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新版選擇性必修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粵教新版選擇性必修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粵教新版選擇性必修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粵教新版選擇性必修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粵教新版選擇性必修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新版選擇性必修二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138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明清時期,浙江崇德石門鎮因專營榨油而發展為擁有數千家居民的雄鎮,嘉善干窯鎮“民多業陶”,江蘇吳江盛澤鎮紡織業興盛。材料反映出江浙地區()A.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B.集鎮發展呈現專業化C.已經成為全國經濟重心D.出現了多個商業中心2、1960~1992年的三十多年間,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從53.2歲增加到65.6歲,增加了12歲多。其中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從46.2歲增長到63.2歲,增加了17歲。影響這一時期世界人口平均壽命變化的因素有()

①經濟發展水平②醫療衛生水平③民族、種族差異④國內外戰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元代《農書》描述某種生產工具時有載:“其制當選湍流之側,架木立軸,作二臥輪,用水激轉下輪。則上輪所周弦索,通激輪前旋鼓掉枝,一例隨轉。其掉枝所貫行桄因而推挽臥軸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則排隨來去,扇冶甚速,過于人力。”此生產工具應是()A.B.C.D.4、“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這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B.鄭國渠C.漕渠D.靈渠5、英國政府在1802年頒布第一部工廠法,以此為開端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案,后世將其稱之為“工廠立法”。法案對工廠的工作環境、學徒童工的個人衛生、工作時長、視察制度和處罰原則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以上材料反映了英國的工廠立法()A.調解了工人與資本家的矛盾B.改善了工人的生產生活處境C.適應了工業革命發展的需要D.促進了英國工廠制度的完善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6、農業革命的最重要意義是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演變為食物___________者。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7、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2題,共14分)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進程”是指人與自然的互動;“人文進程”是指文明與文明;人群與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有史以來,人們試圖以各種方式認識歷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學者對19和20世紀世界歷史的認識,對此認識提出你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修改皆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9、海洋是人類活動的重要舞臺。

。時間。

歷史資料。

1831~1836年。

達爾文進行環球航行考察。

1840年。

利物浦至波士頓之間的輪船航班開通。

1858~1864年。

瑞典地質學家伊雷克先后對北極斯匹茲卑爾根島進行了3次考察;并繪制了詳細地圖。

1859年。

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1869年。

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開通。

1869年。

英國至印度海底電纜開通。

以“海洋與人類文明進步”為題,從上表中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論述。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2題,共14分)10、算一算,1911、1924年的鐵路總長(1924年全國鐵路總長1。2萬千米,其中大部分為外國人修建)分別占今天全國鐵路總長的百分之幾分析導致這種數據變化的原因。11、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經濟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

(1)20世紀30年代;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點是什么?

(2)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經濟“滯脹”現象,各國紛紛采取怎樣的經濟對策?

(3)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一些市鎮專營榨油、制陶、糧食交易,說明當地出現專業化的集鎮,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具體的數據比較,不能得出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排除A項;材料主旨強調市鎮的專業化生產,無法證明已經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排除C項;材料中專營榨油、制陶等的集鎮并不是商業中心,排除D項。故選B項。2、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人們享受豐富的物質資源;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國內外戰爭的發生,也會影響世界人口平均壽命變化。①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人口平均壽命變化與民族、種族差異無關,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3、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則上輪所周弦索,通激輪前旋鼓以及排前直木,則排隨來去,扇冶甚速,過于人力”可知,此生產工具是東漢杜詩發明的冶鐵工具——水排,D項正確;A項是灌溉工具——翻車,排除A項;B項是灌溉工具——筒車,排除B項;C項是耕作工具——曲轅犁,排除C項。故選D項。4、A【分析】據題目中“天府”,結合所學可以知道,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是戰國時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現今四川省成都市,故A項正確。鄭國渠是戰國時期由韓國水工鄭國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關中,現今陜山一代,故B項錯誤。漕渠是漢武帝時開鑿的沿秦嶺北麓的人工運河,使潼關到長安的水路運輸時間大量縮短,故C項錯誤。靈渠是戰國時期修建,位于廣西境內,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5、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時期,采用大機器生產,廠房環境陰暗潮濕,工人工作時間長,大量使用童工等問題嚴重,激化了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為解決這些社會問題,英國頒布了工廠法,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繼續發展,C項正確;工人與資本家的矛盾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一直都存在,工廠法有關工人工作環境、工作時長的規定,有利于緩和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但不能從根本上調解矛盾,排除A項;工廠法從理論層面要求關注工人的處境,這有利于改善其處境,但實際上工人生產生活處境并沒有得到很大改善,處境仍然很悲慘,排除B項;選項中的“完善”不符合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排除D項。故選C項。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6、略

【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農業革命的最重要意義是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演變為食物生產者。故填空生產。【解析】生產三、判斷題(共1題,共2分)7、B【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二戰后,發展中國家取得民族獨立,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題說法錯誤,一戰改為二戰。四、論述題(共2題,共14分)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是一題開放性試題。題目要求是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認識與評價。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的觀點主要是從人與自然,文明與文明碰撞接觸這兩個方向去認識的。我們可以抓住其中的一個比較容易的觀點進行解讀。比如19世紀40-60年代鴉片戰爭這個點。可以贊同這一觀點。鴉片戰爭是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的一次交鋒,最終以中國的戰敗告終。這是人類不同文明的接觸與碰撞之一。論述時可結合所學,從鴉片戰爭的背景、影響等方面去理解中英之間的文明碰撞。【解析】言之有理即可。9、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論證;理解和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回答時注意題目中二者的關系是相互的;因此在論述的時候要從兩個角度論述出二者的關系,一是海洋對人類文明的影響;而是人類文明進步對海洋的影響。并用相關的事例加以說明。

【考點定位】世界近代科學技術?進化論?進化論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輪船、運河、海洋電纜。【解析】(1)①海洋考察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2分)例1:達爾文通過海洋考察擴大了視野;獲得了新知,寫出《物種起源》,提出優勝劣汰的生物進化論,對當時基督教的世界觀形成極大挑戰與沖擊。(2分)例2:伊雷克對北極進行3次科學考察,繪制出地圖,增進了人類對北極地區的了解。

②人類科技進步也推動了對海洋的利用與開發。(2分)例1:利物浦至波士頓之間輪船航班的開通,使工業革命成果應用于全球交通領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進了經濟發展,便利了社會生活。(2分)例2:英國至印度海底電纜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對人類區域的阻隔,縮短了交往時間,有利于信息傳播。五、簡答題(共2題,共14分)10、略

【分析】【詳解】

原因:根據題干數據和時間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約1.2萬千米;2004年底,約7.15萬千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臨列強入侵,戰亂頻繁、積貧積弱的局面,因此鐵路修建滯后;新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主權獨立,而且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大大提升,從社會環境而言,和平發展是主流,因此鐵路建設成就較大。【解析】建議教師首先向學生指出以下這三個數字:1911年;9292千米;1924年,約1.2萬千米;2004年底,約7.15萬千米。

原因: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和新中國社會主義性質做比較即可得出,過去是列強人侵、積貧積弱、戰亂頻仍;今天是獨立自主、改革開放、和平發展。11、略

【分析】【詳解】

(1)做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新政,主張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特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特點是國家干預經濟。

(2)經濟對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經濟“滯脹”現象,為了緩解經濟危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