了作者此時的心境,所以說“恰是到了好處”?!段遗c地壇(節選)》“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個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薄皾M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边@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此處景物描寫生機盎然,蘊涵著作者開始從人生的苦悶絕望中走出來,開始發現生命的美麗,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的情感。蜜蜂雖小,卻忙碌不停,不也能夠綻放自己獨特的美麗?螞蟻雖弱,不也在思考生命,并從思索中獲得勃勃生機?瓢蟲雖笨,但只要執著,不也有“忽悠一下升空了”的曙光?露水雖小,但只要積蓄⑥力量,不也能“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生命是如此⑦頑強旺盛,那么一個人呢?作者雖然雙腿癱瘓,但生活還在繼續。于是作者開始思考生命:一個人出生了就是上天交給他的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且必然會死,人沒法選擇怎樣生怎樣死,卻能夠選擇⑧怎樣活。作者從蜜蜂螞蟻等事物中看到生命的⑨希望和韌性,獲得重生的⑩勇氣和信心。任務體會景中之情這幾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赤壁賦》,分析文中的景與情是怎樣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興趣,可以選取文中的一個片段,擬寫視頻拍攝腳本,挑選合適的音樂和場景,制作一個小視頻?!军c撥】(1)《赤壁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示例:如第1段,寫的就是作者與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他們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無拘無束,乘著一葉扁舟,越過那茫茫的江面,好像凌空駕風而行,恍惚間仿佛離開塵世,超然獨立;又像生出翅膀,飛升成仙。江水浩瀚,心胸廣闊,作者泛舟暢游之樂自筆下泉涌而出。作者以生花的妙筆,細致描繪了清風白露、月色天光的景象,抒發了賞玩之樂和開闊的胸襟,同時作者暢然的心情又融在對江上月出的描摹中,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情與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2)下面是根據《赤壁賦》擬寫的一個視頻拍攝腳本,請你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完善:《赤壁賦》腳本時間:壬戌年七月十六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夜地點:赤壁之下,長江之上人物:蘇軾,客【幕啟】赤壁之下,清風徐徐吹來,水面上波平如鏡。江面上一條小船,蘇軾與客在船上飲酒吟詩。一會兒,月亮從東面的山上升起,江面上仿佛鋪了一層發光的白綢,一直綿延到天邊。小船在茫茫無際的江面上自由漂蕩,小船上的人遺世獨立,仿佛羽化的仙人。蘇:(舉起酒杯一飲而盡??恐?眼望遠方,一只手敲打著船舷,吟唱起來)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傾聽片刻,拿起手邊的洞簫,為蘇軾伴奏。簫聲悠揚婉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江面上跳起一條瘦蛟,遠處傳來女人哀怨的哭泣聲。)蘇:(停止吟唱,正襟危坐,面帶愁容)你怎么了?怎么吹出這樣哀婉的曲子?客:“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東邊是夏口,西邊是武昌,山水環繞,樹木繁茂。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圍困的地方嗎?想當年,曹孟德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在江上飲酒賦詩,是何等地豪邁,而今他在哪里呢?何況我和你只是在江邊上捕魚砍柴,和魚蝦麋鹿為伴。我們就像寄生在天地之間的蜉蝣,又像汪洋大海中的一粒米。我們的一生是多么短暫,因而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很想像神仙一樣到天空自由遨游,和明月一起無生無死永存于世。但我知道這只是空想,所以就把簫聲寄托在這悲涼的秋風中。蘇:你也知道江水和月亮嗎?你看,這流逝的水,永遠也不會再回來,可流水一直不斷;那一會兒圓滿一會兒缺損的月亮,其實終究也沒有絲毫增減。如果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萬物沒有一刻不在變化著;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我們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不會消失的啊,又羨慕它們什么呢?只有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聽到耳里是美音,看到眼里為美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點點頭,臉上有了笑容)對啊,我怎么沒想到呢?蘇:來,如此良辰美景,我們繼續喝酒!(倒酒,舉杯望著客)客:(舉杯)干杯!(兩人碰杯,相視而笑,一飲而盡。)(小船在江上自由地漂著,兩人你一杯我一杯,一直喝到酒干菜盡,杯盤狼藉。不知什么時候他們相互靠著枕著睡著了。天色漸漸大亮,而他們還在酣睡。)閱讀微專題2探求審美情趣夯實文化積累任務一探求審美情趣2.在郁達夫的筆下,故都的秋特別“清”“悲涼”,帶著傳統文人的某種審美情趣。閱讀《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民族審美心理和審美特點,并根據你的理解填空?!久鞔_】中國文人向來有悲秋的傳統,如宋玉的《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二)》“聽猿實下三聲淚”,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林黛玉的詩“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都是把秋當作一種人生的①悲苦來抒寫的。在郁達夫的眼中,“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他欣賞的正是這樣一種②蕭瑟、悲涼之美。因此文中所展示的,是冷色調的牽牛花、已經落到地上的槐花的落蕊,疏疏落落的秋草等帶有③衰敗意味的景物。這些正體現了傳統文人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追求。任務二夯實文化積累3.閱讀《赤壁賦》和《登泰山記》,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搜集一些寫赤壁或泰山的詩文,探討歷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關于赤壁或泰山的詩文賞析經典再現詩文賞析泰山吟晉·謝道韞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復匠,云構發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前六句表現出詩人對泰山的①贊嘆與景仰,但詩人在感嘆泰山神秀的同時,又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個人身世的②坎坷與艱辛。詩人并沒有進一步作悲痛婉轉的泣訴,而是筆鋒一轉,在詩中融進自己③剛強不屈的精神。面對高聳入云的泰山,面對神秘莫測的造物主,詩人沒有因為自身遭遇而④悲傷沮喪,而是決心投身于這雄奇壯偉的懷抱,以順應自然,終享天年。該詩雖有哀痛激憤之語,但對泰山之美的描寫,卻并不是為了襯托這些情緒,而是為了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⑤真摯而熱烈的愛。梁甫行三國·曹植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詩人以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海邊農村的⑦殘破荒涼景象,表現了對下層人民的⑧深切同情。“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突出海邊人民生存環境的惡劣?!皠≡者吅C?寄身于草野”寫這里本是野獸出沒的地方,可百姓卻長期與野獸同居,所以“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我們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的慘象,也可以由此聯想到像他們一樣窮苦的百姓。赤壁歌送別唐·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馀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全詩八句,前四句詠史,講的是⑨赤壁之戰的事跡,后四句則是送別時的有感而發。前兩句寫赤壁之戰,曹操引軍深入東吳,一心要同周瑜“決”戰,爭“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