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多姿多彩的動物脊椎動物》課件-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_第1頁
23《多姿多彩的動物脊椎動物》課件-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_第2頁
23《多姿多彩的動物脊椎動物》課件-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_第3頁
23《多姿多彩的動物脊椎動物》課件-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_第4頁
23《多姿多彩的動物脊椎動物》課件-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椎動物目錄導入01活動探索02研討03課外延伸04習題精煉05

脊椎動物請仔細觀察圖中這些動物的骨骼,它們最明顯的相同之處是什么?

青蛙

老虎

喜鵲鳥

各種動物2.3-11各種動物的骨骼像魚、蛙、蛇、虎、鳥等動物,它們的身體背部都有一條由許多塊脊椎骨組成的脊柱,這樣的動物稱為脊椎動物。導入0102活動探索11.動物的分類按動物體內有無脊椎骨,可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體內無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2.脊椎動物的分類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最高等的動物,根據形態結構特點的不同,可以將它們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五大類。

魚類

魚類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占脊椎動物種類中的一半以上,生活在水中,江、河、湖、海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魚。卵生,繁殖和受精都在水中,體溫不恒定。常見的魚類有:鯽魚、金槍魚、石斑魚、鳙魚、草魚、鯊等。

圖2.3-12各種各樣的魚02活動探索1

探索活動

1.取一條鯽魚,將它放在解剖盤中,觀察它的外形有什么特點,摸一摸魚的體表,有什么感覺?外形呈流線型,有利于減小在水中的阻力。摸一摸魚的體表,魚的表面有些滑。2.輕輕掀開鰓蓋,想一想鰓為什么是鮮紅色的?鰓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魚鰓是鮮紅的,里面還有豐富的血管,每一片鰓由很多細細的鰓絲構成。在水中,鰓絲展開,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這兩個特點對魚在水中的呼吸作用至關重要。3.將鯽魚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觀察它是怎樣運動的。魚主要靠軀體與尾部的擺動前行,魚鰭起到輔助作用。4.用滴管吸取一些火龍果汁,慢慢地滴在鯽魚嘴的前方,觀察果汁是怎樣流動的。火龍果汁流入魚口后,經過鰓,然后從鰓蓋后緣流出。5.完成觀察后,將魚迅速放回干凈的水中。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體表覆蓋有鱗片,通過身體軀干與尾部的擺動及鰭的協調作用完成運動,魚流線型的身體可以大大減小它們在水中運動時的阻力。魚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人類的重要食物之一。漁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頭圖2.3-13鯽魚

軀干尾眼鰓蓋胸鰭腹鰭背鰭臀鰭02活動探索1思考與討論建議在家里飼養幾條小型觀賞魚,為你的學習和生活增添一些樂趣!養金魚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養殖金魚的魚缸要有足夠的空間。金魚在水中的適應性強,但最適宜生活的水溫環境在20℃左右。定期更換水,投喂適量的飼料,及時觀察金魚的食欲和排泄物,判定魚的健康情況。及時清理,定期保持魚缸清潔衛生。需要在水中種植植物,水中的植物需要適當的光照,養殖金魚的數量不易太多,為保證金魚有充足的氧氣呼吸。兩棲(qī)類

青蛙是最常見的兩棲動物,卵生,在水中發育,發育成成體,成體抱對,雄蛙、雌蛙將精子、卵細胞排出體外,精子、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受精,這樣的受精方式叫做體外受精。青蛙的幼體——蝌蚪,無論是外部形態還是內部結構都像魚,有尾,無四肢,用鰓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蝌蚪在發育成青蛙成體的過程中,尾和鰓消失,出現四肢和肺,皮膚裸露,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濕潤的皮膚輔助呼吸,因此青蛙可以在水中、陸地上生活,運動方式游泳、爬行或跳躍。像青蛙這樣的動物稱為兩棲(qī)動物,它們是動物由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類型。圖2.3-15青蛙的一生

圖2.3-14金魚02活動探索1現存的兩棲動物種類比較少。你了解圖2.3-16中的兩棲動物嗎?

蟾蜍

大鯢

蠑螈

圖2.3-16兩棲動物

俗稱蛤蟆、癩蛤蟆、癩疙寶,無尾目蟾蜍科兩棲動物,被譽為“蟾寶

”。是經濟價值很高的藥用動物。

蟾蜍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內有毒腺,喜隱蔽于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蟾蜍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致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類群。別名娃娃魚,棲息于溪澗、池塘。大鯢于夜間覓食,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糧。它體形扁長,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間有蹼,有一短而側扁的尾巴。水中用鰓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膚呼吸,皮膚只有黏膜,沒有鱗片覆蓋。大鯢屬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

屬蠑螈科蠑螈屬,是一種有尾兩棲動物,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體形和蜥蜴相似,但體表沒有鱗。它身體短小,有4條腿,體長大約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廣泛分布于全球溫暖淡水和沼澤地區。它們靠皮膚來吸收水分,需要潮濕的生活環境。大多數成年的蠑螈白天躲藏起來,晚上才出來覓食。喜食活的小動物。

蠑螈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不僅能夠再生四肢、尾巴、眼睛、皮膚以及肝臟等器官,甚至還可以再生大腦。中國大蠑螈、日本大蠑螈等十幾種蠑螈屬瀕危動物。02活動探索1爬行類

爬行動物通常以身體貼在地上爬行,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卵生,雄性爬行動物有交接器,能夠將精子送進雌性體內,受精在體內完成。體表覆蓋的鱗片或甲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夠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爬行動物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少數也能在水中生活。蜥蜴、蛇、龜、鱉、鱷都是常見的爬行動物。

蜥蜴

眼鏡蛇

陸龜

圖2.3-17爬行動物

鳥類

天高任鳥飛,人們談到鳥類時,往往會想到它們出色的飛行能力。除了企鵝、鴕鳥等少數幾種鳥外,絕大多數鳥都善于飛行,那么,鳥類的哪些形態結構特點使其能夠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呢?探索活動

觀察標本或圖片,說說鳥類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

鳥類有許多適于飛行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飛行時的阻力;體表覆蓋羽毛,前肢變成翼,翼上長有大型羽毛;骨骼輕薄而堅固;胸肌發達,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腦比較發達,卵生,體內受精,用肺呼吸,氣囊協助呼吸。鳥的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屬于恒溫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的體溫卻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屬于變溫動物。圖2.3-19鳥的結構

02活動探索1麻雀、鸚鵡、天鵝、丹頂鶴以及各種家禽等都屬于鳥類。鳥類與人類關系密切,許多鳥類捕食農林害蟲,屬于益鳥。實踐活動

為了保護鳥類,國務院決定將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某一個星期為“愛鳥周”,在此期間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請設計一個愛鳥周活動,撰寫活動方案。如果有條件,可在適當時間組織實施愛鳥周活動。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從小培養學生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結互助意識,廣泛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全面深化未成年生態道德教育,從自我做起。活動主題:愛鳥、護鳥、維護生態平衡。活動時間: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某一個星期。活動人員:全校人員。活動地點:學校。活動安排:學校召開愛鳥周廣播大會,舉行愛鳥周學術報告會。班級人員分組合作,制作鳥巢,并放置在鳥類經常棲息的地方,給鳥類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完成后討論交流自身的感受,制作宣傳畫,并張貼。制作鳥巢材料:可回收材料,如紙板、塑料等;樹葉;......。麻雀

鸚鵡

天鵝

丹頂鶴

圖2.3-20各種各樣的鳥

02活動探索1哺乳類

草原上奔馳的馬、原野上漫步的象、森林中攀援的猴、大海里遨游的鯨、天空中飛翔的蝙蝠......它們形態各異,生活環境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屬于哺乳類,一般稱其為哺乳動物。是動物界分布最廣、功能最完善的動物。

除了鯨、豚等少數水生種類外,哺乳動物的體表都披毛,體毛具有保溫作用。和鳥類一樣,哺乳動物也屬于恒溫動物。用肺呼吸,體內受精。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的胚胎都是在母體內發育的,發育到一定程度后從母體產出,母體用乳汁哺育幼體。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豬、牛、羊等家畜都是由野生哺乳動物馴化來的,是人類重要的肉食來源。導盲犬、警犬、牛、馬等是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幫手。如今,有些人缺乏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大肆捕獵野生動物,使野生動物數量銳減,甚至瀕臨滅絕,并屢屢導致野生動物身上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傳染給人類,引發傳染病。所以,我們需要保護動物。圖2.3-21哺乳動物類群代表動物特征生活習性呼吸器官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02活動探索1五種脊椎動物的形態特征的比較鯽魚、草魚、鯊等。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蛇、烏龜、鱷魚等。企鵝、鴕鳥、喜鵲、麻雀、燕子、孔雀等。熊貓、豬、牛、狗、貓等。生活在水中,無四肢,體表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身體軀干與尾部的擺動及鰭的協調作用完成運動。卵生,體外受精,體溫不穩定。鰓水生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兼用皮膚輔助呼吸,可以在水中、陸地上生活,運動方式游泳、爬行或跳躍。卵生,體外受精,體溫不恒定。幼體水生,成體水陸兩棲。鰓、皮膚身體貼在地上爬行,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卵生,體內受精。體表覆蓋的鱗片或甲。大多數陸生,少數水生。肺、氣囊卵生,用肺呼吸,氣囊協助呼吸,體內受精,體溫穩定。體表有毛,胎生,哺乳,體溫恒定,體內受精。肺陸生,有些能飛翔。肺陸生02活動探索1實踐活動

相信你一定有特別喜歡的動物。對照所學知識先歸納這種動物的特征,然后請班里的同學提問,你只回答“是”或“不是”。直到某個提問的同學猜出了你喜歡的動物的大致種類,就算該同學獲勝。圖2.3-22猜動物游戲03研討1.在很長時期內,人們都認為比空氣“重”的物體是不可能飛天的,但鳥類卻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鳥類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使它們能在天空中翱翔?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飛行時的阻力;體表覆蓋羽毛,前肢變成翼,翼上長有大型羽毛;骨骼輕薄而堅固;胸肌發達,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04課外延伸科學閱讀

恐龍

恐龍是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科學研究表明,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地球上到處生活著各種恐龍,它們占據了地球上的天空、陸地和水域。恐龍是所有古生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類群,它們曾經是當時地球上的統治者,但由于某種原因滅絕了。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