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語用觀下的語用題復習備考芻議泉州語文高中語文新課堂序:何為大語用一份高考卷有幾道語用題?教育部考試院《2024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語言建構與運用……對這一素養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專門設置“語言文字運用”板塊對學生進行集中考查,二是把語言文字方面的考查滲透在其他板塊中。【2024新高考Ⅰ卷】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4分)①設問句在問答之中切中要害,駁斥了典型的錯誤論調,闡明了文章的主旨;②以設問和反問句層層推進,形成縝密的論證邏輯;③設問和反問句賦予文章雄辯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16.詩中以對比的方式,對泉聲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賞析。【2024新高考Ⅱ卷】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中“此時此刻,那些遠在地球上的人……期待著”“此時此刻……人們鴉雀無聲”等語句,烘托了登月艙即將著陸時的緊張氣氛。C.材料三使用“世界上首個”“首個世界第一”等詞語,表明“嫦娥四號”探測器取得不凡成就,也表現了駕駛員團隊獲得成功后激動的心情。【2024新高考Ⅱ卷】9.文本中頻頻出現“一年以后”“現在想來”“他知道這情況時”之類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產生了怎樣的敘述效果?請簡要分析。(6分)9.(6分)①整體上回溯性地講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種歷史縱深感;②具體事件的敘述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交代,情節脈絡清楚;③展現出人物的成長歷程,使人物形象更豐滿;④通過敘述時間的跳躍,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相交織,將迷團逐一解開,行文跌宕起伏。序:何為大語用【2024全國甲卷】15.頸聯中“軟”“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請簡要賞析。(6分)15.(6分)①“軟”字形象地寫出了橋邊柔軟的柳枝在微風吹拂下輕輕飄動,令人感到春色的溫柔。②“低”字表現了在夕陽之余暉中,欄桿旁花叢的光彩照映到水面,給人以親和親近之感。序:何為大語用
大
語
用現象:
語用考查經常與其他板塊的考查融合在一起,語用考查可以融入每一個大題。序:何為大語用根源:
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得以實現的基礎。PPT模板下載:/moban/行業PPT模板:/hangye/節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載:/sucai/PPT背景圖片:/beijing/PPT圖表下載:/tubiao/優秀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資料下載:/ziliao/PPT課件下載:/kejian/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PPT論壇:
目錄CONTENTS序:何為大語用第一部分:走向深化的語言運用分析題第二部分: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第三部分:大語用觀下的復習策略與方法PPT模板下載:/moban/行業PPT模板:/hangye/節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載:/sucai/PPT背景圖片:/beijing/PPT圖表下載:/tubiao/優秀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資料下載:/ziliao/PPT課件下載:/kejian/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PPT論壇:
目錄CONTENTS序:何為大語用第一部分:走向深化的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第二部分: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第三部分:大語用觀下的復習策略與方法PPT模板下載:/moban/行業PPT模板:/hangye/節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載:/sucai/PPT背景圖片:/beijing/PPT圖表下載:/tubiao/優秀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資料下載:/ziliao/PPT課件下載:/kejian/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PPT論壇:
高考語用題考什么
傳統高頻題型
近年的變化詞語辨析運用、語病辨析修改、語句銜接、推斷補寫、語段壓縮、句式變換涌現了許多新題型;題目更新穎,更靈活;綜合性更強;知識能力要求變化大語言運用理解和辨析
語言運用分析評價一、語言運用分析評價的高考考查情況何為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
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學生對具體的語言運用現象進行分析評價的試題。
與表達效果分析題有范疇大小之分。問法舉隅1.原句和改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2.文章結尾處的“不是嗎?”是個問句,卻并不表疑問,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頸聯中“軟”“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請簡要賞析。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為,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描寫,行文流暢緊湊,具有美感,請簡要分析。2020年高考開始出現的新題型2020年2份新高考卷共出現3題2021年4份高考卷共出現3題2022年4份高考卷的其中3份共出現4題2023年4份高考卷的其中3份共出現4題(甲卷無,新課標Ⅰ卷2)2024年3份高考卷共出現1+4道表達題一、語言運用分析評價的高考考查情況深具融通性和基礎性大修辭①標點的運用②語音的安排③詞語的選用④短語的搭配(“罪惡小手”“單一的雜多”)⑤句式的調整:主動被動、長句短句、整句、散句、前后的調整、獨立成句等⑥修辭手法的運用⑦句與句的關系:因果、順承、遞進、并列、相對、反轉、突轉等⑧寫作方法:話語方式,描寫手法、說明方法、敘述方法、抒情方法、論證方法,其他表現手法等⑨語體和風格的選用:書面語和口語,方言俚語俗語,網絡風格,各種文體的一般風格;剛健和柔婉、莊重與詼諧、簡約和繁豐、明快和含蓄等二、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考查范圍1.大修辭觀
不斷拓寬考查范圍,不斷深化,不斷創新答案:1.“罪惡”與“小手”一貶一褒,相反相成,表達善意的批評與勸誡,修辭新奇有趣。答案:2.“罪惡”與“小手”,一個是鄭重的書面語,一個是溫和的口語,兩者相反相成,使嚴肅的批評與勸誡表達得親切和善,也使修辭新奇有趣,引人注意。二、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考查范圍2.不斷拓寬考查范圍,不斷深化,不斷創新【2023新課標Ⅰ卷】①可是他低著頭,咬著牙,向前鉆,②閉住口,半天,打出一個嗝,21.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力。文中有兩處畫橫線部分,請任選一處,分析其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4分)答案:第一處①逗號讓畫線處成為三個獨立語句,對三個動作起到強調作用;②逗號標示的停頓,使三個動作不再具有流暢性,表現了前行的艱難。答案:第二處①逗號讓畫線處成為三個獨立語句,強調閉住口和打嗝間隔時時長,打嗝不順暢;②讓“透不出氣”的感覺更強烈。對標點符號修辭功能的考查,就是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不斷拓寬考查范圍,不斷深化的表現。【2024年新高考Ⅰ卷】
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答案:(4分)①設問句在問答之中切中要害,駁斥了典型的錯誤論調,闡明了文章的主旨;②以設問和反問句層層推進,形成縝密的論證邏輯;③設問和反問句賦予文章雄辯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二、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考查范圍2.不斷拓寬考查范圍,不斷深化,不斷創新考點:特定的語言運用在語篇中的效果,在特定文體中的效果【2024新高考Ⅱ卷】9.文本中頻頻出現“一年以后”“現在想來”“他知道這情況時”之類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產生了怎樣的敘述效果?請簡要分析。(6分)【2023屆泉州監測五】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對美麗鄉村和生態發展的關系進行了闡述,但材料二作為致辭更多地使用短句,有何效果?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4分)示例:①有助于信息的傳遞與獲取。②有助于情感的抒發與共鳴。二、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考查范圍3.一些比較新鮮的考點例1(泉州市2024屆監測二)
影片持續火熱的背后,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IP如何“走出去”。國家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重要著力點。中國有豐厚的歷史、優秀的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劇本”。期待我們不僅僅擁有“李白IP”,也不僅僅擁有“唐詩IP”。根植傳統、立足當下、面向世界,讓璀璨的傳統優秀文化IP活起來、火起來,在海外用實力“圈粉”,應是新使命。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期待我們不僅僅擁有‘李白IP’和‘唐詩IP’”,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0.31示例:①原文用“不僅僅……也不僅僅”恰當地表達了“李白IP”和“唐詩IP”的遞進關系,后文又遞進到“傳統優秀文化IP”,語意連貫且富有層次感;改句將“李白IP”“唐詩IP”并列,無法正確地表明這三者的關系。②原文用兩個“不僅僅”構成兩個短句,語氣更強烈,與前后文更諧調;改句為一個較長的單句,單調無力。考點:句與句的關系行文邏輯考點:俗語慣用語的使用和文體、語境的關系
例2:二十年來,一般地說,我們并沒有對于上述各方面作過系統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調查研究客觀實際狀況的濃厚空氣。“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夸夸其談,滿足于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的。
問:《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使用了不少俗語,請以上述語段為例,簡要分析其好處。示例:“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這些俗語使用了比喻修辭,把主觀主義者的作風及其荒謬之處形容得生動形象;這些俗語來自民間,聽眾耳熟能詳,使演講更通俗易懂、幽默風趣,也更能被不同文化層次的聽眾理解和傳播。二、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考查范圍3.一些比較新鮮的考點例3《咬文嚼字》
原句:“李廣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更復射,終不能入石矣。”改句:“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
問:以上兩個語段,哪一個表現力更好?請簡要分析。答案:第二段表面上似乎改得簡潔些,卻實在遠不如原文。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的意味,改為“既知其為石”便失去這意味;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二、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考查范圍3.一些比較新鮮的考點考點:不同描述的不同效果三、分析角度和評價標準的架構1.縱向和橫向的架構縱向(語言形式特點)①標點的運用②語音的安排③詞語的選用④短語的搭配⑤句式的調整:主動被動、長句短句、整句、散句、前后的調整、獨立成句等⑥修辭手法的運用⑦句與句的關系:因果、順承、遞進、并列、相對、反轉、突轉等⑧寫作方法:話語方式,描寫手法、說明方法、敘述方法、抒情方法、論證方法,其他表現手法等⑨語體和風格的選用:書面語和口語,方言俚語俗語,網絡風格,各種文體的一般風格;剛健和柔婉、莊重與詼諧、簡約和繁豐、明快和含蓄等橫向(語言表達效果、表現力、用意、作用)①音韻和節奏:是否和諧,是否靈動,是否達到某種效果(有力的、高昂的、溫和的、低沉的);快和慢,緊張和松馳,增強節奏感(如何符合表達需要)②語氣和語勢:輕和重,嚴厲和親切,徐緩和急切,流暢和阻滯,增強氣勢③狀物和敘事:形象、生動、具體、畫面感、現場感、反差,表現事物的某種特點④表情和達意:渲染,烘托,突出,強調,側重⑤行文和邏輯:開頭(吸引注意、引發思考),中間(突轉、起伏、抑揚、承上啟上),結尾(收束自然、留下想象空間、深化升華);照應、呼應、鋪墊、突轉、層層推進;并列、順承、遞進、因果、矛盾⑥語境和主題:場合、身份、對象、目的⑦表達和接受:作者的用意;讀者的感受;吸引注意,引發思考,增強感染力或說服力。三、分析角度和評價標準的架構1.縱向和橫向的架構學習內容語例(注意側重和融合)詞語選用與語氣語勢的關系韓愈在《祭十二郎文》寫道“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改寫為“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詞語選用與事物特點的關系“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鷹飛長空,魚游淺底”,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詞語選用與語意的關系他有時飛揚跋扈,
,如雷霆、如電擊、如崩崖裂石之嚴與厲。A.獨斷專行B.剛愎自用詞語選用與思想感情的關系①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為何不寫作《北平的秋》?②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為何不寫作“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去世了”?詞語選用與語體風格、語言風格的關系焦裕祿安慰老人說:“如今
抓在咱手里,蘭考受災受窮的面貌一定能夠改過來。”A.權力B.官印C.印把子橫向和縱向的關聯——以詞語選用分析評價為例三、分析角度和評價標準的架構1.縱向和橫向的架構作用:思路、抓手、效率,舉一反三局限:語言運用起來是鮮活靈動、千姿百態的,無法用一兩張表格和幾十個關鍵詞就概括全貌,還是得具體語言具體分析,用心去感受、評價。三、分析角度和評價標準的架構2.局限和作用例1【2023新課標Ⅱ卷】一只仙鶴優雅地舞著,踱著,鳴著,顧盼著,尋覓著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正優雅地跳舞,踱步,鳴叫,顧盼,尋覓”,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思路:動詞、虛詞“著”、音節
①音韻和節奏
③狀物和敘事
答案:原句每個動詞都帶“著”,強調動作正在進行,現場感更強;原句單雙音節變化使用,不呆板;原句中單音節的“舞、踱”和雙音節的“跳舞、踱步”相比,更能體現出仙鶴動作的輕盈。三、分析角度和評價標準的架構3.例析例2【2023全國乙卷】倆老頭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年下辦年貨,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廟廟會,一起去;開會,一起到場;送人情出份子,一起進門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如改成:“年下辦年貨、四月十八奶奶廟廟會、開會、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思路:排比、說明方法、反復、短句
語體和風格
③狀物和敘事
⑦表達和接受答案:原文以排比形式列舉了生活中的四種情形,讓人自然想到倆老頭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原句中”一起“反復出現,起到強調作用;原句與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風格相一致。三、分析角度和評價標準的架構3.例析四、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
小結1.要熟記、理解各種修辭手段的構成和表達效果。2.要學習分析各種語言現象,包括其形式特點和表達效果。3.要在語境中分析。4.要融匯貫通,把在語用題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其他各個板塊中,反之亦然。PPT模板下載:/moban/行業PPT模板:/hangye/節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載:/sucai/PPT背景圖片:/beijing/PPT圖表下載:/tubiao/優秀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資料下載:/ziliao/PPT課件下載:/kejian/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PPT論壇:
目錄CONTENTS序:何為大語用第一部分:走向深化的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第二部分: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第三部分:大語用觀下的復習策略與方法一、語言運用理解和辨析高考考查情況2022年高考第一次出現同形異義詞辨析:【2022新高考I卷】生活中你會發現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你要覺得這段話對深化文章的主題沒什么幫助,就刪了吧。B.聽了老師的話,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聲了。C.他是個非常用功的同學,尤其是鉆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請你選三名學生參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夢想”演講比賽。答案:C(A特指,稱對方)(B泛指,表示彼此采取相同行動)(C泛指)(D特指,稱對方)二、語言運用理解和辨析題能力要求2022年:“你”2023年;
“誰”“能”“像似的”“什么是什么,什么是什么”2024年:“相信”“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學生“積累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形成良好的語感”該題要求學生“結合具體語境分辨詞語語義和情感上的細微差別”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積累更要重視具體語境中語言的理解、辨析、運用能力。二、語言運用理解和辨析題能力要求可用“大概”“可能”“我認為”“我覺得”等詞語替換,這種新用法被稱為“話語標記”【2024新高考II卷】喜歡運動、經常運動的人,相信都體驗過“跑者欣快”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身處困境他卻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個光明的未來。B.我滿心歡喜地迎接他回來,相信現在的他一定和從前不同.C.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D.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問家。二、語言運用理解和辨析題能力要求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
綦晉《從“運用”到“規律”——高考語文全國卷語言文字運用新題型分析》:近兩年來,全國卷中出現了一種新題型,它們以漢語中常見的語言現象為依托,著重考查學生對語言規律的總結和分析,反映了高考語文內容改革的不斷深化。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語言建構與運用”要求學生“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2023年“誰”疑問代詞的意義:a.疑問,例如,“張三請了誰。”b.虛指(存在量化),例如,“張三肯定請了誰。”c.任指(全稱量化),例如,“張三誰都請了。”d.承指,例如,“張三請誰,李四就請誰。”“什么”疑問代詞的意義:a.疑問,例如,“這是~”b.虛指(存在量化),例如,“我餓了,想吃點兒~。”c.任指(全稱量化),例如,“他~也不怕。”d.承指,例如,“你~時候去,我也~時候去”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1.真題例析“哪”疑問代詞的意義:a.疑問,例如,“你去哪?”b.虛指(存在量化),例如,“~天有空你來我家坐坐。”c.任指(全稱量化),例如,“你~天來都可以。”d.承指,例如,“哪兒有困難,哪兒就有他。”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1.真題例析2023年:“能”a.動態(dynamic)助動詞,表示有能力完成某種事件,例如,“我們能克服現在的困難。”b.道義(deontic)助動詞,道義上的許可,表明某種行為符合社會規范、道德、習俗等,例如,“你不能在公共場所吸煙。”c.認識(epistemic)助動詞,表示具有某種可能性,例如,“現在天氣這么好,怎么能下雨呢。”d.表示“擅長”,例如,“我們這些人里,數他最能寫。”“可以”“我可以做這件事。”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1.真題例析(1)對詞語使用的考查(2)對詞法的考查【2023新課標Ⅰ卷】20.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早早”,說說它們和“處、微、早”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①“處”表示地方,重疊后表示每一個地方;②“微”表示輕微,重疊后表示更加輕微;③“早”表示時間比較靠前,重疊后表示時間非常早。語言規律:詞語重疊后的語意變化
名詞
動詞
形容詞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1.真題例析【2022全國乙卷】20.“眼中風”因和腦血管疾病“中風”有諸多相似而得名。與此類似,“打筆仗”源自‘打仗’。請簡述‘打筆仗’的含義并分析它得名的緣由。”答案:含義:“打筆仗”,即用筆打仗,指通過寫文章進行爭論。緣由:“打筆仗”與“打仗”有諸多相似之處:①都有對立的雙方或多方;②都存在有爭論的問題;③目的都是通過斗爭壓倒對方。呈現規律,分析規律,運用規律(2)對詞法的考查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1.真題例析【2023全國乙卷】渾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領子是領子,一個紐扣也不短。18.下列句子中畫橫線部分與文中畫橫線部分的語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稗子的葉很像稻葉。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B.說話辦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C.從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們倆井水不犯河。D.瞧那個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個美人胚子。答案:例句和D項:強調各自的“像樣”或“完美”
其他項:強調彼此的區別3.對句式的考查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1.真題例析本義和比喻義的辨析【泉州23屆監測一】為避免著陸緩沖段返回艙與地面“硬碰硬”,21.下列句子中的“硬碰硬”和文中加點的“硬碰硬”,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兩支足球隊進行了一場實打實、硬碰硬的較量。B.這件事其實可以好好商量,你又何必硬碰硬呢?C.抗疫是場硬碰硬的斗爭,決不能容忍形式主義!D.軍方在研究坦克如何扛住穿甲彈硬碰硬的打擊。答案:D。“硬碰硬”,本義為“用硬的東西碰硬的東西”,引申義為“比喻用強力對付強力,用強硬的態度對付強硬的態度,也指無法蒙混或毫無回旋的余地”。D項為本義,其他項為引申義。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2.泉州監測卷的探索移就的辨析(常規用法和非常規用法)你分不清它們是道貌岸然的松柏,還是搖曳多姿的柳槐18.下列選項中的成語和文中畫橫線處的成語“道貌岸然”,詞語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老氣橫秋的山羊B.妙語連珠的鸚鵡C.趾高氣揚的白鶴D.風馳電掣的駿馬答案:D。移用,也稱移就,“即把原本說甲事物的詞語有意移過來植入乙事物的修飾語當中,構成異常的定中修飾性結構”。此處的“道貌岸然”和ABC三項中的成語都是移人于物。D項中的“風馳電掣”意為“像風那樣跑,像電那樣閃過”,“形容速度非常快”,它既可以用來形容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車、船、馬等物,因此,D項不屬于移用。
另:文中的“道貌岸然”和ABC三項中的成語,語境義和該成語的基本義、實際使用對象和該成語的常規使用對象都有所不同,屬于非常規用法,而D項中的“風馳電掣”屬于常規用法。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2.泉州監測卷的探索移就手法的習得與運用你分不清它們是道貌岸然的松柏,還是搖曳多姿的柳槐18.“道貌岸然”本用來形容人,文中卻用來形容樹,這運用“移就”了修辭,“即把原本說甲事物的詞語有意移過來植入乙事物的修飾語當中”,請從下列詞語中選擇其中一個,運用移就手法寫一個句子。老氣橫秋
妙語連珠
趾高氣揚習得規律,運用規律【2024年新高考Ⅰ卷】18.文中第一段用“電”比喻人的精力體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請以“云”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貼切,表達流暢。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2.泉州監測卷的探索(2024屆泉州高三監測一)
……
為了體味“虛實結合”的手法,我們要求學生仿照“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去造句。學生的作業里出現了以下三個語例:
①田間老牛,忠厚老實學問深;樹上小猴,油頭滑腦知識淺。
②河邊垂柳,枝長葉細倒影美;石間孤松,根盤節錯四季青。
③房頂炊煙,隨風起舞忘根本;鍋內熱水,稍作奉承便沸騰。
①句的“忠厚老實”“油頭滑腦”,讓人無法看出“牛”與“猴”本身的形體特征,只有虛筆,而無實寫,內容就顯得空泛浮華。②句所描繪的對象的形體特征雖較明朗,但無虛筆,因而對子的情味不足,留給讀者去想像的空間幾乎沒有。
“虛實結合”手法的習得與運用三、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2.泉州監測卷的探索(2024屆泉州高三監測一)21.請借鑒文中對語例①②的評價方法,對語例③進行評價,不超過60個字。(4分)22.請從下列詞語中選取恰當的兩個,依照文中要求完成仿寫作業。(4分)
算盤小草浮云秤砣月亮花朵答案:21.①語例③有實寫又有虛筆,虛實相生,頗有意味;②“根本”“奉承”二詞嵌在句中,能引發人們對現實人生的思考。22.示例1:手中算盤,寥寥數子算乾坤;桿上秤砣,小小個頭抵千斤。示例2:天邊浮云,如影如夢終飄散;水中明月,似真似幻總虛無。示例3:墻頭小草,無根無基隨風倒;溫室花朵,嬌生慣養難成才。
第二部分: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
小結1.理解、辨析各種語言現象2.領會、分析語言規律3.習得規律,運用規律村超
班超
班晚
村晚PPT模板下載:/moban/行業PPT模板:/hangye/節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載:/sucai/PPT背景圖片:/beijing/PPT圖表下載:/tubiao/優秀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資料下載:/ziliao/PPT課件下載:/kejian/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PPT論壇:
目錄CONTENTS序:何為大語用第一部分:走向深化的語言運用分析評價題第二部分:從現象到規律,從規律到運用第三部分:大語用觀下的復習策略與方法一、專項復習、隨文復習和融合復習
專項復習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必要性:
1.能學習和鞏固某些知識,尤其是各種相對單一知識和基礎知識,如標點符號基本用法和作用、六種語病類型、各種常見修辭手法。2.對某些題型提分作用明顯,如傳統的語病題、句式變換題、推斷補寫題。局限性:
1.語言知識無比豐富,語言運用異常靈活,專項復習無法涵蓋所有,只能擇要而學,或只能跟在高考試題后面亦步亦趨。(“他”和“祖父”)2.難以應對各種新題型、新考法,難以應對情境化、綜合化的試題。(語言分析評價題、各種靈活的表達題、融合題變式題、表述不當修改題。)融合復習、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
試題特點:求新求變,反套路;情境化、綜合化;重在能力和素養的考查。語文學習特點:綜合性,實踐性,潛在性和有意性相結合。大語用:融合性、基礎性一、專項復習、隨文復習和融合復習
二、融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語用題與現代文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兩者天然地融合在一起語用知識可以先期掌握【2023屆泉州監測五】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對美麗鄉村和生態發展的關系進行了闡述,但材料二作為致辭更多地使用短句,有何效果?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4分)示例:①有助于信息的傳遞與獲取。②有助于情感的抒發與共鳴。【2024年新高考Ⅰ卷】
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答案:(4分)①設問句在問答之中切中要害,駁斥了典型的錯誤論調,闡明了文章的主旨;②以設問和反問句層層推進,形成縝密的論證邏輯;③設問和反問句賦予文章雄辯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2024年新高考Ⅰ卷)
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國人的大多數、日本人的大多數、世界各國人的大多數是站在抗日戰爭方面的話,那末,日本少數人強制地掌握著的軍力和經濟力,還能算是優勢嗎?它不是優勢,那末,掌握比較劣勢的軍力和經濟力的中國,不就成了優勢嗎?沒有疑義,中國只要堅持抗戰和堅持統一戰線,其軍力和經濟力是能夠逐漸地加強的。而我們的敵人,經過長期戰爭和內外矛盾的削弱,其軍力和經濟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中國也不能變成優勢嗎?還不止此,目前我們不能把別國的軍力和經濟力大量地公開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難道將來也不能嗎?如果日本的敵人不止中國一個,如果將來有一國或幾國以其相當大量的軍力和經濟力公開地防御或攻擊日本,公開地援助我們,那末,優勢不更在我們一方面嗎?日本是小國,其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孤立;中國是大國,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其國際地位將益處于多助。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發展,難道還不能使敵我優劣的形勢確定地發生變化嗎?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二、語言運用分析評價
(二)題型分類作文訓練:并列結構遞進結構事例論證因果論證二、融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語用題與現代文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2.語用題與古詩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修辭手法煉字語言風格
語序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維《過香積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林希逸《答友人論學》:“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語言運用的知識和能力,本身就是進行詩歌鑒賞的必備工具。二、融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語用題與現代文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2.語用題與古詩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修辭手法煉字語言風格
語序語言運用的知識和能力,本身就是進行詩歌鑒賞的必備工具。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二、融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語用題與現代文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2.語用題與古詩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修辭手法煉字語言風格
語序語言運用的知識和能力,本身就是進行詩歌鑒賞的必備工具。讀鑒賞性文章,寫鑒賞性文章1.語用題與現代文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2.語用題與古詩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3.語用題與寫作表述不當修改——作文修改仿寫、修辭手法運用等語言表達題——作文片段成語積累與學習——作文片段二、融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六種類型的語病辨析,基本基于語法,著眼于單個句子,其中的“不合邏輯”一項盡管涉及邏輯,也是基于局部小句的邏輯。
新的表述不當修改題,除了傳統的六種病句修改,還包含詞語運用不當修改、說法自相矛盾不合情理的語句的修改,是基于語言表達的準確、簡明、連貫的,是基于語篇的。辯證論述的強化訓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之者”把學習當任務,學習是一件應該做的事,是根據社會要求不得不做的事;“樂之者”
。“知之者”往往越學越疲憊,因為一個任務完成了還有下一個,任務壓得他喘不過氣;“樂之者”
。“知之者”容易患得患失,“我學這個有用嗎”“這次成績家長會滿意嗎”“我能考上理想大學嗎”;“樂者”
。家長老師常常以“工作”“前途”來勉勵我們,那是要我們當“知之者”;我希望
。
通過比較看特點,透過現象看原因
“知之者”把學習當任務,學習是一件應該做的事,是根據社會要求不得不做的事;“樂之者”把學習當樂趣,學習是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是根據內心渴望欲罷不能的事;“知之者”往往越學越疲憊,因為一個任務完成了還有下一個,任務壓得他喘不過氣;“樂之者”往往越學越快樂,因探索未知而興奮,因發現真理而狂喜。“知之者”容易患得患失,“我學這個有用嗎”“這次成績家長會滿意嗎”“我能考上理想大學嗎”;“樂之者”往往一往無前,只求耕耘不問收獲,不問收獲卻自有收獲。家長老師常常以“工作”“前途”來勉勵我們,那是要我們當“知之者”;我希望老師能更多地用知識的魅力來吸引我們,引導我們當“樂之者”。辯證論述的強化訓練
1.語用題與現代文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2.語用題與古詩閱讀的融合講解與訓練3.語用題與寫作對比修辭和對稱語句,經常包含著辯證思維用語言形式來引導思維語言的形式美感和內容的含義深刻的統一比喻修辭
形象思維二、融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選必中》“單元研習任務”)
1.《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都是魯迅為紀念犧牲的進步青年所寫的回憶性散文,但在寫作手法和語言表達上又各有特色。認真閱讀這兩篇文章,用旁批的形式就這些方面作一些評點,與小組同學交流后,合作整理一個“批注本”,在班上展示。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但”,表轉折,寫出事件發展的出乎意料,寫出作者的驚愕。兩個“但”連用,且兩句話獨立成段,則把這種驚愕表達得更分外強烈,增加了控訴的力量。(一個人走出了一支軍隊的氣勢)“已”和“尤”連用,表示強烈的遞進語氣,把作者的驚愕與痛心渲染到極致。反問,既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寫照,又引人思考。選擇復句,非此即彼,態度明確,既有對反動派的警告,更有對“后死者”的呼喚與激勵。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批注的內容:綜合,語言運用,思想內容,表現手法,藝術效果,個人的聯想和思考。批注對象:課文(復習的手段),課外典范文章,高考選文、作文、古文、古詩,也可以運用這種學習方法。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機械的詩
機械有規律地響著,火車趴在那里像一條被人制服了的猛蛇。
……
我不是詩人,但我卻相信真正的詩人一定認識機械的力量,機械工作的靈妙,機械運動的優雅,機械制造的完備。機械是創造的,生產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機械的詩才能夠給人以一種創造的喜悅。
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機械、指揮輪船、把千百個人、把許多輛列車載過潭江的工人,當他們站在鐵板上面,機械旁邊,一面管理機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看見輪船慢慢地逼近岸邊的時候,他們心里的感覺,如果有人能夠真實地寫出來,一定是一首好詩。
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機械的詩
機械有規律地響著,火車趴在那里像一條被人制服了的猛蛇。
(本文在贊美機械的美,為什么此處要把火車形容成猛蛇,而不是形容為“酣睡的長龍”?)
……
我不是詩人,但我卻相信真正的詩人一定認識機械的力量,機械工作的靈妙,機械運動的優雅,機械制造的完備。機械是創造的,生產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機械的詩才能夠給人以一種創造的喜悅。(“機械的力量”能否放到排比句的中間或最后?詞語的搭配有何講究?)
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機械、指揮輪船、把千百個人、把許多輛列車載過潭江的工人,當他們站在鐵板上面,機械旁邊,一面管理機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看見輪船慢慢地逼近岸邊的時候,他們心里的感覺,如果有人能夠真實地寫出來,一定是一首好詩。
(“那些工人”能否刪除?改成“那些管理機械的工人、指揮輪船的工人、把千百個人載過潭江的工人,把許多輛列車載過潭江的工人”恰當嗎?不恰當,此處重點在描寫工人的群像,而不是突出工人的眾多或者為工人作分類;反復次數太多,反而啰嗦,失去語言簡明帶來的力量感。)(“一面管理機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能否調整理語序?不能,原文緊承后文的“看見輪船”,銜接連貫)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古文,不能停留在詞句含義理解和思相內容把握的層面,同樣也應分析鑒賞語言。語言形式上,這些句子連用短句,句式整齊,讀起來鏗鏘有力,有氣貫長虹之勢,寫出了曹操威風凜凜的雄姿,這些都是為后面感嘆人生短促無常蓄勢:當年堪稱一代梟雄的曹操,現在又在哪里呢?前面的積蓄的雄霸之氣,最終被最后這一句“而今安在哉?”以四兩撥千斤的架勢一掃而空,自然而然給人以強烈的無常感,一種“古來萬事東流水”“人生如夢”的無常感!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1.
分析鑒賞與圈點批注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改造我們的學習》他們違背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所諄諄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一。他們既然違背了這條原則,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條相反的原則:理論和實際分離。在學校的教育中,在在職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略和戰術,諸如此類。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任務:參照課文第11段的寫法,寫一段話來分析批判當今中學生中存在的不良學習風。注意語言的思辨性和例證法的運用。三、隨文復習和綜合復習的具體方法
2.
模仿借鑒與讀寫結合
我們中的許多人,
。老師家長諄諄告誡我們:學習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們既然違背了這種目的,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種相反的目的:
。
在學校中,上課不是主動地思考、積累、解答,而只是被動地聽講;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 臨時解聘合同樣本
- 黨建異地聯建合同樣本
-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學設計
- 買賣糧食定金合同樣本
- 三明電商倉庫租賃合同樣本
- 代理買賣二手車合同樣本
- 個人汽修轉讓合同樣本
-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進度表
- 麗水品牌設計合同樣本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考試卷(有答案)
- 電梯安全管理員考試題庫
- 2024年4月自考00153質量管理(一)試題及答案
- 對標一流-2025年國央企風控合規案例白皮書
- 與信仰對話 課件-2024年入團積極分子培訓
- 2024《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全文課件
- 反訴狀(業主反訴物業)(供參考)
- GB/T 23858-2009檢查井蓋
- 海水上油氣田系統環境風險評估
- 警棍盾牌術_教案_圖
- 鍋爐安全基礎知識.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