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部編版下冊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教學設計 教案_第1頁
九年級語文部編版下冊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教學設計 教案_第2頁
九年級語文部編版下冊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教學設計 教案_第3頁
九年級語文部編版下冊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教學設計 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第頁《浣溪沙》教學目標

1、在朗讀中感受本詞清麗婉約的風格特點。

2、在品讀中感受邊塞詞的意象和畫意。

3、結合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理解納蘭性德借景抒發的情感。

4、在經典誦讀和積累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詩詞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學難點

文學素養和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

學法指導

朗讀法,自主、討論、點撥、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在浩如煙海的詩壇,有一類詩人,他們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放曠達,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雄渾悲壯,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磅礴瑰麗,也有“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思鄉思親,他們就是邊塞詩人。

其實,邊塞詩人也不乏纏綿細膩、清麗婉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領略他筆下邊塞的景象,領略我國經典古詞的魅力。(板書《浣溪沙》納蘭性德)

二、美詞我來讀1、遇見詩詞,便是遇見美好!美美的一天,美好的一課,讓我們從美美的讀詞開始吧!

2、活動一:美詞我來讀。(1)聽讀該詞。輕聲跟讀,注意字音,體會停頓、節奏、重音、語氣、語速。

(2)模仿朗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響韻腳。檢查學案中的基礎達標——讀準字音,劃出韻腳。二讀,讀清節奏,讀準重音。檢查學案中的基礎達標——劃分節奏,標出重音。

(3)反饋朗讀。組內交流,朗讀表演。

三、美詞我來繪1、詩詞,美在意境。讀詩詞,我們常常感覺到撲面而來的詩情畫意。(板書:畫意詩情)?,F在先讓我們一起來品讀納蘭性德的《浣溪沙》,感受字里行間滲透的畫意。

(1)默讀詞,借助注釋和學案疏通詞句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2)檢查學案中的基礎達標——解釋詞義。

(3)學生疏通詞句。

2、活動二:美詞我來繪讀納蘭性德的詞,我看到了(意象),感受到(畫面)。組內討論分析:(1)詞中有哪些意象?

(2)嘗試描述詞中的畫面。(描述是在翻譯的基礎上,添加合理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生動地呈現一幅畫面、一個場景。)(3)反饋回答。根據學生反饋,出示:詞中的意象:云山、北風、嘶馬、深秋、晚煙、戍壘、斜日、關城。畫意:我向著那高聳入云的方向前進,北風呼嘯,淹沒了戰馬的嘶鳴聲。深秋遠遠的邊塞,使人不禁情傷。一抹晚煙裊裊升起,在這邊地的城堡上顯得尤其荒涼。夕陽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關城頭的旗桿上。古往今來胸中的怨恨何時能平?

3、美術特長生繪畫展示。檢查學案中的基礎達標——美術特長生繪畫。宋·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詩畫相通,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是語言的美酒、畫是形象的甘醇。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請美術特長生結合本詞,想象其中描繪的畫面和場景,擇其一畫一幅畫。

四、美詞我來品現在再讓我們一起來品讀納蘭性德的《浣溪沙》,感受字里行間滲透的詩情?!耙磺芯罢Z皆情語?!痹娫~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情思要通過寫景表現出來,所謂情景交融。活動三:美詞我來品

“一切景語皆情語?!闭Z出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十》:“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保ㄒ馑际且郧叭藗冇懻撛娫~,都會有寫景的語言,寫感情的語言,殊不知所有的寫景的語言都是為了表達情感。)

1、這首詞的字里行間滲透什么樣的感情?學生自由回答。

2、(1)如果我們讀詩詞僅僅停留在詩詞文字表面,那么,我們只能算是粗淺地了解詩詞的內容,還不能走進詩人的內心與他們產生共鳴。我們只有了解一個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才能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說說你了解的納蘭性德和這首詞寫作的背景知識。(2)補充說明。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納蘭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寫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納蘭性德奉命與副都統郎談等赴覘(chān)梭(suō)龍打虎山巡查邊境,十二月返京。這首詞大約作于這一時期。

3、再次回答剛才的問題,這首詞的字里行間滲透什么樣的感情?為什么?(根據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說依據。)

根據學生反饋,出示:詩情。這首詞抒發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結句外皆出之以景語,描繪了深秋遠寒,荒煙落照的凄涼之景,而景中又無處不含悠悠蒼涼的今昔之感,可謂景情交融。最后“古今幽恨幾時平”則點明主旨。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關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衛邊士卒萬里懷鄉之浩嘆,而是納蘭對浩渺的宇宙,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雖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勝真誠,其感不勝拳摯。

4、《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著名教授蒙曼老師說過一句話:古詩詞是中國語言的提純,是中國情感的提純,詩詞更是精神的提純。

的確如此,讀納蘭詞,我們就可以充分感受到這一點。納蘭性德用極其精煉的42個字,讓我們感受到深秋遠寒、荒煙落照的邊塞景象,我們還感受到婉麗清新、寂寥凄惘的超然情趣,我們不由得愛上天資超逸、自然超逸的納蘭性德!不知不覺間,我們的靈魂受到了洗禮,精神得到了滋養。這就是中國詩詞的無限魅力。

五、美詞我來悟。

1、納蘭性德還寫了一篇《長相思?山一程》,請嘗試著用我們今天學到讀詞方法,自主品悟畫意和詩情?;顒铀模航浀湮襾砦蜃x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山一程》,結合寫作背景,自主品悟畫意和詩情。《長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2)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3)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4)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5)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6)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7)故園:故鄉,這里指北京。(8)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寫作背景: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亂平定。豎年三月,玄燁出山海關至盛京告祭祖陵,納蘭性德扈從。本篇即作于詞人由京城(北京)赴關外盛京(沈陽)途中。

(1)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本詞展現的畫面。

(2)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自讀思考→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2、畫意:翻山越嶺,登舟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外面正刮著風、下著雪,驚醒了睡夢中的將士們,勾起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詩情:抒寫詞人羈旅關外,思念故鄉的情懷,柔婉纏綿中見慷慨沉雄。

六、美詞我來誦當我們遇見詞人納蘭性德穿過歷史的塵埃,吟詠著“納蘭詞”向我們走來時,我們在靜靜的聆聽中,恍然回到那個時代,用心體會,便能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他們產生共鳴。

習總書記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今天,兩首納蘭詞便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兩篇經典,經典需要我們每一位華夏兒女來傳承。現在讓我們化身為經典文化傳誦人。

活動五:經典我來誦我是經典吟誦人,我(們)把納蘭性德的《

》誦給您聽!(自主選擇一首納蘭詞背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