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古詩詞閱讀專項訓練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各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送別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點明了送行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
方,寫景氣勢宏偉。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作者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
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掃離情別緒,表現了作者不凡的胸懷和抱負,給人以
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句承上作結:既非遠別,又同為宦游,分別時不應
作小兒女之態。
2.有同學認為從該詩頸聯和尾聯傳達出的情感來看,詩人的情緒急轉直下,所以在朗誦
時應該用緩慢、低沉的語調讀出傷感之情,你是否同意?請簡要說明理由。
詩歌鑒賞。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②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③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④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傅十年事勒強移棲息一枝安⑥。
【注釋】①府:幕府。②井梧:梧桐。③中天:半空之中。④風塵荏苒:指戰亂已久。荏
苒:猶輾轉,指時間推移。⑤伶偈(ping):流離失所。十年事:杜甫飽經喪亂,從天寶十四
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至作者寫詩之時,正是十年。⑥強移:勉強移就。一枝安:指他在
幕府中任參謀一職。整句話的大意是,自己之入嚴幕,原是出于為一家生活而勉強以求暫時
的安居。
3.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正確的一項是()o
A.首聯通過環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涼,未寫“獨宿”而先寫“獨宿”的氛
圍、感受和心情,奠定了全詩輕松愉快的情感基調。
B.頸聯與頷聯相呼應,正是因為象征戰爭的號角一直吹響,與親人聯系的音書才會斷
絕,因為無人共賞月色,才感到行路的艱難。
C.尾聯照應首聯,“強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來占這幕府中的“一枝”,以一個
“安”字,寫出了詩人對目前生活十分滿足。
D.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前兩聯寫“獨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兩聯則就“獨宿”之
景,間接抒發“獨宿”之情。
4.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頷聯“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兩組對話。
題木蘭廟①
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外
【注釋】①木蘭廟:《太平廣記》云,黃州黃崗縣(今屬湖北)木蘭山,在縣西一百五十
里,今有木蘭鄉。有好事者,因木蘭山木蘭縣之名與木蘭相同,于是加以附會,立廟于此。
②拂云堆:古地名,在黃河北岸,今內蒙古烏拉特旗西北。③明妃:漢元帝宮女王婿,又稱
王昭君。晉文王諱昭,故晉人稱其為明妃。
5.小杰:這首詠史絕句,通過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和細致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位光
彩照人的巾幗英雄形象。
小方:是呀,讀到詩中一句,我的腦海不由浮現《木蘭詩》中木蘭“萬里赴
戎機,關山度若飛”奔赴沙場的颯爽英姿;讀到詩中“”一詞,又如見木蘭少女情
態,她也有女子愛美之心。
6.小杰:沒想到木蘭把酒思鄉時,居然想到了漢朝遠嫁番邦和親的明妃王昭君。不過細
想,她們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了。
小方:是的,她們二人都是女子,都是離家別親來到邊塞,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她們的
身份、經歷以及到邊關的原因各不一樣,但是她們身上都承載著③的重大責任。
閱讀下面杜甫不同時期所作的兩首詩,完成下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選)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路里裂。床頭屋漏無干
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
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7.下面哪項的詩句與畫線句的景物營造的氛圍完全不同()。
A.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B.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D.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8.詩歌表達的情感往往受社會現實的影響,請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分析詩人在這兩首
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賞析杜甫的《望岳》,按要求回答問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9.下列對古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五六句寫仔細遠望,見群峰云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
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描寫泰山的遠景。一個“鐘”字把天地萬物一下
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
C.“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語氣助
I司。
D.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
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10.從整首詩看,分析本首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n.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
兼葭
《詩經》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澗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澗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
水中垠。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濱。溯澗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
在水中扯。
班級要拍攝微視頻《兼葭》,打算選取兩到三個意象組合成畫面,來體現詩中主人公的
心理。請你提供一個意象組合方案,并說明理由。
閱讀下面的古詩詞,回答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2.解釋題目中“之”的意思。
13.意象是詩中寄寓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這首詩中,“天涯”這一意象寄寓了詩人的什
么情感?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題目交代了送別的地點。
B.頸聯寫景,以水中月明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
闊、天空的高遠。
C.尾聯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依依不舍之情。
D.從結構上看,本詩起承轉合層次清晰,首聯點題“起”,頷聯寫景“承”,頸聯變換
角度寫景“轉”,尾聯抒情“合”。
15.頷聯中的“隨”字用得好,請簡要說說好在何處。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6.朗讀是心靈的吟唱。下列對詩歌朗讀的處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律詩要求全詩通押一個韻,所以要朗讀出“低”“泥”“蹄”“堤”的韻味。
B.笛音具有優美清新、圓潤明亮的特點,在朗讀本詩時用笛子伴奏最合適不過。
C.朗讀頷聯時應重讀“爭”“啄”二字,突出鶯燕的動態,展現春天的蓬勃生機。
D.“行不足”是因為沒看夠,應用悲傷低沉的語調,表現詩人的不舍難過之情。
17.詩歌常借助景物表達情感。請依據詩句,完成下表。
篇名景物:花情感
亂花漸欲迷人
《錢塘湖春行》
眼,淺草才能沒馬①________
(白居易)
蹄。
感時花濺淚,
《春望》(杜甫)②________
恨別鳥驚心。
《卜算子?詠已是懸崖百丈表達了作者對梅花傲霜斗雪、堅忍不拔品
梅》(毛澤東)冰,猶有花枝俏。質的贊美。
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張仲欽①朝陽亭次韻(其一)
[宋]張孝祥②
空巖相望一牛鳴,不要郵簽③報水程。
天接海光通外徼④,地連江勢挾重城。
絲綸⑤疊至龍恩重,繡斧⑥前驅蜜⑦霧平。
鳳閣鸞臺有虛位,請君從此振朝纓。
【注】①張仲欽:張維,字仲欽,張孝祥友人。②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于
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此詩寫于他被貶廣西桂林任職期間。③郵簽:古代計算
水程的標志。④徼(jid。):邊塞。⑤絲綸:指皇帝的詔敕。⑥繡斧:謂執法者,身著繡衣,
手持斧杖。⑦蟹(ckm):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
18.詩歌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9.結合具體詩句,說說你對本詩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句。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
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
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
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詩人胸襟的闊大。沒有悲傷之感。故選B。
2.答案:不同意。因為這兩聯詩句均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心態,所以應該用激昂、樂
觀的語調朗誦。
解析:本題考查詩句的情感。由“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
巾”可知這四句詩是詩人在勸慰自己的朋友,無論去到何方,他們都會像是鄰居一樣距離相
近。頸聯寫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空間的阻隔,尾聯勸慰友人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這兩聯詩句均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豁達豪邁的心態,所以應該用激昂、樂觀的語調朗誦。
故而,我不同意這位同學的看法。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詩句理解和賞析。A.“奠定了全詩輕松愉快的情感基調”有誤。“清秋
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句意是,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風中抖動,只有蠟燭殘光照著孤
單的我。首聯通過環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涼,未寫“獨宿”而先寫“獨宿”的
氛圍、感受和心情。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深沉的情感,首聯奠定全詩“悲涼沉郁的感情基
調”,而不是“輕松愉快的感情基調”;C.“以一個安字,寫出了詩人對目前生活十分滿足”
有誤。根據注釋“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參謀一職。整句話的大意是,自己之入嚴幕,原是
出于為一家生活而勉強以求暫時的安居”可知,用一個安字,不過是詩人自我解嘲。詩人一
夜徘徊彷徨、輾轉反側,心中并不安寧。詩人當時境遇凄涼,十年漂泊輾轉,詩風沉郁;D.間
接抒發‘獨宿之情”有誤。“風塵荏苒音書絕”,是許多感慨的中心內容。風塵荏苒:指戰亂
已久。詩人時常想回到故鄉洛陽,卻由于戰亂已久,連故鄉的音信都得不到。“關塞蕭條行
路難”,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憶弟之情有增無減,因為他還是沒有辦法回到洛陽。
這一聯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時的心情很復雜,用兩句詩無法寫完,于是用“伶偶
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蘊深遠。故后兩聯,是“直接抒發‘獨宿之情,而不是“間接抒發
'獨宿之情";故選B。
4.答案:角度(一):視聽結合,選取視覺形象“月色”與聽覺形象“角聲”,表達了獨
宿不寐的沉郁悲抑的心情。角度(二):以動襯靜,以徹夜回蕩的角聲反襯四周的清寂,表達
了獨宿不寐的沉郁悲抑的心情。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賞析。“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句意是:長夜里號角
聲悲壯似在自語,天空中的月色雖好誰與我共賞。選取視覺形象“月色”與聽覺形象“角
聲”,以徹夜回蕩的角聲反襯四周的清寂,采用視聽結合、以動襯靜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
獨宿不寐的沉郁悲抑的心情。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景中有情,萬古奇警。”而造
句之新穎,也非同一般。每句讀起來有三個停頓。詩人就這樣化百煉鋼為繞指柔,以頓挫的
句法,吞吐的語氣,烘托出一個看月聽角、獨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怡切地表現了無人共語、
沉郁悲抑的復雜心情。
5.答案:彎弓征戰作男兒;畫眉。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中“萬里”極言征程之遠,
“赴”表現動作之迅速、果敢。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赴戰場的場景。
《題木蘭廟》中“彎弓征戰作男兒”表現出木蘭奔赴沙場參與戰斗的颯爽身姿。'夢里曾經
與畫眉”意思是:在夢中像曾經那般給自己畫眉。“夢里”是虛寫,與前文形成虛實結合,形
象地表達了英雄的女兒情懷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畫眉”表現出女兒本色和對美好生
活的追求,《木蘭詩》表現女兒情態的詩句“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與此意境相同。
6.答案:家國、民族(家國安定、為國紓難)。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木蘭女扮男裝,征戰沙場,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為國家立下
赫赫戰功;而明妃王昭君則選擇了遠嫁番邦,用和平的方式為國家帶來了長時間的安寧。據此
可知,她們身上都承載著保家衛國的重大責任。
7.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渲染凄苦的氛
圍,襯托詩人愁苦的心情。A.“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兩句,以夸張的筆墨,
既氣勢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
境。B.兩個“籠”字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意象)和諧地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描繪出
秦淮河兩岸朦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種凄清的氛圍),寄托了作者的憂愁和傷感。C.“小橋
流水人家”,以樂靜寫悲情,渲染凄苦的氛圍,襯托詩人愁苦的心情。D.開篇寫楊花落盡、
子規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涼的氣氛,奠定了送別的傷感基調。故選:C。
8.答案:《望岳》作于詩人青年時期,漫游河南、山東等地,心中對前途充滿雄心壯志
和希望,表現出詩人不畏艱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于安史之亂后,戰亂尚未平息,詩人推己及人,表現出憂國憂民的
濟世情懷和舍己為人的博大情懷。
解析:本題考查詩人情感。《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思是有朝一日,
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一覽無余!此句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
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
子,普遍地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
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
安如山”等等,這兩句詩寫出詩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廣廈”,都能安居樂
業的心愿,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和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
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9.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描寫
泰山的近景,細筆描寫泰山神奇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故選B。
10.答案: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的景象,流露出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達了詩
人不怕困難、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豪情壯志。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主旨賞析。《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詩中描述了作者登上
泰山,遠望群山連綿,感受到自然的壯麗與偉大。詩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
了作者渴望攀登人生巔峰,俯瞰世界的豪情壯志。這種情感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密切
相關。在杜甫的時代,唐朝正值盛世,國家強大,社會穩定,為文人墨客提供了相對寬松的
創作環境。杜甫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青年,自然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希望通過自己的
努力,實現個人的理想與抱負。
n.答案:示例:①意象:兼葭、白露、水。②理由:這三個意象的組合,描繪出在深秋
的早晨,茂密的蘆葦上布滿白露凝結成的霜,遠遠望去,白茫茫一片,霧氣彌漫,主人公在
岸邊深情地凝視著對岸,惆悵不已的畫面。這幅岸邊深秋圖渲染了清冷、蕭瑟的氣氛,能烘
托出主人公的惆悵和對伊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分析。《兼葭》中的意象,有兼葭(蘆葦)、白露、霜、秋水、
伊人等,從中選取兩到三個組合成畫面,說明是如何體現主公的心情的,言之有理即可。
12.答案:到,往。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中詞語的含義。本詩是一首送別詩,寫作背景是:孟浩然友人杜晃要
離開荊地到東吳,孟浩然為友人杜晃送行而寫下此首送別詩。題目中杜十四就是指杜晃;之,
意思是到,往。
13.答案:與友人離別時的不舍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主旨。“天涯一望斷人腸句意是:抬眼向天的盡頭望去,真讓人
肝腸寸斷憂傷至極。此詩從寫景入筆,通過渺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出深情一
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
眼天涯,不禁情如春江,洶涌澎湃。“天涯”這一意象,寄寓了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不舍之
情,“斷人腸將別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束全詩,離愁別恨,悠然不盡。此詩如行云流
水,寫得頗富神韻,自然流暢地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也體現出詩人與友人之間的
真摯友誼。
14.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題目交代了送別的地點”
表述錯誤。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并不是為了送別朋友。故選
Ao
15.答案:“隨”運用了擬人/精準的動詞/化靜為動,寫出了江景逐漸開闊的特點,表達
了作者外出游歷的喜悅豪壯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關鍵詞句的鑒賞。“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一聯的意思是隨著
平原的延伸,山巒逐漸隱沒,而長江則在這片廣袤的原野中奔流不息。“隨”字不僅生動地
描繪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麗景色,通過流動的視角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