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_第1頁
2024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_第2頁
2024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_第3頁
2024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_第4頁
2024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與治療

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見病和高發病,一直受到國際尿控學會和各國泌尿外

科學會的重視。國際尿控學會(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

先后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召開了尿失禁咨詢委員會

(InternationalConsultationonIncontinence,ICI),最后一屆會議于

2004年6月26~29日召開,2005年正式出版診治指南。美國泌尿外科

學會(AmericanllrologicalAssociation,AUA)和歐洲泌尿外科學會

(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AU)分別于1997年和2006

年發布了尿失禁診治指南。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都發布了自己的指

南,針對各自國家尿失禁的患病及診治情況做出了規范。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指噴嚏、咳嗽或運動

等腹壓增高時出現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癥狀表現為咳嗽、噴嚏、大笑等腹壓增加時不自主漏尿。體征是在增加腹

壓時,能觀測到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漏出。尿動力學檢查表現為充盈性膀

胱測壓時,在腹壓增加而逼尿肌穩定性良好的情況下出現不隨意漏尿。(此

文僅適用于女性的壓力性尿失禁,或伴發膀胱過度活動癥、盆腔臟器脫垂

及膀胱排空障礙的壓力性尿失禁。

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7%左右有明顯的尿失禁癥

狀,其中約50%為壓力性尿失禁。

1.較明確的相關因素

(1)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漸增高,高發年齡為45~

55歲。年齡與尿失禁的相關性可能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盆底松弛、

雌激素減少和尿道括約肌退行性變等有關。一些老年常見疾病,如慢性肺

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進尿失禁進展。但老年人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

率趨緩,可能與其生活方式改變有關,如日常活動減少等。

(2)生育:生育的次數、初次生育年齡、生產方式、胎兒的大小及妊娠

期間尿失禁的發生率均與產后尿失禁的發生有顯著相關性,生育的胎次與

尿失禁的發生呈正相關性;初次生育年齡在20~34歲間的女性,其尿失

禁的發生與生育的相關度高于其他年齡段;生育年齡過大者,尿失禁的發

生可能性較大[13];經陰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宮產的女性更易發生尿失禁;

行剖宮產的女性比未生育的女性發生尿失禁危險性要大"吏用助產鉗、吸

胎器和縮宮素等加速產程的助產技術同樣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大體重

胎兒的母親發生尿失禁危險性也大。

(3)盆腔臟器脫垂:盆腔臟器脫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和

壓力性尿失禁嚴重影響中老年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壓力性尿失禁和盆

腔臟器脫垂緊密相關,兩者常伴隨存在。盆腔臟器脫垂患者盆底支持組織

平滑肌纖維變細、排列紊亂、結締組織纖維化和肌纖維萎縮可能與壓力性

尿失禁的發生有關。

(4)肥胖:肥胖女性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的幾率顯著增高,減肥可降低尿

失禁的發生率。

(5)種族和遺傳因素:遺傳因素與壓力性尿失禁有較明確的相關性。壓

力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與其直系親屬患病率顯著相關]o白種女性尿失禁的

患病率高于黑人。

2.可能相關的危險因素

(1)雌激素:雌激素下降長期以來被認為與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相關,臨

床也主張采用雌激素進行治療。但近期有關資料卻對雌激素作用提出質疑,

認為雌激素水平變化與壓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間無相關性。甚至有學者認為

雌激素替代治療有可能加重尿失禁癥狀。

(2)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后如發生壓力性尿失禁,一般都在術后半

年至一年。手術技巧及手術切除范圍可能與尿失禁發生有一定關系。但目

前尚無足夠的循證醫學證據證實子宮切除術與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有確

定的相關性。

(3)吸煙:吸煙與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的相關性尚有爭議。有資料顯示吸

煙者發生尿失禁的比例高于不吸煙者,可能與吸煙引起的慢性咳嗽和膠原

纖維合成的減少有關。也有資料認為吸煙與尿失禁的發生無關。

(4)體力活動:高強度體育鍛煉可能誘發或加重尿失禁,但尚缺乏足夠

的循證醫學證據。

其他可能的相關因素有便秘、腸道功能紊亂、咖啡因攝入和慢性咳嗽等。

(四)病理生理機制

1.膀胱頸及近端尿道下移正常情況下,在腹壓增加引起膀胱壓增加的同

時,腹壓可同時傳遞至尿道,增加尿道關閉能力,以防止壓力性尿失禁的

發生。各種原因引起盆底肌肉及結締組織退變、受損而薄弱,導致膀胱頸

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松弛、功能性尿道變短時,增高的腹壓僅傳至膀胱

而較少傳遞至尿道,以致尿道壓力不能同步升高,從而引起尿失禁。

2.尿道粘膜的封閉功能減退正常尿道粘膜皺裳有密封墊作用,可阻止尿

液的滲漏。隨著年齡的增長等因素,尿道粘膜萎縮變薄、彈性下降,可導

致其封閉功能減退。尿道炎及尿道損傷等原因造成尿道粘膜廣泛受損,導

致粘膜纖維化,也可使尿道粘膜的封閉功能減退或消失。

3.尿道固有括約肌功能下降尿道平滑肌、尿道橫紋肌、尿道周圍橫紋肌

功能退變及受損,導致尿道關閉壓下降。

4.支配控尿組織結構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尿道本身的結構、功能,尿道

周圍的支撐組織相關的神經功能障礙均可導致尿道關閉功能不全而發生

尿失禁。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膀胱頸近端尿道的解剖位置,尿道固有括約肌

功能和盆底肌肉功能[32-38]。但對于具體病例,常難以準確區分是哪種

或哪幾種因素,時常是數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診斷

壓力性尿失禁診斷主要依據主觀癥狀和客觀檢查,并需除外其他疾病。

一、確定診斷

目的:確定有無壓力性尿失禁。

主要依據:病史和體格檢查。

(1)病史

1)全身情況:一般情況、智力、認知和是否發熱等。

2)壓力性尿失禁癥狀:大笑、咳嗽、噴嚏或行走等各種程度腹壓增加時

尿液是否漏出;停止加壓動作時尿流是否隨即終止。

3)泌尿系其他癥狀:血尿、排尿困難、尿路刺激癥狀或下腹或腰部不適

等。

4)其他病史:既往病史、月經生育史、生活習慣、活動能力、并發疾病

和使用藥物等。

(2)體格檢查

1)一般狀態:生命體征、步態及身體活動能力、精細程度及對事物的認

知能力。

2)全身體檢:神經系統檢查包括下肢肌力、會陰部感覺、肛門括約肌張

力及病理征等;腹部檢查注意有無尿潴留體征。

3)專科檢查:外生殖器有無盆腔臟器膨出及程度[7];外陰部有無長期感

染所引起的異味、皮疹;雙合診了解子宮水平、大小和盆底肌收縮力等;

肛門指診檢查括約肌肌力及有無直腸膨出。

4)其他特殊檢查。

壓力誘發試驗。

其它

(1)排尿日記:連續記錄72小時排尿情況,包括每次排尿時間、尿量、

飲水時間、飲水量、伴隨癥狀和尿失禁時間等,見附錄二。

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見附錄

(2)ICI-Q-SF)[9]e

三。

ICI-Q-LF表分四個部分,記錄尿失禁及其嚴重程度,對日常生活、性生活

和情緒的影響;ICI-Q-SF為ICI-Q-LF簡化版本。

(3)其他檢查:①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尿培養和肝、腎功能等一

般實驗室常規檢查;②尿流率;③剩余尿。

另外可做的相關檢查:

(1)膀胱鏡檢查:懷疑膀胱內有腫瘤、憩室和膀胱陰道瘦等疾病時,需

要作此檢查。

(2)侵入性尿動力學檢查:①尿道壓力描記;②壓力-流率測定;③腹壓

漏尿點壓(abdominalleakpointpressure,ALPP)測定;④影像尿動力

學檢查。

(3)膀胱尿道造影

(4)超聲、靜脈腎盂造影、CT

二、程度診斷

目的:為選擇治療方法提供參考。

1.臨床癥狀

輕度:一般活動及夜間無尿失禁,腹壓增加時偶發尿失禁,不需佩戴尿墊。

中度:腹壓增加及起立活動時,有頻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墊生活。

重度:起立活動或臥位體位變化時即有尿失禁,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及

社交活動。

2.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ICI-Q-SF)

3.尿墊試驗:1小時尿墊試驗[8,10]。

輕度:1h漏尿go

中度:1g<1h漏尿<10go

:10g<1h漏尿<50go

極重度:1h漏尿250go

(三)分型診斷

分型診斷并非必須,但對于臨床表現與體格檢查不甚相符,以及經初步治

療療效不佳患者,建議進行尿失禁分型診斷。

1.解剖型/尿道固有括約肌缺陷(intrinsicsphincterdeficiency;ISD)型

影像尿動力學可將壓力,性尿失禁分為解剖型/ISD型,見附錄四。

也有作者采用最大尿道閉合壓(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

MUCP進行區分,MUCP<20cmH2O[14戚<30cmH20]提示ISD型。

2.腹壓漏尿點壓(ALPP)結合影像尿動力學分型

I型壓力性尿失禁:ALPP>90cmH20

II型壓力性尿失禁:ALPP60-90cmH20

HI型壓力性尿失禁:ALPP<60cmH20

目前認為,大多數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同時存在盆底支持功能受損和

尿道括約肌缺陷,以上分型可能過于簡單。此外,確診ISD的方法尚存爭

議,MUCP和ALPP的檢測有待規范,其臨界值也需進一步驗證。

(四)常見合并疾病診斷

1.膀胱過度活動癥懷疑合并有膀胱過度活動癥者參照OAB診治指南

進行評估,推薦行尿動力學檢查。

2.盆腔臟器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常與盆腔臟器脫垂合并存在,盆腔臟器脫

垂診斷主要依靠婦科檢查,詳見附錄五。

3.排尿困難對有排尿困難主訴的患者,高度推薦尿流率及剩余尿測定。

對尿流率低及有較多剩余尿者,推薦行侵入性尿動力學檢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