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手冊_第1頁
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手冊_第2頁
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手冊_第3頁
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手冊_第4頁
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手冊TOC\o"1-2"\h\u28627第一章農業資源調查概述 3138211.1調查目的與意義 348081.2調查內容與方法 4164461.2.1調查內容 4141541.2.2調查方法 413068第二章農業自然資源調查 4162602.1土地資源調查 4295852.1.1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52522.1.2土地質量調查 5312842.1.3土地適宜性評價 539812.2水資源調查 5236042.2.1水資源總量調查 5248632.2.2水資源質量調查 579122.2.3水資源利用狀況調查 562362.3氣候資源調查 526302.3.1氣候類型調查 5301172.3.2氣候災害調查 672652.3.3氣候資源評價 6105172.4生物資源調查 635702.4.1植物資源調查 6218562.4.2動物資源調查 661972.4.3微生物資源調查 6211892.4.4生物多樣性評價 628318第三章農業社會經濟資源調查 6313383.1農業勞動力資源調查 6130993.1.1調查內容 6178953.1.2調查方法 788053.2農業技術資源調查 7112043.2.1調查內容 7236303.2.2調查方法 7105423.3農業資本資源調查 766003.3.1調查內容 8108133.3.2調查方法 8231043.4農業市場資源調查 8198383.4.1調查內容 8132163.4.2調查方法 89366第四章農業生態環境調查 8324654.1生態環境現狀調查 8254034.1.1概述 8116074.1.2調查內容 9140514.1.3調查方法 9145444.2生態環境問題調查 953194.2.1概述 9254324.2.2調查內容 9310284.2.3調查方法 9307544.3生態環境治理措施調查 10108224.3.1概述 10301484.3.2調查內容 10249494.3.3調查方法 106160第五章農業資源監測技術 1068215.1遙感技術 1095755.2地理信息系統 10318915.3實地調查與監測 1117381第六章農業資源調查數據處理與分析 11117386.1數據收集與整理 11319786.1.1數據收集 11171216.1.2數據整理 1224896.2數據分析方法 1252296.2.1描述性分析 1267306.2.2相關性分析 1230016.2.3聚類分析 1239766.2.4主成分分析 1261996.2.5時空分析 12114016.3結果表達與可視化 13257026.3.1文字描述 1378156.3.2圖表展示 13190506.3.3地圖表達 13311396.3.4動態模擬 1320033第七章農業資源調查質量控制 13309037.1質量控制原則 13212017.2質量控制方法 141957.3質量評價與改進 1410267第八章農業資源調查報告編寫 14114508.1報告結構 14174978.1.1封面 1432558.1.2前言 15181398.1.3正文 15235268.1.4附件 1568658.2報告撰寫要求 15191058.2.1報告內容要求 153608.2.2報告格式要求 1598808.3報告審核與發布 16179028.3.1報告審核 16145768.3.2報告發布 1613258第九章農業資源調查管理與政策 16130029.1調查管理機制 16260029.1.1組織管理 166559.1.2技術管理 16321409.1.3質量管理 162329.1.4經費管理 1669899.2政策法規 1767489.2.1法律法規 17162289.2.2政策措施 177369.2.3監督管理 1754139.3調查成果應用 17109729.3.1政策制定 1771909.3.3決策支持 17106179.3.4社會服務 1713714第十章農業資源調查發展趨勢與挑戰 181182110.1發展趨勢 1814910.1.1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182352510.1.2調查內容的拓展 183194910.1.3調查方法的多元化 181695610.2挑戰與應對措施 183057110.2.1數據質量與真實性 18348110.2.2調查成本與效率 18596210.2.3調查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18338410.3未來發展策略 181929210.3.1加強科技創新 192620410.3.2完善調查體系 191369910.3.3加強人才培養 191799010.3.4深化國際合作 19第一章農業資源調查概述1.1調查目的與意義農業資源調查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我國農業資源的現狀、分布、質量及其變化規律,為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農業資源調查的目的與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明確農業資源現狀。通過調查,了解各類農業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和利用狀況,為制定農業政策、規劃和管理提供基礎數據。(2)揭示農業資源變化規律。分析農業資源的歷史和現狀數據,揭示其變化規律,為未來農業資源管理提供參考。(3)優化農業資源配置。調查結果有助于發覺農業資源利用中的不合理現象,為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供依據。(4)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對農業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及時發覺和解決農業資源利用中的問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1.2調查內容與方法1.2.1調查內容農業資源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土地資源。調查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利用現狀及潛力。(2)水資源。調查水資源總量、時空分布、利用現狀及開發利用潛力。(3)氣候資源。調查氣候資源的時空分布、利用現狀及潛力。(4)生物資源。調查生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利用現狀及保護措施。(5)農村社會經濟資源。調查農村社會經濟資源的現狀、發展潛力及政策措施。1.2.2調查方法農業資源調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文獻資料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了解農業資源調查的理論、方法和實踐。(2)現場調查法。通過實地調查,了解農業資源的實際情況,獲取第一手數據。(3)遙感技術法。利用遙感技術,對農業資源進行快速、大范圍的調查和監測。(4)統計分析法。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揭示農業資源的變化規律。(5)專家咨詢法。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農業資源調查結果進行評估和指導。通過以上調查方法,全面、客觀地了解農業資源現狀,為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第二章農業自然資源調查2.1土地資源調查土地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對其進行調查是農業自然資源調查的重要環節。土地資源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1.1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調查,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類型土地的分布、面積和利用狀況。調查方法包括遙感影像解譯、地面調查和統計數據收集等。2.1.2土地質量調查對土地質量進行調查,包括土壤類型、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土壤污染狀況等。調查方法包括土壤采樣、實驗室分析、田間試驗等。2.1.3土地適宜性評價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土地質量等因素,對土地適宜性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耕地適宜性、園地適宜性、林地適宜性等。評價方法有綜合評價、單因子評價等。2.2水資源調查水資源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其進行調查具有重要意義。水資源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2.1水資源總量調查調查區域內的水資源總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調查方法包括水文觀測、遙感影像解譯、統計數據收集等。2.2.2水資源質量調查對水資源質量進行調查,包括水質指標、水源地保護狀況等。調查方法包括水質采樣、實驗室分析、現場監測等。2.2.3水資源利用狀況調查調查水資源在農業、工業、生活等方面的利用狀況,分析水資源供需矛盾。調查方法包括統計數據收集、現場調查等。2.3氣候資源調查氣候資源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影響,對其進行調查有助于了解農業生產條件。氣候資源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3.1氣候類型調查根據氣溫、降水、濕度等氣候因子,劃分氣候類型。調查方法包括氣象觀測、統計數據收集等。2.3.2氣候災害調查調查區域內氣候災害的種類、發生頻率、影響范圍等。調查方法包括氣象觀測、統計數據收集、災害調查等。2.3.3氣候資源評價根據氣候類型、氣候災害等因素,對氣候資源進行評價。評價方法有綜合評價、單因子評價等。2.4生物資源調查生物資源是農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調查有助于了解農業生態狀況。生物資源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4.1植物資源調查調查區域內的植物種類、分布、數量等。調查方法包括野外調查、遙感影像解譯、統計數據收集等。2.4.2動物資源調查調查區域內的動物種類、分布、數量等。調查方法包括野外調查、統計數據收集等。2.4.3微生物資源調查調查區域內的微生物種類、分布、數量等。調查方法包括微生物采樣、實驗室分析等。2.4.4生物多樣性評價根據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等因素,對生物多樣性進行評價。評價方法有綜合評價、單因子評價等。第三章農業社會經濟資源調查3.1農業勞動力資源調查農業勞動力資源調查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農業勞動力的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情況,為合理配置農業勞動力資源提供依據。3.1.1調查內容(1)農業勞動力數量:包括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總數、男女比例、年齡結構等。(2)農業勞動力質量:包括勞動力文化程度、專業技能、健康狀況等。(3)農業勞動力結構:包括從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不同產業的勞動力比例。(4)農業勞動力分布:包括勞動力在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農業生產單位的分布情況。3.1.2調查方法(1)普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全面收集農業勞動力相關信息。(2)抽樣調查:針對特定區域、特定產業或特定群體進行抽樣調查,以獲取更具代表性的數據。(3)實地考察:深入農業生產現場,觀察和了解農業勞動力實際情況。3.2農業技術資源調查農業技術資源調查旨在了解農業生產中技術的應用情況,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促進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3.2.1調查內容(1)農業技術應用狀況:包括種子、肥料、農藥、農業機械等技術的應用情況。(2)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包括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人員、推廣效果等。(3)農業技術培訓與普及:包括農民技術培訓、科普宣傳活動等。(4)農業技術研發與創新:包括農業科研機構、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等。3.2.2調查方法(1)數據收集:通過查閱相關統計數據、研究報告等獲取農業技術資源信息。(2)訪談調查:與農業技術人員、農民等進行訪談,了解農業技術應用現狀。(3)實地考察:深入農業生產現場,觀察農業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3.3農業資本資源調查農業資本資源調查旨在了解農業資本投入情況,為優化農業資本配置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提供依據。3.3.1調查內容(1)農業資本投入規模:包括農業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等投入情況。(2)農業資本來源:包括投資、金融機構貸款、企業投資等。(3)農業資本利用效率:包括農業資本投入產出比、投資回收期等。(4)農業資本結構與分布:包括農業資本在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規模農業生產單位的分布情況。3.3.2調查方法(1)數據收集:通過查閱相關統計數據、財務報表等獲取農業資本資源信息。(2)訪談調查:與農業企業、金融機構等進行訪談,了解農業資本投入情況。(3)實地考察:深入農業生產現場,觀察農業資本的實際情況。3.4農業市場資源調查農業市場資源調查旨在了解農產品市場供需狀況,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提供參考。3.4.1調查內容(1)農產品供需狀況:包括農產品產量、消費量、進出口情況等。(2)農產品市場價格:包括農產品價格波動、市場價格機制等。(3)農產品市場渠道:包括農產品流通渠道、銷售網絡等。(4)農業市場競爭力:包括農產品品牌、市場競爭策略等。3.4.2調查方法(1)數據收集:通過查閱相關統計數據、市場調查報告等獲取農業市場資源信息。(2)訪談調查:與農產品生產者、銷售商、消費者等進行訪談,了解農產品市場狀況。(3)實地考察:深入農產品市場,觀察農產品交易情況。第四章農業生態環境調查4.1生態環境現狀調查4.1.1概述農業生態環境現狀調查旨在全面了解農業生產環境中的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狀況,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4.1.2調查內容(1)氣候條件:調查氣溫、降水、光照等氣候因子,分析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2)水資源:調查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等水資源狀況,評估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情況。(3)土地資源:調查土地類型、土壤肥力、土地利用現狀等,分析土地資源對農業生產的影響。(4)生物多樣性:調查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種類、分布、生態功能等,評估生物多樣性狀況。(5)生態系統狀況:調查生態系統類型、結構、功能、穩定性等,分析生態系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4.1.3調查方法采用遙感技術、地面調查、采樣分析、統計資料等方法,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進行綜合分析。4.2生態環境問題調查4.2.1概述生態環境問題調查旨在識別和評估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為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依據。4.2.2調查內容(1)土壤侵蝕:調查土壤侵蝕程度、侵蝕類型、侵蝕原因等。(2)化肥、農藥污染:調查化肥、農藥使用量、污染來源、污染程度等。(3)水資源污染:調查農業廢水排放、水體污染、水源地保護等。(4)生態環境退化:調查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土地生產力下降等。4.2.3調查方法采用現場調查、采樣分析、統計數據等方法,結合遙感技術、GIS進行綜合分析。4.3生態環境治理措施調查4.3.1概述生態環境治理措施調查旨在了解農業生產中采取的生態環境治理措施,評估其效果,為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參考。4.3.2調查內容(1)生態修復:調查生態修復工程類型、規模、實施效果等。(2)農業廢棄物處理:調查農業廢棄物處理方法、處理設施、處理效果等。(3)農業環保政策:調查農業環保政策制定、實施情況、效果評估等。(4)生態農業模式:調查生態農業模式推廣情況、效益分析、存在問題等。4.3.3調查方法采用現場調查、統計數據、案例研究等方法,結合遙感技術、GIS進行綜合分析。第五章農業資源監測技術5.1遙感技術遙感技術在農業資源監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衛星、飛機等遙感平臺,通過不同波段的傳感器獲取地表信息,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的監測和分析。遙感技術在農業資源監測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作物種植面積監測:通過遙感影像分析,可以準確獲取作物種植面積信息,為政策制定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2)作物生長狀況監測:通過遙感影像分析,可以實時獲取作物生長狀況,如植被指數、葉面積指數等,為農業生產管理提供科學依據。(3)農業災害監測:遙感技術可以及時發覺農業災害,如干旱、洪澇、病蟲害等,為農業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提供支持。(4)農業生態環境監測:遙感技術可以監測農業生態環境變化,如土壤侵蝕、鹽堿化、濕地變化等,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依據。5.2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GIS)在農業資源監測中具有重要作用。GIS通過集成空間數據、屬性數據和分析工具,實現對農業資源的空間分析和決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統在農業資源監測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資源空間分布分析:GIS可以展示農業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為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用提供依據。(2)農業生產條件評價:GIS可以綜合分析土壤、氣候、水資源等農業生產條件,為農業生產布局提供參考。(3)農業生態環境評價:GIS可以評估農業生態環境狀況,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依據。(4)農業災害預警與應急響應:GIS可以實時監控農業災害,為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提供支持。5.3實地調查與監測實地調查與監測是農業資源監測的重要手段。通過實地調查與監測,可以獲取農業資源的真實數據,為農業資源管理提供基礎信息。實地調查與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資源現狀調查:通過實地調查,了解農業資源的現狀,如土地利用類型、土壤質量、水資源狀況等。(2)農業生產監測: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監測,如作物生長狀況、農業技術措施等。(3)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監測,如土壤侵蝕、水體污染、生態景觀變化等。(4)農業災害監測:對農業災害進行監測,如干旱、洪澇、病蟲害等。實地調查與監測的開展,需要結合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手段,提高監測效率和精度。同時加強監測隊伍建設,提高監測人員的業務水平,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第六章農業資源調查數據處理與分析6.1數據收集與整理6.1.1數據收集農業資源調查的數據收集是保證調查結果準確性的基礎環節。在數據收集過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則:(1)全面性:保證數據覆蓋調查區域的各個方面,包括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水資源、氣候條件、生物多樣性等。(2)準確性:保證收集的數據真實可靠,避免因數據錯誤導致分析結果失真。(3)代表性: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調查點,以反映調查區域的整體狀況。(4)適時性:根據調查目的和需求,及時收集相關數據,保證數據的時效性。6.1.2數據整理數據整理是數據處理與分析的前提。在數據整理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1)數據清洗:刪除重復數據、缺失數據和不合理數據,保證數據質量。(2)數據分類:按照數據類型和屬性進行分類,便于后續分析。(3)數據標準化:對數據進行統一編碼和量化處理,便于不同數據間的比較。(4)數據歸一化: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消除數據量綱對分析結果的影響。6.2數據分析方法6.2.1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對數據的基本特征進行統計和分析,包括數據的分布、中心趨勢和離散程度等。描述性分析有助于了解調查區域的農業資源現狀。6.2.2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是研究不同農業資源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揭示農業資源之間的內在聯系,為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依據。6.2.3聚類分析聚類分析是將具有相似特征的農業資源指標劃分為一類,以便于分析和比較。聚類分析有助于發覺農業資源分布的規律性和差異性。6.2.4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一種降維方法,通過將多個相關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相互獨立的綜合指標,簡化數據分析過程。主成分分析有助于揭示農業資源的主要影響因素。6.2.5時空分析時空分析是對農業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規律進行研究。通過時空分析,可以了解農業資源的動態變化,為資源管理提供依據。6.3結果表達與可視化6.3.1文字描述文字描述是對數據分析結果的概括性表述,包括數據來源、分析方法、主要發覺等。文字描述應簡潔明了,便于讀者理解。6.3.2圖表展示圖表展示是將數據分析結果以圖表形式直觀展示,包括柱狀圖、折線圖、餅圖等。圖表展示有助于直觀反映農業資源狀況,便于分析和比較。6.3.3地圖表達地圖表達是將農業資源數據以地圖形式展示,包括資源分布圖、資源變化圖等。地圖表達可以直觀反映農業資源在空間上的分布和變化特征。6.3.4動態模擬動態模擬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農業資源調查數據以動態形式展示。動態模擬有助于揭示農業資源變化的趨勢和規律。第七章農業資源調查質量控制7.1質量控制原則農業資源調查質量控制旨在保證調查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下是農業資源調查質量控制的基本原則:(1)科學性原則:在調查過程中,應遵循科學性原則,保證調查方法的科學合理,數據采集和處理過程的嚴謹性。(2)全面性原則:調查內容應全面涵蓋農業資源的各個方面,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保證調查結果的完整性。(3)代表性原則:在選擇調查樣本時,應保證樣本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整體農業資源的狀況。(4)動態性原則:農業資源調查應充分考慮資源變化的時間因素,及時更新數據,保證調查結果的時效性。(5)客觀性原則:在調查過程中,應保持客觀公正,避免主觀臆斷,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性。7.2質量控制方法(1)調查前準備:明確調查任務、目標和要求,制定詳細的調查方案,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保證調查過程的順利進行。(2)數據采集與處理:采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和科學的方法進行數據采集,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和清洗,保證數據的準確性。(3)數據驗證與審核:對采集的數據進行驗證,保證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在數據錄入和整理過程中,進行多次審核,防止數據錄入錯誤。(4)數據整合與分析: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整合,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5)報告編制與審查:在調查報告編制過程中,對報告內容進行嚴格審查,保證報告的客觀性、準確性和完整性。7.3質量評價與改進(1)質量評價:對農業資源調查的整個過程進行質量評價,包括調查方法的合理性、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數據分析的深入程度等方面。(2)問題整改:針對質量評價中發覺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保證調查質量的持續提升。(3)質量改進:在調查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優化調查方法,提高調查質量。(4)質量監督與檢查:建立健全質量監督與檢查機制,對調查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保證調查質量符合要求。(5)質量反饋與交流:加強質量反饋與交流,及時了解調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提高整體調查質量。第八章農業資源調查報告編寫8.1報告結構農業資源調查報告旨在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調查區域內的農業資源狀況,為決策、農業產業發展和資源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報告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8.1.1封面包括報告名稱、編制單位、編制時間等。8.1.2前言簡要介紹調查背景、目的、意義、調查范圍、調查時間等內容。8.1.3正文(1)調查方法與過程詳細介紹調查所采用的方法、技術路線、調查過程及數據來源。(2)調查結果與分析(1)農業自然資源調查結果: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2)農業社會經濟資源調查結果:包括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產業結構、農業勞動力、農業技術裝備等;(3)農業生態環境調查結果:包括土壤環境、水質環境、大氣環境、生態環境等;(4)農業資源利用與保護情況:包括農業資源利用現狀、資源保護措施、資源利用效益等。(3)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調查區域農業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4)結論8.1.4附件包括調查過程中形成的表格、圖紙、照片等。8.2報告撰寫要求8.2.1報告內容要求(1)客觀、真實、準確地反映調查區域的農業資源狀況;(2)注重調查數據的完整性、科學性和可比性;(3)分析問題要深入,提出的對策與建議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8.2.2報告格式要求(1)使用宋體字體,字號為小三;(2)使用宋體字體,字號為小四,行間距為1.5倍;(3)圖表:采用統一格式,清晰易懂;(4)頁眉頁腳:包含報告名稱、編制單位、頁碼等。8.3報告審核與發布8.3.1報告審核(1)編制單位應對報告內容進行嚴格審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2)相關部門應對報告進行復核,保證報告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要求;(3)專家組對報告進行評審,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8.3.2報告發布(1)報告經審核通過后,由編制單位向部門、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發布;(2)發布報告時,應注重宣傳推廣,提高報告的社會影響力;(3)及時收集和反饋報告使用效果,為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工作提供參考。第九章農業資源調查管理與政策9.1調查管理機制農業資源調查管理機制是保障農業資源調查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以下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業資源調查管理機制:9.1.1組織管理建立健全農業資源調查組織管理體系,明確各級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農民群眾在農業資源調查中的職責和任務。各級應設立農業資源調查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監督農業資源調查工作。9.1.2技術管理加強農業資源調查技術管理,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制定農業資源調查技術規范,對調查方法、技術路線、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等環節進行嚴格規定。同時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調查人員的技術水平。9.1.3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農業資源調查質量管理機制,保證調查成果的質量。加強對調查過程的監督,對調查數據進行審核、校驗,保證數據真實可靠。對調查成果進行評估,保證成果的科學性和實用性。9.1.4經費管理合理分配農業資源調查經費,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各級應將農業資源調查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根據實際需要調整經費投入。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監管,保證經費的合理使用。9.2政策法規政策法規是農業資源調查工作的重要保障。以下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業資源調查政策法規:9.2.1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農業資源調查法律法規,明確農業資源調查的法律地位、任務、內容和要求。加強對農業資源調查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9.2.2政策措施制定農業資源調查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農業資源調查工作。加大對農業資源調查工作的支持力度,為調查工作提供政策保障。9.2.3監督管理加強對農業資源調查工作的監督管理,保證調查工作依法進行。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保障農業資源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9.3調查成果應用農業資源調查成果是農業資源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以下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業資源調查成果應用:9.3.1政策制定充分利用農業資源調查成果,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將調查成果納入農業發展規劃、政策制定和項目安排,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