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與策略研究內容摘要教師課堂提問是日常教學中最常用的環節。教師課堂提問得當會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反之就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教學效果。本文以重慶墊江三所中學作為切入點,通過調查尋找當前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問題癥結,探討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指導策略,希望在實踐上為高中歷史課堂提供一些建議。本文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基于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等方面的思考,對本研究的背景進行分析,分析本研究的意義。第二部分,對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內涵和意義進行分析。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是指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高中歷史教學目標的要求,根據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語言的方式設置一系列問題,以期達到用學生的語言方式回答或反饋,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與思考的一種教學行為。其特點是時空的特定性和對象的特定性,課堂提問是高中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手段,提高學習效益的主要方式,培養學生能力的良好載體。第三部分,以重慶市墊江三所中學為例,從高中歷史教師上課前對提問的思考,例如提問的目的、提問的階段、教師在備課環節對提問的思考;教師上課過程中提問技能的表現,例如教師提問的方式、提問的語氣、提問的類型、提問的個數、提問的時機;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等對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為了進一步了解高中學生對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反應,筆者還對部分高中生進行了訪談。第四部分,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教師沒有認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意識和能力較差,教材編寫對課堂提問活動有束縛,學校對課堂提問活動關注較少,高考壓力不利于課堂提問活動開展。等等這些是造成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困境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提出加強高中歷史課堂提問的對策: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提高教師提問技能;及時反饋,有效評價。第六部分,總結與展望。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希望真實了解高中歷史課堂提問的真實情況,以期對以后的高中歷史教學有所幫助。當然高中歷史課堂提問靈活多樣,各個地區、各個學校有不同的實際情況,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不同程度調整提問策略。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問題策略Researchontheproblemsandstrategiesofhighschoolhistoryteacher’sclassroomquestioning—ThreehighschoolsofDianjiangfromChongqingHonglianXuDirectedbyBaoqingLi,AssociateProfessorABSTRACTClassroomquestioningisthemostcommonlyusedpartofthedailyteaching.Classroomquestioningwillmobilizetheenthusiasmofthestudentsthinking,contributeto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teaching,anditwillhinderthedevelopmentofstudents'thinking,teachingeffects.TakingthethreemiddleschoolinChongqingofDianjiangasthebreakthroughpoint,throughtheinvestigationtofindthecruxofthecurrent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s,toexplorethe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ingstrategy,hopingtoprovidesomesuggestionsfor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inpractice.Thispaperisdividedintosixparts:Thefirstpartistheintroduction,thinkingneeds,newhighschoolhistorycurriculumreformof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ingthepresentsituationetc.basedonthebackgroundofthisresearch,analysis,analysisofthesignificanceofthisstudy.Thesecondpart,theconnotationandsignificanceofthe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sanalysis.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ingisthehighschoolteachersandstudentsintheteachingofhistoryinhighschoolhistoryteachingprocess,accordingtotherequirementsofthetarget,accordingtotheneedofhighschoolhistoryteachingcontent,combiningstudents'learningneeds,throughthelanguagethewaytosetaseriesofproblems,inordertoachievewiththestudentslanguagewaytoanswerorfeedback,effectivelypromoteateachingbehaviorlearningandthinkingofthestudents.Itscharacteristicisspecificandobjectspecifictimeandspace,classroomquestioningisanimportantmeansforhighschoolstudentsaccesstoknowledgeandinformation,theprimarywaytoimprovelearningefficiency,goodcarriertocultivatestudents'ability.Thethirdpart,inthethreemiddleschoolinChongqingcityofDianjiangasanexample,fromthehighschoolhistoryteacherbeforeclasstothequestionofthinking,suchasthepurposeofteacherquestioning,questioningstage,inpreparationprocessofaskingquestionsinclassthinking;skillsofteachersintheprocessofperformance,suchasteachers'questioning,questioningtone,thetypesofquestionsthenumberofquestions,questions,time;teachersinthestudentsanswerthecurrentproblemsaftertheevaluationofthe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sforinvestigationandanalysis.Inordertofurthertheunderstandingofhighschoolstudentsinhistoryclassroomquestioningsituation,theauthoralsovideosurveyofsenior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onthepartofhighschoolstudentsconductedinterviews.Thefourthpart,analysisofthecausesofthe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ingproblems.Themainaspectsofashortageofteachers,teacherstounderstandthequestionsbeforeclasstothequestionofinadequatepreparation,lackofclassquestioningskillsandthinkingafterclassofproblemsstudentsaremainlystudentsless;lackofproblemconsciousness;socialmainispartofthejobpressureof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Alloftheseisamajorcauseofquestioningtheplightof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Thefifthpart,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forstrengtheningthe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ing:teachersshouldconstantlyimprovetheirprofessionallevel,improvethequalityandenhancetheproblemquestioningskills;createdemocratic,equal,harmoniousteachingenvironment;cultivatethestudents'problemconsciousness,thechurchstudentquestioningtechniques;constructionofeffectivequestioningintheclassroomevaluationsystem.Thesixthpart,thesummaryandprospect.Thisresearchhopestotrulyunderstandtherealsituationofsenior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sbyquestionnaire,inordertohistoryteachinginhighschooltothelaterhelp.Ofcourse,thehighschoolhistoryclassroomquestioningisflexible,theactualsituationofdifferentschoolseacharea,accordingtotheactualsituation,weneedtoadjustthedifferentdegreeofquestioningstrategies.KeyWords:Highschoolhistoryteacher’sclassroomquestioning,problems,strategies導論選題緣由教師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環節。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課堂提問逐漸增多,課堂組織的形式也日益多樣化,但根據筆者對教師的調查與訪談,發現教師課堂提問仍存在問題。有效的課堂提問會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無效的課堂提問就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教學效果。1、教師提問數量過多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講到底,忽視了學生的聲音,這種一講到底的教學方法被否定后,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深入,啟發式教學、對話教學日漸走進課堂時,一問到底的課堂又出現了。早在1990年上海學者陳慰冰就發表了《“滿堂問”剖析》一文,并對這種教學方式的危害及根源作了深入地分析。但將近二十多年了,“滿堂問”依然在教學經常出現。這不能不說是與教師設計的問題的數量過多有密切聯系的。2、教師提問太難或太淺教育家特內曾根據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學》的基本思想創設了“布魯姆—特內教學提問模式”。根據這種模式教學提問按認知層次被分成由低到高六個水平,分別是:知識水平的提問、理解水平的提問、應用水平的提問、分析水平的提問、綜合水平的提問、評價水平的提問。低思維水平的問題和過分深奧的問題同樣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學生回答問題的個別化從筆者的課堂觀察統計,參與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例不高,最多的只有20人(占班級人數的34%,不到一半),最少的只有一人。從提問的方式來看,教師的提問方式主要有:學生舉手回答、學生集體回答、指定學生回答、學生討論回答和教師自問自答等幾種形式。統計表明,指定學生回答和集體回答在課堂提問中的使用較多,學生舉手回答較少,而且舉手回答的學生一般是成績較好、性格外向的學生。而后進生的自尊心和上進的積極性被嚴重打擊。4、學生提問少,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但是美國學者狄龍的一項研究記錄了27節課的問答情況,參與教學的721名學生中只有8人提出11個問題,而問題的認知水平都很低。反應了學生提問數量少而且質量不高,可見目前大多課堂提問還是局限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提問方式中。在提問這一行為上,教師沒有著重培養學生主動的問題意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的發揮。(二)研究的意義第一,教師良好的課堂提問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修養,促進教師的成長。上課前教師為了設計有效問題,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問題;上課過程中要注意提問的技巧;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需要及時適當的做出評價。此外,教師需要在專業知識方面查閱更多資料(包括教育理論和歷史專業書籍),從而使自身的專業知識更完備、教學方法更得當。第二,教師良好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利用已有資源解決學習困難的習慣,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作者倡導學習者應充分的調動一切教學資源(包括教材資源、教師資源、其它學習者、網絡資源等)進行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中被動的學習方式,將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積極影響。第三,課堂提問適應了新課程改革下民主、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學效益的提升。當前普遍強調,缺乏思維含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是低效的,甚至是無用的,教學過程不僅僅要傳授知識,也要培養學生能力,生成情感態度價值觀。例如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教會學生事件的背景、經過、結果和影響,而應該在學習中培養歷史思辨精神、認識歷史規律、感悟歷史的智慧。(三)文獻綜述1、國外關于“課堂提問”的研究進展提問的研究可以從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一直追溯到當代。蘇格拉底曾提出“產婆術”這一概念,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把結論直接告訴對方,而是向對方提出問題并且不斷追問,最后得出正確結論。蘇格拉底強調“師生在從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去尋找難題,在錯綜復雜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教師指出尋求答案的方法,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而且不回避答疑。”從現有的資料來,國外對課堂提問的研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是心理學家瑞格。瑞格從提問的概念、提問的原因、提問的類型及其出現的頻率等方面進行了心理學意義上的較為全面的研究。(1)提問的概念為了了解教師觀念中的提問概念,瑞格曾邀請了五所學校里的36位教師,對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調查概括起來有三種觀點。第一是認為沒有必要也無法給提問下一個定義;第二是命令和問題不同,任何語尾變化形式的敘述句,只要它帶有命令的性質,都不是問題;第三是“提問是試圖引出言語反應的任何敘述句”。瑞格認為第三種觀點更具有說服力。(2)提問的功能美國教學論專家克拉克和斯塔爾認為課堂提問有19種功能,(1)查明某人所不知道的知識;(2)查明某人是否掌握某項知識;(3)發展思維能力;(4)促使學生學習;(5)作為訓練或練習的手段;(6)幫助學生組織學習的材料;(7)幫助學生解釋學習的材料;(8)突出學習的重點;(9)指出某些關系,如因果關系;(10)發現學生的興趣;(11)培養鑒賞能力;(12)作為復習的手段;(13)練習表達思想;(14)揭示學生的心理過程;(15)表達意見的一致或不一致;(16)與學生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17)用以診斷教學;(18)用以評價教學;(19)引起不專心的學生的注意。(3)提問的分類在提問的類型上,早期的心理學家把提問分成兩大系統即“開放與封閉”和“記憶與思考”。開放性問題允許有廣泛的回應范圍,不僅包括認知的要求,還包括情感的表現、移情的作用、態度和價值。封閉性問題只有一個正確或最佳的答案,它要求學生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選擇反應。記憶性的問題需要學生回憶以已有的信息,它是教師經常提問的一種類型。相反,思考性問題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信息去創造新的信息。一般說來,60%以上的教師在提問中關心的是對事實的記憶。20世紀50年代以來,最廣泛采用的提問類型是布魯姆的認知分類系統。根據布魯姆的理論把提問分成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種類型,這一分類系統的優點在于,它超越了在以前研究中常用到的簡單的“回憶與思考”相對的二分法,而且它也粗略的描繪了問題類型的層次。(4)提問中的策略問題有關怎樣提問的問題,是提問策略的研究課題。克拉克等人認為,口頭課堂提問要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良好的問題。一個好問題應該使用明確和直接的語言表達的、能被學生理解的問題,它必須與課堂教學的目標相一致。好的問題一定能夠引起學生的思維活動。好的問題一定要要求解決疑難和發人深思。另外,好的問題必須與回答問題的學生的年齡能力和興趣相適應。好的問題必須與提問的目的相適應。第二,良好提問的先決條。教師在準備關鍵問題時應考慮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教學的目的;提問的目的;哪些類型的問題最適合于實現這些目的;是否應該提那些屬于情感領域的問題;通過提問能在多大范圍內實現目的。第三,良好的提問技術。把提問看成是了解班級存在著什么問題并試圖加以解決,不是對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的檢查。平時個別提問時不應拘泥于形式。教師應以愉快、友好、從容、談話式的態度來提問。提問在班級中應比較平均的分配問題,這有利于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2、國內關于“課堂提問”的研究進展近年來,對課堂提問的研究已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以前的課堂提問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論研究上,現在則出現了在實踐的層面上對課堂提問作實證研究,尤其是結合具體的學科教學。第二,在理論研究上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以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師生之間的問答,現在則聚焦于師生之間的對話上,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反過來也可以問老師,體現了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平等性。關于課堂提問的策略上,研究者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提出了不同的提問策略,概括起來有如下一些:問題封閉性策略,問題開放性策略,問題啟發性策略,問題反思性策略,問題“少而精”策略,適當延長候答時間策略,運用非語言行為的策略,探問的策略,延緩評判的策略等。《課堂對話和提問策略》(穆鳳良,教育理論與實踐)根據組織、展示、檢查和拓寬教學的不同功能恰當地設計限答式提問、非限答式提問、誘導性提問和反思性提問,可以全面提高師生的交際質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王雪梅,西北師范大學)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觀察以及對授課教師的訪談,從有效性的角度來了解和分析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實然狀態,以及教師對于提問的理解,尤其是教師對有效提問的理解和反思,從中發現課堂教學中關于有效提問存在什么問題,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有效提問的相應策略。《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與反思》(高佳,教育探索)認為有效課堂提問策略包括提問時機要恰到好處,提問內容的設計要有梯度,提問后應給學生留有適當的思考時間,應關注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等。《優化課堂提問的六個策略》(段志貴,教學與管理)從優化課堂提問的內容、優化課堂提問的結構、優化課堂提問的語言、優化課堂提問的過程、優化課堂提問的形式、優化課堂提問中的導學關系六個方面分析了課堂提問策略。不同學科的課堂有不同的提問策略,教師在操作中要靈活運用,采用適合自己的和學生發展水平的具體策略。關于歷史學科的提問策略問題出現了一下文章:劉衛華《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吳艷紅《歷史課堂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錢洪潮《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蘭輝《例說如何把握歷史課堂提問的“度”——從提問策略看教學的有效性》;錢建林《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提問策略初探》等等,這些論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是值得我在研究中學習和借鑒的。近年來,隨著有效教學的提出和發展,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日益被大家所關注。《課堂提問有效性:標準、策略及觀察》(邵懷領,教育科學)指出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標準應從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兩個角度9個方面加以確立。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包括問題設計、提問、候答、叫答、理答五個環節,問題設計應注意明確問題的類型與層次,增強問題設計的針對性;提問時要表述清晰、簡潔,富有啟發性,問題少量;候答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并靈活運用;叫答時要盡量擴大學生的參與力度;理答時注意澄清、追問、轉問、懸置等策略的運用。此外還有凌菊珍《淺議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王海燕《淺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等文章論述了有效提問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提問的研究。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學生提問,甚至不鼓勵學生提問,造成了學生問題意識淡漠,學生即使有疑問也不會主動去問老師的不良傾向。由此,有研究者就如何引導學生提問做了一些研究。《引導學生課堂提問的藝術》(張韻春,碩士學位論文)提出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提問。這就需要教師發揚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做”中學;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教給學生提問的技巧;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問題意識等等。《課堂提問基本模式以及學生提問的研究現狀(上)》(宋振韶,學科教育)指出課堂提問是主要的課堂交流活動之一,也是增強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和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根據師生在課堂提問中的角色地位,可以將課堂提問分為三種主要的提問模式:師-生提問模式,生-師提問模式,生-生提問模式。在我國,學生課堂提問是長期被忽視的課堂行為之一,因此,使得學生經驗這一寶貴的課程資源長久以來處于未開發的狀態,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得不到充分發展。(四)研究的方法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獻研究法和調查研究法。文獻法:收集國內外關于課堂提問研究的資料,閱讀并進行深入的分析,綜合這些文獻信息,擬定研究計劃。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研究找出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提問教師提問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為高中歷史課堂提問實踐探索提供實際的依據。3、訪談法:為了真實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我認真準備了訪談提綱,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訪問,并對各階段訪問結果進行分析整理,總結學生對課堂提問的看法,探索學生提不出問題的原因。4、課堂觀察法:為了獲取更為豐富、生動、詳實的第一手研究資料,我在研究中走進大量的歷史課堂,記錄和再現這些課堂的原貌。除了我所在學校的課堂觀察外,我還積極走出學校,從其他學校的課改實踐中觀察、學習,發現注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課堂的特點和效果;在總結反思課堂成功和失誤的過程中,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一、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內涵及意義(一)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內涵和特點“提問”(askaquestion),顧名思義就是提出問題并要求解答。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朱家鼎教授在《歷史學科問題教學設計》提出問題教學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教師提前設計好問題,課堂上學生根據問題,跟著教師的點撥來學習,另一種則是教師創設情境,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兩種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不同的學生來選用。進而本研究的課堂提問(classroomquestioning)是指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置疑問并逐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教學行為方式。具體而言,高中歷史課堂提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時空的特定性。課堂提問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時間有限;課堂提問的場所是教堂。由于時間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課前備好課,準備好問題。二是提問對象特殊性。高中歷史課堂提問要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有些問題要形象生動,又要有一些理性問題,以培養高中生思維的層次性。問題太難或是太淺都不能激發高中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三是提問學科的特定性。本研究主要針對高中歷史,有很多問題的表述會涉及到一些專業術語,體現歷史學科特點。例如歷史里面對特定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結果和影響的提問。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意義1、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是高中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課前提問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課中提問可以使教師及時地掌握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把握情況;課后提問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當堂課所學的知識。通過提問這種方式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2、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分析能力設置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提問中的問題一般有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合作學習的問題、探究學習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歷史學習要求學生除了要有簡單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要有分析、運用、探究的能力,課堂提問可以培養學生這些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學好歷史。3、教師課堂提問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益的重要途徑首先隨著升學壓力的增大,睡眠不足等問題使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中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對于走神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對其進行提問,可以使學生快速地回歸到課堂中來,所以課堂提問可以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其次,課堂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益。4、教師課堂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師生間的互動首先,與傳統歷史課堂相比較,課堂提問可以使課堂教學擺脫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不再像以往那樣沉悶,為歷史課堂增強了趣味性。此外,在課堂提問中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可以把學生掌握的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師生之間的問答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直接互動的重要方式,教師與學生這種互相問答,可以促進師生進行互動,有利于民主、平等課堂的形成。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一)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現狀調查1、調查目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師生進行互動的最常用方式,也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最有效方式,教師所具備的提問技能,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進度。然而,當今歷史課堂的提問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低效和無效的環節,筆者此次的調查目的,就是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深入到一線教師的教學中,查找出這些低效和無效的環節,并通過分析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切實可行的改進策略。考慮到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對于課堂教學過程是最有發言權的,為了真實可靠地了解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筆者對高中學生進行了訪談。調查對象本研究在重慶市墊江中學、墊江實驗中學、墊江為一中三所中學各抽取20名高中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2份。訪談對象,重慶墊江中學、墊江實驗中學、墊江一中各10名高中生,共30人。3、調查方法研究者自編了《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調查問卷》(附錄1)。為了使問卷設計得更科學合理,研究者先結合實際情況列出若干基本問題,然后訪談了5名中學高級教師。根據訪談,研究者經過修改核定后編成了正式問卷。對教師的問卷調查主要從高中歷史教師上課前對提問的思考,例如提問的目的、教師在備課環節對提問的思考;教師上課過程中提問技能的表現,例如教師提問的方式、提問的語氣、提問的類型、提問的個數、提問的時機;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等對高中歷史課堂提問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作者還編制了《高中生關于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訪談提綱》(附錄2)。訪談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是否喜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2)教師所提的問題中,學生最喜歡回答哪種類型的問題(3)在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是怎樣評價的(4)學生對于現在的歷史課堂中的提問環節有什么建議。問卷和訪談旨在通過收集資料來了解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引起研究者對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理性思考,找出當前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為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的實踐探索提供實際的依據。高中歷史教師課堂提問調查結果分析1、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的主要目的表1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的主要目的提問目的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醒學生認真聽講活躍課堂氣氛百分比(%)1342396通過表格可以發現,多數教師都認為,提問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42%)和防止學生上課走神(39%),提醒學生認真聽講。知識性的問題例如:“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是什么?工業革命有哪些成就?工業革命帶來了什么影響?”提問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由此可以看出,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將學生看作被動的接受者,將提問僅僅看作是檢驗學生的一種手段,從而忽略了提問的其它意義。在當今歷史課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提問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2、教師認為的最應該進行提問的階段表2教師認為的最應該進行提問的階段最應提問階段回顧復習階段新知識講授階段練習階段課堂總結階段百分比(%)33211531通過統計可以看出,認為在復習回顧階段(33%)和課后總結階段(31%)最應該進行提問的教師人數略高,認為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最應該進行提問的教師人數相對較少。這說明許多教師認為課堂提問最主要的功能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忽略了在教授新課時進行適當地提問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比如可以在上新課導入階段設置一個情景和相應的問題,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在上工業革命這一課時,教師在課件上展示出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英國館展出的物品,然后設置問題“英國館展出的是什么物品?為什么展出這個物品?”,這會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激發他們思考,從而引出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而且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機器的發明與創造。在講授新課時進行提問最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能力,例如歷史學科中閱讀材料、歸納材料的能力。3、教師喜歡的提問方式表3教師喜歡的提問方式提問方式提問后集體回答提問后叫舉手者回答提問后學生搶答提問后進行討論回答百分比(%)4538116通過表格可以看出,教師更喜歡提問后叫舉手者回答(38%)和提問后集體回答(45%),提問后學生搶答和提問后學生討論回答僅占11%和6%。關于不喜歡的提問方式,學生在訪談中提到:“不喜歡老師上課的時候讓我們舉手回答,因為同學們一般都不會舉手回答,老師就會點名回答,等著老師點名我就會緊張,但老師最后往往就點幾個成績好的回答。”關于喜歡的提問方式,學生提到:“我記得有一次上公開課的時候,歷史老師就把我們分成了十一個組,提出問題后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回答,還計分,就像比賽一樣,那一節課同學們都特別積極。”還有一位學生提到:“在歷史課上,我們都有自己的學習小組,我們的歷史課堂都是一種競賽的形式,一星期后總結結果,評出一個最佳小組,老師會給表現最好小組發一些紀念品。大家都想爭得這個榮譽,所以上課回答問題都是特別的積極。”由此可以看出,學生一般比較喜歡提問后學生搶答和提問后學生討論回答這樣比較新穎的提問方式。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喜歡的提問方式比較傳統,例如提問后集體回答和提問后叫舉手者回答,教師一般在公開課時才會采用比較新穎的提問方式。4、教師在備課時花在提問環節的時間表4教師在備課時花在提問環節的時間教師備課時花在提問環節的時間基本沒有較少與其它環節差不多較多百分比(%)17442316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教師在備課時所花在提問環節的時間相比其他環節而言較少(44%)。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怎樣使教學內容準備得更充分以及怎樣給學生講解透徹,而在提問環節卻花了較少時間。說明,許多教師在備課階段,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只充分考慮了課本及自身應怎樣上好課,而沒有考慮怎樣使學生學好歷史知識。5、提問過程中教師所用的語氣表5提問過程中教師所用的語氣提問語氣言簡意賅的語氣生動形象的語言詼諧幽默的語言生硬的語氣百分比(%)4533157通過統計可以看出,詼諧幽默的提問可以使學生放松緊張的神經,增強課堂提問的活躍性,但是采用詼諧幽默語言進行提問的教師所占比重較少(15%)。采用言簡意賅和生動形象地描述問題的教師占的數目較多(分別占45%和33%),說明教師提問時注重了提問語言的精練,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表明,教師在課堂提問環節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自身引導者的作用。但是仍有部分教師提問的語氣比較生硬,這種課堂提問對課堂中師生的交流是不利的。6、一堂歷史課中教師提問的個數表6一堂歷史課中教師提問的個數提問個數5個以內6至10個11至15個15個以上百分比(%)1660177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教師所提問題的個數大多都在6—10個(60%),表明大部分教師都擁有較強地掌控課堂的能力。提的問題數量太多,容易使課堂出現“滿堂問”的現象,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次不分,精力不集中;課堂提問環節中,提的問題數量過少,就容易使課堂出現“滿堂灌”的現象,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整個課堂提問環節中,提問數量的把握也是相當重要的。7、教師提問類型表7教師提問類型提問類型以記憶為主的題目以評價為主的題目以理解為主的題目以引發思考為主的題目百分比(%)448426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提問以記憶為主(44%)、以理解為主(42%)教師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占提問類型的多數,而以學生思考為主和和評價為主僅占8%和6%。例如“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是什么?”屬于理解性的問題,而“新航路有那幾條航線?”屬于識記性的提問,“如何看待新航路的開辟?”則屬于評價性的問題,“用所學知識談談如何評價秦始皇?”則屬于開放性的題目,答案是開放的,只要做到史論結合即可。關于提問類型,學生在訪談中提到:“老師在平常的提問中要求理解或者記憶的問題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32122:2025 EN Transaction assurance in E-commerce - Guidance for offering 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 services
- 【正版授權】 ISO 10924-1:2025 EN Road vehicles - Circuit breakers - Part 1: Definitions and general test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2037-3:2025 EN-FR Passive RF and microwave devices,intermodulation level measurement - Part 3: Measurement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 coaxial connectors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81:2024 EX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8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foot warmers and heating mats
- 建筑行業節能減排
- 海外護理職業規劃
- 2025年學科工作方案
- 2025年幼兒中班教學工作方案
- 出鏡記者與主持人實務 課件 第三章 電視新聞故事化
- 大班班本課程《管你好玩》
- 妊娠劇吐診斷以及臨床處理專家共識
- [PPT]橋梁工程樁基施工超全解析(41頁 配圖豐富)_ppt
- 第6章工廠布局設計課件
- 叉車定期檢驗研究分析報告
- 雷達生命探測儀培訓-PPT課件
- 光纜和管道的施工規范標準
- (高清版)建筑工程裂縫防治技術規程JGJ_T 317-2014
- 陜西沉積釩礦勘查規范(1)
- 醫院安全生產大檢查自查記錄文本表
- 卡通風區三好學生競選演講ppt模板
- CNG卸氣站操作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