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學導論海洋學基礎重點知識_第1頁
海洋科學導論海洋學基礎重點知識_第2頁
海洋科學導論海洋學基礎重點知識_第3頁
海洋科學導論海洋學基礎重點知識_第4頁
海洋科學導論海洋學基礎重點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

?CAL-本頁僅作為文檔封面,使用請直接刪除

海洋科學導論重點知識

第一章

1.海洋科學: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以及其變化規律,以及和開發與利用海洋有關的

知識體系。

研究對象:海洋-一海水、海水的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邊界(海洋沉積、海底巖石

圈,河口、海岸帶,海面上的大氣等)。

研究內容:海水的運動規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理

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軍事活動應用研究等。

2.海洋科學研究的特點是什么?

1)明顯地依賴于直接的觀測。

2)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等方法在海洋科學研究中越來越顯示其作用。

3)學科分支細化與相互交叉、滲透并重,而綜合與整體化研究的趨勢日趨明顯。

相似問題:海洋科學研究對象的特點?

①海洋科學研究對象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

②海洋中水-一汽-一冰的轉化時刻都在進行;

③海洋作為一個自然體系,具有多層次耦合的特點。

3.海洋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是什么有哪些主要類型

?分布特點:

深海錦結核以鎬和鐵的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為主要組分,富含鎘、銅、銀、鉆等多種元素。主

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過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

30'?20°、西經110°?180°海區最為富集。

tt界96%的偌石和90%的金紅石產自海濱砂礦。復合型砂礦多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度、斯里蘭

卡、巴西及美國沿岸。金剛石砂礦主要產于非洲南部納米比亞、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錫礦主要

分布于緬甸經泰國、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的沿岸海域。

中國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陸架面積有100多萬公里,某中含油氣遠景的沉積盆地有7

個:渤海、南黃海、東海、臺灣、珠江口、鶯歌海及北部灣盆地,總面積約70萬公里,并相繼在

渤海、北部灣、鶯歌海和珠江口等獲得工業油流。在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廣東和臺灣沿岸有豐

富的海濱砂礦,主要有金、鈦鐵礦、磁鐵礦、鉆石、獨居石和金紅石等。

?主要類型:濱海砂礦、海底石油、磷鈣石和海綠石、錦結核和富鉆結殼、海底熱液硫化物、天

然氣水合物等

4.海的主要特點

1)深度較淺,一般在2000m以內;

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陸影響,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3)水色低,透明度小,無獨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統,潮汐由大洋傳入,潮差顯著;

4)有自己的海流環流形式。

5.洋的主要特點

2

1)深度大,一般大于2000m;

2)海洋要素不受大陸影響,年變化小;

3)有獨立的潮汐系統和強大的洋流系統;

4)遠離大陸,面積廣闊,約占海洋總面積90.3機

第二章

1.大地水準面:在海洋中不考慮波浪、潮汐和海流的存在、海水完全靜止時的海面:在大陸是

靜止海面向大陸之下延伸的假象面。

2.相對地質年代: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巖層形成順序,將地殼歷史劃分為與生物發展相對應的一些

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所代表的時間為地質時代單位。

3.絕對地質年代:根據巖石中存在的微量放射性元素蛻變規律測定出巖石生成的絕對年齡;

4.洋:遼闊連續巨大的咸水體:是海洋的主體,遠離大陸;面積廣闊,占海洋總面積的90.3%;

水深〉2000川,平均3000m:底質為紅粘土和軟泥;有獨立的潮汐與洋流系統;溫、鹽要素不受大

陸影響;平均鹽度35,年變化小。世界大洋分為4大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5.海:海洋的邊緣部分。陸地邊緣的咸水小水體;全球共54個,靠近陸地;占海洋總面積的

9.7%:水深<2000叱底質:陸沉積;無獨立潮汐和洋流系統,潮汐是大洋傳入;有自己的海流環

流形式。

6.大洋中脊:指貫穿世界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環球

山系。

7.大陸邊緣:大陸與海洋之間的過渡帶。按構造活動性分為:穩定型大陸邊緣和活動型大陸邊緣

兩大類。

8.大陸架:大陸周圍被海水淹沒的淺水地帶,是大陸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圍是從低潮線起

以極其平緩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變大的地方為止。

9.大陸坡:大陸坡是一個分開大陸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陸架外緣(陸架坡

折),下限水深變化較大。

10.大陸基(大陸隆):大陸隆是自大陸坡坡麓緩緩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2000-

5000m)處。

11.中央裂谷:大洋中脊的軸部都發育有延其走向延伸的斷裂谷底,是海底擴展中心和海洋巖石

圈增生的場所,有廣泛的火山活動。

12.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坡麓與大陸邊緣(大西洋型的大陸隆、活動型的海溝)之間的廣闊洋

底,約占世界海洋面積的1/2。

13.海岸線:陸地與海面的交線。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與陸岸的交線。

14.海灘:指以波浪作用為主要動力,由粗粒(>63um)硅質碎屑組成的疏松堆積體及其地形。

在濱海環境中海灘分布最廣,常見沙灘,礫石灘較少。

15.大陸漂移: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是統一的聯合古陸,或稱泛大陸(Pangaea),其周圍

是圍繞泛大陸的全球統一海洋一一泛大洋。中生代以后,聯合古陸解體、分裂,其碎塊一一即現

代的各大陸塊逐漸漂移到今日所處的位置。由于各大陸分離、漂移,逐漸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

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縮而成為現今的太平洋。大陸漂移的主要依據有海岸線形態、地質構

造、古氣候、古生物地理分布、冰川等。

3

16.海底擴張:大洋中脊軸部裂谷帶是地幔物質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質冷凝形成新洋底,新

洋底同時推動先期形成的較老洋底逐漸向兩側擴展推移,這就是海底擴張。海底擴展移動的速度

大約為每年幾厘米。

17.板塊構造:基本思想是:

1)固體地球表層在垂向上可分為物理性質顯著不同的上覆剛性巖石圈和下墊塑性軟流圈;

2)剛性的巖石圈在側向上可劃分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塊,它們漂浮在塑性較強的軟流圈上作大

規模的水平運動,其驅動力來自地幔物質對流;

3)板塊內部是相對穩定的,板塊的邊緣則由于相鄰板塊的相互作用而成為構造活動強烈的地

帶,是發生構造運動、地震、巖漿活動及變質作用的主要場所,同時也從根本上控制著各種

地質作用的過程;

4)板塊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位移可達幾千公里。運動過程中各板塊間或分散裂開或碰撞焊合

或平移相錯,由此決定了全球巖石圈運動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18.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以及海洋的劃分

地表海陸分布:地球表面總面積約5.1義108如2,分屬于陸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連通的,構成統一的世界大洋;而陸地是相互分離的,故沒有統一的世

界大陸。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圍、分割所有的陸地,而不是陸地分割海洋。

地表海陸分布極不均衡。

必須說明,即使在陸半球,海洋面積仍然大于陸地面積。陸半球的特點,不在于它的陸地面

積大于海洋(沒有一個半球是這樣),而在于它的陸地面積超過任何一個半球;水半球的特點,也

不在于它的海洋面積大于陸地(任何一個半球都是如此),而在于它的海洋面積比任何一個半球都

大。

地球表面是崎嶇不平的,我們可以用海陸起伏曲線表示陸地各高度帶和海洋各深度帶在地表

的分布面積和所占比例。

海洋的劃分

?地球上互相連通的廣闊水域構成統一的世界海洋。

?根據海洋要素特點及形態特征,可將其分為主要部分和附屬部分。

?主要部分為洋,附屬部分為海、海灣和海峽。

-洋或稱大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遠離大陸,面積廣闊,深度大;世界大洋通常被分為四

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據國際水道測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54個海,其面積只占世界海洋總

面積的9.7%。海的深度較淺,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內。

?按照海所處的位置可將其分為陸間海、內海和邊緣海。

?海灣是洋或海延伸進大陸且深度逐漸減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處海角之間的連線或入口處的等

深線作為與洋或海的分界。

?海咦是兩端連接海洋的狹窄水道。

19.大陸邊緣分為幾種主要類型?說明各自的構成及其主要特點

一、穩定型大陸邊緣:由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隆三部分組成。

?大陸架:大陸周圍被海水淹沒的淺水地帶,是大陸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圍是從低潮線起

以極其平緩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變大的地方為止。

4

?大陸坡:大陸坡是一個分開大陸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陸架外緣(陸架坡

折),下限水深變化較大。

?大陸隆:大陸隆是自大陸坡坡麓緩緩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2000?5000m)處。

大洋盆地:又稱大洋床,是海洋的重要部分,地形廣闊而平坦,占海洋面積的72%以上。

二、活動型大陸邊緣:是全球最強烈的構造活動帶,最大特征是具有強烈而頻繁的地震和火山。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東、西兩側,又稱太平洋型大陸邊緣。

?海溝:板塊俯沖作用形成的深水狹長洼地,長數百至數千米,寬數千米至數十千米,剖面

呈“V”形,陸側坡陡,洋側坡緩。

(1)島弧亞型大陸邊緣

島弧亞型大陸邊緣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其組成單元除大陸架和大陸坡外一般缺失大陸隆,

以發育海溝一島弧一邊緣海盆地為最大特點。島嶼呈弧形凸向海洋,島弧與大陸、島弧與島弧之

間的海域稱邊緣海又稱弧后盆地。

(2)安第斯亞型大陸邊緣

安第斯亞型大陸邊緣分布在太平洋東側的中美一南美洲陸緣,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脈直落深

邃的秘魯一智利海溝,大陸架和大陸坡都較狹窄,大陸隆玻深海溝所取代,形成全球高差(15km

以上)最懸殊的地帶。

20.根據板塊構造原理說明大洋盆地和邊緣海的形成和演化

大洋盆地的形成:大陸裂谷是大洋形成中的胚胎或孕育中的海洋。地幔物質上升導致巖石圈

拱升并呈穹形隆起,巖石圈拉長減薄,進而穹隆頂部斷裂陷落,形成典型的半地塹-九塹系。各穹

隆的池塹系彼此連接,就形成大致連續的裂谷體系,如東非大裂谷。

大洋盆地的演化:

邊緣海盆:指溝-一弧體系陸側具有洋殼結構的深水盆地。按成因分為:

1)殘留型:在古海洋板塊構造演化過程中,由于新的溝弧體系形成而與大洋主體分隔的古大洋的殘留部分。

2)大西洋型:在被動大陸邊緣由陸地裂離形成的盆地。

3)陸緣張裂型:由大洋板塊向大陸邊緣俯沖引起陸緣張裂形成的盆地。

4)島弧張裂型:由大洋板塊向島孤俯沖引起島弧分裂形成的盆地。

第二早

1.絕熱變化:由于海水的壓縮性,當一海水微團作鉛直位移時,因其深度的變化導致所受壓力的

不同,將使其體積發生相應變化。在絕熱下沉時,壓力增大使其體積縮小,外力對海水微團作

功,漕加了其內能導致溫度升高;反之,當絕熱上升時,體積膨脹,消耗內能導致溫度降低。上

述海水微團內的溫度變化稱為絕熱變化。

2.位溫:某深度(壓力為P)的海水微團,絕熱上升到海面(壓力為大氣壓P0)時所具有的溫度稱為

該深度海水的位溫,記為Q。海水微團此時的相應密度稱為位密,記為PQ

3.海水組成恒定性:無論海水所溶解的鹽類的濃度大小如何,其中常量離子間比值總是恒定的。

4.海水最大密度時的溫度:海水的熱膨脹系數由正值轉為負值時所對應的溫度(tP(max))o

?海水的熱膨脹系數:當溫度升高IK(loC)時,單位體積海水的增量。

5.海面有效回輻射:海面長波輻射凈失去的熱量,二海面向大氣的長波輻射一大氣向海洋的長波

輻射。

影響因素:海面水溫、海上水汽的含量、云的特征。

6.海洋水團:源地和形成機制相近,具有相對均勻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征及大體一致的變化趨

勢,而與周圍海水存在明顯差異的宏人水體。

5

7.海水的鹽度:1T?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質的總克數。

8.世界大洋中溫度、鹽度、密度的空間分布特征

溫度

水平:

(1)表層水

①等溫線沿緯線大致呈帶狀分布,這與太陽輻射的緯度變化極為相似;

②冬季和夏季最高溫度都出現在赤道附近海域,最高水溫出現的位置,稱為熱赤道,平均在70

N左右;

③由熱赤道向兩極,水溫逐漸降低,到極圈附近降至。°C左右;在極地冰蓋之下,溫度接近于

對應鹽度下的冰點溫度;

④在副熱帶到溫帶海區,特別是北半球,等溫線偏離帶狀分布。

⑤在寒、暖流交匯區等溫線特別密集,溫度水平梯度特別大;

⑥冬季表層水溫的分布特征與夏季相似,但水溫的經線方向梯度比夏季大。

垂直:一般而言,溫度自海面向海底隨深度的增加呈不均勻遞減,上層等溫線密,溫度垂直梯度

大;深部垂直梯度小,水溫趨向均勻;水溫分布呈“W”形。

(2)1000m深

水溫梯度更小,來自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的高溫水對北大西洋的熱帶和副熱帶海區及印度

洋西北部海區的水溫有明顯影響,成為高溫中心。

(3)4000m水溫分布特點:溫度分布均勻,太平洋和印度洋溫差不大于2。C,大西洋約為

3°C

鹽度

見下一題

密度

①海水密度是溫度、鹽度和壓力的函數。大洋上層特別是表層,取決于水溫和鹽度。

②赤道區溫度最高,鹽度也較低,故表層海水密度最小,零度超量g約23kg.m-3,由此向兩極方

向,密度逐漸增大。

③副熱帶海域,雖然鹽度最大,但因水溫仍很高,故密度雖有增大,但未出現極大值,密度超量

g約26kg.m-3o

⑤隨著深度增加,密度的水平差異如溫度和鹽度一樣,不斷減小,至大洋底層則已相當均勻。

9.世界大洋鹽度平面分布與垂直分布的異同點?

1.大洋表面的鹽度分布

①鹽度具有緯向帶狀分布,從赤道向兩極呈馬鞍形雙峰分布;

②在寒暖流交匯區域及地面徑流沖淡海域,鹽度梯度特別大;

③鹽度最高值和最低值一般出現在大洋邊緣海盆中;

④冬季與夏季鹽度分布特征相似,只在季風影響特別顯著的海域,鹽度有較大的差異。

2.大洋鹽度的垂直分布

①赤道海區,鹽度較低的海水只涉及不大的深度;

6

②在南半球副熱帶海域向下伸展的高鹽度水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可越過赤道5。N左右,相比之

下,北半球的高鹽度水勢力較弱。

③海水鹽度隨著深度呈層狀分布。

10.何為大洋主溫躍層和極峰何為季節溫躍層

主溫躍層(永久性躍層):在均勻層的下部約200-1000m的深度,是一層溫度梯度最大的水

層,并終年存在。主溫躍層將上層的暖水與下層的冷水分隔開來,其深度隨緯度變化,在赤道附

近主溫躍層上升,在副熱帶海區下降,在中緯度海區上升至大洋表面。

極峰:以主溫躍層為界,其上為水溫較高的曖水區,其下是水溫梯度很小的冷水區。冷暖水去在

亞極地海綿的交匯處,水溫梯度很大,形成極峰。

季節性躍層:混合層下界,由于夏季增溫強烈,形成強的溫度躍層,稱為季節性躍層。在冬季表

層降溫,對流增強混合層向下發展,季節性躍層消失。

第四章

1.元素在海水中的逗留時間:

2.海水的緩沖容量:海水具有一定緩沖能力,主要受C02系統控制,緩沖能力可以用數值表示,

即為緩沖容量,定義為使pH變化一個單位所需加入的酸或堿的量。海水的pH在6~9之間時緩沖

容量最大。海水的緩沖容量還與H3BO3有關,海水的緩沖容量比淡水和NaCl溶液都要大(離子對

的影響)。

3.堿度:是指水中所含能與強酸發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質,即能接受質子H+的物質的總量。用

以中和弱酸負離子所需的氫離子的物質量除以海水的體積(mol/dm3)o

第五章

1.海流:是指海水大規模相對穩定的流動,是海水重要的普遍運動形式之一。

2.海洋環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規模海水運動的現象。

大洋環流的水平分量狹義上稱為海流,垂直分量稱為上升流和下降流。

3.地轉流:海水在運動過程中,水平壓強梯度力與科氏力平衡時的定常流,稱為地轉流。

4.風海流:海面在穩定風場長時間作用下,當垂直湍流引起的水平摩擦力與水平科氏力平衡時,

所形成的海水穩定流動。

5.熱鹽環流:由溫度、鹽度變化引起的環流。大洋深處起主要作用。(高鹽相當于冷源,低鹽相當

于熱源;中緯度地區二者相互抵消,在低緯度和高緯度海區則相互加強,形成環流。)

6.赤道潛流:南赤道流下方,溫躍層頂部的向東的次表層海流。信風流輸送的海水在大洋西岸堆

積產生的回流,并在赤道聚集。(書P168)

7.何為地轉偏向力有什么基本性質

科氏力fc(又稱地轉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轉而對運動物體產生的作用力。

?性質:

①只有物體相對地球運動時才會產生;

②如果人們沿物體運動的方向看,在北半球垂直于物體運動方向且指向其右方,南半球正相

反,向左;

③地轉偏向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不能改變速率;

④其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率及地理緯度的正弦成比例,在赤道上為0o

8.世界大洋上層環流的總體特征?P167

世界大洋上層主要水平環流:風生環流理論。

1)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環流型是有相似之處:在南半球都存在一個與副熱帶高壓對應的巨大反氣

旋式環流:

7

2)在它們之間為赤道逆流;兩大洋北半球的西邊界流都非常強大,而南半球的西邊界流則較

弱;

3)北義平洋與被大西洋沿洋盆西側都有來自北方的寒流;

4)在主渦旋北部有一小型氣旋式環流。世界大洋上層的鉛直方向環流:在赤道上,西向的南赤

道流,在赤道兩側分別向南向北輻射,導致海水上升;

5)在南赤道與赤道逆流之間,由于海水輻聚而導致下沉;在赤道逆流與北赤道之間又形成了海

水的輻散上升。

9.與東邊界流相比,西邊界流有哪些基本特征?

西邊界流東邊界流

流向低緯度f高緯度高緯度一低緯度

大洋位置西邊東邊

流域狹窄寬廣

流速大小

影響深度大小

水的性質高溫、高鹽、高水色、透明度大水色低,透明度小,

造成氣候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干旱少雨

10.世界大洋中存在哪5大基本水團,他們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1駐波:波浪按波形的傳播與否分為前進波與駐波;駐波波形不向外傳播。波浪無前進跡象,波

峰與波谷在同一位置交替出現。兩個方向相反的進行波相遇便形成駐波。

2.界面內波:內波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發生在密度不同的兩層海水界面處。實際海洋中密度是

連續變化的,但可近似地把海洋中強躍層處的波動視為界面內波。可見具有相同波長的界面波與

表面波之速度比約為1/20,即界面波的傳播速度比表面波慢得多。

3.風浪和涌浪是什么各有什么特征

?風浪:由當地風產生,并一直處于風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動狀態。

特征:風浪往往波峰尖削,在海面上的分布很不規律,波峰線短,周期小,當風大時常常出

現破碎現象,形成浪花。

?涌浪:海面上由其他海區傳入或風速減小、平息后遺留的海水波動。

特征:涌浪的波面比較平坦,光滑,波峰線長,周期、波長都比較大,在海上的傳播比較規

則。

觀測表明,在海洋中風浪和港浪會單獨存在,但往往同時存在,它們的傳播方向也往往不同。

有經臉的觀測者很容易把它們區分開來。

第七章

1.潮汐: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面

鉛直向漲落稱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動稱為潮流。

2.風暴潮:由于強烈的大氣擾動一如強風和氣壓驟變所招致的海面異常升高的現象。簡而言之,

沿海地帶的大風使海水異常上漲,稱為風暴潮。這種大風的來源,除了臺風或颶風,還有溫帶氣

旋C

8

3.什么叫做引潮力引潮力的分布有什么特征

?引潮力:地球繞地月公共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球引力的合力。地球上各點的引潮

力由矢量所示,地球表面各點所受的引潮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同。

?分布特征:引潮力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地球上看來,在引潮力作用下,以正、反垂

點為中心的海水朝向和背向月球(或太陽)隆起,都是海面的向上升高,在正、反垂點周圍,各

形成一個水位特高的地區,叫做潮汐隆起;在距正、反垂點最遠的地方,指向地心的引潮力使那

里的海面下降,形成水位特低的地帶。

?引潮力差異的原因:地球上各質點的引潮力,一方面取決月球和太陽對它的引力,另一方面取

決于北球繞地月公共質心運動時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地球表面上各水質點的慣性離心力大小都

相等,但各地水質點所受月球對它的引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各地水質點的引潮力也有差別。

第八章

1.大氣環流:一般說來,凡是大范圍的、半球的或全球、對流層、平流層或整層大年長期的平均

運動狀態,或某一時段的變化過程,都可以稱為大氣環流。

2.季風:大范圍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

?成因:海陸溫度對比的季節性變化、地球行星風系的季節性南移。

?三大季風區:印度季風區,東亞季風區,西非季風區

?特點:

①盛行風向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方向甚至相反;

②兩種季節(冬、夏)的風各有不同的源地,氣團性質有著本質的差異;

③能夠給天氣現象造成明顯不同的各種季節,例如雨季和旱季、冬夏明顯對比等。全球

3.溫帶氣旋:低壓系統為氣旋,帶有鋒面的氣旋稱鋒面氣旋。鋒面氣旋多產生于溫帶,亦稱溫帶

氣旋。

4.ENSO:是厄爾尼諾厄1Ni?o)和南方濤動(SouthernOscillation)的合稱,二者有非常好的

相關關系。當赤道東太平洋表層水溫(SST)正距平,南方濤動指數往往是負。ENSO成為大尺度

海氣相互作用以及氣候變化研究的中心課題。

厄爾尼諾ElNio:圣誕前后,沿厄瓜多爾和秘魯沿岸,出現一弱的洋流,代替了通常對應的冷

水。近年指一種更大尺度的海洋異常現象,整個赤道東太平洋表現振幅達幾攝氏度的增暖。與此

相聯系,海洋和大氣環流發生很大的異常

南方濤動:描述熱帶東太平洋地區與熱帶印度洋地區氣壓場反相變化的蹺蹺板現象。

南方濤動指數(SOI):塔希提(Tahiti)島與達爾文島之間的氣壓差。

5.海洋對大氣運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①海洋對大氣系統熱力平衡的影響:

?吸收:70%的太陽能一海水表層(混合層);

?儲存:潛熱一長波輻射一感熱交換一輸送太陽的輻射能量一驅動大氣運動;

?輸送:海洋環流輸送約30%的太陽能,70%由大氣環流輸送.

0。一30°N海洋輸送)大氣輸送,3。。N以北大氣愉送》海洋輸送.

50°N附近海洋西部邊界流輸送--大氣輸送.

②海洋對水汽循環的影響:

?海洋是大氣中水汽的主要源地一86%的水汽;

?蒸發一凝結調節大氣.

③海洋對大氣運動的調節作用:

海洋運動和變化具有緩慢性、持續性和滯后性。

④海洋對溫室效應的緩解作用:

?減小了低緯大氣的增熱,使高緯大氣增熱,降水量亦發生相應的改變。

9

?由于海洋環流對熱量的向極輸送所引起的大氣環流的變化,使得大氣對某些因素變化的敏

感性降低。比如COz含量增加的溫室效應因為海洋的存在被減弱。

6.什么是ENSO它對氣候變化有什么影響

?定義:ENSO是厄爾尼諾厄1Ni?o)和南方濤動(SouthernOscillation)的合稱

?影響:ENSO期間,赤道東太平洋持續升溫,對熱帶大氣環流的影響最為直接。而熱帶大氣環流

的一場變化,也必牽動全球大氣寒流,因而會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一系列的天氣氣候異常。在ENSO

期間,中、東太平洋的海水增暖,西部海水略微變冷。對流在中、東太平洋上加強而在印度尼西

亞地區減弱。ENSO對大西洋副熱帶高壓的活動也有明顯的影響,包括對副高位置和強度的影響。

同時由于ENSO的發生造成了大氣環流尤其是熱帶大氣環流的嚴重持續異常,因而給全球范圍帶來

明顯的氣候異常。

第九章

1.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內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的流動相互作用、互相

依存、互相調控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2.赤潮: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類、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爆發性繁殖或聚集

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的生態異常現象。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絕大多數是浮游甲藻和硅

藻,少數為原生動物和細菌。

?赤潮形成原因:

①海流:生物的物理聚集性與海流有關;赤潮的擴散(分布)、營養物質的運移。

②溫度和鹽度;調控赤潮藻的生長、繁殖。

3.海洋生物地理學:研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及其規律,闡明不同海域生物區系的組成及生態特

點、形成過程及其與海洋環境的關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