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湖南省益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試卷歷史注意事項:1.全卷滿分100分,答題時間為6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北京人用火的證據十分明顯,考古學者在發掘北京人化石地點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縫的堆積時,曾發現過三層灰燼。”材料說明研究古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依據是()A.文字記載 B.考古發現 C.專家推測 D.民間傳說2.該遺址因為地處東南沿海,地下水位較高,保存了豐富的有機質遺存,如干欄式建筑。在遺址下層,還普遍發現有稻類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積層。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A.原始農業生產 B.華夏族的由來C.史前制陶技術 D.世襲制的確立3.“阪泉涿鹿戰無不勝,人文初祖后世尊崇。”材料所紀念的人物是()A.黃帝 B.炎帝 C.蚩尤 D.夏禹4.據史書《春秋》記載,242年間,魯國國君朝見周天子只有3次,朝見晉國國君多達20次。這反映了春秋時期()A分封制穩定政局 B.民族交融增強C.周王室統治力下降 D.社會動蕩不安5.下面圖片中,能夠反映春秋后期較高生產力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 B.骨耜 C.鐵制農具 D.耬車6.觀察下表,表中這些諸侯國的變法的共同目的是()諸侯國名稱部分措施魏國李悝變法“食有勞而祿有功”,根據功勞和能力選官楚國吳起變法“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逐步廢除舊貴族世官特權秦國商鞅變法“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即宗室貴族如果沒有軍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權A.瓦解封建社會秩序 B.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C.維護周朝分封制度 D.維護農民階級利益7.“至于商朝的歷史……已大體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圍。”之所以有這樣的定論,主要是因為()A.甲骨文的發現 B.炎黃部落聯盟的傳說C.《史記》的記載 D.二里頭遺址的挖掘8.《說文解字·敘》中記載:“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所謂小篆者也。”這一措施促進了秦朝()A.經濟的發展 B.交通的便捷 C.文化的交流 D.疆域的擴展9.下面是某作者為寫某部著作而擬寫的章節名稱,據此可判斷這部著作的名稱可能是()第一章修建長城、驪山陵的勞工們第二章大澤鄉的那個雨季第三章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四章一路向西奔咸陽第五章破釜沉舟中蘊含的智慧第六章咸陽城外的投降者A.《三家分晉:內憂外患的大爭之世》B.《武王伐紂:王朝更迭的最后樂章》C.《諸侯爭霸:紛爭下的人性與權謀》D.《王朝崩塌:動搖大秦的農民起義》10.他可以說是主父偃、董仲舒等謀臣建議的實踐者,實施了諸如分化諸侯、尊崇儒術、討伐匈奴、改易歷法、變更制度、裁抑商人等措施。“他”是()A.漢文帝 B.漢武帝 C.晉武帝 D.梁武帝11.這場起義引發了王朝統治秩序的嚴重動搖。其迅猛發展和席卷范圍,大大削弱了東漢的統治根基。這也為此后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埋下了伏筆。這場起義的領導人是()A陳勝 B.吳廣 C.張角 D.衛青12.懸泉置遺址位于河西走廊地區交通線上,曾是漢朝的“官方招待所”。下圖所示的是該遺址中出土的簡牘,類似的簡牘有3萬余枚,記錄了漢代與西域各國往來的歷史。這些簡牘的出土有利于我們了解()A.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交流 B.蒙恬北擊匈奴的結果C.漠北戰役對匈奴的影響 D.北方少數民族的南遷13.這部著作首創紀傳體通史體裁,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年間歷史。其文字精美,人物刻畫生動,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這部著作是()A.《黃帝內經》 B.《離騷》 C.《詩經》 D.《史記》14.“昔高祖初起,地不過千里,卒能席卷天下,分裂山河,成王業者,何也?夫以區區之地,乘時而動,因利而制權,是以三國鼎立。”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的戰役是()A.桂陵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15.觀察下圖,圖中所示的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發生在()A.春秋戰國時期 B.秦、西漢時期C.夏商周時期 D.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16.《齊民要術》,“齊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術”指的是謀生的重要方法。這部著作從命名上就體現出作者賈思勰()A.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 B.以民為本的務實精神C.持之以恒的頑強理念 D.不斷變革的創新精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我國自古以來便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歲月里,各民族頻繁交往,攜手發展,共同譜寫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輝煌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后漢書》記載西周時期楚國“明其黨眾繁多,是以抗敵諸夏也”,楚王也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首先,楚國吞并了大量的姬姓諸侯國,這些小國大多數都保留著華夏文化,楚國兼并這些地區,必然會對自身的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另外,楚國從春秋中期開始參與和中原各國的會盟、爭霸活動,也就是必須接受華夏體系。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楚人商議謚號,說“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摘編自《春秋戰國時代的民族大融合:為漢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材料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治者的主動政策,還有在血與火的民族斗爭中的附帶同化。各民族不僅在經濟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頻繁。——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三2024年11月22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海南省三亞市開幕。本屆運動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將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服務全民健身戰略作為重要目標,充分展現新時代新征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勇拼搏的精神風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楚國態度的變化體現了哪一觀念,分析楚國態度變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史實說明“統治者的主動政策”促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3)根據材料三,分析我國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有何現實意義。18.孔子既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古圣賢,也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許多政治思想主張、教育理念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時間事件公元前551年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公元前522年授徒設教,創辦私學公元前517年去齊國途中,遇婦墓前哭子,感嘆“苛政猛于虎”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張恢復西周的制度公元前500—前498年任魯國中都宰,因政績突出,后升任司空司寇公元前497—前484年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公元前484—前479年歸魯以后,孔子專心從事教育和古典文獻的整理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3歲。他的言論由其弟子輯錄在《論語》一書中——整理自樊登《樊登講論語先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孔子政治主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并總結孔子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3)孔子被后世統治者尊稱為“萬世師表”,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孔子獲得這一尊稱的原因。19.某歷史社團開展“探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主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完成。活動一【傳說與制度】同學們在看《史記》時,整理了如下信息:舜二十歲時因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重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五十八歲時堯去世,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天子之位。——摘譯自《史記》舜的兒子商均也是沒有才能,舜就在自己去世前預先向上天推薦了禹。17年以后,舜去世了。三年喪期結束時,禹把帝位讓給了舜的兒子,就像舜將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一樣。諸侯都歸順禹,然后禹才登上天子之位。——摘譯自《史記》活動二【成語與制度】同學們查閱成語詞典,整理了如下信息:

列士分茅

指受封為諸侯,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權力,稱為“列士分茅”活動三【圖示與制度】同學們學習秦朝政治制度時,繪制了如下圖示:(1)根據上述《史記》記載的傳說故事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堯舜禹時期我國實行的這種政治制度的名稱以及這種制度的核心標準。(2)根據這則成語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我國古代采用這種分封制度或郡國并行的兩個朝代,并分析實施這種制度的負面影響。(3)根據上面圖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圖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影響。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漢代出現的“升平之世”。(2)材料從“升平之世”的成功經驗和“衰亂之世”的深刻教訓兩個方面,概括了古代治國理政給我們提供的鏡鑒,請你從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史實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024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試卷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A【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A【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A【13題答案】【答案】D【14題答案】【答案】C【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觀念:體現了華夏認同觀念。原因:楚國吞并了大量的姬姓諸侯國,這些地區的文化影響楚國自身的文化;春秋時期楚國與中原各國的會盟、爭霸活動,使它必須接受華夏體系。(2)史實: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并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他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官員在朝廷上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通婚等。(3)現實意義: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等等。【18題答案】【答案】(1)政治主張:反對苛政;主張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提出“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等等。(2)思想核心: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愛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影響: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3)原因:孔子興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總結教育規律,提出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教學原則和方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等等。【19題答案】【答案】(1)制度的名稱:禪讓制。核心標準:品行賢德。(2)朝代:西周、西漢、西晉等。負面影響:諸侯勢大,引發叛亂,成為威脅中央統治的離心力,不利于國家統一(3)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使國家的一切權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對以后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20題答案】【答案】(1)“升平之世”:“文景之治”“光武中興”。(2)觀點:暴政必將導致亡國。論述: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窮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