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xué)年天津市北辰區(qū)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一、(20分)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汪劍釗教授介紹說,今天我們還要閱讀普希金,首先是因為他對美的敏感。普希金在日常生活當中是藝術(shù)化地生活,借用王爾德的一句話來說,普希金實際上是讓生活藝術(shù)。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藝術(shù),()。第二,普希金始終有一種公民意識。他覺得作為詩人當然有審美使命,另外他也一直沒有忘掉自己作為公民的道德使命。他總是會把自己同情的天平放在小人物這一端,他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幾個小人物的形象,在俄羅斯文學(xué)中被后人所接受。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模擬的。第三,普希金具有人道主義的理想,博大的愛心。普希金的詩歌中除了很多寫愛情的,還有很多作品謳歌的愛,對普通大眾的愛,對整個人類和自然的愛,這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吸取的精髓。此外,汪劍釗還介紹了普希金同時代的詩人。普希金不是一顆孤獨的太陽,而是身處一個的黃金時代。在本場講座中,通過汪劍釗教授的講解,聽眾不僅深深感受到了普希金及俄羅斯黃金時代詩歌的魅力,也對此進行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茿.摹寫更廣義星光燦爛B.模仿更廣義群星閃耀C.摹寫更深沉群星閃耀D.模仿更深沉星光燦爛(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他對美的敏感使他能從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B.能從對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顯示了他對美的敏感,這一點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C.他對美的敏感使他能從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這一點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D.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能從對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顯示了他對美的敏感(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模擬的。B.這樣的大作家像托爾斯泰,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模擬的。C.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效仿的。D.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效仿的。2.(2分)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以四言為主,夾雜五言、六言等。普遍采用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B.《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抒情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為“樂府雙璧”。 C.《玩偶之家》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劇作,屬于“社會問題劇”,強調(diào)在舞臺上呈現(xiàn)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在戲劇中直接討論當代社會的重要問題。 D.《迷娘》的作者歌德,德國詩人、劇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劇《浮士德》等。3.(2分)下列文化常識解說有錯的一項是()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中“丈人”指對長輩的尊稱,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B.“陶朱”指春秋時期的范蠡。他幫助越王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自稱“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后人常以“陶朱”為富人的代稱。 C.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時代。“總角之晏”指少年時代的快樂。 D.黔首: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白色。秦朝百姓用白色頭巾包頭,故稱“黔首”。古代對老百姓的別稱還有黎民、白丁、布衣、匹夫等等。4.(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因:通過 B.人窮則反本窮:貧窮 C.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吝惜 D.便言多令才令:美好5.(2分)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非抗于九國之師也禍患常積于忽微 B.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世言晉王之將終也 C.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竭忠盡智以事其君方其系燕父子以組6.(2分)以下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是()A.贏糧而景從 B.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C.余威震于殊俗 D.“離騷”者,猶離憂也7.(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①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②見犯乃死,重負國 B.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C.①以為桂林、象郡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D.①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8.(2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罅隙(xià)巢穴(xuè)嚙草(niè)淇水湯湯(shāng) B.山崗(gāng)迷惘(wǎng)桂冠(guàn)堞蝶不休(dié) C.倔強(jué)畏怯(qiè)偃臥(yǎn)藤蔓四延(wàn) D.揭桿(gān)氓隸(mang)謫戍(shù)度長絜大(xié)二、文言文閱讀9.(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選文一:蘇武傳(節(jié)選)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fù)再言!”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選自班固《漢書》,有刪節(jié))選文二:答蘇武書(節(jié)選)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fù)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到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jié),欲使遠聽之臣望風(fēng)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愿足下勿復(fù)望陵。(選自李陵《答蘇武書》,有刪節(jié))(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逃亡B.子為父死,亡所恨恨:遺憾C.故欲如前書之言書:書信D.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圖:料想(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因謂武曰蒙故業(yè),因遺策B.空自苦亡人之地臨不測之淵C.報恩于國主耳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且漢厚誅陵以不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B.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C.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D.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4)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一交代了李陵以老同事的身份,在飲酒敘談之中勸降蘇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B.選文一面對李陵的勸說,蘇武全然不為所動,表現(xiàn)出立場堅定、大義凜然的品格。C.選文二李陵自陳內(nèi)心,他列舉范蠡、曹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他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實意,實在迫不得已。D.選文二李陵不同意蘇武“漢與功臣不薄”的說法,他從自己先祖李廣遭際講起,至蘇武滯留匈奴十九年歸漢卻未得到厚遇的現(xiàn)狀,斥責了漢廷做法的不妥。(5)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三、(19分)10.(6分)閱讀姜夔的《淡黃柳》,按要求作答。淡黃柳姜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②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③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宋光宗趙淳紹熙二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帶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帶在當時已成邊區(qū)。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橋:后漢喬玄次女為小橋,此或借之謂姜夔在合肥的情人。(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曉角”的聲音因“空城”而異常突出,詞的前二句與《揚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傳達出巷陌凄涼之感。B.“看盡”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無悅目之景,又是從神情上表現(xiàn)游子內(nèi)心活動——“都是江南舊相識”。“舊相識”唯楊柳,這是抒寫客懷。C.詞的上片繪景寫人,以一個“空”字,寫出了荒涼寂靜、蕭條冷落的空城氛圍,又表現(xiàn)了詞人內(nèi)心飄零無依、空落寂寥的情懷。D.詞的結(jié)句“池塘自碧”,以景語代答“春何在”,將上文“梨花落盡”的意境化作了一幅具體的圖畫,更暗含指責池水無情、占盡春色之意。(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詞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請結(jié)合全詞分析姜夔此詞的“有我之境”。三、(19分)11.(6分)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司馬遷《屈原列傳》)(2)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離騷》)(3)西當太白有鳥道,。(李白《蜀道難》)(4),而倔起阡陌之中。(賈誼《過秦論》)(5)《蜀相》中的“,”兩句,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四、現(xiàn)代文閱讀12.(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端午的陽光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羅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國軍隊已攻破楚國郢都,頓時感到支撐生命的最后一點亮光熄滅了。當他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詩句吟誦給江邊漁父的時候,就已經(jīng)決定,要將自己的清澈與江水的澄明合二為一了。我知道,這是屈子為保留個體純凈最無奈的選擇,也是迄今為止,文化祭壇上最高尚的選擇。最終,三閭大夫坐在了汨羅江邊,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陽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懷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著自己冰涼的心,走進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詩句,留在了岸上,留給了端午。一條江因為成了一個詩人心靈最后的歸屬地,而永遠被世人銘記。一個普通的節(jié)日,因為收留了偉大詩人的高尚魂魄,而內(nèi)涵充盈。端午,把緬懷和敬仰裹成了節(jié)日的粽心。節(jié)日的壽命當然要比人的壽命長久許多,所以,三閭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給了這個日子。在結(jié)束自己生命肉體的同時,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靈魂,猶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視線和思想。我知道,這種深入骨髓的隱痛,來自時間深處的行吟,一個背負著深重苦難,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存在尋找一個答案。所以,端午節(jié)帶給我們的,應(yīng)該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詩人余光中所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以我們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用一個詩人的隕落,喚醒了一種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國,卻用死成就了《離騷》一樣,忽然覺得,端午節(jié)其實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葦葉了,它把所有的內(nèi)容和精髓,密密細細地包藏起來,讓我們極具耐心地一層層打開,最后領(lǐng)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時,葦葉汲取了糯米的黏質(zhì),糯米滲透著葦葉的清香,似如端午與屈子之間的浸染,節(jié)與人的統(tǒng)一。我對端午節(jié)的最初認知,完全來自粽子,那時候的小學(xué)課本,還沒有涉及到“楚辭”或者《離騷》的片言碎語,文化不高的母親也無法給我們講述端午節(jié)的由來,好在粽子并不因為我們的無知而改變所蘊含的味道,我總會把端午節(jié)和甜香黏軟的糯米聯(lián)系起來。這使得整個貧乏的生活,還能透射出星星點點的光亮,就像枯枝間的芭蕾,滲漏出些許隱秘的春意。現(xiàn)在看來,那些夾雜在一年日歷中為數(shù)不多的能激發(fā)我們飲食向往的節(jié)日,早已成為精神上抵擋艱難生活的盾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yīng)該為擁有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閭大夫叩謝。對童年而言,這是一個多么充滿人情關(guān)懷的節(jié)日啊!那種甜膩的感覺,一直泛舟舌津。后來知道了屈原和楚懷王,知道了《國殤》和汨羅江,知道了每年這一天,人們蜂擁江岸,插艾蒿、掛菖蒲、吃粽子、競龍舟,把一種悲情的懷念渲染成了歡悅的行為,熱熱鬧鬧,轟轟烈烈。歷史會在很多場合拐出一道彎來,就像屈原投江時所選擇的河泊潭一樣——它是汨羅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彎曲處。這種彎道,對河流而言,只是改變了水的流向;對三閭大夫而言,卻是以生命為筆,填充了歷史的章節(jié),引領(lǐng)了情感的走向。許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彎道,這些遠航至此的細節(jié),因為承載了有溫度的夙愿,使得堅硬的歷史柔軟了許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生命的結(jié)局讓歷史的敘述更具悲情。明白了這一點,再品嘗粽子時,心情會沉重許多。事情往往是這樣,在分享一種傳統(tǒng)時,我們更多的時候只在關(guān)注它所帶來的結(jié)果,而其中蘊含的真諦,卻很少探究了。因為時空的距離,讓來源變得愈加縹緲和混沌。好在歷史給了我們最好的解決方式,它讓時間淡化了一個國家的破碎的同時,卻強化了一種品質(zhì)的高貴。它讓我們穿越兩千三百年的距離,聆聽到了一條河流古老的潮汐。這時候的端午,或許更像是一縷陽光,從汨羅江的源頭流淌過來,映照著江邊每一位過客的內(nèi)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無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鏡,端放在我們必經(jīng)的路口,讓人們從歷史影像中,找到現(xiàn)實的映像。(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寫汨羅江因屈原而被人銘記,證明了名家名作對于名勝的重要意義,正如蘇軾之于赤壁,表明山河與文化血肉相連。B.作者回顧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知過程,對自己最初只喜歡端午節(jié)粽子的淺薄感到慚愧,對世人將悲情渲染成歡悅感到不滿。C.屈原為了拯救楚國自沉汨羅江。一個詩人的隕落,成就了一種文化,沒有屈原就沒有今天的端午節(jié)。D.時空的距離讓歷史變得縹緲混沌,因此我們在分享傳統(tǒng)文化時,不僅要關(guān)注它所帶來的結(jié)果,更要探究它所蘊含的真諦。(2)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從全文看,“端午的陽光”有幾重含義?請簡要分析。五、(6分)13.(6分)校園文學(xué)社刊物近期要推出一個關(guān)于“《紅樓夢》研讀”的專欄,現(xiàn)特邀你為專欄作者,為該欄目撰寫賞析文字與讀者交流。編者發(fā)來以下選題,請你從中選擇一個寫一段1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要求:1.情節(jié)概述符合原著。2.認識評價符合情理。寶黛初會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熙鳳出場六、作文(50分)14.(5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當下,網(wǎng)絡(luò)熱詞“沉浸式”正從虛擬世界走入現(xiàn)實生活:廢寢忘食的莘莘學(xué)子,沉浸在知識海洋里;揮汗如雨的勞動大眾,沉浸在生產(chǎn)崗位上;嘔心瀝血的科技人員,沉浸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沉浸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沉浸式體驗是一種濾掉外在干擾的高專注投入,更是一種為積極的事業(yè)不知疲倦的高價值愉悅。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議論文來表達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xué)年天津市北辰區(qū)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2345678答案BDBBCAC一、(20分)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汪劍釗教授介紹說,今天我們還要閱讀普希金,首先是因為他對美的敏感。普希金在日常生活當中是藝術(shù)化地生活,借用王爾德的一句話來說,普希金實際上是讓生活藝術(shù)。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藝術(shù),()。第二,普希金始終有一種公民意識。他覺得作為詩人當然有審美使命,另外他也一直沒有忘掉自己作為公民的道德使命。他總是會把自己同情的天平放在小人物這一端,他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幾個小人物的形象,在俄羅斯文學(xué)中被后人所接受。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模擬的。第三,普希金具有人道主義的理想,博大的愛心。普希金的詩歌中除了很多寫愛情的,還有很多作品謳歌的愛,對普通大眾的愛,對整個人類和自然的愛,這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吸取的精髓。此外,汪劍釗還介紹了普希金同時代的詩人。普希金不是一顆孤獨的太陽,而是身處一個的黃金時代。在本場講座中,通過汪劍釗教授的講解,聽眾不僅深深感受到了普希金及俄羅斯黃金時代詩歌的魅力,也對此進行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荁A.摹寫更廣義星光燦爛B.模仿更廣義群星閃耀C.摹寫更深沉群星閃耀D.模仿更深沉星光燦爛(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荂A.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他對美的敏感使他能從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B.能從對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顯示了他對美的敏感,這一點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C.他對美的敏感使他能從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這一點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D.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能從對日常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顯示了他對美的敏感(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荄A.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模擬的。B.這樣的大作家像托爾斯泰,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模擬的。C.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效仿的。D.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大作家,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把普希金當成偶像來崇拜和效仿的。【解答】(1)模仿,按照現(xiàn)成的樣子做。摹寫,指依樣描寫;泛指描寫,語境說普希金是讓生活照著藝術(shù)的樣子來,應(yīng)選“模仿”。更廣義,更加大范圍。更深沉,程度更深。語境中說很多作品謳歌更廣范圍的愛,應(yīng)用“更廣義”。群星閃耀,比喻眾多優(yōu)秀人物的光彩閃耀。星光燦爛,指光彩交相輝映。語境中有眾多優(yōu)秀詩人的“黃金時代”,應(yīng)選“群星閃耀”。故選:B。(2)前面有“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藝術(shù)”,話題應(yīng)是“他”,內(nèi)容圍繞“藝術(shù)”。根據(jù)話題一致原則,填寫的句子應(yīng)以“他”為話題,只有C項能與上文銜接。故選:C。(3)劃線句子的語病是搭配不當,“模擬”和“普希金”搭配不當,應(yīng)改為“效仿”。故選:D。答案:(1)B(2)C(3)D2.(2分)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以四言為主,夾雜五言、六言等。普遍采用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B.《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抒情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為“樂府雙璧”。 C.《玩偶之家》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劇作,屬于“社會問題劇”,強調(diào)在舞臺上呈現(xiàn)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在戲劇中直接討論當代社會的重要問題。 D.《迷娘》的作者歌德,德國詩人、劇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劇《浮士德》等。【解答】A.正確。B.“抒情詩”錯誤,應(yīng)該是“敘事詩”。C.正確。D.正確。故選:B。3.(2分)下列文化常識解說有錯的一項是()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中“丈人”指對長輩的尊稱,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B.“陶朱”指春秋時期的范蠡。他幫助越王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自稱“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后人常以“陶朱”為富人的代稱。 C.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時代。“總角之晏”指少年時代的快樂。 D.黔首: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白色。秦朝百姓用白色頭巾包頭,故稱“黔首”。古代對老百姓的別稱還有黎民、白丁、布衣、匹夫等等。【解答】D.“黔,白色。秦朝百姓用白色頭巾包頭”錯誤,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頭巾包頭。故選:D。4.(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因:通過 B.人窮則反本窮:貧窮 C.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愛:吝惜 D.便言多令才令:美好【解答】B.窮,困頓,處境困難。句意: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故選:B。5.(2分)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非抗于九國之師也禍患常積于忽微 B.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世言晉王之將終也 C.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竭忠盡智以事其君方其系燕父子以組【解答】A.于,介詞,表比較。句意:不能和九國軍隊相抗衡。于,介詞,在。句意: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的。B.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屈原痛心懷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世人傳說晉王臨終的時候。C.其,代詞,他們。句意:為什么不隨大家的潮流而且推波助瀾呢?其,副詞,加強語氣。句意:淚水打濕衣襟,多么衰頹啊!D.以,連詞,表目的。句意:竭盡忠誠和智謀來侍奉他的君主。以,介詞,用。句意:當他們用繩索捆綁住燕國君主父子。故選B。6.(2分)以下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是()A.贏糧而景從 B.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C.余威震于殊俗 D.“離騷”者,猶離憂也【解答】A.景:通“影”,像影子一樣。句意:擔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隨著他。B.從:通“縱“,指的是合縱,聯(lián)合抗秦。句意:采用合縱的策略締結(jié)盟約,互相援助,成為一體。C.無通假字。句意:遺留下來的威望還震懾著邊遠的地方。D.離:通“罹”,遭遇。句意:所謂離騷,就是遭遇憂愁。故選:C。7.(2分)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①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②見犯乃死,重負國 B.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C.①以為桂林、象郡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D.①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②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解答】A.①被動句,“為”表被動。句意:自身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②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被侵犯后才去死,更加辜負漢朝。B.①被動句,“所”表被動。句意:智慧和勇氣都被所溺愛的事物所困。②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常式句為“博聞強志,于治亂明,于辭令嫻”。句意:屈原知識豐富,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他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他熟習(xí)外交方面的應(yīng)對辭令。C.①省略句,常式句為“以(之)為桂林、象郡”。句意:把那里設(shè)置為桂林郡、象郡。②賓語前置句,常式句為“信臣精卒陳利兵而何誰”。句意: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D.①判斷句,“……也”。句意:漢朝天子是我父輩人。②被動句,“見”“被”表被動。句意:誠信而信而被懷疑,忠誠而被而被毀謗。故選A。8.(2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罅隙(xià)巢穴(xuè)嚙草(niè)淇水湯湯(shāng) B.山崗(gāng)迷惘(wǎng)桂冠(guàn)堞蝶不休(dié) C.倔強(jué)畏怯(qiè)偃臥(yǎn)藤蔓四延(wàn) D.揭桿(gān)氓隸(mang)謫戍(shù)度長絜大(xié)【解答】A.“巢穴”的“穴”讀作xué;B.“桂冠”的“冠”讀作guān;“堞堞不休”的“堞堞”應(yīng)為“喋喋”;C.正確。D.“揭桿”的“桿”應(yīng)為“竿”;“氓隸”的“氓”應(yīng)讀作méng。故選:C。二、文言文閱讀9.(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選文一:蘇武傳(節(jié)選)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fù)再言!”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選自班固《漢書》,有刪節(jié))選文二:答蘇武書(節(jié)選)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fù)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到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jié),欲使遠聽之臣望風(fēng)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愿足下勿復(fù)望陵。(選自李陵《答蘇武書》,有刪節(jié))(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A.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逃亡B.子為父死,亡所恨恨:遺憾C.故欲如前書之言書:書信D.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圖:料想(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BA.因謂武曰蒙故業(yè),因遺策B.空自苦亡人之地臨不測之淵C.報恩于國主耳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且漢厚誅陵以不死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B.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C.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D.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4)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選文一交代了李陵以老同事的身份,在飲酒敘談之中勸降蘇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B.選文一面對李陵的勸說,蘇武全然不為所動,表現(xiàn)出立場堅定、大義凜然的品格。C.選文二李陵自陳內(nèi)心,他列舉范蠡、曹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他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實意,實在迫不得已。D.選文二李陵不同意蘇武“漢與功臣不薄”的說法,他從自己先祖李廣遭際講起,至蘇武滯留匈奴十九年歸漢卻未得到厚遇的現(xiàn)狀,斥責了漢廷做法的不妥。(5)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解答】(1)A.句意: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亡:通“無”,沒有。故選:A。(2)A.因:副詞,趁機;動詞,沿襲。B.之: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C.于:介詞,向;介詞,表被動,被。D.以:介詞,因為;連詞,表目的,來。故選:B。(3)“盡為萬戶侯”,動賓結(jié)構(gòu),聯(lián)系緊密,不可斷開,排除BC;“親戚貪佞之類”,“親戚貪佞”作“類”的定語,不可斷開,與前面“妨功害能之臣”結(jié)構(gòu)一致,排除A。句意: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殺人才的朝臣,都成了萬戶侯;皇親國戚或奉迎拍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權(quán)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還有什么希望呢?故選:D。(4)C.“列舉范蠡、曹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他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實意,實在迫不得已”有誤,原文表述為“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fù)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他列舉范蠡、曹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自己之所以沒有自殺而選擇投降也是希望能像他們一樣尋找機會向皇帝報恩。故選:C。(5)①計:計劃;骨肉:親人;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判斷句;所以:……的原因。譯文:計劃尚未實行,親人作刀下之鬼,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②憂勞:憂愁勞苦;興:使……興盛;逸豫:安逸享樂;亡:使……滅亡;自然之理也:判斷句。譯文:憂愁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天地間的道理啊!答案:(1)A(2)B(3)D(4)C(5)①計劃尚未實行,親人作刀下之鬼,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②憂愁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天地間的道理啊!參考譯文:選文一:蘇武傳(節(jié)選)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xiàn)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棫陽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xùn)|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爭船,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精神恍惚,幾乎要發(fā)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yù)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現(xiàn)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兒子侍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選文二:答蘇武書(節(jié)選)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為想有所作為。本來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說的那樣,要向皇上報恩啊。實在因為徒然死去不如樹立名節(jié),身死名滅不如報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會稽山投降之恥而殉國,曹沫不因三戰(zhàn)三敗之辱而自殺,終于,范蠡為越王勾踐報了仇,曹沫為魯國雪了恥。我一點赤誠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們的作為。哪里料到志向沒有實現(xiàn),怨責之聲已四起;計劃尚未實行,親人作刀下之鬼,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您又說道:“漢朝給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我已故的祖父李廣,身任將軍,其功績略謀蓋天地,忠義勇氣冠于全軍,只是因為不屑迎合當朝權(quán)貴的心意,結(jié)果在邊遠的疆場自殺身亡。這就是功臣義士手持兵刃嘆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說待遇“不薄”呢?我認為您應(yīng)當享受封領(lǐng)地、賞千乘的諸侯待遇。可是,聽說您回國后,賞賜不過二百萬,封官不過典屬國之職,并沒有一尺土的封賞,來獎勵您多年來對國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殺人才的朝臣,都成了萬戶侯;皇親國戚或奉迎拍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權(quán)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還有什么希望呢?像這樣,漢朝因為我未能死節(jié)而施以嚴厲的懲罰,您堅貞守節(jié)又只給予微薄的獎賞,要想叫遠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這實在是難以辦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這事卻不覺得后悔。我雖然辜負了漢朝的恩情,漢朝也虧對了我的功德。希望您不必再盼著我歸漢了。三、(19分)10.(6分)閱讀姜夔的《淡黃柳》,按要求作答。淡黃柳姜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②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③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宋光宗趙淳紹熙二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帶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帶在當時已成邊區(qū)。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橋:后漢喬玄次女為小橋,此或借之謂姜夔在合肥的情人。(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曉角”的聲音因“空城”而異常突出,詞的前二句與《揚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傳達出巷陌凄涼之感。B.“看盡”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無悅目之景,又是從神情上表現(xiàn)游子內(nèi)心活動——“都是江南舊相識”。“舊相識”唯楊柳,這是抒寫客懷。C.詞的上片繪景寫人,以一個“空”字,寫出了荒涼寂靜、蕭條冷落的空城氛圍,又表現(xiàn)了詞人內(nèi)心飄零無依、空落寂寥的情懷。D.詞的結(jié)句“池塘自碧”,以景語代答“春何在”,將上文“梨花落盡”的意境化作了一幅具體的圖畫,更暗含指責池水無情、占盡春色之意。(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談到詞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請結(jié)合全詞分析姜夔此詞的“有我之境”。【解答】(1)D.“更暗含指責池水無情、占盡春色之意”錯誤。“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無情表達人之多感多情,并無指責池水占盡春色之意。故選D。(2)解答此題時可根據(jù)題目對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從“我”的思想情感與“物”的色彩特點進行分析。如,由“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可知作者初見柳樹,就感覺柳樹帶有可憐的姿態(tài),這與剛剛被貶來到這里的作者有相似之處,再加上后文提到“都是江南舊相識”,這更引發(fā)了作者客居他鄉(xiāng)的憂愁;由“正岑寂,明朝又寒食”,作者想到這個時候馬上花落春去,這引發(fā)了作者惜春的憂傷;由“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可知,作者用生機勃勃的柳樹反襯空城的凄涼,這讓作者想到金入攻前是一派繁華,而如今卻如此凄涼,這也引發(fā)了作者感時傷世的家國之恨。答案:(1)D(2)①詞人看盡柳色的風(fēng)光,覺得此乃江南舊識,這鵝黃嫩綠的垂柳就帶有了詞人客居異鄉(xiāng)的萬般愁緒;②異鄉(xiāng)又逢寒食,詞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見詞人惜春傷春的遲暮之悲;③全詞寫生機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襯空城巷陌的荒涼凄清,這些景象則暗含了詞人傷時感世的家國之痛。譯文: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街巷荒涼少人,與江左不同。只有柳樹,在大街兩旁輕輕飄拂,讓人憐惜。因此創(chuàng)作此詞,來抒發(fā)客居在外的感受。拂曉,冷清的城中響起凄涼的音樂聲。那聲音被風(fēng)一吹,傳到垂柳依依的街頭巷口。我獨自騎在馬上,只著一件到單衣裳,感覺有陣陣寒氣襲來。看遍路旁垂柳的鵝黃嫩綠,都如同在江南時見過那樣的熟悉。正在孤單之間,明天偏偏又是寒食節(jié)。我也如往常帶上一壺酒,來到小橋近處戀人的住處。深怕梨花落盡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飛來,詢問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賞析:此詞是寫作者客居合肥的心感。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帶在當時已成邊區(qū)。符離之戰(zhàn)后,百姓四散流離,一眼望去,滿目荒涼。合肥的大街小巷,多植柳樹。作者客居南城,其時已近寒食,春光明媚。但人去蒼茫,只有綠柳夾道,仿佛在向作者嗚嗚傾訴,有感于此,作者便作了這首《淡黃柳》。上片寫清曉在垂楊巷陌的凄涼感受,主要是寫景。首二句寫所聞,“空城”先給人荒涼寂靜之感,于是,“曉角”的聲音便異常突出,如空谷猿鳴,哀轉(zhuǎn)不絕,象在訴說此地的悲涼。聽的人偏偏是異鄉(xiāng)作客,更覺苦痛,此二句與《揚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那詞前面還說:“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此詞雖未明言,但其首二句傳達的“巷陌凄涼”之感,亦有傷時意味,不惟是客中凄涼而已。緊接一句是倒卷之筆,點出人物,原來是騎在馬上踽踽獨行的客子,同時寫其體膚所感。將“寒惻惻”的感覺系于衣單不耐春寒,表面上是記實,其實這種生理更多地來自“清角吹寒”的心理感受。繁榮已成為過去,無奈春光依舊,物是人非,更添身世之感。下二句寫所見,即夾道新綠的楊柳。“鵝黃嫩綠”四字形象地再現(xiàn)出柳色之可愛。“看盡”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無悅目之景,又是從神情上表現(xiàn)游子內(nèi)心活動——“都是江南舊相識”。“舊相識”唯楊柳(江南多柳,所以這樣說),這是抒寫客懷。而“柳色依依”與江左同,又是反襯著“巷陌凄涼,與江左異”,語意十分深沉。于是,作者就從聽覺、膚覺、視覺三層寫出了“岑寂”之感。過片以“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籠下片。當此心情寂寞之際,又逢寒食。雖是荒涼的“空城”,沒有士女郊游的盛況,但客子“未能免俗”,于是想到本地的相好。白石詞中提到合肥相好實有姊妹二人,一是能撥春風(fēng)的大喬,一是能妙彈琴箏的小喬。說“強攜酒,小橋宅”,是本無意緒而勉強遨游,“攜酒”上著“強”字,已預(yù)知其后醉不成歡慘將別的慘景。上數(shù)句以“正岑寂”為基調(diào),“又寒食”的“又”字一轉(zhuǎn),說按節(jié)令自該應(yīng)景為歡:“強”字又一轉(zhuǎn),說載酒尋歡不過是在凄涼寂寞中強遣客懷而已。再下面“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的“怕”字又一轉(zhuǎn),說勉強尋春遣懷,仍恐春亦成秋,轉(zhuǎn)添愁緒。合肥之秋如何?作者只將李賀“梨花落盡成秋苑”易一字葉韻,又添一“怕”字,意恐無花即是秋,語便委婉。以下三句更將花落春盡的意念化作一幅具體圖畫,以“燕燕歸來,問春何在”二句提唱,以“唯有池塘自碧”景語代答,上呼下應(yīng),韻味自足。“自碧”,是說池水無情,則反見人之多感。這最后一層將詞中空寂之感更寫得切入骨髓聞之慘然。全詞從聽角看柳寫起,漸入虛擬的情景,從今朝到明朝,從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其惆悵情懷已然愈益深濃。然而還不僅此。前人曾道“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卻寫出江淮之間春亦寂寥,并暗示這與江南似相同而又相異,又深憂如此春天恐亦難久。這就使讀者感到全詞的情感決非“客懷”二字可以說盡,作者的感葉傷春,實際上反映出同時代人的一種普通的憂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有一種大難臨頭的末日之感。因此張炎贊此詞:“不惟清空,且又騷雅,讀之使人神現(xiàn)飛越。”三、(19分)11.(6分)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司馬遷《屈原列傳》)(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3)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李白《蜀道難》)(4)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賈誼《過秦論》)(5)《蜀相》中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兩句,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解答】故答案為:(1)舉類邇而見義遠(重點字:邇)(2)雖九死其猶未悔(重點字:悔)(3)可以橫絕峨眉巔(重點字:巔)(4)躡足行伍之間(重點字:躡)(5)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重點字:頻、煩)四、現(xiàn)代文閱讀12.(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端午的陽光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羅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國軍隊已攻破楚國郢都,頓時感到支撐生命的最后一點亮光熄滅了。當他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詩句吟誦給江邊漁父的時候,就已經(jīng)決定,要將自己的清澈與江水的澄明合二為一了。我知道,這是屈子為保留個體純凈最無奈的選擇,也是迄今為止,文化祭壇上最高尚的選擇。最終,三閭大夫坐在了汨羅江邊,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陽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懷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著自己冰涼的心,走進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詩句,留在了岸上,留給了端午。一條江因為成了一個詩人心靈最后的歸屬地,而永遠被世人銘記。一個普通的節(jié)日,因為收留了偉大詩人的高尚魂魄,而內(nèi)涵充盈。端午,把緬懷和敬仰裹成了節(jié)日的粽心。節(jié)日的壽命當然要比人的壽命長久許多,所以,三閭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給了這個日子。在結(jié)束自己生命肉體的同時,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靈魂,猶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視線和思想。我知道,這種深入骨髓的隱痛,來自時間深處的行吟,一個背負著深重苦難,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存在尋找一個答案。所以,端午節(jié)帶給我們的,應(yīng)該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詩人余光中所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以我們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用一個詩人的隕落,喚醒了一種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國,卻用死成就了《離騷》一樣,忽然覺得,端午節(jié)其實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葦葉了,它把所有的內(nèi)容和精髓,密密細細地包藏起來,讓我們極具耐心地一層層打開,最后領(lǐng)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時,葦葉汲取了糯米的黏質(zhì),糯米滲透著葦葉的清香,似如端午與屈子之間的浸染,節(jié)與人的統(tǒng)一。我對端午節(jié)的最初認知,完全來自粽子,那時候的小學(xué)課本,還沒有涉及到“楚辭”或者《離騷》的片言碎語,文化不高的母親也無法給我們講述端午節(jié)的由來,好在粽子并不因為我們的無知而改變所蘊含的味道,我總會把端午節(jié)和甜香黏軟的糯米聯(lián)系起來。這使得整個貧乏的生活,還能透射出星星點點的光亮,就像枯枝間的芭蕾,滲漏出些許隱秘的春意。現(xiàn)在看來,那些夾雜在一年日歷中為數(shù)不多的能激發(fā)我們飲食向往的節(jié)日,早已成為精神上抵擋艱難生活的盾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yīng)該為擁有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閭大夫叩謝。對童年而言,這是一個多么充滿人情關(guān)懷的節(jié)日啊!那種甜膩的感覺,一直泛舟舌津。后來知道了屈原和楚懷王,知道了《國殤》和汨羅江,知道了每年這一天,人們蜂擁江岸,插艾蒿、掛菖蒲、吃粽子、競龍舟,把一種悲情的懷念渲染成了歡悅的行為,熱熱鬧鬧,轟轟烈烈。歷史會在很多場合拐出一道彎來,就像屈原投江時所選擇的河泊潭一樣——它是汨羅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彎曲處。這種彎道,對河流而言,只是改變了水的流向;對三閭大夫而言,卻是以生命為筆,填充了歷史的章節(jié),引領(lǐng)了情感的走向。許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彎道,這些遠航至此的細節(jié),因為承載了有溫度的夙愿,使得堅硬的歷史柔軟了許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生命的結(jié)局讓歷史的敘述更具悲情。明白了這一點,再品嘗粽子時,心情會沉重許多。事情往往是這樣,在分享一種傳統(tǒng)時,我們更多的時候只在關(guān)注它所帶來的結(jié)果,而其中蘊含的真諦,卻很少探究了。因為時空的距離,讓來源變得愈加縹緲和混沌。好在歷史給了我們最好的解決方式,它讓時間淡化了一個國家的破碎的同時,卻強化了一種品質(zhì)的高貴。它讓我們穿越兩千三百年的距離,聆聽到了一條河流古老的潮汐。這時候的端午,或許更像是一縷陽光,從汨羅江的源頭流淌過來,映照著江邊每一位過客的內(nèi)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無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鏡,端放在我們必經(jīng)的路口,讓人們從歷史影像中,找到現(xiàn)實的映像。(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DA.文章通過寫汨羅江因屈原而被人銘記,證明了名家名作對于名勝的重要意義,正如蘇軾之于赤壁,表明山河與文化血肉相連。B.作者回顧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知過程,對自己最初只喜歡端午節(jié)粽子的淺薄感到慚愧,對世人將悲情渲染成歡悅感到不滿。C.屈原為了拯救楚國自沉汨羅江。一個詩人的隕落,成就了一種文化,沒有屈原就沒有今天的端午節(jié)。D.時空的距離讓歷史變得縹緲混沌,因此我們在分享傳統(tǒng)文化時,不僅要關(guān)注它所帶來的結(jié)果,更要探究它所蘊含的真諦。(2)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從全文看,“端午的陽光”有幾重含義?請簡要分析。【解答】(1)A.“證明了名家名作對于名勝的重要意義”錯,作者寫作的目的并不是談名家名作與名勝的關(guān)系,而是展現(xiàn)山河與文化之間血肉相連這一主題。B.“慚愧”和“不滿”錯,根據(jù)“對童年而言,這是一個多么充滿人情關(guān)懷的節(jié)日啊!那種甜膩的感覺,一直泛舟舌津”“人們蜂擁江岸,插艾蒿、掛菖蒲、吃粽子、競龍舟,把一種悲情的懷念渲染成了歡悅的行為,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可知,文中并無此意。C.“屈原為了拯救楚國自沉汨羅江”錯,屈原自沉汨羅江不是為了“拯救楚國”,是為了殉國難。D.正確。故選D。(2)首段點明屈原沉江的時間及屈原得知楚國滅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寫屈原決意沉江;第三段寫屈原懷石自沉汨羅江,汨羅江永遠被后人銘記,端午節(jié)由此而來。綜上分析概括其內(nèi)容即可。第二問考查前三段的作用,考生可從內(nèi)容(人物和主題)和結(jié)構(gòu)上分析。內(nèi)容上,一般寫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比如本文的前三段主要寫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陽光下沉江這一事件,作者借此來刻畫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了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高尚品質(zhì);并通過贊頌屈原以身殉國的愛國精神來揭示主題。結(jié)構(gòu)上,一般是結(jié)合設(shè)題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設(shè)題段與上下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本題的設(shè)題段是前三段,一般是分析與標題的關(guān)聯(lián)以及與下文的關(guān)聯(lián),與標題的關(guān)聯(lián)一般是點題或照應(yīng)標題,如本文就是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陽光下沉江來照應(yīng)題目“端午的陽光”,與下文的關(guān)聯(lián),一般是引出下文,比如本文就是引出下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感想。(3)首先分析標題的構(gòu)成特點,比如本文是以物象為標題,中心詞是“陽光”,修飾語是“端午”,考生可以思考“陽光”有什么特點,“端午的陽光”有何特指,然后到文中找到直接涉及標題的內(nèi)容。全文“陽光”直接出現(xiàn)有兩次:第一次是第三段開頭,“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陽光里”,這時的五月初五還不是端午節(jié),“陽光”是屈原沉江的見證;第二次是倒數(shù)第二段的結(jié)尾,“這時候的端午,或許更像是一縷陽光”,在這里,“端午的陽光”象征著端午節(jié)這一節(jié)日的文化內(nèi)涵。間接出現(xiàn)的“陽光”有一次,第五段寫屈原“在結(jié)束自己肉體生命的同時,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據(jù)此可知,“端午的陽光”不僅是屈原沉江的見證,還是屈原精神的化身,寓意屈原所具有的愛國精神和高貴品格。答案:(1)D(2)內(nèi)容:寫了屈原在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這一事件,點明了屈原與端午節(jié)的關(guān)系(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的由來)。作用:①表現(xiàn)了屈原純潔高尚的品質(zhì),贊頌了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②照應(yīng)題目,引發(fā)下文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感想。(3)①它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的陽光,是照著屈原投江的陽光,是歷史的見證。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③它是端午節(jié)的文化之光。屈原的愛國正直,屈原的純潔、高貴,就像陽光一樣照進后人的內(nèi)心。五、(6分)13.(6分)校園文學(xué)社刊物近期要推出一個關(guān)于“《紅樓夢》研讀”的專欄,現(xiàn)特邀你為專欄作者,為該欄目撰寫賞析文字與讀者交流。編者發(fā)來以下選題,請你從中選擇一個寫一段1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省本溪市2024-2025學(xué)年初三中考全真模擬考試數(shù)學(xué)試題含解析
- 江陰山觀二中2024-2025學(xué)年初三下學(xué)期期末質(zhì)量調(diào)查化學(xué)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青島39中重點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5月基礎(chǔ)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2025年第一次中考適應(yīng)性考試數(shù)學(xué)試題含解析
- 牡丹江市陽明區(qū)2024-2025學(xué)年數(shù)學(xué)三下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大附屬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初三下學(xué)期第四次質(zhì)量檢查生物試題含解析
- 代收款委托合同協(xié)議書范例
- 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2025年五下數(shù)學(xué)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答案
- 食品油購銷合同范本
- 高鐵采購合同成為國內(nèi)外市場的橋梁
- 2024國家安全教育大學(xué)生讀本題庫
-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文言文知識點與答題技巧匯編 講義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Grammar 說課稿 2023-2024學(xué)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sh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基于多源異構(gòu)數(shù)據(jù)的地質(zhì)知識圖譜構(gòu)建與應(yīng)用
- 2024年領(lǐng)導(dǎo)干部任前廉政知識考試測試題庫及答案
- 《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評價實施指南》編制說明
- 煤礦防突專項設(shè)計(樣本)
- 紹興銀行社會招聘真題
- 《儲水式電熱水器的安全使用年限》
- 路燈安裝工程項目實施重點、難點和解決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