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一百家爭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一百家爭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一百家爭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課下能力提升一百家爭鳴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下實力提升(一)(時間:25分鐘滿分: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游士縱橫捭闔,為了博取人君之信任,爭取發言機會及生存空間,他們多講究論辯之術,由此產生了諸多流派。這一現象產生的大背景是()A.社會經濟政治的改變B.中心集權局面的出現C.封建土地制度的確立D.學問分子階層的興起解析:選A題干呈現的現象是百家爭鳴,其產生的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生了猛烈改變,在思想界表現為涌現出一批杰出思想家,他們相互爭論、學習,提出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生的主見,因此選A項。當時雖然分封制漸趨崩潰,但是還未形成中心集權局面,B項錯誤;封建土地制度的確立是在戰國后期,C項錯誤;此時學問分子階層活躍而非“興起”,D項錯誤。2.“百家爭鳴”指不同文化風格、不同學術主見的派別相互競爭,同時相互學習、相互汲取的形勢。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孔子汲取墨家思想開創了儒家學派B.韓非汲取道家思想將法家理論系統化C.荀子汲取各家思想提出“兼相愛、交相利”D.老子在批判法家思想的基礎上提出“齊物論”解析:選B墨子誕生于孔子故去后,故A項錯誤;依據所學,法家汲取道家、陰陽家等思想形成了系統化理論,故B項正確;“兼相愛、交相利”屬于墨家思想,故C項錯誤;“齊物論”屬于莊子的思想主見,故D項錯誤。3.某班同學在編寫“諸子百家論治國”的歷史短劇時,為扮演孟子的同學設計臺詞。下列選項合適的是()A.“兼愛非攻,互助互愛”B.“民貴君輕,社稷次之”C.“為政以德,疼惜民力”D.“以法治國,中心集權”解析:選B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項的“兼愛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見,不符合題意;B項是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符合題意;C項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題意;D項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權思想主見,不符合題意。4.孔子主見對民眾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荀子卻主見“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制之”。這種改變體現了()A.士階層起先崛起并受到重用B.戰國時期階級沖突日趨尖銳C.儒家治國思想的繼承與發展D.荀子摒棄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解析:選C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發展,并未反映士階層的崛起,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出戰國時期的階級沖突的激化,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中孔子主見“德治”,而荀子主見禮法并施,體現了儒家在治國方面的繼承和發展,故C項正確;材料中荀子“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說明其并未摒棄儒家的德治思想,故D項錯誤。5.古代儒家學者指責現實政治,往往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這表明白儒者()A.不能適應現實政治B.反對進行社會變革C.志向化的政治訴求D.以復古為政治目標解析:選C儒學是中國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現實政治須要的正統思想,故A項錯誤;材料中體現不出儒學家反對社會變革,故B項錯誤;從“稱頌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堯、舜一樣圣明”可知儒學家要求統治者向古代圣賢一樣以完備的道德治國,體現的是一種志向化的政治要求,不是希望復原先代的政治制度,故C項正確,D項錯誤。6.中國有“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樹大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等處世格言。這些格言體現的思想是()A.儒家的民本B.道家的無為C.法家的法治D.墨家的尚賢解析:選B材料體現了重天命輕人為的處世理念,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統治者要愛民安民,與材料主旨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主見明哲保身,不爭,不妄為,體現了道家的無為思想,故B項正確;法家的法治是主見有所為,與材料主旨不符,故C項錯誤;墨家的尚賢是關于人才選拔的政治主見,與材料中不爭的主旨不符,故D項錯誤。7.戰國時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边@句話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解析:選D本題考查對戰國時期主要思想學派的把握,關鍵是要抓住各派思想的核心主見。題干中“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強調的是“以法治國”,是法家思想的基本主見,故選D。8.周山在《中國學術思潮史》中介紹先秦一位思想家,說他“對社會好壞的衡量標準是國家人民之利;他的仁愛,是人與人之間同等的”。依據以上介紹和所學學問推斷,這位思想家應當是()A.荀子B.孟子C.韓非子D.墨子解析:選D荀子主見“禮法并施”,故A項錯誤;孟子主見“仁政”“民貴君輕”,故B項錯誤;韓非子屬法家代表,主見法、術、勢相結合,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人與人之間同等的”,而墨子主見“兼愛”,即無等差的愛,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8分)9.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諸子百家是在傳統禮樂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各家對待傳統禮樂的看法和改造主見也不盡相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代的禮樂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貴族階層中,“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確貴族間的尊卑關系,規范貴族的行為,對于下層人民來說,禮樂是不適用的?!S系宗族政治的禮樂制度,在戰國時代已丟失殆盡。經過變法運動,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來,法律取代了禮樂,成為維護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獜堌M之主編《中國歷史·先秦卷》材料二單有禮樂,沒有道德作根本,還不夠適合政治上的須要??鬃诱f:“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就是說,沒有仁作為思想基礎,禮樂是空虛的。——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材料三墨子的確對當時統治階層禮樂實踐中所表現的過度奢侈的生活風格大加抨擊?!投Y樂傳統而言,墨子大致是寧取早先之簡樸而舍其后來之繁縟的。……(早期道家)信任文明制度(指禮樂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狀態的改進,而是對自然狀態的污染和毀滅,而人類只有在自然狀態中才能找到完全徹底的華蜜與自由。——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摸索》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周代傳統禮樂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對待傳統禮樂的看法。(6分)(2)據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傳統禮樂的核心主見。(3分)(3)據材料三,指出墨家認為傳統禮樂在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見,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傳統禮樂的核心主見。(6分)(4)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說明儒、墨、道、法各家與傳統禮樂之間的關系。(3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明確貴族間的尊卑關系,規范貴族的行為”得出明確貴族尊卑,規范貴族行為,據材料一“維系宗族政治的禮樂制度”結合所學分析得出與分封制和宗法制相協作,據材料一“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得出維系宗族政治秩序;其次小問,據材料一“法律取代了禮樂”得出用法律取代禮樂。第(2)問,據材料二“沒有仁作為思想基礎,禮樂是空虛的”結合所學得出把“仁”作為禮樂的道德根本。第(3)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三“禮樂實踐中所表現的過度奢侈的生活風格”得出過度奢侈、繁縟;其次小問,據材料三“就禮樂傳統而言,墨子大致是寧取早先之簡樸”得出回來簡樸;第三小問,據材料三“人類只有在自然狀態中才能找到完全徹底的華蜜與自由”得出回來自然,追尋華蜜與自由。第(4)問,據材料導語中“諸子百家是在傳統禮樂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各家對待傳統禮樂的看法和改造主見也不盡相同”得出各家在傳統禮樂的環境中成長,又從各家立場動身改造傳統禮樂。答案:(1)作用:明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