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01-結構化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與驗收-培訓課件_第1頁
nd01-結構化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與驗收-培訓課件_第2頁
nd01-結構化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與驗收-培訓課件_第3頁
nd01-結構化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與驗收-培訓課件_第4頁
nd01-結構化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與驗收-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結構化綜合布線中北大學電子與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SchoolofElectronicsand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NUC

交換今日汗水,路由明朝輝煌本章內容綜合布線系統概述綜合布線工程設計綜合布線工程施工綜合布線系統測試綜合布線工程驗收綜合布線質量控制知識點綜合布線系統概述綜合布線系統概述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局域網技術在辦公和工廠自動化環境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完成了網絡的結構設計之后,如何實現網絡的物理連接,即如何布線便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非屏蔽雙絞線在網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采用雙絞線作為網絡傳輸介質具有連接方便、擴展靈活的特點,使用雙絞線不僅能用于計算機通信,還可以完成電話通信。為了提高可靠性、建立網絡布線的標準,人們想到可以參考電話線路的連接方法應用于計算機網絡,由此便產生了專門用于計算機網絡的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與傳統布線方式的比較綜合布線有著傳統布線所無法比擬的許多優越性,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它具有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和經濟性。傳統布線

綜合布線

方案設計

各個系統獨立設計,在線路上存在過多牽連,需要多次進行圖紙匯總并做出妥協的方案,設計周期長

將各個系統綜合考慮,設計思路簡潔、開放、靈活,節省大量時間

傳輸介質

不同的系統采用不同的傳輸介質

采用統一的傳輸介質

靈活性及開放性各個系統相互獨立、互不兼容設備的改變或移動都會導致整個布線系統的變化難于維護和管理,用戶無法改變布線系統來適應自己的新要求用戶可以靈活的管理各個系統設備的改變、移動,只需相應的變更跳線即可大大減少了維護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數量

綜合布線與傳統布線方式的比較傳統布線

綜合布線

擴展性

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現在的布線難以滿足今后的要求很難擴展,需要重新施工,造成時間、材料、資源上的浪費

在10年內充分適應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為辦公自動化打下堅實的線路基礎在設計時已經為用戶預留了充分的擴展余地,保護了用戶的前期投資

施工

各個系統獨立施工,施工周期長,資源重復浪費

各個系統統一施工,周期短,節省大量時間及人力、物力

綜合布線在設計、施工和維護上也給人們帶來很大方便綜合布線的標準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產生,但最初進入布線領域的廠家之間并沒有通行的標準,各行其是的結果是不能保證之間的兼容性1985年初,計算機工業協會(CCIA)提出對建筑布線系統標準化的倡議,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和電信工業協會(TIA)開始標準化的制訂工作1991年7月,ANSI/EIA/TIA568《商業建筑電信布線標準》問世,同時,與布線通道以及空間、管理、電纜性能和連接硬件性能等有關的相關標準也陸續推出綜合布線的標準1995年底,EIA/TIA568標準正式更新為EIA/TIA568A,同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出相應標準ISO/IEC/IS118011997年TIA出臺六類布線系統草案,同期,基于光纖的千兆網絡標準推出。1999年至今,TIA又陸續推出六類布線系統的正式標準,ISO推出了七類布線標準我國于2000年正式推出的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EIA/TIA568A美國標準EIA/TIA568A《商業建筑電信布線標準》把綜合布線系統劃分成6個獨立子系統,即建筑群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管理間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和工作區子系統ISO/IEC/IS11801國際標準ISO/IEC/IS11801《信息技術用戶房屋的綜合布線》則將綜合布線系統分為3個子系統和1個工作區布線,即建筑群主干布線子系統、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和工作區子系統。綜合布線的發展趨勢Intel公司的摩爾曾闡述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即每18個月到2年,計算機硬件的速度提高一倍、體積縮小一倍、價格降低一倍。如果照此發展速度來看,作為信息網絡物理介質的綜合布線,現有的五類布線系統很快就會用到極限。而事實上,作為一個優質的綜合布線系統,其設計壽命一般都在15年以上。六類布線2002年6月17日,六類雙絞線系統正式標準EIA/TIA568B.2-1的推出,為基于千兆以太網技術的網絡建設在物理層面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商業建筑綜合布線系列標準TIA/EIA568B的一個附錄,六類標準規定了銅纜布線系統應該達到的最高性能,這將是未來UTP布線的極限標準。標準規定允許使用的線纜及連接類型為UTP和STP,整個系統要求具有向下兼容性,用戶接口仍然采用8芯模塊化插座。六類產品及系統的頻率范圍應當達到250MHz,最高可達350MHz,相對于五類布線系統而言,線纜、連接硬件、基本鏈路和信道等方面都有更高和更多的指標要求。七類布線1997年9月,ISO確定七類布線標準的研發。這是一種新型的滿足線對和線對隔離、緊湊、高可靠、安裝簡捷的線路和接口形式,具有更高的傳輸帶寬,有以下特點:至少600MHz的傳輸帶寬全屏蔽“RJ型”和“非RJ型”的接口劃分全新的1、2、4對的模塊接口由于目前的RJ型接口達不到600MHz的傳輸帶寬,七類標準還沒有最終的論斷,而采用“非RJ型”則打破了傳統的8芯模塊化的接口設計,使七類線的傳輸帶寬達到1.2GHz。目前國際上正在積極探討七類標準草案。光纖網全光網,原理上講就是網絡中一直到終端用戶節點之間的信號通道仍然保持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全光路,中間沒有光電轉換。我國接入網當前發展的重點是建立滿足未來寬帶多媒體需求的寬帶接入網,而實現寬帶接入的各種技術手段中,光纖接入網無疑是最能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解決方案。相對于銅纜布線或光纖/銅纜布線來說,全光網在技術上領先,應用環境更廣,然而目前由于系統造價、設備價格方面的成本原因,其推廣受到限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全光網絡逐步替代銅纜網絡將是必然的趨勢。知識點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結構化綜合布線技術是伴隨著智能建筑的出現發展起來的,結構化布線也是智能建筑實現的基礎和具體的應用最早的智能建筑出現在1984年1月,由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在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福德市(Hartford),將一棟舊金融大廈進行改造。改建后的大廈稱為都市花園大廈(CityPalaceBuilding),它的建成意味著完成了傳統建筑和新興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嘗試隨后,許多國家開始了對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實現方法的研究,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圍蓬勃興起。智能建筑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與建筑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

CityPalaceBuilding大廈內部主要增添了計算機,數字程控交換機等先進的辦公設備以及高速通信線路等基礎設施。大樓的客戶不必購置設備便可以進行語音通信、文字處理、電子郵件傳遞、市場行情查詢、情報資料檢索、科學計算等服務。此外,大樓內的暖通、給排水、消防、保安、供配電、照明、交通等系統均由計算機控制,實現了自動化綜合管理。

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系統功能設計的核心是系統集成設計;智能建筑內信息通信網絡的實現,是智能建筑系統功能上系統集成的關鍵所在。智能建筑是將結構、系統、服務、管理進行優化組合,獲得高效率,高功能和高舒適性的大樓,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高效和具有經濟效益的工作環境。

--美國智能化建筑學會(AIBI)“3A”標準智能建筑與結構化綜合布線技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結構化綜合布線是智能建筑的一個重要特點,除此以外,智能建筑還具有以下的一些主要特征:建筑物自動化(BuildingAutomation,BA)通信自動化(CommunicationAutomation,CA)辦公自動化(OfficeAutomation,OA)消防自動化(FireAutomation,FA)管理自動化(MaintenanceAutomation,MA)

智能建筑的組成知識點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結構工作區在用戶工作的地方,將用戶所需要的各種通信設備連接到綜合布線的子系統。水平布線作為整個布線系統的一部分,將干線子系統延伸到用戶工作區。管理實現配線功能,作為水平電纜的終點和集中點,可方便連接各個子系統。干線建筑物SCS的骨干,實現個水平系統(樓層)之間的連接。設備間機房子系統,集中安裝大型通訊設備的場所。建筑群即戶外系統,指用于連接各樓群之間的通信設備,傳輸介質及各種支持設備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等級GB/T50311-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作為我國通用的綜合布線設計規程,從一般商業應用的角度對設計等級進行了劃分。按照規定,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分為3種標準的設計等級:基本型增強型綜合型綜合布線系統的適當選擇基本型適用于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準較低的場合,使用銅芯雙絞線組網,其配置如下:每個工作區有一個信息插座每個工作區配線電纜為1條4對雙絞電纜采用夾接式交接硬件每個工作區的干線電纜至少有2對雙絞線基本型綜合布線系統大都能支持語音/數據,是一種富有價格競爭力的綜合布線方案綜合布線系統的適當選擇增強型適用于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準中等的場合,使用銅芯雙絞線組網。其配置如下:每個工作區有兩個或以上信息插座每個工作區的配線電纜為2條4對雙絞線電纜采用直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每個工作區的干線電纜至少有3對雙絞線增強型綜合布線系統的每個工作區有兩個信息插座,不僅機動靈活,而且功能齊全,任何一個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話音和高速數據應用,是一種能為多個數據設備創造部門環境服務的經濟有效的綜合布線方案綜合布線系統的適當選擇綜合型適用于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準較高的場合,用光纜和銅芯對絞電纜混合組網。綜合型綜合布線系統配置應在基本型和增強型綜合布線系統的基礎上增設光纜系統。其主要特點是引入光纜,可適用于規模較大的智能大樓用光纜和銅芯對絞線混合組網在基本型和增強型布線的基礎上增設光纜系統適用于規模較大的環境并考慮弱電系統的統一綜合布線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環境、用戶要求來確定的。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需要掌握網絡工程的范圍,也就是確定用戶的操作系統和服務軟件,了解用戶的設備要求和地理布局,估算用戶的訪問信息量,分析通信類型和網絡拓撲結構以及用戶對網絡工程的經費投資。在此基礎之上,因地制宜實現網絡工程的分析與設計,并提供相應的網絡工程清單。綜合布線系統設計注意的要求盡量滿足用戶的通信要求了解建筑物、樓宇間的通信環境確定合適的網絡拓撲結構選取適用的網絡介質符合開放式的要求,盡量兼容大多數廠家的設備與產品將初步的系統設計和建設費用預算告知用戶在征得用戶意見,即評議標書之后訂立合同,再制定詳細的設計方案綜合布線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一般來說,設計一個合理的綜合布線系統一般包含7個主要步驟:

⑴分析用戶需求;

⑵獲取建筑物平面圖;

⑶可行性論證;

⑷系統結構設計;

⑸布線路由設計;

⑹繪制綜合布線施工圖;

⑺編制綜合布線用料清單。綜合布線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1.工作區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是指從設備出線到信息插座的整個區域,即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區域宜劃分為一個工作區;工作區子系統應由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接電纜及適配器組成,它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塊、網絡適配器和連接所需的跳線,實現終端設備到配線系統的網絡連接;一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可按5-10m2估算,每個工作區設置一個電話機或計算機終端設備,或按用戶要求設置。工作區子系統設計要點工作區內線槽的敷設要合理、美觀;信息插座要設計在距離地面30cm以上;信息插座與計算機設備的距離保持在5m范圍內;購買的網卡接口類型要與線纜接口類型保持一致;所有工作區所需的信息模塊、信息插座、面板的數量要準確;確定RJ45水晶頭所需的數量參考RJ45頭的需求量一般用下述公式計算:

m=n×4+n×4×15%m:表示RJ45的總需求量;n:表示信息點的總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信息模塊的需求量一般計算為:m=n+n×3%m:表示信息模塊的總需求量;n:表示信息點的總量;n×3%:表示富余量。信息插座連接技術要求T568A和T568B標準:信息模塊的壓接技術信息模塊壓接時一般有2種方式:用打線工具壓接不用打線工具直接壓接注意事項:雙絞線壓接時一對一對擰開放入信息模塊對應端口雙絞線壓接處不能擰、撕開,并防止有斷線的傷痕使用壓線工具時,要壓實,不能有松動的地方雙絞線開絞不能超過要求雙絞線與RJ45頭的連接T568B連接示意雙絞線與RJ45頭的連接RJ-45連接剝線示意圖≥13mm≥20mm≥8mm平整部分雙絞線與RJ45頭的連接雙絞線排列示意圖10±1mm<4mm2.水平布線子系統配線系統指定的拓撲結構為星型拓撲,系統設計涉及到傳輸介質和部件集成,主要包括:確定線路走向確定線纜、槽、管的數量和類型確定電纜的類型和長度訂購電纜和線槽如果打吊桿走線槽,則需要用多少根吊桿如果不用吊桿走線槽,則需要用多少根托架水平子系統(配線系統)從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開始到管理子系統的配線架,用于將信息點與管理間連接起來;由工作區用的信息插座,每層配線設備至信息插座的配線電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水平布線子系統設計要點水平干線子系統用線一般為雙絞線;長度一般不超過90m;用線必須走線槽或在天花板吊頂內布線,盡量不走地面線槽;確定介質布線方法和線纜的走向;確定距服務接線間距離最近和距離最遠的I/O位置;計算水平區所需線纜長度。水平電纜計算公式1訂貨總量(總長度m)=

所需總長+所需總長×10%+n×6其中:所需總長指n條布線電纜所需的理論長度;所需總長×10%為備用部分;n×6為端接容差。水平電纜計算公式2整幢樓的用線量=ΣNC其中:

N為樓層數;

C為每層樓用線量;

C=[0.55×(L+S)+6]×n;L—本樓層離水平間最遠的信息點距離;S—本樓層離水平間最近的信息點距離;n—本樓層的信息插座總數;0.55—備用系數;6—端接容差。水平電纜計算公式3總長度=(A+B)/2×n×3.3×1.2 A—最短信息點長度;

B—最長信息點長度;

n—樓內需要安裝的信息點數;

3.3—系數3.3,將米(m)換成英尺(ft);

1.2—余量參數(富余量)。用線箱數=總長度/1000+1雙絞線一般以箱為單位訂購,每箱雙絞線長度為305m(1000ft)。信息模塊常見的信息模塊主要有兩種形式:RJ45和RJ11。除雙絞線外,同軸電纜和光纖也可以用于配線系統,與之相應的,用戶需要選擇對應的接口標準,如ST接頭、FC接頭、SC接頭或BNC接頭的信息模塊。配線架配線架的作用是使所有信息點的數據線纜均集中在配線架上,這樣可以極大地方便用戶在今后對網絡集中的進行信息點的調整,從而體現結構化綜合布線的效果。從連接線纜的類型上分類,常見的配線架有RJ45配線架、電話配線架和光纖配線理線器理線器又稱為線纜管理器理線器專門用于托住機柜內的水平雙絞線和大對數雙絞線,解決線纜接頭和信息模塊負載的問題,同時,保證線纜平行、規律的進入模塊,減少因過多轉彎而造成的損耗和彼此之間的輻射干擾(串擾),也為今后的管理和擴容提供方便3.垂直干線子系統它的一端端接于設備機房的主配線架上,另一端通常接在樓層接線間的各個管理配線架上,實現主配線架和中間配線架、控制中心和各管理子系統之間的連接。垂直干線子系統是結構化布線系統中連接各管理間、設備間的子系統,又稱為垂直子系統或干線子系統。由設備間的配線設備、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配線間的連接電纜組成;通常使用大對數雙絞線或光纜;垂直干線子系統設計要點垂直干線子系統的設計必須既滿足當前的需要,又適應今后的發展;干線子系統的布線走向應選擇線纜最短、最安全、最經濟的路由;在設計施工時,應預留一定的線纜用做冗余信道,以此來保證系統可靠性和可升級性的要求。每層樓的干線要求整座樓的干線要求從樓層到設備間的干線電纜路由干線接線間的接合方式干線電纜的長度敷設附加橫向電纜時的支撐結構垂直干線子系統的端接方式干線電纜可采用點對點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遞減端接以及電纜直接連接方法。點對點端接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干線子系統每根干線電纜直接延伸到指定的樓層和交接間。分支遞減端接是用一根大容量干線電纜來支持若干個交接間或若干樓層的通信,經過電纜接頭保護箱分出若干根小電纜,它們分別延伸到每個交接間或每個樓層,并端接于目的地的連接硬件。電纜直接連接方法相對而言是特殊情況使用的技術。一種情況是一個樓層的所有水平端接都集中在干線交接間,另一處情況是二級交接間太小,在干線交接間完成端接。垂直干線子系統的通道選擇建筑物有兩大類型的通道:封閉型和開放型。垂直干線子系統宜選擇帶門的封閉型通道敷設干線電纜。封閉型通道是指一連串上下對齊的交接間,每層樓都有一間,利用電纜豎井、電纜孔、管道電纜、電纜橋架等穿過這些房間的地板層。每個交接間通常還有一些便于固定電纜的設施和消防裝置。開放型通道是指從建筑物的地下室到樓頂的一個開放空間、中間沒有任何樓板隔開,例如:通風或電梯通道,不能敷設干線子系統電纜。干線電纜通道選擇的原則是最短、最安全、最經濟。干線垂直通道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電纜孔方法和電纜井方法。水平通道可選擇管道方式或電纜橋架方式電纜孔方法干線信道所采用的電纜孔是很短的管道,通常用一根或數根直徑10cm的剛性金屬管做成,它們嵌在混凝土地板中,這是在澆注地面時嵌入的,一般比地板表面高出2.5~10cm。電纜往往綁在鋼繩上,而鋼繩有固定到墻上已鉚好的金屬條上。電纜孔方法適合的場合為配線間上下都對齊的環境。

電纜井方法電纜井是指在每層樓板上開出一些方孔,使電纜可以穿過這些電纜井延伸到相鄰的樓層。電纜井的大小可以依據所用電纜的數量而定。與電纜孔方式一樣,電纜也是綁在或箍在支撐用的鋼繩上,鋼繩靠墻上的金屬條或地板三角架固定。電纜井的選擇非常靈活,可以讓粗細不同的各種電纜以任何組合方式通過。但另一方面,在對現有建筑物開設電纜井時,造價較高且耗費工時;如果在安裝過程中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去防止損壞樓板支撐件,則建筑的結構完整性將受到破壞;它的另一個缺點是很難防火,容易造成建筑物消防隱患。4.管理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是結構化布線系統中對布線電纜進行端接及配線管理的子系統,通常設置在建筑物設備間和樓層配線間內。管理子系統一般由配線架和相應的跳線組成。用戶在不需要專門工具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管理子系統在配線架上靈活的更改、增加、轉換、擴展線路。這種線路的交接管理使得在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中的信息點之間的連接具有傳統布線無法比擬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用戶可以通過對配線連接硬件交接方式的調整,完成期望的線路連接配置,從而實現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管理。管理子系統設計要點配線間的設計 樓層配線間是放置配線架、應用系統設備的專用房間,水平和垂直子系統的線纜在這里的配線架上進行交接。連接硬件的管理 目前的配線系統主要基于雙絞線和光纜,這里指管理與之對應的標準接口及相關元件; 管理間配線架的排列應遵循這樣一條原則:進出線方便,跳線方便、盡量短,墻面布局合理、占用空間小標識 通常情況,線纜使用標簽標識;而配線架則按照端接線纜的功能區域劃分,使用色標標識。管理子系統交接的方案管理交接方案由單點管理和雙點管理兩種。單點管理位于設備間的交換機附近,通過線路不進行跳線管理,直接連至用戶房間或服務接線間里面的二級接線交接區,由此分為單點管理單交連和單點管理雙交連兩種方式。在綜合布線規模較大時,可以設置雙點管理雙交連。雙點管理是除了設備間里有一個管理點之外在二級交接區(配線間)還有第二個交接管理點。在建筑物規模較大、結構更復雜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考慮雙點管理3交連或4交連。這里需要指明的是,綜合布線中使用的電纜一般不能超過4次連接。交接場的結構取決于工作區、綜合布線系統規模和選用的硬件。單點管理單交連這種方式使用的場合較少,線路由設備間配線架直接連至用戶工作區:單點管理雙交連跳線管理仍然只在設備間主配線架:中間配線架通過接插軟線實現二級交連,不做跳線管理,當沒有配線間時,二級交連區可放在用戶指定的墻壁上雙點管理雙交連在管理規模大、復雜、有二級交接間時,才設置雙點管理雙交接:即除了設備間之外,在中間配線環節存在第二個可管理的交接5.設備間子系統設備間是指每座建筑物中安裝進出線設備、進行綜合布線及其應用系統管理和維護的場所。設備間子系統由設備間的電纜、連接器和相關支撐硬件組成,通過跳線把各種應用系統設備連接起來。設備間的主要設備是數字程控交換機、計算機網絡設備、服務器、建筑物自控設備等,可以放在一起,也可以分別放置。一般在較大型的布線系統中,將計算機主機(數據處理)、數字程控交換機(電話主機)、建筑物自控設備分別設置機房;把與綜合布線密切相關的硬件或設備放在設備間,機房則選擇距離設備間較近的地方。設備間子系統設計要點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應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絡中心等內容,綜合考慮確定:⑴最近與方便原則樓群主交接間應置于最主要的一座大樓內,且最好便于外部網絡的接入;高層建筑的設備間宜設在第二、三層,靠近接入線路點并盡可能的置于干線中心的位置。若條件允許,最好將主交接管理間和設備間合二為一;此外,建筑物中的設備間應鄰近電梯間,以便裝運笨重設備。設備間子系統設計要點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應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絡中心等內容,綜合考慮確定:⑵設備間凈高和面積選擇原則設備間的凈高(吊頂到地板之間)不小于2.55m,以便設備的進入。門的大小應保證設備搬運和人員通行,要求高度大于2.1m,寬度大于0.9m。設備間的使用面積可以參考下述兩種方法之一確定:第一種方法為:S=(5~7)×∑Sb Sb為設備的占地面積第二種方法為:S=KA A為設備的臺數;K為系數,取值4.5~5.5設備間子系統設計要點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應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絡中心等內容,綜合考慮確定:⑶接地原則設備間的位置應便于安裝接地裝置,根據建筑物的具體條件和通信網絡的技術要求,選擇切實有效的接地方式。⑷色標原則設備間內的所有進線終端設備宜采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⑸操作便利原則配線架宜采用機架式,當選擇墻掛式配線架時,設備間應有足夠的端接墻面以便操作和安裝。設備間的環境要求⑴溫度和濕度根據綜合布線有關設備對溫度和濕度要求,可將溫度、濕度要求分為A、B、C三級設備間可按某一級別執行,也可以按某些級別綜合執行級別項目A級B級C級夏季冬季溫度(℃)22±418±412~308~35相對濕度(%)40~6535~7030~80溫度變化率(℃/h)<5要不凝露<10要不凝露<15要不凝露設備間的環境要求⑵塵埃為防止有害氣體(如SO2、H2S、NH3、NO2等)侵入,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設備間的溫度、濕度和塵埃對電子產品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都有很大的影響。在設計設備間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空調系統。引入空調設備之后,從經濟角度出發,設備間不可能大量的補充新鮮空氣,為此,可以在空調送風口或室內吊頂下安裝一定數量的紫外線燈。當工作人員不在室內時,使用紫外線燈殺菌。灰塵顆粒的最大直徑(um)0.5135灰塵顆粒的最大濃度(粒子數/m3)1.4×1077×1052.4×1051.3×105設備間的環境要求⑶照明設備間內距地面0.8m處,照度不應低于200Lx;同時,應設事故照明,在距地面0.8m處,照度不應低于5Lx。⑷噪聲設備間的噪聲應低于70dB。如果長時間在70dB~80dB的環境下,會影響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甚至引發人為的操作事故。⑸電磁場干擾設備間內無線電干擾場強,在頻率0.15~1000MHz范圍內不大于120dB;設備間內磁場干擾場強不大于800A/m設備間的環境要求⑹供配電設備間的供電電源應滿足下列要求:頻率:50Hz電壓:380V/220V相數:三相五線制/三相四線制/單相三線制 考慮到直接供電的故障和應用限制問題,可以選用不間斷電源(UPS)補救。⑺安全設備間內所有設備應有足夠的安裝空間,地板的負載應大于5kN/m2,同時應安裝符合法規要求的消防系統。設備間內纜線的敷設設備間內的纜線的敷設方式應根據建筑物及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⑴活動地板纜線在活動地板下的空間敷設,目前有兩種:正常活動地板,高度300mm~500mm;簡易活動地板,高度60mm~200mm。一般在建筑建成后裝設。⑵地板或墻壁溝槽線纜在建筑中預先建成的墻壁或地板內溝槽中敷設,溝槽的截面尺寸根據線纜終接容量設計,上面設置蓋板保護。適用于新建建筑物。設備間內纜線的敷設設備間內的纜線的敷設方式應根據建筑物及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⑶預埋管道在建筑物的墻壁或地板內預埋管道,其管徑和根數根據纜線需要設計,預埋管道必須在建筑施工中建成,所以在使用中會受到限制,應當精心設計和考慮。⑷走線架在設備(機架)上沿墻安裝走線架(或槽道)的敷設方式、走線架和槽道的尺寸根據纜線需要設計,同時要結合考慮設備的結構和布置。走線架敷設或槽道安裝方式適應性強,適用場合多,在已建或新建的建筑物中均可使用。6.建筑群子系統一個具體的企業網可能包括幾座相鄰或不相鄰的建筑物,而彼此之間的語音、數據、圖像和監控等系統可以通過傳輸介質和各種支持設備連接在一起,構成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連接各建筑物之間的纜線和相應設備組成了建筑群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設計要點建筑群子系統的傳輸介質一般選擇多模或單模光纜。特殊情況,可以使用室外型銅質纜線,但要注意布線距離應符合標準的規定,否則需要使用中繼器。建筑群主干線纜需使用光纜與電信公用網連接時,應采用單模光纜,芯數應根據綜合通信業務的需要確定。建筑群子系統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設方式,在設計和安裝時應預留備用管孔,以供擴充之用,管道埋設深度要求至少距地面0.5m;當采用架空布線時,應注意保護措施,防止物理損壞;當采用直埋方式時,直埋電纜通常應埋在距地面0.6m以下的地方或按照當地有關規定去做,并應做好路由標志。纜線在引入建筑物時應在入口做好保護。建筑群子系統的布線方法建筑群之間的干線敷設方法可以采用架空電纜、直埋電纜或地下管道,或者是這三者的任何組合,具體視現場的情況而定。⑴架空電纜架空電纜安裝方法通常只用于現成電線桿,而且電纜的走線方式不是主要考慮的場合。建筑群子系統的布線方法建筑群之間的干線敷設方法可以采用架空電纜、直埋電纜或地下管道,或者是這三者的任何組合,具體視現場的情況而定。⑵直埋電纜除了穿過基礎墻的部分電纜有導管保護外,電纜的其余部分沒有管道給予保護。直埋電纜通常埋在距地面0.6m深度以下。建筑群子系統的布線方法建筑群之間的干線敷設方法可以采用架空電纜、直埋電纜或地下管道,或者是這三者的任何組合,具體視現場的情況而定。⑶地下管道管道的埋設一般要低于地面0.5m;在合用電力和通信系統時,要考慮之間的隔離;安裝時應同時埋設備用管道并放進拉線,以備日后擴充之用。建筑群布線方法比較方式優點缺點管道內提供最佳的機械保護,任何時候都可以敷設電纜,電纜的敷設,擴充都很容易,能保持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貌整齊。挖溝,開管道,建入孔的初次投資較高。直埋提供某種程度的機械保護,保持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貌整齊,初次投資較低。擴容和更換電纜時會破壞道路和建筑物的外貌整齊。架空如果本來有電桿,則成本最低。沒有提供機械保護,安全性差,影響建筑物美觀。7.電氣防護、接地及防火綜合布線應優先考慮保護人和設備不受電擊和火災之慮。嚴格按照規范考慮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冷熱空氣管道、電梯之間的距離、絕緣線、裸線以及接地和焊接問題,其次才可能考慮線路的走向和美觀問題。電氣保護屏蔽效應系統接地知識點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標書參考格式XX公司網絡系統工程項目建議書

一、XX公司企業網用戶需求 二、XX公司企業網建網目標

2.1XX公司企業網一期工程

2.2XX公司企業網二期工程

2.3XX公司企業網三期工程 三、XX公司企業網建網原則 四、XX公司企業網總體方案設計

4.1Intranet技術的特點

4.2網絡協議

4.3關于園區網設計方案建議

4.4關于網絡安全性的建議標書參考格式XX公司網絡系統工程項目建議書

4.5網絡管理

4.6網管協議與網管平臺

4.7關于系統擴容---建立企業網 五、XX公司園區網網絡布線方案

5.1網管中心和管理間設計

5.2用戶布線要求

5.3光纜與管理間的設計

5.4室外光纜布線

5.5測試與文檔

5.6布線材料的選擇 六、技術與服務支持標書參考格式XX公司網絡系統工程項目建議書

附錄 (1)工程預算清單 (2)網絡開發中心簡介 (3)項目技術人員簡介 (4)資格證書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施工是綜合布線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對前期工作的總結及其結果的驗收,施工如果有問題,則前期工作將被視為無用。1、基本要求和準備工作GB/T50312-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本地網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暫行技術規定》等有關規定。施工單位必須重視施工質量,按照有關規定加強自檢、互檢和隨工檢查等措施。建設單位的常駐工地代表或工程監理人員必須負責,加強技術監督及工程質量檢查工作。不影響建筑物結構強度、不有損于內部裝修美觀要求、不發生降低其他系統使用功能和有礙于用戶通信暢通的事故。布線工程開工前的準備工作設計綜合布線實際施工圖:確定布線的走向位置,供施工人員、督導人員和主管人員使用。備料:光纜、雙絞線、插座、信息模塊、服務器、穩壓電源、集線器等落實購貨廠商,并確定提貨日期;不同規格的塑料槽板、PVC防火管、蛇皮管、自攻螺絲等布線用料就位;如果集線設備是集中供電,則準備好導線、鐵管和制訂好電氣設備安全措施制訂施工進度表對工程所需設備、器材、儀表和工具進行檢驗;向工程單位提交開工報告施工工具的準備在綜合布線系統工程中所用的施工工具是進行安裝施工的必要條件,隨施工環境和安裝工序的不同,有不同類型和品種的工具剝線器斜口鉗尖嘴鉗螺絲刀剪刀施工工具舉例布線工具包舉例

管子臺虎鉗常用的螺絲及墊圈2、綜合布線工程橋架和槽道的安裝在智能化建筑綜合布線系統中,線纜敷設的主要工作在于建筑群干線系統和建筑物垂直干線及水平布線系統的實現。一般情況下,除臨時布線之外,線纜的敷設采用暗線方式,因此顯而易見的是:在布線系統中除了線纜外,金屬槽管或PVC槽管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正確而合理得使用管路、槽道和橋架方式,可以為線纜提供有效的支撐和物理保護,甚至可以提供防水、阻燃、抗腐蝕和線路屏蔽的作用。線槽規格和品種在綜合布線系統中主要使用的線槽有以下幾種:金屬槽和附件金屬管和附件PVC塑料槽和附件PVC塑料管和附件金屬槽和塑料槽金屬槽由槽底和槽蓋組成,每根槽一般長度為2米,槽與槽連接時使用相應尺寸的鐵板和螺絲固定。金屬槽的規格一般為:50×100mm、100×100mm、100×200mm、100×300mm、200×400mm等多種。塑料槽的外形與金屬槽類似,但品種規格更多,從型號上講有:PVC-20系列、PVC-25系列、PVC-25F系列、PVC-30系列、PVC-40系列等。從規格上講有:20×12、25×12.5、25×25、30×15、40×20等PVC槽配套的附件與PVC槽配套的附件有:陽角、陰角、直轉角、平三通、左三通、右三通、連接頭、終端頭、接線盒(暗盒、明盒)等金屬管和塑料管金屬管是用于分支結構或暗埋的線路,它的規格也有多種,以外徑Φmm為單位。工程施工中常用的金屬管有:D16、D20、D25、D32、D40、D50、D80、D100等規格。在金屬管內穿線比線槽布線難度更大一些,在選擇金屬管時要注意管徑選擇大一點,一般管內填充物占30%左右,以便于穿線。金屬管還有一種是軟管(俗稱蛇皮管),供不便于彎曲的地方使用。金屬管和塑料管塑料管產品分為PE阻燃導管和PVC阻燃導管。PE阻燃導管是一種塑制半硬導管,按外徑主要有D16、D20、D25、D32四種規格。外觀為白色,具有強度高、耐腐蝕、撓性好、內壁光滑等優點,明、暗裝穿線兼用,它還以盤為單位,每盤重為25公斤。PVC阻燃導管是以聚氯乙稀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助劑,經加工設備擠壓成型的剛性導管,小管徑PVC阻燃導管可在常溫下進行彎曲。便于用戶使用,按外徑有:D16、D20、D25、D32、D40、D45、D63、D80、D110等規格。與PVC管安裝配套的附件有:接頭、螺圈、彎頭、彎管彈簧、一通接線盒、二通接線盒、三通接線盒、四通接線盒、開口管卡等。橋架橋架是布線行業的一個術語,是建筑物內布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橋架分為普通型橋架、重型橋架和槽式橋架。在普通型架中還可分為普通型橋架、直邊普通型橋架。在普通橋架中,有以下主要配件供組合: 梯架、彎通、三通、四通、多節二通、凸彎通、凹彎通、調高板、端向聯結板、調寬板、垂直轉角聯接件、聯接板、小平轉角聯結板、隔離板等。橋架普通型橋架以托架或吊桿方式固定,為線纜提供支撐重型橋架、槽式橋架要網絡布線中較少使用槽管的線纜敷設槽管的線纜敷設主要有4種方法:

⑴采用電纜橋架或線槽和預埋鋼管結合的方式槽管的線纜敷設槽管的線纜敷設主要有4種方法:

⑵預埋金屬線槽支撐保護方式槽管的線纜敷設槽管的線纜敷設主要有4種方法:

⑶預埋暗管支撐保護方式槽管的線纜敷設槽管的線纜敷設主要有4種方法:

⑷格形線槽和溝槽結合的保護方式溝槽和格形線槽必須勾通。溝槽蓋板可開啟,并與地面齊平,蓋板和插座出口處應采取防水措施。溝槽的寬度宜小于600mm。鋪設活動地板的纜線時,活動地板內凈空不應小于150mm;活動地板內如果作為通風系統的風道使用時,地板內凈空不小于300mm。槽管大小選擇的計算方法根據工程施工的體會,對槽、管的選擇可以采用以下簡易方式進行估算:

n=槽(管)截面積/線纜截面積×70%×(40%~50%)n:表示用戶所要安裝的線纜數(已知數);槽管截面積:表示要選擇的槽管截面積(未知數);線纜截面積:表示所選用的纜線截面積(已知數);70%:表示布線標準規定允許的空間;40%~50%:表示線纜之間浪費的空間。由此,可以由具體情況來估算出所需槽管的大致規格。3、綜合布線工程線纜的安裝在橋架與槽道的架設和安裝之后,就是綜合布線系統施工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各種線纜的牽引和安裝放線距離的考慮局域網布線標準對于水平電纜的放線距離有嚴格的限制,確定布線的走線長度超過相應限制,需要增加中繼設備和管理間。水平電纜的最大長度是90m(295ft),這是可接受的最大長度,而不是簡單的平均長度或目標。在線纜安裝中,最輕微的彎折或尖銳彎曲都會損壞電纜的性能。線纜牽引技術使拉線與線纜的連接點盡量平滑,所以要采用電工膠帶緊緊地纏繞在連接點外面,以保證平滑和牢固。線纜的牽引線纜的牽引由人力或電動絞車完成,一般需要兩端的布線人員配合完成,管道口常常安放護套來防止不光滑的管道邊緣擦破線纜外皮。同時,由于過大的拉力將導致線纜變形,從而引起線纜傳輸性能的下降。因此牽引線纜時,應注意拉力的大小限制。以標準的8芯雙絞線為例,線纜允許的最大拉力如下:一根線纜,拉力為100N;二根線纜,拉力為150N;三根線纜,拉力為200N;N根線纜,拉力為N×50+50N;不管多少根線纜,最大拉力不能超過400N。知識點綜合布線系統測試與驗收綜合布線系統測試與驗收GB/T50312-2000《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一、施工前檢查二、設備安裝三、電、光纜布放(樓內)四、電、光纜布放(樓間)五、纜線終結六、系統測試七、工程總驗收施工前檢查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方式1.環境要求土地施工情況:地面、墻面、門、電源插座及接地裝置;土建工藝:機房面積、預留孔洞;施工電源;地板鋪設施工前檢查2.器材檢驗外觀檢查;型式、規格、數量;電纜電氣性能測試;光纖特性測試施工前檢查3.安全、防火要求消防器材;危險物的堆放;預留孔洞防火措施施工前檢查設備安裝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方式1.交接間、設備間、設備機柜、機架規格、外觀;安裝垂直、水平度;油漆不得脫落;各種螺絲必須緊固;抗震加固措施;接地措施隨工檢驗2.配線部件及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規格、位置、質量;各種螺絲必須擰緊;標志齊全;安裝符合工藝要求;屏蔽層可靠連接隨工檢驗電、光纜布放(樓內)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方式1.電纜橋架及線槽布放安裝位置正確;安裝符合工藝要求;符合布放纜線工藝要求;接地隨工檢驗2.纜線暗敷(包括暗管、線槽、地板等方式)纜線規格、路由、位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