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204-2021 冷卻塔及其系統經濟運行_第1頁
DB31-T 204-2021 冷卻塔及其系統經濟運行_第2頁
DB31-T 204-2021 冷卻塔及其系統經濟運行_第3頁
DB31-T 204-2021 冷卻塔及其系統經濟運行_第4頁
DB31-T 204-2021 冷卻塔及其系統經濟運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31/T204—2021代替DB31/T204-2010冷卻塔及其系統經濟運行b)更改了“范圍”中冷卻塔系統的功能類型(c)更改了“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標準內容3章,2010年版的第3章);e)增加了“表1冷卻塔性能技術指標值”中小型閉式冷卻塔冷卻能力指標值(見5.2,2010年版的f)更改了噪聲指標分級(見5.3);g)增加了中小型開式冷卻塔標準測點的噪聲指標(見5.3.2);h)增加了大型開式冷卻塔標準測點的噪聲指標和小型閉式冷卻塔標準測點的噪聲指標(見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DB31/T204-1997、DB31/T204—2002、I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冷卻塔分類與系統設置、技術要求、系統經濟運行及測試方法。本文件適用于以空氣作冷源的機械通風的開式橫流、逆流、混合流式冷卻塔系統和單塔循環冷卻水量不大于500m3/h的閉式冷卻塔。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機械通風冷卻塔第1部分:中小型開式冷卻塔機械通風冷卻塔第2部分:大型開式冷卻塔機械通風冷卻塔第3部分:閉式冷卻塔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機械通風開式冷卻塔mechanicaldraftopenedcoolingtower采用風機強制通風且冷卻水與空氣直接接觸換熱,將冷卻水熱量傳給大氣的設備或裝置。閉式冷卻塔closedcircuitcoolin循環冷卻水不與空氣直接接觸,通過間壁式換熱器將熱量傳給噴淋水,由噴淋水的蒸發和空氣的顯熱傳遞,降低循環冷卻水溫度的裝置。在冷卻塔內水流自上而下,空氣由水平方向流動,水流與空氣流呈縱橫交叉流動帶走水中熱量的設備。冷卻塔內水流自上而下,空氣流自下而上,水流與空氣流成相反方向流動,帶走水中熱量的設備。冷卻塔內,同時具有橫流與逆流兩種傳熱功能的設備。熱水經冷卻塔后出水溫度與進塔空氣濕球溫度之差值。1熱水經冷卻塔,進出水溫度之差值。冷卻塔實測冷卻水量與設計冷卻水量之比。熱負荷率assessmentindexofcoolingt熱水經冷卻塔后實測散熱量與設計散熱量之比。在標準規定測試工況條件下,冷卻塔實測水溫降與設計水溫降的比值。在標準規定測試工況條件下,冷卻塔風機實測耗電功率與冷卻水量的比值。單位時間內從冷卻塔出風口飄出的水量與進塔水量的比值。4冷卻塔分類與系統設置4.1.1根據冷卻水流量大小可分為中小型塔和大型塔:a)冷卻塔水流量小于1000m3/h為中小型塔;b)冷卻塔水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m3/h為大型冷卻塔。4.1.2根據水溫降大小可分為標準型塔和工業型塔。4.1.3根據水和空氣之間接觸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開式冷卻塔和閉式冷卻塔。4.2系統設置4.2.1中小型冷卻塔系統宜設置參數匹配的循環水泵、水壓表、電計、管網及補充水量的計量儀表。4.2.2大型冷卻塔除具有中小型冷卻塔所具有的設備和計量儀表外,還應增設循環水質穩定處理和旁濾器、水質分析儀器,功率大于或等于50kW的設備,還應單獨配置電度表。4.2.3對100m3/h以上冷卻塔需增設循環水質穩定處理設備及水質分析儀器。25.1冷卻塔性能指標冷卻塔性能技術指標值見表1。表1冷卻塔性能技術指標值℃負荷率%熱負荷率%冷卻能力%%標準型工業型標準型工業型中小型大型小型閉式標準型工業型中溫冷卻塔飄水率按照附錄A測定。對產品進行測試時應按照標準負荷≥95%條件進行,并記錄氣象參數和工藝參數。冷卻塔熱力性能試驗條件和產品測試時的工況換算公式按照附錄B。5.2間接冷卻水循環率對使用中的冷卻塔,間接冷卻水循環率應不低于97%。間接冷卻水循環率計算公式,按式(1):式中:R.一間接冷卻水循環率;V一間接冷卻水循環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V—間接冷卻水循環系統補充水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5.3噪聲指標5.3.1冷卻塔應按單位時間冷卻水量大小規定噪聲指標值。5.3.2中小型開式冷卻塔在標準工況I下,產品噪聲分為I級、Ⅱ級、Ⅲ品噪聲為V級。噪音標準測點的噪音值和噪聲測定方式應符合GB/T7190.1規定的要求,見表2。表2中小型冷卻塔標準測點的噪聲指標噪聲指標/dB(A)標準工況I標準工況ⅡI級IV級35.3.3大型開式冷卻塔和閉式冷卻塔的噪音標準測點的噪聲值和噪聲測定方式應符合GB/T7190.2和GB/T7190.3規定的要求,見表3和表4。型式噪聲指標/dB(A)I級84表5循環冷卻水水質指標值總堿度電導率5.4.5冷卻塔的選用和安裝需要考慮水質對散熱效果的影響以及噪聲、羽霧對周圍環境的影響。6系統經濟運行6.1循環水系統水泵經濟運行,水泵流量的調節方法要按水系統特性確定,對高揚程水力系統應選用多臺泵聯合(并聯)運行方式,改變運行臺數的方式調節流量;對低揚程水力系統宜用變頻調節方式,以利節能。6.2對設有高位換熱器水系統,宜用增設專泵抽水、升壓循環方案供水,可減少大系統供水壓力,實現節能,高位換熱器出口處余壓可用噴射式冷卻塔回收利用。6.3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大型冷卻塔,風機進口流場差,可用導流罩和開口導流罩加輔助通風方式改善流場,新造塔應用圓形鋼管做風機支撐架。6.4增加冷卻塔集水池液面的高度,可增加泵吸入口靜揚程值,可節省泵電機的耗電。6.5加強管理確保冷卻塔正常運行,定期檢查冷卻塔配水均勻性、填料有無歪斜、堵塞,檢查塔體上供檢修人員出入的檢修門是否關閉,并做好值班記錄。6.6多臺塔并聯安裝后要檢查配水池液面高度是否同高,以利獲得均勻布水。6.7冷卻塔運行日報表根據使用單位運行管理要求可作參考,見附錄C。5(規范性)冷卻塔飄水率的測定方法——吸濕法A.1范圍:本測定方法適用于橫流塔、逆流塔和混合流式塔。A.2儀表和材料:用濾紙或專業無紡布制成的吸濕帶,寬度為20mm,厚度5mm,長度分50mm、A.4步驟:a)先按塔的大小選擇濾紙長度,將濾紙置于金屬夾緊柵內以前,先用精密天平精確測量其質量;b)將濾紙置于冷卻塔出風口處,沿半徑方向布置,每次測量時間為3min~6min,并用秒表測量吸濕時間;c)取下濾紙,及時用精密天平測出吸濕后的質量;d)計算測定結果。冷卻塔總飄水量按式(A.1)計算:式中:△F——吸濕帶迎風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t——吸濕帶吸濕時間,單位為秒(s);DF—-風洞出口直徑,單位為米(m);吸濕帶迎風面積按式(A.2)計算:式中:L----吸濕帶長度,單位為米(m);飄水率按式(A.3)計算:式中:V-冷卻塔循環水量,單位為噸每小時(t/6B.1冷卻塔熱力性能試驗條件-一進塔水量應為設計水量90%~110%;—-進塔空氣濕球溫度應在10℃~31℃,最好在夏季測試;應在環境風速小于4m/s,陣風小于7m/s,無雨的條件下進行測試。AtB——標準設計工況進水溫度(37℃)的水溫DB31/T204—20冷卻塔運行日報表冷卻塔運行日報表見表C.1。表C.1冷卻塔運行日報表時間大氣溫度/℃冷水溫度/℃出塔冷卻水量/(m3/h)電流/A減速器油溫/℃出口壓力/MPa電流/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