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圖版選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4年中圖版選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4年中圖版選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4年中圖版選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4年中圖版選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中圖版選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539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二戰期間,盟國召開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會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定。根據相關知識回答:對巴黎和會和雅爾塔會議相同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都帶有大國強權色彩B.都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C.據此形成了新的國際關系體系D.英、法、美是會議的主要操縱國2、下圖是1942年的一幅戰爭宣傳漫畫海報;題名《絞死希特勒》。圖中三只手代表著當時對德作戰的主要三個國家,這三國是。

A.美國、英國、法國B.英國、法國、蘇聯C.美國、英國、蘇聯D.美國、法國、蘇聯3、一戰爆發后,美國官員在解釋美國的外交政策時說:“戰爭看不出任何好結果。如果協約國戰勝,結果將會是俄國統治歐洲大陸;如果德國戰勝,那歐洲的未來幾代之內都將是軍國主義專制”。該官員實際上在強調A.美國應加入正義的一方作戰B.任何方都不可能贏得戰爭勝利C.美國應該保持中立獲得利益D.美國應斷絕與交戰雙方的聯系4、1947年6月,美國頒布了新的《勞資關系法》,限制工人參加工會,禁止全國性同業工人集體談判和共產黨員擔任工會領導職務;規定工會罷工前須先發通知并靜候政府調查。羅斯福新政以來工人的權利被剝奪殆盡。這一法案A.表明美國已經走出經濟危機B.意在消除羅斯福新政的影響C.導致美國工人運動持續低迷D.受到了美國國際戰略的影響5、有學者認為,西方近代科學發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中已經萌芽,比如,儒家的社會倫理化、墨家的實踐經驗化(實驗技藝方法)禪的概念澄清化(理論思維維頓悟)和道家的系統邏輯模式(全息結構模型),以及一些技術發明的原型等。這一觀點A.背離了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內容B.準確評價了諸子百家的歷史價值C.有益于拓展認知傳統文化的視野D.夸大了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圖是關于國際聯盟作用的漫畫:

——轉引自香港教育圖書出版公司《會考世界歷史》

材料二國聯的使命是維護戰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因此說國聯是“強盜的聯盟”是非常適當的。但是,自德;意、日法西斯出現,國聯的性質已經發生改變。雖然聯盟對抵制法西斯對外擴張不力,甚至縱容侵略者,但國聯也進行了抵制侵略和維護和平的嘗試。如宣布日本對中國東北的占領為侵略行為,偽滿洲國是非法的;國聯發起的裁軍運動實際上延緩了德國的擴軍速度,對意大利的制裁是國聯反法西斯的重要行動。

——陳旭東《對國際聯盟的再認識》

請回答:

(1)漫畫表現的主題是什么?根據漫畫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評述國際聯盟的作用。7、(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

二十世紀初;民族主義已發展成為一種威脅歐洲安全的運動,其中有大塞爾維亞運動;泛斯拉夫運動、泛日耳曼運動、法國復仇運動及青年土耳其黨革命。歐洲因而分裂成兩大敵對集團,地區事件演變成國際糾紛。1919年9月11日,美國威爾遜總統在圣路易發表演說:一戰“是一場商業和工業的戰爭,而不是一場政治戰爭。”

中國之所以參加“一戰”;是因為晚清以來,中國日益邊緣化,精英們在新的國際體系下尋求國家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中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歷史機會——若中國加入一方成為戰勝國,必然有資格參加戰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會,挽回半個世紀以來喪失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一戰對中國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逐漸凸顯。中國戰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對西方的失望情緒日增,轉而效仿剛剛爆發了十月革命的俄國。以俄為師,繼續尋求國際化,幾乎影響了后來中國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編自張卉妍《一戰全史》和徐國琦《中國與大戰》等。

(1)根據材料;從原因方面,指出歐洲國家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參戰的相似之處,并說明不同點。(10分)

(2)有學者說,一戰是20世紀中國的一個轉折點。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思潮方面歸納這場戰爭對中國產生的重大影響。(5分)8、【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國際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已為日本所破壞無余。此等條約,其最大目的,在維持正義與和平。中國以責任所在,自應盡其能力,以維護其領土主權及維護上述各種條約之尊嚴。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國際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已為日本所破壞無余。此等條約,其最大目的,在維持正義與和平。中國以責任所在,自應盡其能力,以維護其領土主權及維護上述各種條約之尊嚴。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浴秶裾孕l抗戰聲明書》(1937年8月14日)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并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其目的不僅在保衛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材料二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并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其目的不僅在保衛中國之獨立生存,實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維護國際公法、正義及人類福利與世界和平——摘自《中華民國政府對日宣戰布告》(1941年12月9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國民政府抗戰聲明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對日宣戰的背景,并指出對日宣戰布告與抗戰聲明的主要不同之處。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西沙群島歷來是中國領土。自西沙群島歷來是中國領土。自195610年起,越南南方政府(簡稱南越)侵占了中國南沙、西沙群島1974多個島嶼。此后摩擦不斷,南越得寸進尺。1年15月19日,毛澤東主席果斷決策,要求海軍做好西沙自衛還擊作戰的戰前準備和兵力部署。5日4時,南越10艘軍艦企圖強行占領西沙群島的琛航、廣金兩島,同時向我軍艦艇尋釁。22時4分,敵12艘軍艦突然同時向我海軍開火。我軍奮力還擊,海軍官兵的英雄主義氣概和勇猛頑強作風壓倒了南越海軍。30時20分,海上戰斗結束。49日上午,我軍在人員無一傷亡的情況下收復了被強占的珊瑚、甘泉、金銀三島,俘敵2人。至此,我國重新收復被侵占的島嶼,恢復行使對西沙群島的主權。27月48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中國政府決定將自衛反擊戰中俘獲的1名南越官兵和名美國聯絡官,全部遣返。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能夠收復西沙群島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西沙海戰對當今中國面臨的海上爭端的啟示?!幾灾艿氯A《收復西沙揚國威一西沙海戰》10、(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3年)“齋月戰爭”結束后;埃及總統薩達特認識到,繼續使用武力不僅不能達到收復失地的目的,而且難于從事經濟建設,將陷入日益依賴蘇聯的境地,因此轉而與美國接觸,采取了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阿以爭端的方針在美國斡旋下,1974年—1975年,埃以之間兩次達成脫離軍事接觸的協議,以軍撤出西奈部分地區1977年11月,薩達特提出中東“和平倡議”,并訪問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從而打開了埃以對話的大門。1978年,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撮合下,薩達特和貝京在美國談判,簽訂了包括《關于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和《關于簽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在內的“戴維營協議”。1978年,經過談判,埃及;以色列、美國在華盛頓簽署了《埃以和平條約》從而結束了兩國間歷時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1982年,埃及收復了整個西奈領土。

——摘編自《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史?當代史》(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埃以和談出現的原因。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埃以和談的影響。11、工業革命引發社會階級關系和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工業文明時代是一個“機器時代”。機器幾乎滲透到社會的一切領域社會面貌變化之大,可謂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繚亂。當然,工業文明實現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它還帶來人類在民族、國家、社會關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領域的全方位巨變。工業文明時代是一個“機器時代”。機器幾乎滲透到社會的一切領域社會面貌變化之大,可謂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繚亂。當然,工業文明實現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它還帶來人類在民族、國家、社會關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領域的全方位巨變?!幾酝跛沟隆妒澜缤ㄊ贰犯盗⑷~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利己主義統治下的“惡性循環”的社會。利己主義支配著所有的人,以致整個社會制度和思想體系都把自私自利作為一切打算的基礎,因而在文明制度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對立的,每個人都以損人利己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會的一切罪行和災難的直接淵源和最集中的表現,就是資本主義的商業制度。傅立葉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建立在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和諧制度,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階級融合為其要素的。材料二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利己主義統治下的“惡性循環”的社會。利己主義支配著所有的人,以致整個社會制度和思想體系都把自私自利作為一切打算的基礎,因而在文明制度中,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對立的,每個人都以損人利己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會的一切罪行和災難的直接淵源和最集中的表現,就是資本主義的商業制度。傅立葉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建立在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和諧制度,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階級融合為其要素的。徐覺哉歐洲空想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觀——摘自《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這種不平衡加強了,這主要表現為一些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往往以跳躍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與帝國主義各國實際力量的這種新變化情況相反,各帝國主義國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場和勢力范圍,卻是按照舊的力量劃分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斗爭造成了國際關系上的分化、改組和重新組合,結果于19》20材料三隨著向帝國主義過渡,這種不平衡加強了,這主要表現為一些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往往以跳躍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與帝國主義各國實際力量的這種新變化情況相反,各帝國主義國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場和勢力范圍,卻是按照舊的力量劃分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斗爭造成了國際關系上的分化、改組和重新組合,結果于

(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列舉棉紡織業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機器”,從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變化的角度簡述工業革命的影響。

(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傅立葉的主要主張并分析其設想之所以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的原因。

(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用一句話概括“不平衡”的含義,簡要分析歐洲“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形成的主要原因。世紀末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2、閱讀如下圖示。

史料展示了經濟全球化歷程的兩種發展狀況,結合所學,任選一種發展狀況進行論證。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條約或會議。

。時間。

會議或條約。

簡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爭;確定了國際關系中應遵守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形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際關系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1919年。

《凡爾賽和約》

共15部分;包括440個條款和一項議定書,第一部分為國際聯盟盟約。條約圍繞戰后處置德國問題,協調了列強在歐洲;近東和非洲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聯合國憲章》

共分19章111條。憲章規定;聯合國及其成員國應遵循各國主權平等;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關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以及聯合國不得干涉各國內政等原則。

1968年7月。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共有187個。

2019年5月。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主題;共商文明發展;合作大計,達成廣泛共識并發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北京共識》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等材料列舉了人類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會議和條約,其中蘊含著全球治理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2題,共14分)14、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遠東國際法庭法官既為由日本投降書上簽字受降各國所派遣;法官們的席次當然應該以受降簽字國的先后為序,即以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為序。但庭長不喜歡這個安排。由于他想使與他親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兩側,便提議應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強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蘇、中、法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以中、法、蘇、英、美(按照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這樣,中國和法國法官將坐在他的兩旁。于是庭長又提議:可以用一般按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辦法。但馬上發展,居中的將是中、加等國的法官,英、美法官離庭長更遠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開庭的前一天;庭長宣布,經過盟軍最高統帥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長右側為美;中、法等國法官,左側為英、蘇等國法官。這樣,英、美兩國法官居中。中國法官表示:“這個安排是荒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簽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聯合國安理會五強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國際會議以國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屬費解。”說畢便憤然離開。

第二天;遠東國際法庭正式開庭。開庭前庭長宣布,最高統帥已經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順序以受降簽字國的順序為準。

——摘編自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說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說明中國法官抗爭的原因,并加以簡要評價。15、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關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話,那么您就會正確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無論是還沒有喪失理智的資本家,還是不僅能夠珍惜自己個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產黨人,都是如此,我們共產黨人從問世之日起,一般來說是反對國家間的任何戰爭和捍衛和平事業的,我們始終把戰爭視為災難,而不是把它當成兒戲,當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當做目的本身。我們的目的是明確的,而達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勞動。戰爭是我們的敵人,對各國人民來說是災難。

如果您真的關心和平和本國人民的幸福;那么這也只能算是您作為總統應盡的義務,而我作為部長會議生席也應對自己的人民表示關懷。此外,維護全球和平應是我們其同美心的事業,如果在現代條件下爆發戰爭,那么這就不僅僅是美蘇之間的戰爭,因為美;蘇之間其實并不互相謀求什么,但戰爭將是全球性的,殘酷的、毀滅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魯曉夫致肯尼迪的信(摘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赫魯曉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蘇聯對現代條件下的戰爭所持的態度及其積極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后的巴黎和會體現了英法的大國強權意志,二戰后期的雅爾塔會議打上英美、蘇聯的大國強權色彩;巴黎和會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交給了日本,雅爾塔會議上英美承認外蒙古獨立,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巴黎和會后形成了發凡爾賽體系,雅爾塔會議后形成了雅爾塔體系,故ABC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巴黎和會英、法、美是會議的主要操縱國,雅爾塔會議美蘇是操縱國,故D項錯誤,但是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為D項。2、C【分析】【詳解】

這是1942年的一幅戰爭宣傳漫畫海報,題眼是“1942年”,對德作戰的國家不包括法國,因為法國已于1940年敗亡,故排除含有法國的選項;或是從漫畫中三個袖口的國旗樣式也能分辨出三個國家來。正確的選項為C。3、C【分析】【詳解】

由材料“如果協約國戰勝;結果將會是俄國統治歐洲大陸;如果德國戰勝,那歐洲的未來幾代之內都將是軍國主義專制”可知美國認為戰爭中任何一方的勝利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實際上美國主張中立,從中獲得最大利益,故C正確;材料未體現美國加入任何一方,故A錯誤;材料只是美國外交家認為戰爭中的任何一方的勝利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是說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故B錯誤;結合課本知識可知,在一戰初期美國主張中立政策,大發戰爭財,以獲得利益最大化,不是斷絕與交戰雙方的聯系,故D錯誤。

【點睛】

本題考查美國在一戰中的政策。美國為使其利益最大化,在一戰中在保持中立政策,大發戰爭財。4、D【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6月,美國頒布的《勞資關系法》,是鎮壓工人運動的反勞工法案之一。1947年后,美蘇冷戰激烈,美國統治集團在國際上推行反蘇、反共的冷戰政策,在國內加強對工人運動的控制和鎮壓,因此在1947年6月23日國會通過了參議院塔夫脫和眾議院哈特萊提出的該法案。因此美國頒布的《勞資關系法》受到了美國國際戰略的影響,故D選項正確;材料中提到美國頒布的《勞資關系法》,與當時國際戰略影響有直接關系,材料內容中無法得出美國已經走出經濟危機的相關信息,故A選項錯誤;上述美國頒布的《勞資關系法》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國內工人運動的控制和鎮壓,而不是為了消除羅斯福新政的影響,故B選項錯誤;美國頒布的《勞資關系法》會導致美國工人運動的低迷,但這不是材料所體現的主要內容,故C選項錯誤。5、C【分析】“儒家的社會倫理化、墨家的實踐經驗道家的系統邏輯模式”符合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內容的特點,故A錯誤;諸子百家的歷史價值不僅僅限于近代科學發展的歷史因素,還具有其它方面的巨大歷史價值,故B錯誤;“西方近代科學發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中已經萌芽”這一觀點拓展了人們認知傳統文化的視野,故C正確;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中確實具有一定的科學發展的因素,故D錯誤。故選C。二、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6、略

【分析】第(1)問;由漫畫信息并結合相關知識可知,該漫畫表現的主題是脆弱的國際聯盟。“原因”,依據所學知識從國聯內部矛盾重重;國際主要力量的對比發生新變化,必然引起國聯內部結構的變化;美國沒有加入,嚴重削弱了國聯的影響力等角度回答。

第(2)問,“作用”,由材料信息“國聯的使命是維護戰后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因此說國聯是“強盜的聯盟”是非常適當的雖然聯盟對抵制法西斯對外擴張不力,甚至縱容侵略者,但國聯也進行了抵制侵略和維護和平的嘗試”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前期主要維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英、法等大國維護殖民利益和霸權地位的工具;后期進行了一些維護和平、抵制侵略的斗爭,但由于采取縱容侵略的政策,加之世界主要政治勢力矛盾重重,沒有協調行動,國際聯盟沒能制止法西斯侵略。國際聯盟后期總的來說起了一定的進步作用?!窘馕觥浚?)主題:脆弱的國際聯盟。(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國聯內部矛盾重重;國際主要力量的對比發生新變化;必然引起國聯內部結構的變化;美國沒有加入,嚴重削弱了國聯的影響力。

(2)國際聯盟的作用前后有所變化:前期主要維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英、法等大國維護殖民利益和霸權地位的工具;后期進行了一些維護和平、抵制侵略的斗爭,但由于采取縱容侵略的政策,加之世界主要政治勢力矛盾重重,沒有協調行動,國際聯盟沒能制止法西斯侵略。國際聯盟后期總的來說起了一定的進步作用。7、略

【分析】試題分析:第(1)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整體材料閱讀無障礙,根據材料概括即可,根據材料“二十世紀初,民族主義已發展成為一種威脅歐洲安全的運動中國之所以參加必然有資格參加戰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會,挽回半個世紀以來喪失的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使部分精英對西方的失望情緒日增,轉而效仿剛剛爆發了十月革命的俄國。以俄為師”即可概括出相似點和不同點。

第(2)問;特別注意題目的限制條件“從社會思潮方面歸納”,不能泛泛而談偏離方向性規定?;卮饡r注意著眼社會思潮,融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根據材料“二十世紀初,民族主義已發展成為一種威脅歐洲安全的運動中國戰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對西方的失望情緒日增”再結合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的相關知識點概括回答。

考點: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的概況及影響【解析】(

(1)相似:民族主義推動。

不同:歐洲國家:極端民族主義的泛濫;爭奪世界市場和世界殖民霸權的矛盾激化。

中國:為了改變半殖民地國家的地位和社會精英的推動。

(2)影響:社會精英對西方制度失望;向歐美學習的政治思潮逐漸被以俄為師取代;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開來;新文化運動全盤西化的主張被中西文化互補的觀念所替代。8、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國民政府抗戰聲明和中國對日宣戰布告;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比較能力和聯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國民政府抗戰聲明的特點;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此等條約,其最大目的,在維持正義與和平”“以維護其領土主權及維護上述各種條約之尊嚴”“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中國對日宣戰的背景,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日本軍閥夙以征服亞洲,并獨霸太平洋為其國策。數年以來,中國不顧一切犧牲,繼續抗戰”“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等信息,并聯系所學有關內容,從日本不斷侵略、中國堅持抗戰和太平洋戰爭爆發等方面來回答。對日宣戰布告與抗戰聲明的主要不同之處,可以根據材料中的“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和“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系者,一律廢止,特此布告”等信息分析比較得出?!窘馕觥浚?)以國際公法為法理依據;表達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強調以天賦自衛權反抗侵略。

(2)背景:日本以征服亞洲;太平洋為國策;不斷侵略;中國堅持抗戰;英美等國開展反法西斯的斗爭;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不同:抗戰聲明強調捍衛自身權利;對日宣戰布告強調取消一切中日間的條約、協定。9、略

【分析】【詳解】

(1)原因:根據材料“1974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果斷決策,要求海軍做好西沙自衛還擊作戰的戰前準備和兵力部署”可知,中央的正確決策與妥善部署;根據材料“我軍奮力還擊,海軍官兵的英雄主義氣概和勇猛頑強作風壓倒了南越海軍”可知,海軍官兵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和英勇奮戰;根據材料“至此,我國重新收復被侵占的島嶼,恢復行使對西沙群島的主權”可知,收復領土的舉措具有正義性;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越政權遭受內外危機。

(2)啟示:開放性試題。從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戰略時機、靈活外交、海防意識等角度回答。具體而言,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反對地區霸權;保持信息、戰略優勢,把握反擊先機;保持國力增長與實行靈活外交相結合;加強國民的海洋意識教育。【解析】(1)原因:中央的正確決策與妥善部署;海軍官兵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和英勇奮戰;收復領土的舉措具有正義性;南越政權遭受內外危機。

(2)啟示: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反對地區霸權;保持信息、戰略優勢,把握反擊先機;保持國力增長與實行靈活外交相結合;加強國民的海洋意識教育。10、略

【分析】(1)依據材料“繼續使用武力不僅不能達到收復失地的目的;而且難于從事經濟建設,將陷入日益依賴蘇聯的境地,因此轉而與美國接觸,采取了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阿以爭端的方針在美國斡旋下”的信息歸納回答。

(2)依據材料“經過談判,埃及、以色列、美國在華盛頓簽署了《埃以和平條約》從而結束了兩國間歷時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1982年,埃及收復了整個西奈領土”的信息歸納回答?!窘馕觥浚?)中東問題的復雜性;四次中東戰爭沒有解決阿以矛盾;戰爭給交戰雙方都帶來了災難;不利于國家發展;交戰雙方都認識到戰爭不能帶來安全與和平;兩極格局下,美蘇冷戰;爭霸,積極插手中東事務。

(2)埃及收復了西奈半島;緩和了埃以關系,為埃及經濟建設贏得了相對穩定的環境;以色列得到埃及承認,打破了與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僵局;推動了中東和平進程;導致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美國加強了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為日后主導中東和平進程奠定了基礎。11、略

【分析】【詳解】

(1)機器:根據材料“工業文明時代是一個‘機器時代’”得出棉紡織業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機器”是“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影響:根據材料“工業文明實現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并結合所學得出生活方式變化:工業化城市興起;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增多。結合所學工業革命的消極影響得出自然環境變化:造成環境污染嚴重。

(2)主張:根據材料“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利己主義統治下的‘惡性循環’的社會”得出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根據材料“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對立的;每個人都以損人利己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得出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根據材料“建立在公平正義基礎上的和諧制度,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階級融合為其要素的”得出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原因:結合所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得出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

(3)含義:根據材料“這主要表現為一些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往往以跳躍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得出帝國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根據材料“與帝國主義各國實際力量的這種新變化情況相反,各帝國主義國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場和勢力范圍,卻是按照舊的力量劃分的”并結合所學得出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各國積極尋求同盟者?!窘馕觥?1)機器:“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任舉兩個)

影響:生活方式變化:工業化城市興起(答“城市興起”也可);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增多。(任答3點;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給分)

自然環境變化:造成環境污染嚴重。

(2)主張: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或答“批判利己主義盛行現象”);反對自由放任的競爭;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

原因: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

(3)含義:帝國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各國積極尋求同盟者。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中“經濟全球化歷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體現出經濟全球化的兩種發展狀況分別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經濟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觀點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論證,根據材料中“第一次浪潮發生在16世紀”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是推動第一次經濟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據材料中“第二波浪潮發生在1815—1913年期間”,而這一時間段剛好是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因而19世紀初至20世紀初,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成為全球化發展的強大動力,經濟全球化出現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現在二戰后特別是冷戰初期”,而這一時間段則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結論: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冷戰”對峙等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之出現波動。【解析】觀點:經濟全球化經歷了三次挫折。

論證:17—18世紀;殖民戰爭頻繁,從三次英荷戰爭到英法戰爭,國際貿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頓。1914—1945年,爆發兩次世界大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各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經濟全球化陷入低潮。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美蘇爭霸,兩極格局對峙,全球化受阻。

結論:近代以來,世界戰爭、經濟危機和冷戰對峙使全球化不斷受挫。13、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論點構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政治秩序是有效治理地區性、全球性問題的關鍵。論證過程可以結合材料信息從正反兩面進行。論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定了國際關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