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年中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中國的河流(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4年中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中國的河流(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4年中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中國的河流(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4年中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中國的河流(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4年中考地理試題分類匯編:中國的河流(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在直獨身

17中國的河流

一、選擇題

(2024?四川遂寧?中考真題)2023年12月20日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入選為“2023全球十

大工程成就”,并在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上發布。下圖為長江上游某流域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

小題。

10081050

A%山脈@0城市柒水電站河流

1.白鶴灘水電站位于()

A.(102°93'E,26°91'N)B.(102°93'E,26°91'S)

C.(102°93zW,26°91ZN)D.(102°93zW,26°91ZS)

2.在白鶴灘選址修建水電站的主要優勢條件有()

①地勢落差較大②河流結冰期較短③河流水量豐富④河流含沙量較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LA2.B

【解析】1.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

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

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

讀圖可知,白鶴灘水電站的經緯度約為(102。93乍,26°91zN)o故選A。

2.在白鶴灘選址修建水電站的主要優勢條件有:這里地處山區,地勢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流

域內大部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又匯集了多條支流,河流水量大,故①③正確。該流域內河

流無結冰,河流含沙量小不是建水電站的優勢條件,故②④錯誤,故選B。

【點睛】在經緯網上,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可依據經度的變化規律,確定

東西經度;依據緯度的變化規律,確定南北緯度。

(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長江各河段四項生態保護功能強度示意圖

3.長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強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

C.下游D.河口

4.長江調蓄水量功能最強集中于中游地區,主要因為()

A.河道變寬B.港口密布

C.湖泊眾多D.地上懸河

5.若長江上游的生物棲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引發的突出生態問題是()

A.土壤污染B.水體污染

C.旱澇災害D.物種銳減

【答案】3.A4.C5.D

【解析】3.讀圖可知,長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強的河段是上游,A正確,排除BCD。故選A。

4.長江調蓄水量的功能主要來自湖泊,長江流域的湖泊集中分布在中游地區,如鄱陽湖、洞庭湖,因此中

游地區調蓄水量的功能最強,C正確;中游地區并未出現明顯的河道變寬的情況,A錯誤;港口與蓄水功能

無關,B錯誤;長江中游荊江河段有地上河,但地上河不利于蓄水,D錯誤;排除ABD;故選C。

5.長江上游的棲息地功能是提供給當地生物的,因此一旦棲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帶來的問題是物種銳減,D

正確;土壤污染、水體污染都是由于人類活動導致的,多出現在中下游地區,與上游的生物棲息地無關,

旱澇災害多出現在中下游的季風氣候區,與上游的生物棲息地無關,排除ABC;故選D。

【點睛】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干流先后流經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最后注入東海。上游水能資源豐富,被譽為"水能寶庫";中下游航運價值高,被譽為"黃金水道";長江是中

國第一大河,水資源豐富,不僅支撐流域經濟社會供水安全,還通過南水北調、引漢濟渭、引江濟淮、滇

中引水等工程建設,惠澤流域外廣大地區。

(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

6.“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中的"山"指

A.九連山B.昭山

C.岳麓山D.壺山

7.“百舸爭流”描述了湘江長沙段()

A.落差大B.灌溉廣

C.汛期短D.航運忙

【答案】6.C7.D

【解析】6.九連山脈位于贛粵邊界、南嶺東部的核心部位,不在湖南,A錯誤;昭山雖在湖南,但不滿足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個條件,B錯誤;岳麓山,湘江北部,橘子洲頭,C正確;壺山在湘江南側,D錯誤。

故答案為C?

7.百舸爭流說明船只多,體現了航運繁忙,D正確;落差大不利于船只航行,A錯誤;灌溉和題意無關,B

錯誤;汛期短與氣候有關,和船只多無關,C錯誤。故答案為D。

【點睛】航運發達的優勢條件。自然條件:地勢平坦,水流平緩,有利于航運;降水豐富且均勻,河流流

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小,有利于航運。河網密布,通航里程長;河道寬闊平直;冰期短;植被覆蓋率高,

含沙量小,航道不易淤積,使用時間長,航運條件好。社會經濟條件:經濟發達:流域內人口稠密,經濟

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航運價值高。

8.(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欲渡黃河冰塞川"、"一碗水,半碗泥”反映了黃河的水文特征分別是()

A.水量大、水質差B.有結冰期、含沙量大

C.汛期長、含沙量大D.有結冰期、流量大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河發源于我國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土質疏松,

降水集中,再加上濫砍濫伐,過度放牧等原因,水土流失嚴重,使其含沙量增大,因此黃河水有"一碗水,

半碗泥”的說法,反映了黃河含沙量大的水文特征,"欲渡黃河冰塞川"說明黃河有結冰期;B正確;與水量

大、流量大、汛期長關系不大。ACD排除,結合題意,故選B項。

9.(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我國長江干支流形成縱橫廣闊的水運網,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

3

的2/3。因此,人們把長江稱為()

A."水能寶庫"B."黃金水道"C."九曲回腸"D."地上河"

【答案】B

【詳解】長江因蘊含豐富的水能資源被譽為"水能寶庫",A不符合題意;長江干支流形成縱橫廣闊的水運網,

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長江航運價值巨大,因此,人們把長江稱為"黃金水道",B符合題

意;荊江河段位于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磯一段,屬于長江中游,地勢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寬闊,流速銳

減,因此有“九曲回腸"之稱,C不符合題意;黃河因其含沙量大,在下游地區沉積形成地上懸河,又稱“地

上河”,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0.(2024?新疆?中考真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下列關于黃河的描述正確的是()

A.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B.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C.曲折東流入東海D.塑造了東北平原

【答案】B

【詳解】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其干流呈巨大的"幾"字形,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自西向東流注入渤海,AC錯誤,B正確;沒有流經東北平原,D錯誤;故選B。

(2023?湖南益陽?中考真題)讀黃河流域圖,回答下列小題。

11.黃河水能資源豐富的河段是()

A.中下游B.上中游C.上下游D.入海口

12.關于黃河各河段的主要憂患,組合錯誤的是()

A.上游一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B.中游一水量很大,洪澇災害嚴重

C.下游一"地上河"問題突出D.上、下游一凌汛問題

【答案】11.B12.B

【解析】11,黃河水能資源豐富的是上游和中游河段,黃河上游地形險峻,山勢陡峭,峽谷綿延,水流湍

急,總落差較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其中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位于階梯的交界處,具有豐富的水

力資源。另外黃河中游的三門峽至小浪底河段的水能資源也較為豐富。故選B。

12.黃河的憂患在上游的表現為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A正確不符合題意;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黃土

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人類過度放牧、陡坡耕種等不合理的農業活動,

導致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B錯誤符合題意;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道變寬,水流緩慢,泥沙大

4

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兩岸地區每逢汛期便面臨著洪水的

威脅,C正確不符合題意;凌汛發生在有結冰期且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河段。在初冬河流開始結冰的

時候,以及初春河流解凍的時候,由于上游的冰融化得早,下游的冰融化得晚,上游的冰凌隨水流向下游,

大量冰凌堆積,阻塞河道,形成凌汛,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

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13.(2023,山東德州?中考真題)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國歷史文明的創造者、承載者、見

證者和守護者。關于兩條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條河流共同流經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

B.兩條河流上游多急流峽谷,水能資源豐富

C.長江中游江闊水深,水流平緩,航運價值高

D.黃河主要流經干旱、半干旱地區,水量較小

【答案】B

【詳解】黃河不流經四川盆地,A錯誤;兩條河流發源于青藏高原,上游多急流峽谷,水能資源豐富,B正

確;長江下游江闊水深,水流平緩,航運價值高,C錯誤;黃河上游流經干旱、半干旱地區,下游流經半濕

潤地區,D錯誤,該題選B。

(2023?海南?中考真題)自2020年1月1日起,國家對長江實施十年禁漁,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

①保護漁業資源②防止水土流失③保護生態環境④防止洪澇災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關于長江干流各河段,敘述正確的是()

A.甲河段地勢落差小B.乙河段水能資源豐富

C.丙河段江闊水深D.乙河段位于地勢第一階梯

【答案】14.B15.C

【解析】14.長江全面禁漁有利于長江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并不能防止水

土流失和洪澇災害,①③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5.由圖可知,甲位于橫斷山區地勢落差大,乙為長江中游,位于第三階梯,水資源豐富,水能資源主要

5

集中在上游,丙為長江下游,地形平坦,江闊水深,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長江是我國的"水能寶庫",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占全

國的1/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16.(2023?甘肅蘭州?中考真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一古詩詞中有許多能反映地理環境的詩句,如唐朝詩人

劉禹錫的"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浪淘沙?其一》)。詩句體現了黃河的特征是()

A.支流眾多,水量巨大,流速緩慢B.支流較少,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C.河道曲折,流速較快,東流入海D.河道曲折,含沙量大,流程較長

【答案】D

【詳解】九曲黃河說明黃河的彎曲幅度較大,且有多處彎曲,河道曲折;萬里沙說明黃河含沙量很大;浪

淘風簸自天涯說明黃河流程較長,D正確。從詩句中無法提現黃河支流的數量,也不能看出有結冰期,也不

能看出黃河的流向,ABC錯誤。故選D。

(2023?江蘇徐州?中考真題)“黃河寧,天下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圖為黃河干流縱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觀測數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海拔(米)981年平均流量(米3/秒)

3.48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米D

981

5000-

3.48786820

AA桃5

4000-;6.6714

1河花%

3000-峪

□——

2000-

-

1000-

0--

(千米)5464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

17.下列關于黃河的說法正確的是()

A.黃河全長5464米B.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水能資源豐富

C.蘭州水文站年平均流量最小D.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急劇上升

18.下列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措施合理的是()

①源頭地區加強濕地保護

②上游地區治理地上河

③中游地區加強水土保持

④下游地區治理荒漠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7.D18.B

【解析】17.黃河全長5464千米,其長度在我國各大江河中僅此于長江,A錯誤。桃花峪至利津河段位于

下游,地勢平坦,水能資源差,B錯誤。由圖可知,河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86立方米每秒)最小,C錯

誤。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年平均含沙量急劇上升,D正確,故選D。

18.現階段黃河植被破壞嚴重,源頭三江源地區加強濕地保護,①正確。地上河位于下游,②錯誤。中

游地區主要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加強水土保持,③正確。下游地區形成地上河,加固大堤,調

沙等措施,④錯誤。①③正確,B正確,故選B。

【點睛】黃河在中游流經植被稀少、土質疏松的黃土高原地區,在這里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到下游,河道

6

變寬、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黃河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但其也存在著許多生態問題。讀“黃河流

域圖”(圖1)和開封“地上河”示意圖(圖2),完成下面小題。

19.圖2所示的景觀,出現在圖1中的河段是()

A.①河段B.②河段C.③河段D.④河段

20.下列有關黃河各河段存在的問題及治理的做法,正確的是()

A.上游一氣候寒冷干燥一加高加固堤壩

B.中游一植被破壞嚴重一退耕還林、還草

C.下游一形成"凌汛"一建立自然保護區

D.下游一黃土結構疏松,形成“地上河”一修筑梯田

【答案】19.D20.B

【解析】19.讀圖可知,圖2所示的景觀為黃河的“地上河”,主要出現在黃河的下游河段,即④河段,D

正確;①河段、②河段位于上游,AB錯誤;③河段位于中游,C錯誤。故選D。

20.黃河上游由于植被破壞,荒漠化嚴重,應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A錯誤;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

由于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退耕還林、還草,B正確;下游部分河段由低緯流向

高緯,冬季氣溫低于零度,形成"凌汛",應用破冰船或者用炸藥破冰,C錯誤;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河

道變得寬闊平坦,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挾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

形成"地上河",應加固黃河大堤,疏通河道,D錯誤。故選B。

【點睛】黃河上游過度開發加劇了上游河段的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應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

結合的綜合治理,因此,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特別是在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植樹

造林,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在下游,加固堤壩,清理河道等。

(2023?四川甘孜?中考真題)下圖為“我國某河流中游某水文觀測站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徑流量、

輸沙量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徑流量輸沙量

降水量(毫米)(億立方米)(億噸)

A.春夏季節B.夏秋季節C.秋冬季節D.冬春季節

22.該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降水

23.推測該河流7-8月輸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徑流量小B.降水量大C.氣溫高D.蒸發強

【答案】21.B22.D23.B

【解析】21.從圖示來看6月?11月河流的徑流量較大,6月?8月為夏季,9月?11月為秋季,故夏秋季

節是河流出現汛期的時間,B正確,ACD錯。故選B。

22.從圖示來看,降水量與徑流量呈同步狀態,降水量越大,徑流量越大,故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降水,D

正確,ABC錯。故選D。

23.由以上分析河流的徑流量主要受降水的影響,河流7—8月輸沙量大說明徑流量大,徑流量大說明降水

量大,A錯誤,B正確;輸沙量大與氣溫高、蒸發強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CD錯誤。故選B。

【點睛】河流的汛期受到降雨情況、融雪情況、地形和地貌以及河道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

變化將直接影響河流的水位和流量,從而導致汛期的形成。對于河流管理和水資源規劃等方面的工作,必

須充分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

(2023?山東聊城?中考真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城的發展應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讀長江流域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A.皖B.贛C.鄂D.湘

25.下列有利于“江清水東流的()

8

①上游退耕還林②中游圍湖造田③下游加大重工業生產規模④加強沿線態環境監測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24.C25.D

【解析】24."一庫凈水向北流”是指湖北省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三峽壩區所在地,肩負著確保"一

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的特殊使命。湖北省的簡稱為鄂,C正確。"皖”為安徽省的簡稱;"贛"為江西省

的簡稱;"湘”為湖南省的簡稱,ABD錯誤,故選C。

25.①上游退耕還林、④加強沿線態環境監測利于良好生態環境的建設,從而使"江清水東流";②中游圍

湖造田會造成湖泊調蓄能力下降,增加洪澇災害;③下游加大重工業生產規模會造成河流污染,不利于"江

清水東流”。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湖北是長江干流徑流里程最長的省份,是三峽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是

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守護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是湖北必須擔起

的歷史責任。

(2023?四川涼山?中考真題)“在漫長的二三百萬年間,這片廣袤的土地已經被水流剝蝕得溝壑縱橫、

支離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張粗糙的臉”,這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里對我國黃土高原水土流

失的描述。圖左為黃土高原及周邊圖,圖右為某地理小組對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究實驗圖。讀圖,完成下面

b組

d組

26.對圖左中甲河流的描述,正確的是()

A.發源于巴顏喀拉山B.①處形成"地上河"

C.上、中游的分界②是湖口D.③處有凌汛現象

27.該地理小組同學為了探究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同等條件下進行了四組實驗,讀圖,下列探究結論

錯誤的是()

A.a組:陡坡比緩坡的水土流失嚴重B.b組:不同土質對水土流失影響不大

C.c組:降水強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D.d組:植被越密,水土流失越輕

28.由探究實驗可以推測,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水土保持的是()

A.坡腳建擋土壩、護坡等B.陡坡地發展種植業

C.植樹種草D.合理放牧

9

【答案】26.A27.B28.B

【解析】26.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自西向東注入渤海,故A正確;由于中游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攜帶

大量泥沙在下游慢慢沉積起來,下游形成了"地上河",而①處位于河流上游,故B錯誤;上、中游的分界

②是河口,故C錯誤;河水是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封凍早,冬春季節

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低緯度的河道來水,導致河水泛濫、河堤決口。黃河發生凌汛的河段是上游和

下游,故D錯誤。A符合題意,排除BCD,選A。

27.觀察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植被覆蓋越少,水土流失越嚴重;降水

強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嚴重。故B符合題意,排除ACD,選B。

28.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水土流失嚴重。治理黃土高原最好的辦法是植

樹種草,此外坡腳建擋土壩、護坡;陡坡退耕還林還草,緩坡修筑梯田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開荒種田,增

加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劇,破壞生態環境。故B符合題意,排除ACD,選B。

【點睛】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地表土壤,破壞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特別是旱災加劇,生態環境

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道,給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了困難,制約社會和經濟的發

展。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

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對地表沖刷強。

29.(2022?西藏,中考真題)下圖為我國東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變化曲線,下列關于①②③④河流特征敘

述正確的是()

流量

(立方米/秒)湖北武漢

40000:

流量廣西梧州

(立方米做)30000:

20000□20000:(立'栽/秒)河南花園口(立方米/秒)黑龍江哈爾濱

10000;10000

0

4710(月)

710(月)710(月)710(月)

A.①冬季水位低,有結冰期②是我國水量最大,汛期最長的河流

C.③上中游水能資源豐富,注入黃海D.④結冰期長,流經我國最大的平原

【答案】D

【詳解】由圖可知,①為西江,流經廣西梧州的河段,冬季水位低,但沒有結冰期,A錯誤;②為長江,

流經湖北武漢,是我國水量最大的河流,但不是汛期最長的河流,珠江是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B錯誤;

③為黃河,流經河南花園口,上中游水能資源豐富,最終注入渤海,C錯誤;④為松花江,緯度高、結冰

期長,流經我國最大的平原一東北平原,D正確。故選D。

(2022?山東濟南?中考真題)黃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在入海口處形成了"黃龍入海"的

景觀。下圖為黃河三角洲示意圖及“黃龍入海”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30.黃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節一般出現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1.下列人類活動會對“黃龍入海"現象起到減弱作用的是()

①黃河沿岸城市大量引水②中游植樹種草③小浪底調水調沙④下游加固堤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30.B31.A

【解析】30.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黃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易沖刷表層泥土,

帶走大量泥沙,故黃河中游含沙量最大的季節一般出現在夏季,B正確;排除ACD,選B。

31.黃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在入海口處形成了“黃龍入海”的景觀。黃河沿岸城市大量引水,可

以減弱"黃龍入海",①正確;"治黃"的關鍵于“治沙",根本措施是中上游,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植樹種草,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②正確;A正確;小浪底調水調沙,“調水調沙"

就是利用水庫的調節庫容,人為制造“洪水”沖刷河道,從而減少下游河道淤積甚至達到沖淤平衡,遏止河床

抬高,③錯誤;下游加固堤壩是怕河床抬高,水溢出危害河岸兩邊的城市、莊稼,④錯誤;排除BCD,選

Ao

【點睛】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

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2022?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新疆的塔里木河經過多年的整治,當地人說:“河道重新有水了,河

里有魚了,兩庫的胡楊又活過來了。”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2.下列有關我國塔里木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B.是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

C.是我國最大的外流河D.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33.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環境問題不包括()

A.海洋污染B.水資源短缺C.土地荒漠化D,草原退化

【答案】32.D33.A

【解析】32.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屬于季節性河流,水量小,夏季接受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

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斷流,D正確。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黃河,我國汛期最長

11

的河流是珠江,我國最大的外流河是長江,ABC錯誤。故選D。

33.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該地深居西北內陸,距海遙遠,所以新疆塔里木河

流域的主要環境問題不包括海洋污染,A符合題意。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位于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加上人類過度放牧、樵采、墾荒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

嚴重,所以本流域存在水資源短缺、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睛】我國有眾多的河流,其中:我國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黃河,該河流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長江;我國結冰期最長的河流是黑龍江;

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是珠江;我國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京杭運河。

(2022?廣東?中考真題)位于長江上游的白鶴灘水電站,在建設中斬獲了6項“世界第一”。該水電

站與長江其他水電站聯合調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下圖為長江、黃河流域部分水利樞紐

(水電站)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A.支流少B.水能豐富C.河段平直D.水流速度慢

35.下列與白鶴灘水電站共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的是()

①三峽水利樞紐②龍羊峽水電站③小浪底水利樞紐④葛洲壩水利樞紐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34.B35.C

【解析】34.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長江上游河段位于地勢第一至第二階梯的過渡地段,這里地形突

變,山高谷深,河流穿行于峽谷之中,落差大,河水湍急,水能豐富,河段彎曲,故C、D錯誤,B描述正

確;長江上游河段流經橫斷山區,支流眾多,水量大,故A錯誤。故選B。

35.三峽集團在長江干流已經建成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等6座大型梯級電站,

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①④正確;龍羊峽水電站、小浪底水利樞屬于黃河流域,②③錯誤。

故選C。

【點睛】三峽集團在長江干流已經建成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等6座大型梯級

電站,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二、解答題

36.(2024?福建?中考真題)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泗河穿過湖北十堰市,注入該

12

水庫。M河為泗河支流,其流域位于秦巴山區。為了確保水庫水質,十堰市探索"綠""富"共贏之路。讀圖完

成下列問題。

城市

111

丹江口水庫位置十攜用氣候資料

⑴圖中M河的流向為—,易發生山洪的季節為—o

(2)昔日M河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耕地面積—,江河的泥沙—,抬高河床,導

致生態惡化。

M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種植茶樹、桑甚,在陡坡植樹種草,在緩坡的梯田等地

種櫻花、梅花、紫荊花等。如今該小流域林草蒼翠,花果飄香,吸引眾多游客。

⑶指出M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產生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

【答案】(1)自西南向東北夏秋季

(2)減少淤積(沉積)

⑶生態效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或其他合理答案)

經濟社會效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觀光休閑產業等多種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或其他合

理答案)

【分析】本題以丹江口水庫為材料,涉及判讀河流流向、生態問題及其治理措施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

析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詳解】(1)讀圖可知,M河西南部為山脈,東北部為丹江口水庫,因此M河自西南向東北流入丹江口水

庫;根據十堰市氣候資料圖可知,十堰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因此流經十堰市的M河夏秋季節易發生山洪。

(2)昔日M河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耕地面積減少,江河的泥沙淤積,抬高河床,

導致生態惡化。

(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M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帶來的生態效益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

凈化空氣等;經濟社會效益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觀光休閑產業等多種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

入等。

37.(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在黃河逶迤而過的巴彥淖爾,6日下午召開了加強荒漠化綜合

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

——節選自《光明日報》2023年6月10日

材料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挾帶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

13

了“黃龍入海”的景觀。

0水利樞紐工程

黃河流域簡圖

⑴材料一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內蒙古位于圖1中的(填甲或乙)。

(2)材料二中的“天上"是指山脈;"奔流"到下游時,黃河流經的干濕區是地區,大量

泥沙在該河段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o

⑶圖中水利樞紐工程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上游的原因是o

⑷你認為能使"黃龍入海"現象減弱的措施有。

【答案】⑴乙

⑵巴顏喀拉半濕潤地上河(或"懸河")

⑶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⑷植樹造林、修筑梯田、興建水利樞紐工程、禁止過度放牧等

【分析】本題以黃河流域簡圖和“黃龍入海”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我國的行政區劃、黃河的概況、水土流失

的治理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地理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圖中甲為青海省,乙為內蒙古自治區。

(2)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根據材料“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可

知,"天上''指巴顏喀拉山;黃河下游流經我國北方地區,屬于干濕區中的半濕潤區;大量泥沙在黃河下游淤

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或"懸河")。

(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水利樞紐工程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上游的原因是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水能豐富。

(4)“黃龍入海"現象減弱是指黃河的含沙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中游地區水土流失的治理相關,主要

的措施有植樹造林、修筑梯田、興建水利樞紐工程、禁止過度放牧等。

38.(2023,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某中學地理實驗探究課堂,以"河流開發與治理”為主題開展學習活動。圖

1為水能影響因素實驗示意圖;圖2為湖泊對河流徑流的調蓄作用示意圖;圖3為中國局部略圖。讀圖文資

料,完成研究報告。

河流開發與治理研究報告

14

實驗探究:水能影響因素

實驗結論

第一組:落差—水能豐富;

第二組:―大,水能豐富。

圖1

讀圖分析:湖泊對河流徑流的調

蓄作用

?豐水期:當河面高于湖面時,

河水入湖,使河流徑流量變—;

?枯水期:當河面低于湖面時,

湖水入河,使河流斷流的概率變

圖2低。說明湖泊對河流徑流具有調

蓄作用。

讀圖歸納:長江航運價值高的原

?看地形:中下游流經平原,水

流平穩;

?看氣溫:流經亞熱帶,—結冰

期;

?看城市:長江流經區域內,城

市分布___對航運需求量大。

?長江水能豐富的河段是—O

結論

?長江中下游圍湖造田是導致—災害發生的原因之一,建議實施—,充分發揮湖泊對河流徑流的

應用

調蓄作用。

歸納

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除"航運""水能"外,還能對區域發展提供哪些有利影響?

概括

【答案】大水量小無稠密上游洪澇退田還湖提供生產生

活水源提供沖積平原等

【詳解】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河流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豐水期時,當河面高于湖

面時,河水入湖,會使河流徑流量變小;枯水期時,當河面低于湖面時,湖水入河,使河流斷流的概率變

低,說明湖泊對河流徑流具有調節作用;長江主要流經亞熱帶氣候區,無結冰期;城市多沿河分布,分布

15

較稠密,運輸量大,對航運需求量大;長江水能豐富的河段是上游,落差大、水流急;長江中下游的圍湖

造田是導致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建議實施退田還湖,充分利用湖泊對河流徑流的調蓄作用;河

流除"航運""水能"外,還能為沿岸地區的生活生產提供水源,還會有沖積平原,為農業生產提供肥沃土壤,

城市建設提供空間等。

39.(2023?甘肅?中考真題)長江流域面積廣,流域內自然資源豐富,航運便利,經濟發達。讀圖1長江流

域示意圖和圖2"長江干流沿河縱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米)唐古拉山

上游

7000-

6000-

5000-

4000-重:

?

3000--京

-湖

-上

2000--昌-

-海

1000-

0-

3而gO0

(千米)60005000

4000圖22(1()

⑴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長江干流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上、中、下游),判斷

依據是o

(2)長江中下游航運發達,試分析其原因。

自然方面:;人文方面:o

(3)圖3示意長江中游地區洪災害易發的主要原因。請將字母填入圖中相應的空白框內。

地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