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突破卷-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
要求的。
(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西拉木倫河發源于大興安嶺西側的內蒙古高原,某研學小組在該河上游
河谷進行研學考察,此段河谷近東西走向,河谷兩側坡面植被發育差異較大。完成下面小題。
1.河谷兩側植被覆蓋率差異顯著,影響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熱量D.土壤
2.河谷坡面中植被茂密一側位于河谷()
A.東側B.南側C.西側D.北側
(2024?四川成都?模擬預測)研究發現,長白山高山苔原帶原以灌木和苔葬地衣為主,少草本植物。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草本植物不斷上侵,苔原帶下部的灌木開始萎縮退化。下
圖示意長白山垂直帶譜及苔原帶內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與海拔、坡度的關聯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八isMt
/\SlOk"4
TI2.HttA
/VJ,,卜?\忖.
H*-----K卜
/\L_____________];
,1*2*Q**u―f,n>1__i*lOnmM手BByKi
/****5*
.-\""
3.在長白山苔原帶內()
A.入侵程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B.坡度越大越容易被草本入侵
C.輕度入侵區的土層厚度最大D.重度入侵區灌木生長條件差
4.隨著全球持續變暖,長白山苔原帶()
A.生物多樣性增加B.分布上限向上移
C.分布面積將萎縮D.灌木的比例增大
5.長白山岳樺林是在惡劣環境下形成的灌木狀、多主干的矮曲林,可能分布在左圖中()
A.甲區域B.乙區域
C.丙區域D.丁區域
(2024?江西贛州?二模)某科考隊到我國某山地考察。調查發現,該山是阿拉善、內蒙古、華北和青
藏植物區系匯聚地,表層土壤中灰鈣土分布廣泛,有機質含量低。下圖為該山地東西坡自然景觀剖面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甲處現為耕地,推測其早期的土地類型最可能為()
A.草地B.林地C.荒漠D.建設用地
7.該山灰鈣土有機質含量低,表明其形成過程中受影響最明顯的風化作用是()
A.生物風化B.凍融風化C.溫差風化D.化學風化
8.考察隊到達靠近山頂的一小型山間盆地,發現該處為草原景觀,而周圍大部分為森林,可能是該處()
A.風速較大B.光照較強C.水分條件差D.冷空氣集聚
(2024?遼寧遼陽?模擬預測)某自然保護區地處川西北高山峽谷區,分布著典型的高原山地森林,是
金沙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川西北重要的固碳區。下圖示意該自然保護區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碳儲量和
碳密度分布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導致該區域海拔35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儲量較少的主要因素是()
A.人類活動B.水分條件C.地形坡度D.熱量條件
10.該自然保護區碳儲量和碳密度分布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
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山地針葉林D.高山灌木林
(2024?遼寧鞍山?模擬預測)第四紀冰期時,覆蓋北溫帶的闊葉林大幅退縮,部分樹種在厄爾布爾士
山脈北坡留存,并在冰期結束后以此為中心擴散,但向南越過山脈擴散的較少。因此,厄爾布爾士山脈北
坡形成獨特而古老的森林,部分樹木樹齡達500年,該森林已經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厄爾布爾士山
脈南坡更多受伊朗高壓(副熱帶高壓的一部分)控制。下圖示意厄爾布爾士山脈位置。完成下面小題。
11.第四紀冰期闊葉林能在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留存,與其關聯最小的因素是()
A.湖泊調節顯著B.垂直分異明顯C.緯度位置較低D.暖濕西風影響
12.與北坡相比,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
A.冬季積雪下限低B.基帶植被覆蓋度高
C.同一帶譜上限高D.生物多樣性較豐富
13.冰期結束后,闊葉林樹種向南擴散較少,主要受制于()
A.光照B.熱量C.風速D.降水
(2024?湖南?三模)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生長海拔高于1800米),岳樺林木稀疏,
矮曲呈叢生狀態,矮曲和稀疏程度隨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匐匐狀生長,根系發達。植被覆蓋度(FVC)
指植被地上部分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積占研究區總面積的比例,其變化與自然條件、人類活動等因素密切相
關。如圖為2000年~2020年長白山區不同海拔植被覆蓋度(FVC)均值曲線及植被覆蓋面積變化柱狀圖。完
成下面小題。
14.下列關于長白山岳樺林帶的自然環境特征的推測,正確的是()
①海拔較高,氣溫較低②風力較大
③蒸發量較大,氣候暖干④土層薄,土壤貧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長白山植被量最大的海拔范圍是()
A.<200米B.600~800米C.800~1000米D.>1800米
16.關于長白山區較高海拔區域(海拔>1800米)植被覆蓋度的變化及主要影響因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急劇上升②急劇下降③人類活動④自然條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2024?湖北荊州?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國天山南坡某山地坡地與谷地植被存在著較大差異。山坡風化作用強烈,森林帶以上有常年積雪帶,
山地表層以砂巖層為主,受地形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谷地較少有人類活動干擾。下圖示意該山地地形
剖面,I、II、川為該山地的三個草甸區。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該山地的植被正在發生著較大的變化。下
圖示意天山南坡某山地地形剖面。
/巖層界線
/'斷裂帶
■永久冰雪帶
d草甸區
舉針葉林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距山地水平距離/m
(1)說出圖示中I草甸區植被數量狀況,并解釋原因。(6分)
⑵從水分條件的角度,分析II區與m區之間的坡地沒有植被生長的原因。(6分)
⑶推測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背景下,該地山地森林帶的分布變化特點。(4分)
18.(2024?四川涼山?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長白山曾因強烈的火山噴發毀滅了原始植被,山地林線被迫下移。由于受偏東向噴發和高空強勁的西
北風影響,各坡向火山灰沉積厚度差異明顯。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蝕,干擾了植被恢復演化的進程。北坡植
被恢復較快,已進入植被演化后期并形成了完整的溫帶地區垂直自然帶,東坡植被恢復較慢,還處于演化
初期,林線以下僅分布著先鋒樹種(常在裸地或無林地上天然更新、自然生長成林的樹種)長白落葉松。
下圖為長白山地區地形示意圖和長白山東坡、北坡植被分布示意圖。
(1)簡述長白山地區大部分區域2000米以上森林難以生長的自然條件。(6分)
⑵指出與長白山北坡相比,東坡火山灰的沉積厚度特征并說明原因。(6分)
⑶結合東坡的自然環境,分析長白落葉松的生長習性。(6分)
⑷在自然演化規律的影響下,參考北坡植被的演化推測長白山東坡植被分布的變化趨勢。(4分)
19.(2024?山東荷澤?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太白山地處秦嶺主脊,海拔3767m,是秦嶺最高峰,其山地各林帶(圖)高于同屬秦嶺山區的其他山
地。太白山林線高度在3450m左右,南北兩坡相當。太白山發育了世界上帶幅(山地林帶上限和下限之間
的距離)最寬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帶,被稱為“超級垂直帶”。秦嶺地處我國南北過渡帶上,具有物種最豐
富的落葉木本植物,在垂直空間上形成較強競爭優勢。
(1)從大氣受熱過程角度解釋太白山各林帶海拔較高的原因。(6分)
⑵說明太白山南北兩坡林線高度相當的原因。(4分)
⑶分析物種豐富的落葉木本植物對太白山"超級垂直帶”形成的作用。(4分)
單元突破卷-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
要求的。
(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西拉木倫河發源于大興安嶺西側的內蒙古高原,某研學小組在該河上游
河谷進行研學考察,此段河谷近東西走向,河谷兩側坡面植被發育差異較大。完成下面小題。
1.河谷兩側植被覆蓋率差異顯著,影響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熱量D.土壤
2.河谷坡面中植被茂密一側位于河谷()
A.東側B.南側C.西側D.北側
【答案】1.A2.B
【解析】1.地處內蒙古高原,降水較少,夏季蒸發較大,河谷近東西走向,河谷兩側的坡向差異,導致河
谷兩側受太陽輻射的影響不同,從而導致土壤水分條件差異較大,最終使得河谷兩側坡面植被發育差異較
大,坡向差異屬于地形的差異,A正確。均在河流附近,水源差異不大,B錯。兩側海拔差異不大,雖太陽
輻射有差異,但整體熱量差異不大,C錯。小空間尺度內,土壤的肥力、厚度等差異不大,D錯。故選A。
2.結合上題分析,河谷近東西走向,南側河谷地處山地北坡,受太陽輻射影響小,蒸發更少,土壤水分更
好,植被茂密,B正確,ACD錯。故選B。
【點睛】植被分布與環境關系密切,主要受氣候(光照、熱量、水分、盛行風向)、地形(海拔的影響、坡
向的影響、坡度的影響)、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熱量等)等因素的影響。
(2024?四川成都?模擬預測)研究發現,長白山高山苔原帶原以灌木和苔葬地衣為主,少草本植物。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草本植物不斷上侵,苔原帶下部的灌木開始萎縮退化。下
圖示意長白山垂直帶譜及苔原帶內草本植物入侵程度與海拔、坡度的關聯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在長白山苔原帶內()
A.入侵程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B.坡度越大越容易被草本入侵
C.輕度入侵區的土層厚度最大D.重度入侵區灌木生長條件差
4.隨著全球持續變暖,長白山苔原帶
A.生物多樣性增加B.分布上限向上移
C.分布面積將萎縮D.灌木的比例增大
5.長白山岳樺林是在惡劣環境下形成的灌木狀、多主干的矮曲林,可能分布在左圖中()
A.甲區域B.乙區域
C.丙區域D.丁區域
【答案】3.D4.C5.D
【解析】3.全入侵區海拔較重度入侵區更高,入侵程度更高,A錯;重度入侵區坡度最大,但入侵程度并
非最高,B錯;土層厚一般與坡度和地勢有關,一般海拔低、坡度緩的地區土層厚,輕度入侵區海拔不是最
低、坡度不是最緩,C錯;重度入侵區坡度最陡,水土條件較差,灌木植物生長條件差,D正確。
4.全球變暖導致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將減少,A錯;苔原帶是長白山最高的自然帶,其上限不能再上移,
B錯;苔原帶被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帶下部的灌木萎縮退化,故灌木的比例減小,D錯;苔原帶下部被草本
入侵,其下限不斷上移,而其上部不能移動,則導致其面積萎縮,C正確。
5.據題干可知,岳樺林分布的地區環境惡劣,形成灌木狀、多主干的矮曲林,說明其生存區域內水熱組合
差且風大,長白山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水分條件較好,自山麓往上熱量減少、風速增大,生境漸趨惡劣,
岳樺林最有可能分布于丁區域,D正確;甲應為基帶溫帶落葉闊葉林,乙為針闊葉混交林,丙為針葉林帶,
ABC錯誤。
【點睛】影響植物生長的自然因素包括:①氣候:熱量、光照、降水量、蒸發量、氣溫日較差、濕度、風
力、風向、氣象災害。②地形:類型、坡度、坡向、面積及變化。③土壤:深厚或淺薄、肥沃或貧瘠、疏
松或板結、酸性或堿性、礦物質和有機質含量、土壤含水。④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等。
(2024?江西贛州?二模)某科考隊到我國某山地考察。調查發現,該山是阿拉善、內蒙古、華北和青
藏植物區系匯聚地,表層土壤中灰鈣土分布廣泛,有機質含量低。下圖為該山地東西坡自然景觀剖面圖。
A.草地B.林地C.荒漠D.建設用地
7.該山灰鈣土有機質含量低,表明其形成過程中受影響最明顯的風化作用是()
A.生物風化B.凍融風化C.溫差風化D.化學風化
8.考察隊到達靠近山頂的一小型山間盆地,發現該處為草原景觀,而周圍大部分為森林,可能是該處()
A.風速較大B.光照較強C.水分條件差D.冷空氣集聚
【答案】6.A7.C8.D
【解析】6.該山是阿拉善、內蒙古、華北和青藏植物區系匯聚地,又結合海拔3556米,據此推測該山地
為賀蘭山,該地為降水稍多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因此甲地早期的土地利用類型最可能是草地,A正確。林地
一般需要更濕潤的氣候條件,在這種干旱地區不太可能早期就是大面積的林地;荒漠本身生態環境惡劣,
不太可能直接開墾為耕地;建設用地一般是在人類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會出現,不會是早期的自然土
地類型,BCD錯誤。故選A。
7.由題意可知該山地表層的灰鈣土有機質含量低,因此在形成過程中以機械風化為主,結合上題,該山地
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灰鈣土在形成過程中受影響最明顯的是溫差風化,C正確。生物風化主要與生物活
動有關,這里干旱條件下生物活動相對較少,不是主要影響因素;凍融風化主要在寒冷地區有季節性凍土
的地方較為明顯,這里并非主要因素;化學風化通常需要特定的化學條件和較長時間的作用,不是最主要
影響,ABD錯誤。故選C。
8.該地為山頂處的一小盆地,周圍為森林,盆地內為草原,據此推測盆地內植被生長條件較差。盆地內受
地形影響,風速較小,A錯誤。受盆地周圍森林影響,光照條件較差,B錯誤。盆地地勢較低,水分條件較
好,C錯誤。受地形影響,冷空氣下沉易集聚在盆地內,不易擴散,從而影響植被生長,D正確。故選D。
【點睛】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有熱量、水分、光照、風力、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
(2024?遼寧遼陽?模擬預測)某自然保護區地處川西北高山峽谷區,分布著典型的高原山地森林,是
金沙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川西北重要的固碳區。下圖示意該自然保護區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碳儲量和
碳密度分布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導致該區域海拔35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儲量較少的主要因素是()
A.人類活動B.水分條件C.地形坡度D.熱量條件
10.該自然保護區碳儲量和碳密度分布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
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山地針葉林D.高山灌木林
【答案】9.A10.C
【解析】9.由材料可知,該自然保護區位于川西北、金沙江上游高山峽谷中。由已學可知,海拔3500m以
下接近山麓地帶,地形坡度較小,土層較厚,森林植被的碳儲量應增加,但受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森林
被大量砍伐,開墾為耕地,因此森林的碳儲量較少,A正確,C錯誤;3500m以下的地區雖然海拔較高,但
由于處于季風氣候區,受夏季風影響大,降水較多,水分條件較好,森林植被的碳儲量應該比較高,B錯誤;
海拔3500m以下,氣溫較高,熱量豐富,有利于提高森林植被碳儲量,D錯誤。故選A。
10.由已學可知,該區域自然帶的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隨著海拔的升高,自然帶應該由常綠林帶
逐漸變為落葉林帶、針葉林帶、灌木林帶等。讀圖可知,海拔3901-4100m森林植被碳儲量和碳密度分布最
大,海拔4101-4300m森林植被的碳儲量驟然下降,而闊葉林、針葉林等喬木的固碳能力要遠高于高山灌
木,可以推測出海拔4101-4300m的植被類型應為高山灌木林,那么海拔3901-4100m的植被應該是針葉林,
C正確,D錯誤;海拔3901-4100m處溫度較低,不可能是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AB錯誤。故選C。
【點睛】通俗地說,碳匯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
能力。有資料說,森林面積雖然只占陸地總面積的1/3,但森林植被區的碳儲量幾乎占到了陸地碳庫總量的
一半,不同植被的固碳能力不同,一般來說森林大于草原大于荒漠;喬木大于灌木大于草本;常綠林大于
落葉林。
(2024?遼寧鞍山?模擬預測)第四紀冰期時,覆蓋北溫帶的闊葉林大幅退縮,部分樹種在厄爾布爾士
山脈北坡留存,并在冰期結束后以此為中心擴散,但向南越過山脈擴散的較少。因此,厄爾布爾士山脈北
坡形成獨特而古老的森林,部分樹木樹齡達500年,該森林已經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厄爾布爾士山
脈南坡更多受伊朗高壓(副熱帶高壓的一部分)控制。下圖示意厄爾布爾士山脈位置。完成下面小題。
11.第四紀冰期闊葉林能在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留存,與其關聯最小的因素是()
A.湖泊調節顯著B.垂直分異明顯C.緯度位置較低D.暖濕西風影響
12.與北坡相比,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
A.冬季積雪下限低B.基帶植被覆蓋度高
C.同一帶譜上限高D.生物多樣性較豐富
13.冰期結束后,闊葉林樹種向南擴散較少,主要受制于()
A.光照B.熱量C.風速D.降水
【答案】ILB12.C13.D
【解析】1L受里海調節顯著,氣候相對溫暖,A不符合題意;南北兩坡都垂直分異明顯,且闊葉林只能生
長在特定的范圍內,垂直分異大不能作為冰期時闊葉林能在北坡"避難"的理由,B符合題意;緯度較低,熱
量條件較好,在冰期較為重要,C不符合題意;即使在冰期,西風也具備一定的增溫增濕效果,有利于闊葉
林生存,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2.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為西風和冬季風背風坡,積雪少,冬季積雪下限更高,A錯誤;南坡受高壓控制,
基帶為荒漠草原,植被覆蓋度低,氣候干旱,植被帶譜數量少,生物多樣性不如北坡豐富,BD錯誤;南坡
為陽坡,熱量條件好,同一帶譜上限更高,C正確。故選C。
13.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氣候干旱,降水稀少,限制了森林的生長,制約了闊葉林樹種向南擴散,D正確。
南坡是背風坡,光照、熱量條件更好,風速更小,都不是主要制約條件,ABC錯誤,故選D。
【點睛】影響雪線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1)溫度: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全球雪線高度分布的總趨
勢是兩極最低,向低緯度逐漸升高,其中副熱帶附近雪線最高。同一山體,一般陽坡,日照強,氣溫高,
雪線高于陰坡。(2)降水量: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相關。同一山體,一般迎風坡雪線低于背風坡雪線;
海洋性冰川雪線低于大陸性冰川。(3)地表起伏影響:陡峻的山地,積雪易下滑,不利于積雪保存,雪線
偏高;坡度較小的山地,有利于積雪沉積,雪線偏低。
(2024?湖南?三模)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生長海拔高于1800米),岳樺林木稀疏,
矮曲呈叢生狀態,矮曲和稀疏程度隨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狀生長,根系發達。植被覆蓋度(FVC)
指植被地上部分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積占研究區總面積的比例,其變化與自然條件、人類活動等因素密切相
關。如圖為2000年~2020年長白山區不同海拔植被覆蓋度(FVC)均值曲線及植被覆蓋面積變化柱狀圖。完
成下面小題。
14.下列關于長白山岳樺林帶的自然環境特征的推測,正確的是()
①海拔較高,氣溫較低②風力較大
③蒸發量較大,氣候暖干④土層薄,土壤貧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長白山植被量最大的海拔范圍是()
A.<200米B.600~800米C.800~1000米D.>1800米
16.關于長白山區較高海拔區域(海拔>1800米)植被覆蓋度的變化及主要影響因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急劇上升②急劇下降③人類活動④自然條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4.C15.B16.D
【解析】14.根據材料"岳樺林木稀疏,矮曲呈叢生狀態,矮曲和稀疏程度隨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
匐狀生長,根系發達。"可知岳樺林處于山體海拔高處,氣溫低,蒸發量較小,氣候濕冷,匍匐狀生長,根
系發達是適應風力大、土層薄的環境特征。①②④正確,③錯誤,故選C。
15.植被量的大小可結合植被面積及植被覆蓋度(FVC)進行推測,海拔600~800米處,植被面積最大,植
被覆蓋度只比800~1000米處小一點點,因此,海拔600~800米處,植被量最大,B正確。ACD錯誤,故選
Bo
16.讀圖可知:長白山區較高海拔區域(海拔>1800米)植被覆蓋度急劇減小,①錯誤,②正確;主要原
因是,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熱量不足,不適宜植被生長,④正確;較高海拔處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活
動較少,③錯誤;故選D。
【點睛】岳樺林景觀帶在海拔1800-2000米之間,位于長白山下部,地面坡度陡峻,氣溫低,雨量豐沛,
風力強大,蒸發量較小,相對濕度甚大,土層很薄,主要土類為山地生草森林土。岳樺林木稀疏,矮曲成
叢生狀態。矮曲和稀疏程度隨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甸狀生長,根系發達,能適應高山嚴寒的氣候、
瘠薄的土壤和強風的吹襲。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2024?湖北荊州?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國天山南坡某山地坡地與谷地植被存在著較大差異。山坡風化作用強烈,森林帶以上有常年積雪帶,
山地表層以砂巖層為主,受地形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谷地較少有人類活動干擾。下圖示意該山地地形
剖面,I、11、III為該山地的三個草甸區。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該山地的植被正在發生著較大的變化。下
圖示意天山南坡某山地地形剖面。
巖層界線
斷裂帶
永久冰雪帶
M草甸區
I針葉林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距山地水平距離/m
(1)說出圖示中I草甸區植被數量狀況,并解釋原因。(6分)
(2)從水分條件的角度,分析II區與m區之間的坡地沒有植被生長的原因。(6分)
⑶推測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背景下,該地山地森林帶的分布變化特點。(4分)
【答案】(1)1草甸區植被的數量較少;I草甸區海拔較高,位于冰川季節性消融區,熱量條件較差;且風化
作用強烈,多礫石分布。(6分)
(2)該山地位于天山南坡,氣候干旱,降水少,山地植被的分布主要受山谷北坡天山冰川融水的影響;冰川
融水形成地表徑流向下游逐漸減少,到達II區與皿區之間坡地的水量少;且II區與ni區之間坡地,表層砂
巖層厚,地下水深,水分條件較差,導致沒有植被生長。(6分)
⑶該山地位于天山南坡,氣候干旱,降水少,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南坡山地冰川將持續融化,最終消
失。因此,山地森林帶的下限應先降低后上升,山地森林帶上限也應先升高后降低;最后隨著冰川消失,
森林帶可能消失。(4分)
【分析】本題以天山南坡某山地植被分布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相關知識點,考
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
【詳解】(1)I草甸區植被的數量較少。原因:讀圖可知,I草甸區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較高,處于
森林帶以上,有常年積雪帶,位于冰川季節性消融區,熱量條件較差,不利于植被生存;且海拔高,大氣
稀薄,晝夜溫差大,地表巖石風化作用強烈,多礫石分布,土壤發育差,土壤貧瘠。
(2)該山地位于天山南坡,由于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影響H區與HI區之間植被分
布的主導因素為水源,由于降水少,水源主要來自受山谷北坡天山冰川融水;冰川融水在高海拔地區匯聚
形成地表徑流向下游流動,沿途不斷蒸發、下滲、植被吸收,水量逐漸減少,能到達II區與III區之間坡地
的水量很少;且讀圖可知,II區與in區之間坡地表層砂巖層較厚,砂巖層透水性好,水體下滲至較深位置,
地下水深,地表水分條件較差,導致沒有植被生長。
(3)該山地位于天山南坡,由于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干旱,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南
坡山地冰川將持續融化,最終消失。因此,在早期冰川融水增多,水分條件改善,山地森林帶面積擴大,
下限降低,上限升高;后來由于冰川融化,冰川萎縮,冰雪融水減少,水分條件不足,山地森林帶面積減
小,下限升高,上限降低;最后冰川消失,水分條件更差,不能滿足森林的生長,森林帶可能消失。
18.(2024?四川涼山?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長白山曾因強烈的火山噴發毀滅了原始植被,山地林線被迫下移。由于受偏東向噴發和高空強勁的西
北風影響,各坡向火山灰沉積厚度差異明顯。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蝕,干擾了植被恢復演化的進程。北坡植
被恢復較快,已進入植被演化后期并形成了完整的溫帶地區垂直自然帶,東坡植被恢復較慢,還處于演化
初期,林線以下僅分布著先絳樹種(常在裸地或無林地上天然更新、自然生長成林的樹種)長白落葉松。
下圖為長白山地區地形示意圖和長白山東坡、北坡植被分布示意圖O
(1)簡述長白山地區大部分區域2000米以上森林難以生長的自然條件。(6分)
(2)指出與長白山北坡相比,東坡火山灰的沉積厚度特征并說明原因。(6分)
⑶結合東坡的自然環境,分析長白落葉松的生長習性。(6分)
⑷在自然演化規律的影響下,參考北坡植被的演化推測長白山東坡植被分布的變化趨勢。(4分)
【答案】⑴海拔2000米以上區域海拔高,氣溫低,不利于森林的生長;靠近冬季風源地,山頂附近風力強
勁;地勢高,坡度大,土層薄且貧瘠。(6分)
(2)東坡火山灰沉積較厚。原因:受火山噴發方向和西北風影響,東坡沉積的火山灰更多;東坡坡度較緩,
利于火山灰的沉積。(6分)
⑶火山噴發后,東坡火山灰沉積較厚,易受侵蝕,涵養水源能力較差,因此落葉松應具有耐旱的特征;原
始植被因火山噴發破壞嚴重,因此東坡裸地面積大,光照較充足,落葉松應具有喜光的特征;由于東坡受
火山活動干擾較大,大量植被恢復緩慢,因此落葉松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競爭力。(6分)
⑷受自然演化規律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森林會上侵苔原帶(即林線上移),導致東坡苔原帶逐漸向高海拔擴
展,面積減小;山麓地帶的落葉松林將逐漸被闊葉林取代;東坡的植被分布將朝著類似于北坡的方向發展,
逐漸恢復完整的溫帶垂直自然帶。(4分)
【分析】本題以長白山地區植被分布為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協調觀、
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的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1)植被生長的自然條件主要從氣溫、降水、土壤等角度展開分析。氣溫:海拔2000米以上氣
溫隨海拔升高而顯著降低,寒冷的氣候不利于森林的生長和發育。風力:高海拔地區更接近冬季風源地,
風力較大,強風會對樹木的生長造成阻礙,如吹倒樹木、影響光合作用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食品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商業店鋪租賃合同簡易范本
- 2025年通信基站維護協議先例文本
- 數一數(第二課時)(教案)-一年級上冊數學滬教版
- 2025中學助學金借款合同補充協議
- 2024年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招聘教師真題
- 2024年樂山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杭州市老年病醫院招聘工作人員真題
- 2024年安徽馬鋼技師學院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煤灰水泥出售合同范本
- 聲屏障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院內VTE防控課件
- 汽車智能系統知識
- 2025溫州二模253溫州二模英語試卷
- 2025年離婚申請協議書模板電子版
- 人教版(2024)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素養卷(含答案)
-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NB∕T 10096-2018)
- 土木工程CAD-終結性考核-國開(SC)-參考資料
- 醫院駕駛員培訓
-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書-青年基金、面上項目
- 2024年行政執法考試題庫及答案(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