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41《望海潮》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41《望海潮》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41《望海潮》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41《望海潮》教學設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望海潮》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了解柳永的生平簡介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首詞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領悟少年柳永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禮贊的豪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品味柳永詞的婉約之美。教學難點:深入理解詞人內心情感與外在詞風形成的關聯。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蘇軾曾在《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詩中這樣描寫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將西湖與西子相比可謂推陳出新,愈發顯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態。而南宋還有一位著名詞人柳永也對杭州和西湖情有獨鐘,寫下了著名的詞作《望海潮》。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雖未成功,但柳永也差點成了千古罪人。當然,這只是前人牽強附會的說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柳永這首詞影響非常大。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該詞,再度領略古都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吧。二、作者簡介: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三.詞牌介紹望海潮詞牌格律為雙調一百零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韻,后段十一句六平韻。望海潮詞調始見于《樂章集》,為柳永所創的新聲,屬仙呂調,柳永詞《望海潮·東南形勝》為創調之作。在柳永之后,這一詞牌的作詞者則多沒沿用柳永《望海潮》本意,宋代《望海潮》詞作內容可分為歌頌升平、酬和朝壽、吟詠江南風物、傷春歸思、寫男女艷情、抒懷泄憤這幾類。整體感知朗讀課文,掃清障礙齊讀課文,結合注解了解詞的大意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形勝:地理形勢重要。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平。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麗。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桿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指高官孫何。異日圖將好景:圖,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知曉背景,概括內容背景:這是一首投贈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開封應考,路經錢塘,為了謁見兩浙轉運史孫何,而寫下了這首詞投贈他。內容:詞主要描繪了北宋時期杭州景象。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深入研讀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詞作極力贊揚了杭州自然環境之秀美、城市經濟之繁榮、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寧。作者從地理位置、歷史傳統、自然景觀、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現了“錢塘”的繁華。《望海潮》描繪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寫杭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地理位置:杭州是東南的重鎮。歷史傳統:自古以來,杭州是繁華都市。自然景觀:有著名的錢塘江、秀麗的西湖。市井面貌: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人們安居樂業,處處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悅。總體介紹:“東南形勝”,地理位置重要;“三吳都會”,社會條件優越;“錢塘自古繁華”,有著長期繁盛的歷史。具體鋪敘:“煙柳畫橋,風聯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三吳都會。在街巷河橋的美麗環境中,家家戶戶安居樂業,人煙十分稠密。“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東南形勝。錢塘江岸,綠樹如云,錢塘江水,洶涌壯觀,不愧為自然“形勝”之地。“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錢塘繁華。市場上陳列著各種珠寶,普通人家也披羅著錦,滿目奢華景象。“競”字很好的寫出了杭州富民比奢華、斗闊氣的情景。“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應“疊巘”,“十里荷花”照應“重湖”。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百姓的游樂。四季皆美的西湖,從早到晚都有游興頗濃的人群,他們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無不祥和歡樂。(互文見義)“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官員的游樂。詞作最后直接贊美孫何的執政能力和與民同樂的作風,并預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有何深意?好景,除寫湖山勝況,市井繁華,還暗送頌孫何政績良好之意;“歸去鳳池夸”則暗含入朝執政之意。兩句歌頌并祝福孫何任滿報政于朝。作者用如椽畫筆,一句一景,向我們細膩入微的描繪出杭州三重美,請大家總結出來。第一重美,目之所遇,眼之所見,西湖四時,湖木花樹(美在風景);第二重美,民俗風情,奢華生活,晝夜笙歌,怡然自得(美在生活);第三重美,官員風流雅致,官民同樂,政通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在和諧)。(二)品味語言若把“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么?“霜雪”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字顯得比較平板,力度和氣勢都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一個“弄”字寫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采蓮少女快樂穿梭。“嬉嬉”二字將他們的快樂神態栩栩如生的展現了出來。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表現手法點染結合。先總提,運用動靜結合,比喻、夸獎等手法,極力鋪敘,從不同角度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拓展延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為人們津津樂道,西湖有許多景物,為何獨寫“桂子”和“荷花”?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憶江南》中有“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之句,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可見桂子和荷花最能畫出西湖的美景,從而展現杭州的風姿。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片極力贊美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極力描寫西湖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