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青海省西寧市海湖中學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①在現實工作中,談判專家很難被劃歸為一種職業,也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具備了這個身份。很多人的正式身份可能是企業家、首席執行官、人力資源總監、銷售總監、采購經理、項目經理、管理咨詢顧問、投訴處理專員、經紀人等,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都是談判專家。他們為了解決問題,每天都在談判,處理五花八門的沖突。②請注意,這里沒有提到辯護律師和辯論賽冠軍,因為這兩類人的工作或行為習慣其實和我們所說的談判并不完全一樣。簡單來說,他們的核心技能是辯論而非談判,那么,辯論和談判有什么區別呢?談判高手不都是一些能言善辯者嗎?好吧,這里要講一個重要的概念——什么是談判,并且把它和辯論區分開來。③談判的定義:談判是沖突各方通過設定立場、提出建議、做出取舍、交換價值,并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④這個過程需要談判各方參與,進而綜合大家的決定以達成協議。辯論則通過雙方闡述各自立場并給出論據,相互攻擊對方的邏輯漏洞,以期達到取勝的目的。辯論雙方往往無法達成共識,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需要一個第三方來做出裁決,比如評委、觀眾、法官、陪審團。可以想象一下,在真正的商業博弈或者國際沖突中,比如兩國的貿易談判,一方派出了一名最有實力的辯手,在這位辯手的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精彩演說之后,對方突然說:“嗯,我覺得你說得很對,那就按你們說的辦!”顯然這種情況很難出現。⑤談判更多關注的是如何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談判者并不會糾結于誰對誰錯。強調是非往往不僅不能幫助自己達成目標,反而會引發雙方的情緒問題。如果由此導致了更大的沖突,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如果非要在“認定對方錯誤”和“達成我的目標”這兩者之間做選擇的話,我更傾向后者。⑥當然,這里不是去比較辯論和談判孰優孰劣,而是在厘清這兩種技能所適用的不同場景。實際上,我非常喜歡看辯論節目,辯論可以讓我了解到不同的立場和思想,可以從自己未曾想過的角度看待問題。這里只是幫大家明確了談判和辯論的區別。另外,我還想強調的一點是,這不是一本教人怎么說話的書。而是一本探討如何在沖突中解決問題的書。⑦如果是教你如何打“嘴仗”的話,無論如何我也不敢來寫這本書。從小我就覺得自己的嘴比較笨。我可能又要拋出一個冒犯大家固有想法的觀點了:如果你感覺到自己不太會說話,經常腦子里想得好好的,但話一到嘴上就是表達不出來,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一個潛在的談判高手!因為我們發現那些伶牙俐齒的人往往不適合談判。首先,在真正的商業談判中,你很難通過說服讓對方放棄自己的利益,說多了白搭,浪費口舌和時間;其次,說得太多就很難聽到對方在說什么,不要忘了對方在談判中也有決定權,無視對方的訴求可能會導致你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后,說得太多就難以做到滴水不漏,容易給對方留下把柄,中國有句老話,“言多必失”,也是同樣的意思。⑧無獨有偶,西方哲學也印證了這句老話。二律背反定律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其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哲學概念,兩個公認為正確的命題都是依據普遍承認的原則建立起來的,而兩個命題之間卻存在矛盾沖突。康德認為,由于人類理性認識的辯證性力圖超越自己的經驗界限去認識物體,誤把宇宙理念當作認識對象,用說明現象的東西去說明它,這就必然產生二律背反。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同一對象可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兩者自相矛盾,但都能自圓其說。如果在一個邏輯體系當中,你不斷地對一個結論進行證明,那么就會導致它的相反結論也同時成立。打個比方,有人讓你幫他的一個朋友介紹對象:“這個小伙兒名校畢業,工作優秀,相貌英俊,身材高大,在北京有車有房,還性格超好……”是不是對方越說你越會產生一種疑惑,既然條件這么好為什么還要找人介紹對象呢?有的時候說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讓對方產生疑惑甚至逆反心理,這種表達時的心理距離法則也是我們在談判時需要注意的,拿捏不好的話,往往越主動就會越被動,⑨談判其實是一個動腦的過程,需要沖突雙方或多方開放心態,少說話多思考,用智慧去解決問題。和優秀的演說家不同,優秀的談判者通常默默無聞,他們關注的不是贏得戰斗或辯論,而是專注于解決問題和沖突。1.本文節選自《逆勢談判》一書,從以下目錄看,最有可能出自的一項是()
A.談判的要素B.談判中的溝通C.談判的本質D.談判中的情緒管理2.以下不符合第⑨段中“二律背反定律”的一組是()
A.人性本善人性本惡B.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绔少偉男C.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無限的D.一切都是靜止的一切都是運動的3.根據文意,作者可能不認同的一項是()
A.擅長家庭矛盾調解的社工是談判專家。B.一個專業的辯手能讓對方啞口無言。C.談判能力是開展許多業務必需能力。D.優秀談判者少說多思力求問題解決。(★★★)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親戚關系,過去被認為是重要的社會聯結,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們以一種逃離的心態遠離傳統的親戚關系甚至“斷親”。這里所說的“斷親”一般理解為跟直系親屬、同輩之間乃至與長輩之間日常的互動頻率降低,或者沒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絕對的割斷親戚關系。②傳統社會中,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因為生產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們總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們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更多以市場經濟為主。我們現在越來越處在逐漸富足的狀態,導致了每家每戶都有一種比較典型的“家庭獨立”的生存方式。包括發達的市場經濟、好的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使得我們不需要依賴傳統的親緣關系,來獲取我們的生存機會。③另外,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快速變化導致了各種內卷。尤其是教育的內卷,使孩子的大量時間都被各種輔導班和作業消耗掉了,他們從小到大都在“內卷化”的教育體系內生長生活,基本獨立于擴大化的家庭。這種內卷化的社會生長環境,對于青少年而言,休閑生活被極大地壓縮,社會交往特別是走親戚形態的交往更少。與此同時,青少年從小就以學習為主,從小就與學校朋輩同學的見面、交流、互動顯著增加,使得他們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學、朋友關系替換了親緣關系。而且,圍繞著孩子的教育,家長們形成了一個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來的那些親戚關系逐漸拉遠。④作為中國典型的互聯網“元世代”,00后在現實中越來越個體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徑的緊縮化。互聯網讓00后青年群體更加享受“人與網”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現實中的“人與人”的生活方式,互聯網搶占了青年的時間、空間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斷親”因沉溺網絡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⑤最近幾十年,中國產生了大規模的城市化和社會流動。這種社會流動造成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國外選擇工作和成家立業。這種居住地的遠距離分化,導致了表兄弟妹甚至親兄弟妹之間也沒法頻繁交往。⑥盡管互聯網世代的青年呈現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獨立的個性和獨自生活的適應能力,“斷親”的社會環境、時代條件和家庭結構,在短期內不會發生顯著變化,但隨著00后世代的年齡增長,他們將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結婚帶來新的親戚關系,他們要不斷適應成年人的親戚網絡,也將喚起新的親緣。我把這個稱為“親緣喚醒”效應,只有親自體驗才能喚醒。這種心理也可以擴展到親緣關系或朋友關系認知層面,即有的年輕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緣、親緣與學緣、地緣同樣重要,或許更重要。⑦還有一個變化是,由于國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來很多年輕人會有二孩、三孩,獨生子女的現狀會有很大變化。那么他們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會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這種回歸,當然不一定是完全復原,但某種親情喚醒的回歸效應應該是會出現的。(選自何國盛的《“斷親”青年:誰還在走親戚?》)材料二:①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②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選自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差序格局》,有刪節)材料三:①缺乏變動的文化里,長幼之間發生了社會的差次,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權力。這是血緣社會的基礎。血緣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權利和義務根據親屬關系來決定。②大體上說來,血緣社會是穩定的,缺乏變動;變動得大的社會,也就不易成為血緣社會。(選自費孝通的《鄉土中國·血緣與地緣》,有刪節)4.以下對“斷親”的理解符合材料一的文意的一項是()
A.“斷親”是指跟直系親屬、同輩之間乃至長輩之間徹底脫離親戚關系。B.“斷親”現象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心理意義上的,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C.“斷親”現象是現代社會暫時出現的,而“親緣喚醒”在以后必然出現。D.教育內卷嚴重壓榨年輕人親緣交往時間是年輕人“斷親”的最重要原因。5.不能依據三則材料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A.互聯網在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漸重要,其越發達普及,“斷親”現象就會越嚴重。B.現代社會出現的“斷親”現象會影響到材料二所說的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C.傳統社會未產生大規模“斷親”現象,與社會流動性差、城市欠發達有直接關聯。D.未來以血緣維系的社會關系不一定能完全復原,但血緣維系社會穩定有重要作用。6.面對當今社會“斷親”現象,我們是否有必要主動去“喚醒親緣”?請結合所給材料,談談你的看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東坡的麥子范薛魯公元1079年除夕,天降大雪,御史臺監獄里釋放了一個特殊的犯人,他就是北宋大詩人蘇軾。因烏臺詩案,他已經在這里度過了灰暗的一百三十多天,凌侮,折磨,險些喪命。最終,貶官黃州,美其名曰:團練副使。然而,黃州并沒有為他預備下棲身之所。他先寄居擁擠的驛館,后移至一座寺院。那寺院叫定慧院,坐落在城中。初到黃州的那段日子,蘇軾身心皆疲,獄中的生活仍讓他心有余悸,他終日大睡,只在黃昏時才出來走走,有時在寺院里看看竹子,有時到江邊轉轉,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他驚喜地發現,雖然經歷萬千磨難,他的詩心未泯,很快又要拱出芽來了。新寫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鋪展在案上,墨香悠然。①風掀起宣紙的一角,微微作響。未干的墨跡還泛著點點微光。他雙手倒背,站在窗前,月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又斜又長。好久沒有這樣釋懷了,美妙的韻律仍在他的腦海里縈繞,他嘴角上揚,久違的自信又回來了,一闋新詞的初成,多么像嬰孩的誕生,在深沉的夜里,在荒蠻的異鄉寺院,他安撫了自己的心靈,有疲憊,也有說不清的愉悅。不久,蘇軾的家眷也來到黃州。那時,他已從定慧院遷到臨皋亭。臨皋亭是官舍,其實所謂官舍,不過是江邊的一個小小驛站,也就是供官員走水路時暫時歇腳的地方。房舍簡陋,四壁空空,他置辦了些簡單的家用物什:床、木柜、案幾、桌椅。開始壘灶做飯了,②鍋碗瓢盆丁丁當當響了起來,案板上堆著新鮮的菜葉,一縷炊煙從灶間裊裊升起,新壘的鍋臺還未干透,蒸汽四處游走,油爆蔥花的香味、泥土熏蒸的氣息,以及薪火燃燒的味道混雜在一處向四周彌漫。樹上鳥雀嘰喳亂叫,門外的孩童蹦跳嬉鬧。家重建起來了,盡管簡陋,甚至還有些寒酸,畢竟一家人團聚了。蘇軾是個樂天派,他善于在困頓的夾縫中尋找光亮,他很滿意臨皋亭帶給他的安寧,他時常小酌微醉,坐看門外的風濤煙雨,盡享著人間靜美。其實,在別人眼里,那不過是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一個驛站而已。然而,浪漫代替不了稻米,團聚的欣喜過去,無法回避的問題迫在眉睫,二十多張嘴,拿什么來糊口?糧食從哪里來?那年是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在那塊叫東坡的土地上,以一個農民的姿態,開啟了他躬耕隴畝的新生活。③他脫掉了長袍,一身短衣打扮,頭戴竹笠,在田間揮灑著汗水。撿瓦礫,鋤草根,耕田犁地。秋天,他播下了一地麥種,也播下了一地希望。麥子成熟了,那片曾經布滿荒草和瓦礫的土地上,如今一片醉人的金黃。蘇軾站在一望無邊的麥田里,成了真正的麥田守望者。這一年,湖北大旱,而蘇軾的麥子卻獲得了大豐收。我們不必美化蘇軾的農耕生活,他不是作秀,完全是為了謀生。一收一種之間,有不盡的汗水流淌,以及肌肉的酸麻脹痛。現在的他,每日都在為五斗米折腰。不過,他不是折腰權責,他折腰于大地。當他從麥田里直起腰來的時候,他的腰桿依然像樹一樣堅挺,因為,他的靈魂從來都沒有彎過。④竹杖芒鞋,蓮衣斗笠。蘇東坡儼然一個地道的農夫了,但他不是普通的農夫,對于普通的農夫來說,田野家園,構成了他們全部的精神圖譜。然而對于蘇東坡而言,只有這些,還遠遠不夠,他還有夢,有詩,有畫,有書法,有音樂和美食,有更廣闊、更高遠的精神向度和思想空間。人生的遭遇,往往帶有某種使命,命運把他貶謫到黃州,受盡各種磨難,絕不僅僅為了讓他多收幾斗麥子,一定還有更大的使命,只不過他不知曉罷了。一日,他去沙湖,途中突然遇雨,渾身澆得透濕。雨水打在樹葉上,沙沙作響,既然淋透了,索性慢慢行在雨中,或者再放開些,那就長吟低嘯吧!不多時,雨過天晴,夕陽斜照,回首來時路,風也止了,雨也停了,仿佛什么都不曾發生過。這次途中遇雨,讓他完成了精神困頓中的自我突圍,雨后歸來,他立即研墨揮毫,寫下了千古傳頌的詩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被壓抑的自我喚醒了,在偏僻的黃州,孤獨中他在與世界對話,與自己的靈魂對話,他要為最真實的內心而書寫,不媚俗,不違心,不雕琢。他的思念與感傷,他的快樂與凄涼,他生命中所有能夠承受和不能承受的輕和重,都化成了千堆雪,萬重浪,封存在他那充滿靈光的文字里。掙脫了枷鎖,接下來,他在藝術創作上呈現出井噴之勢,先后寫下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以及他的登峰造極之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九百多年以來,一直為后人傳唱,那種宏闊的氣勢,那種豪邁的情懷,高山仰止,沒有人能夠超越。苦難是另一種土壤,在黃州被貶的歲月里,蘇東坡萃取了大地的精華,同時也萃取了他自己的精華。他把內心所有的感受,深埋在這片特殊的土壤里,精耕細作,收獲了一大批另類的麥子。他是一個驕傲的收者!再苦難的日子,蘇東坡也能從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餅、東坡魚、東坡豆腐……這一系列與他相關的美食,都是他在困窘中的突圍,無不閃耀著他智慧的靈光,表達著他對世俗生活的眷戀和熱愛,這何嘗不是他培植的另一種麥子呢!(選自《散文月刊》2023年第5期,有刪改)7.下列對文本中畫線句子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句描寫環境和肖像,與傳神的動詞一同構建出立體畫面,營造出形神兼備的詩化意境。B.②句表現蘇軾家眷的到來為臨皋亭帶來的煙火氣,通感修辭形象地描繪出這一溫馨場景。C.③句多用短句,兼有整句、散句,呈現出抑揚頓挫之勢,概略表現蘇軾躬耕隴畝的新生活。D.④句化用巧妙,對仗工穩,典雅凝練,與下文《定風波》形成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8.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題目中“麥子”的含義。9.作者在真實敘寫中融合了小說中的“虛構”手法。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種寫法及其表達效果。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病重而死。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增亦人杰也哉!(節選自蘇軾《范增論》有刪改)材料二:高祖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節選自《史記·高祖本紀》)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上填寫英文字母。羽既矯A殺B卿子冠軍C義帝D必不能堪E非F羽弒帝G則H帝殺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賜骸骨”是古代大臣請求辭職歸家的婉詞,與致仕、致事、致政、休致等詞義相近。B.“所立”是名詞性短語,與“燕王吾所立”(《五代史伶官傳序》)的“所立”結構不同。C.“絕”指斷絕,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的“絕”詞義不同。D.“人杰”與現在所說的“人杰地靈”含義相同,材料二中具體是指張良、蕭何、韓信。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善于采納意見,他使用陳平之策致范增與項羽產生矛盾,范增大怒離開項羽,在路上病亡。B.蘇軾將范增的命運與義帝的存亡聯系起來,認為項羽懷疑范增與此相關,而與陳平的計策沒有必然的聯系。C.文中提到范增曾與項羽共事,是平級關系,后來卻成了君臣關系。蘇軾從這個角度分析認為范增見識淺陋。D.材料二中劉邦認為相比于項羽,他雖自身才能有限,但他善于重用人才,因此項羽最終被他取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2)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臨江仙明·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詠史詞,開篇便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樣,氣勢恢宏,詞境壯闊,有豪放之風。B.詞中,作者采用了觸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長江”“青山”“夕陽”“秋月”“春風”等意象都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情感。C.下闋的“慣”字讓讀者感到作者的孤獨:他似乎習慣了這里的秋去春來,就連與偶爾來訪的好友喝壺濁酒、交談就已經很滿足了。D.詞人感嘆英雄豪杰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而羨慕在江邊欣賞秋月春風,又能和朋友把酒言歡的漁夫樵夫,表現作者悲慨之情。15.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相比,本詞在藝術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異同?四、名篇名句默寫(★)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琵琶女結束演奏后的動作及神態,同時也引出下文對其身世的敘述。(2)宋代張孝祥以“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描寫舟泛水上,境致與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所寫的景致非常相似。(3)小剛因病不能參加比賽,汪教練給他發了一條信息。寫道:“人生中的機遇絕非只有一次,古詩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對你永遠充滿信心!”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題。自強不息,積極進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禮記》中的“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就反映了我們的先民相信自己的力量,指揮自然服從人的愿望。《周易》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象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剛健”與“自強”思想就表現了對人的內在意志和人格精神的充分尊重與發揮,()了依賴上天拯救的奴化觀念。它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真理、為理想、為人生(),壯懷激越,無畏進取。《論語》有云:“剛毅木訥近仁。”孟子把“剛健”思想()為種“大丈夫”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認為,君子的修養有兩個部分,一是學習“詩書六藝之文”,二是在躬行實踐并“游于藝”中獲得身心自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因此,走進民族精神天地,飽汲精神甘露,是使當代藝術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縮的必要途徑。(取材于光明網李明泉《儒家現實主義精神》)17.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A.駁斥前赴后繼衍化B.駁斥前仆后繼演化C.痛斥前赴后繼演化D.痛斥前仆后繼衍化18.下列填入文中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A.雖然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多為悲劇式英雄,但都具有一種豪邁進取、積極奮發的精神。B.雖然司馬遷筆下的英雄人物多悲劇,但大都具有一種豪邁進取、積極奮發的精神。C.司馬遷筆下的人物雖多為悲劇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種豪邁進取、積極奮發的精神。D.司馬遷筆下的英雄人物雖多悲劇,但都具有一種豪邁進取、積極奮發的精神。19.下列與文段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A.《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出于《禮記》。B.《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書20篇,與《孟子》《大學》《中庸》并列為“四書”。C.“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另外“六藝”,還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能。D.孟子,名軻,與孔子并稱“孔孟”,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認為人皆有“四心”,其主張與荀子的注重后天學習的觀點不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此人可以說是其貌不揚。①長臉,很長。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別的長。他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脾氣好。多會也沒見他和人紅過臉嚷嚷過。不論是開會,還是私底下,他總是慢條斯理地說話,臉上帶著笑,瞇縫著眼,有一點結巴,不厲害。他不是隨風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見。但是表達的方式很含蓄,很簡短。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泥采購與銷售合同
- 銀行個人貸款合同(2025年版)
- 瑜伽館裝修免租合同范例
- 樂器行裝修項目合同管理費
- 二零二五版商鋪店面裝修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版電影演員聘用合同
- 個人借款擔保的合同范例
- 企業經濟類合同管理制
- 協議合同加盟店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有保證人借款合同
- 《空心膠囊規格尺寸及外觀質量》(T-CNPPA 3008-2020)
- 景區光伏發電與旅游結合方案
- 金屬冶煉(黑色金屬鑄造)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近年考試真題(300題)
- 彼得 卒姆托簡介 彼得 卒姆托的建筑解讀 彼得 卒姆托的建筑思想解讀 小32課件講解
- 北京市海淀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 重癥護理學人文關懷
- 《發作性睡病》課件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級上冊英語全冊教案(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DB11T 219-2021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星級劃分與評定
- GB/T 44577-2024商用電動洗碗機性能測試方法
- 干部家庭社會關系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