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4分析文本特色(論述類)
——理清思路,明辨理據
【復習任務】1.梳理論述思路,分析論述結構。2.抓住理據關系,分析論證特點。
【考情微觀】
考查
年份卷別提問方式命題特點
角度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分析理
新高考I卷①分析論
二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據關系
述類論證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論
特色幾乎
2023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據特點
是高考必
新高考II卷4.材料二最后兩段使用“敲詐”“斗
分析論考點。
智”“拷問”等詞語,請簡析其作用。
證語言②題型功
(4分)
能明確:選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分析理
新高考I卷擇題主要
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據關系
2022考查理據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分析論
新高考n卷關系(論點
正確的一項是(3分)證特點
與論據關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分析理
系),主觀題
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一項是(3分)據關系
新高考I卷主要考查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分析論
論述思路
思路。(4分)述思路
2021結構。
3.下列選項,最能全面而準確概括原文概括中
③這一考
主要觀點的一項是(3分)心論點
新高考n卷點未來考
分析論
4.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結構。(4分)查會較為
述結構
靈活,考查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6分析論
新高考I卷的點可能
分)述思路
2020更加具體、
4.下列選項,最能夠支持第三、四自然分析理
新高考II卷深入。
段中心論點的一項是(3分)據關系
■知識圖要
看標題1一點明論題
一L點明論點
立論n
論證
駁論-借助位置,看首尾[一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立駁結合」方式「一卒章顯志,結論即論點
確定論點
、看過渡——承上啟下,標示論證思路
舉例論證]
梳理論證文脈|按引論、本論、結論劃分層次,分析
引用論證一一|內在邏輯關系
對比論證-
剖析論證結構|按并列、對照、總分、層進式切分文
論證
類比論證--
方法透析結構,1章,梳理段間邏輯關系
比喻論證-
明辨關系分析段內層次|辨別文句之間存在的因果、條件、
因果論證一
歸謬論證」I假設、轉折、總分、對比等邏輯關系
綜合分析(找尋特征句式論點往往是判斷句、感嘆句和反問句
論證特點
論據與論點的關系就是材料與觀點
總分式
1的關系,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
并列式一論證
論點段、論證段或收束段,分析段
層進式一結構
對照式」落中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系
借助引用、舉例、推理等方式理清
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系
準確嚴謹]論證
邏輯性強J語n“諸如”“例如”等表示舉例;“某人
說”等表示引用;“由此可見”“這說
明”等表示推理概括
前備知識——論證知識構建
一、論述文三要素
論述類文本是以論述、分析為主要表達方式,闡明事理、表明主張的文章,具有理論性
強、邏輯性強、針對性強的“三強”特點。論點、論據和論證是其三要素。
1.論點
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或主張。一般表述為一句話。它出現的位置不固
定,有的直接出現在開頭,有的放在結尾,有的出現在文章中間,有的標題就是全文的論點。
一個文本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為了使論述更深刻,更有條理,中心論點之下可以有若
干個分論點。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就是統率與被統率的關系,而各分論點之間不能互相
矛盾、交叉或包含。
2.論據
論據是用來確定論題真實性的判斷,它是使論題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據。可分為
兩大類:一類是有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稱為事實論據;一類是人們認
為正確、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稱為理論論據。論據要求真實、典型,必須能夠
證明論點。
3.論證
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一般而言,論點是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論
據是解決“用什么證明”的問題,而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
論證方法分為兩大類:直接論證和間接論證。直接論證的方法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
對比論證、因果論證,間接論證的方法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歸謬論證等。
三要素關系如下:
二、分析論證
(一)分析論點和論據
1.分析論點
把握論述類文本的論點,首先應通讀全文,明確文本論述的話題。在此基礎上,邊讀邊
勾畫,特別要注意論點經常出現的各種位置,如標題、開頭、結尾等,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
直接表述論點的關鍵語句。如果文中實在沒有表述中心論點的語句,我們也可以先勾畫出各
個段落或各個層次的總領句、總括句(有時稱之為“分論點”),并分析各個段落或層次之間
的思路結構和邏輯聯系,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中心論點。甚至,有些論述類文本每段也
沒有自己的關鍵句,那就需要我們先抓住各段的論據材料,以及作者評價分析論據材料的語
句,從中把握作者的態度傾向,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各段的觀點,將各段的觀點組合起來,進
而把握整個文本的中心論點。
2.分析論據
閱讀論述類文本時,應如何分析論據呢?不論是事實論據還是理論論據,基本上都要遵
循以下三個步驟:
(1)梳理篩選論據。首先通讀全文,在文段中畫出觀點性的語句以及支撐證明觀點的語句,
進而梳理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論據材料,哪些是事實論據,哪些是理論論據。這是較為基礎的
步驟,關鍵要細心謹慎,不要遺漏了關鍵的論據材料。某個關鍵論據材料的遺漏,可能會影
響到我們對文本觀點態度的全面準確把握。
(2)分析立場態度。在找出文中運用的論據材料后,要分析把握該論據材料所包含的作者
的態度傾向。在運用論據材料時,作者一般都會對該材料進行評論分析。我們一定要抓住這
些文字,弄清楚文本中的事例材料是作為正面事例還是反面事例,搞明白理論材料是用來佐
證作者自己的觀點還是作為批駁的對象,從而準確把握作者的立場態度。
(3)分析邏輯聯系。邏輯聯系包括論據與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系,以及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邏
輯聯系。我們需要仔細辨析論據與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系,文本中可能運用到多個論據材料,
它們彼此之間可能是并列平行地共同支撐某一觀點,也可能是正反對比地印證某一觀點,還
可能是逐層遞進的關系。此外,我們還要注意思考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邏輯聯系,論據與論點
之間可能是歸納推理聯系,也可能是演繹論證聯系,還可能是因果聯系,等等。
【理解小練1】請回顧所學課文,填出下表。
中心論點
課文中心論點論據使用特點
提出方式
《人的正確思想是
設問方式理論論據
從哪里來的?》
修辭立其誠(發言寫文章
《修辭立其誠》②引用經典名句(理論論據)
要堅持真實性)
答案①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
②標題即論點
(二)分析論證角度和結構
1.論證角度
從論證角度看,論證一般可以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
(1)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自己的見解或主張的論證方式。立論時,必須
圍繞所論述的話題和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在論證過程中,不能任意變換論題。開篇提出怎
樣的問題,結篇就要歸結到這一問題上。所有論證都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高考所選論述類
文本,基本上都是以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見解為主的立論文。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往往
建立在“破”的基礎之上。在立論的過程中,有時需要辨析一些錯誤的見解和主張,加以否
定和辯駁,以增強說服力,使讀者不會誤解自己的觀點。
(2)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的錯誤觀點的論證方式。它有三種方法:反駁論點、反
駁論據、反駁論證。后兩者也叫間接反駁。
2.論證結構
(1)論點的提出方式及作用
提出方式作用
標題顯示論點論點旗幟鮮明,讓讀者一目了然
開頭第一句提出論點論點的提出開門見山,簡潔明快
由某個故事或針對現實中某種現象(或事例論點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激發讀者
或觀點)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論點的閱讀興趣
簡明地闡釋后提出論點論點的提出有理有據,自然流暢
就所涉及的現象或問題發問,進而引出中心
論點的提出更加有力,引發讀者的思考
論點
結尾總結出論點卒章顯志,順理成章,讓人信服
(2)整體結構
論述文的基本結構一般遵循“提出問題(引論)一分析問題(本論)一解決問題(結論)”的
“三段論”模式。
直入式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或論題
引論由一個“由頭”引入論點或論題,這個“由頭”多是一則故事
引入式
或名言
本論總分式/并列式/層進式/對照式/綜合式等
總結上文,重復或強化中心論點
卒章顯志,得出結論或中心論點
結論
補充論證
發出號召或勸勉
論述文的結構雖說由上述三部分組成,但它又是富于變化的:有的文章只有引論、本論,
而無結論;有的文章只在開頭提出論題,在結尾點明論點;有的文章是駁論文,采用破立結
合的結構方法。我們應了解其結構中共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3)本論部分的結構模式
結構模式特點
文章各層次之間有總說與分說的關系,論點在各層次的分論點當
總分式中體現,而各層次的分論點由總論點統領,可以先總后分,也可
以先分后總,還可以先總后分再總。
文本展開的各層次,關系是平等的。或是分論點之間關系是并列
并列式
表述的;或是圍繞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論證同一觀點。
后面的論證是在前面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的,前后之間是逐層推進、
逐步深入的關系,不能隨意變動。這種布局的好處是能反映出作
者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層進式(遞進式)層進式(遞進式)有三種方式:
①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
②提出問題(是什么)一分析問題(為什么)一解決問題(怎么辦)。
③擺現象f說危害f析原因一給對策。
正反對比:把兩種觀點加以對比,通過二者的對比,突出論證其
對照式中一方面的正確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較多,作為論證的重點;而
另一方面著墨較少,只作陪襯。
破(駁)立式:“破”(駁)就是分析、評論或駁斥,指出其錯誤之處。
“立”就是確立自己的觀點。
破(駁)立結合形式:先破(駁)后立;先立后破(駁);邊立邊破(駁)。
綜合式綜合運用幾種結構模式,如先并列,再層進;先對照,再層進等。
【理解小練21
(1)閱讀魯迅《拿來主義》最后一段,梳理出該段的寫作思路并指出其結構模式。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
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
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思路:首先,提出觀點“我們要拿來”;其次,闡明如何“拿來”;接著,指出“拿
來主義者”的條件;最后,總結“拿來”的意義。
②結構模式:總一分一總。
(2)閱讀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節選部分,說明其結構模式。
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
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斗爭,有了豐富的經驗,
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
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
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
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
劃、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后
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
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
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
斗爭是如此。在社會斗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并不是因為思想不正
確,而是因為在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
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
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
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
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
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
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結構模式:分總式。
(三)分析論證方法和語言
1.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論證特點論證效果
真實可信,增強文章的說服
舉例論證運用概述和具體事例來論證。
力、權威性。
引用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
引用論證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引用名人逸事、奇聞趣事。
閱讀。
通過對事物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正反對比鮮明,給人以深刻的
對比論證
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印象,使論證更有力。
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
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來證明觀點。
受。
根據客觀事物之間都具有這種普遍的
和必然的因果聯系的規律性,通過揭示揭示事物的本質,能有機地把
因果論證
原因來論證結果。包括假設、條件、因論點與事例結合在一起。
果等論證方法。
把已知的事物或事例與和它有相同特使類推的論點淺顯化,更易于
類比論證點的事物或事例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讀者接受,從而達到論證觀點
明論點。的目的。
又叫歸謬法,即先假設對方的論斷是正
確的,然后從對方的論斷中推導出一個增強邏輯性,有幽默感,后發
歸謬論證
荒謬的結論來,從而證明對方的論斷不制人。
能成立。特點是“以錯攻錯”。
2.論證語言
①概念使用準確;②詞語運用準確,感情色彩恰當,定語、狀語等修飾成
語言準確
分恰當。
①判斷和推理嚴密,邏輯性強;②句式上多運用修飾成分較多的長句,表
語言嚴密
達周密;③結構嚴密,銜接、過渡自然,有條理。
①表述明確,不模棱兩可,尤其是論點的表述;②態度明確,愛憎分明,
語言鮮明
不含糊不清。
語言簡練敘述事實時,不鋪排渲染,不刻意述說細節。
語言形象①運用修辭手法;②語氣變換多樣,靈活運用各種句式(設問、反問、祈使、
生動肯否定陳述、雙重否定等)。
【理解小練3】閱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節選文字,回答問題。
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
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
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
這里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
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于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
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
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
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
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
想和客觀實際聯系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
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1)該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加以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引用論證。引用毛主席的話。
②類比論證。把“檢驗真理的標準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同“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
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進行類比。
③因果論證。“這是因為”“因此”等詞語表明因果關系。
(2)這段文字在論證上極為嚴密,試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思路層次聯系極其緊密。
開頭提出論點,引用毛主席的話初步論證后,又分兩層進行了析理論證。先對真理的性質作
闡釋,為剖析確立正確的前提;再從反面,用否定的形式論證檢驗真理的標準;繼而從正面
用三段論演繹推出結論。在理論分析極其清楚后,再用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佐證,論證上滴
水不漏。
②語言上使用“因為”“因此”等關聯詞語,顯示了句子間的嚴密關系。
③邏輯上使用三段論演繹推理。
大前提: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
小前提:只有人的社會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系起來的特性。
結論:只有人的社會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活動一精準分析論述思路
文章思路是靠文章結構來體現的,只有正確地分析文章結構,才能準確地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結構”著眼于文章的各個構成部分之間的組合方式、結構特征,具有外顯性和客
觀性。“把握文章思路”常常是圍繞中心話題,立足于整體,著眼于詞、句、段、層,部分
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分析作者的動機,具有內隱性和主觀性。
(2021?新高考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務。
材料一:
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
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
雕塑《拉奧孔》
據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們佯逃,留著一
匹腹內埋伏精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
力勸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
祭時,河里就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一齊絞死了。
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紀在羅馬發現的拉奧孔
雕像似以這段史詩為藍本。萊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現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
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
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
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現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
并不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在表現痛
感之中,他們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據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
者要從全身筋肉上表現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面所表現的苦痛就看不見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
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
圖畫用存于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全體或部分在空間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
'物體',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的事
物叫作'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材。
換句話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同時并存,這
種靜物不宜于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只需用寥
寥數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
長多寬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詩只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
動作不宜于畫,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
“我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
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
但是談到這里,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么?萊
辛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只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
詩也能描繪物體,但是也只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
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
亦必化靜為動,以時間上的承續暗示空間中的綿延。(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材料二:
《拉奧孔》所講繪畫或造型藝術和詩歌或文字藝術在功能上的區別,已成老生常談了。
它的主要論點——繪畫宜于表現“物體”或形態,而詩歌宜于表現“動作”或情事,中國古
人也浮泛地講過。晉代陸機分劃“丹青”和“雅頌”的界限,說:“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
善于畫。”這里的“物”是“事”的同義字。邵雍有兩首詩說得詳細些:“史筆善記事,畫
筆善狀物。狀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畫筆善狀物,長于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
遁形。詩筆善狀物,長于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
但是,萊辛的議論透徹深細得多,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進一
步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塑只能表現最小限度的時間,所畫
出、塑出的不可能超過一剎那內的物態和景象,繪畫更是這一剎那內景物的一面觀。我聯想
起唐代的傳說:“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客未
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批駁了這個無稽之談:“此好奇者為之。凡
畫奏樂,止能畫一聲。”“止能畫一聲”五字也幫助我們了解一首唐詩。徐凝《觀釣臺畫圖》:
“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萃白云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畫家挖空心思,
終畫不出“三聲”連續的猿啼,因為他“止能畫一聲”。徐凝很可以寫“欲作悲鳴出樹難”,
那不過說圖畫只能繪形而不能“繪聲”。他寫“三聲”,寓意精微,就是萊辛所謂繪畫只表
達空間里的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后繼,所以畫家畫“一水”加“兩崖”的排列易,畫“一”
而“兩”、“兩”而“三”的連續“三聲”難。(摘編自錢錘書《讀〈拉奧孔〉》)
M整體把握
在完成非連續性文本“三步”閱讀后,填出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內容。
共同話題萊辛在《拉奧孔》中提出的“詩畫異質”說
材料一材料二
側重點
?②
圍繞共同話題,材料一對話題進行了闡J降、分析;材料二對話題進
材料關系
行了中西比較、引申發揮。兩則材料是③________關系
答案①闡釋與分析萊辛《拉奧孔》“詩畫異質”說②關于詩畫關系,萊辛的議論要比中
國古人透徹深細③互補
的精做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
了廣泛影響。
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丑態,體現了希臘
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
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
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
材范圍。
答案A
解析“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偷換概念。材料一說的是“萊辛的
《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
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
明白。
B.繪畫只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據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的
過程的。
C.“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回送青來”等詩句,化靜為動,以動
作來描繪景致。
D.沈括質疑了唐代傳說,從這個例子可判斷,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
法其實沒有道理。
答案c
解析A項曲解文意。材料二說“詩歌宜于表現‘動作'或情事”,并不能說高明的繪畫不
如詩歌。B項曲解文意。材料一說的是“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動作
的全過程”,因此后人可以根據畫作推想出所畫對象動作的過程。D項偷換概念。“詩中有
畫,畫中有詩”形容長于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而材料二中沈括對唐代關于王維的傳說的質疑意在表明圖畫在表達時間上的后繼方面存在局
限,并不能因這個質疑就否定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
二、對點題(分析論述思路)
3.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一圍繞萊辛《拉奧孔》提出的“詩畫異質”觀,從緣由、推論到結論,縱向展
開,引述其觀點,并結合作者個人的理解,以舉例、引證的方法加以闡釋;②材料二點出萊
辛“詩畫異質”的核心觀點后,以札記形式列舉中國古人關于詩畫關系的相關討論,與萊辛
觀點形成照應。
解析先概括段意,劃分層次,理清論證結構,再用“首先……接著……最后……”形式組
織答案即可。本題沒有比較的任務要求,只需分別理清作者的思路,形成語言簡明、邏輯清
晰的答案。不一定要拘泥于上面的參考答案。
4.(2020?新高考I)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原文見學案3“活動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先對歷史地理學進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獻引出傳統的沿革地理;②進而將沿革
地理與歷史地理學對比,指出歷史地理學依托現代科學;③按年代介紹我國歷史地理學在現
代以來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析行文脈絡即文章的寫作思路,也就是作者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首先通讀全文,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詞或關鍵句,概括出段落大意;然后整合段落,切分行文
層次;最后概括出整合后的大意。
材料一第一段提出歷史地理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禹貢》。第二段的重點是《漢書?地理
志》使得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初具雛形。第三段論述在時空的發展變化中產生了沿革地理這
一專門學問。第四段重點論述沿革地理研究的意義和成就。第五段對比沿革地理和歷史地理
學的不同。第六段論述在現代地理學的影響下,從20世紀初到改革開放以來歷史地理學的發
展過程。分析以上信息,建立聯系,整合成三部分,概括出大意,分別為:歷史地理學的起
源和雛形及沿革地理產生的原因、歷史地理學與沿革地理的本質區別、20世紀以來歷史地理
學的發展歷程。
■I點撥關鍵
分析論述思路要做到三點:
1.層次清晰
(1)善于借助標志思路層次的詞語和句子。如上面材料一中第五段中的“其次”,第六段
中“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等。
(2)弄清每段的意思。通過對語意的分析比較進一步整合層次,作更進一層的劃分。這里
尤其要注意本論部分的段落層次(可借助前備知識中“本論部分的結構模式”知識)。同時要
堅決杜絕不分層,直接機械串聯多段大意的做法。例如上面材料一在第一段提出論點后,第
二、三段闡述萊辛提出觀點的背景(“因為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第四
至六段闡釋萊辛觀點的理由和結論,后面文字均是作者對萊辛觀點的闡釋與補充。本論部分
是一個層進式結構。
2.層意準確
(1)緊扣材料的論述對象和重點概括。
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某些考生概括段意往往只會就“段”論“段”,抓住某個關鍵詞
進行放大,以致脫離或疏忽了整個材料的論述對象與重點,這樣下來,概括肯定不準確。
(2)盡量摘取中間段落中的關鍵句以及關鍵句中的關鍵詞語整合層意,少用術語和空洞詞
語。
3.答題規范
(1)體現過程
答題時需要把握文本的大致結構,呈現文本的結構框架。因此,作答時應盡量使用諸如
“首先”“其次”“再次”“接著”“緊接著”“接下來”“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詞
語。
(2)表明關系
答題時需要表明各論證環節之間的關系。比如,”交代了……立論背景”“確立了……
立論前提”“引出后文的議論對象……”“為后文對……的論述做鋪墊”“增強了論證……
的現實針對性”“使讀者對……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等等。
(3)交代特點
答題時要交代、點明論證內容的特點。
①結構特點:是總分式,還是并列式、遞進式、對照式。
②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③論證角度,即文本論證中心論點的切入點。論證角度多以名詞性短語的形式呈現。例
如2021年新高考II卷第4題答案中“從網絡行為的‘底線意識’和'基準意識'兩個角度展
開論證”,“底線意識”和“基準意識”就是論證角度。
最后,大致形成這樣的答題模式:
材料圍繞義義論點,采用了XX結構,首先……,接著運用XX論證方法論述了……,
然后指出了……,最后運用XX論證方法強調了……。
(上述規范用在不同的思路題型中要有所側重。例如2020年新高考I卷第5題,重點要
“體現過程”;2021年新高考I卷第4題,重點要“表明關系”;2021年新高考H卷第4
題“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結構”重點要“交代特點”。無論哪種題型,都要以梳理出行文
脈絡為基礎。)
活動二精準分析論證特點
(一)分析理據關系
所謂理據關系,就是指論點與論據的關系。根據材料與觀點一致的原則,論點必須統率
論據,論據必須能證明論點。能夠精準地分析理據關系是閱讀論述文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解
答所有論證題的基礎。
1.(2021?新高考I)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一項是(原
文見本學案“活動一”)()
A.詩以空靈,才為妙詩,可以入畫之詩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
C.詩和畫的圓滿結合,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
D.圖畫可以畫愛神向一個人張弓瞄準,而詩歌則能寫一個人怎樣被愛神之箭射中。
答案D
解析題干要求準確理解萊辛的“詩畫異質”觀點,主要指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
分別有各擅勝場的題材范圍,詩宜于敘述動作,畫宜于描寫靜物。A項以“眼中金屑”作比,
生動地表明能夠入畫的詩并不是空靈的妙詩。故A項不符合萊辛的觀點。B項的觀點是“詩
畫同質”,與萊辛的觀點恰恰相反。C項是說詩與畫的圓滿結合形成了“藝術意境”,這也
不是萊辛的觀點。D項對應材料一第八段,“圖畫可以畫愛神向一個人張弓瞄準”,這是說
畫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詩歌則能寫一個人怎樣被愛神之箭射中”,這是說詩歌
能表現這個“一條綿延的直線”的動作,符合萊辛的觀點。
2.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該段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易?乾》也說:“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龍是上古時觀象授時的重要星象。龍本源于中國
傳統二十八宿天文學體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構成的形象,而“見龍在
田”所描述的則是龍星伏沒之后,留于龍角的角宿從東方地平線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諺習
稱其為“龍抬頭”,原始歷法以其為一年中新的農事周期開始的標志。唐孔穎達對“文明”
的解釋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文章即禮樂教化,這里意在強調文德的彰顯,文德的產
生和觀象授時關系密切,上古文獻對此還有清晰表述。(摘編自陸航《春節歷法與觀象授時》)
A.《周易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此處,“火”即為大
火星,是位于蒼龍星象中心的授時主星心宿二。
B.《夏小正》:“正月:啟蟄。雁北鄉。雉震響。魚陟負冰……時有俊風。寒日滌凍涂……
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縣在下。”
C.《易經》:“變通莫大乎四時……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D.古人借星象占卜吉兇,如“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長十余丈,或曰赤氣,或曰天
裂,其后有七國之兵”。
答案A
解析該段主要觀點是“文德的產生和觀象授時關系密切”。A項是指文德的產生和觀象授
時關系密切。B項是說以物候定季節和觀象授時的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1.1負數練習卷含答案
-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人體解剖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氣功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深基坑工程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運城學院《報刊選讀(俄)(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輕紡職業學院《中學體育教學專題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學院《心理統計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德陽市東湖博愛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4月質量檢查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教學課件Unit 5 Part B 第三課時
-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汾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2024版全新購銷雞飼料合同
- 中外飲食文化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 初中必背古詩文138首
- 2024年物業管理師(中級)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2024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數學試卷真題(含答案)
- 裝配式建筑裝飾裝修技術 課件 模塊七 集成衛浴
- 全球及中國水產飼料和水產養殖添加劑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2024-2030)
- 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全套教學課件
- SYT 6968-2021 油氣輸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鉆穿越設計規范-PDF解密
- 2024年4月自考00158資產評估試題及答案含評分標準
- 人美版初中美術知識點匯總八年級全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