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11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與國共政權的對峙[考綱清單](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國民革命運動。(2)國共政權的對峙: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依據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1.五四運動(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經過時間口號中心主力影響第一階段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北京學生—其次階段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3)結果①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的職務。③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性質: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5)影響①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中的傳播。②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素養感悟家國情懷——五四精神的內涵和意義五四精神蘊含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宏大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劇烈的時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先進的思想意識相結合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內核是愛國主義,激勵多數進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①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日益結合。②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李大釗、陳獨秀起先進行建黨活動。(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3)內容①通過了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②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③中心工作: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④中心機構:成立中心局,選舉陳獨秀為書記。(4)影響:使中國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3.國民革命運動(1)興起——國共合作①背景: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作的確定。②實現: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記著國共兩黨合作形成。(2)高潮——北伐斗爭①對象:帝國主義支持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②過程:1926年起先北伐,殲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往武漢。③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3)失?、倬売桑毫袕娭С謬顸h右派叛變革命;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放棄革命領導權。②表現: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失敗。誤區警示國民革命應留意的三個問題(1)國民革命的指導思想是新三民主義,而不是馬克思主義。新三民主義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綱領與目標,后者是方法與手段。(2)國民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3)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北伐斗爭取得了成功;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國民革命失敗了。二、國共政權的對峙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在南昌發動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起先。2.井岡山革命依據地的建立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起義軍進攻中心城市長沙受挫。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圖示總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內容及關系3.土地革命(1)方針確定: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心在漢口隱私召開緊急會議,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抗拒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2)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3)意義:廣闊貧苦農夫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了土地,革命主動性空前高漲。4.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1)緣由:博古、李德等人堅持“左”傾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利。(2)起先:1934年10月,中心機關和紅軍起先長征,初期處于危急中。(3)轉折——遵義會議①時間:1935年1月。②內容:確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見;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③影響: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心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心的正確領導,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4)成功①1935年10月,中心紅軍在吳起鎮與當地紅軍會師。②1936年10月,紅二、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成功結束。(5)意義①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②長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③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歸納總結國共的十年對峙(1)一個核心:農村革命道路的探究。(2)三點成就:開拓了井岡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正確領導;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策略。(3)四個轉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最高決策由錯誤到正確;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中國時局由內戰轉移到“一樣對外”。考點一從五四運動到國民革命民主主義革命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之前的革命,在近代中國其任務是反封建反侵略。民主主義革命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為目標。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五四運動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1)新式學問精英群體走上中國社會舞臺。通過新文化運動和反巴黎和會出賣中國利益的社會運動,新式學問精英群體整體地、主動地出現在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舞臺上,成為一支無法忽視的巨大力氣,這充分呈現了他們改造中國的主動意識、集體意識。(2)近代民族國家意識漸漸覺醒。巴黎和會上列強對于日本侵略中國的要求予以滿意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學問群體最終忍無可忍,最終以火山爆發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意識的形成對于后來中國的民族獨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對現代化的探究不斷深化。五四運動從根本上說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政治運動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自然發酵出來的。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無論是提倡文學革命,還是提倡思想啟蒙,無論是提倡社會風俗變革,還是主見特性自由,都觸及了西學東漸下的中國文化改造命題。2.國民革命運動的特點及歷史功績(1)國民革命運動的特點①革命任務:“打倒列強,除軍閥”說明當時中國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②群眾基礎;以國共兩黨合作為核心,形成了四個階級的統一戰線。③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義占主導地位。④革命軍隊:組建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斗爭,基本殲滅了北洋軍閥,打擊了列強的侵華勢力。(2)國民革命的歷史功績①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②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③為中國革命接著前進奠定了基礎,宣揚了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共產黨起先駕馭一部分武裝,廣闊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禮。針對練1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指出:“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逼渲髦际侵肝逅倪\動()A.開啟了近代中國一場思想啟蒙運動B.對傳統倫理觀念賜予了最致命打擊C.成為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折點D.是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答案D解析題干中提到“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說明其標記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先,故D項正確??键c二國共十年對峙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1)井岡山精神的核心是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是堅決信念、矢志不移,井岡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眾、艱苦奮斗。(2)長征精神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擅長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1.工農武裝割據的含義及歷史意義(1)含義:工農武裝割據是指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包括三個方面: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依據地建設。土地革命是工農武裝割據的核心內容;武裝斗爭是主要形式;依據地是革命基地。(2)歷史意義①奠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實踐基礎,開拓了新的革命道路。②是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范,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③工農武裝割據政權屬于工農夫主政權,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雛形,為在中國建立真正統一的人民共和國積累了閱歷。2.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四個轉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建立→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2)最高決策由錯誤到正確:右傾錯誤→“八七會議”的正確決策;“左”傾錯誤→遵義會議的正確決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瑞金→陜北。(4)中國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外戰”:1927~1936年內戰→1937年國共合作抗戰。針對練2(2024·無錫二模)1930年,武漢、長沙、廣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很多豪紳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贛州等地,更是在短時間內涌入了十多萬地主及其家屬。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國內發生嚴峻經濟危機B.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實踐C.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阻D.北伐斗爭成功進軍的影響答案B解析據所學1927~1930年中共在革命依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心所在地,結合“1930年……城市,陡然增加了很多豪紳地主”和“江西的南昌、贛州”的信息可知,材料現象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實踐的結果,故B項正確。材料1921年7月中共一大時,黨員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時,黨員195人;1923年6月三大時,黨員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心擴大執行委員會召開,即國民黨改組前后一年時間,黨員基本上沒有增加,一些地方還明顯削減?!踅∮⒕帯吨袊伯a黨組織史料匯編》要求:依據材料概括1921~1924年中共黨員人數的改變狀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狀況:1921年7月到1923年6月,中共由無到有,漸漸發展壯大;1923年6月到1924年5月,中共黨員沒有增加。材料總而言之,國共合作主導下的國民革命,是一場更富有現代意義上的社會革命性質的大革命。與辛亥革命相比,這場革命與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遷更加親密相關,革命的社會動員程度和民眾參與主動性更加高漲,是在對政治共同體作出新的解說(新三民主義)的前提下,由一個新的政治上層來取得政權,建立起更強有力的政治體制。它反映的歷史主流,是在中國建立起對外自主獨立的、對內具備有效權力和權威體系的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陳勤、李剛、齊佩芳著《中國現代化史綱·無法告辭的革命》觀點思索方向歷史結論角度1對國民革命性質的相識角度2對國民革命特點的相識(與辛亥革命相比)國民革命是在新三民主義指導下的有更廣泛群眾基礎的、有明確反帝目標的現代意義上的社會革命角度3對國民革命目標的相識答案角度1:國民革命是國共合作領導的人民大革命。角度3:國民革命的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建立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材料中國仍屬于以農業生產方式為主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和交通極端落后,各地區發展又極不平衡,那種在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國家主要依靠工人階級利用危機時刻在反動統治力氣強大的城市進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國國情。要求:分析上面的材料,論證中國選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歷史必定性。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當時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對中國分而治之;中國各地發展不平衡,廣闊農村落后;中國是農業大國,農夫占多數,敵人在農村的統治力氣薄弱;城市敵人力氣強大。1.(2024·江蘇高考,9)1920年5月,《新青年》發表了陳獨秀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的演講。該演講稱,世界勞動者的覺悟計分兩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其次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要求做工的勞力者管理政治、軍事、產業。這表明,此時馬克思主義()A.正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B.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C.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D.完成了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答案A解析A對:材料中的時間是“1920年”,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依據材料中世界勞動者“要求待遇”“要求管理權”,說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工人運動正在結合。B錯: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與題目時間不符。C錯:1927年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依據地,開拓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D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指的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題干材料不符。2.(2024·江蘇高考,8)1922年9月,中共機關刊物《向導》發文指出,在軍閥割據的現狀下,戰亂是不行避開的,只有建立“統一全國的中心政府,然后國內和平才能夠實現”。這表明,“打倒軍閥”正在成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國民政府的執政理念C.學問分子的共識D.全體國民的共同選擇答案A解析中共機關刊物《向導》是無產階級的機關報,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說明“打倒軍閥”正在成為人民的迫切愿望,故A項正確。題干材料講的是中共的主見,并不代表國民政府,故B項錯誤。中共機關刊物代表的是工人階級的觀點,不是學問分子的共識,故C項錯誤。中共機關刊物代表的是工人階級的觀點,不是全體國民的共同選擇,故D項錯誤。3.(2015·江蘇高考,9)下圖中帶★處反映了20世紀初期某類組織的分布狀況。它們的歷史作用是()A.促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建立B.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基礎C.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化發展D.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答案B解析圖片中的“某類組織”應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故B項正確。其他各項與共產黨早期組織無關,時間上也不相符。4.(2024·課標全國Ⅲ)1930年,鄂豫皖革命依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赤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狀況。這主要是因為依據地()A.農夫生產的主動性高漲B.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夫生產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產D.人民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時間“1930年”可知當時處于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在依據地開展土地革命贏得了農夫的支持,調動了他們的生產主動性,因而出現了糧食增產現象,故A項正確;其他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解除。1.(2024·徐州一模)吳曉波在《跌蕩一百年》中認為,“在1919年的5月、6月間,假如沒有商業團體及工人的支持,‘五四運動’僅僅是一場激烈人心的學生抗議而已。在青春激蕩的天安門廣場的背后,以工人和企業家為主體的商業力氣就是那些起著重要的作用,卻不被人留意到的‘廣場背后’的人?!辈牧献钅苷f明五四運動()A.工人和企業家躍升為新興政治力氣B.得到先進學問分子領導C.是一場廣泛的群眾性的愛國運動D.促使國人民族意識起先覺醒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中“以工人和企業家為主體的商業力氣就是那些起著重要的作用,卻不被人留意到的‘廣場背后’的人”,可知五四運動不單單是“一場激烈人心的學生抗議”,而變為了廣泛的群眾性的愛國運動,故選C。2.表中列出了中共中心文獻探討室編寫的《周恩來傳》的部分書目,依據所學學問推斷,表中的序號“九”應當是()書目三南開學校八黃埔軍校九十二南昌起義二六堅持在重慶(上)A.五四風暴 B.從統一廣東到北伐C.長征 D.抗戰成功到雙十公告答案B解析五四運動爆發于1919年,黃埔軍校建立于1924年,故A項錯誤;黃埔軍校建立后,國共兩黨合作領導了北伐斗爭,故B項正確;長征是在1934年起先,在1927年南昌起義之后,故C項錯誤;雙十公告是1945年重慶談判的成果,故D項錯誤。3.(2024·揚州模考)歷史地圖反映了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及其改變,它能夠將難以表達的含義轉為直觀的信息。視察下圖,結論正確的是()A.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B.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決策由錯誤走向正確C.中國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D.中國革命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御侮答案C解析國民大革命失敗之后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遵義會議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最高決策的撥亂反正,其僅僅是圖示反映的一部分,故B項錯誤;紅軍長征使得中國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故C項正確;七七事變之后中國革命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御侮,不符合材料題意,故D項錯誤。4.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心臨時政治局在上海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狠批毛澤東放棄進攻長沙、轉向井岡山是“完全違反中心策略”,是“單純的軍事投機”,應予開除中心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這次會議()A.是右傾錯誤理論突出例證B.力圖壓制工農運動避開國共新沖突C.干脆促發了毛澤東創立蘇維埃政權D.反映當時黨中心缺乏敏捷務實方針答案D解析會議體現的是“左”傾錯誤傾向而非右傾錯誤,故A項錯誤;材料所體現的是要求盲目跟國民黨優勢兵力硬打硬拼,故B項錯誤;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是井岡山依據地鞏固之后的措施,故C項錯誤;“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心臨時政治局在上海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狠批毛澤東放棄進攻長沙、轉向井岡山是‘完全違反中心策略’,是‘單純的軍事投機’,應予開除中心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可見當時中心并不了解中國的國情,沒有依據國情的需求即時調整政策,故D項正確。5.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羅霄山脈中段(1)有經營了一年多的群眾基礎;(2)黨的組織有相當的基礎;(3)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創建了富有斗爭閱歷的地方武裝,這是非常難得的;(4)有很好的軍事依據地——井岡山;(5)影響湘贛兩省。這篇文章論證了()A.國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B.割據政權建立的可行性C.抗日斗爭長久的合理性D.解放斗爭成功的必定性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看出,羅霄山脈中段群眾基礎好、黨的組織基礎好、有斗爭閱歷的地方武裝、有軍事依據地等有利條件,具有建立工農武裝割據政權的基礎,B正確。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鹽城模擬)許倬云在《歷史大脈絡》中說:五四運動與國民黨的號召,并無彼此參與的關系,卻有相互呼應的效果,為北伐鋪設了民意基礎。作者認為二者相互呼應的是基于共同的()A.指導思想 B.斗爭策略C.實踐方式 D.革命任務答案D解析二者的指導思想不同,五四運動的指導思想是無產階級的,國民黨的指導思想是資產階級的,故A項錯誤;斗爭策略是指斗爭方法,五四運動是實行游行示威的方式進行反帝反封建,北伐斗爭是以斗爭方式進行的,故B項錯誤;五四運動是動員民眾進行反帝反封建,北伐斗爭是在國共合作下實現的,故二者的實踐方式不同,故C項錯誤;五四運動和北伐斗爭的革命任務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故D項正確。2.法國公使在目睹了中國一次重大歷史事務后說:“我們正面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最令人驚異的重要現象,即中國為主動行動而形成了一種全國性的輿論?!泵绹v華公使芮恩施也說:“中國人民從……不幸中產生出一種令人鼓舞的民族覺醒,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動而結合成一個整體?!辈牧戏从车臍v史事務,其影響是()A.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B.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D.使中國的革命面貌面貌一新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歷史事務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A項正確;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指的是辛亥革命,故B項錯誤;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指的是國民革命,故C項錯誤;使中國的革命面貌面貌一新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故D項錯誤。3.(2024·泰州調研)1923年12月1日,陳獨秀在《前鋒》雜志上撰文認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各社會階級當然一體無趣,然而資產階級的力氣原委比農夫集中,比工人雄厚。”這一相識()A.促進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B.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C.闡明白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D.科學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特點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共三大確定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這是基于工人力氣還不夠強大,陳獨秀時任中心局書記,其相識有助于統一戰線建立,故A項正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故B項錯誤。毛澤東科學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特點,故D項錯誤。4.《申報》的報道稱:五四運動是一場阻擋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簽署對德“和約”、要求懲辦親日賣國賊的全國性學生愛國運動。日本媒體在報道五四運動時,卻將其定性為“排日”學生的一場暴動。中日媒體對五四運動的報道不同說明白()A.新聞報道不能作為探討史料B.年頭久遠使歷史真相難還原C.新聞報道眾說紛紜沒有價值D.立場不同影響對歷史的說明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學問,A項表述太過確定,故A項錯誤;題目中并未牽涉年頭久遠的問題,故B項錯誤;C項表述否定了新聞報道的價值,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依據題意,對于同一場運動不同立場出現了迥然不同的相識和觀點,故D項正確。5.1922年10月,中共黨員楊匏安曾指出:“中國是一個資本主義發達(展)最落后的國家,國家的政權駕馭在軍閥官僚手里,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權。為增大革命勢力起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都應聯合作戰,這是毫無疑義的?!毕铝袑钷税灿^點理解正確的是()A.成為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礎B.揭開了國民革命的序幕C.富有創見地探討了革命戰略和策略D.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綱領答案C解析題中的關鍵信息是“1922年10月”。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1924年在國民黨一大上提出來的,故A項錯誤;揭開國民革命序幕的也是國民黨一大,故B項錯誤;“打倒封建特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都應聯合作戰”,反映了當時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和動力,故C項正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綱領是在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上,故D項錯誤。6.(2024·南京模擬)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殲滅階級差別……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全部?!边@些規定說明中共()A.未能正確相識中國國情B.相識到人民軍隊的重要性C.堅持共產主義基本原則D.照搬俄國的民主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依所學,中國近代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而中共一大的綱領為“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明顯不符合我國國情,故A項正確;依所學,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相識到建立人民軍隊的重要性,故B項錯誤;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中共一大提出了不切實際的綱領,而非強調堅持共產主義原則,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中共一大提出了不切實際的綱領,而非強調革命道路問題,故D項錯誤。7.1924年后,共產黨一方面推動國民黨中心先后設立了農夫部、工人部、青年部、婦女部和商人部,工運、農運安排及相關政策、法規也相繼出臺;另一方面主動從事國民黨不情愿做的下層民眾動員工作,這說明()A.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B.國共合作在基層未實現C.國民黨不愿發動民眾D.中共駕馭了革命領導權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共產黨“一方面推動國民黨中心”“另一方面主動從事國民黨不情愿做的下層民眾動員工作”,反映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故A項正確;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不能推斷國共合作在基層未實現,故B項錯誤;材料“國民黨不情愿做的下層民眾動員工作”,不能推斷國民黨不愿發動民眾,故C項錯誤;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不能推斷中共駕馭了革命領導權,故D項錯誤。8.毛澤東主見用事實反擊敵人的毀謗:“敵人說:‘廣東共產’我們說:‘請看事實’……敵人說:‘廣州政府勾聯俄國喪權辱國’,我們說:‘請看事實’。敵人說:‘廣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熱民不聊生’,我們說:‘請看事實’。”這反映的歷史事務是()A.國民革命B.“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拓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宏大成功答案A解析由材料“廣東共產”“廣州政府勾聯俄國”可知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革命運動,故A項正確;農村包圍城市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故B項錯誤;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故C項錯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故D項錯誤。9.(2024·揚州調研)八七會議通過的《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指出:“工人階級應時刻打算能領導并參與武裝暴動。以鄉村農夫之成功為依據,推翻反革命政權,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權的城市政府?!辈牧媳砻鳟敃r中共中心()A.確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針B.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C.擺脫了共產國際的影響D.主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工人階級應時刻打算能領導并參與武裝暴動”“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權的城市政府”,可知中共中心仍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B項符合題意。A項與材料無關,C項不符合史實,D項不符合材料,均解除。10.1928年7月,周恩來曾指出:“我們還有一個根本的固定的軍事工作方針,就是為了聯合戰線,不能破壞國民革命軍而要幫助國民黨鞏固國民革命軍,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轉變的前途而得出這樣不通的結論。”周恩來得出的這一相識()A.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反思B.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快速發展C.吸取了中共“左”傾錯誤的教訓D.促使中共起先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答案A解析中共“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右傾錯誤導致大革命失敗,這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反思,故A項正確;中共“失掉了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導致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故B項錯誤;材料表明中共吸取了右傾錯誤的教訓,故C項錯誤;1927年南昌起義中共起先獨立領導武裝斗爭,不符合時間限制,故D項錯誤。11.(2024·南京、鹽城二模,9)開國上將李天佑在《把敵人擋在湘江岸邊》中記載:“兩個團的團長、政治委員都已犧牲或負傷了,營連指導員也剩的不多了。……在腳山鋪阻擊時戰士們喊出了‘一切為了蘇維埃新中國’,與敵人進行數次白刃格斗。”以上敘述反映了()A.中共起先獨立領導武裝斗爭B.中共正處于生死攸關關鍵時期C.井岡山革命依據地不斷發展D.工農紅軍主力擺脫了圍追堵截答案B解析從材料“在腳山鋪阻擊時戰士們喊出了‘一切為了蘇維埃新中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國共對峙,中共紅軍抗拒國民黨“圍剿”,中共起先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是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起先長征,長征初期由于“左”傾思想的錯誤指揮,紅軍處于生死攸關的關鍵時期,故B項正確;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建立在紅軍長征之前,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把敵人擋在湘江岸邊》”,可知材料場景是長征初期的湘江戰役,紅軍沒有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故D項錯誤。12.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主見先解決軍事路途,只批判臨時中心在軍事路途上的錯誤,沒有提政治上的錯誤,相反還在決議中對這個時期的政治路途說了幾句確定的話。其主要目的是()A.維護中國共產黨政治路途的肅穆性B.徹底粉碎“左”傾機會主義C.獨立自主地解決黨內的分歧D.最大限度地避開黨內的分裂答案D解析維護中國共產黨政治路途的肅穆性不是“主要”目的,故A項錯誤;“徹底粉碎”表述過于確定,且當時存在的是“左”傾冒險主義,故B項錯誤;材料未突出“獨立自主”的一面,而是突出爭取團結,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沒有提政治上的錯誤,相反……說了幾句確定的話”,表明這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團結黨內同志,避開黨內因看法分歧而走向分裂,故D項正確。13.作家魏巍曾寫道:“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條紅飄帶,一頭連著黃土高原,一頭連在瑞金城外,這條詩意而壯麗的紅飄帶背后,是皚皚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饑餓、寒冷、疾病、硝煙,是志向、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務()A.標記著國民大革命的失敗B.成為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C.粉碎反動派扼殺革命的企圖D.拉開武裝抗拒國民黨的序幕答案C解析從“一頭連著黃土高原,一頭連在瑞金城外”可知,這位作家敘述的是紅軍長征的起點與終點,因此這一事務指的是紅軍長征。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紅軍長征是一次戰略轉移,粉碎了國民黨的“圍剿”,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14.下面是黃安地區民謠《青年當紅軍》的歌詞對白。父親:“要跟著共產黨擁護蘇聯,打破那舊世界革命實現,建立了蘇維埃人人平權?!眱鹤樱骸拔医袢杖④婇_上前線,替工農爭自由奪取政權,殲滅了反動派實現共產,全中國受苦人齊把身翻?!痹撁裰{的流傳反映出()A.紅軍重視通過多種形式發動民眾B.人們對蘇維埃政權的支持與擁護C.長征成為播撒革命火種的播種機D.共御外侮是全體國人的共同心聲答案B解析題干反映的只有歌謠一種宣揚形式,A錯誤;歌詞對白體現了人們對蘇維埃政權的支持,B正確;材料與長征和抵擋外侮無關,C、D錯誤。15.(2024·無錫高三調研,9)美國史學家曾指出:“他們(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忍耐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工消防安全培訓
- 2023六年級英語下冊 Unit 6 A School Sale第4課時教學設計 陜旅版(三起)
- 旅游公司營銷策略
-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心理健康(1、2年級)粵教版
- 23月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
- 九年級化學上冊 3.2 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教學設計1 (新版)魯教版
- 2023六年級英語下冊 Unit 3 Who's That Man第1課時教學設計 陜旅版(三起)
- 2023九年級數學上冊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學設計 (新版)湘教版
- 18 文言文二則 囊螢夜讀(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清潔安全培訓
- 2-山東工業技師學院申報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申報書
- GA/T 2144-2024法庭科學涉火案件常見助燃劑及其殘留物檢驗技術導則
- 常用消毒劑的分類、配制及使用課件演示幻燈片
- GB 45069-2024懸崖秋千安全技術要求
- 員工反恐怖協議
- 《合規管理培訓》課件
- 2021年4月17日江蘇事業單位考試《綜合知識和能力素質》(管理崗客觀題)
- 計算與人工智能概論(湖南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臨床技術操作規范-放射醫學檢查技術分冊》
- 骨盆骨折治療新進展
- 防范電信詐騙安全教育共建平安校園宣傳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