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水土保持投標方案(技術標)_第1頁
煤礦水土保持投標方案(技術標)_第2頁
煤礦水土保持投標方案(技術標)_第3頁
煤礦水土保持投標方案(技術標)_第4頁
煤礦水土保持投標方案(技術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煤礦水土保持技術方案

目錄

1綜合說明..............................................................4

1.1主體工程概況.....................................................4

1.2項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區劃分情況..............................6

1.3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評價..........................................7

1.4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及面積.......................................9

1.5水土流失預測結果................................................9

1.6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主要工程量................................9

1.7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9

1.8結論與建議......................................................10

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10

2.總則12

2.1目的及意義......................................................12

2.2編制依據........................................................13

2.3技術文件及資料..................................................16

2.4設計深度及設計水平年...........................................16

3項目概況.............................................................17

3.1項目的基本情況..................................................17

3.2工程總體布局...................................................28

3.3施工組織概況...................................................30

3.4工程占地和土石方量...........................................38

3.5工程總投資及資金籌措.........................................45

3.6主體工程施工進度...............................................45

3.7拆遷安置.......................................................45

4項目區概況............................................................46

4.1地形地貌........................................................46

4.2地質及構造.....................................................46

4.3水文地質.......................................................47

4.4工程地質條件....................................................52

4.5土壤植被........................................................53

4.6環境地質概況....................................................54

4.7采煤后地質災害現象的預測及防治措施..............................55

4.8其它開采技術條件...............................................55

5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與評價..........................................57

5.1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分析與評價....................................57

5.2主體工程比選方案的分析與評價...................................57

5.3工程占地的分析與評價...........................................58

5.4施工組織設計的分析與評價.......................................58

5.5水土保持工程界定的原則..........................................59

5.6主體工程設計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與評價...........................59

5.7工程建設與生產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分析........................62

5.7.1建設期.......................................................62

5.8結論性意見、要求與建議.........................................63

6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及防治分區....................................64

6.1防治責任范圍....................................................64

6.2水土保持防治分區...............................................67

7水土流失預測.........................................................68

7.1預測范圍和預測時段..............................................68

7.2參數預測單元劃分...............................................68

7.3預測方法和預測.................................................69

7.4預測結果.......................................................72

7.5預測結論與分析.................................................75

8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77

8.1水土流失防治目標及防治.......................................77

8.2防治措施布設原則................................................78

8.3防治措施體系和總體布局..........................................79

8.4防治工程典型設計................................................84

2

8.5水土保持工程實施進度與安排.....................................95

9水土保持監測........................................................103

9.1監測目的.......................................................103

9.2監測的原則.....................................................104

9.3監測內容........................................................105

9.4監測方法及設施.................................................106

9.5監測時段和頻率.................................................109

9.6監測機構......................................................109

9.7監測制度.......................................................109

10投資概算及效益分析................................................111

10.1投資概算......................................................111

10.2防治目標分析..................................................132

10.3水土保持減沙效益.............................................134

10.4生態效益......................................................134

10.5社會效益.....................................................135

11方案實施保證措施..................................................136

11.1落實設計......................................................136

11.2明確施工責任..................................................136

11.3水土保持工程監理..............................................136

11.4監測.........................................................137

11.5監督管理及竣工驗收............................................137

11.6組織領導和管理措施...........................................137

11.7技術保證措施..................................................137

11.8資金來源及管理...............................................138

12結論與建議.........................................................139

12.1結論..........................................................139

12.2建議..........................................................140

3

1綜合說明

1.1主體工程概況

1.1.1工程概況

XX煤礦位于XX省XX縣XX鄉境內,XX至鎮雄省道通過XX煤礦區,

由XX煤礦區至XX縣城約50km,由XX煤礦區至鎮雄縣城約30km,交通方

便(見交通位置圖)。設計生產能力為15萬t/a。礦區位于XX縣城北

東方向,行政區劃屬XX縣XX鄉管轄,XX煤礦區南部距XX鄉政府約0.5

公里,交通方便。XX煤礦是根據XX省煤炭管理局、XX省發展和改革

委員會、XX省經濟貿易委員會、XX省國土資源廳、XX煤礦安全監察

局、XX省環境保護局《關于畢節地區八縣(市)煤礦整合、調整布

局方案的批復意見》(黔煤辦字【XX】97號)的文件精神整合、調整

而成。該煤礦煤炭資源較豐富,賦存條件較好,有利于正規化開采。

區內居民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以洋芋、玉米為主,雜有少量水稻,副業

以養殖雞、豬、馬、牛、羊為主。工業基礎相當薄弱。發展煤礦采掘及其

相關產業是其優勢。項目對加快當地人民脫貧致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4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項目的建設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L1.2項目基本情況(更改數據)

XX煤礦形狀為一個不規則的多邊形,平面上呈多邊形,東西長1430

米,南北寬1830米,面積約2.464平方公里,由5個直角拐點坐標圈定

(見表一):

面積約為2.464km2,保有資源總量為??萬t,設計可采儲量??萬

to整合后礦井主要由工業場區、儲煤場區、臨時排開場、運煤道路、

辦公生活區等五大部分組成,設計生產能力15萬t/a,服務年限7.8

年,年排砰量0.75萬t(折合為0.42萬m3),建設總工期為5個月(含

準備期2個月)。煤礦建設共開挖土石方量0.43萬m3(其中地面工程

0.11萬m3,井筒巖巷工程量0.32萬m3),回填土石方0.20萬m3,排

棄土石方量為0.23萬m3,以上均為自然方。工程項目總投資為908.75

萬元,噸煤投資60.58元,項目無拆遷安置。

XX煤礦區拐點坐標表1-1

拐點XY

1302528035482720

2302528035484150

3302403035484150

4302345035483590

5302345035482720

1.1.3項目區介紹

煤礦區位于云貴高原烏蒙山區,最高點位于礦區中部,海拔標高

1927.2米;最低點位于礦區北東部,海拔標高1480米;相對高差447.2

米左右,屬高原低中山地貌。礦區在水系上屬長江水系烏江上游六沖河流

5

域,水流匯入礦區南東的六沖河。

本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3℃,最高34.1℃、最

低-9.6℃。年平均降雨量1243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時間內降雨量

累計可達670-680mm。平均風速為2.3m/s,最高風速為20.Om/s,多為東

風。

1.1.4項目前期工作及設計進展情況

1.L5編制深度及設計水平年

根據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深度與主體工程設計深度相一致的原則,

本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為初步設計深度。本項目為建設生產類項目,

水土保持方案的設計水平年為項目投產后的當年或后一年。本項目于

XX年10月開始施工,XX年3月投產,因此,相應的水土保持方案

設計水平年為XX年。本方案服務年限共計7.8年(包括建設期5個月)。

L1.6項目整合前后基本情況

(1)礦井整合前基本情況

1.2項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區劃分情況

項目區屬水力侵蝕分區中的北方土石山區,其土壤容許流失值為

200t/km2-a,侵蝕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為中度水土流失區,項目區

2

原地表侵蝕模數為2600t/km?ao工程所在地在《XX煤礦水土流失重

點防治區公告》和《XX煤礦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公告》中,均屬于重

點監督區。

根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2008)規定,

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執行二級標準,由于項目區年平均降水量大

于600mm,為中度水土流失區,因此對防治標準中個別標準進行了調整,

防治目標為:

施工建設期:土壤流失控制比0.5,攔渣率90隊

設計水平年:擾動土地治理率96%,水土流失總治理度86%,土壤

流失控制比0.5,攔渣率95胎林草植被恢復率96%,林草覆蓋率22虬

6

1.3主體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評價

(1)工業場地場址比選方案

本礦井設計生產能力15萬t/a,根據井口及工業場地位置,結合

場地地形、外部運輸、供電、煤層賦存條件及本礦現狀,主體工程設

計資料中,選出了二個場址方案進行比選。

方案I:以XX煤礦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為礦井的主井和副井,東

部以XX煤礦斜井為排風井設一雙翼下山采區,西部以XX煤礦斜井作

為排風井設一單翼采區。

方案n:以xx煤礦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為礦井的主井和副井,主

副井為進風井,原XX煤礦主斜井為排風井,一礦三井。

從水土保持角度講主體選擇的二個場地具有的優缺點詳見表1-1,

從表中可見方案II在水土保持比較中占優勢,本方案同意方案II為推

薦方案。

表1-1從水土保持角度主體選擇場地的優缺點情況表

號項目方案一方案二

利用原有場地,場

地平坦,場址處未利用原有場地,場地平坦,場址

場地地

1發現滑坡、泥石流、處未發現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質情況

崩塌等不良地質現不良地質現象。

象。

利用原有場地,占

擾動地利用原有場地,占地5.6*2,擾

2地5.8hm2,擾動

表面積動地表面積小。

地表面積小

項目區無水土保持

損壞水

專項治理,損壞植項目區無水土保持專項治理,損

3土保持

被與原地表面積較壞植被與原地表面積小。

設施

大。

工業場地已平整,

工業場地已平整,挖填方量小,

4棄渣量挖填方量小,棄渣

棄渣量9640m3o

量886011)3。

水土新增水土流失量

5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

流失量78.41t

7

水土流

6危害周邊耕地危害周邊耕地

失危害

限制因

7無無

(2)主體工程設計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評價

主體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在發揮主體工程自身作用

的同時,也具有減少徑流沖刷、保護水土的功能。但就整個工程而言,

由于行業差異,設計側重點的不同,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設計的深

度有些還不能滿足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設計階段的要求,有些沒有具體

量化典型設計,在判斷這些措施是否滿足水土保持要求時需要重新分

析論證。因此,本方案從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發,對主體工程中具有

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進行分析論證,并納入本方案的水土保持體系中,

形成一個完整的水土保持防護體系。現對主體工程設計的水土保持工

程統計見表1-2(分區評價詳見“5.4主體工程設計的水土保持工程的

分析與評價

表1-2主體工程設計的水土保持措施統計表

項目區工程名稱單位數量

工業場區排水工程m80

儲煤場區排水工程m150

臨時研石場

運煤道路區

排水工程及綠化

辦公生活區m/公頃650/0.22

工程

合計m2640

8

1.4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及面積

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包括項目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總

面積35.01hm2,其中,項目建設區面積4.71hm2,直接影響區面積

30.3*2(地面工程影響0.92hm2,塌陷區29.38hm2)。

1.5水土流失預測結果

經預測,工程建設將擾動地表面積4.71hnA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總

面積4.71%2。共開挖土石方量6185m3(其中地面工程29481n井筒巖

巷工程量3237m3),回填土石方量1350m3,排棄土石方2412m3(其中

石方24121n以上均為自然方。本項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總量

為16L653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

根據預測,確定本項目建設期水土流失重點防護區域為主井工業

場地區、副井工業場地區、進場道路區和輸水管線區;自然恢復期水

土流失重點防護區域為主井工業場地區、排砰場區和輸水管線區。

L6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主要工程量

本方案共劃分成6個防治區,即工業場區、儲煤場區、臨時排肝

場區、運煤道路區、辦公生活區和井田塌陷區。

總體布局為:對工程各建設區的裸露區域進行綠化,補充臨時

措施;對井田塌陷區提出水土保持定性要求。根據不同防治分區、

不同措施類型的典型設計推算,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主要有:

①工程措施主要為擋水濡80m,排洪渠135m,排水溝850m,②植物

措施總面積為L13hm2,其中種植喬木臭椿677株、欒樹150株、

毛白楊640株、檜柏640株,③臨時措施為臨時排水溝570m,臨

時土袋攔擋4561A

L7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工程項R水土保持總投資為68.83萬元,其中工程措施費20.7

萬元,植物措施費6.0萬元,臨時措施費5.14萬元,獨立費用30.84

萬元,基本預備費1.88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4.28萬元。

方案實施后(即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建設期的土壤流失控制比

0.55,攔渣率97.4%;設計水平年擾動土地整治率97.0%,水土流失治

9

理度86.9%,土壤流失控制比0.55,攔渣率100%,林草植被恢復率

98.3%,森林覆蓋率24.0%。

1.8結論與建議

1.8.1結論

按本方案各項防治措施實施后,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本項目建設過

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還能大大降低項目區原地表水土流失量,改善

項目區生態環境。因此,從水土保持角度評價,本項目是合理可行的。

1.8.1建議

(1)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要與當地水土保持規劃和區域治理方

案協調進行,把工程建設水土流失防治分區與區域水土流失治理有機

結合,達到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目的,以較低的投資取得最大的

效益。

(2)要切實作好排洪渠的清理工作,確保場區上游產生的洪水能夠

順利下泄。

(3)建設單位在工程實施時建立相應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與當地

水行政主管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工程的監督和管理。

(4)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管理,規范施工行為,嚴格按水保方案的要

求開展工作。施工中對開挖棄渣實行“先擋后棄”,注重臨時防護措施

的設置,加強雨季施工的要求。

(5)方案實施前,業主應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開展水土保持監測

和監理工作,切實落實好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本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見下表。

10

XX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項目名流域管理機

XXX水利委員會

旅XX煤礦技術改造構

涉及省涉及地市或涉及縣或個

區XXX個數XXX數XXX

項目規總投資(萬土建投資(萬

模15萬t/a元)908.75元)128.67

動工時XX年10月52008年3月5

完工時間設計水平年2008年

間H日

長度/面積

建設區域挖方量立)

(m/km2)填方量(n?)

工業場地區1.16638638

項目組儲煤場區0.60

臨時排阡場區1.355251350

運煤道路區0.5117851785

辦公生活區1.09

國家或省級重點防治區

省級重點監督區地貌類型低山丘陵地貌

類型

土壤類型褐土、棕壤氣候類型暖溫帶大陸性季風

氣候

植被類型暖溫帶落葉林帶

[t/(km2-a)]XX

土壤容許流失量

防治責任范圍面積(h*

35.01[t/(km2?a)]200

項目建設區(hi-)4.71擾動地表面積(hm?)4.71

直接影響區(hm)30.3損壞水保設施面積(hn?)4.71

建設期水土流失預測總

量⑴161.65新增水土流失量(t)78.41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區域工)1k場地、排砰場、運煤道路區

防擾動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總治理度

治(%)96(%)86

目土壤流失控制比0.5攔渣率(%)95

植被恢復系數觥)96林草覆蓋率(酚22

分區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

種喬木260株灌木臨時排水溝220m,臨時土袋

工業場地區排水溝215m

1000株擋墻176m3

防儲煤場區排水溝15排種喬木700株

臨時排水溝350m,臨時土袋

措臨時排肝場區種喬木580株

擋水墻80m3

施擋墻280m

運煤道路區排水溝850m種喬木567株

截排水溝

辦公生活區種灌木2280株

650m

投資(萬元)20.76.05.14

水土保持總投資(萬

獨立費用(萬元)

元)68.8330.84

水土保持監理費(萬監測費(萬補償費(萬

元)10元;6元)4.28

方案編制單位建設單位

項目負責人電話/地項目負責人電話/地

11

址物編址

聯秋電由傳的電聯系人電話/傳真/

郵箱

2.總則

2.1目的及意義

XX煤礦位于XX縣城北東方向,行政區劃屬XX縣XX鄉管轄,XX煤礦

區南部距XX鄉政府約0.5公里。地理坐標:104°49'31〃-104°50'

23";27°19’22"-27°20721〃。面積約2.464平方公里。該項目建

筑占地面積大,在建設過程中將擾動地表造成區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設

過程中應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編制水土保持方案。

受XX省XX縣XX煤礦的委托,我單位編制了《XX省XX縣XX煤礦

水土保持方案XX》(以下簡稱《水保方案》,編制本《水保方案》的主

要目的和意義是:

(1)編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確項目建設單位在建設的同時

必須承擔對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治理的責任,達到“誰開發,誰保護,

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目的。

(2)該《水保方案》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根據當地自然條件,

因地制宜地對項目建設范圍進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并提出適宜于本項目

的水土流失防治對策和措施,為防治項目區自然和建設場地造成的水土流

失、建設場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監測監理和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進行監

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術依據。

(3)該《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實,可有效防治建設場地的各類水

12

土流失,改善項目區及周邊生態環境。

(4)該《水保方案》的編制,有利于“三同時”制度的落實。水土

保持方案是該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土保持方案的

編制,將該項目水土保持投資納入整個項目建設的總投資,落實了水土保

持工程的資金來源。

(5)《水保方案》的編制,有利于指導下階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

工作。在編制本《水保方案》過程中,對該項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

了預測,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2.2編制依據

2.2.1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1993年8月1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XX年10月28日);

(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253號令,1998年11

月18日);

(5)《XX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1992年12

月10日);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XX年8月290);

(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

(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年8月);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

13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

二十九號令,1994年7月5日)。

2.2.2部委規章

(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定》(1995年5月

30日水利部第5號令公布,根據XX年7月《水利部關于修改部分水利行

政許可規章的決定》修改);

(2)《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辦法》(水利部第12號令,

XX年1月31日);

(3)《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XX年10月14日

水利部第16號令,根據XX年7月《水利部關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許可規

章的決定》修改);

(4)《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19

號令2004年9月15號)。

2.2.3規范性文件

(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辦法》(水利部、國家計委、

國家環保總局水保L1994」513號);

(2)《關于印發規范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程序、編寫格式和內容的補

充規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監[2001]15號,2001年6月6日);

(3)《關于印發“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通知》(國務院、國發

[XX]38號,XX年11月26日);

(4)《全國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綱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號);

(5)《關于印發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監理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水

14

利部水建管[XX]第79號,XX年3月4日);

(6)《關于加強大中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理工作的通知》(水

利部水保[XX]第89號,XX年3月5日);

(7)《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及礦產資源開發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

利部、國土資源部[2004]165號,2004年5月31日);

(8)《XX省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公告》(黔府

發[1998]52號);

(9)《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格證書管理辦法》水利部

水保[1995]55號;

(10)《財政部、國家計委關于發布2004年全國性及中央部門行政

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的通知》(財總[2004]21號);

(11)《XX省水土流失防治費征收管理辦法(試行)》(XX省水利廳、

省財政廳、省物價局1994年8月18日);

(12)《關于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咨詢服務費用計列的指導意見》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保監利X]22號工

2.2.4采用規范標準

(1)《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SL204-98);

(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通則》(GB/T15772-1995);

(3)《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驗收規范》(GB/T15773-1995);

(4)《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15774T995);

(5)《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GB/T15775-1995);

(6)《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96);

15

(7)《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水土保持圖》(SL73.6—2001);

(8)《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SL277-XX);

(9)《水土保持圖例圖式》(SL73.6—2001);

(10)《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額》(水利部,XX年6月);

(1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水總[XX]67號)。

2.3技術文件及資料

《XX省XX縣XX煤礦普查地質報告》;

2.4設計深度及設計水平年

主體工程目前處于初步設計階段,根據《開發建設頃目水土保持方案

技術規范》(SL204-98)的規定,按照主體工程的安排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本《水保方案》設計深度與主體工程設計深度一致。

根據水利部監測中心水保監方案函【XX】118號文規定,建設類項目

的設計水平年為工程驗收后第一年,因此本方案的設計水平年為XX年。

16

3項目概況

3.1項目的基本情況

3.1.1地理位置

XX煤礦位于XX縣城北東方向,行政區劃屬XX縣XX鄉管轄,XX煤

礦區南部距XX鄉政府約0.5公里。地理坐標:104°49'31〃-104°50'

23〃;27°19,22〃-27°20’21"。勘查區平面上呈多邊形,東西長1430

米,南北寬1830米,面積約2.464平方公里,由5個直角拐點坐標圈定

(見表1-1):

XX煤礦區拐點坐標表1-1

拐點XY

1302528035482720

2302528035484150

3302403035484150

4302345035483590

5302345035482720

XX至鎮雄省道通過XX煤礦區,由XX煤礦區至XX縣城約50km,由

XX煤礦區至鎮雄縣城約3010b交通方便(見交通位置圖).

17

交通位置圖

1000味

云南省

;。四方

花泥巴

安樂?

.基

可樂

。放珠俵

財神鎮天曲河慎

朱?:春堡鎮

達依Fill

野馬川,

岔河乂羅州白

./\水城堡公

(

雙:

寧kv

1姑鎮鐵礦山I

小海鎮

珠市

。鹽倉鎮

。析底陸昊。鋼圈巖

威宇縣

。爐山鎮

|——|縣鄉公珞

◎縣版行政中心。鄉軟、村慎日縣界△JF區佗置

18

3.1.2技改前的基本情況

XX煤礦隸屬XX縣煤炭管理局管轄,行政區劃屬XX縣XX鄉所

轄,為擴能礦井,屬私營合作企業。

1、原XX煤礦

(1)礦界

原XX煤礦建井于2001年,生產能力為3萬t/年,后技改(9萬

t/年)還未完成驗收,屬于小型煤礦,開采許可證號:5XX00142053,

礦區范圍由9個拐點圈定(拐點坐標見表3-5),開采標高+1520m~

+1300m,礦界面積2.3672km2。

表3-5原XX煤礦礦區范圍拐點坐標統計表

拐點編號X坐標Y坐標拐點編號X坐標Y坐標

12808880355136806281055035513000

22809470355131207280900035512600

32810440355140808280814035513370

42811330355141009280835035513600

5281132035513460

開采標高:+1520m?+1300m

礦區面積:2.3672km2

(2)地面生產場地

項目建設區由生產場地區、行政福利設施場地區、場內道路、污

水處理場地、供電系統、供水系統(生產生活消防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