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宏觀經濟學習題_第1頁
2021年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宏觀經濟學習題_第2頁
2021年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宏觀經濟學習題_第3頁
2021年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宏觀經濟學習題_第4頁
2021年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宏觀經濟學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宏觀經濟學習題

1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宏觀經濟學習題

第一章導論

(-)選取題

1.宏觀經濟學中心理論是()

A價格決定理論B工資

決定理論

C國民收入決定理論D匯率

決定理論

2.下列各項中除哪一項外,均被以為是宏觀

經濟“疾病”()

A高失業B滯脹

C通貨膨脹D價格

穩定

3,表達一國居民在一定期期內生產所有最

后產品和勞務市場價值總量指標是()

A國民生產總值B國內生

產總值

C名義國內生產總值D實際

國內生產總值

4.一國國內在一定期期內生產所有最后產

品和勞務市場價值依照價格變化調節后數值被

稱為()

2

A國民生產總值B實際國

內生產總值

C名義國內生產總值D潛在

國內生產總值

5.實際GDP等于()

A價格水平除以名義GDPB名義

GDP除以價格水平

C名義GDP乘以價格水平D價格

水平乘以潛在GDP

6,下列各項中哪一種屬于流量?()

A國內生產總值B國民

債務

C既有住房數量D失業

人數

7.存量是()

A在某個時點上測量B在某個

時點上流動價值

C流量固體等價物D在某個

時期內測量

8.下列各項中哪一種屬于存量?()

A國內生產總值B投資

C國民債務D國民

3

債務利息

9.宏觀經濟學創始人是()

A亞當?斯密B馬歇

C馬克思D凱恩

10.在凱恩斯看來,導致資本主義經濟蕭條

根源是()

A有效需求局限性B資

源短缺

C技術落后D微觀

效率低下

11.在成本不變一種完全競爭行業中,長期

中需求增長會導致市場價格()

A提高B不變

C先增后降D不能

擬定

(二)填空題

1.微觀經濟學由于以價格為中心可以稱為

價格理論,宏觀經濟學可以稱為理

論或理論。

2.宏觀經濟學研究四個核心市場為;

4

>o

3.經濟周期大體上經歷周期性四個階段為

4.產出缺口計算公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反映GDP變化和失業率變化之間存在著

一種相稱穩定關系定律是o

(三)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標為“T”,錯

誤標為"F”)

1.許多經濟學家始終以為,溫和或爬行需求

拉動通貨膨脹對產出和就業將有擴大效應。

()

2.20世紀5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

通過對英國1861-1957年間工資增長率與失業率

數據分析,發現工資變化率與失業率之間存在著

一種正向變動關系,從而得出了菲利普斯曲線。

()

3.總需求指是一種經濟中各部門所樂意支

出總量。()

4.總供應曲線絕對不是一條直線。()

5

5.總供應和總需求互相作用決定價格水平

和產出水平。()

6.古典二分法以為貨幣供應增長在長期中

影響失業。()

7.在短期中,控制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決策

者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交替關系。()

8.菲利普斯曲線表達高失業率隨著著高通

貨膨脹率,或者相反。()

9.經濟中投資量是存量,資本量是流量。

()

10.凱恩斯理論實際就是需求決定論,以為

國民收入大小取決于總需求大小。()

(四)名詞解釋題

1.宏觀經濟學2,宏觀經濟政策3.宏觀經

濟模型4.經濟周期5.產出缺口

6.總需求7.總供應

(五)簡答題

1.什么是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與微觀

經濟學有什么區別?

2.簡述宏觀經濟模型及其特性。

3.試述宏觀經濟變量之間互有關系。

4、簡述總需求和總供應模型在宏觀經濟中

6

地位。

5、宏觀經濟學某些重要結論是什么?

(六)闡述題

1.簡述宏觀經濟學產生與發展。

原則答案

(一)選取題

1.C;2.D;3.A;4.B;5.B;6.A;7.A;

8.D;9.D;10.A

(二)填空題

1,收入就業;2.產品市場金融市場要

素市場外匯市場;3.繁華衰退蕭條復蘇;

4.產出缺口二潛在產出.實際產出;5.奧必定律

(三)判斷題

1.T;2.F;3.T;4.F;5.T;6.F;7.T;

8.F;9.F;10.T

(四)名詞解釋(略)

(五)簡答題

1、宏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

過對國民經濟系統總量考察,特別是對國民經濟

系統總產出水平、價格總水平和就業水平進行分

析,闡明這些總量是如何決定。

7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區別在于:微觀經

濟學研究是個體經濟單位行為及其后果,如居民

戶與廠商,而宏觀經濟學研究是社會總體經濟行

為及其后果,即對經濟運營整體研究;微觀經濟

學由于以價格為中心可稱為價格理論,宏觀經濟

學由于以收入和就業分析為中心可以稱為收入

理論或就業理論。

2、宏觀經濟模型往往以理論假設為前提,

用數學形式對客觀經濟過程本質聯系進行簡化

反映。其特點有:第一,簡化市場參加者;第二、

強調市場間互相作用。

3、某些宏觀經濟變量如增長、失業和通貨

膨脹等變臉個之間存在互相影響關系。如:增長

和失業之間關系;通貨膨脹和商業周期之間關

系;通貨膨脹與失業交替關系。

4、總需求(Aggregatedemand)指是一定

期期內一種經濟中各部門所樂意支付總量。總需

求是消費者、公司和政府支出總和,它既取決于

價格水平,也取決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其她

因素。商品和勞務支出與價格水平之間關系用圖

形表達出來就是總需求曲線(Aggregatedemand

curve),簡稱AD曲線。它代表經濟中所有實體

8

(消費者、公司、政府和外國人)在不同價格水

平(假定其她影響總需求因素保持不變)上將要

購買數量。

總供應(Aggregatesupply)指是一定期期

內一國公司所樂意生產和出售商品和服務總量。

總供應取決于價格水平、經濟生產能力和成本水

平。廠商所生產與價格水平之間關系用圖形表達

出來就是總供應曲線(Aggregatesupplycurve),

簡稱AS曲線。它代表在每一種價格水平上(假

定其她影響總供應因素保持不變)公司所樂意生

產和出售商品和服務數量。

對西方學者而言,整個宏觀經濟學可以被歸

結為對兩個問題研究:第一,總需求與否等于總

供應問題,如果兩者不平衡,就會引起宏觀經濟

波動;第二,用什么樣政策來對付波動。

5、(1)在長期中,一國生產物品與勞務能

力決定了它公民生活水平;(2)在長期中,總需

求影響一國生產物品與勞務產量;(3)在長期中,

貨幣增長率決定通貨膨脹率,但它不影響失業

率;(4)在短期中,控制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決

策者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交替關系。

(六)闡述題

9

在西方經濟學說史上,有兩本劃時代名著。

一本是亞當?斯密《國民財富性質和因素研究》

(簡稱《國富論》),另一本是凱恩斯《就業、利

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1776年《國富

論》出版,宣布了西方經濟學這一學科誕生。而

160年后,即1936年《通論》問世,則標志著

作為西方經濟學一種重要構成某些宏觀經濟學

創立。

西方經濟學流派中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

不但研究微觀經濟問題,并且還研究宏觀經濟問

題。如亞當?斯密既研究商品價格與分派問題,

也研究國民收入與國民財富問題。在凱恩斯《通

論》一書刊登之前,西方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已

日臻成熟,而宏觀經濟學則相稱薄弱,與微觀經

濟學不相適應。盡管如此,當時新古典學派代表

人物,如馬歇爾、庇古等人對宏觀經濟運營畢竟

尚有她們一套理論觀點,人稱宏觀經濟理論“古

典模式”。這個模式基本點可以概括為:(1)價

格與工資具備靈活性,當供求失衡時,價格與工

資會迅速調節,使供求趨于平衡。因而,總供應

曲線大體上是一條垂直線。(2)既然總供應曲線

是一條垂直線,總需求變動就不會影響實際國民

10

產出水平,只會影響價格總水平。(3)調控總需

求宏觀經濟政策不能影響實際國民總產出水平

和失業率,而只能影響通貨膨脹率。

1929-1933年,西方各國爆發了最廣泛、最

嚴重機關年齡大蕭條,整個西方世界失業人數超

過4千萬。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對此茫然無知,更

提不出解決問題對策,難免陷于破產結局。凱恩

斯潛心研究蕭條經濟學,突破前人舊框框,創造

性建立了國民收入決定和就業理論,從宏觀經濟

方面解釋了失業因素,并提出了實現充分就業對

策。某些西方經濟學者把1936年《通論》出版

稱為經濟理論中“凱恩斯革命九宏觀經濟理論

“凱恩斯模式”基本觀點是:(1)價格和工資在短

期內是固定不變,因而總供應曲線不是垂直,在

經濟不景氣,實際國民產出水平較低時,總供應

曲線基本山個是一條水平線。(2)在此狀況下,

總需求變動不會影響價格總水平,只會影響實際

國民產出。(3)調控需求宏觀經濟政策可以影響

實際國民產出和失業率。這樣,凱恩斯理論也就

為政府干預經濟奠定了理論基本。

從20世紀40-50年代以來,凱恩斯理論得

到后人進一步拓展,使之不斷完善和系統化,從

11

而構成了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完整體系。這些拓展

重要體當前希克斯和漢森同步創立“IS-LM模

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假說”、弗里德

曼提出“永久收入說”、托賓對投資理論發展、索

羅等人對經濟增長理論發展以及克萊因等人對

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發展。在眾多經濟學家努力

下,日趨完善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與微觀經濟學

一起構成了經濟學基本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

也被稱為“新古典綜合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來,凱恩斯主義理論風靡

西方世界,不但為絕大多數經濟學者所信奉,并

且西方重要國家政府也把它作為制定宏觀經濟

政策指南。凱恩斯主義理論在西方經濟學界統

治地位始終維持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經濟從戰后繁華階段步

入“滯脹”階段,經濟不景氣與通貨膨脹兩種病癥

同步迸發,這是前所未有現象。凱恩斯主義理論

不能對此做出解釋,固然也開不出對癥藥方。為

研究解決滯脹問題,西方不少經濟學派應運而

生,紛紛著書立說,對凱恩斯主義理論進行種種

修改和補充。其中影響較大有三個學派:貨幣主

義學派、供應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這些學派理

12

論觀點,在很大限度上豐富和發展了宏觀經濟

學。

第二章國民收入核算

(")選取題

1.國內生產總值是下面哪一項市場價值

()

A.一年內一種經濟中所有交易

B.一年內一種經濟中互換所有商品和勞

C一年內一種經濟中互換所有最后商品

和勞務

D.一年內一種經濟中生產所有最后商品

和勞務

2.通過如下哪項咱們避免了重復記賬

()

A.剔除金融轉移

B.計量GDP時使用價值增長法

C.剔除此前生產產品市場價值

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場互換商品

3.下列哪一項不列入國內生產總值核算?

()

A.出口到國外一批貨品

13

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一筆救濟金

C經紀人為一座舊房買賣收取一筆傭金

D.保險公司受到一筆家庭財產保險費

4.下列說法中,()不是國民生產總

值特性。

A.它是用實物量測度B.它測度

是最后產品和勞務價值

C客觀存在只合用于給定期期D.它沒

有計入生產過程中消耗商品

5.下列哪一項計入國民生產總值?

()

A.購買一輛用過舊自行車B.購買

普通股票

C.汽車制造廠買進10噸鋼板D.銀行

向某公司收取一筆貸款利息

6.經濟學上投資是指()

A.公司增長一筆存貨

B.建造一座住宅

C.公司購買一臺計算機

D.以上都是

7.對政府雇員支付報酬屬于()

A.政府支出B.轉移支付

14

C稅收D.消費

8.下列各項中,不列入國民生產總值核算

是()

A.出口到國外一批貨品

B.政府給貧困家庭發放一筆救濟金

C.經紀人為一座舊房買賣收取一筆傭金

D.保險公司收到一筆家庭財產保險費

9.已知某國資本品存量在年初為10000億

元,它在本年度生產了2500億元資本品,資本

消耗折舊是億元,則該國在本年度總投資和凈投

資分別是()

A.2500億元和500億元

B.12500億元和10500億元

C.2500億元和億元

D.7509億元和8000億元

10.如果個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個人所

得稅等于90美元,消費等于430美元,利息支

付總額為10美元,個人儲蓄為40美元,個人可

支配收入則等于()

A.500美元B.480美元

C.470美元D.400美元

(-)填空題

15

1國內生產總值是

市場價值。

2.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國民生產總值

本國居民國外投資凈收益。

3.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有三種不同計算辦法:

、、o

4.名義GDP與實際GDP比值咱們稱

為O

5.消費是居民或個人用于物品和勞務

支出,涉及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三)判斷題(對的在括號內標為“T”,錯

誤標為"F”)

1.本年生產但未銷售出去最后產品價值不

應當計算在本年國內生產總值中去。()

2.銷售一棟建筑物房地產經濟商傭金

應加到國內生產總值中去。()

3.購買普通股票是投資一某些。()

4.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生產自己

消費所有食品,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GDP計

算是不充分。()

16

5.無論房東把房子租給別人住還是自

己住,她所得到或她本應當得到租金總額都涉

及在GDP中。()

6.國民產出增長并不意味著個人生活

水平已經提高。()

7.如果兩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相似,

那么,它們生活水平也就相似。()

8.若一國可支配收入一半用于消費支

出,則另一半用于儲蓄。()

9.當增值法被用來記錄產出商品價值

時,不存在重復記賬問題。()

10.把各種要素收入相加得出成果就是

國民生產總值。()

(四)名詞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名義國內

生產總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

平減指數最后產品和中間產品總投資和凈

投資重置投資

存貨投資政府購買政府轉移支出凈

出口間接稅國民生產凈值

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

國民生產總值恒等式

17

(五)計算題

1.假設有A、B、C三廠商。A年產5000萬

美元,賣給、C和消費者,B買200萬美元,C

買萬美元,別的賣給消費者。B年產500萬美元,

直接賣給消費者。C年產6000萬美元,其中3000

萬美元由A購買,別的由消費者購買。問:(1)

假定投放在生產上都用光,計算價值增長。(2)

計算GDP為多少。

2.已知某國在某年度關于國民收入記錄數

據如下:

工資:100億元;間接稅減津貼:

10億元;

利息:10億元;消費支出:90億

元;

租金:30億元;投資支出:60億

元;

利潤:20億元;政府用于商品支

出:30億兀;

出口額:60億元;進口額:70億元。

求:(1)按收入法計算GDPo(2)按支出

法計算GDPo

3.一國有下列國民收入記錄資料:

18

國內生產總值:4800億元;總

投資:800億元;

凈投資:300億元;消

費:3000億元;

政府購買:960億元;政

府預算盈余:30億元。

依照上述資料計算:

(1)國內生產凈值;

(2)凈出口;

(3)政府稅收減去政府轉移支付后收入;

(4)個人可支配收入;

(5)個人儲蓄。

4.假定某國在國內生產總值是5000億元,

個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億元,政府預算赤字是

200億元,消費是3800億元,貿易赤字是100

億元。依照上述資料計算:(1)儲蓄。(2)投資。

(3)政府支出。

5.依照記錄資料,計算GDP,NDP,NL

PI(個人收入)及DPI(個人可支配收入)。

凈投資150億元;凈出口30億元;儲蓄180

億元;資本折舊50億元;政府轉移支付100億

元;公司間接稅75億元;政府購買200億元;

19

社會保險金150億元;個人消費支出500億元;

公司未分派利潤100億元;公司所得稅50億元;

個人所得稅80億元。

(六)簡答題

L如果在A、B兩個產出不變前提下將她們

合并成一種國家,分析合并先后對GDP綜合有

什么影響,舉例闡明。2、在記錄中,社會保險

稅增長對GDP、NDP、NI、PI、DI這五個總量

中哪些有影響?為什么?3.為什么從公司債券

得到利息應計入GDP,而人們從政府得到公債

利息不計入GDP?

4.下列各項與否計入GDP?為什么?

(1)轉移支付;

(2)購買一輛舊車;

(3)購買普通股股票。

5產如果某公司用5臺新機器替代5臺報廢

舊機器,它沒有使GDP增長,由于機器數量未

變。”這一說法對嗎?

(七)闡述題

1.儲蓄投資恒等式中儲蓄和投資與宏觀經

濟均衡儲蓄和投資有什么區別?

2,儲蓄投資恒等式為什么并不意味著籌劃

20

儲蓄總等于籌劃投資?

3.為什么說GDP不是反映一種國家福利水

平抱負指標?

原則答案

(一)選取題

1.D;2.B;3.B;4.A;5.D;6.D;7.A;

8.B;9.A;10.B

(二)填空題

1.某一既定期期一種國家范疇內生產所有

最后物品和勞務;2.減去

3,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4.GDP平減

指數;5.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

(三)判斷題

l.F2.T3.F4.F5.F

6.T7.F8.F9.T10.F

(四)名詞解釋(略)

(五)計算題

1.提示:(1)A:5000-3000=(萬美元)

B:500-200=300(萬美元)

C:6000-=4000(萬美元)

共計價值增長+300+4000=

21

6300(萬美元)

(2)GDP=2800+500+3000=6300

(萬美元)

2.提示:(1)按收入法計算GDP:

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減津

=100+10+30+20+10=170(億元)

(2)按支出法計算GDP:

GDP=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90+60+30+(60-70)=170(億元)

3.提示:(1)資本消耗補償(折舊)=

總投資-凈投資=800.300=500(億元)

國內生產凈值二國內生產總值?

資本消耗補償=4800=500=4300(億元)

(2)

NX=GDP-C-I-G=4800-3000-800-960=40(億元)

(3)BS代表政府預算盈余,T

代表凈稅收即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后收入,則

有BS=T-G,SlhhT=BS+G=30+960=990(億元)

(4)個人可支配收入本來是個人

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后余額,本題條件中沒有闡

明間接稅、公司利潤、社會保險稅等因素,因而,

22

可從國內生產凈值中直接得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即4300-990=3310(億元)

(5)個人儲蓄二個人可支配收入

-消費=3310?3000=310(億元)

4.提示:(1)用S代表儲蓄,用Y代

表個人可支配收入,貝!I:

S=Y-C=4100-3800=300

(億元)

(2)用I代表投資,用SP,SG,

SR分別代表私人部門、政府部門和國外部門儲

蓄,則SG=T-G=BS,這里,T代表政府稅收收

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預算盈余,在本

題中,SG=BS=-200億元。

SR表達國外部門儲蓄,則

國外出口減去進口,對本國來說,則是進口減出

口,在本題中為100億元,因而:

I=SP+SG+SR=300+(-200)

+100=200(億元)

⑶從GDP=C+I+G+(X-M)

中可知:

政府支出

G=5000-3800-200-(-100)=1100(億元)

23

5.提示:(1)GDP=個人消費支出+凈

投資+折舊+政府購買+凈出口

=500+150+50+200+30=930(億元)

(2)NDP=GDP-折舊

=930-50=880(億元)

(3)NI=NDP-公司間接稅

=880-75=805(億元)

(4)PI=NL公司所得稅-未分派

利潤■■社會保險金+政府轉移支付

=805-50-100-150+100=605(億元)

(5)DPI=PI-個人所得稅

=605-80=525(億元)

(六)簡答題

1.如果A、B兩國合并成一種國家,則兩

國貿易變成了一國兩地區之間貿易,從而影響

GDP總和。由于兩國未合并時,雙方也許有貿

易往來,這種貿易只會影響A或B國GDP,對

兩國GDP總和不會發生影響。例如,A國向B

國出口機器,價值50萬元,B國向A國出口糧

食,價值45萬元,從A國看,計入GDP有凈

24

出口5萬元,計入B過GDP有凈出口?5萬元。

如從兩國GDP總和看,兩者共計為零。如果合

并成一種國家,上述貿易變成了一國兩地區之間

貿易,無論是從收入還是從支出角度看,計入

GDP價值都是95萬元。

2?社會保險稅實質是公司和職工為得到社

會保障個人支付保險金,它由政府關于部門按一

定比例以稅收形式征收。社會保險稅是從國民收

入中扣除,因而,社會保險稅增長并不影響

GDP、NDP、NL但影響個人收入。社會保險

稅增長會減少個人收入,從而也從某種意義上會

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然而,應當以為,社會保

險稅增長并不直接影響可支配收入,應為一旦個

人收入決定后來,只有個人所得稅變動才會影響

個人可支配收入。

3.(1)購買公司債券事實上是借錢給公司

用,公司從人們手中借到了錢作生產用,例如購

買機器設備,就是提供了生產性服務,可被以為

創造了價值,因而公司債券利息可看作是資本這

一要素提高工生產性服務報酬或收入,固然要計

入,固然要計入GDP。

(2)政府公債利息被看作是轉移支付,由

25

于政府借債不一定投入生產活動,而往往是用于

彌補財政赤字。政府公債利息經常被看作是從納

稅人身上獲得收入加以支付,因而習慣上被看作

是轉移支付。

4.(1)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政府轉

移支付只是簡樸通過稅收(涉及社會保險)把收

入從一種人(或組織)轉移到另一種組織手中,

并沒有相應貨品或勞務互換發生。

(2)購買一輛舊車也不計入GDP,由于舊

車在第一次銷售時,已被計入GDP,舊車秒度

十時度微只但是是最后經濟產品從一種消費者

手中轉移到另一種消費者手中而已。

(3)購買普通股股票也不計入GDP,由于

購買股票不是增長或替代資本資產行為,而是一

種證券交易活動,并沒有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發

生。它不屬于投資。

5.這一說法不對。購買新機器屬于投資行

為,不論這種購買使資本存量增長還是不變。

(七)闡述題

1.儲蓄投資恒等式是依照儲蓄和投資定義

得出。依照定義,以兩部門經濟為例,國內生產

總值等于消費加投資,國民收入等于消費加儲

26

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國民總收入。這樣,只要

遵循定義,儲蓄恒等于投資,而不論經濟與否處

在充分就業或者處在均衡。而實際生活中,儲蓄

重要由居民進行,而投資重要由公司進行,個人

儲蓄動機和公司投資動機不同樣,這才會導致籌

劃儲蓄和籌劃投資不一致從而引起經濟擴張或

收縮。在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規定投資等于儲

蓄,是指籌劃投資等于籌劃儲蓄,或事前儲蓄等

于事前投資。在國民經濟核算時儲蓄等于投資是

指從國民收入會計角度出發,事后儲蓄等于事后

投資。

2.(1)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儲蓄

投資恒等式完全是依照儲蓄和投資定義得出。依

照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總等于消費加投資,國民

總收入則等于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

于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恒等于投資關

系。這種恒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總供應(C+S)

和總需求(C+I)恒等關系。只要遵循儲蓄和投

資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論經濟

與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即與否均衡。

(2)但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著人們意愿或

者說事前籌劃儲蓄總會等于公司想要有投資。在

27

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主體及動機都不同

樣,這就會引起籌劃投資和籌劃儲蓄不一致,形

成總需求和總供應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

縮。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所講投資要等于儲蓄,

是指只有籌劃投資等于籌劃儲蓄時,才干形成經

濟均衡狀態。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實際發生投資

總等于實際發生儲蓄狀態這種恒等關系并不是

一回事。

3?福利水平是人們效用滿足限度,而人們效

用是由消費活動和閑暇來決定,因此一種指標與

否較好反映福利水平,以能否精確地衡量消費和

閑暇來決定。GDP不是反映一國福利水平抱負

指標,有如下因素:

(1)它涉及了資本消耗補償,而這

某些與消費和閑暇數量水平無關。

(2)GDP涉及凈投資,而凈投資增

長只會增長生產能力,從而增長將來消費,

這不但不會增長本期消費,反而會減少本期

消費。

(3)GDP中政府支出與本期消費沒

有明確關系,如果政府支出增長用于社會治

安,這是社會治安惡化反映,從而很難以為

28

政府支出增長提高了人們福利水平。

(4)計算GDP時是加上出口、減去

進口,出口與國內消費無關,而進口有消費

關于。

(5)GDP也沒有反映人們閑暇數

量。

(6)GDP沒有考慮地下經濟,地下

經濟與福利水平有直接關系。

綜上所述,GDP不能較好反映一國福利水

平。

第三章國民收入決定——產品市場均衡

(-)選取題

單選題

1.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

和()。

A.不不大于1B.等于1C.不大于

1D.等于0

2.如果MPS為0.2,則投資乘數值

為()o

A.5B.0.25C.4

D.2

3.短期消費曲線斜率為

29

()o

A.平均消費傾向B.與可支

配收入無關消費總量

C.邊際消費傾向D.由于收

入變化而引起投資總量

4.下述哪一項不屬于總需求

()o

A.稅收B.政

府支出

C凈出口D.投

5.三部門經濟國民收入恒等條件

(公式)是()o

A.C.+I=C.+S

B.I+G=S+X

C.I+G=S+T

D.I+G+(X-M)=S+T+Kr

6.稅收乘數和轉移支付乘數最明顯

區別是()o

30

A.稅收乘數總比轉移支付乘數小1B.前

者為負,而后者為正

C兩者互為相反數D.后

者是負,而前者為正

多選題(從備選項中選出2-4個對的答案)

7.兩部門經濟中,投資乘數與

()o

A.MPC同方向變動

B.MPC反方向變動

C.MPS反方向變動D.以

上都不是

8.為消費函數理論發展作出貢獻經

濟學家有()。

A.杜森貝里B.希

克斯

C莫迪格利安尼D.弗

里德曼

9.屬于簡樸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假定

有()o

31

A.潛在國民收入不變B.利率

水平不變

C.價格水平固定不變D.投

資水平固定不變

10.四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決定

中涉及函數有()。

A.出口函數B.進口函數C.消費函

數D.投資函數

(-)填空題

1.在相對收入消費函數理論分析中,

消費上去容易下來難,以至于產生了有正

截距短期消費函數,消費這種特點被稱

為O

2.邊際消費傾向越高,乘數;

邊際消費傾向越低,乘數o

3.乘數是指增長所引

起增長倍數。

4.兩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決定可

以采用兩種辦法是

和O

5.三部門經濟中總需求是由、

和構成。

32

6.投資乘數是倒

數。

7.平衡預算乘數值等于o

8.簡樸國民收入決定模型只分析

上均衡國民收入決定問題。

(三)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標為“T”,

錯誤標為"F”)

1.從主線上說,儲蓄就是將來消費。

()

2.居民戶當期消費只受當期收入影

響。()

3.可支配收入為零時,居民消費支出

一定也是零。()

4.邊際儲蓄傾向越大,政府購買變動

對國民生產總值影響就越大。()

5.決定均衡國民收入總需求是實際總

需求。()

6.三部門經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收入

決定均衡條件是:Y=C+I+To()

7.政府購買支出乘數不大于稅收乘

數。()

8.加進對外貿易后,乘數變小了。

33

()

9,儲蓄不也許為負數。()

10.“節儉悖論”是一種節儉導致互相

矛盾成果。()

(四)名詞解釋

總需求消費函數平均消費傾向邊際

消費傾向自發消費引致消費

儲蓄函數乘數節儉悖論平均儲蓄傾

向邊際儲蓄傾向投資函數均衡國民收入

投資乘數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政府轉移支

付乘數稅收乘數平衡預算乘數對外貿易

乘數

(五)計算題

1.假設某經濟社會消費函數為

C=100+0.8Y,投資為50(單位:10億美元)。

(1)求均衡產出、消費和儲蓄。

(2)如果當時實際產出(即GNP

或收入)為800,公司非意愿存貨積累是

多少?

(3)若投資增長至100,求增長收

入。

(4)若消費函數變為

34

C=100+0.9Y,投資仍為50,收入和儲蓄

各為多少?投資增至100時收入增長多

少?

(5)消費函數變動后,乘數有什

么變化?

2?假設C=1600+0.75YD,1=1000,G=o(1)

當T=800時,求均衡國民收入。(2)當稅率為

t=0.2時,求解均衡國民收入。

3.假定某經濟消費函數為C=100+0.8YD(YD

為可支配收入),投資支出為1=50,政府購買

G=200,政府轉移支付TR=62.5,比例所得稅稅率

t=0.25,(單位均為10億),求:⑴均衡國民收入;⑵

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

乘數

4.假設某經濟社會儲蓄函數為C=-

1000+0.8y,投資從300增至500時(單位:1億

美元),均衡收入增長多少?若本期消費是上期

收入函數,試求投資從300增至500過程中1、

2、3期收入各為多少?

(六)簡答題

1.消費函數理論重要有哪些發展?

2.兩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是如何

35

決定?

3.依照凱恩斯主義觀點,增長儲蓄對

均衡國民收入會有什么影響?

4.簡述三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決

定。

5.簡述投資乘數作用過程。

(七)闡述題

1.試述消費函數理論發展。

2.試述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投資乘數、

稅收乘數與政府轉移支付乘數之間異同。

3.依照凱恩斯主義觀點,增長儲蓄對

均衡國民收入會有什么影響?什么是“節儉

悖論”?

4.試述兩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是

如何決定。

原則答案

(-)選取題

l.B;2.A;3.C;4.A;5.C;6.B;7.AC;

8.ACD;9.ABCD;10.ABCD

(-)填空題

1.棘輪效應;2.越大越小;3.自發總需

36

求國民收入;4.總需求—總供應法投資一儲

蓄法;5.消費投資政府購買;6.邊際儲蓄傾

向;7.1;8.產品市場

(三)判斷題

1.T;2.F;3.F;4.F;5.F;6.F;7.F;

8.T;9.F;10.T

(四)名詞解釋(略)

(五)計算題

1.解:

(1)已知C=100+0.8Y,1=50,依

照均衡國民收入決定公式Y=C+L

Y=100+0.8Y+50

因此,均衡產出為

Y=(100+50)/(1-0.8)=750

這樣,C=100+0.8x750=700S=Y一

C=750-700=50

儲蓄也可以從儲蓄函數中求:

S=-a+(l-b)Y=-100+0.2x750=50

(2)當均衡產出為750時,公司

非意愿存貨積累為:800—750=50。

(3)若投資增至100,則收入Y,=

(100+100)/(1-0.8)=800o比本來收

37

入750增長50。

(4)若消費函數變為

C=100+0.9Y,相應均衡國民收入Y=

(100+50)/(1-0.9)=1500,S=-a+(l-

b)Y=-100+(1-0.9)x1500=50。

若投資增至100,則收入Y=(100+100)/

(1-0.9)=,比本來收入1500增長500。

(5)消費函數從C=100+0.8Y,變為

C=100+0.9Y后來,乘數從5(K=l/(1-0.8)

=5)變為10(K=l/(1-0.9)=10)o

2.解:(1)Yd=Y-T=Y-800

S=Yd-C=-1600+0.25(Y-800)

由于I+G=S+T

則有:1000+=0.25Y-1800+800

因此Y=16000

(2)當稅率為t=0?2

則稅收T(Y)=0.2Y

Yd=Y-T(Y)=Y-0.2Y=0.8Y

S=-1600+(l-0.75)0.8Y

=-1600+0.2Y

由于I+G=S+T

因此1000+=-1600+0.2Y+0.2Y

38

Y=11500

3.解(1)

YD=Y-T+TR=Y-0.25Y+62.5=0.75Y+62.5

Y=C+I+G=100+0.8(0.75Y+62.5)+50+200

=0.6Y+400

則均衡收入Y=1000

K,=—!—=------1---------=2.5

'l-c(l-Z)1-0,8(1-0.25)

KT=-^^=—=^—=-2

l-c(l-f)1-0.8(1-0.25)

KG=—?—=-----=2.5

Gl-c(l-r)1-0.8(1-0.25)

(2)

4.解:依照已知,可得1=300時均衡收

入為y=(1000+300)/(l-0.8)=6500;當1=500

K=c08=2

w-l-c(l-0-1-0.8(1-0.25)-

時,y=7500,可見,均衡收入增長了1000

億美元。

當投資從300增長到500時,收入從本來

6500增長到7500過程中第1、2、3期收入將是:

第1期收入=0.8X6500+1000+500=6700

第2期收入=0.8x6700+1000+500=6860

39

第3期收入=0.8x6860+1000+500=6988

(六)簡答題

1、消費函數是指居民消費支出與決定消費

變量之間依存關系。決定消費變量諸多,但最具

影響和決定意義是收入水平。消費函數集中研究

消費和收入之間關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狀況下,

消費隨收入變動而同方向變動。凱恩斯以為,隨

著收入增長,消費也會增長,但消費增長不及收

入增長得快,也就是邊際消費傾向呈遞減趨勢,

這被稱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許多經濟學家

對凱恩斯關于消費函數這種短期分析進行了修

正、補充與發展,推動了消費函數理論發展,體

當前杜生貝里(J.S.Duesenberry)提出相對收

入消費函數、莫迪格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

生命周期消費函數和弗里德曼(M.Friedman)提

出永久收入消費函數以及影響消費利率、價格水

平與收入分派等其她因素方面。

2、在兩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由消費和投資

構成,總供應由消費和儲蓄構成。可采用兩種辦

法來決定國民收入:總需求一總供應法和投資一

儲蓄法。前者依照均衡條件:Y=C+L運用消費

函數和投資函數(I=Io)來求得,并可通過消費

40

加投資即總需求與45°度線相交方式在幾何圖形

中得到表達;后者依照均衡條件:I=S,運用儲

蓄函數和投資函數(1=10)來得求得,并可通過

儲蓄等于投資方式在圖形中得到闡明。

3、僅從個人角度來看,個人節制消費、增

長儲蓄,可以獲得利息收入,從而使個人財富增

長;但從整個經濟來說,個人減少消費、增長儲

蓄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經濟蕭條,對整個經濟

來說是壞事。

4、三部門經濟中,政府購買(G)是總需

求一種構成某些,稅收(TA,當征收比例所得

稅時,TA=tY)與轉移支付(TR)影響產出與

可支配收入(YD=Y+TR—TA),而消費決定于

可支配收入,在I給定,G也固定不變時,可求

得三部門經濟中總需求AD和均衡國民收入。并

且可以描述在幾何圖形中,此時AD曲線截距高

于兩部門經濟,其斜率不大于兩部門經濟。

答:假設本來投資是I。均衡國民收入為Yo,

當前投資增長了收入;該部門將其中一某些

即c-AI用于再生產即生產性消費,這又意味著

出售資本品原料部門得到了I數量收入;該

部門也將其中c?(CAI)用于再生產,這一部門

41

支出又轉化為另一部門收入;……如此循環下

去,該經濟從最初投資增量AI中產生了一系列

收入增量。這一過程可以用公式表達為:

Y=△I+c,Al+c*(cAI)+c*(ccAI)

+...

=△I(1+c+c2+c3+.......Cn-1)

=△I*1/(1—c)

由此可看出,增長△I數量投資,創造了

△I-1/(I—c)數量國民收入。由于CVL因而

△I-1/(I-c)>AI.這就是說,一定量投資

增長引起了國民收入數倍增長。

投資乘數發揮作用需要一定條件:第一,消

費函數和儲蓄函數是既定;第二,經濟中存在一

定數量閑置資源,有供擴大再生產運用勞動力和

資本設備。值得注意是,有時,經濟中大某些資

源并沒有得到充分運用,但由于某一種或幾種重

要資源處在“瓶頸”狀態,乘數作用也會受到限

制。

(七)闡述題

1.答:其發展重要體當前:

(1)相對收入消費函數。由美國經濟學家

杜生貝里所提出。杜生貝里以為,人們消費不但

42

取決于絕對收入量,并且更重要是取決于相對收

入量,即取決于消費者過去收入及消費習慣、其

她人消費水平等。她用偏好互相假設來代替偏好

獨立假設以及用消費者行為不可逆性與棘輪效

應來解釋消費決定。

(2)生命周期消費函數。由美國經濟學家

莫迪格利安尼提出。該理論強調了消費與個人生

命周期階段性之間關系到以及收入與財產之間

關系,以為人們會在更長時間范疇內籌劃她們生

活消費開支,以使其消費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

最優配備。

(3)永久收入消費函數。美國經濟學家弗

里德曼提出。該理論強調了永久性收入與暫時性

收入之間區別,以為消費者消費支出重要不是由

她暫時性收入決定,而是由她永久性收入決定。

也就是說,永久性收入對消費影響較大,而暫時

性收入對消費影響較小。

(4)探討了影響消費其她因素。如利率、

價格水平、收入分派。前面三種消費函數理論重

要研究了收入對消費影響。事實上,在影響消費

因素中,利率、價格水平、收入分派等也是其中

重要因素。利率通過影響儲蓄等影響消費;價格

43

水平對消費影響重要是指價格變動通過實際收

入所發生影響而影響消費。由于高收入家庭邊際

消費傾向低,而低收入家庭邊際消費傾向高,因

而當經濟中收入分派更加平均,則會提高整個社

會邊際消費傾向。此外,尚有消費品存量、財政

政策等某些影響消費因素。

2.答:她們都是乘數原理中一種重要乘數。

政府支出乘數、投資乘數計算辦法完全同樣,計

算成果也完全相似,其因素是政府支出、投資支

出和消費支出都是構成總需求因素,即總需求

=C+I+G+(X-M),因而無論是其中哪一種支

出變化,都使總需求發生同樣變化,因而對均衡

國民收入所產生作用也完全相似。當其她條件不

變時,KG=KC=K1=1/(l-MPC)o

政府轉移支付乘數和稅收乘數與上述兩種

乘數不同。由于當轉移支付或稅收變化一種量

時,對總需求產生作用要受到邊際消費傾向影

響。當政府轉移支付變化一種量時,會對消費產

生影響,從而對國民收入產生影響,轉移支付量

能使國民收入變動倍數稱為轉移支付乘數。以

△TR代表轉移支付增量,KTR代表轉移支付系

數,在其他條件不變狀況下,

44

KTR=AY/ATR=MPC/(l-MPC)o

稅收乘數是指政府增長或減少稅收所引起

國民收入變動倍數。稅收對消費支出作用同轉移

支付對消費支出作用同樣,也受到邊際消費貨幣

影響。但是,與轉移支付不同之處在于,稅收對

消費支出影響是負方向。以KT表達稅收乘數,

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KT=AY/AT=-MPC/(1

-MPC)O它剛好與轉移支付系數符號相反。

政府購買支出乘數不不大于稅收乘數和轉

移支付乘數。當政府增長支出時屬擴張性政策,

而當增長稅收時,卻是緊縮性政策。因而這兩類

乘數發揮作用也是不同,或者說是相反。

3.答:可用圖3?1中儲蓄.投資國民收入決

定模型來進行描述。在圖3-1中,交點E1表達

籌劃投資等于儲蓄,這點決定了均衡收入水平

Ylo假設消費函數為C=a+bY,則儲蓄函數為

S=a+(Lb)Y,則增長儲蓄也就是減少消費,即減

少消費函數中a,b值。a變小,意味著圖3-1

中儲蓄線上移;b變小,意味著圖3-1中儲蓄線

以A點為圓心逆時針轉動。這兩者均會導致均

衡點E1向左移動,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It/S

S2________

圖3?1儲蓄增長及節儉悖論

圖3」中,增長儲蓄會導致均衡收入

下降,這是凱恩斯主義觀點。增長消費或減少儲

蓄會能增長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長,經濟繁

華;反之,減少消費或增長儲蓄會通過學習減少

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減少,經濟蕭條。由此得

出一種看來是自相矛盾推論:節制消費增長儲蓄

會增長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于會減

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整個經濟來說卻是壞

事;增長消費減少儲蓄會減少個人財富,對個人

是件壞事,但由于會增長國民收入使經濟繁華,

對整個經濟來說卻是好事。這就是所謂“節儉悖

論"。如圖3”所示。

4.答:在兩部門經濟中,總需求由消費和

投資構成,總供應由消費與儲蓄構成,因而有,

46

C+I=C+S或I=S

可以采用兩種辦法來決定國民收入:

(1)總需求一總供應法

可以用解方程方式來闡明均衡國民收入決

定。

均衡條件:Y=c+I

C=C+cY

消費函數:

投資函數:1=1。

y=C+—

l-c

因此,均衡國民收入:

47

圖3?2總需求——總供應法決定均衡國民收入

圖3?2中,橫軸表達收入,縱軸表達總需求。

從原點出發有一條45°線,這條直線上任何一點

到兩軸距離都相等,表達收入與總需求相等。總

需求曲線AD與45°線在E點相交,E點相應收

入水平為Y0o由于E點表達總需求與總供應相

等,因而Yo就是均衡國民收入。

(2)投資一儲蓄法

均衡條件:I=S

5=-c+(i-c)r

儲蓄函數:

投資函數:1=1。

均衡國民收入:

48

圖3?3投資一儲蓄法決定均衡國民收入

圖中橫軸代表國民收入,縱軸代表投資和儲

蓄,投資曲線I與儲蓄曲線S相交于E點,E點

相應收入水平為Yo。由于E點表達投資與儲蓄

相等,因而Y。就是均衡國民收入。如果實際收

入如Yi不大于均衡收入水平,表白籌劃投資不

不大于儲蓄,廠商非意愿存貨投資為負值,因而

廠商會增長產出水平,從而使國民收入增長,直

至Yo為止。這時國民收入達到均衡水平。當實

際收入如Y2不不大于均衡收入水平時也最后會

調節到均衡水平。可見,只有籌劃投資等于儲蓄

時,國民收入達到均衡水平。

第四章國民收入決定—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

同步均衡

(-)選取題

單選題

I.投資100元一年后來所得利息是10

元,在這期間價格上漲了6%,則投資實際

利率為()o

A.10%;B.6%;C.4%;

49

D.16%

2.LM曲線水平狀區域被稱為

()o

A.古典區域B.凱恩斯區域C中間區

域D.以上都不是

3.其她條件不變,緊縮性財政政策使

IS曲線()o

A.向左移動B.向右移動C.不變

D.變為垂線

4.下列哪種狀況中增長貨幣供應不會

影響均衡收入()o

ALM陡峭而IS平緩

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緩而IS垂直

D.LM和IS同樣平緩

5.IS曲線斜率不變,LM曲線斜率越

小,則財政政策作用效果()o

A.越大B.越小C.零

D.為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