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通史綜合訓練(四)世界古代史(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2024·廈門期末)古雅典“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約前525~前456年)在自撰的墓志銘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學創作成果,卻突出其在馬拉松同“長頭發的波斯人”戰斗的“光榮業績”。對此說明合理的是()A.體現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會風氣B.彰顯了公民維護城邦民主的責任感C.借此表達對雅典政治體制的不滿D.反映了雅典精英階層漠視文學創作解析:選B。由材料信息可知,戲劇家不強調自己的文學成果,卻強調自己的戰果,即強調自己的公民意識,故B項正確;古代雅典的社會風氣應當是民主政治,且埃斯庫羅斯的一次光榮戰績無法反映整個社會的尚武風氣,故A項錯誤;埃斯庫羅斯處于雅典民主的黃金時期,且其突出自己的公民意識,故C項錯誤;古雅典時期文學旺盛,故D項錯誤。2.(2024·煙臺診斷)雅典陪審法庭的陪審員由公民抽簽選舉產生,組成十個審判庭。哪個人到哪個庭,由抽簽確定;審理哪個案件,也由臨時抽簽確定。在審判時,先讓原告、被告和證人發言,然后陪審員依據自己的推斷進行隱私投票,得票多者勝訴,得票少者敗訴。這反映了()A.法律兼顧不同群體利益B.案件判決結果公允公正C.民主原則貫穿司法過程D.法律體系達到完備程度解析:選C。由抽簽產生陪審員、抽簽確定陪審員審理哪個案件、審判結果遵循少數聽從多數的原則,這些均體現了司法過程的民主,故C項正確。3.克利斯提尼時期,雅典政體已經兼具“主權在民”“抽簽選舉”“輪番而治”的特點,但它仍規定三、四等級公民只能出席公民大會,不能擔當高級官職。這表明雅典()A.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代”B.否定下層公民政治權利C.保障公民的財產全部權D.民主政治建設尚待完善解析:選D。雅典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代”是在伯里克利時期,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即使是作為下層民眾的三、四等級公民,他們也依舊有參與雅典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的權利,故B項錯誤;材料并沒有涉及公民的財產全部權,故C項錯誤;雖然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使民主政體在雅典最終確認,但我們通過材料仍可以看出這一制度依舊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的完善,故D項正確。4.(2024·南充適考)亞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政體都包含有三個要素,即議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審判(司法)部分。當三個要素沒有良好的組織時,將會形成僭主制、寡頭制。這表明()A.公民渴望地位的同等B.特權是城邦制必定產物C.雅典干脆民主的弊端D.分權利于防止集權政治解析:選D。題干主要論述“議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審判(司法)部分”要有很好的組織,與“公民渴望地位的同等”無關,故A項錯誤;題干沒有提及特權,故B項錯誤;僭主制、寡頭制并不是雅典干脆民主的產物,故C項錯誤;雅典民主制很好實現了議事部分、行政部分和審判(司法)部分這三個方面的協作,假如沒有很好組織時會出現僭主制和寡頭制,這表明分權有利于防止集權政治,故D項正確。5.(2024·宜賓模擬)“民主”源于希臘文,原意為“人民的權力”;“共和國”一詞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羅馬,共和國被視為是“人民的共同事務”;進入帝國時代,“皇帝所確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為人民已把他們的全部權力通過王權法移轉給他”。材料反映了()A.社會契約論根植于久遠的傳統文化B.君權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權思想C.古希臘羅馬的政體在不斷發展創新D.羅馬帝國的立法重視體現君辦法志解析:選A。材料中在古羅馬時代,共和國就是“人民的共同事務”,進入帝國時代之后,“皇帝所確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為人民已把他們的全部權力通過王權法移轉給他”,說明國王和人民在契約的基礎上達成某種默契,這反映了啟蒙運動中的“社會契約”思想根源于久遠的傳統文化,故A項正確。6.(2024·蚌埠模擬)公元前417年,雅典人打算通過陶片放逐法流放阿克比亞德斯和尼奇亞斯中間的一個。但在投票之前,兩人突然聯合起來,導致相對次要的許佩波羅斯被流放。雅典人因此感到生氣,從今取消了該法。這說明陶片放逐法()A.存在制度缺陷易于操縱B.根本無法維護民主制度C.主觀隨意性強難以維持D.只是用于打擊政敵的工具解析:選A。材料反映雅典人要放逐的兩人聯合起來,致使另外的人被流放,說明陶片放逐法操作簡潔干脆,易被人利用,故A項正確;陶片放逐法是維護民主的有力武器,故B項錯誤;陶片放逐法的實行有著嚴格的法律程序,故C項錯誤;陶片放逐法是維護民主的有力武器,故D項錯誤。7.(2024·安陽模擬)下表是對蘇格拉底審判狀況統計,這反映出()罪名陪審、審判人員及產生方式表決形式程序審判結果陪審員審判員產生方式有罪票數無罪票數死刑票數反對死刑票數怠慢神和蠱惑青年6000人501人抽簽舉手一審制281票220票361票140票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廣泛性B.程序合理不能確保判決的公正性C.公民的政治素養確定民主效果D.干脆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權利解析:選B。依據題目中陪審、陪審員的產生方式和審判過程得出民主程序合理,但是對蘇格拉底的審判結果卻并不公正,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學問,古代雅典民主的實質是奴隸主階層的民主,故“真正廣泛性”的表述是錯誤的,故A項錯誤;題目中并未體現出公民的政治素養,故C項錯誤;題目牽涉的是程序公正和結果公正的關系,并未牽涉干脆民主與公民民主權利的關系,故D項錯誤。8.(2024·湖南省長郡中學考前保溫卷)雅典城市居民譏諷那些入城參與公民大會的鄉下人,“穿的鞋子比腳大,大聲嚷嚷。……總是向路遇者問這問那:皮革多少錢?咸魚多少錢?”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城邦并不具有寬容自由的文化環境B.城居者鄙視鄉下人參與民主政治C.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條件并不對等D.政治生活出現城市與鄉村的對立解析:選C。題干反映的是城市居民對那些入城參與公民大會的鄉下人總是懷有敵意,常常譏諷和訕笑他們,這表明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條件存在差異也就是不對等,故C項正確。9.(2024·廣東五校聯考)古希臘早期,法庭審判時不允許代理辯護,而判定罪罰的陪審團是由一般民眾組成的。他們往往受雙方在法庭上演說的影響,結果常是善辯的當事人獲益,口拙的人吃虧,由此產生了教人辯論、授人辭章的“智者”。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法治的建立經驗了漫長過程B.人文思想產生與民主政治有關C.城邦經濟政治獲得高度旺盛D.民主淪為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解析:選B。材料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但未提及其司法演化的歷史,故A項錯誤;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推動智者的出現從而產生了人文精神,故B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城邦政治的弊端,故C項錯誤;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后期民主實施不當導致其成為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故D項錯誤。10.(2024·天津部分區質查)汪太賢在《人文精神與西方法治傳統》中說:西方社會是在“人的發覺”時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時又是在“人的發覺”過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這段話意在強調()A.“人的發覺”的作用B.人文主義的產生和發展C.法治社會的重要意義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響解析:選A。從材料中西方社會人文精神和法治出現的過程可知,二者都突出了“人的發覺”的作用,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人的發覺”對于西方社會的影響,沒有涉及人文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故B項錯誤;“法治社會的重要意義”沒有體現“西方社會是在‘人的發覺’時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人的發覺”對人文精神和法治的影響,沒有涉及“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響”,故D項錯誤。11.(2024·黃岡調研)普羅塔戈拉被視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他曾經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義、美德應當屬于全部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對人有好處時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羅塔戈拉闡述的核心思想是()A.闡釋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則B.客觀評價了法律對城邦的重要作用C.確定人在城邦體制中的重要地位D.強調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機結合解析:選C。由材料“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屬于全部的人”“……只有對人有好處時才能存在”得出普羅塔戈拉確定人在城邦體制中的重要地位,故C項正確。12.(2024·福州質檢)普羅塔戈拉認為,全部的制度都是憑借人類的習慣或律法創建的,而非通過自然。其說教引起人們恐慌,因此他被驅除出雅典。這反映出當時的雅典()A.自然法理念深化人心B.重視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C.民主思想受到遏制D.傳統價值觀占據主導地位解析:選D。普羅塔戈拉是人文主義的領軍人物,其“全部的制度都是憑借人類的習慣或律法創建的,而非通過自然”的說教“引起人們恐慌,因此他被驅除出雅典”,顯示了人文主義與傳統價值觀沖突,且傳統價值觀占據主導地位,故D項正確。13.(2024·湖南省長郡中學模擬)在柏拉圖眼里,荷馬史詩以及悲劇、喜劇(即希臘文藝遺產)都是不好的,這是因為文藝只屬于情欲,絕不屬于理智,它不能給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殘人的理性,傷風敗俗。這反映了古希臘()A.道德教化問題受到了確定關注B.人文主義者普遍推崇理性C.文學家和藝術家沒有社會地位D.社會世風日下且人情淡薄解析:選A。由材料信息可推知以柏拉圖為代表的一些人相識到了道德教化問題,故A項正確;人文精神起源階段如智者學派很留意感性,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故B項錯誤;柏拉圖個人觀點不能說明文學家和藝術家的社會地位,故C項錯誤;柏拉圖的觀點是對古希臘社會重感性的思潮的反思,故D項錯誤。14.《十二銅表法》規定“對人施行其他侵辱的,處25阿斯的罰金”。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一位騎士以在大街上對人掌摑為樂,并在身后備有奴隸支付給每位被摑者25阿斯的罰金。不久,固定罰金改為由裁判官依據詳細案情確定罰金數額。這說明()A.商品經濟推動法律變革B.羅馬法應時而發展C.法官的判決具有隨意性D.萬民法取代公民法解析:選B。從題干信息可以看出,“對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如何懲罰是隨著新狀況的出現而變更的,故B項正確;材料中強調的是“對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如何懲罰,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沒有多大關系,故A項錯誤;據材料“固定罰金改為由裁判官依據詳細案情確定罰金數額”可知,法官的判決不是隨意的,故C項錯誤;萬民法取代公民法是指羅馬法運用范圍的擴大,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15.(2024·郴州模擬)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在《論告示》中指出:“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禁止釣魚,正如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禁止捕鳥一樣,但某人可能被禁止進入他人土地。”這說明在古代羅馬()A.留意對私有財產的愛護B.留意對社會公共資源的愛護C.確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則D.留意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解析:選D。“留意對私有財產的愛護”是材料中“某人可能被禁止進入他人土地”的反映,但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信息,故A項錯誤;材料中不禁止“釣魚”“捕鳥”,故B項錯誤;材料并沒有體現法律至上的原則,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呈現禁止行為與允許的行為可知,古代羅馬留意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故D項正確。16.(2024·廣東五校協作體聯考)羅馬法規定買賣時,由司秤人持秤,買受人一手持標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銅塊說,“依照羅馬法律,此物應歸我全部,我是以此銅塊和秤買來的”。說畢,以銅塊擊秤,隨即交給出賣人,買賣就告成立,買受人馬上取得全部權。材料表明,羅馬法的特征是()A.愛護私有財產 B.最早的成文法C.留意形式規則 D.愛護貴族利益解析:選C。材料強調的是在買賣過程中,羅馬法對一些形式的規定,這體現的是羅馬法留意形式的特點,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突出要愛護私有財產,故A項錯誤;羅馬最早的成文法是《十二銅表法》,故B項錯誤;材料中買賣雙方沒有體現哪一方是貴族哪一方是平民,所以體現不出法律愛護貴族利益,故D項錯誤。17.(2024·濟南針對性練習)羅馬法學家尤里安在就羅馬法的某項內容做出說明時曾舉例說:“沒有人懷疑,假如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種了你的小麥,收獲物及出賣收獲物的價金將是我的。”這反映了羅馬法()A.法律體系建設已日趨完備B.強調維護土地貴族的權利C.私有財產全部權愛護不力D.物權愛護之規定更加完善解析:選D。依據“假如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種了你的小麥,收獲物及出賣收獲物的價金將是我的”可知羅馬法明確了物權歸屬,說明物權愛護的規定更加完善,故D項正確。18.(2024·深圳調研)羅馬法律規定,假如出賣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買受人不知情,或者出賣人知道被賣物與買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間存在重大差別,這足以使買賣中的買受人獲得一項訴因,可以提起有關訴訟。該規定()A.適應了羅馬對外擴張的須要B.旨在愛護羅馬公民的私有財產C.反映了羅馬法重形式的特點D.表明法律以誠信規范經濟行為解析:選D。該規定規范了物品交易,打擊出賣人的不誠信行為,愛護買受人的權益,表明法律以誠信規范經濟行為,故D項正確。19.(2024·天津十二區縣重點中學聯考)我國古代典籍《尚書》記載:“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經,法律規定)。”羅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規定:“不得基于懷疑而懲處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處。”由此可見,兩則材料都()A.反映了重罪輕判的理念B.違反了法律至上的原則C.表明白法律的寬松敏捷D.體現了確定的理性色調解析:選D。依據題目中“罪疑惟輕”“不得基于懷疑而懲處任何人”得出兩則材料均反映的是對嫌疑罪的判定重視證據,體現了確定理性色調,故D項正確。20.(2024·湖南省長郡中學模擬)有學者認為,羅馬人通過法律創建了個人的權利,而讓其他個體或集體都敬重這些權利。中世紀以后的全部政治體制在設想和構建的時候都會考慮以人的存在為準繩。該學者意在強調羅馬法()A.奉行主權在民的原則 B.繪制了西方政體藍圖C.遵循契約精神的規則 D.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解析:選D。依據材料“羅馬人通過法律創建了個人的權利……中世紀以后的全部政治體制在設想和構建的時候都會考慮以人的存在為準繩”可知,該學者強調羅馬法中“以人的存在為準繩”的理念,這一理念影響深遠,超越時空限制,故D項正確。21.羅馬法規定:野獸鳥魚,即生長在陸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動物,一旦被人捕獲,即屬于捕獲者;無主之物,歸屬最先占有者。這反映了羅馬法界定物權適用的是()A.最先占有原則 B.勞動所得原則C.既有習慣原則 D.自然理性原則解析:選D。最先占有原則和勞動所得原則都是自然理性原則的表現,D項正確。22.(2024·衡陽聯考)“自然法之父”西塞羅認為上天給予了每個人同等和理性的潛力,但同時也認為同等并不都能實現。全部權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權力,結果也會出現不同等。雅典人由于沒有確定的等級區分,未能保持它的良好聲譽。由此可知,西塞羅()A.確定等級制度是民主政治的基礎B.認為人人同等是無法實現的幻想C.指責輪番而治造成雅典政治腐敗D.不贊成在雅典社會實行民主政治解析:選C。據材料信息“雅典人由于沒有確定的等級區分,未能保持它的良好聲譽”可知,西塞羅主見民主,但不主見確定的民主,結合所學,雅典輪番而治造成民主權力濫用,進而造成政治腐敗,故C項正確。23.(2024·益陽湘潭聯考)古羅馬法律規定公民對官員的懲處確定擁有上訴權。公元前509年《瓦勒里法》規定“任何執政官不得處死或鞭笞已經提出申訴的羅馬市民”。這反映出在當時的羅馬()A.通過立法手段限制官員的權力B.少數法學家壟斷立法和司法活動C.政治對話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鎮壓D.行政實踐中留意愛護公民權利解析:選A。依據題干可知,《瓦勒里法》規定了執政官不得處死或鞭笞已經提出申訴的羅馬市民,限制了執政官的部分權力,這說明白羅馬通過立法的手段限制官員的權力,故A項正確。24.(2024·烏魯木齊模擬)19世紀英國法學者亨利·梅因在《古代史》一書中寫道:“羅馬人不愛萬民法,正像他不愛外國人一樣,因為萬民法是從這些外國的制度中來的,并且是為了外國人的利益而制定的。”這表明萬民法適用于()A.羅馬境內公民和非公民B.羅馬共和國的女性公民C.羅馬共和國的男性公民D.羅馬帝國內的非自由民解析:選A。材料反映的萬民法維護了外國人即羅馬帝國境內的羅馬公民外的自由民的利益,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萬民法維護男性還是女性的利益,且奴隸制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故B項錯誤;從材料中“羅馬人不愛萬民法”“是為了外國人的利益而制定的”可以推導出萬民法不僅僅愛護羅馬公民的利益,故C項錯誤;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帝國內的自由民,非自由民——奴隸不是適用對象,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5題20分,第26題20分,第27題12分,共52分)25.(2024·天津河西區質查)史學在不斷進步,歷史相識也會隨著更多牢靠的史料不斷接近客觀事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特別的自然地理環境,確定希臘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手工業和農業與市場的聯系非常緊密。這樣,平民中出現了小部分靠經商致富的新興工商業者階層,他們經濟實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舊氏族貴族的專斷統治下,他們的經濟利益嚴峻受損,迫切希望進行政治改革,爭取參政的權利。在舊氏族貴族與平民的斗爭中,新興工商業者階層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聯合下層平民同舊氏族貴族進行斗爭。——人民教化出版社一般中學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1材料二公元前8~前6世紀的古風時代是希臘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這一時期,農業仍是希臘人賴以為生的主要生產部門,土地是最好的財產形式……但手工業和商業在部分先進地區,如科林斯、雅典,已同農業完全分別開來,成為獨立的經濟部門。其突出表現是制陶業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勃興……此外,鐵器冶煉與制造業、采礦業、造船業均有明顯發展……希臘斯巴達、雅典等城邦的形成,雅典的梭倫改革等一系列事務都發生在古風時期。——周啟迪《世界上古史》,北京師范高校出版社材料三無論是古典文獻還是考古材料都少有關于手工業的記載,唯一有充分歷史證據的手工業是雅典的制陶業,依據考古專家們的估算,即使在制陶業最興盛時期,雅典從事制陶業的總人數也不超過200人。從社會的各個側面看,希臘城邦都是一個農業社會……不少學者認為,梭倫代表了工商業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但這種說法缺乏可信的歷史依據。梭倫所面臨的社會危機事實上主要是雅典的農業危機,其主要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廢除全部債務和債務奴隸制,它同工商業并沒有什么關系。梭倫的另一項改革措施是將公民按財產多少劃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享有相應的政治權利。值得留意的是,計算財產的標準完全是依據個人土地上“干的和濕的”(亞里士多德語,“濕的”即指橄欖油)收獲,而不是從事手工業或商業的收入。——黃洋《古代希臘政治與社會初探》,北京高校出版社(1)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古希臘特別的自然地理環境。概括材料一中人教版中學歷史教科書對于雅典梭倫改革背景的相識。(7分)(2)依據材料一、二,比較兩者對雅典梭倫改革背景的相識有何不同。(4分)(3)依據材料三,概括學者黃洋對雅典梭倫改革背景的相識。綜上,專家學者們對梭倫改革背景的相識各不相同,你是怎樣看待這種不同的?(9分)解析:(1)第一小問地理環境,依據所學,古希臘山多地少,優良港灣眾多;其次小問相識,依據材料一“特別的自然地理環境,確定希臘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手工業和農業與市場的聯系非常緊密”“平民中出現了小部分靠經商致富的新興工商業者階層……在舊氏族貴族的專斷統治下,他們的經濟利益嚴峻受損,迫切希望進行政治改革,爭取參政的權利”分析。(2)依據材料一“新興工商業者階層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聯合下層平民同舊氏族貴族進行斗爭”及材料二“這一時期,農業仍是希臘人賴以為生的主要生產部門,土地是最好的財產形式”分析比較。(3)第一小問相識,依據材料三“無論是古典文獻還是考古材料都少有關于手工業的記載……從社會的各個側面看,希臘城邦都是一個農業社會”“不少學者認為,梭倫代表了工商業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但這種說法缺乏可信的歷史依據。梭倫所面臨的社會危機事實上主要是雅典的農業危機”“梭倫的另一項改革措施是將公民按財產多少劃分為四個等級……計算財產的標準完全是依據個人土地上‘干的和濕的’(亞里士多德語,‘濕的’即指橄欖油)收獲”作答;其次小問理解,從探討者占有史料狀況、探討者的立場、新史料的補充剛好代的不同等角度思索。答案:(1)地理環境:希臘位于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臨愛琴海,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島嶼密布為其地理環境的特色。相識:希臘特別的地理環境確定其商品經濟的發達,新興的工商業階層興起,不滿舊貴族的專橫統治,社會沖突尖銳。(2)前者強調希臘的商品經濟發達;后者強調農業是希臘的主要生產部門。(3)相識:黃洋認為古典文獻的記載和考古資料都無法證明希臘手工業發達,希臘城邦事實上是一個農業社會。梭倫代表工商業奴隸主階級利益的說法缺乏可信的歷史依據,梭倫改革的措施反映其面臨的是農業危機,雅典等級劃分的依據是農業收入。理解:歷史理解和相識是多元的,中學教科書選取的歷史相識應當是相對權威的,是經過多方考證的;同時,史學也在不斷進步,但是孤證不立,現代學者的觀點必需有牢靠的和多方面的史料來證明。26.(2024·湖南省長郡中學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種與自然相符合的正值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并且是不變而永恒的。羅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會不同,今日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會不同。法是一種自然權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義和非正義的標準。——西塞羅禮義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故順情性則弟兄爭矣,化禮義則讓乎國人矣。——荀子材料二唐代統治者制定《唐律疏議》頒行天下。唐律繼承了古代立法傳統,“以禮入法”,然后將各種法規熔為一爐,實行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條都圍圍著“罪”和“刑”分別加以規定、說明。唐律規定了嚴懲十惡,依次為: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唐律還規定假如贓證已經明確,“理不行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依據犯罪事實進行判決。《唐律疏議》成為以后歷代刑律的藍本,也是中國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華法系的代表。中華法系以自己獨特的風采影響著亞洲與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編自葉孝信《中國法制史》(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荀子和西塞羅關于法律的相識有什么不同。(6分)(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學學問,比較羅馬法系和《唐律疏議》代表的中華法系的區分。(10分)(3)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鑒了羅馬法而不是中華法系,依據所學,說明緣由。(4分)解析:(1)據材料一信息從法律的來源、作用角度比較不同。(2)據材料一、二從地位、社會基礎、法律主體等方面回答區分。(3)結合所學從經濟角度分析。答案:(1)不同:法律的起源方面,荀子認為法律出自圣人,而西塞羅認為法律基于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