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三單元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第二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練習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三單元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第二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練習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三單元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第二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練習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三單元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第二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練習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三單元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第二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練習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其次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一、選擇題讀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圖,完成1~2題。1.圖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含義正確的是()A.A—氮氣 B.B—氧氣C.C—二氧化碳 D.D—碳酸鹽2.從A到I整個過程都屬于()A.化學元素的遷移過程B.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動物的呼吸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第1題,A和B分別表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汲取的二氧化碳和放出的氧氣,C和D分別表示動物呼吸作用中吸入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第2題,從A到I整個過程都屬于化學元素在各個圈層的遷移過程。答案:1.B2.A下圖為小尺度范圍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圖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稱分別是()A.巖石生物大氣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氣水文巖石C.土壤巖石水文大氣生物D.生物巖石大氣水文土壤4.假如當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壞,其地理環境可能發生的改變有()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徑流量改變增大②動物棲息地遭破壞,生物多樣性削減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3題,本題主要考查自然環境的構成要素,依據圖示推斷即可。第4題,假如當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壞,該地植被涵養水源的功能將減弱,河流徑流量的季節改變增大,豐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錯誤。答案:3.A4.D讀旗狀樹冠圖片,完成5~6題。5.造成圖中樹冠呈旗狀的主要緣由是()A.光照不均 B.地形坎坷C.風力作用 D.人為砍伐6.旗狀樹冠的形成與其生長的獨特環境有關,這體現了地理環境的()A.差異性 B.整體性C.開放性 D.特別性解析:第5題,旗形樹冠是在當地盛行風的長期吹拂之下形成的,迎風一側樹木枝干受損,背風一側枝干得以保存,故C項正確。第6題,旗形樹冠的形成與當地盛行風向有關,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B項正確。答案:5.C6.B夏季綠洲的最高氣溫顯著低于其毗鄰的沙漠、戈壁,水分的蒸發量也明顯較小,特別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綠洲與周邊沙漠、戈壁的這種氣候差異,被稱為“冷島效應”。據此完成7~8題。7.“冷島效應”的形成緣由是綠洲與沙漠、戈壁之間()A.大氣環流的差異 B.熱力性質的差異C.太陽輻射的差異 D.距海遠近的差異8.“冷島效應”有助于綠洲植物的生長,這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A.整體性 B.差異性C.區域性 D.綜合性解析:第7題,綠洲與沙漠、戈壁之間水分的不同,造成熱力性質的差異,形成“冷島效應”。第8題,由題干可知,夏季綠洲水分的蒸發量明顯較小,這有助于綠洲植物的生長。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答案:7.B8.A某同學用土堆、燒杯、水、盤子和草皮設計了一個“氣候、地形、生物對土壤的影響”的試驗,他用等量的水以同等速度淋至土堆(如下圖)。據此完成9~10題。9.試驗現象是()A.水流在a土堆上流淌速度較慢B.水流經b土堆多被截留、下滲C.a盤中被沖刷下來的土壤較少D.b盤中土堆邊緣的積水量較大10.該試驗主要證明白()A.降水對地形的影響B.植被對土壤的影響C.地形對降水的影響D.生物對氣候的影響解析:第9題,植被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圖中可以看到,a無植被,b土堆上有植被,試驗現象是水流在a土堆上流淌速度較快,A錯誤;水流經b土堆多被截留、下滲,B正確;a盤中被沖刷下來的土壤較多,C錯誤;b盤中土堆邊緣的積水量較小,D錯誤。第10題,該試驗主要證明白植被對土壤的影響,植被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選B。答案:9.B10.B黃山市某地因菊花經濟效益高,農夫開墾坡地種菊花,因而出現了較為嚴峻的生態問題,如下圖所示。據此回答11~12題。11.植被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嚴峻,這體現了()A.環境要素的相互制約B.不同區域之間相互制約C.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D.一個區域的改變影響到另一個區域12.若此種活動不加以限制,任由其發展則最可能干脆導致該地區()A.蒸發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徑流改變增大D.地下徑流增多解析:第11題,圖示反映了自然環境中一個要素的改變會引起其他要素的改變,體現了環境要素的相互制約。第12題,植被破壞會導致蒸騰作用減弱,降水量減??;由于植被涵養水源的實力減弱,下滲削減,故地下徑流削減,地表徑流改變增大。答案:11.A12.C二、非選擇題13.下面是某中學地理探討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搜集的青藏高原地質演化的相關材料以及合作繪制的青藏高原地理環境整體性框圖。閱讀相關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大約在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從海底起先隆升。經過漫長的地質年頭緩慢抬升,現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達4500多米,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材料二(1)按相關關系將下列序號填在框圖相應的位置上。①太陽輻射強②氣溫低③空氣淡薄(2)據圖簡述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統一的演化過程。解析:第(1)題,聯系序號所代表的內容并依據框圖所供應的其他條件(主要考慮其因果關系)來分析。第(2)題,地理環境各個要素的發展演化是統一的,一個要素的改變伴隨著其他要素的改變,自然地理環境統一的改變過程,保證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協調。答案:(1)自上而下分別是:②③①(2)地殼隆升,海拔不斷上升(地勢高),氣候寒冷,土壤貧瘠,多凍土;氣候寒冷干燥,植被為高山草甸草原,動物以能抵擋寒冷的牦牛為主。(言之有理即可)14.依據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有關學問,回答下列問題。(1)假如上圖表示西北內陸地區各環境要素間的關聯性,填出相關內容。(2)生態系統的改變會影響地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3)從以上例子看出,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兩個表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題,若上圖表示西北內陸地區各環境要素間的關聯性,則西北地區降水少,氣溫日較差大。地表水少,地貌以戈壁礫漠景觀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少,植物稀有,以荒漠為主。第(2)題,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因為植被多遭破壞,水流速度快,加速了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