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檢驗第十一章講解_第1頁
體液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檢驗第十一章講解_第2頁
體液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檢驗第十一章講解_第3頁
體液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檢驗第十一章講解_第4頁
體液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檢驗第十一章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體液電解質和微量元素檢驗陳銀霞鶴壁職業技術學院1掌握電解質、微量元素的概念與生理功能,常見電解質與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原理及臨床意義2熟悉電解質的代謝與調節、水鹽代謝紊亂機制以及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

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對人體的毒性作用3學習目標4能熟練進行體液電解質與微量元素的實驗室檢測,并具有合理解釋實驗結果的能力第一節鈉、鉀、氯代謝與檢驗體液:是指機體內覆蓋的液體,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無機鹽及一些有機物電解質:以體液形式存在的水都含有濃度不等的無機鹽成分,這些無機鹽和可溶性蛋白質常以離子形式存在,稱為電解質

體液中水、電解質分布及其功用1.分布成人體液約占體重的60%細胞內液(40%)

以細胞膜為界血漿(5%)細胞外液(20%)細胞間液(15%)腦脊液淋巴液消化液等(一)體液電解質的含量與分布特點6細胞外液陽離子:Na+等陰離子:Cl-、HCO3-等細胞內液陽離子:K+、Mg2+等陰離子:HPO42-、蛋白質等2.分布特點:(1)血漿與細胞間液的大部分電解質含量基本接近,但蛋白質不同,血漿的明顯高于細胞間液,這一差異對于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及血漿與細胞間液之間水的交換具有重要意義(2)細胞內液電解質總量大于細胞外液,但細胞內、外滲透壓基本相等,這是因為細胞內液二價離子、蛋白質多,但這些電解質產生的滲透壓較小(二)體液電解質的生理功用1.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及容量平衡

2.可形成緩沖體系,對體液中的酸、堿起緩沖作用,在維護體液的酸堿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HCO3-/H2CO3

、HPO4-/H2PO42-

、蛋白質鹽/蛋白質3.維持神經肌肉和心肌的興奮性體液中的Na+、K+、Ca2+、Mg2+等均可影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離子濃度對心肌興奮性也有一定的影響,它們的關系是:心肌興奮性∝4.與骨質的代謝密切相關鈣、磷、鎂、鈉等是構成人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組成成分,機體中99%的鈣、86%的磷、60%的鎂、40%~50%的鈉都分布在骨組織。5.其它如Ca2+作為凝血因子參與血液凝固、作為激素的“第二信使”對細胞內代謝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許多酶(脂肪酶、ATP酶等)的激活劑等

磷參與體內核酸、核苷酸、磷脂、磷蛋白等重要生物分子的組成、參與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合成與多種磷酸化的中間產物的生成等Mg2+廣泛參與人體物質代謝中許多酶促反應THANKS鈉、鉀、氯的代謝及平衡紊亂1.鈉、氯代謝:一、鈉、氯代謝及平衡紊亂

正常成人鈉、氯的來源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每日需要量約4.5~9g。60Kg重的成年人體內含Na+總量約60g左右,其中約50%存在于細胞外液,血清鈉為135~145mmol/L,另有40%~45%存在于骨骼中。細胞內液中含鈉量較少,約占總量的5%~10%,且主要存在于肌細胞中。氯也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血清中氯含量為96~105mmol/L

Na+和Cl-的排泄主要通過腎臟,少量由汗液排出。腎臟對Na+的排泄有嚴格的調節作用,尿中排出Na+量隨攝入Na+量的多少而增減,這對于維持體內Na+含量的恒定有重要意義

排泄特點: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吸收與排泄2.鈉、氯與體液平衡紊亂體液平衡主要由體液中水和電解質的含量和比例決定。

脫水:人體體液丟失造成細胞外液的減少

水腫:當機體攝入水過多或排出減少,使體液中水增多,也稱為水中毒。根據失水和失Na+的比例不同,可將脫水分為:高滲性脫水失鈉<失水等滲性脫水失鈉=失水低滲性脫水失鈉>失水二、鉀的代謝及其平衡紊亂1.鉀的代謝

人體K+主要來自食物。蔬菜、果品、肉類均含有豐富的K+。成人每日約需K+2~3g,一個60kg重的成人體內K+總量120g左右,其中98%存在于細胞內液,僅有2%存在于細胞外液。因而血清K+濃度很低,僅為3.5~5.5mmol/L,而細胞內液中K+濃度為150mmol/L左右吸收與排泄

食物中所含的鉀90%在消化道以離子的形式吸收。由于食物中K+含量很豐富,很少出現K+的缺乏。K+的排泄主要通過腎臟隨尿排出。腎臟排K+量可根據K+的攝入量和其它排出途徑的排泄情況而變化,但對K+的控制能力不如保Na+能力強

排泄特點: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2.鉀代謝平衡紊亂(1)胰島素對K+的分布有明顯的調節作用臨床上對高血鉀(hyperkalimia)病人,常用靜脈補充胰島素和葡萄糖,促進血K+進入細胞內,從而使血K+降低(K+進)(2)酸堿平衡與K+的分布有密切的關系

酸中毒高血鉀堿中毒低血鉀K+H+(K+出)(K+進)(3)物質代謝對K+分布的影響

引起低血鉀:

合成1g糖原需0.15mmolK+進入細胞(K+進)

合成1g蛋白質需0.45mmolK+進入細胞

組織生長、創傷修復,蛋白質的合成代謝加強,K+進入細胞增多

引起高血鉀:糖原與蛋白質的分解釋放等量的K+到細胞外;(K+出)嚴重創傷、感染、缺氧及溶血,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從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

THANKS鈉、鉀、氯的檢測一、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血清、肝素化的抗凝全血、尿液和其它體液均可作為鈉、鉀測定的標本血漿鉀比血清鉀低0.1~0.2mmol/L避免使用含鉀鈉的抗凝劑,若使用ISE法或比色法測定,則不能使用肝素銨,以免造成假性升高避免溶血尿標本注意防腐火焰光度法(FES法)(參考方法)檢測方法酶法離子選擇電極法(ISE法)(二)鈉、鉀的檢測

含有鈉、鉀的標本和助燃氣進入霧化室霧化后噴入火焰,在高溫作用下,鈉、鉀原子獲得能量被激發成為激發態。不穩定的激發態原子又迅速釋放出已獲能量回到基態,發射出各種元素特有波長的輻射光譜。鈉的輻射波長為589nm,鉀的輻射波長為766nm,這些金屬元素發射的特異光譜經各自相應波長濾色片過濾后照射在光電池或光電管上產生電流。經放大器放大在電流表顯示器上顯示電流大小。標本中鈉、鉀濃度越大,發射的光譜強度越強,發射光譜強度直接與鈉、鉀濃度呈正比1.火焰光度法(FES法)定量方法:

外標法:用不同濃度的鈉、鉀標準液制成標準曲線,然后對血、尿標本進行測定,并從標準曲線上查得鈉、鉀的濃度

內標法:內標法是在標本稀釋液中加入濃度恒定的鋰或銫,同時測定鈉、鉀和鋰(銫)濃度。根據鈉、鉀的電信號和鋰(銫)的電信號作為定量參數進行鈉、鉀含量的計算

內標法標本稀釋度大,鈉、鉀測定與標準元素鋰(銫)的測定同時進行,可減少由于霧化速度、火焰溫度波動所引起的誤差,其準確性和精密度均較外標法好,多數實驗室采用內標法。被推薦為鈉、鉀測定的參考方法

2.離子選擇電極法

是當今定量測定鈉、鉀濃度的量常用的方法,通常選用對Na+或K+敏感的玻璃膜電極或用纈氨霉素膜制成的K+電極Na+電極離子交換膜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鋰

定量方法:

直接電位法間接電位法3.酶法【參考范圍】血清鈉 135~145mmol/L血清鉀 3.5~5.5mmol/L尿鈉兒童﹤5.0mmol·kg-1/24h成人130~260mmol·kg-1/24h尿鉀兒童(1.03±0.7)mmol·kg-1/24h成人50~102mmol·kg-1/24h【臨床意義】1.鈉

血清鈉增高:血清鈉濃度超過145mol/L為高鈉血癥,臨床上常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嚴重脫水、ADH分泌不足等

血清鈉降低:血清鈉濃度低于135mol/L為低鈉血癥,臨床上常見于胃腸道失鈉(嘔吐、腹瀉、引流等)、尿鈉排出增多(嚴重腎盂腎炎、腎小管嚴重損害等)、皮膚失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和創傷等)、抗利尿激素(ADH)過多(腎病綜合征、肝硬化腹水)等2.鉀(1)血清鉀增高:常見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休克、組織擠壓傷、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鉀溶液過多等(2)血清鉀降低:常見于嚴重腹瀉、嘔吐、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服用利尿劑、胰島素的應用、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發作時、鋇鹽與棉籽油中毒等庫侖電量分析法檢測方法(二)氯的檢測

硫氰酸汞比色法離子選擇電極法(ISE法)硝酸汞滴定法

ISE法是目前測定Cl-最好的、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氯電極是由AgCl、FeCl3-HgS為膜性材料制成的固體膜電極,對樣本中的Cl-有特殊響應。氯電極總是與鈉、鉀電極配套使用,測定氯所需的試劑和定標液也是與鈉、鉀電極應用的緩沖液和校準液組合在一起。ISE法簡便、快速、準確、精密1.ISE法【參考范圍】血清(漿)氯化物96~105mmol/L腦脊液氯化物120~132mmol/L尿氯化物排出量兒童﹤4.0mmol·kg-1/24h

成人170~255mmol·kg-1/24h【臨床意義】1.血清(漿)氯化物增高:臨床上高氯血癥常見于高鈉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失水大于失鹽等2.血清(漿)氯化物降低:臨床上低氯血癥常多見,常見原因有氯化鈉的異常丟失或攝入減少(嚴重嘔吐、腹瀉,胃液、胰液及膽汁的丟失等)、艾迪生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稀釋性低鈉、代謝性堿中毒等THANKS

鈣的代謝與檢測一、鈣的代謝及調節(一)鈣的代謝鈣代謝:正常人體內平均含鈣量為1~1.25kg,其中99%的鈣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其余鈣分布于體液和其他組織中。正常人血鈣為2.1~2.7mmol/L,離子鈣為1.15~1.42mmol/L

可擴散鈣:60%非擴散鈣:40%鈣離子結合鈣血鈣血漿中[Ca2+]、[H+]、[HCO3-]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影響食物中鈣吸收的因素:活性維生素D3年齡鈣鹽在腸道的溶解狀態乳糖、乳酸和一些氨基酸食物中的植酸、草酸食物中鈣磷比例鈣的排泄途徑排泄途經腸道:食物中未吸收的鈣和腸道分泌的鈣,占人體每日攝入鈣總量的80%

腎臟:經腎排泄的鈣占體內總排鈣量的20%,但尿中鈣的排泄量隨血液中鈣濃度的變化而增減,在調節體內鈣平衡方面發揮主要作用(二)鈣代謝的調節主要通過神經體液進行調節1.甲狀旁腺素(PTH):PTH的靶組織是腎臟、骨和小腸

2.降鈣素:多肽類激素

3.1,25-(OH)2-D3:是維生素D在體內的活性形式,是維生素D在肝腎經羥化作用轉變而成的。它的靶器官是小腸、骨和腎二、鈣的檢測1.血清鈣的檢測血清鈣檢測包括離子(游離)鈣與總鈣的測定,離子鈣比總鈣更有臨床價值,但在反映機體內鈣總體代謝狀況上,還是不能完全代替總鈣的檢測(1)血清離子鈣(ICa2+)的測定

ISE法是測定ICa2+最常用的方法,也是ICa2+測定的參考方法測定原理:離子鈣分析儀通常采用比較法來測定樣品溶液中離子鈣和pH,即先測量兩個已知標準液中的離子鈣和pH的電極電位,在儀器程序內建立一條斜率曲線,然后測量樣品溶液中離子鈣和pH的電極電位,從已建立的斜率曲線上求出樣品溶液中離子鈣濃度和pH,并計算出標準化離子鈣(nCa2+)濃度,直接在儀器上顯示出結果或打印出分析報告血液中離子鈣受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標本pH的改變對Ca2+影響較大,pH降低能使Ca2+增加,反之減少有的離子鈣分析儀在測定血清離子鈣濃度的同時,可測量血清pH,再計算出pH7.4時的標準化離子鈣濃度【參考區間】1.15~1.42mmol/L【臨床意義】1.血清ICa2+增高: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代謝性酸中毒、腫瘤、維生素D過多癥等。2.血清ICa2+降低:見于原發性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慢性腎衰竭、腎移植或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維生素D缺乏癥、呼吸性或代謝性堿中毒、新生兒低鈣血癥等⑵血清總鈣測定

測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同位素稀釋質譜法、酶法等

決定性方法:ID-MS

參考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規方法:分光光度法(O-CPC法、MTB法)鄰甲酚酞絡合酮(OCPC)法

OCPC是一種金屬絡合指示劑和酸堿指示劑,在堿性溶液中可與鈣離子螯合生成紫紅色螯合物,與同樣處理的鈣標準液比色,可求得血清鈣的含量

pH118-羥基喹啉

Ca2+

+OCPC紫紅色螯合物

MTB法

MTB是一種酸堿指示劑和金屬絡合劑,在堿性溶液中與鈣離子螯合后,反應從淡綠色變成藍色,在612nm處與同樣處理的鈣標準液比色,即可求得血清總鈣含量

PH10-13、8-羥喹啉Ca2++MTB淡綠色變成藍色【參考區間】OCPC法:成人:2.03~2.54mmol/L

兒童:2.25~2.67mmol/LMTB法:成人:2.08~2.60mmol/L

兒童:2.23~2.80mmol/L【臨床意義】血清鈣增高常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維生素D過多癥、多發性骨髓瘤、結節病引起腸道過量吸收而使血鈣增高血清鈣降低可引起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強而使手足搐搦,主要見于:①甲狀旁腺功能減退;②慢性腎炎尿毒癥;③佝僂病與軟骨病;④吸收不良性低血鈣;⑤大量輸入檸檬酸鹽抗凝后2.尿鈣的檢測

尿鈣的測定方法、原理及試劑與血鈣測定相同。一般采用OCPC法或MTB法。在收集尿標本時,每100ml尿液應加入10ml濃HCL,或調節尿樣的pH<2.0,以溶解尿液中的鈣鹽,否則測定結果可能偏低【參考區間】

尿鈣的排泄量隨飲食不同有較大幅度的變化低鈣飲食時尿鈣3.75mmol/24h一般鈣飲食時尿鈣<6.75mmol/24h高鈣飲食時尿鈣可達10mmol/24h【臨床意義】1.尿鈣增高主要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維生素D中毒、維生素A中毒、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肢端肥大癥、肝豆狀核變性、特發性高尿鈣癥等2.尿鈣降低主要見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維生素D缺乏、乳糜瀉、尿毒癥晚期、阻塞性黃疸等THANKS微量元素代謝與檢驗微量元素(traceelements)的定義:是指含量占體重0.01%以下,每日需要量在100㎎以下的元素微量元素的分類

必需的無害的有害的人體內必需微量元素有:鐵(Fe)、銅(Cu)、鋅(Zn)、鉻(Cr)、鈷(Co)、鉬(Mo)、鎳(Ni)、釩(V)、硅(Si)、錫(Sn)、銫(Se)、碘(I)、氟(F)等無害的微量元素有:鈦(Ti)、鋇(Ba)、鈮(Nb)、鋯(Zr)等有害的微量元素有:鎘(Cd)、汞(Hg)、鉛(Pb)、鋁(Al)等一、微量元素對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影響1.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2.對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3.內分泌系統的影響4.對免疫系統的影響5.對心血管疾病及創傷的影響6.對腫瘤發生、發展的影響7.對胚胎及胎兒發育的影響二、微量元素與疾病

微量元素缺乏或過多,可導致某些地方病的發生。如缺碘與地方性甲狀腺腫及呆小病有關;低硒與克山病和大骨節病有關。即使是必需微量元素如鐵、銅、鋅、鈷、錳、鉻等進入機體過多也會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如接觸六價鉻可引起特征鷹眼狀鉻潰瘍及鼻中隔穿孔;還有鐵中毒、鋅中毒、錳中毒等。接觸或吸收過量的有害微量元素可導致各種職業病(一)必需微量元素

在體內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的組織都含有鐵。鐵在體內分兩類,即功能鐵和儲存鐵。功能鐵是指在體內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鐵,包括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少量含鐵酶及運鐵蛋白中所含的鐵;儲存鐵有分為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鐵蛋白的鐵是可以被立即動用的儲存鐵1.鐵(iron,Fe)影響鐵吸收的因素①與鐵在胃腸道存在的狀態有關,只有溶解狀態的鐵才能被吸收②酸性環境有利于鐵鹽的溶解,故胃酸可促進鐵的吸收,而檸檬酸、氨基酸、膽汁酸等能與鐵形成不溶性鹽,使鐵的吸收受到影響③食物的鐵多為Fe3+,而Fe3+不如Fe2+易吸收,食物中的還原性物質如維生素C、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能使Fe3+還原成Fe2+

,增加鐵的吸收

Fe2+從小腸進入血液后,首先在銅藍蛋白(CER)的催化下,氧化成Fe3+,然后與血漿中運鐵蛋白結合而運輸。鐵主要用于合成血紅素,進而合成各種含鐵蛋白質,如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等,只有少量用于合成非血紅素化合物鐵硫蛋白等,鐵廣泛參與機體的物質代謝,并對機體發育及免疫功能產生影響2.鋅(zinc,Zn)

鋅在體內可通過多種途徑發揮作用:①與多種酶的合成和活性有關,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胸腺核苷酸酶、谷氨酸脫氫酶、乳酸脫氫酶等,它們在蛋白質、脂肪、糖和核酸代謝以及組織呼吸中都起著重要作用②可促進機體生長發育。鋅是調節基因表達即調節DNA復制、轉錄的DNA聚合酶的必需組成部分,因此,鋅缺乏會導致創傷組織的愈合困難、性器官發育不全或減退、生長發育不良,兒童出現缺鋅性侏儒癥③可促進維生素A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鋅參與維生素A還原酶和視黃醇結合蛋白的合成,促進視黃醛的合成和變構,以維持血漿維生素A的正常水平④與巨噬細胞的釋放、白細胞的吞噬、趨化和殺菌等作用有關,故鋅缺乏可引起免疫功能障礙3.銅(cuprum,Cu)

銅在體內的主要生理功能:①參與許多酶的組成,如賴氨酸氧化酶、細胞色素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多巴胺-β-羥化酶等,對細胞內代謝、神經傳導和內分泌功能均有重要作用②CER促進Fe3+還原為Fe2+,增強小腸對體鐵的吸收,加速血紅蛋白及鐵卟啉的合成,從而促進幼稚紅細胞的成熟,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4.硒(selenium,Se)

硒的主要生理功能:①硒是體內多種酶的組成成分,其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是體內重要的含硒酶,硒的抗氧化功能與人類衰老、癌變、心血管疾病、中樞系統疾病的關系日益受到重視②硒參與輔酶A和輔酶Q的合成,并可增強丙酮酸、α-酮戊二酸氧化系統的酶活性,在三羧酸循環及呼吸鏈電子傳遞中發揮重要作用③硒具有保護視器官健全的功能④硒具有拮抗和降低機體內許多重金屬的毒性作用,它與銀、鎘、汞、鉛等形成不溶性鹽,減低重金屬對機體的毒害作用⑤硒能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⑥硒參與保護細胞膜的穩定性及正常通透性,消除自由基的毒害作用,抑制脂質的過氧化反應,從而保護心肌的正常結構和功能⑦硒能調節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與消耗,并能與維生素E起協同作用,加強維生素的抗氧化作用5.鉻(chromium,Cr)

鉻的主要生理功能:①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及調節血糖②鉻可增加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因此缺鉻可造成胰島素生物學效應降低,糖代謝及脂代謝紊亂,出現高膽固醇血癥,從而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③鉻可與機體中核蛋白、蛋氨酸、絲氨酸等結合,故缺鉻可影響蛋白質代謝及生長發育6.鈷(cobalt,Co)

體內鈷主要以維生素B12的形式發揮作用,維生素B12

參與機體一碳單位代謝,影響細胞增殖和分化。因此,鈷的缺乏可導致葉酸利用率下降,骨髓造血功能降低,造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

能促進鐵的吸收及儲存鐵的動員,也能促進鋅的吸收和利用7.錳(manganese,Mn)

錳是體內多種酶如精氨酸酶、丙酮酸羥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種酶的的組成成分,錳與多糖聚合酶和糖基轉移酶的活性有關。錳缺乏時黏多糖合成受到干擾,影響軟骨和骨骼生長,導致骨骼畸形。此外,錳也與造血、生殖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有關8.氟(fluorum,F)氟對骨、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可增加骨硬度和牙齒的耐酸蝕能力。氟缺乏時易發生齲齒,氟過量常引起氟中毒而使牙齒呈斑斑釉狀9.碘(iodine,I)

碘主要用于甲狀腺激素T3、T4的合成。甲狀腺激素在調節機體能量的轉換和利用,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甲狀腺能主動聚集碘,某些地方性甲狀腺腫與當地土壤及水中缺碘有關有害的微量元素

鉛是對人體有毒性作用的重金屬,主要引起以神經、消化、造血系統障礙為主的全身性疾病鉛中毒機制中最主要的是引起卟啉代謝紊亂,使血紅蛋白合成障礙;鉛可致血管痙攣、直接作用于成熟紅細胞而引起溶血、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的正常功能產生紊亂,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經系統癥狀等1.鉛(plumbum,Pb)2.汞(mercury,Hg)

金屬汞及其化合物主要以蒸氣和粉塵形式經呼吸道侵入機體,還可直接經消化道、皮膚侵入。汞主要經腎、腸道排出,還可由肺呼出,汗液、乳汁、唾液也可排出少量。汞對機體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因為汞與酶的巰基(—SH)結合后,使酶的活性喪失,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而出現中毒癥狀3.鎘(cadmium,Cd)

鎘主要通過呼吸道、皮膚吸收,分布到全身各個器官。鎘的排泄主要通過糞便排出,其次是經腎由尿排出,少量可隨膽汁排出。鎘化合物可抑制肝細胞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過程,對各種氨基酸脫羧酶、過氧化物酶、脫氫酶等均有抑制作用,從而使組織代謝發生在障礙。鎘還可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和血管,引起水腫、炎癥和組織損傷4.砷(arsenic,As)

砷及其化合物主要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吸收入血后主要與血紅蛋白結合,隨血液分布到全身組織和器官。砷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現在:砷對細胞中的巰基(—SH)有很強的親和力,進入機體的砷可與許多含巰基的酶結合,特別是易與丙酮酸氧化酶的巰基結合,使酶喪失活性,丙酮酸不能進一步氧化,從而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三、血清鐵的檢測

微量元素檢測的樣本主要有血液、尿液、毛發、胃液、腦脊液、唾液、精液、汗液、擔汁及肝、腎、肺、腸、腦、心、肌肉等臟器組織,樣本的采集應遵循三大原則:針對性、適時性和代表性。在收集樣本及整個分析過程中,均需嚴格防止離子的污染

血清中鐵的含量很低,均以Fe3+形式與運鐵蛋白結合。故血清鐵測定的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