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頻考點38725個必考的高考地理過程--21.黃山的形成過程地質歷史時期,地下熾熱巖漿在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數萬年前后,黃山地區的巖體又發生了較強烈的隆升;隨著地殼的間歇抬升,這里的花崗巖體遭受風化、剝蝕,由此而成黃山雄峻瑰奇的美景?!就卣固嵘奎S山以花崗巖為主體,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著稱。讀“猴子觀海景觀圖”“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形成“猴子觀?!憋L景的巖石屬于右圖中的(
)A.甲 B.丙 C.乙 D.丁2.塑造圖示景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蝕 B.風化、侵蝕 C.搬運、堆積 D.冰川搬運【答案】1.C2.B【分析】1.根據箭頭方向及所學知識可知,三個箭頭指向是巖漿,通過重熔再生作用,所以丁是巖漿,由巖漿出一個箭頭指向的是巖漿巖,乙是由冷卻凝固形成的巖漿巖,外力作用形成的甲是沉積巖,甲、丙是是變質巖和沉積巖;由材料信息可知,在黃山以花崗巖為主,屬于巖漿巖的一種,按其類型應為圖中的乙,C正確。ABD錯誤。故選C。2.圖示景觀是酷似“猴子觀海景觀圖”,塑造圖示景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風化、侵蝕,B正確;海浪侵蝕主要發生在沿?;驕\海地區,A錯誤;搬運、堆積發生在低洼處,C錯誤;冰川搬運到低洼處,D錯誤。故選B。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發源于黃山山脈,向北流入長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90萬年),黃山北麓發生較大幅度的地殼抬升。下圖為青弋江的四個發育階段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推測青弋江發育過程是(
)A.b-c-a-d B.c-b-d-a C.c-b-a-d D.b-c-d-a4.階地形成過程中(
)A.河流凹凸岸發育持續加強 B.河床沉積物顆粒變粗C.青弋江河谷出現地塹發育 D.河流徑流量不斷減少【答案】3.A4.B【分析】3.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邊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積扇,此時河流沒有一個穩定的河道,辮狀特點突出(b);隨著氣候變濕,降水增多,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河道,周邊的辮狀支流減少(c);河道穩定后,側蝕加強,在沖積扇上,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形成河漫灘(a);最后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階地(d),因此正確選項為A。B、C、D錯誤。4.階地的形成過程中,正是地殼抬升期,河流落差變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蝕增強,側蝕減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續發育,A錯誤;流速加快,河床沉積物變粗,B正確;地殼抬升,不是斷裂下陷形成地塹,C錯誤;河流徑流量減少缺乏依據,D錯誤。故正確選項為B。黃山是我國的著名旅游勝地,完成問題。5.黃山云??~緲,瑰麗壯觀,氣象萬千,變幻詭譎,其原因敘述不正確的是A.黃山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雨量充沛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濕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霧C.峰頂和谷底,向陽處和背陰處溫差大,水分蒸發速度不同D.山谷風的影響6.關于黃山“四絕”的成因,敘述正確的是①黃山松的根部能釋放堿性物質,溶解、侵蝕花崗巖體,使根系穿縫而植②怪石主要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③黃山的奇松和云海的變幻都與山谷風有關④地下熱水沿斷層或裂隙上涌地表形成溫泉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答案】5.A6.D【解析】5.黃山位于安徽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A符合題意;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濕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霧,B原因正確;峰頂和谷底,向陽處和背陰處溫差大,水分蒸發速度不同,容易形成云海,C原因正確;山谷風的影響導致山區溫差變大,水汽不易擴散,容易形成云海,D原因正確。BCD錯誤,故選:A。6.黃山松的根部能釋放酸性物質,①錯誤;怪石是內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②錯誤;③④敘述正確。ABC錯誤,D正確。故選:D。安徽黃山山體主要由垂直節理發育的花崗巖構成。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黃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根據圖文回答下列問題。7.構成黃山山體的花崗巖的成因類型是()A.噴出型巖漿巖 B.沉積巖C.侵入型巖漿巖 D.變質巖8.形成“猴子觀?!本坝^的主要地質作用形式是()A.風化、侵蝕作用 B.搬運作用C.沉積作用 D.巖漿活動【答案】7.C8.A【解析】7.從材料得知,黃山山體為花崗巖,花崗巖是侵入型巖漿巖,不是變質巖,D錯誤;花崗巖經地殼運動抬升出露地表,受風化、侵蝕等外力作用形成多形狀“怪石”,C正確。噴出型巖漿巖多氣孔構造或流紋構造,無垂直節理,A錯誤。沉積巖具有典型的層理構造,不是垂直節理性,B錯誤,故選C。8.根據材料得知,黃山山體是花崗巖,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經地殼運動抬升出露地表,受風化、侵蝕等作用形成“猴子觀?!本坝^,A正確。“猴子觀?!本坝^是山頂的獨立大塊巖石,自然的搬運作用無法形成這種景觀,B錯誤。景觀巖石的與巖漿活動有關,但“猴子觀?!钡膸r石外形是風化侵蝕為主,與沉積作用和巖漿活動無關,CD錯。故選A。黃山的奇松是以石為奇,頑強地扎根于花崗巖巨巖裂隙中,形成了黃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下圖為黃山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9.黃山松根系對巨巖的破壞屬于A.物理風化作用 B.生物風化作用 C.流水侵蝕作用 D.生物侵蝕作用10.經過外力作用的花崗巖,首先轉變為A.變質巖 B.巖漿巖 C.巖漿 D.沉積巖【答案】9.B10.D【解析】9.物理風化是指在風力、流水及太陽能的作用下,發生的物理性質的變化,而圖示黃山根系對巨巖的破壞為生物的風化作用,故選B。10.在外力作用下,花崗巖會轉化成為風化物,然后在固結成巖條件下形成巖漿巖,而變質巖和巖漿巖均由內力作用形成,巖漿則是由于高溫融化形成的,也屬于內力作用,故選D。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是黃山自然景觀的四絕。黃山上部和下部的松樹外形差異很大(如下圖),山下的黃山松每年新發的枝條較長,外形像馬尾;山上的黃山松每年新發的枝條較短,松針呈扇形放射。黃山怪石林立,形態萬千,巖石主要是由長石、石英、云母構成的基巖,巖性堅硬。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造成黃山上、下部松樹形態產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熱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12.黃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A.搬運、沉積 B.風化、搬運 C.風化、侵蝕 D.侵蝕、沉積13.黃山山區基巖裸露,土層淺薄,但該地人口稠密。為了提高居民收入,當地應優先發展的產業是A.林業 B.水稻種植業 C.采礦業 D.旅游業【答案】11.A12.C13.D【解析】11.讀圖可知,黃山上部松樹長得矮小,下部松樹長得高大茂盛。造成黃山上、下部松樹形態產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熱量,山上海拔高,熱量低,生長慢,山下海拔較低,熱量豐富,生長較快,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從而造成黃山上、下部松樹形態產生差異,A正確;森林可以生長,說明水分條件適宜,降水對松樹形態產生差異小,B錯誤;如果是光照影響,海拔高,光照條件較好,山上松樹應該長得更好,與事實不符,C錯誤;土壤不是枝條形態差異的影響因素,D錯誤。故選A。12.黃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風化、侵蝕,屬于外力侵蝕地貌,C正確;搬運是將碎屑物質帶到其它地方,搬運、沉積不是怪石形成原因,ABD排除。故選C。13.黃山山區基巖裸露,土層淺薄,但該地人口稠密。為了提高居民收入,當地應優先利用當地的獨特自然資源,發展的產業是旅游業,D正確;該地土層淺薄,山地地形,不利于林業、水稻種植業發展,該地雖然巖石多,但地勢陡峭,降水集中,開采巖石容易破壞巖層結構,引發地質災害,故巖石不能作為礦產資源開采,不適宜發展采礦業,C錯誤。故選D。下圖表示分布在Q線附近的帶狀景觀長廊,幾乎整合了中國所有類型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卮鹣铝袉栴}。14.Q線上地理差異較小的是(
)A.地域文化 B.海拔高低 C.緯度高低 D.溫差大小15.關于圖中四地說法正確的是(
)A.①由火山噴發后留下的火山口儲水而成B.②地處山區,城市形態為放射狀C.③垂直帶譜與地中海沿岸的阿爾卑斯山相似D.④地周邊酸性土壤適合茶樹生長16.黃山“四絕”指黃山最著名的四大景觀“奇松”(圖中是著名的黃山迎客松)、“怪石”、“云海”、“溫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奇松是黃山獨特地貌和氣候下形成的中國松樹一種類型B.怪石主要是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C.云海是夏季風帶來的濕潤空氣遇山地抬升凝結而成,冬季水汽少,不能形成云霧D.溫泉多主要是因為黃山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答案】14.C15.D16.A【分析】14.沿線東西距離相差5000多千米,上下落差5000多米,溫差較大,地域空間遼闊,地域文化豐富多樣,千差萬別,緯度大約都在30°N附近,差別較小。故選C。15.青藏高原湖泊群多是冰蝕作用形成;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上,城市形態為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貢嘎山垂直帶譜的基帶是常綠闊葉林帶而阿爾卑斯山垂直帶譜的基帶是常綠硬葉林帶;.④地位于東南丘陵,屬于亞熱帶酸性土壤分布區,有利于茶樹種植。故選D。16.奇松是黃山獨特地貌和氣候下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類型,A對。怪石主要外力作用為流水侵蝕形成,B錯。自古黃山云成海,黃山是云霧之鄉,以峰為體,以云為衣,其瑰麗壯觀的“云?!币悦?、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C錯。黃山溫泉成因是,巖體節理、裂縫較為發育的黃山中部的光明頂及蓮花、玉屏、天都諸峰的豐富雨水,滲入深部接受地熱形成地下熱水,然后沿此泉緊鄰的逍遙溪斷層附近的北偏西向北東傾斜的近于直立的斷裂帶流出。它是一個典型的斷層上升泉,與板塊運動無關,D錯。故選A。二、綜合題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世界地質公園之一——黃山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以“四絕”名揚天下。在距今約1.4億年前,地下熾熱巖漿在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在距今6500萬年前后,黃山地區的巖體又發生了較強烈的隆升。隨著地殼的間歇抬升,這里的巖體遭受風化、剝蝕,奇峰聳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態,由此而成了黃山雄峻瑰奇的美景。黃山多云海,每當雨過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霧起云騰,鋪天蓋地而來。材料二:黃山旅游景觀有:“春(3~5月)觀百花競開,松枝吐翠,山鳥飛歌;夏(6~8月)觀松、云霧及避暑休閑;秋(9~11月)觀青松、蒼石、紅楓、黃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觀冰雪之花及霧凇”之變化。(1)根據材料一說明形成黃山奇峰異石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及其表現形式。(2)請從水汽凝結條件的角度,簡要分析黃山云霧多出現在雨過天晴之時或日出前后的原因。(3)在黃山旅游線路上修建了多條登山索道,試對這一工程的結果作出評價。【答案】(1)內力作用:巖漿活動、地殼運動(或地殼抬升);外力作用:風化作用、侵蝕作用。(2)雨過天晴,地表水汽蒸發增多,空氣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結,形成云霧;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輻射降低,氣溫低,水汽易凝結。(3)利:增大消費群體的服務范圍(方便了人們登山,尤其對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可欣賞到景色的壯美;提高景區的環境承載量。弊:對景區背景環境造成一定破壞。【解析】本題組側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涉及到的基礎知識主要是內力作用、外力作用以及天氣現象的成因分析,需要結合到課本基礎知識,分析材料答題,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和地理實踐力?!驹斀狻浚?)由題干分析,“地質作用及其表現形式”,地質作用包括外力和內力;外力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內力表現為:巖漿活動、地震、火山、地殼運動、變質作用。材料中“地下熾熱巖漿在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指的是巖漿活動;“黃山地區的巖體又發生了較強烈的隆升”“地殼的間歇抬升”指的是地殼運動;“這里的花崗巖體遭受風化、剝蝕”指的就是風化作用及侵蝕作用。(2)降水(霧)的三個條件是:水汽飽和、持續降溫、足夠凝結核。雨過天晴時,地面潮濕,增溫同時水汽蒸發,空氣中水汽充足,遇到山地抬升,水汽將遇冷凝結;日出前后是一天中地面輻射最弱,氣溫最低時期,水汽也易凝結。(3)評價從利弊二方面分析。從利的方面看:修建了多條登山索道,方便了人們登山,尤其對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增大消費群體的服務范圍,吸引更多的游客,乘坐纜車可欣賞到景色的壯美,及提高接待能力,提高景區的環境承載量。從弊的方面看:建設索道對景區自然背景造成一定破壞,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18.讀“鳳凰嶺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北京市海淀區鳳凰嶺自然風景區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最高海拔1250米,奇山、怪石、林?!瓰槠淦婷畹奶烊痪坝^,享有“京西小黃山”之美譽。(1)列舉鳳凰嶺地貌形成的主要內外力作用。(2)簡述鳳凰嶺風景區地貌形成的過程。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也有典型的花崗巖地貌。黃山植物垂直分帶明顯,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森林覆蓋率為56%。(3)與鳳凰嶺相比,分析黃山植被更豐富的原因?!敬鸢浮浚?)內力:巖漿活動、地殼抬升;外力:風化、(流水、風力)侵蝕(2)巖漿侵入到古老的沉積地層中,隨著溫度和壓力的改變,巖漿冷卻凝結形成花崗巖體,在經歷地殼多次抬升過程中,覆蓋在巖體上的沉積層不斷被風化、剝蝕,直到花崗巖體露出地表,形成花崗巖山峰,繼續經受風化、剝蝕,逐漸形成花崗巖地貌。(3)緯度相對較低,水分條件更好;海拔更高,水熱條件變化更明顯,植被垂直分帶明顯?!痉治觥浚?)由材料可知,鳳凰嶺地貌是花崗巖地貌,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然后由于地殼抬升,以外力侵蝕作用為主,形成典型的奇山、怪石地貌。(2)鳳凰嶺地貌形成過程主要從地質作用先后進行敘述。巖漿侵入到古老的沉積地層中,隨著溫度和壓力的改變,巖漿冷卻凝結形成花崗巖體,在經歷地殼多次抬升過程中,覆蓋在巖體上的沉積層不斷被風化、剝蝕,直到花崗巖體露出地表,形成花崗巖山峰,繼續經受風化、剝蝕,逐漸形成花崗巖地貌。(3)黃山植被更豐富的原因主要從熱量和水分條件進行分析。黃山比鳳凰嶺緯度相對較低,水分條件更好;海拔更高,水熱條件變化更明顯,植被垂直分帶明顯,所以植被更豐富。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下圖為世界地質公園之一——黃山。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以“四絕”名揚天下。黃山屬花崗巖峰林景觀。在距今約1.4億年前,地下熾熱巖漿在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在距今6500萬年前后,黃山地區的巖體又發生了較強烈的隆升。隨著地殼的間歇抬升,這里的花崗巖體遭受風化、剝蝕,奇峰聳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態,由此而成了黃山雄峻瑰奇的美景。黃山多云海,每當雨過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霧起云騰,鋪天蓋地而來。材料二
黃山旅游景觀有:“春(3—5月)觀百花競開,松枝吐翠,山鳥飛歌;夏(6—8月)觀松、云霧及避暑休閑;秋(9—11月)觀青松、蒼石、紅楓、黃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觀冰雪之花及霧凇”之變化。(1)根據材料一說明形成黃山奇峰怪石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及其表現形式。(2)請從水汽凝結條件的角度,簡要分析黃山云霧多出現在雨過天晴之時或日出前后的原因。(3)簡述黃山霧凇的成因?!敬鸢浮浚?)內力作用:巖漿活動、地殼運動(或地殼抬升)。外力作用:風化作用、侵蝕作用。(2)雨過天晴,地表水汽蒸發增多,空氣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結,形成云霧;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輻射降低,氣溫低,水汽易凝結。(3)黃山地處亞熱帶濕潤地區,空氣濕度大,冬季強冷空氣南下,氣溫急劇下降,水汽凝結在樹枝上,形成霧凇景觀?!痉治觥浚?)由題干分析,“地質作用及其表現形式”,地質作用包括外力和內力;外力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內力表現為:巖漿活動、地震、火山、地殼運動、變質作用。材料中“地下熾熱巖漿在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指的是巖漿活動;“黃山地區的巖體又發生了較強烈的隆升”“地殼的間歇抬升”指的是地殼運動;“這里的花崗巖體遭受風化、剝蝕”指的就是風化作用及侵蝕作用。(2)降水(霧)的三個條件是:水汽飽和、持續降溫、足夠凝結核。雨過天晴時,地面潮濕,增溫同時水汽蒸發,空氣中水汽充足,遇到山地抬升,水汽將遇冷凝結;日出前后是一天中地面輻射最弱,氣溫最低時期,水汽也易凝結。(3)黃山緯度較低,地處亞熱帶、濕潤地區,降水多,空氣濕度大,冬季,受冬季風影響,強烈冷空氣南下,氣溫急劇下降,水汽凝結在樹枝上,形成霧凇景觀。20.讀圖回答問題。材料一: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是黃山自然景觀的四絕。黃山上部和下部的松樹外形差異很大(如下圖),山下的黃山松每年新發的枝條較長,外形像馬尾;山上的黃山松每年新發的枝條較短,松針呈扇形放射。黃山怪石林立,形態萬千,巖石主要是由長石、石英、云母構成的基巖,巖性堅硬。材料二:下圖為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示意圖。(1)造成黃山上、下部松樹形態產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黃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內力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黃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由黃山多溫泉可以推測,黃山地區_______________。(2)據材料二分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黃山怪石屬于巖石_______________(填數字),長白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見的巖石_______________(填數字),①②④三類巖石轉化為③類巖石,發生的地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熱量
巖漿活動
風化(侵蝕)
多斷層(地下巖漿活動頻繁)(2)①噴出型巖漿巖②沉積巖③變質巖④侵入型巖漿巖
④
①
變質作用【詳解】(1)山下的黃山松每年新發的枝條較長,外形象馬尾;山上的黃山松每年新發的枝條較短,松針呈扇形放射。造成黃山上、下部松樹形態產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熱量,山上海拔高,熱量低,枝條生長慢,松針短。山下熱量充足,枝條生長快,松針長。黃山怪石屬于花崗巖,形成所受的內力作用主要有巖漿活動,黃山怪石形成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有風化、侵蝕作用。由黃山多溫泉,可以推測黃山地區多斷層構造,地下巖漿活動頻繁。(2)據材料二圖,結合箭頭方向,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①是由巖漿噴出地表形成,是噴出型巖漿巖。②由沉積物形成,是沉積巖。③是變質巖,④是巖漿侵入地殼冷凝形成,是侵入型巖漿巖。黃山怪石屬于花崗巖,屬于巖石④,長白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見的巖石是①,玄武巖。①②④三類巖石轉化為③類巖石,發生的地質作用是變質作用,形成的是變質巖。21.新型城鎮化要通過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來實現城鄉一體化。皖南地區毗鄰長三角,是安徽省重要的工業中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區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