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中國人口遷移歷史上我國的人口遷移問題一:歷史上我國人口遷移的方向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由北向南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秦漢始,人口遷,四周散,向南方;安史之亂,南超北;移民、支邊、加戰爭,自然災害是原因。表1.6
1954至1984年我國人口遷移的三個階段階段總遷移量年均遷移量1954至1960年活躍時期1.958億2797萬1961至1976年低潮時期2.548億1593萬1977至1984年回升時期1.437億1796萬新中國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表1.7
1954至1984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情況凈遷出地區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遷出、遷入平衡地區西藏凈遷入地區內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云南、貴州、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廣西表注:表中未反映我國臺灣省的情況。現海南省、重慶市的人口遷移分別包含在廣東省、四川省之中。問題二:新中國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國人口遷移的方向是什么?有什么主要特點?特點:(1)規模比較小,頻率比較低,流動數量較少
(2)自發的遷移少,以國家有組織、有計劃遷移為主。方向:沿海內地、邊疆原因:實行計劃經濟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許農民進入城市。人口遷移主要有以下幾種:(1)安置失業人員和閑散勞動力的人口遷移;(2)支援新開發工業基地建設的人口遷移;(3)移民墾荒支援邊疆建設農林牧業新基地的人口遷移;(4)高等學校搬遷、招生和分配的人口遷移;(5)新修水利和水庫庫區移民而引起的人口遷移;(6)壓縮城市人口規模而引起有人口遷移;(7)少量的自發遷移。
口答下列移民是哪種方式?:1、三峽工程移民2、生產建設兵團進駐新疆3、上海城市人口大量遷出4、大慶市已經發展成為人口超過100萬的石油城問題三: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人口遷移的方向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80年代中期以來的人口遷移
方向:一、是從農村到城市;二、是從內地省、自治區到沿海城市和工礦地區
特點:人口流動主要是自發性的,遷移和流動人口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務工和經商原因:(1)大批農村潛在的剩余勞動力;(2)允許農民進入小城鎮落戶的政策;(3)城鄉和地區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人口遷移的階段人口遷移的特點人口遷移方向人口遷移的原因歷史上的人口遷移由北向南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新中國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國的人口遷移規模小,頻率低(1)-(7)種方式國家政策和戶籍管理制度影響80年代中期以來人口遷移流動人口增加農村→城市;內地→沿海務工、經商、學習、培訓E讀資料和圖,回答問題:[資料一]1964年--1965年,國家從戰略角度考慮,把沿海和內地密集的工業企業,有計劃有步驟地向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區轉移,開始了大規模地“三線”建設。遷移人員主要包括大批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及家屬。[資料二]改革開放后,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離開家鄉,涌入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沿海求職業,引發了規模日益擴大的農村勞動力跨區流動。每年春節前后一段時間,在各大、中城市打工的農民返鄉,形成所謂的“民工潮”,人數達5000萬人。[資料三]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逐步建立了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地的一些知識分子、高技術人才向東遷移,形成了“孔雀東南飛”的局面。[資料四]三峽移民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規模的移民,至2009年竣工,計劃搬遷人口將達到133萬人。F讀課本圖1.19,回答:(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遷入量最多的地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疆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四川人口大量外遷對本省產生的積極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這一時期人口遷移的特點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遷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