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明清時期 (附帶命題預測)_第1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明清時期 (附帶命題預測)_第2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明清時期 (附帶命題預測)_第3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明清時期 (附帶命題預測)_第4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明清時期 (附帶命題預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清單主題05明清

時期

目錄

01主旨概述:時期特點提煉。05素養導向:核心素養培育。

02歷史時空:歷史事件定位。06命題預測:中考前瞻分析。

03熱詞背誦:核心詞匯掌握。07真題在線:考題精選精練。

04考點梳理:考點高效整合。08新情境?新材料?新設問:材料創新設問

主旨概述

本階段時間界限為1368年至1840年,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

發展。明初統治者進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強化了皇權。明朝一度出現強盛局面,鄭和下西洋

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明朝后期,統治危機不斷加深,明政權最終在農民大起

義和東北滿洲的雙重夾擊下崩潰。清朝統一全國后,加強君主專制,并對西藏、新疆、臺灣

及附屬島嶼南海諸島等進行有效的管轄。面對世界形勢的巨變,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

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的潮流。

政治方面: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

經濟方面: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對外關系:對外政策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

科技文化:宋元時期科學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活字印刷術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并外傳;

文學藝術繁榮,宋詞、元曲等文學藝術碩果累累。

歷史時空

明朝清朝前期

明朝滅

鄭和下j1

亡清軍

西洋1

L.M...I

13614051433163616416517131727176218408

843

14世紀中葉15世紅16401688181*^60^^

熱詞背誦

第14課朱元璋廠衛制度八股取士

第15課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第16課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明長城明小說

第17課李自成起義

第18課鄭成功收復臺灣臺灣府駐藏大臣達賴喇嘛金瓶摯簽

第19課徽商晉商人口增長

第20課軍機處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閉關鎖國政策

第21課曹雪芹《紅樓夢》昆曲京劇

考點梳理

考點1、明朝皇權的強化

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

(1)中央:權分六部: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政治(2)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

管地方民政和財政、司法、軍務。朱元璋還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分散兵權:明太祖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皇帝直

軍事

接掌握軍事大權

【易錯點撥】

1.秦始皇統一全國后,設丞相,管理行政;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由六部分理朝政。從丞相的設立

到廢除,反映了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

2.明太祖朱元璋設置的特務機構是錦衣衛,明成祖設置的是東廠,明憲宗設置的是西廠。

【知識點撥】朱元璋廢除丞相,強化皇權的利弊得失?

禾克服了朝臣權力過大的弊端,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形成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為經濟發展創造

了有利的環境。

弊:皇權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沒有獨立性,不能廣泛吸納建議,容易形

成專權,出現偏頗決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給明朝統治埋下危機。

考點2、明朝經濟的發展

概況明朝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農業明代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棉紡織業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

業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暢銷海內外

商業商品經濟相當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還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商業城市。出

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

【易錯點撥】

①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在明朝時期傳入我國,到清朝時期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②山西商人組成晉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組成徽商。

考點3、鄭和下西洋

①國力強盛(前提):15世紀初,明朝經濟逐步繁榮,國力

雄厚,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②對外政策:明朝前期實行積

條件極的對外政策;③技術先進: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

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有航海圖和指南針;④明成祖的支0

持;鄭和吃苦耐勞,英勇無畏的精神和出色的組織才能。

明成祖①為了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

目的

②用中國的貨物換取海外的奇珍。鄭和像

時間1405年到里亞年,鄭和率船隊二次下西洋。

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逗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

路線

海岸和紅海沿岸。

載絲、瓷、茶、漆器等訪問當地首領,贈送物品,發展友好關

形式

\-?tMn''X

系;開展貿易,互通有無,互補互利。

特點和地鄭和下西洋歷時近、次數變、規模大、形式多、地域廣,堪稱

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T-

鄭和七下西洋路線圖

①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②開

意義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

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易錯點撥】

1.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

2.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不是明太祖。

【知識點撥】

1.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①國家統一,社會穩定。②經濟繁榮,國力強盛。③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④積累的豐富的航海經驗。

⑤統治者的支持。⑥鄭和本人的堅毅勇敢的品質和卓越的領導能力。

2.鄭和下西洋的局限性?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為了發展海外貿易,因而不計經濟效益,每到一個地方慷慨贈禮、厚往薄來,其

結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長久;實質是自然經濟下的一種朝貢貿易,它不像新航路

開辟是為了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服務的,不可能引起社會變革也使航?;顒尤狈Τ志脛恿ΧN聲

匿跡。

考點4、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走私和搶劫,稱為倭

倭寇

寇。

倭患嚴重①明朝商貿發達,距倭國近;②明朝中期,日本國內動蕩加?。虎勖鞒瘒p弱,海防松懈,

原因④明朝官僚、奸商以及海盜等與倭寇相互勾結。

①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抗擊倭寇,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②隨后,戚繼光

抗倭

又平息福建、廣東地區的倭患,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評價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

駕工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易錯點撥】戚繼光是民族英雄,岳飛是抗金英雄,文天祥是抗元英雄。

【知識點撥】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

(1)正義之舉,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能征善戰。

(3)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聯合作戰。

(4)戚繼光的軍事指揮才能。

考點5、《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

作者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本

內容記載了1800多種藥物,收錄11000多個藥方。書中對各種藥

草綱

物進行了新的分類,詳細介紹它們的產地、形色、氣味及其主

目》

要療效

影響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荽李時珍像

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作者明末清初宋應星所著

內容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類,介紹了當

*

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

《天工部門以及各種物品、生產工具和生

工開產流程,配有120多幅插圖,描繪生

:中敢CHINAJ|)

物》產過程和各行業勞動人民形象1

影響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

進水平的科學技術。后傳到國外,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特點注重實際、重視實踐,開始顯露出一些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

作者明代科學家徐光啟

內容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qw/r/

《農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

政全荒政等大類,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ar

書》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農政全書》書影

影響是明代末年一部有關國計民生的蕤科學巨著

【易錯點撥】明朝科技特點和價值:既有中國傳統科技實用性的特點,又集歷代之大成,具有總結性的

特點。從價值和影響看,雖無突破和創新,但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知識點撥】《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三部巨著有何共同點?

①多為總結性巨著,對傳統科技典籍、成就進行整理,作出經驗性總結。

②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③體現出西方文化的傳入,如《農政全書》。

④對自然科學的探究較少。

考點6、明長城北京城

明起止點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fit相

長分布特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

城點

目的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

組成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

功能防止北方蒙古族南擾的軍事防御工程,沿線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并

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特點在長城修筑史上,明長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

工程質量更為優異

作用(1)軍事上:抵御了少數民族的侵擾

(2)政治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為邊疆地區的開發提供了和平、安寧的環境,是凝

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促進了各民族的交融

(3)經濟上: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

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促進了北疆地區的經濟的開發

萬里長城常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這其中的寓意是: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是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奮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

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概況1406?1420年,在元大都基礎上營建。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

建壇

構成明朝北京城包括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核心是onstn□

If.東

宮城,即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今稱故宮

布局特(1)平面呈“凸”字形,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左

JF臺

n

點右對稱,均衡布局□

宜富今蜀日壇

北1I1

輯市

索便門

(2)以宮殿為重點,并建有壇廟、宮苑、王府、否竺1中央立XI1中央盲X

京Fn寸m

城垣、城樓、官衙、倉庫、寺觀、橋梁、街巷、工rj

[dJ

商場所,以及其他各種民生設施?天城玩

HI《四?

……………j1

就TA

地位北京城的故宮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

建筑群

故宮建故宮建筑形式雄偉、莊嚴,布局嚴謹、和諧、整齊、對稱,色彩金碧輝煌,前朝后寢

筑特色

【易錯點撥】

1.秦長城與明長城的起止點不同;

2.北京城歷經元、明、清三朝營建。

【知識拓展】秦長城、明長城比較

秦長城明長城

目的:明長城的修建是為了防范蒙古騎兵的侵擾;秦長城的修建是為了抵御匈奴南下。

起止: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秦長城西起臨跳,東到遼東;

建筑成就:明長城的修建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考點7、明朝的文學藝術

明朝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黃金時期)、戲劇有突出發展。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我國章回體小說和長篇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

施耐庵《水滸傳》(元末明初):白話描寫。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吳承恩《西游記》(明朝中期):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書畫書法名家董其昌、繪畫名家徐渭。

戲劇湯顯祖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易錯點撥】

1.《大唐西域記》是玄奘西行后,其弟子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和見聞的口述寫成的,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

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西游記》是明朝中期吳承恩創作的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的神話小說。

2.湯顯祖是明朝戲劇家,關漢卿是元朝戲劇家。

考點8、明朝的滅亡與滿洲興起

政治明代中后期,①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機構癱瘓,政事乏力。②皇室內部又鉤心

明朝的腐敗斗角,紛爭不已,③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

政治腐社會①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②

敗與社動蕩皇室、貴族等瘋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

會動蕩矛盾①財政危機嚴重,國家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尖銳;②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

加劇征如故。

根本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原因

直接

李自成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原因

起義推

①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制定嚴明軍紀。

翻明朝

②1643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

過程

③揮師北上,四全年,攻進北京城內,末帝崇禎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被農

民起義推翻。

滿洲①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

興起②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項金年,改國號為遭。

清軍明朝滅亡后,明將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在山海關

入關交戰失利,轉戰各地,最后失敗。

【易錯點撥】

1.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的農民軍,不是清軍。清軍是在滅亡大順后統一全國。

2.陳勝吳廣起義建立張楚政權、李自成起義建立大順政權、太平天國運動建立太平天國政權。

3.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極建立清朝

考點9、清朝對全國的統治

遷都清朝統治者進入北京后,(從沈陽)遷都北京,實現了清王朝由東北地方政權向全國政權的轉變。

統一消滅了明朝政權的殘余勢力和各地的反清力量,逐步建立對全國的統治

①在政治制度方面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②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學說,

措施

繼承歷代文化傳統。

【易錯點撥】清朝是繼元朝之后又一個由少數民族統一全國的政權

考點10、鄭成功收復臺灣

背景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出兵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實行殖民統治

概況(1)1661年,鄭成功率領將士,乘坐戰艦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

抵達臺灣島南部;鄭成功把敵人包圍在赤拱城和臺灣城兩個孤立的據點i■

中,迫使赤拱城的荷軍投降

鄭成(2)1662年2月,鄭成功發動總攻,荷蘭殖民長官被迫宣告投降。至

鄭成功像

功收止匕被荷蘭占據了追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復臺性質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

灣意義(1)沉重打擊了荷蘭殖民者,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鞏固了東南海防,維護了

國家統一

(2)加速了臺灣地區的開發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3)對亞洲其他國家

也間接起到保護作用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被臺灣同胞尊稱為“開臺圣王”)

考點11、清朝在臺灣建制

清朝1683年,清軍進攻臺灣,鄭氏軍隊戰敗,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通鼠年,清朝設置臺灣

措施

在臺庖,隸屬福建省;遒或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灣的意義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加強了臺灣同祖

建制國內地的聯系,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臺灣府設置意義)

【易錯點撥】

1.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性質是反抗外來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是外交問題。

2.清軍入駐臺灣是消除國內割據勢力,完成國家統一,是內政問題。

【知識點撥】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0年三國時期,吳國衛溫等一萬多人到達夷洲1(今臺灣)

隋朝曾三次派人去琉球

1294年元朝設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

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

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考點12、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東北概況: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兩次命令清軍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沙俄戰敗

邊疆雅克薩

結果:1689年,中俄雙方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的鞏之戰

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東南明朝初期將釣魚島列入防區,清朝明確將釣魚島置于臺灣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眾多

釣魚島

邊疆古今中外的地圖均標繪釣魚島屬于中國

的鞏

南海清朝在海南設立瓊州府,將南海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劃歸瓊州府管轄

①康熙時期:平定蒙古族準喝爾部首領嘎爾丹的叛

舌L,康熙皇帝三次率軍親征,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

西北

區;②乾隆時期:平定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叛亂,

邊疆

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③1771年,西遷的

的鞏

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新

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新疆伊犁將軍府

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1653年,順治童正式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

對西

冊封和“達賴喇嘛”的封號。1713年,康熙冊封另一位首

藏的

制度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西藏歷代達賴和班

管轄

禪都要經過中央政府冊封

(西達賴金印班禪金印

南)設置機①12絲年,清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

構藏。駐藏大臣掌管地方軍事、外交等事務;②1751年,設立嚼廈(指西藏地方政府),

授達賴與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

頒布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標志

法規著中央政府對西藏管理達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FIII

乾隆皇帝還制定“金瓶掣簽”制度,規定西藏地方達賴售1

金瓶

和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需要通過金瓶摯簽,依照宗

掣簽

教儀軌和歷史定制,最后報請朝廷批準

金奔巴瓶

(1)大大中央政府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進一步使西藏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意義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有利于維護清朝的統一;(2)穩定了西藏政局,密切

了西藏同祖國內地的聯系,有利于西藏地區經濟的發展。

清朝

前期

承德避清朝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聯絡感情,對于加強

民族

暑山莊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的聯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交往、

交融

清前期民族政策的特點:恩威并重,剛柔并濟

西跨蔥嶺一西北達巴勒喀什池一北接西伯利HmHc

亞一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一東北至黑龍江以

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一東臨太平洋一東南'yl<*(Jx

清朝

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一南至南

_____了丸/';…'

疆域:::一空Gz-fA

海諸嶼,成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it■?"I'?,t/

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清朝疆域圖(1820年)

【易錯點撥】

1.元朝疆域在中國歷史上最大;清朝疆域奠定了我國現代疆域的基礎。

2.對“回部”一詞的理解。清朝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維吾爾族。回部是清

朝時期對維吾爾族的稱呼。

3.元朝時,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清朝冊封達賴、班禪,設置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4.漢朝設立西域都護,新疆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清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

【知識點撥】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新疆地區的管轄

認識:西藏、新疆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家國情懷)

考點13、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①政策支持: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

8,,?

復,并有了較大的發展

②耕地面積增加:清朝前期,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到乾隆末年,全國的耕地面積

比明朝鼎盛時期增加了近工億畝

農業

③水利興修:對黃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運河進行治理,還修建了許多堤壩、渠

堰、海塘打明L1

④農作物種植: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棉花、清朝開荒執照

甘蔗、煙草、茶葉、藥材,以及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清朝前期,絲織業、棉織業、印染業、礦冶業、制瓷業、制糖業、制茶業等手工業都有

手工業

手工很大的發展。

業和(1)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出現了吳

商業商業江縣的盛澤鎮,武漢的漢口鎮等工商業市鎮:(2)形成了一些擁有雄厚資本的大的商幫,

如晉商和徽商

原因: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

人口

口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

的增

表現: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達到1.5億,乾隆末年,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

人口的增長也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一個重要表現

影響:(1)積極:促進了經濟發展,增加了勞動力和擴大了商品銷售市場

(2)消極: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開荒墾田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影響了經濟的

持續發展

【易錯點撥】

1.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2.清朝手工業的特點是以生產商品為目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與機工之間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

系。

3.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在明朝時期傳入我國,到清朝時期得到大面積的推廣。

4.山西商人組成晉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組成徽商。

【知識點撥】清朝前期農業發展的原因和表現。

(1)原因: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和鼓勵。

(2)表現:①耕地面積不斷擴大;②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③經濟作物品種增加以及種植面積不斷擴

大。

考點14、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背景清朝初期,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到康熙時,設立了南書房

目的鞏固對全國的統治,加強皇權

雍正年間,設立軍機房,后改名為軍機處,由皇帝的親信大臣組

設立成,成為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軍政大事完全

由皇帝裁決

軍機大臣跪在地上記錄,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

設職責

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軍機處

S,

軍機處的設立,使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為虛設機構;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

影響

之手,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文含義統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謂錯誤而興起的大獄

字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

獄文字獄時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和代表康熙“明史案”“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獄”等

文影響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整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

化的發展和進步

專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維護集權統治

制措施:(1)大興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統治者經常從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中

政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

策文化專(2)實行文化專制政策: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進行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

制政策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

影響:(1)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

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2)許多珍貴書籍被查禁和銷毀,給傳統文化造成巨大損失

【易錯點撥】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于秦朝,鞏固于西漢,完善于隋唐,加強于宋元,空前強化于明

清,清朝時達到頂峰。

【知識點撥】清朝的文字獄與明朝的八股取士的區別

①它們的含義是不一樣的。文字獄是統治者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

再借題發揮,羅織罪名,制造冤獄;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

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②它們的影響也不一樣。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使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

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八股取士使讀書人只顧死背經書,完全脫離現實生活,

無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中做官后,他們大多數成為皇帝忠實奴仆。

考點15、清朝閉關鎖國政策

在清朝的君主專制統治下,官僚體制從整體結構上呈現出腐敗的趨勢,

不斷加表現

軍隊軍風軍紀日益敗壞,軍備廢弛。

劇的社

政治腐敗導致經濟衰退,造成國力越來越虛弱。

會矛盾后果

清朝中期后,土地兼并加劇,社會貧富分化嚴重,民眾生活困苦,社會危機重重。

(1)清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與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原因(2)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侵犯

閉關鎖(3)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交往和勾結,危及自己的統治

國政策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1)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

表現

(2)1757,關閉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由朝廷特

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1)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直

工作用,

影響(2)消極: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錯失向西方學習

廣州十三行

先進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

史的發展進程。

【易錯點撥】閉關鎖國是清朝政府嚴格限制對外交通、貿易及與他國往來交流的政策,特許的“廣州十

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知識點撥】“船”見證中國古代歷史的變遷

考點16、清朝的文學藝術

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乾隆晚期時排印面世,曹雪芹前80回,高鸚

概況

整理續寫了后40回。

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

《紅

內容衰變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

樓夢》

丑陋,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特色和《紅樓夢》全書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在藝術上達到了極高的水

價值平。思想性強,藝術性圓,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

①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②明朝萬歷末期,經改良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湯顯

昆劇的

祖的《牡丹亭》);③清朝前期達到頂峰(昆曲的傳世之作:政治歷史劇洪昇的《但生

發展與

昆曲毆》,孔尚任的《桃花扇》)。④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舊,成為統治階級和社會上層

衰落

與京的玩物。脫離民眾和現實生活,昆曲逐漸走向衰落。

劇藝(1)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為乾隆帝祝壽獻藝。

術(2)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

京劇

黃戲”。①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②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稱為“京戲”或“富

劇”)③深受群眾喜愛,又得到皇室扶持,④表演藝術家不斷創新,日臻完善。成為最主

要的劇種,流傳四方。

【知識點撥】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泱泱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

榮耀和自豪。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勇敢地擔負起傳

播與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以經典浸潤人生,以詩文陶冶情志,以心靈傳承文明,共同守護民

族的精神家園一一這份足以感動人類和后世的珍貴文化遺產。

【知識整合】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危機

1.【主題學習】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

朝代演變方式影喻

秦朝派蒙恬北擊匈奴;修長城

漢朝張騫通西域;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昭君出塞促進民族

三國兩者孝文帝改革;少數民族內遷軍事交融,有

南北朝和親利于中華

冊封民族多元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冊封;

.一體化66

宋遼夏金淳淵之盟;宋復合議;宋金和議;岳飛抗金;會盟形成,有

時期

文天祥抗元改革利于鞏固

元朝回族形成;設宣政院、澎湖巡檢司、北庭都元帥府民族遷徙統一多民

族的國家

先后設臺灣府、臺灣??;冊封“達賴喇嘛”和“班

清朝禪額爾德尼”、設駐藏大臣、嘴廈政府;平定準葛

爾叛亂、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

2.【主題學習】:從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與演變歷程,可以看出什么發展趨勢?

建立廢丞相

令二府設立

、和中書

史三司軍機

度省權分

等處

制制六部

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3.【跨學科學習】:中國古代文學體裁的發展變化

問題1:中國古代主要文學體裁有哪些?

體裁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__________[[][、

、,上1國家統一,國力強重文輕武政策;商城鎮經濟的繁榮;商品經濟的發展:工

乂越盛;科舉制的實行;品經濟發展與城市文人地位的變化;商業城鎮興起;市民

原因包容的文化政策和繁榮:市民階層興戲劇藝術自身發展階層的壯大:印刷術

開放的社會風氣等。起;都市生活豐富。的延續性。的完善和發展。

代表李白、杜甫1r蘇弒、李清照關漢卿、馬致遠羅貫中、施耐庵吳

人物白居易等辛棄疾等鄭光祖、白樸等承恩、曹雪芹等

問題2:中國古代文學體裁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宋代以后,文學呈現出明顯的世俗化、平民化傾向。

如明清之際小說中有許多是反對封建思想、主張個性自由的,更是體現了這一點。

4.【歷史小論文】:請依據下列年代尺上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小短文。

(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事件之間的聯系性)【時空觀

念】

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馬可?波羅來華鄭和下西洋

__________II_I_____________________I.

7世紀8世紀1271年1405—1433年

觀點:唐、元、明大一統王朝的中外交往頻繁

論述:唐朝前期國力強盛,對外交往頻繁,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后來攜帶大量佛經

回到長安,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

人物是鑒真。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的貢獻。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朝生活了17年,回國后講述他在中國的經歷,形成《馬可?波

羅行紀》一書,書中描述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物產,反映了中國的富庶和先進,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

的極大向往。

15世紀初,明朝經濟逐步繁榮,國力雄厚,明成祖稱帝后,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船隊先后到達亞

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

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結論:唐、元、明大一統王朝前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對外交往頻繁,對當時的世界都產生了一定的

影響。

5.【專題歸納】科舉制的演變:

誕生完善改革發展走向僵化廢除

殿試、武舉,詩

進士科設立賦成為進士科增加科舉取士名

科舉制確立主要考試內容額,提高進士地位八股取士科舉制廢除

ifiw1905年

6.【專題歸納】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J,]

[至幻ill至J-------"C/度J---------T反幻

明初廢丞相

襲明朝內閣制

制郡縣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