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2屆高考二輪復習跟蹤測試: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9T0題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
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后日:“敬諾。年幾何矣?"對日:“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
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對日:“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衰之矣。已
行,非弗思也,祭祀心祝之,祝日:'必勿使反/出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
曰:“然。”
9.對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肖:賢賢于長安君:超過
B.竊愛憐之:寵愛則為之計深遠:打算
C.婦人異甚:厲害愿令得補黑衣之數:得到
D.祭祀必祝之:祈存必勿使反:同“返”
10.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項是
A.觸龍說太后,最關鍵的是尋出“愛了?”話題,引起太后的興趣,拉近相互的感情距離。
B.觸龍明知太后更愛幼子,卻故意正話反說,說她更疼愛女兒,逼得太后趕緊聲明:
“不若長安君之甚”
C.左師公年老體邁,擔心兒子舒祺年少不肖,難以找到好工作,請太后安排工作以解
除后顧之憂。
D.太后上鉤而不自覺,關鍵在于左師公摸透太后心理,用父親疼愛小兒子的心情翻轉
來引起了太后的關注利同情,使得太后將左師公視為知音。
二、閱讀曾鞏《墨池記》,完成第13—16題。(12分)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日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
燕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燕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
電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出其徜徉
肆恣,而乂嘗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
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堂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問
以揭之。又告于鞏日:“愿有記”。推王君之心,出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
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能,而使后人前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
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13.各組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①有地隱然而高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①方凝之之不可強以仕②何陋之有
C.①雖一能不以廢②雖九死其猶未悔
D.①以勉其學者邪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14.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指代的內容(4分)
①此為其故跡其:
②而又嘗自休于此耶此:
③豈其學不如彼耶彼:
④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其:
15.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16.用簡短的話概括文章的主旨。(2分)
三、閱讀韓愈的文章《李實①》,完成第9—12題。(13分)
實諂事李齊運②,驟遷至京兆尹,恃寵強愎,不顧文法。是時春夏旱,京畿乏食,實一
不以介意,方務聚斂征求,以給進奉。每奏對,輒曰:“今年雖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稅皆
不免,人窮,至壞屋賣瓦木,貸麥苗以應官。優人成輔端為謠嘲之,實聞之,奏輔端誹滂朝
政,杖殺之。
實遏待御史王播于道.故事,尹與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實不肯避,導騎如故,播潔讓
導騎者,實怒,遂奏播為三原令,廷詬之。陵銖③公卿已下,隨喜怒誣奏遷跳。朝廷畏忌之。
嘗有詔免畿內逋租,實不行用詔書,征之如初。勇于殺害,人吏不聊生。至譴市里歡呼皆袖
瓦礫遮道伺之實由間道獲免。
注:①李實:唐宗室,道王元慶(高祖李淵之子)的四世孫.
②李齊運:唐宗室,蔣王悻(太宗李世民之子)之孫。德宗朝,官至禮部尚書。
③陵揚:欺負壓迫。
9.寫出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5分)
①驟遷至京兆尹遷:
②每奏對,輒日輒:
③優人成輔端為謠嘲之為:
④遂奏播為三原令,廷詬之詬:
⑤廷詬之廷:
10.在下面適當的地方加上逗號。(3分)
至譴市里歡呼皆袖瓦礫遮道伺之實由間道獲免。
11.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由是租稅皆不免
12.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出李實對皇帝、官吏、百姓的不同態度。(3分)
①對皇帝:
②對官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對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列語段,完成文后各題。
盲者說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術,善鼓琴。鄰有某生,召而吊之臼:“子年幾何矣?”□:“年
十五矣J”以何時而眇②?”日:“三歲耳。”“然則子之盲也巨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
冥焉而趨。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宮室之宏麗,無乃甚可悲
矣乎?吾方以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盡盲也。夫盲者曷嘗盲哉?
吾目雖不見,而四肢百體均自若也,以目無妄動焉。其于人也,聞其音而知其姓氏;審其語
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被以為步之疾徐,而亦無顛危之息。入其所精業,而不疲其神
于不急之務,不用其力于無益之為,出則售其術以飽其腹。如是者久而習之,吾無病于目之
不見也。今夫世之人,喜為非禮之貌,好為無用之觀。事至而不能見,見而不能遠;賢愚之
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釋,利害之來不能審,治亂之故不能識;詩書之陳于前,事物之接
于后,終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依依焉蹶且蹶而不之悟③,卒蹈于羅網、入于陷阱
者往往而是。夫天之愛人甚矣,予之以運動知識之具④,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輒假之以
陷溺其身者,豈獨目哉!吾將謂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趨,天下其誰非盲也?盲者獨余耶?
余方且睥睨顧盼,謂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轉而
為子悲為子吊也。”
某生無以答。間詣余言,余聞而異之,曰:“古者瞽、史教誨,師箴,腰賦,朦誦⑤,
若晉之師曠(人名)、鄭之師慧(人名)是也。茲之盲者,獨非其倫耶?”為記其語,庶使
覽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②眇:瞎。③蹶:絆倒。蹶(ju6掘):摔倒。④指人身體
的運動、感覺、思維器官。知識:知覺認識。⑤瞽:“瞽”即太師,掌管音樂,一般都由盲
人充任,故稱“瞽":箴(zhOn):勸戒,教導:艘(s6u藪):目無瞳人的盲者:賦:朗誦,
下文“誦”意同:朦(mdng蒙),目有瞳人而無視力的盲者。
10.卜?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審其語而知其是非審:明白,清楚,了解
B.而亦無顛危之患危:跌倒
C.吾無病于目之不見也病:患,擔憂
D.吾方轉而為子悲為子吊也吊:悼念
11.下列加點虛詞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然則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B.出則售其術以飽其腹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而不知不盲者之盡盲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聞其音而知其姓氏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12.下列對本文分析判斷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盲者說聞音知姓氏,審語知是非,目的在強調觀察世界應該舉一反三,學會推理。
B.肓者說,看世人一眼都是對他自己的一種侮辱,這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說的艘、I壕都是指盲人樂師。在古代,這些盲人樂師負有誦詩訓導的任務,而
師曠、師慧則是他們中的突山代表。
D.本文借百者之言,諷刺世俗賢愚不辨、利害不審、倒行逆施、腐敗墮落而不能自拔。
可作寓言讀,也可作雜文讀。
五、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試題。(15分)
劉平字公子,楚郡影城人也。王莽時為郡更,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屬縣有劇賊,輒
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稱其能。
更始時,天卜亂,平弟仲為賊所殺。其后賊復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難。仲遺
腹女始一歲,平抱仲女而棄其子。母欲還取之,平不聽,曰:“力不能兩活,仲不可以絕類J
遂去不顧,與母俱匿野澤中。平朝出求食,逢餓賊,將烹②之。平叩頭曰:“今旦為老母求
菜,老母待曠為命,愿得先歸,食母牛,還就死,”因涕泣。賊見其至誠,哀而遣之。平還,
既食母訖,因白日:“屬③與賊期,義不可欺。”遂還詣賊.眾者大驚,相謂曰:“常聞烈士
④,今乃見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符軍龐萌反于彭城,攻敗郡守孫萌。平時復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
七創,困頓不知所為,號泣請日:“愿以身代府君。”賊乃斂兵上,日:“此義士也,勿殺
遂解去。萌傷甚氣絕,有頃蘇,渴求飲,平傾其創血以飲之。后數日萌竟死,平乃裹創,扶
送萌喪,至其本縣。
后舉孝廉,拜濟陰郡丞,太守劉育其重之。會平遭父喪去官.服闋⑤,拜全椒長。政有
恩惠,百姓懷感。刺史,太守行部,獄無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問,唯班詔書而去。后
以病免。
顯宗初,尚書仆射鐘離意上書薦平及瑯邪王望,東萊王扶。至皆拜議郎,并數引見。平
再遷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漢書?劉平傳》)
【注】①政教:政令規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屬:剛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
直,堅忍不屈的人。⑤服闋:指服喪完畢,占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漢代任
官者遭父母亡必須離職。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屬與賊期期:期限
B.冒白刃伏萌身上冒;冒險
C.賊乃斂兵止斂:聚集
D.獄無系囚系:關押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殂是(3分)
A.仲為賊所殺困頓不知所為
B.平狄將軍龐萌反于彭城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C.常聞烈士,今乃見之后數日萌竟死,平乃裹創
D.仲不可以絕類后以病免
13.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分別直接具體表明劉平“重誠信”“盡忠義”的一組是(3分)
A.平抱仲女而棄其子平扶侍其與,奔走逃難
B.遂去不顧,與母俱匿野澤賊見其至誠,哀而遣之
C.常聞烈士,今乃見之號泣請曰:“愿以身代府君”
D.“屬與賊期,義不可欺。”遂還詣賊扶送萌喪,至其本縣。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愿得先歸,食母畢,還就死。(3分)
洋:
(2)賊見其至誠,哀而遣之。(3分)
譯:
六、文言文閱讀。(9分,每題3分)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索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
降軌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日:“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
不祥。”乃以秦土屬吏,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曼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陣,
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
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馀悉除去秦法。
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箱上,待
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沛公又讓不受,口:“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或說沛公日:“秦富十倍天下,地形福。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
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
怒,使蹤布等攻破函谷關。卜二月中,遂至戲。沛公左司馬普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
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了?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亞父勸項羽擊沛公。
方饗士,旦日合戰。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項伯
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沛公從百馀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項
羽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歸,立誅曹無傷。
節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A.父老苦秦苛法苦:以……為痛苦
B.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所以:用來……
C.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饗:用酒食招待人,犒勞
【).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內:通“納。接納
A.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
若屬皆旦為所虜
B.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C.沛公從百馀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D.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A.秦王子嬰投降后,將領們主張殺死他,沛公反對,認為子嬰已經投降,再殺他就太不
吉祥了。
B.沛公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傳開
后,秦人歡欣鼓舞,爭相犒勞沛公的將士。沛公沒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稱王。
曹無傷的報告后,十分生氣,打算派獨布等攻破函谷關,范增也勸項王攻打沛公。
DJ鴻門宴前夕,項王的軍隊說是四十萬人,其實達到百萬。沛公的軍隊說是十萬人,其
實也有二十萬,但沛公還是不如項王有實力。
七、閱讀《垓下之圍》片段,完成9-11題。(9分,每小題3分)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閩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
驚F1:“漢皆己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
馬名雎,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
駢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視。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橫船待①,謂項王口:“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
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
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
敵,嘗?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J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
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H:“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②,
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檄(yi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項王面對面。呂馬童原在后面追趕項王,項
土回過頭來看見他,二人才正面相對。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王軍壁垓下壁:筑壁壘B.持短兵接戰兵:兵器
C.項王身亦被十余創被:受D.吾聞漢購我頭千金購:購買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②旦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漢軍至,無以渡②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C.①雅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驚,日:“為之奈何?”
D.①乃令騎皆下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1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扎寨,在劉邦及諸侯的軍營四面唱起楚歌,同時上演了一出
“箱王別姬”的悲劇。
B.項羽之所以烏江拒渡,是因為覺得沒有臉面見江東父老.
C.節選的內容主要寫了垓卜之用和烏江拒渡,都表現了項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卜.之用渲染悲劇氣氛,烏江自刎精雕細刻神態,都寫得活靈活現,有形有神
八、閱讀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問題。(9分)
超然臺記
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白甫①槽啜醋②,皆可以辭:
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謂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
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
求禍而辭福,世人之情也戰?物有以蓋之矣。彼游于物之內,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
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
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
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
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
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全之計。
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
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兒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盧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
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
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余未嘗不在,客未嘗
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渝③脫粟而食之,曰:樂戰游乎!
方是時,余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
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略有改動)
①直):吃。②醵(H):薄酒。③渝(y虎):煮。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物皆有可觀觀:可觀賞的地方
B.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服:適應
C.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背:違背
D.歲比不登登:莊稼成熟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發之白者日以反黑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B.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其孰能譏之乎
C.于是治其園圃于是余有嘆焉
D.人固疑余之不樂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蘇軾謫居密州時所作,融議論、記敘和抒情為一體,語言閑淡自然,整散交
錯,韻味十足,充分體現了蘇軾散文的風格。
B.本文雖以“超然”為題,但我們從中看到的是蘇軾與百姓一同粗食陋居,相安為治,
可見此“超然”并非?般意義上的超然,而是面對挫折的樂觀和曠達,隨緣自適、超然物外
的人生態度。
C.作者寄情山水,懷想前輩英雄,看似“超然”,實則仍有建功立業之心,只不過是以
退為進,韜光養晦罷了。
D.全文的文眼當是一''樂"字,但東坡之樂,并不局限于“個人之樂”,而是“與民同
樂”;也不是憑空取樂,而是“有所為而樂”。
九、閱讀《原人之于國也》,回答7-9題: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冷池,魚鱉不可勝食乜。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
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
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
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加點的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數罟(網)B.雞豚狗鼠(豬)
C.孝悌(尊敬父母)D.庠序(學校)
8.下面的加黑的字意義不同的一組是:
A.涂有餓殍而不知發春心莫共花爭發
B.棄甲曳兵而走斬木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H養生喪死無憾也
9.選出與“申之以孝悌之義”句式不同的一項:
A.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B.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
C.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D.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十、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
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
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乂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B.共其乏困(供給)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力薄)
D.亦去之(離開)
8.卜.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越國以鄙遠箕踞以罵臼
B.子犯請擊之欲誅有功之人
C.吾其還也此其志不在小
D.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乃令秦武陽為副
9.下列各項與“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
A.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B.若屬皆且為所虜!
C.大王來何操D.此天子之氣也
10.燭之武不去勸說晉侯,而去勸說秦伯的主要原因是
A.秦國遠晉國近,故用遠交近攻的策略。
B.秦國強大,如被說服,晉國就無能為力了。
C.晉文公侵略野心大,還是秦穆公寬宏大量。
D.主要矛盾在晉、鄭之間,而不在秦、鄭之間。
十一、文言文閱讀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
曹盂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觸臚千里,廄旗蔽空,酹酒臨江,橫梁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匕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蝴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匕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
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正襟危坐而問客危:端正。
B.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打魚。
C.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盤繞。
D.托遺響于悲風遺:遺傳。
9.下列句子括號中的內容補充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周郎)固一世之雄也
B.(吾)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C.(吾與子)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
D.知(飛仙和明月)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10.下列句子的句式,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2分)
A.何為其然也E.而今安在哉C.何陋之有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
11.將文中畫線的句了?翻譯成現代漢語。
挾匕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十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題。
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
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①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曰: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
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
富而兵強。”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
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
“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
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臼:“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廟成,還報孟嘗君
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成國策?齊策四》
注:①,孟嘗君,姓田名文。
10.下列句了一中加點詞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A.孟嘗君顧謂馮諼B.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荊軻顧笑武陽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C.封書謝孟嘗君曰D.被于宗廟之祟
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未得高枕而臥也B.西游于梁,謂惠王日
攀援而登箕踮而遨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C.齊其聞之矣D.愿君顧先王之宗廟
吾其還也。亦去之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A、孟嘗君得不到齊潘王的重用,只好回到自己的領地(薛)去,途中卻受到了薛地百
姓的夾道歡迎。
B、馮諼到殊國去游說的目的,不是讓甫嘗君直的到魏國去,而是以此來抬高溢嘗君的
聲譽。
C、齊王聽說魏惠王重金聘請孟嘗君,十分驚恐,便讓原來的丞相擔任上將軍,留出相
位來挽留他。
I)、馮諼很有智謀,用計鞏固了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乂讓齊國的宗廟建在薛地,這樣
孟嘗君便多了一層保護。
13.把卜.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譯文:,
(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譯文:,
(3)夫晉,何厭之有?
譯文:,
(4)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譯文:,
14.為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并加上標點符號。
興元中有僧日法欽以其道高居徑山時人謂之徑山長老
十三、下面是一則有關“五丁開山”傳說來歷的文言文(有改動),閱讀后回答11T5
題:
五丁開山
蜀國弱,然道難,秦強收不能得之。秦王詐,貢匠鑿五牛,朝墜金于其后,曰:牛便金。
許于蜀。蜀王貪,欲五牛。時瑞有五力士,千斤力,無人敵。王遣五丁開山迎牛。
五牛歸瑞,成都怒。秦聞道通雖悅,然懼五丁勇,不進。
時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雖吾過;今有女,數五,絕色國香,愿
許之,以謝罪。”蜀王忘舊,聞之,重造五丁,還到梓潼。有穴見大蛇,為患。五人欲誅之,
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攬之,報蛇出洞。霎,山崩,即壓殺五人及秦女,而山分為五嶺。
聞五丁亡,蜀道通,秦無憚,軍至,蜀王卒。
1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詐詐:欺騙B.許于蜀許:答應
C.有穴見大蛇見:通“現”,出現D.蜀道通通:通達
1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用法完全相同的?組是:
A.然道難然懼五丁勇
B.以謝罪以手攬之
C.愿許之五人欲誅之
D.許于蜀朝墜金于其后
13.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括號中補出的詞語是省略的部分,不正確的?項是:
A.時(蜀王)三十二B.(五丁)還到梓潼
C.(蜀王)聞五丁亡D.(五丁)以手攬之
翻譯上文中的畫線句
14.責匠鑿五牛,朝墜金干其后
15.蜀王忘舊,聞之,重造五丁
十四、閱讀下列語段,完成文后各題。
孫臏生阿、郭之間,孫武之后世子孫也。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
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
兩足而鯨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
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齊使用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
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日:“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
豌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日:“我固知齊軍怯,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孫了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②而書之
日“龐涓死丁?此樹之下”。丁?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龐
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
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列,日:“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
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太史公日:“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文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
行事所施設者。語日:“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③龐涓明矣,然
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①趣:同“趨”,趨向,奔赴。②白:刮去樹破使白木露出。③等策:謀劃。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去:離開
B.然不能量救患于被刑蚤:通“早”
C.見白書,乃鉆火燭之燭:照亮
D.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期:希望。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組是(3分)
A.索悍勇而輕齊B.遂成豎子之名
勞苦而功高如此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C.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其孰能譏之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聯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太史公日”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史學家的眼光,評論孫臏智慧和膽識過人,卻難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孫子、吳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議,只有其處事原則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語,闡述“能行”和“能言”的關系,對孫臏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啟示后人,才智過人者固然可取,但學會保護自己有時更加重要。
十五、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涔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
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在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
王道之始也。
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音,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
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孳而不知發,人死,則日:'非我也,歲也。'是何異
于刺人而殺之,日:‘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數罟不入冷池涔:深
B.申之以孝悌之義申:反復陳述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制止、約束
D.王無罪歲罪:違犯法律的行為
9.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籃
B.①涂有餓草而不知發/②蟹六跳而二鰲
C.①王道之始也/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①斧斤以時入山林/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10.下列句中加點詞活用情況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贏糧而景從B.樹之以桑
C.五十者衣帛食肉D.填然鼓之
11.下列對選段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①中孟子闡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他認為合理的發展生產,使百姓“養生
喪死無憾”才是實行仁政的開端。
B.文段②中孟子闡述了“王道之成”的道理,他認為不僅要使民生有保障,還要施行
教化,使百姓知禮義,才能使民心歸順。
C.文段③中孟子運用對比手法揭示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用類比手法反駁了統治者推卸
責任的行為,從而巧妙的回答了開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問。
D.在這三段文字中孟了?運用比喻說理的方法,他認為讓百姓按時栽種農桑,畜養牲畜,
不隨意耽誤農時,百姓就能免于饑寒,國君就能稱王天下。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句:
②人死,則日: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日:我也,兵也’?
譯句:
十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帳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
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場,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
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
庭渴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
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
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犁,亦崎嶇而
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
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注,或植杖而耘籽。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
樂夫天命復奚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知來者之可追追:挽救、補救
B.園日涉以成趣涉:涉足、走到
C.既窈窕以尋壑窈窕:美好
D.登東皋以舒嘯舒嘯:高歌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感吾生之行休
B.或植杖而耘籽撫孤松而盤桓
C.聊乘化以歸盡公與之乘,成于長勺(《曹劌論戰》)
D.感吾生之行休三人行,必有我師(《論語》)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理解: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么如此失意而獨自悲傷
B.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理解:望見自己家簡陋的房子,心中驚喜飛跑過去。
C.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理解:人世與我已經背離了,還要駕車出去貪求什么呢?
D.富貴非百愿,帝鄉不可期
理解:富貴不是我的愿望,帝王居住的地方不可期望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達對官場的厭惡鄙棄及贊美農村生活的一組是
①田園將蕪胡不歸
②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③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④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村以怡顏
⑤悅親戚之情話,樂琴可以消憂
⑥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A.②?@B.??④C.②⑤⑥D.①③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詩人已知過去求官為非,今日棄官為是,好比是人迷途不遠,還來得及回到正道上來,
因而深感欣慰。
B.詩人在家中涉園觀景,流連忘返。這種樂趣,是真正的降者之樂,跟遷客們的閑適心
情絕不相同。
C.表現出詩人棄絕世情,不愿順應自然生活下去,和命運抗爭的“樂天安命”的思想。
D.作者采用了楚辭的體式,但作者能自出機杼,不受楚辭中怨憤、悲傷情調影響,而表
現出一種淡遠瀟灑的風格。
十七、閱讀《師說》(節選),完成7—10小題。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
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
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土大夫之族,
臼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鄭子、姜弘、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日: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7.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風尚。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恥:以……為恥。
C.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二
D.圣人無常師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西南寧三中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一)(含解析)
- 湖南女子學院《微積分B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泰州市醫藥高新區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普通高中4月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與服飾》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夷學院《中國舞蹈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醫學院《病原微生物學與免疫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海安縣2025屆普通高中第一次聯考高三英語試題含解析
- 河北省省級示范高中聯合體2024-2025學年4月高三階段性檢測試題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第三中學2025年高考前模擬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二模)呂梁市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政治試卷(含答案詳解)
- 《湖南省醫療保險“雙通道”管理藥品使用申請表》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整理與復習(一)》教學課件(共11張PPT)
- 等保2.0-測評方法手冊-excel版
- 國開電大公共政策概論形考任務2參考答案
- GB/T 7324-2010通用鋰基潤滑脂
- 分子模擬與藥物設計
- 2023年江蘇吉爾多肽杯化學競賽試題WORD版有答案
- 兵團精神講座-課件
- 紅十字基本知識ppt參考課件
- 建設工程招標技術標準和要求模板
- JJF1101-2019環境試驗設備溫度、濕度校準規范-(高清現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