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54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張衡發明了世界公認的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該儀器是()A.地動儀B.渾天儀C.地震儀D.測天儀2、【題文】據史書記載,周成王以一片桐葉將弟弟叔虞封在了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桐葉封唐”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這個國家實施了A.禪讓制度B.郡縣制度C.世襲制度D.分封制度3、學習歷史要求“論從史出”,下列圖片最能證明“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這一結論的是()A.

古籍記載B.

發掘的灰燼、燒骨C.

神話傳說D.

史書論述4、研究遠古人類生產生活第一手資料是()A.神話傳說B.史書記載C.學者推斷D.化石5、對鄭和下西洋目的表述,錯誤的是A.加強與海外的聯系B.擴張領土。

C.宣揚明朝國威D.滿足統治者對珍奇異寶的需求6、俗語“家家觀世音,人人阿彌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國民間的盛行情況。請問佛教傳入我國是在()A.秦朝B.西漢C.魏晉D.隋唐7、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得益于水利工程()A.治理黃河B.興修靈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8、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呂后B.楊貴妃C.武則天D.慈禧9、下列君主中,有兩位是歷史上著名的常常被人們說成是昏君暴君的代名詞,他們是()A.夏桀、商紂B.夏禹、商紂C.周幽王、商湯D.夏桀、周武王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10、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經歷了一個由北向南轉移的過程,至南宋時期最終完成。以下關于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說法錯誤的是()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B.南方戰亂相對較少C.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D.南方為少數民族政權,政治清明11、下列農作物最早是由我國勞動人民種植的()A.小麥B.水稻C.玉米D.粟12、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下列有關隋朝歷史貢獻的敘述,正確的是A.實現了南北重新統一B.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C.創設了科舉制度D.開通了縱貫南北的大運河13、下列各項那些屬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實是A.文成公主入吐蕃B.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C.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聯姻D.唐朝封懷仁可汗14、下列以少勝多的戰役有()A.巨鹿之戰B.城濮之戰C.赤壁之戰D.官渡之戰15、朱元璋強化皇權措施A.取消行中省,設立“三司”B.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強化六部職權C.設立錦衣衛D.成立東廠16、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表現有()A.鐵農具的使用與普及B.牛耕的使用與推廣C.地主和農民兩個階級的產生D.諸侯國紛紛變法圖強17、秦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采取的措施是()A.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B.頒布“推恩令”,加強監察制度C.焚書坑儒D.沿用并完善了科舉制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8、民族融合;中華一家親。

(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西晉后期形成南遷浪潮。到了東晉南朝時期中國古代的______開始向南方轉移。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數民族大量進入中原地區。內遷的民族主要有匈奴、______、羯、氐、羌,在歷史上合稱五胡。他們與漢族逐漸匯聚。19、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______(判斷對錯)20、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多次遷都,到商王______時遷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周平王遷都______,史稱東周。21、“苻堅、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跟哪一戰役有關______。22、將下列國家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相應的方框內。(3分)A趙國B魏國C韓國23、在部落聯盟時代,黃河流域先后涌現六位杰出聯盟首領,他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1題,共9分)24、我國某一原始人類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

歷史推論:這群遠古人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評卷人得分五、材料題(共1題,共8分)25、材料四的內容出自我國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國侵略者的信函?臺灣歸順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地動儀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因此選A。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漢文化【解析】【答案】A2、D【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封制的準確認識;解題的關鍵是對“周成王以一片桐葉將弟弟叔虞封在了唐”準確理解,也就是周成王把自己的弟弟分封在唐,據此分析可知“桐葉封唐”體現的是分封制,西周時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故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夏、商、西周的興亡·分封制【解析】【答案】D3、B【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能夠得出這個結論的是B發掘的灰燼、燒骨,這是可以驗證的歷史遺存,屬于第一手資料.

故選B.

本題考查了遠古北京人.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和考古驗證.【解析】【答案】B4、D【分析】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要獲得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應依據考古發掘,特別是出土的化石.神話傳說、學者推斷和史書記載都不屬于第一手資料,不能真實反映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

故選D.

本題考查遠古人類的驗證方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遠古人類的驗證方法.【解析】D5、B【分析】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為了宣揚國威,滿足統治者對珍奇異寶的需求,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從1405到1433年,鄭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所以,B.擴張領土是錯誤的。故選B。

【解析】B6、B【分析】略【解析】B7、D【分析】戰國時期;秦國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故選D.

本題考查了都江堰的作用.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都江堰的作用.【解析】【答案】D8、C【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當政時期,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故選:C。

本題以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為切入點;考查武則天的相關知識。

注意識記武則天的統治措施及其歷史地位。【解析】C9、A【分析】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奢侈,殘暴無道,使得民怨沸騰,最終導致了夏的滅亡。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戰勝桀,夏朝滅亡,建立商朝;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商紂王,商紂是個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暴君的有夏桀和商紂。①啟和③周武王不是暴君。

故選:A。

本題以歷史上著名的常常被人們說成是昏君暴君的代名詞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夏商周的明君和暴君。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滅亡的相關知識。【解析】A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10、ABC【分析】據所學知;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方戰亂相對較少社會安定,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D項南方為少數民族政權,政治清明與史實不符,可排除.

故選ABC.

本題以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為切入點;考查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注意識記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及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解析】【答案】ABC11、BD【分析】略。

【解析】BD12、ACD【分析】略【解析】ACD13、AC【分析】略【解析】AC14、ACD【分析】略【解析】ACD15、ABC【分析】略。

【解析】ABC16、AB【分析】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生產工具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由春秋時期開始出現的鐵農具和牛耕到戰國時期的進一步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故選AB.

本題主要考查了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

注意準確識記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表現.【解析】【答案】AB17、AC【分析】根據所學可知;秦統一后,為了鞏固統治,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皇帝制;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思想措施焚書坑儒.B項是漢武帝時期的史實.D項是唐朝完善科舉制的史實.

故選AC.

本題考查學生對秦朝鞏固統一措施的掌握.

本題注意扎實掌握歷代王朝鞏固統治的主要措施.【解析】AC三、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8、略

【分析】(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西晉后期形成南遷浪潮.到了東晉南朝時期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開始向南方轉移.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數民族大量進入中原地區.內遷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羌,在歷史上合稱五胡.他們與漢族逐漸匯聚.五胡內遷指的是東漢末年以來,陸續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

故答案為:

(1)經濟重心.

(2)鮮卑.

本題以人口遷移為主線切入考查江南經濟開發與五胡內遷.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江南經濟開發的影響與五胡內遷涉及的少數民族.【解析】經濟重心;鮮卑19、略

【分析】宋太祖首先在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軍隊,并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在中央,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宋朝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設若干副宰相,并設立多重機構,分割相權。在地方,為加強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還在各州府設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通過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這個表述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了宋朝強化中央集權。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具體措施和影響。【解析】√20、略

【分析】因為水患和政治動亂;商朝曾幾次遷都,一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都城才穩定下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洛邑,史稱“東周”.

故答案為:

盤庚;洛邑.

本題考查了盤庚遷都和周平王遷都;后人又稱商朝為殷朝,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盤庚遷都到殷和周平王遷都洛邑.【解析】盤庚;洛邑21、淝水之戰【分析】383年;前秦王苻堅征集了八十多萬兵力,打算一舉滅亡東晉。但由于驕傲自大,指揮失誤再加上秦軍中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斗士不愿為前秦賣命導致前秦大軍被東晉軍隊8萬人在淝水之戰中打敗。“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東山再起”等成語典故都出自這次戰役。

故答案為:

淝水之戰。

本題考查了淝水之戰。前秦在南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打敗。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淝水之戰的交戰雙方與相關成語典故。【解析】淝水之戰22、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國七雄的相關知識,通過所學知識,我們知道: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是邯鄲,魏國的都城是大梁,韓國的都城是鄭,齊、楚、燕、韓、趙、魏、秦,這就是戰國七雄,所以本題的答案是:從上到下依次為ABC。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春秋戰國的紛爭【解析】【答案】從上到下ABC23、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分析】距今約四五千年;黃河流域的黃帝和炎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之戰中打敗蚩尤.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因此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始祖.堯舜禹都是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征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的時候,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轉讓給治水有功的禹.

故答案為:

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

本題以部落聯盟時代;黃河流域的聯盟首領為切入點,考查的是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的相關知識點.【解析】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四、判斷題(共1題,共9分)24、×【分析】【分析】北京人生活于距今約70——20萬年;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世界上最早的遠古人類生活于距今約二;三百萬年。故本題的推論不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識點。五、材料題(共1題,共8分)25、(1)據材料一“在清朝遼闊的疆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等五十多個民族。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疆域東臨太平洋,南至南海諸島,西跨蔥嶺,北接西伯利亞。

(2)據材料二“在中央設立宣政院;職掌全國的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教事務,其地位與樞密院;御史臺并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的內容是元朝對西藏進行管理的措施。元朝設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區軍政要務,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關。從此,西藏地區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3)據材料三“順治帝賜予西藏佛教首領達賴五世“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又冊封另一位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為加強管理西藏,確立了確立了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后來又設置駐藏大臣。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順治皇帝接見五世達賴,授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接見五世班禪,授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確立了歷代達賴和班禪都要經過中央冊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設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4)據材料四“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四的內容出自鄭成功致外國侵略者的信函;臺灣歸順清朝后,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1885年,設臺灣省,加強對臺灣的管理。

故答案為:

(1)東臨太平洋;南至南海諸島,西跨蔥嶺,北接西伯利亞。

(2)元朝。

(3)確立了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

(4)鄭成功。1684年,設臺灣府;1885年,設臺灣省。【分析】

本題以四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清朝疆域;元朝和清朝加強對西藏管理的措施。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清朝疆域、元朝和清朝加強對西藏管理的措施的相關史實。【解析】【小題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