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一、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基本結構特點農業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農經濟為主要生產模式,實行精耕細作手工業歷史悠久,技藝精湛,長期領先世界;產品長期遠銷歐、亞、非很多國家,享譽世界。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并存商業與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連、相輔相成;階段性特征明顯,各個時期發展極不平衡,但始終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發展艱難;商業稅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官府限制對外貿易,朝貢貿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土地制度地主私有土地、自耕農私有土地、君主私有土地等多種形式并存經濟政策大多采納重農抑商政策,在明清時期還實行“海禁”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工商業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二、近代前夜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明清時期,中國出現社會經濟全面高漲的局面,并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地區。但這種輝煌實質上是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鼎盛,相對于工業文明來說,它事實上是一種落后的文明。此時中國雖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未能順當發展,其阻礙因素有:1.市場因素: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全國范圍內仍占據主導地位,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頑固性造成國內市場狹窄;其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潔的性別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同時,農夫貧困,購買力低,國內市場狹小;閉關鎖國政策又很難形成海外市場。2.資金因素:重農抑商政策,使得地主商人把賺來的錢往往用于買田置地,嚴峻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3.制度因素:腐朽落后的封建專制制度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根本緣由。4.政策因素:重農抑商政策,對商品征收重稅,并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對外推行閉關鎖國政策,這些都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5.思想文化因素:明清政府厲行文化專制,傳統的重本輕末的觀念和習俗。階段性測試題一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俞森的《荒政從書》卷5中記載:“一婦每日紡棉三兩,月可得布二匹,數月之織,可供數口之用,其余或換錢易粟,或納稅完官。”材料表明中國古代()A.重農抑商政策已有所變更B.小農經濟并非完全封閉的C.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D.農業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解析:從材料中的“可供數口之用,其余或換錢易粟,或納稅完官”反映了家庭手工業產品少量投入市場,小農經濟并非完全封閉,B項正確;A、C、D三項在材料中都沒有體現。答案:B2.(2024·廣東東莞高三三調)以下為隋唐時期糧倉設置狀況的部分材料,解讀最為精確的是()年份建置作用開皇三年在衛州設黎陽倉,在陜州置常平倉,在華州置廣通倉。將關東糧食分儲在官倉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將糧食運到京都。大業元年開通濟渠。接駁洛陽與淮河。開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陰置河陰倉,三門東置集津倉、三門西置鹽倉,兩倉之間開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陰倉,即輸粟于倉,官雇船駛至洛陽,置于集津倉……三年運米七百萬石,省腳錢三十萬緡。A.運輸河的開鑿利于中心集權的加強B.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完成C.經濟重心與政治重心的漸漸割離D.經濟重心南移推動政治中心南移解析:三則材料反映的都是南方的糧食要運到北方都城,這表明經濟重心南移導致經濟重心與政治重心的漸漸割離,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中心集權的信息,只是反映南糧北運,A項錯誤;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兩宋之際,B項錯誤;隋唐時期政治中心還在北方,D項錯誤。答案:C3.(2024·武漢外國語學校高三一模)宋代農夫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普遍以兼業的方式從事手工業小商品生產、小商業經營、小雇傭勞動,從而出現小農、小工、小商的三位一體化趨勢。這一趨勢()A.沖擊了地主全部制經濟 B.增加了小農經濟的韌性C.擴大了農夫的人身自由 D.制約了農業生產的提高解析:農夫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還從事小商品生產、小商業經營和小雇傭勞動,這些可以相互補充,增加小農經濟的韌性,故B項正確;宋代土地兼并現象嚴峻,小農經濟不會對地主全部制構成沖擊,故A項錯誤;小農、小工、小商的三位一體化趨勢會使小農經濟更加穩定,使農夫離不開土地,故C項錯誤;農夫兼做小商業和雇傭勞動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故D項錯誤。答案:B4.(2024·江蘇揚州邗江中學高一測試)史載:明代江南昆山縣的農家,“麻縷機織之事,則男子素習焉,婦人或不如也”,但鄉村婦女“凡耕耘、刈獲、桔槔之事,與男子共其勞”。這則材料反映了當時昆山()A.女尊男卑的社會秩序 B.資本主義的萌芽C.官營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D.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解析:由材料關鍵信息“鄉村婦女”“與男子共其勞”,可知體現了“男耕女織”的經濟組織形式,即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這是當時正常的生產方式,故D項正確;并不是女尊男卑的社會秩序,故A項錯誤;也沒有反映資本主義的萌芽,故B項錯誤;C項屬于手工業。答案:D5.(2024·黑龍江試驗中學高一期中)秦漢時期,鹽鐵等官營手工作坊中勞動者的主要來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發的服役者。由此可知,秦漢時期的官營手工業()A.不計勞動力成本 B.效率極其低下C.產品與市場無關 D.工藝水平不高解析:鹽鐵等官營手工作坊中勞動者的主要來源有奴婢、刑徒及服役者等,這些人大多屬于無償勞作,只有對工匠須要支付肯定的費用,可見其勞動力成本極低,可以忽視不計,故A項正確;B、C、D三項在材料中均未體現,解除。答案:A6.從明朝后期到清初,“蘇湖熟,天下足”漸漸變為“湖廣熟,天下足”,江南地區的糧食甚至須要其他地區接濟。這主要是因為江南地區()A.手工業發展引起農業種植結構變更B.工商業市鎮大量興起C.攤丁入畝導致了農夫賦稅負擔加重D.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清時期,江浙地區由主要糧食產區變為糧食輸入地區,這是因為江浙地區手工業發展導致農夫由種植糧食作物改為種植經濟作物,即手工業發展引起農業種植結構的變更,A項正確。答案:A7.(2024·江淮十校高三聯考)宋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過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寬街衢,使“衢巷廣袤,及禁鼓昏曉,皆復長安舊制”,但收效甚微,店鋪侵占通衢大道的狀況屢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時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錢”的形式承認了這一行為的合法性。這反映出()A.宋朝統治者不再推行重農抑商政策B.漢唐的坊市制度最終被宋徽宗廢除C.商業發展嚴峻影響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經濟的發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解析:店鋪侵占通衢大道,反映了坊市制度的打破,這表明白商品經濟的發展。從“宋真宗曾加寬街衢,……但收效甚微,店鋪侵占通衢大道的狀況屢禁不止”到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錢’的形式承認了這一行為的合法性”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解除;漢唐的坊市制度最終被宋徽宗廢除還需其他史料的印證,B項錯誤;C項不是材料主旨,解除。答案:D8.(2024·全國卷Ⅱ)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經常訕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A.國家統一使南茶起先北運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樣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材料表明唐朝中期南方的飲茶風氣傳到北方并被北方民眾接受,這說明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C項正確;A項錯在了“起先”;材料只是表明白南方文化對北方的影響,不能表明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樣,B項錯誤;南方超過北方是在兩宋之際,D項錯誤。答案:C9.(2024·湖南十四校高三聯考)徽商是明清時期聞名的商幫,他們講究誠信,吃苦耐勞,將棉布、糧食、食鹽進行大區域的販運,積累了巨額的財寶,但很多徽商致富后或“棄賈從儒”,或買田置地。這說明當時()①商品經濟較為旺盛②農本思想依舊占主導地位③傳統四民觀念對徽商影響很深④商人社會地位顯著提高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②③解析:本題為組合型選擇題,可采納解除法。很多徽商致富后或“棄賈從儒”,或買田置地表明商人地位還較低,④錯誤,其他三項都正確,故選D項。答案:D10.(2024·全國卷Ⅰ)明前中期,朝廷在飲食器具運用上有一套嚴格規定,例如官員不得運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連低級官員乃至一般人家也都運用玉制器皿。這一變更反映了()A.君主專制統治漸漸加強 B.經濟發展沖擊等級秩序C.市民興起瓦解傳統倫理 D.低級官員易染奢侈風氣解析:明前中期朝廷在飲食器具運用上的嚴格規定表明封建等級觀念深厚,明后期低級官員和一般人家運用玉制器物表明經濟發展,等級觀念和秩序受到沖擊,B項正確;A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解除;明朝理學是正統思想,傳統倫理瓦解的說法錯誤,C項錯誤;D項不是材料主旨,解除。答案:B11.《鹽鐵論》載:“農,天下之大業也;鐵器,民之大用也。縣官鼓鑄鐵器,大抵多為大器,給民用。民用鈍弊,割草不痛,是以農夫作尉,得獲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見“鑄鐵官營”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敗B.產品低劣,影響農業生產C.價格昂貴,加重農夫負擔D.原料匱乏,市場供應不足解析:“鐵器,民之大用也”,鐵器對農業生產至關重要,但官營手工業主要鑄造“大器”,“民用鈍弊”,其生產的農具殘缺不銳利,產品質量低劣,以致“割草不痛”,連草也割不斷,影響農業生產,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官營手工業內部管理僵化、產品價格昂貴、原料匱乏等問題,故A、C、D三項錯誤。答案:B12.(2024·安徽屯溪一中高一期中)史料記載:“(明中后期,有大臣)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奉旨允行,幾三十載”。對該史料理解最恰當的是()A.明代民間海外貿易始終沒有合法地位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義政策C.明政府曾有條件地允許開展海外貿易D.明政府從今廢除“海禁”政策解析:從材料信息看,該大臣主見開放對外貿易,但同時提出了一些限制條件,如產品不能輸往日本,不能把硝黃、銅、鐵等物夾帶出海等,這說明明政府曾有條件地允許海外貿易,故C項正確;材料說明是有限制的對外貿易,所以說始終沒有合法地位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重商主義是西歐國家殖民擴張時期的經濟政策,故B項錯誤;明朝經濟政策是厲行海禁政策,并不是廢除,故D項錯誤。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13題26分,14題26分,共52分)13.(26分)中國古代飲茶之風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葉已成為中原及周邊各族人民“一日不行以無”的日常消費品,對宋代的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戎茶馬之市,自宋已然。蓋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馬。以草木之葉,易邊場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謝肇制《五雜俎》材料二:蜀中舊使交子(紙幣),惟有茶山交易最為浩瀚。——[宋]蘇轍《論蜀茶五害狀》材料三:宋榷(專賣)茶之制,擇要會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蘇儀征)……初數戶,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晉人薈萃,五音雜語。……輸之于邊,數倍利之,驟富焉。——[宋]莊季裕《雞肋編》材料四:(東京)朱雀門外除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學問,分析宋政府茶葉專賣的主要緣由。(12分)(2)依據材料二、三、四和所學學問,分析茶葉貿易對宋代商品經濟的影響。(4分)(3)茶坊、瓦肆等大量興起,乃宋代開創之新氣象。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宋代在城市商業布局、思想、文學等方面的新變更。(10分)答案:(1)緣由: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貿易發展;增加軍事力氣。(2)影響:促進紙幣流通;經濟城鎮興起;城市商業旺盛(市井生活旺盛);地域商人出現。(3)城市商業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現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理學);文學:出現一種更易抒發感情,表現市井生活的新體裁(宋詞)。14.(26分)(2024·天津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下圖可以看出,漢代糧食畝產已達到肯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隨著稻田復種指數增加,玉米、甘薯種植推廣,畝產又有肯定的提高。但從漢代到清中葉的兩千年中,糧食畝產只增長了39%。——摘編自吳慧《中國歷代糧食畝產探討》材料二:在中國,小農經濟一鋤一鐮,一個主要勞動力加上一些協助勞力,一旦和土地結合,就可以到處組織起簡潔再生產,雖然脆弱,但破壞后極易復活和再生,又特別堅韌。小農經濟這種堅韌的再朝氣制所造成的結果便是中國傳統農業經濟的水平位移——橫向發展。——摘編自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材料三:中國傳統農業是在國家全力提倡、監督下得以發展成為一種進步的形態。但是,“農為國本”,這話的反面,農業受到特殊“照看”的同時,也意味著國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養支撐。正是高度中心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對農業的強限制,使農業本身受到重壓,更使農業發展的成果無法擴散、轉化、輻射到其他的經濟領域,整個經濟結構缺乏自身運行的獨立機制,變得特別僵硬,難以變革。——摘編自王家范《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今年高三語文作文
- 石油化工產品加工工藝考核試卷
- 紙質寵物用品市場推廣與營銷策略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搶救車的管理和使用
- 5-3同步計數器的分析1-公式法
-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學年高一數學下學期5月月考試題含答案
-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3課《月是故鄉明》精美課件
- 山東省鄒城市2025年初三3月月考化學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蘭州財經大學《影視創意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航天禁(限)用工藝目錄(2021版)-發文稿(公開)
- 湖北省武漢市2024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數學試卷
- MOOC 機械設計基礎-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極兔速遞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考評員考試題庫附答案(基礎題)
- GB/T 4937.34-2024半導體器件機械和氣候試驗方法第34部分:功率循環
- GB/T 21372-2024硅酸鹽水泥熟料
- 教學方法導論教師培訓課件
- TCALC 003-2023 手術室患者人文關懷管理規范
- 小學低年級心理健康
- 網絡傳播概論(第5版) 課件 第4-6章 網絡傳播形式之短視頻傳播、網絡傳播中的群體互動、網絡傳播與“議程設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