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947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史記》和《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兩部著名的史學著作。下面示意圖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時期的史實在這兩部書中都能查閱到。

A.AB.BC.CD.D2、夏朝沒有留下直接的文獻史料,有關記載多為轉手材料,有些具有傳說性質,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學者的懷疑。二里頭遺址發現后,懷疑的看法逐漸減少。這是因為A.該遺址的發現證明夏的傳說有一定真實性B.該遺址的考古發現與有關夏的文獻記載一一對應C.該遺址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夏的存在D.該遺址的考古發現屬于原始材料3、根據人的體貌特征,世界上的人類主要分為三大人種。形成人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不同的心理素質B.不同的飲食習慣C.不同的勞動方式D.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4、蘭德爾·麥克維爾在對大津巴布韋遺址進行科學發掘前,先對其他遺址進行發掘的個數是A.3個B.4個C.5個D.6個5、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撰《歷史》常常分辨傳說的真假與異同。書中許多記載為后世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所證實。這表明希羅多德A.能夠理性敘述歷史B.具有創新精神C.具有開闊的視野D.具有歷史學家的使命感6、孔子作《春秋》,不欲載空之言,主張見諸行事,通過具體史實呈現微言大義,有褒有貶,使亂臣賊子知所戒懼。司馬遷繼承春秋學傳統,作《史記》,是為中國史學的起。從《春秋》、《史記》以,中國史學的主要功能是A.考據、求真B.求真、鑒戒C.鑒戒、陶冶D.陶冶、考據7、考古學和文獻學是歷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如1978年;青海漢墓出土了與《孫子》有關的竹簡;帛書等,這使歷來被懷疑是偽書的《六韜》《孫子兵法》等成了真書;1990年河南殷墟160號墓的發現,填補了殷墟研究中第三期較大銅器資料的空白;特洛伊城遺址的發掘,是德國考古學家亨利·施里曼憑著《荷馬史詩》的指點發現的,還證明了希臘人用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是歷史事實。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文獻記載能夠為考古發現提供線索信息。

②考古發現可以彌補和豐富文獻資料。

③文獻資料的真偽必須經過考古發現證實。

④考古遺跡可以與文獻資料相互印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8、閱讀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歷史的發展主線和分期是兩個密切關聯的重要問題以不同的歷史現象作為歷史的發展主線會形成不同的史觀;不同的史觀往往會伴隨產生不同類型的歷史分期法,而這兩個問題又涉及到能否科學地認識歷史,正確地總結和闡釋歷史的經驗教訓;發展規律、各種復雜的歷史現象、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因此歷來是史學家們研究討論的重點。

請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史觀給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說明理由。9、(探索歷史的奧秘)

克里特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擁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特島上的山區長滿了森林;提供了建造單桅商船的木材。米諾斯人駕著這些商船,滿載著來自埃及的糧食;象牙和玻璃,來自敘利亞的馬和木材,來自愛琴群島的銀子、陶器和大理石,來自塞浦路斯的銅,以及自己島上產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考古學家尼古拉·普拉東在克里特島上發掘出土了“宏偉的宮殿;別墅、農場、居民區和規劃整齊的城市、港口設施、貫穿全島的公路網、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當“現代化的”:“所有城市中心都有完備的污水排放系統、衛生設施和家庭廁所。”大量的壁畫、塑像、花瓶、雕刻品;它們體現出活潑而快樂的藝術風格。

——摘編自閔家胤主編《陽剛與陰柔的變奏》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克里特文明產生的有利條件。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克里特文明興盛時期城市獲得了怎樣的發展?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對于認識歐洲歷史有什么意義?10、(探索歷史的奧秘)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津巴布韋遺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多公里的馬斯溫戈鎮附近;是津巴布韋首都以南,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在公元13—15世紀,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遺址于1877年被發現,占地達一萬多畝。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里,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

——摘編自王青青《津巴布韋:大津巴布韋遺址》材料二大津巴布韋遺址之建筑群。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指出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

(2)綜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概括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977年;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層人架70多具。坑中有銅器10件,分為禮器;工具、武器和裝飾品四類,部分禮器刻有銘文。陶器32件皆實用器,玉器4件,璜、魚、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貝較多,保存好者達718枚。綜觀上述遺跡遺物,圓坑應屬殷墟文化第四期,為祭祀坑。1986年,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遺物,計有銅、玉石、象牙、貝等種類,青銅器439件,玉器131件。根據發掘清理情況分析,其放置時是有一定次序的。首先是置放大量海貝和玉石禮器、青銅獸面、小型青銅件以及樹干等。其次再置放大型青銅容器和青銅立人像、人面、樹座等。最后置放一層象牙。坑中出土的青銅人面像、人頭像有的已損壞,多經過火燒,大部分遺物遭損。據此推測大多數遺物中在投置坑中之前為人們舉行某種儀式時有意損壞的。綜觀上述遺跡遺物,二號坑的時代,大致相當殷墟晚期,其性質應是祭祀坑。

——摘編自徐自強《廣漢、安陽祭祀坑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比較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遺跡遺物的不同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地出土遺跡遺物反映出的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近幾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發現表明;蜀地曾有一個特色鮮明的古代文明。這個早期文明是一個以原始宗教維系的神權國家;是一個由多元文化有機融匯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有一種樸素而充滿生機活力的認識。他們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過宗教活動升天成仙,并創造出許多祭器和禮器,表達出豐富完整的信仰觀念和崇拜習俗。秦漢之后,從出土大量漢畫像磚、搖錢樹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區盛行一種以升入天國、極樂長生為主題的崇拜習俗。東漢后期四川興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這些思想支配下產生的,并成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礎。

——摘編自趙殿增《略論古蜀文明的形態特征》(1)根據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結合三星堆的考古發現舉例說明。

(2)根據材料,分析古蜀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系。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銅立人像。

材料二三星堆青銅立人像的著裝示意圖。

(1)材料一展示出三星堆青銅器的什么特點?

(2)據材料二分析青銅立人像的著裝情況怎樣?

(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青銅立人像的形象,說明了什么?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見解。一種認為:20世紀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另一種認為: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一一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現代卷》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就材料中關于“世界現代史開端”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并簡要論述。(要求:可以選取材料中任意一個觀點闡述,也可以另立觀點闡述,觀點必須明確,簡述須有史實依據,邏輯清楚)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1題,共2分)15、時代與史家。

社會文化,時有更新:史家智識,遂以變遷。試以司馬遷、司馬光、梁啟超為例,敘述中國史家治史理念的變化趨勢及其社會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B【分析】【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史記》是司馬遷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總編是司馬光,記錄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由此可知,B階段兩本史書都有記錄,故正確;A階段只有《史記》有記錄,故錯誤;C階段中的漢武帝到五代時期,只有《資治通鑒》中有記載,故錯誤;D階段中的五代到北宋兩者都沒有,故錯誤。

【點睛】

本題考查時間意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史記》和《資治通鑒》的起止時間。2、C【分析】二里頭遺址屬于夏商兩代的遺存,又大量夏朝和商朝的實物史料。實物史料比起傳說更具說服力,所以學者不再懷疑夏朝的存在,故選C項。該遺址的發現證明夏的存在,而主要不是為了證明傳說有一定真實性,排除;該遺址的考古發現與有關夏的文獻記載一一對應與題干“夏朝沒有留下直接的文獻史料”不符,而且也不可能一一對應,排除;該遺址的考古發現屬于原始材料,但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虛構,不能把它絕對化,排除。所以選C。3、D【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人的體貌特征,世界上的人類分為三大主要人種,即我們通過所說的黃種、白種和黑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故D項正確;心理素質、飲食習慣和勞動方式都不是導致人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故A、B和C項錯誤,不符合題意。4、C【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蘭德爾?麥克維爾為更好地進行比對,在正式發掘大津巴布韋遺址前,首先發掘了其他五個遺址,故C項正確;ABD錯誤。5、A【分析】【詳解】

希羅多德的記載被后世的考古發掘證實,說明其記載具有真實性,能夠理性的敘述歷史,A項正確;創新精神、開闊的視野與歷史記述的真實性無關,排除B、C項;歷史學家的使命感強調其賦予歷史一定的社會功能,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6、B【分析】【詳解】

從材料“不欲載空之言,主張見諸行事”、“使亂臣賊子知所戒懼”可以看出中國史學的主要的功能是求取歷史真相和鑒戒“亂臣賊子”,B項正確;考據指的是對論據來源解釋的重視,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A項;陶冶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C、D項。故選B項。7、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有一定的相關性,前者證實了后者記載的真實性,進一步豐富了文獻資料,由此可以說明考古遺跡與文獻資料相互印證,B正確;并非所有文獻資料都能找到考古資料,③錯誤,排除A、C、D。二、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8、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各種史觀的認知和運用能力。歷史的發展主線和分期是兩個密切關聯的重要問題。以不同的歷史現象作為歷史的發展主線會形成不同的史觀;不同的史觀往往會伴隨產生不同類型的歷史分期法。學生若從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社會經濟史觀等角度進行闡釋,言之有理,自圓其說皆同等賦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考點:歷史研究·史觀·多元史觀【解析】史觀一: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制度和政黨政治,為后來很多國家效仿;經濟上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思想意識上形成先進的政治和哲學思想。(3分,能從政治經濟思想方面闡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國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改變整個世界歷史走向,是人類歷史進入新時代,開始以社會主義革命為標志的世界現代史。(3分)

史觀二:全球史觀(整體史觀)(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歐醞釀并開始了一場歷史性的空前變革,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思想解放,原始資本積累,歐亞非連在一起,世界歷史從黑暗中世紀進入近代,世界一體化進程開始啟動。(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2分),理由:從1500-1900年,西方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殖民擴張,兩次工業革命,東方從屬于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20世紀初最終形成,資本主義由自由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世界被瓜分完畢,全球化進入一個更高層次階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結束。(3分,學生能從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角度闡述即可,3分)9、略

【分析】(1)從材料“克里特島上的山區長滿了森林島上產的橄欖油和陶器”“米諾斯人駕著這些商船;滿載著來自埃及來自敘利亞來自愛琴群島來自塞浦路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答案。

(2)從材料““宏偉的宮殿;別墅、農場、居民區和規劃整齊的城市、港口設施、貫穿全島的公路網、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當“現代化的””“大量的壁畫、塑像、花瓶、雕刻品;它們體現出活潑而快樂的藝術風格”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以從克里特文明與周邊文明的相互影響及其地位等方面來分析出答案。【解析】(1)有利條件:地理環境優越;克里特人擅長航海;擁有高效能船隊;對外貿易活躍;擁有豐富的物產。

(2)發展:形成了以宮殿為中心的合理布局;城市商業發達;文明程度較高;城市生活時尚,充滿情趣;城市規模龐大,人口眾多。

(3)意義:與周邊的文明中心相互影響吸收,造就歐洲早期文明的輝煌;是古希臘文明乃至歐洲文明的源頭,推進了歐洲文明的歷史。10、略

【分析】【詳解】

(1)狀況:根據材料“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誰去、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是曾經作為首都、既為政治統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濟技術水平、對外貿易較為發達、統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和貧富差別等。

(2)根據材料“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結合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等。【解析】(1)狀況:作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既為政治統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濟技術水平;對外貿易較為發達;統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貧富差別。

(2)特點: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僅答石頭,不得分);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11、略

【分析】【詳解】

(1)不同點:根據材料“陶器32件皆實用器;玉器4件,璜;魚、珠、串珠各一件;出土貝較多,保存好者達718枚”“計有銅、玉石、象牙、貝等種類,青銅器439件,玉器131件”可知,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貝類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銅器和玉石器為主;根據材料“坑中有銅器10件,分為禮器、工具、武器和裝飾品四類,部分禮器刻有銘文”可知,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根據材料“1977年,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層人架70多具”可知,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人殉現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無這種痕跡。

(2)特點:三星堆和殷墟都屬于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說明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同時期中國文明發展程度較高;兩地遺址中有相同內容,不同文明之間存在一定聯系;兩地遺址的遺址坑都是祭祀用,重視祖先崇拜。【解析】(1)不同點: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以陶器和貝類為主;三星堆祭祀坑以青銅器和玉石器為主;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成熟的文字,三星堆祭祀坑未出土文字;安陽殷墟圓形祭祀坑有人殉現象,三星堆祭祀坑基本上無這種痕跡。

(2)特點:文明起源多元一體;文明發展程度較高;不同文明之間存在一定聯系;重視祖先崇拜。12、略

【分析】【詳解】

(1)特征:根據材料“這個早期文明是一個以原始宗教維系的神權國家;是一個由多元文化有機融匯而成古蜀文明”可知;古蜀文明神權與王權結合(神權國家),文化多元融合。說明:根據材料“他們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過宗教活動升天成仙,并創造出許多祭器和禮器,表達出豐富完整的信仰觀念和崇拜習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象征著古代至高無上的蜀王與大巫師,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國是一個神權國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出土的數以千計的海貝和銅貝,表明當時三星堆一帶可能與中原地區、東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匯而成。

(2)關系:根據材料“東漢后期四川興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這些思想支配下產生的,并成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礎”可知,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觀念,是古代道教的源頭之一,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來源之一。【解析】(1)特征:神權與王權結合(神權國家);文化多元融合。

說明: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象征著古代至高無上的蜀王與大巫師;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國是一個神權國家;從出土的數以千計的海貝和銅貝,表明當時三星堆一帶可能與中原地區;東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匯而成。

(2)關系: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觀念,是古代道教的源頭之一,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來源之一。13、略

【分析】第(1)問;根據材料圖片的信息及所學,可以得出該青銅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的特點。

第(2)問;人像的著裝情況可根據材料中人像的信息分析得出。要認真觀察圖片中的細微之處。

第(3)問,形象要從五官、體形、衣著等方面入手。其所反映說明的內容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地位。從而得出答案。【解析】(1)特點: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

(2)穿了三重衣服:外為單袖齊膝左衽長襟衣;中著雙袖右衽雞心領,里面還有一件窄長雞心領短衣。

(3)形象: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濃眉大眼,方頤大耳,身著三層衣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握物獻祭狀;這說明青銅立人具有相當高的地位(其它如:側面反映了服飾文化的豐富多彩或展現了我國青銅時代的輝煌成就等內容均可)。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4、略

【分析】關于世界世界現代史開端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觀分析。首先要給出明確的分界線。如果用整體史觀,要突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世界市場與世界經濟最終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觀,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義,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起點,是人類歷史由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到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偉大轉折點,因而也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或上限。

點睛:史觀又叫歷史研究范式,是高中歷史學習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不同史觀分析歷史問題時,前提是要對不同史觀的適用性由精準把握。由于史觀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例如本題。當然,對同一問題,也可以采用不同史觀。【解析】觀點一1900年起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20世紀初;世界歷史進入了新時代。隨著第二次產業革命(科技革命)的展開,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市場與世界經濟最終形成,世界進入各國競相實現現代化的歷程。據于此,20世紀初發生的上述“那些條件”,是歷史變動──時代轉折的“最終原因”。因而,20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