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隔離預防技術內容概述隔離預防技術不同病原體感染的隔離預防技術醫院感染暴發的控制CompanyLogo第一節、概述基本概念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門診普通病區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病室手術部(室)感染性疾病科CompanyLogo醫院感染傳播的三個環節易感人群傳播途徑感染源已感染者帶菌者非生物性貯源CompanyLogo隔離---隔離預防技術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需要切斷疾病傳播的途徑
隔離隔離預防技術是為了達到隔離的目的而實行的設施和操作隔離的實施應遵循標準預防和基于疾病傳播途徑預防的原則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CompanyLogo幾個概念------標準預防標準預防: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膚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CompanyLogo幾個概念------標準預防防止疾病傳播雙向防護患者非血源性疾病醫務人員血源性疾病CompanyLogo幾個概念------病區內環境分區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兩通道緩沖間經呼吸道傳播疾病的患者的隔離CompanyLogo三區范圍
呼吸道傳染病房三區劃分清潔區1
潛在污染區2
污染區3
值班室衛生間更衣室、儲物間
辦公室治療室護士站
病室污物間CompanyLogo第一節、概述基本概念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門診普通病區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病室手術部(室)感染性疾病科CompanyLogo隔離預防技術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醫院建筑規劃的基本原則在新建、改建與擴建時,建筑布局應符合醫院衛生學要求,并應具備隔離預防的功能,區域劃分應明確、標識清楚。CompanyLogo隔離預防技術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1醫院建筑區域劃分:4個區域低危險區域中等危險區域高危險區域極高危險區域患者獲得感染危險性的程度CompanyLogo第一節、概述基本概念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門診普通病區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病室手術部(室)感染性疾病科CompanyLogo門診的建筑布局與隔離要求
建筑布局
普通門診應單獨設立出入口,設置問訊、預檢分診、掛號、候診、診斷、檢查、治療、交費、取藥等區域,流程清楚,路徑便捷。兒科門診應自成一區,出入方便;并設預檢分診、隔離診查室等。感染疾病科門診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隔離要求普通門診、兒科門診、感染疾病科門診宜分開掛號、候診。診室應通風良好,應配備適量的流動水洗手設施和/或配備速干手消毒劑。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到專用隔離診室或引導至感染疾病科門診診治,可能污染的區域應及時消毒。
CompanyLogo第一節、概述基本概念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門診普通病區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病室手術部(室)感染性疾病科CompanyLogo普通病區建筑布局與隔離要求建筑布局在病區的末端,應設一間或多間隔離病室。隔離要求感染性疾病患者與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受條件限制的醫院,同種感染性疾病、同種病原體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間距宜大于0.8m。病情較重的患者宜單人間安置。病室床位數單排不應超過3床;雙排不應超過6床。CompanyLogo第一節、概述基本概念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門診普通病區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病室手術部(室)感染性疾病科CompanyLogo重癥醫學科建筑布局與隔離要求病區設立應位于方便轉運、檢查和治療的區域。病區區域劃分明確,各區域相對獨立性;人流、物流流向合理,可以設置不同的進出通道;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15M2,床間距大于1M;最少配備一個單間病房,用于收治隔離患者;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具備足夠的洗手設施和手部消毒裝置;房間裝飾符合條件。CompanyLogo新生兒病室建筑布局和隔離要求單獨出入口;潔污區域分開,功能流程合理;無陪護病室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3M2;洗澡間有專用隔離洗嬰設施;每房間至少設置1套洗手設施、干手設施或物品;病室溫度、濕度符合要求。CompanyLogo第一節、概述基本概念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門診普通病區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病室手術部(室)感染性疾病科CompanyLogo第一節、概述基本概念對醫院建筑布局的要求門診普通病區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病室手術部(室)感染性疾病科CompanyLogo感染性疾病科建筑布局和隔離要求建筑布局應設在醫院相對獨立的區域,遠離兒科病房、重癥監護病房和生活區。設單獨入、出口和入、出院處理室。中小型醫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設立感染性疾病病區。隔離要求應分區明確,標識清楚。不同種類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應分室安置;病床間距應不少于1.1m。病房應通風良好,自然通風或安裝通風設施,以保證病房內空氣清新。應配備適量非手觸式開關的流動水洗手設施。CompanyLogo內容概述隔離預防技術不同病原體感染的隔離預防技術醫院感染暴發的控制CompanyLogo無菌技術無菌技術:在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保持無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是預防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措施。無菌技術操作原則CompanyLogo無菌技術無菌技術基本操作無菌持物鉗的使用無菌容器的使用倒取無菌容液無菌包的使用戴無菌手套穿無菌手術衣CompanyLogo標準預防手衛生戴手套使用面罩、護目鏡、口罩和隔離衣呼吸衛生/咳嗽禮儀安全注射預防銳器傷隔離污染物品和儀器的處理CompanyLogoCompanyLogo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①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②在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應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和防護眼罩或者面罩;③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到醫務人員的身體時,應穿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圍裙;CompanyLogo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④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時,必須處理戴雙層手套;⑤使用所有的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⑥對病人用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消毒措施;⑦禁止將針罩罩回針頭;⑧將用過的針頭或銳器放入耐刺的利器盒中;⑨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CompanyLogo安全注射安全注射:對接受注射者無害;實施注射操作的醫護人員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險;注射的廢棄物不對他人造成危害。使用注射針、套管針和靜脈輸液系統時,應遵循的要求:
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2.一人一針一管一用,包括配藥、皮試、胰島素注射、免疫接種等。
3.盡可能使用單劑量注射用藥品。
4.不得多位患者共用袋裝或瓶裝的靜脈輸液。
5.避免濫用注射。CompanyLogo不同傳播途徑疾病的隔離與預防1234隔離原則空氣傳播途徑的隔離與預防接觸傳播的隔離與預防飛沫傳播的隔離與預防CompanyLogo不同傳播途徑疾病的隔離與預防隔離原則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醫院應根據疾病的的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和其他途徑傳播),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與預防措施。
一種疾病可能有多種傳播途徑時,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相應傳播途徑的隔離與預防。隔離病室應有隔離標志,并限制人員的出入。黃色為空氣傳播的隔離,粉色為飛沫傳播的隔離,藍色為接觸傳播的隔離。
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應安置在單人隔離房間。
受條件限制的醫院,同種病原體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CompanyLogo空氣傳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5um)通過空氣流動導致的疾病傳播。原則要求: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空氣傳播的隔離與預防。空氣傳播疾病如肺結核、水痘等。
患者的隔離
安置在負壓病房,限制患者到病室外活動。無條件收治時,應盡快轉送至有條件收治呼吸道傳染病的醫療機構進行收治,并注意轉運過程中醫務人員的防護。當患者病情容許時,應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換,限制其活動范圍。應嚴格空氣消毒。空氣傳播的隔離與預防CompanyLogo空氣傳播的隔離與預防醫務人員的防護
1應嚴格按照區域流程,在不同的區域,穿戴不同的防護用品,離開時按要求摘脫,并正確處理使用后物品。2PPE的正確使用: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防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CompanyLogo飛沫傳播的隔離與預防飛沫傳播:
帶有病原微生物的飛沫(>5um)在空氣中短距離(1m內)移動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結膜等導致的傳播。
常見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腦等。原則要求:標準預防+飛沫傳播的隔離預防。CompanyLogo飛沫傳播的隔離與預防患者的隔離:1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2減少轉運;當需轉運,醫務人員應注意防護。3患者病情容許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換。4患者之間、患者與探視者之間相隔距離在1米以上,探視者應戴外科口罩。5加強通風,或進行空氣的消毒。CompanyLogo飛沫傳播的隔離與預防醫務人員的防護
1應嚴格按照區域流程,在不同的區域,穿戴不同的防護用品,離開時按要求摘脫,并正確處理使用后物品。2與患者近距離(1m以內)接觸,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3PPE的正確使用。CompanyLogo接觸傳播的隔離與預防接觸傳播:是醫院感染最常見和重要的傳播方式,分為兩類:直接接觸傳播:指在沒有外界因素參與下,易感宿主與感染或帶菌者直接接觸的一種傳播途徑。間接接觸傳播:易感者通過接觸了被感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傳播。被污染的手在此種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另外污染的器械、敷料、針頭等也可導致此類感染。原則要求: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接觸傳播的隔離與預防。接觸傳播疾病如:腸道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皮膚感染等。CompanyLogo接觸傳播的隔離與預防患者的隔離
1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2應減少轉運,如需要轉運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對其他患者、醫務人員和環境表面的污染。醫務人員的防護1接觸隔離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應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2進入隔離病室,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離衣,用后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接觸甲類傳染病應按要求穿脫防護服,離開病室前,脫去防護服,防護服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
CompanyLogo內容概述隔離預防技術不同病原體感染的隔離預防技術醫院感染暴發的控制CompanyLogo不同病原體感染的隔離預防技術123多重耐藥菌氣性壞疽(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CompanyLogo多重耐藥菌定義:多重耐藥菌(MDR)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常見多重耐藥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ESBLs)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腸桿菌科細菌(CRE)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MDR-AB)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多重耐藥結核分枝桿菌(MDR-MTB)CompanyLogo多重耐藥菌泛耐藥(XDR)對除了1~2類抗菌藥物之外的所有抗菌藥物種類不敏感。全耐藥(PDR)對所有抗菌藥物種類中的所有藥物均不敏感。定植:各種微生物經常從不同環境侵入人體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斷生長、繁殖CompanyLogo多重耐藥菌隔離預防技術嚴格實施隔離措施—接觸隔離醫務人員手衛生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加強清潔和消毒工作。CompanyLogo氣性壞疽(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是由于氣性壞疽桿菌侵入傷口后引起的廣泛性的肌肉壞死的一種迅速發展的嚴重性感染,主要對有大血管損傷、大塊肌肉壞死、開放性骨折、深部穿入傷等危害。
氣性壞疽的病變是由于各種氣性壞疽桿菌侵入傷口后引起的廣泛性的肌肉壞死的一種迅速發展的嚴重性感染。伴隨著肌肉廣泛性壞死,可有氣體或無氣體產生,伴隨著嚴重的毒血癥,通常發生于開放性骨折、深層肌肉廣泛性挫傷,傷口內有死腔和異物存在或伴有血管損傷以至局部組織血供不良的傷病員,偶也可發生于擇期手術,尤其是下肢、結腸和膽囊手術后。主要致病菌是梭狀芽胞桿菌為革蘭氏染色陽性厭氧桿菌,有許多種,但往往以產氣莢膜菌、惡性水腫桿菌和腐敗菌為主要,其次為產芽胞桿菌和溶組織桿菌等,通常是兩種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故以前稱為氣性壞疽,目前稱為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較為適當。
CompanyLogo氣性壞疽(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隔離預防技術接觸隔離---單間隔離病房物體表面、地面消毒方法防護用品使用(手套、帽子、口罩、隔離衣)手衛生醫療廢物處理復用的醫療器械及物品清毒處理方法病室內空氣消毒解除隔離標準CompanyLogo氣性壞疽(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終末消毒空氣物體表面和墻面、地面物品和器械CompanyLogo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的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至今無有效療法的致命性傳染病。該病毒破壞人體的免疫能力,導致免疫系統失去抵抗力,從而導致各種疾病及癌癥得以在人體內生存,發展到最后,導致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CompanyLogo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抗體檢測人員獻血者,各種組織、器官的供者受血者,進行組織、器官移植的供者需要進行各種血液療法的患者擬進行手術的患者就診的可疑患者CompanyLogo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隔離預防技術病人及感染者采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單間隔離,病歷上警示標志接觸隔離提倡使用一次性醫療、衛生、生活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親子共讀活動計劃
- 績效考核和評估計劃
- 養老行業保安工作總結計劃
- 醫療安全運營監測管理制度
- 水務行業水資源管理與污染防治策略
- 稅務會計業務處理指南
- 教育行業培訓作業指導書
- 特色農業種植方法指導書
- 網絡游戲產業運營管理及市場推廣策略
-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 Unit 5 Nelson Mandel - a modern hero Section Ⅲ Grammar(教師用書)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
- 附著齦重建在口腔種植修復中的應用探索
- 《歐式田園風》課件
- 2024年德州市人民醫院高層次衛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訂單與合同管理制度
- 【MOOC期末】《英美文學里的生態》(北京林業大學)期末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外科患者疼痛護理與管理
- 《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專題培訓
- 《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2022版)》解讀
- 2024年六西格瑪黃帶認證考試練習題庫(含答案)
- 兒童牙齒分齡護理方案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七年級(下)期中英語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