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質學巖石學知識點梳理與練習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線--------------------------1.請首先在試卷的標封處填寫您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地址名稱。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在規定的位置填寫您的答案。一、填空題1.巖石按成因分為三大類: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2.巖漿巖按形成環境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
3.變質巖的形成條件是高溫和高壓。
4.巖石圈由地殼、地幔和軟流圈三部分組成。
5.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
2.侵入巖、噴出巖
3.高溫、高壓
4.地殼、地幔、軟流圈
5.33
解題思路:
1.巖石成因分類:根據巖石的形成過程,可分為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2.巖漿巖形成環境分類:根據巖漿巖的形成地點,可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
3.變質巖形成條件:變質巖的形成需要高溫和高壓的環境。
4.巖石圈組成:巖石圈由地殼、地幔和軟流圈三部分組成。
5.地殼平均厚度: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這個數據是通過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質研究得出的。二、選擇題1.下列哪種巖石屬于沉積巖?
A.花崗巖
B.火成巖
C.砂巖
D.板巖
2.下列哪種現象屬于巖漿巖的特征?
A.層理構造
B.變形現象
C.熱液交代作用
D.碎裂結構
3.下列哪種變質作用與高溫高壓有關?
A.壓力變質作用
B.溫度變質作用
C.熱液變質作用
D.化學變質作用
4.下列哪種巖石屬于酸性巖?
A.火山巖
B.砂巖
C.板巖
D.花崗巖
5.下列哪種巖石屬于沉積巖?
A.火成巖
B.變質巖
C.砂巖
D.花崗巖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C.砂巖
解題思路:沉積巖是由風化、侵蝕作用后,在地表或淺水環境中沉積的巖石。砂巖是由石英、長石等碎屑物質經過沉積、壓實、膠結而成的巖石,屬于沉積巖。
2.答案:D.碎裂結構
解題思路:巖漿巖是由地下熔融的巖漿冷卻凝固而成的巖石。碎裂結構是巖漿在冷卻過程中由于溫度驟降而快速凝固,導致內部結構出現碎裂,這是巖漿巖的典型特征。
3.答案:A.壓力變質作用
解題思路:變質作用是指巖石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由于地質變化而發生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壓力變質作用是指在高壓條件下,巖石發生結構變化,如石榴子石的形成,與高溫高壓密切相關。
4.答案:D.花崗巖
解題思路:酸性巖是指含有較高比例硅酸鹽的巖石,其化學成分通常富含二氧化硅。花崗巖是一種富含石英和長石的酸性侵入巖。
5.答案:C.砂巖
解題思路:沉積巖是由風化、侵蝕后的物質在沉積過程中形成的巖石。砂巖是由砂粒經過沉積、壓實、膠結而成的,屬于沉積巖類別。三、判斷題1.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組成。()
解答:正確
解題思路:巖石圈是地球表面的一層硬殼,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其厚度大約在50至200千米之間,因此巖石圈確實由地殼和上地幔組成。
2.沉積巖的形成與外力作用有關。()
解答:正確
解題思路:沉積巖是由巖屑、有機物質等在地表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作用形成的,這些外力作用是沉積巖形成的關鍵因素。
3.巖漿巖的形成與地球內部的熱力作用有關。()
解答:正確
解題思路:巖漿巖是由巖漿在地殼內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巖漿的產生與地球內部的熱力作用密切相關,如地幔的熔融。
4.變質巖的形成與高溫高壓有關。()
解答:正確
解題思路:變質巖是由原有巖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生化學成分和結構變化的巖石,因此高溫高壓是變質巖形成的重要條件。
5.巖石圈的平均厚度約為100千米。()
解答:錯誤
解題思路:巖石圈的平均厚度約為100至200千米,而不是僅僅100千米。巖石圈的厚度在不同地區有所不同,但平均厚度大于100千米。四、簡答題1.簡述巖石圈、地殼和地幔的組成。
巖石圈:巖石圈是地球最外層的固態層,主要由地殼和上部地幔的巖石組成。地殼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大陸地殼較厚,主要由硅酸鹽巖石構成;海洋地殼較薄,主要由玄武巖構成。
地殼:地殼是巖石圈最外層的部分,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大陸地殼主要由硅酸鹽巖石組成,厚度約為3570公里;海洋地殼主要由玄武巖組成,厚度約為510公里。
地幔:地幔是地球的中間層,介于地殼和核心之間,主要由硅酸鹽巖石構成。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較軟,具有塑性流動的特性,下地幔較硬。
2.簡述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的形成過程。
沉積巖:沉積巖是由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其形成過程包括:
1)風化作用:巖石在地表受到物理和化學作用,逐漸分解成碎屑。
2)侵蝕作用:水流、冰川、風等外力作用將碎屑物質搬運。
3)沉積作用:碎屑物質在搬運過程中沉積在低洼處。
4)固結成巖:沉積物在壓力和水分的作用下逐漸固結成巖石。
巖漿巖:巖漿巖是由地下巖漿冷卻、結晶形成的巖石。其形成過程包括:
1)巖漿上升:巖漿從地幔上升到地表或地表附近。
2)凝固作用:巖漿在冷卻過程中逐漸凝固成巖石。
3)結晶作用:巖漿中的礦物在冷卻過程中結晶形成巖石。
變質巖:變質巖是在原有巖石受到高溫、高壓和化學作用后,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形成的巖石。其形成過程包括:
1)變質作用:原有巖石在高溫、高壓和化學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
2)結晶作用:變質作用過程中,原有巖石中的礦物發生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
3.簡述巖石的成因分類。
巖石的成因分類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原生巖:由地下巖漿或火山噴發物冷卻、結晶形成的巖石,如巖漿巖。
2)次生巖:由原有巖石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如沉積巖。
3)變質巖:由原有巖石在高溫、高壓和化學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形成的巖石,如變質巖。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
巖石圈:由地殼和上部地幔的巖石組成。
地殼: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主要由硅酸鹽巖石構成。
地幔:由硅酸鹽巖石構成,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
解題思路:根據巖石圈、地殼和地幔的定義,分別描述它們的組成和特點。
2.答案:
沉積巖:由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
巖漿巖:由地下巖漿冷卻、結晶形成。
變質巖:由原有巖石在高溫、高壓和化學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形成。
解題思路:根據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的定義,分別描述它們的形成過程。
3.答案:
原生巖:由地下巖漿或火山噴發物冷卻、結晶形成。
次生巖:由原有巖石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
變質巖:由原有巖石在高溫、高壓和化學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形成。
解題思路:根據巖石的成因分類,分別描述三類巖石的形成過程。五、論述題1.論述地球內部熱力作用對巖石形成的影響。
(1)地球內部熱力作用的概述
(2)熱力作用對巖漿巖形成的影響
a.熔融作用
b.結晶作用
c.變質作用
(3)熱力作用對變質巖形成的影響
a.壓力作用
b.化學作用
c.構造運動
(4)熱力作用對沉積巖形成的影響
a.熱力作用對沉積物來源的影響
b.熱力作用對沉積物沉積過程的影響
c.熱力作用對沉積巖類型的影響
2.論述外力作用對沉積巖形成的影響。
(1)外力作用的概述
(2)外力作用對沉積物來源的影響
a.水流作用
b.風化作用
c.生物作用
(3)外力作用對沉積物沉積過程的影響
a.沉積速度
b.沉積形態
c.沉積環境
(4)外力作用對沉積巖類型的影響
a.礫巖
b.砂巖
c.頁巖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
(1)地球內部熱力作用是指地球內部的熱能通過傳導、對流和輻射等方式傳遞到地球表面,對巖石的形成和演變產生重要影響。
(2)熱力作用對巖漿巖形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熔融作用、結晶作用和變質作用上。熔融作用導致巖石熔化形成巖漿,結晶作用使巖漿冷卻結晶形成各種巖漿巖,變質作用則使巖石在高溫高壓下發生結構和成分的變化。
(3)熱力作用對變質巖形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壓力作用、化學作用和構造運動上。壓力作用使巖石變形,化學作用導致巖石成分發生變化,構造運動則使巖石發生位移和變形。
(4)熱力作用對沉積巖形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熱力作用對沉積物來源、沉積過程和沉積巖類型的影響上。熱力作用改變了沉積物的來源,影響了沉積物的沉積過程,并決定了沉積巖的類型。
2.答案:
(1)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各種自然力量對巖石和沉積物的作用,包括水流作用、風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等。
(2)外力作用對沉積物來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水流作用、風化作用和生物作用上。水流作用將巖石侵蝕和搬運的碎屑沉積下來,風化作用使巖石風化成沉積物,生物作用通過生物體的活動改變沉積物的來源。
(3)外力作用對沉積物沉積過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沉積速度、沉積形態和沉積環境上。水流速度、風速和生物活動等影響沉積速度,沉積物的沉積形態受水流、風速和沉積環境等因素影響。
(4)外力作用對沉積巖類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沉積巖的類型上,如礫巖、砂巖和頁巖等,這些類型與外力作用的強度和類型密切相關。
解題思路:
解題時,首先明確地球內部熱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定義和特點。分別從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入手,分析熱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對巖石形成的影響。結合具體的地質實例,闡述熱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對巖石形成的影響機制。在論述過程中,注意邏輯清晰,條理分明,保證論述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六、計算題1.若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0千米,地幔的平均厚度為2900千米,求巖石圈的平均厚度。
解答步驟:
確定巖石圈的組成:巖石圈由地殼和地幔組成。
確定已知條件:地殼平均厚度為30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為2900千米。
計算巖石圈的平均厚度:巖石圈厚度=地殼厚度地幔厚度。
2.若一塊巖石的密度為2.7g/cm3,體積為10cm3,求該巖石的質量。
解答步驟:
確定已知條件:巖石密度為2.7g/cm3,巖石體積為10cm3。
確定需要求的量:巖石質量。
使用密度公式計算質量:質量=密度×體積。
答案及解題思路:六、計算題1.解題思路:
巖石圈的平均厚度=地殼平均厚度地幔平均厚度
=30千米2900千米
=2930千米
答案:巖石圈的平均厚度為2930千米。
2.解題思路:
質量=密度×體積
=2.7g/cm3×10cm3
=27g
答案:該巖石的質量為27克。七、案例分析題1.案例一:某地發覺一塊巖石,經過鑒定為花崗巖。請分析該巖石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一)形成過程
1.礦物成分
2.結晶方式
3.形成環境
(二)成因分析
1.巖漿成因
2.地質構造運動影響
2.案例二:某地發覺一塊巖石,經過鑒定為砂巖。請分析該巖石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一)形成過程
1.沉積物來源
2.沉積過程
3.成巖過程
(二)成因分析
1.生物沉積
2.搬運沉積
3.化學沉積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案例一:花崗巖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一)形成過程
1.礦物成分: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等組成。
2.結晶方式:以晶體生長方式為主,結晶速度快,晶體大小不等。
3.形成環境:通常在板塊邊緣或地殼構造變動頻繁的地區。
(二)成因分析
1.巖漿成因:花崗巖是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侵入巖,巖漿在地殼深部經過緩慢冷卻結晶。
2.地質構造運動影響:地質構造運動,如板塊邊緣的碰撞,可以導致巖漿上涌,冷卻凝固形成花崗巖。
2.案例二:砂巖的形成過程及成因
(一)形成過程
1.沉積物來源:包括河湖相沉積、濱海相沉積等。
2.沉積過程:沉積物在水力、風力、生物等作用下,在特定環境下沉積。
3.成巖過程:沉積物經過壓縮、膠結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業技術秘密保護合同
- 與日歷有關的課件模板
-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水泵及水泵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部分校2025屆小升初模擬數學測試卷含解析
- 宣城市廣德縣2025屆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即興伴奏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九江市名校2025屆初三第二次質量考評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插畫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臨朐市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中考化學試題壓軸試卷含解析
-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醫學哲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相關單元的設計思路與教學建議課件(共51張PPT)
- 常見實用急救技術
- 婚禮執事單模板
- 《紅色旅游線路設計》
- 冷鏈產品運輸記錄表
- 導線的連接精品課件
- 二年級美術下冊課件-第14課 蟲蟲蟲(一)2-蘇少版(共22張PPT)
- 兒童保健學課件:緒論
- 論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 開題報告
- 濃縮機的選擇與計算
-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單詞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