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LIA 13-2024 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技術要求_第1頁
T-GDLIA 13-2024 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技術要求_第2頁
T-GDLIA 13-2024 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技術要求_第3頁
T-GDLIA 13-2024 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技術要求_第4頁
T-GDLIA 13-2024 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7.200CCST52T/GDLIATechnicalRequirementsforThermalInsulationandHold—OverPla2024—12—25發布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發布IT/GDLIA13—2024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技術要求 5試驗方法 6檢驗規則 7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參考文獻 T/GDLIA13—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提出。本文件由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廣東省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D/TC4)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廣州威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商用車有限公司、江蘇宏昌天馬物流裝備有限公司、廣州保事達物流有限公司、廣州竺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威建商貿有限公司、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立容、王志先、黃小川、廖勇、郭秀穎、杜志海、劉岷林、陳俊。1T/GDLIA13—2024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技術要求本文件規定了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文件適用于冷藏車廂用保溫蓄冷板的技術應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338.2—2023系列1集裝箱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第2部分:保溫集裝箱GB/T24616—2019冷藏、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GB/T25859—2010蓄冷系統用蓄冰槽型式與基本參數GB29753—2023道路運輸易腐食品與生物制品冷藏車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GB/T34399—2017醫藥產品冷鏈物流溫控設施設備驗證性能確認技術規范QC/T449保溫車、冷藏車技術條件及試驗方法WB/T1060道路運輸食品冷藏車功能選用技術規范WB/T1104道路運輸醫藥產品冷藏車功能配置要求3術語和定義GB/T24616—2019界定的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冷藏車refrigeratedvehicle裝備有隔熱結構的車廂及溫度調節裝置,用于冷藏運輸的專用車輛。注:隔熱結構的車廂是指由硬質隔熱的側壁、門、地板、前板和頂板組成,可以將廂體內外之間的熱傳導限制在總[來源:GB29753—2023,3.3]3.2蓄冷板hold-overplates裝有低共晶混合物的板狀容器。通常與制冷系統相連用于凍結混合物的盤管。[來源:GB/T18517—2012,3.4.15]4技術要求4.1材料要求2T/GDLIA13—20244.1.1蓄冷板材料應符合GB/T25859—2010第5章的要求,表面應進行蝕紋處理。宜優先適配并采用開式發泡工藝生產的冷藏車廂,提升冷藏車廂的整體結構強度和隔熱效果。4.1.2主體應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為盒體材料,并通過滾塑或吹塑工藝成型,具有良好的強度和耐用性。4.1.3盒蓋材料應為聚乙烯(PE),采用超聲波封裝技術進行密封,具備防雨密封性能、氣密性能和隔熱性能。4.1.4尺寸應符合車輛貨廂的規格,標準尺寸為1800×430×40mm。4.1.5基礎板體總重量應為6.0kg±0.2kg(未灌裝冷媒時),壁厚為4mm,確保在運輸和使用中具備足夠的強度。4.1.6蓄冷板使用的冷媒為相變材料(PCM灌裝量和相變溫度應滿足冷鏈運輸不同溫度控制需求的具體標準,冷媒的使用應符合以下規格:a)0℃相變材料:適用溫度0~10℃,灌裝量為15L±0.5L,總重量為21kg;b)-4℃相變材料:適用溫度-5~10℃,灌裝量為16L±0.5L,總重量為23.2kg;c)-21℃相變材料:適用溫度-25~-15℃,灌裝量為16L±0.5L,總重量為24.6kg。4.2安裝要求4.2.1本章節規定了新能源冷藏車配套車廂的安裝要求,車廂采用蓄冷板部分替代制冷機組的降本設計。4.2.2選用安裝蓄冷板的冷藏車應符合QC/T449的技術規定,以及WB/T1060、WB/T1104的功能配置要求,并滿足GB/T5338.2—2023第7章關于車廂強度的要求。4.2.3安裝的冷藏車應配置溫度自動監測系統,支持實時采集、顯示、記錄、抄送冷鏈物流過程中的溫度數據,并通過計算機讀取和存儲所記錄的監測數據。4.2.4用于醫藥產品冷藏車的,應進行溫控設施設備驗證,并符合GB/T34399—2017的規定。4.2.5蓄冷板的安裝應確保穩固,防止運輸過程中發生松動或移位。4.2.6蓄冷板應設計為凸臺與凹槽嵌套結構,板體與車輛內壁應緊密貼合且均勻分布。安裝時應使用專用工具,并保持車廂內左右對稱分布,并通過助滑面底部導軌,安裝后蓄冷板應能順利滑入和滑出。4.3使用要求4.3.1蓄冷板在使用前應進行凍結操作,凍結溫度應與貨物運輸的需求相符,凍結后蓄冷板應能維持環境溫度在特定范圍內,具體要求如下:a)0℃相變材料:凍結環境溫度≤-18℃,凍結時長≥2天;b)-4℃相變材料:凍結環境溫度≤-18℃,凍結時長≥2天;c)-21℃相變材料:凍結環境溫度≤-35℃,凍結時長≥4天。4.3.2蓄冷板應平穩放置,避免劇烈撞擊或振動,防止影響其制冷性能。4.3.3應定期對蓄冷板的完整性進行檢查,如有泄漏、破裂或表面損壞應立即更換。4.3.4每次使用后,應對蓄冷板進行清潔和維護。使用后的蓄冷板應在40℃以下的干燥、陰涼環境中存儲,遠離易燃易爆物品及化學品,并定期進行維護和檢查。5試驗方法5.1材料試驗方法5.1.1材料強度試驗應按照GB29753—2023第6.9條的要求對材料的強度進行試驗。3T/GDLIA13—2024測試結束后,應符合GB29753—2023中5.2.4強度和剛度的要求。5.1.2耐用性測試應在-18℃的環境下進行100次凍結/解凍循環,每次解凍溫度為25℃。測試結束后,板體應無明顯的變形、破裂或滲漏現象,結構完整性和功能穩定性應滿足多次使用要求。5.1.3防雨密封性能試驗應按照GB29753—2023第6.1條的防雨密封性能試驗對材料的防雨密封性進行試驗。測試結束后,車廂內頂部、側壁、門及車廂聯接處不應有滲漏現象。5.1.4氣密性能試驗應按照GB29753—2023第6.3條的氣密性能試驗對材料的氣密性進行試驗。測試結束后,漏氣量應符合GB29753—2023中表5的要求。5.1.5隔熱性能試驗應按照GB29753—2023第6.4條的隔熱性能試驗對材料的隔熱性進行試驗。測試結束后,隔熱性能應符合GB29753—2023中表6的要求。5.1.6外形尺寸測試應使用精密測量工具(如游標卡尺)測量板體的長度、寬度和厚度。板體的尺寸應符合1800×430×40mm的標準,且測量誤差不應超過±0.5%。5.1.7總重量測試應使用經過校準的精密電子秤進行總重量測試。測試時,將蓄冷板置于水平位置,測量其整體重量,并將實際重量與設定的參考重量進行對比。測試結果應在設定的誤差范圍內,符合4.1.5的要求。5.1.8灌裝量測試應使用精密量器測量蓄冷板的實際灌裝量,通過減去空板重量,得到相變材料的凈重量,并將其與標準設定值進行對比。測試結果應在設定的誤差范圍內,符合4.1.7的要求。5.1.9保溫性能測試應參照GB29753—2023中第6.8條的要求進行保溫性能測試。當車廂內部平均溫度和蓄冷板溫度達到30℃時,關閉車廂,啟動蓄冷板冷卻裝置,使其連續運行18小時(如果冷卻裝置具有循環運行機制,總持續時間應達到24小時)。在測試過程中不應對蓄冷板進行重新冷凍操作。測試結束時,蓄冷板內部的相變材料應保持固態,均勻硬實,無明顯的融化現象;溫度應保持在設定的相變溫度范圍內;對光觀察蓄冷板不透光,內部相變材料無冰渣且顏色變淺。5.2安裝試驗方法5.2.1車廂強度試驗應按照GB/T5338.2—2023第至條的要求對端壁、側壁、頂部和地板等車廂各部分的強度進行試驗。測試結束后,應符合GB/T5338.2—2023中第7章強度的相關要求。5.2.2溫控設施設備驗證應按照GB/T34399—2017第5章的要求進行試驗。測試結束后,應符合GB/T34399—2017第5章的相關要求。5.2.3穩固性測試4T/GDLIA13—2024應將蓄冷板按照操作規范安裝在車輛內壁上,并裝載標準貨物進行模擬運輸測試,包括急剎車和急轉彎等情境。急剎車和急轉彎等情境測試結束后,蓄冷板不應出現松動或移位現象。5.2.4表面貼合測試應使用測隙儀或校準工具檢測蓄冷板與內壁的接觸面,并測量多個點的間隙。測試結束后,蓄冷板與車廂內壁的表面應緊密貼合。5.3使用試驗方法5.3.1預冷效果測試應首先對冷藏車廂進行預冷,然后關閉車廂進行測試,監測車廂內溫度的變化,監測時長為24小時。測試結束后,車廂內的溫度應在裝載和運輸過程中穩定保持在預定的冷藏或冷凍食品溫度要求內,沒有出現超出允許波動范圍的情況。6檢驗規則6.1出廠檢驗6.1.1每批次的蓄冷板在出廠前應由制造商的質量檢驗部門進行檢驗,確保產品合格,并附有產品合格證。6.1.2出廠檢驗應包括以下項目:外觀檢查、尺寸測量、相變材料灌裝量和密封性檢測。所有檢測項目應符合第5章中的測試方法。6.2型式檢驗6.2.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a)設備升級或更換生產廠時,進行試制和定型檢驗;b)正式生產后,如結構、材料、工藝、設計等有重大變更,可能影響產品性能;c)停產一年以上,重新恢復生產時;d)連續生產時,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型式檢驗;e)當出廠檢驗結果與型式檢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6.2.2型式檢驗時,應隨機抽取一塊蓄冷板,并按照第5、6章規定的所有要求及相應的試驗方法進行檢驗。6.2.3型式檢驗的判定規則如下:a)如果所有項目檢驗合格,則判定為合格;b)如有不合格項,則再隨機抽取一塊進行復驗,若復驗仍存在不合格項,則判定為不合格。6.3質量追溯與報告6.3.1所有出廠和抽樣檢驗的記錄應完整保存,檢驗項目包括產品型號、產品批次號、產品名稱、生產日期、相變溫度范圍、外觀、尺寸、灌裝量、密封性。6.3.2質量管理人員應定期檢查出廠和抽樣檢驗記錄,確保生產過程符合標準。6.3.3應根據檢驗結果編制質量報告,質量報告中應包括每個批次的詳細檢驗數據,方便日后的質量跟蹤。5T/GDLIA13—20247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7.1標志7.1.1蓄冷板上應有清晰的標志,標明產品型號、生產日期、相變溫度、灌裝量、生產廠家等信息。標志內容應完整且易于辨識。7.1.2標志必須具備防水、防刮、防紫外線等特性,確保在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不會因外界環境影響而損壞或消失,保證其可追溯性。7.2包裝7.2.1蓄冷板的包裝材料應采用防震、防潮的高強度材料,以避免在長途運輸或儲存過程中因外部環境造成損壞。7.2.2包裝應具有足夠的強度,能夠承受產品在運輸中可能出現的擠壓和碰撞。7.2.3包裝應設計合理,并使用固定裝置或防護墊,避免產品在運輸時發生滑動或傾倒。7.2.4包裝箱上應注明儲存和運輸的注意事項及溫度要求。7.3運輸7.3.1蓄冷板的運輸應使用控溫運輸工具確保其在設計的溫區內運輸,運輸工具的溫控系統應能有效監測和保持蓄冷板的適宜溫度。7.3.2運輸過程中應避免陽光直射和劇烈的震動,以免影響蓄冷板的蓄冷效果。7.3.3在運輸過程中,蓄冷板應平整堆放,并使用必要的固定措施以防止滑動或傾倒。多塊蓄冷板可以使用嵌套結構進行堆疊。7.3.4在運輸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需采取額外的保護措施,如防震裝置。7.3.5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應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