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_第1頁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_第2頁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_第3頁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_第4頁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篇一」學情分析:小學二年級學生好奇,愛玩愛動,對雪有一種向往留戀之情;同時,他們富于想象,容易進入虛構的情境;但是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還很低,對課文蘊含著的“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愿望”的含義,領悟會有一定困難;對話語的情感揣摩能力不夠,教學本課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性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和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讀出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需要具體指導。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9個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教學重難點:正確認讀9個字,正確書寫6個字。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1、師:同學們,秋天過去,冬天到了,你們最盼望什么呢?(學生口答)師:是呀,伴隨著冬天的到來,紛紛揚揚的雪花輕輕飄落,地上鋪一層厚厚的雪毯,樹上掛滿了蓬松松、亮晶晶的雪球,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時,你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樣子,老師也想分享你們的快樂,告訴老師,大雪過后,你們是怎樣玩的?(學生回答)看著這樣美麗的雪景,心情怎么樣?2、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關于雪的文章。教師板書課題──12、看雪請大家齊讀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師:學問,學問,愛學,善問。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帶著你的問題讀課文,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好了,咱們的“快樂讀書”開始吧?1、自由朗讀課文。你們讀書的時候,老師有兩點提醒,可以接受么?(1)、邊讀書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劃出有生字的詞語,對照拼音,多讀一讀。⑵、劃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2、大家讀書可真認真,老師想考考大家,怎么樣?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1)開火車讀課文(2)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a、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b、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c、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d、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e、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f、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老師發現這些句子有點難讀,咱們看著黑板練習讀一讀,特別注意讀準紅色的字詞。還可以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互相幫助一下。指名讀,正音。最后全班齊讀五個句子。(3)再讀生詞(出示活動詞卡)。(4)多媒體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讀:仗、銀、講、毯、店、省、櫥、指、接(5)在小組里用巧辦法記一記這些字。(6)全班交流記字方法。(7)游戲:猜字謎。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約少花錢。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三、品讀課文,感悟內涵1、自由朗讀課文1~2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嗎?2、說說你對臺灣的了解。3、在小組里互相讀讀課文,讀完討論:臺灣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出示圖片)4、出示文字,指導朗讀。四、書寫生字書寫“講、指、接、驚、故、仗”六個字。1、觀察生字字形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互相提醒書寫時該注意什么問題。3、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筆順并書空。強調:這些字都是左右結構,應該寫得左窄右寬,“接”字右下的“女”,橫畫要長些;“故”字右邊是反文兒,不是折文兒;“指”右上是“匕”,不是“七”。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5、展評學生作業。五、課堂小結,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篇二」教學目標

1、

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學習并積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語句;

3、練習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

4、懂得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臺灣人民都盼望團聚。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冬天你們最盼望什么?

(估計學生會說盼望下雪,如果學生所說不合教師意圖,教師可以從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發學生對雪的回憶,并用多媒體出示瑞雪圖,激發學生對雪的喜愛之情。)

師:下雪了,多好玩!你們是怎樣玩的?(學生回答)

二、板書課題、讀題

1、教師用楷書在田字格中書寫課題DD“看雪”,并指導學生看清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布局。2、學生讀題,之后仿照老師在田字格習字本上書寫課題DD看雪。(寫好后同桌比一比誰寫得好。)

三、激興初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誰看雪?在哪兒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

師:帶著你的問題閱讀課文,比一比誰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入初讀課文階段,此時教師巡回獲取學生閱讀信息。]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嗎?

[想知道的內容提示:1、誰看雪?(臺灣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櫥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樣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櫥窗里用潔白棉花做成的雪)]

師:課文除了講這些,還講了什么嗎?請讀讀第三段以后的內容,想想這些是講什么?

(生讀課文,問答提示:講老師告訴他們,童年在故鄉北京看過并玩過真的雪)

師:真聰明!看來讀書是要仔細一些才好喲。當他們聽到老師地北京看過并玩過真的雪,他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答:什么時候到北京來看雪呀?)

師:在課文的哪兒講了這個意思?

(生找到課文的第十段)

四、練讀課文

師: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錯字、不破句、不指讀。

(生練讀,教師巡回指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的字音、斷句)

師:我們來互相比著讀,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地方,好嗎?我先讀第一、二段,請你們幫我指出錯誤。

(教師朗讀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現一些學生能夠發現并能幫助糾正的錯誤。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難看到雪的”讀成“是難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讀成“孩子們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評價略)

師:請每個學生輪讀一自然段,注意:盡量少被別人發現錯誤。

(每生輪讀一段,老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具體指導,薄弱之處教師范讀并讓學生跟讀)

五、練習對話

師:聰明的孩子們,你們數數這篇課文有多少個“說”字,這是為什么?

(生答

略)

師:請你們先到課文中找出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分別用波浪線和橫線劃起來。

(生劃,教師巡視,發現都沒把第九段劃上,引導學生回讀上文“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學生悟出這也是老師說的話)

師:先同桌之間練習練習,每人做一次老師,當一回學生。(生練讀)

師:練得很認真。下面我當老師,你們做臺灣小朋友,開始對話。(略)

(對話練習中要著重進行問句和感嘆句語氣的指導。比如:

(1)“您//看見過/真的雪嗎?”的“嗎”宜用上揚的調值“35”;

(2)“您/是在哪兒見過的?”的“的”宜用平調“33”;

(3)“北京//離這兒/很遠吧?”的“吧”宜用高平調“55”。)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篇三」教學目標:1、學會8個生字,及由生學組成的詞語,會認“省、店”等10個生字。2、讀懂課文,知道臺灣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了解臺灣兒童向往北京,北京兒童渴望同臺灣兒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指導書寫教學步驟:一、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講臺灣省的小朋友看雪的故事。二、出示地圖。了解臺灣省的位置,介紹臺灣省的有關歷史情況,知道臺灣雖然現在沒有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但它仍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三、自讀課文。1、自由輕聲讀,要求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2、畫出帶生字的詞,多讀幾遍。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4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四、檢查自讀情況。1、這篇文章分幾自然段?2、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3、說說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五、指導學習生字詞。1、認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學會字:講打指接驚故候奇會認字:省店櫥指接講鋪毯銀仗2你認為哪些字難認?想什么辦法記住的?“驚、省”是后鼻音。“銀”是前鼻音。3、你認為哪些字難寫?故:右邊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候:不要忘了中間的一小豎。4、指導寫字。(1)看清每個字的結構及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完成“我會寫”。《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教案教學設計「篇四」《湖心亭看雪》教案一、教學目標:

1、熟讀美讀課文,理解“絕、強、癡”等字。

2、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3、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超凡脫俗的閑情逸致)

二、教學重點:

1、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2、結合對背景的了解和對作者的理解,通過對寫景敘事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蘊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

三、教學難點: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課時:1課時五、教學準備:學生;1、預習課文,要求掃除字詞障礙,基本上會翻譯這篇文章。2、對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教師:積極備課,準備相關資料。以便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將課后習題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六、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5分鐘)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白居易在《憶江南》中也寫道:“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杭州的美景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西湖更是杭州秀美風光的一張名片。楊萬里在一個晴日來游西湖,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蘇東坡在一個雨天來游西湖,看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知道了晴天雨天西湖有著不同的景致,西湖的雪景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2、解題湖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看”:觀看,欣賞3、作者簡介(借助導學案學習)教師引導,同學口述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他出身官宦之家,明亡之后,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避居山中著書。《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本文就選自《陶庵夢憶》。3、初讀課文(8分鐘)(1)音頻范讀明確:讀準字音

劃分好每一句的停頓崇禎chóng

zhēn

擁毳cuì

霧凇sōng

沆碭hàngdàng

jiè

鋪氈

zhān

(2)全班朗讀,老師糾錯,指導。(3)結合注釋,翻譯課文。要求:學習小組相互討論學習(8分鐘)6、課文翻譯(10分鐘)(1)第一段同學自愿起來翻譯明確:年代、地名、不翻譯;俱:全,都

絕:消失(2)余文請同學依次逐句翻譯。其中特別注意“是、毳、惟

、芥、更、強、是、客”等字的翻譯。同時講解特殊句式。對于其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進行重點翻譯并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分析。在翻譯課文是穿插講解文言文翻譯的標準“信、達、雅”。翻譯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的方法:“留、換、補、略、調、貫”。7、整體感知課文(教師提問,同學齊答)(9分鐘)(1)第一段最后說”舟中人二三粒而已”與第二段最后說“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可見船上至少有兩個人,那作者為什么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呢?答:舟中真正看雪的是張岱自己,舟子是劃船的,不是看雪的。童子是陪主人去賞雪的,自己沒有看雪的興致。所以張岱是自己一個人“獨”去賞雪。(2)第一部分描寫雪景的句子是?答:“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有兩三粒而已”。8、重點賞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有兩三粒而已”。提問:(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疊用三個“與”字,有何表達效果?此句是從什么角度寫西湖雪景的?答:疊用三個與字,從上至下連為一體,生動

地寫出天空、云層、山脈和湖水之間白茫茫難辨的景象。角度:湖心亭全景。(2)“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要不要改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此句是從什么角度寫西湖雪景的?答:不要。因為這樣更好的表現了朦朧的意境。突出景物的渺小。角度:景物特寫。(3)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作者寫景采用白描的寫作手法,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不作絲毫的修飾,而是樸素的再現,宛如中國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將事物的神韻展現了出來。(導學案)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表達情感:作者是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