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統編版選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后,核戰爭危機籠罩世界。最終蘇美達成協議,分別撤走部署在古巴和土耳其的導彈。之后蘇美首腦間的“熱線”電話投入使用。兩國對此次危機的處理A.是危機防控機制完善的結果B.表明“冷戰”出現新形式C.體現保障根本利益下的妥協D.促使美蘇由對抗走向合作2、在復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時,有些同學認為德國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學主要責備美國和法國,還有些同學說這罪行雙方都有份,總的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A.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B.英法維護和平的正義戰爭C.帝國主義掠奪戰爭D.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爭3、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印巴分治結束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B.二戰后肯尼亞人發動起義反抗英國統治C.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D.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4、當代世界,能源之爭日趨激烈,尤其是被稱為“工業血液”的石油資源。因此,“石油與國際爭端密切相關”。下列事件與此觀點相符的是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B.印巴爭奪克什米爾之戰C.美國發起并主導的海灣戰爭D.巴以對“耶路撒冷”的爭奪5、2018年4月13日,美軍聯合英國、法國對敘利亞軍事設施進行“精準打擊”,以作為對之前敘東古塔地區發生“化學武器襲擊”的回應。對此,俄、敘表示譴責,稱打擊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對軍事行動表示支持。4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也未能通過相關決議草案。由此說明A.聯合國主要由發達國家操縱B.多極化格局面臨著嚴峻挑戰C.恐怖主義嚴重威脅世界和平D.霸權主義導致國際局勢動蕩6、當今世界人類面臨許多共同問題,其中被稱為“21世紀的政治瘟疫”的是A.腐敗蔓延B.恐怖主義C.政變頻繁D.民族矛盾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相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導致中導問題出現。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出于推動新思維改革;改善對美關系的政治考慮以及推動核裁軍談判、減輕國家經濟負擔的經濟考慮,對美國作出重大讓步。雙方于1987年12月簽署了《美蘇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導彈和中短在導彈條約》(以下簡稱《中導條約》)。條約規定將要銷毀的中程導彈數量,蘇聯比美國高出一倍,冷戰結來后,俄羅斯積極推動《中導條約》全球化。伴隨著全球范圍內各國陸基中程導彈力量的持續提升,美國對俄羅斯推動該條約全球化的提案表示支持。俄美推動《中導條約》全球化,主要目標在于限制第三國擁有的陸基中程導彈。但是,美俄推動《中導條約》全球化將遭遇一系列阻礙,其前景將十分渺茫。
——據蔣翎民《中導條、全球化:動因、路徑與前景》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蘇《中導條約》簽署的歷史影響。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導條約》全球化前景渺茫的原因。8、(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朝韓首腦會晤于4月27日在板門店南方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這是朝鮮戰爭后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踏上韓國土地,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美國智庫韓國經濟研究所高級主任斯坦加龍認為,中;美等國為創造朝韓首腦會晤的必要氛圍做出重大貢獻。沒有各方落實安理會涉朝決議、推動對話實現的一系列努力,今天的好局面就不會出現。朝韓以平昌冬奧會為契機展開的一系列積極互動值得贊許,讓半島氣氛從對抗轉為對話。
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道下德成說,朝韓或許會在無核化問題解決的前提下達成一些合作共識,但這個前提有賴于朝美會談結果。未來朝美首腦會談最樂觀成果是雙方就無核化和朝美關系改善達成原則性共識,但真正實現共識可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韓國統一部前長官丁世鉉說,這次會晤可能成為半島冷戰結構解體的起點。只要會晤進行順利,朝核問題能通過對話得到解決,韓朝關系或將以超出想象的速度迅速恢復。屆時不僅金剛山旅游項目和開城工業園區會得以重啟,韓國還可能幫助朝鮮在元山港口一帶新建工業園區,幫助朝鮮進行經濟建設,從而起到消除韓朝間敵對意識的作用。
——摘編自《新華每日電訊》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朝韓關系的由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朝韓關系緩和的積極影響。9、歷史選修二一一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一:朝鮮戰爭是一場全面戰爭之后頗有代表性的有限戰爭。美國政府認為;朝鮮就其戰略價值而言尚不能與歐洲相提并論,歐洲仍然是東西方對抗的主戰場。美國領導人首先考慮到,如果美國將戰火燃燒到中國本土,中美之間正式爆發戰爭,蘇聯很可能會依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出面干涉。英國主張承認新中國,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談判解決朝鮮問題,反對對華強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都希望這場戰爭盡快結束。同時,世界典論的壓力和美國人民的反戰情緒也讓美國政府不得不在軍事行動上采取一定的限制。對于中國來說,抗美援朝實屬被迫參戰,早日結束戰爭,恢復朝鮮半島的和平本身就是中國進行戰爭的基本目的,加上敵強我弱的現狀和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中國在朝鮮戰場上打一場有限戰爭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當時,統一祖國的任務尚未最后完成,臺灣等一些沿海島嶼和大陸的西藏還沒有解放,國內戰爭還沒有最后結束。
材料二:中國出兵;一開始就確定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政治目標。在志愿軍出國前夕,首次提出了“朝鮮戰爭局部化”一詞。麥克阿瑟曾建議使用核武器對中國發動攻擊。美國的盟友英法等國反對使用核武器,美國最終放棄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也沒有進行全面的戰爭動員而只是進行了部分的戰爭動員。中國一開始就將戰爭的區域限定在朝鮮境內。在1951年7月,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后,中國就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總方針,盡量爭取早日結束戰爭。當美國無法通過軍事手段的運用迅速達到其目的的時候,為了盡早結束戰爭,也開始謀求同中國的談判。
一根據趙宗九;王輝《論朝鮮戰爭中有限戰爭理論的實踐》整理。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朝鮮戰爭成為一場“有限戰爭”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朝鮮戰爭是一場“有限戰爭“的表現。10、【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78年4月,蘇聯訓練的一小批阿富汗軍官發動對政府的攻擊,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圍,這是大批蘇聯代理政府中的一個。除首都喀布爾外,新生的政權沒有受到歡迎,當地的圣戰武士組織和伊斯蘭游擊隊一起對抗中央政府民政和平隊的代表.對于美國來講,圣戰武士是戰斗中的忠誡盟軍。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支持下,美國通過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秘密援助阿富汗游擊隊。西歐(英國、法國、意大利)中東(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亞洲(中國)都對圣戰武士進行支持。如果說美國一直對圣戰武士進行規模最大的金錢、先進武器的秘密支持,那么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就一直扮演指揮阿富汗軍事行動的角色。在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內部,他們更多的是要擴大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勢力,而不是為了戰勝蘇聯.蘇聯軍隊在阿富汗士氣低落,新入伍的軍人像躲瘟疫一樣逃回家,他們不僅影響了即將來阿富汗的軍人,也影響了親戚和朋友,這種影響遠遠超出軍隊范圍。蘇聯社會并沒有出現反越戰那種呼聲,但對阿富汗戰爭的反感卻是深刻而廣泛的。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領導的蘇聯政府最終決定撤軍。蘇聯常規軍對抗阿游擊隊不僅沒有取得勝利而且還引起了蘇聯的一些社會問題。它不僅分散改革精力,還妨礙改草。1989年2月15日,蘇聯最后一支部隊撒出阿富汗,他們放棄了支持了一個多世紀的阿富汗政府,給阿富汗留下了一片狼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蘇聯在阿富汗失敗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蘇聯在阿富汗的失敗帶來的影響。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91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后,美國利用在中東確立的巨大優勢地位,積極推動建立“中東新秩序”,重組了海灣和中東地區的安全機制:加強同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溫和陣營”國家的戰略合作,進一步發揮土耳其作為“北約盟友”的積極作用;調整同以色列的關系,鼓勵以色列與土耳其之間的軍事合作。3年月,布什總統在美國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稱:“海灣戰爭勝利不僅將使我們所謀求的世界新秩序得以實現,而且使我們能領導新世界,現在是我們發揮領導作用的時候了”。海灣戰爭后,美國對全球和地區事務的介入程度大大加強,如對波黑、索馬里、海地等地區事務的干涉,以及實施北約東擴、制裁和武力打擊伊拉克、發動科索沃戰爭等等。
(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美國謀求建立“中東新秩序”和“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內涵。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第一次海灣戰爭對世界政治形勢的影響?!幾岳畛蓜偂独鋺鸾Y束后的局部戰爭——海灣戰爭》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問題。
材料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形成蘇攻美守的局面。蘇聯企圖以阿富汗為南下基地,威脅中東產油區,控制中亞樞紐地區,與其太平洋戰略互相呼應,最終實現其世界稱霸的目的。阿富汗新上臺的阿明政權試圖擺脫蘇聯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系正常化。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蘇軍采取武裝直升機掩護空降突擊部隊參戰,使用裝有化學武器的火箭,同時改變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習慣,采用單炮作戰。阿富汗游擊隊在兵力兵器方面處于劣勢,但在國際社會支持下頑強地同蘇軍進行周旋。蘇聯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國力,曠日持久的戰爭使蘇聯在政治;外交、經濟上承受巨大壓力,受到世界的譴責,處境孤立。戈爾巴喬夫任蘇共總書記后,改變全球戰略,積極推進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1989年,蘇軍最終撤出阿富汗。
——摘編自《鳳凰書刊·關于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盛極而衰的年代》回答: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蘇聯入侵阿富汗的背景與戰略意圖。
(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的優勢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歸納總結蘇聯最終從阿富汗撤軍的原因。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3、閱讀如下圖示。
史料展示了經濟全球化歷程的兩種發展狀況,結合所學,任選一種發展狀況進行論證。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條約或會議。
。時間。
會議或條約。
簡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爭;確定了國際關系中應遵守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形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際關系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1919年。
《凡爾賽和約》
共15部分;包括440個條款和一項議定書,第一部分為國際聯盟盟約。條約圍繞戰后處置德國問題,協調了列強在歐洲;近東和非洲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聯合國憲章》
共分19章111條。憲章規定;聯合國及其成員國應遵循各國主權平等;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關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以及聯合國不得干涉各國內政等原則。
1968年7月。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共有187個。
2019年5月。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主題;共商文明發展;合作大計,達成廣泛共識并發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北京共識》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等材料列舉了人類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會議和條約,其中蘊含著全球治理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2題,共10分)15、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遠東國際法庭法官既為由日本投降書上簽字受降各國所派遣;法官們的席次當然應該以受降簽字國的先后為序,即以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為序。但庭長不喜歡這個安排。由于他想使與他親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兩側,便提議應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強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蘇、中、法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以中、法、蘇、英、美(按照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這樣,中國和法國法官將坐在他的兩旁。于是庭長又提議:可以用一般按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辦法。但馬上發展,居中的將是中、加等國的法官,英、美法官離庭長更遠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開庭的前一天;庭長宣布,經過盟軍最高統帥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長右側為美;中、法等國法官,左側為英、蘇等國法官。這樣,英、美兩國法官居中。中國法官表示:“這個安排是荒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簽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聯合國安理會五強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國際會議以國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屬費解?!闭f畢便憤然離開。
第二天;遠東國際法庭正式開庭。開庭前庭長宣布,最高統帥已經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順序以受降簽字國的順序為準。
——摘編自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說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說明中國法官抗爭的原因,并加以簡要評價。16、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關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話,那么您就會正確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無論是還沒有喪失理智的資本家,還是不僅能夠珍惜自己個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產黨人,都是如此,我們共產黨人從問世之日起,一般來說是反對國家間的任何戰爭和捍衛和平事業的,我們始終把戰爭視為災難,而不是把它當成兒戲,當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當做目的本身。我們的目的是明確的,而達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勞動。戰爭是我們的敵人,對各國人民來說是災難。
如果您真的關心和平和本國人民的幸福;那么這也只能算是您作為總統應盡的義務,而我作為部長會議生席也應對自己的人民表示關懷。此外,維護全球和平應是我們其同美心的事業,如果在現代條件下爆發戰爭,那么這就不僅僅是美蘇之間的戰爭,因為美;蘇之間其實并不互相謀求什么,但戰爭將是全球性的,殘酷的、毀滅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魯曉夫致肯尼迪的信(摘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赫魯曉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蘇聯對現代條件下的戰爭所持的態度及其積極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C【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美蘇爭霸。材料“蘇美達成協議,分別撤走部署在古巴和土耳其的導彈。之后蘇美首腦間的‘熱線’電話投入使用”反映了美蘇在保障國家利益的前提下相互妥協,加強溝通,故C正確;僅憑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當時危機防控機制完善,故A排除;古巴導彈危機的解決也無法說明“冷戰”出現新形式,故B排除;當時美蘇冷戰,并沒有合作,故D排除。2、C【分析】【詳解】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上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各國政治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加劇了他們在爭奪殖民地上的矛盾,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國家間的掠奪戰爭。C項正確;一戰并非只由德國發動,還包括奧匈帝國,故排除A項;英法也屬于帝國主義國家,因此他們進行的是非正義的戰爭,B項錯誤;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故D項排除。3、A【分析】【詳解】
根據“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可知“印巴分治結束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是對印巴分治帶來的影響的分析和評判,符合題意,故選A;BCD都是對歷史史實的客觀敘述,不是歷史解釋,排除BCD。4、C【分析】【詳解】
美國為了保證它在海灣的石油利益和戰略地位,維護西方的經濟命脈,顯示它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發起并主導的海灣戰爭,故選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是為了爭奪殖民地,排除A;BD與石油資源無關,排除。5、D【分析】美軍聯合英國、法國對敘利亞軍事設施進行“精準打擊”根本沒有得到安理會的表決通過,所以屬于霸權主義的做法,故選D;由于其行動聯合國并沒有授權,所以A沒法體現,故排除A;多極化格局還沒有建立,故B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所以排除B;題干所述不是恐怖主義的行動,故C也排除。6、B【分析】【詳解】
當今世界恐怖主義有國際化和全球化趨勢,說明危害已相當嚴重,成為世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二、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依據材料“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出于推動新思維改革;改善對美關系的政治考慮以及推動核裁軍談判、減輕國家經濟負擔的經濟考慮,對美國作出重大讓步?!?、“條約規定將要銷毀的中程導彈數量,蘇聯比美國高出一倍”結合所學從緩和了美蘇局勢,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加劇了美蘇之間的力量失衡、加速推動了蘇聯國內的經濟、政治改革、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推動和平與發展觀念的深入等方面概括美蘇《中導條約》簽署的歷史影響。
(2)依據材料“伴隨著全球范圍內各國陸基中程導彈力量的持續提升”、“主要目標在于限制第三國擁有的陸基中程導彈?!奔爱敃r的時代背景結合所學從各國陸基中程導彈力量的持續提升,多極化趨勢的加強、美俄推動條約全球化的目的是限制其他國家發展,維護自身的優勢、舊的國際政治秩序的影響、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對世界與地區和平的威脅等方面分析《中導條約》全球化前景渺茫的原因?!窘馕觥浚?)影響:緩和了美蘇局勢;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加劇了美蘇之間的力量失衡;加速推動了蘇聯國內的經濟;政治改革;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推動和平與發展觀念的深入。(任答4點即可)
(2)原因:各國陸基中程導彈力量的持續提升,多極化趨勢的加強;美俄推動條約全球化的目的是限制其他國家發展,維護自身的優勢;舊的國際政治秩序的影響;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對世界與地區和平的威脅。8、略
【分析】(1)由來:依據材料和所學;可從美國和蘇聯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和蘇聯的在全球爭霸等分析回答。
(2)積極影響:可從促進朝韓經濟的發展、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以及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等角度分析回答?!窘馕觥浚?)在1945年8月9日;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為界,美國和蘇聯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半島軍事停戰協定》;美國和蘇聯的在全球爭霸。
(2)促進朝韓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有利于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9、略
【分析】(1)本小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對材料進行分析后可知;材料是從中美兩國對戰爭的考慮和認識來描述朝鮮戰爭是一場“有限戰爭”的原因。美國:依據“美國政府認為,歐洲仍然是東西方對抗的主戰場”可概括出“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心在歐洲”;依據“美國領導人首先考慮到,如果美國將戰火燃燒到中國本土,中美之間正式爆發戰爭,蘇聯很可能會依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出面干涉?!笨筛爬ǔ觥皳奶K聯直接參戰”;依據“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都希望這場戰爭盡快結束”可概括出“盟國希望盡早結束戰爭”;依據“世界典論的壓力和美國人民的反戰情緒也讓美國政府不得不在軍事行動上采取一定的限制”可概括出“世界輿論和國內反戰情緒”。中國:依據“對于中國來說,抗美援朝實屬被迫參戰,早日結束戰爭”可概括出“被迫參戰”;依據“加上敵強我弱的現狀和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可概括出“敵強我弱”;依據“統一祖國的任務尚未最后完成,臺灣等一些沿海島嶼和大陸的西藏還沒有解放,國內戰爭還沒有最后結束”可概括出“國內困難重重”。
(2)本小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對材料進行分析后可知,材料從戰爭目標;戰爭時間;戰爭手段;戰爭區域這幾個方面來說明這場是一場“有限戰爭”。依據“中國出兵,一開始就確定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政治目標”可知,中國在參戰之始時就明確了戰爭目標;依據“,中國就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總方針,盡量爭取早日結束戰爭”可知中國當時考慮要盡量爭取早日結束戰爭,在戰爭的時間上做了充分的考慮;依據“中國一開始就將戰爭的區域限定在朝鮮境內”可知中國當時對戰爭的區域進行了限定;依據“美國最終放棄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和當美國無法通過軍事手段的運用迅速達到其目的的時候,為了盡早結束戰爭,也開始謀求同中國的談判”可知,當時后來美國開始考慮用和平談判的手段來結束戰爭?!窘馕觥浚?)美國:全球戰略中心在歐洲;擔心蘇聯直接參戰;盟國希望盡早結束戰爭:世界輿論和國內反戰情緒。
中國:被迫參戰;敵強我弱:國內困難重重。
(2)戰爭目標;戰爭時間;戰爭手段;戰爭區域10、略
【分析】【詳解】
(1)原因:從材料中“當地的圣戰武士組織和伊斯蘭游擊隊一起對抗”;美國中央情報局;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西歐中東和亞洲都“對圣戰武士進行支持”,“蘇聯軍隊在阿富汗士氣低落”,“1985年,戈爾巴喬夫領導的蘇聯政府分散改革精力,還妨礙改草”等信息,結合所學冷戰時期的知識點,多方面展開分析即可。
(2)影響:從材料中“給阿富汗留下了一片狼藉”,蘇聯因此“分散改革精力,還妨礙改革”,“對阿富汗戰爭的反感卻是深刻而廣泛的”等信息,結合世界史相關史實,由戰爭雙方到世界局勢,由近及遠的進行分析。【解析】(1)原因:阿富汗當地人民的反抗;其他國家和地區對阿富汗的支持;戰事久拖不決導致蘇聯軍隊士氣低落;新任蘇聯政府的政策轉變;蘇聯改革進程受阻。
(2)影響:阻礙了蘇聯國內的改革進程;加劇了阿富汗國內政局的動蕩和復雜;給蘇聯和阿富汗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影響了世界格局的變動。11、略
【分析】【詳解】
(1)海灣戰爭結束后不久;美國企圖利用戰勝伊拉克的余威,把軍事上的勝利轉變為政治上的主動,建立“中東新秩序”,服務美國全球戰略。首先是重組了中共東地區的安全機制,削弱反美勢力,加強對中東事務的干預,扶植親美勢力,建立勢力范圍。1991年,蘇聯衰落最終走向解體,兩極格局將被美國一家獨大所代替。美國的“世界新秩序”就是要抓住蘇聯衰落的契機,進一步打擊;排斥蘇聯的國際影響力;擴大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圖謀建立美國獨霸的單極世界格局。
(2)海灣戰爭對世界政治形勢的影響,對美國而言,擴大了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從提高美國的國際地位;從國際格局而言,兩極格局結束后的多極化趨勢與美國單極格局構想的沖突;從國際局勢而言,原先掩藏的各種矛盾激化了,必然會加劇世界動蕩;就戰爭態勢而言,海灣戰爭屬于高科技戰爭,它引發未來戰爭的擔憂?!窘馕觥?1)內涵:“中東新秩序”:削弱中東地區的反美勢力;使阿拉伯國家進一步分化對立;實現美國主導中東戰略格局,增強對中東國際事務干預的影響力;扶植親美勢力,建立勢力范圍。
“世界新秩序”:進一步打擊;排斥蘇聯的國際影響力;擴大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圖謀建立美國獨霸的單極世界格局。
(2)影響:海灣戰爭使美國控制或操縱的聯盟體系進一步擴大,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海灣戰爭加速了美國在全球范圍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使得多極化與美國謀求建立單極格局的斗爭日趨激烈。加速了兩極格局的解體,蘇聯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名存實亡;激化了在兩極格局下被掩蓋和抑制的諸多矛盾,增加世界的局部沖突。海灣戰爭促使分裂勢力、恐怖活動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加劇了世界動蕩局面;海灣戰爭促使世界范圍內掀起研究未來戰爭的熱潮,引發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戰爭轉變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新軍事革命。12、略
【分析】【詳解】
(1)背景:根據“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形成蘇攻美守的局面”可知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根據“阿富汗新上臺的阿明政權試圖擺脫蘇聯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系正?;笨芍⒏缓拐喟l生變更。意圖根據“蘇聯企圖以阿富汗為南下基地,威脅中東產油區,控制中亞樞紐地區,與其太平洋戰略互相呼應,最終實現其世界稱霸的目的”可知蘇聯推行全球戰略,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
(2)優勢:根據“蘇軍采取武裝直升機掩護空降突擊部隊參戰,使用裝有化學武器的火箭,同時改變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習慣,采用單炮作戰”并結合所學可知蘇聯綜合國力強大;武器裝備先進。撤軍原因根據“蘇聯入侵阿富汗,削弱了國力,曠日持久的戰爭使蘇聯在政治、外交、經濟上承受巨大壓力,受到世界的譴責,處境孤立。戈爾巴喬夫任蘇共總書記后,改變全球戰略,積極推進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可知主要是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是侵略戰爭,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孤立;國力削弱、國內問題叢生;蘇聯的全球戰略發生變化?!窘馕觥浚?)背景: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阿富汗政權發生變更。
意圖:蘇聯推行全球戰略;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
(2)優勢:綜合國力強大;武器裝備先進。
撤軍原因: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是侵略戰爭,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孤立;國力削弱、國內問題叢生;全球戰略的變化。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中“經濟全球化歷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體現出經濟全球化的兩種發展狀況分別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經濟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觀點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論證,根據材料中“第一次浪潮發生在16世紀”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是推動第一次經濟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據材料中“第二波浪潮發生在1815—1913年期間”,而這一時間段剛好是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因而19世紀初至20世紀初,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成為全球化發展的強大動力,經濟全球化出現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現在二戰后特別是冷戰初期”,而這一時間段則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結論: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冷戰”對峙等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之出現波動?!窘馕觥坑^點:經濟全球化經歷了三次挫折。
論證:17—18世紀;殖民戰爭頻繁,從三次英荷戰爭到英法戰爭,國際貿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頓。1914—1945年,爆發兩次世界大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各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經濟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美蘇爭霸,兩極格局對峙,全球化受阻。
結論:近代以來,世界戰爭、經濟危機和冷戰對峙使全球化不斷受挫。14、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論點構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政治秩序是有效治理地區性、全球性問題的關鍵。論證過程可以結合材料信息從正反兩面進行。論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定了國際關系中應遵守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構建了相對平等、合理的國際政治體系,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爭;1919年《凡爾賽和約》實質上帝國主義重新瓜分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廣告代理合同范本
- 2025長期手機租賃合同樣本
- 《帝國定型》讀書感悟課件
- 獨立單間轉租合同協議
- 玻璃幕墻裝修合同協議
- 班干部入職合同協議
- 豬場工地承包合同協議
- 電腦打合同協議
- 環衛崗亭出租合同協議
- 電信員工合同終止協議
- 鐵路工務巡道工崗位作業標準(崗位職責、崗位風險)
- 陜西省建筑施工質量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
- 漁用配合飼料原料課件
- 夾層鋼結構施工方案鋼結構夾層施工方案
- JJG 861-2007酶標分析儀
- GB/T 9788-1988熱軋不等邊角鋼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 GB/T 28708-2012管道工程用無縫及焊接鋼管尺寸選用規定
- GB/T 22083-2008建筑密封膠分級和要求
- GB/T 11864-2008船用軸流通風機
- 認識數字“5”課件
- 加速康復外科(ERAS)骨科患者疼痛知識、術后疼痛機體影響和陣痛原則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