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與控制作業指導書_第1頁
成本管理與控制作業指導書_第2頁
成本管理與控制作業指導書_第3頁
成本管理與控制作業指導書_第4頁
成本管理與控制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本管理與控制作業指導書TOC\o"1-2"\h\u11656第1章成本管理基礎 4129131.1成本概念與分類 4309551.1.1按照經濟用途分類 4181291.1.2按照成本性質分類 4220931.1.3按照成本的可控性分類 4257871.2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4188121.2.1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4222821.2.2增強市場競爭力 4304941.2.3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520781.3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則 5243471.3.1經濟性原則 5253731.3.2全面性原則 518831.3.3動態性原則 5266901.3.4責任制原則 53451.3.5科學性原則 521663第2章成本核算方法 5187762.1成本核算概述 52562.2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5133752.2.1直接成本 5309262.2.2間接成本 624112.3成本分配方法 643882.3.1直接分配法 640882.3.2順序分配法 6188052.3.3作業成本法 6213162.3.4產量分配法 6190572.3.5其他分配方法 716586第3章成本控制策略 7156323.1成本控制的概念與目標 744773.1.1概念 7171263.1.2目標 7172273.2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驟 7251373.2.1成本預測 7193143.2.2成本計劃 728803.2.3成本核算 7124973.2.4成本分析 7189783.2.5成本考核與激勵 8300353.3成本控制方法 837763.3.1標準成本法 8123303.3.2目標成本法 817403.3.3作業成本法 816563.3.4價值工程 882383.3.5全面預算管理 824205第4章標準成本制度 8163434.1標準成本制定方法 8189324.1.1直接材料成本制定方法 8225584.1.2直接人工成本制定方法 9176174.1.3制造費用制定方法 989794.2標準成本的制定與應用 975324.2.1制定標準成本 9103544.2.2應用標準成本 9114854.3成本差異分析 9133354.3.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946504.3.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 9187204.3.3制造費用差異分析 1027488第5章預算管理與控制 10161685.1預算概述 1093255.1.1預算的定義 10251425.1.2預算的類型 10291225.1.3預算的作用 10295325.2預算編制方法 11320035.2.1歷史預算法 1159155.2.2零基預算法 11154505.2.3滾動預算法 11266225.2.4目標成本法 11289545.3預算執行與監控 11222955.3.1預算下達 11288975.3.2預算執行 1144055.3.3預算分析 11133965.3.4預算調整 1159095.3.5預算考核 1216678第6章作業成本法 12265936.1作業成本法基本原理 12289536.2作業成本核算 12226966.2.1確定作業 12261166.2.2作業成本歸集 12186306.2.3確定成本動因 12151536.2.4分配作業成本 1287816.3作業成本控制 12180656.3.1優化作業流程 12202046.3.2降低作業消耗 1342426.3.3提高作業效率 13196966.3.4成本預算與監控 138089第7章供應鏈成本管理 13115897.1供應鏈成本概述 13236707.1.1供應鏈成本定義 13191217.1.2供應鏈成本構成 13162037.1.3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意義 13193457.2供應鏈成本核算方法 13124657.2.1標準成本法 13191757.2.2實際成本法 13105457.2.3作業成本法 14108797.3供應鏈成本控制策略 14105627.3.1采購成本控制 14244217.3.2生產成本控制 14139267.3.3庫存成本控制 14212697.3.4物流成本控制 14118167.3.5銷售成本控制 1417897.3.6供應鏈協同成本控制 141539第8章戰略成本管理 15218418.1戰略成本管理概述 1519118.1.1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 15167078.1.2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 15209548.2價值鏈分析 1566738.2.1價值鏈的構成 15306348.2.2價值鏈分析的方法 1539878.3成本領先戰略與差異化戰略 16315918.3.1成本領先戰略 1631208.3.2差異化戰略 1620539第9章成本績效評價 1618789.1成本績效評價概述 16258599.2成本績效評價指標 16237949.2.1直接成本指標 17134259.2.2間接成本指標 17229129.2.3綜合成本指標 17274839.3成本績效改進策略 17265309.3.1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 17323789.3.2優化生產流程 18295339.3.3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1848979.3.4創新成本管理手段 1830841第10章成本管理信息化 183141710.1成本管理信息化概述 18731010.1.1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含義 181612910.1.2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83142610.1.3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優勢 182800110.2成本管理軟件與應用 191390310.2.1成本管理軟件的分類 1947110.2.2成本管理軟件的功能 192105210.2.3成本管理軟件的應用實踐 19569910.3大數據與成本管理創新 193276310.3.1大數據對成本管理的影響 192486310.3.2大數據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192553610.3.3成本管理創新實踐 20第1章成本管理基礎1.1成本概念與分類成本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所發生的資源消耗,用以衡量企業為達到特定目標所付出的代價。成本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分為以下幾類:1.1.1按照經濟用途分類(1)生產成本:直接用于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費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2)銷售成本:為實現產品銷售而發生的費用,如廣告費、運輸費、銷售員工資等。(3)管理成本: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如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用等。1.1.2按照成本性質分類(1)固定成本:在一定時期內,其總額不隨產量增減而變動的成本,如廠房設備折舊、租金等。(2)變動成本:隨產量增減而相應變動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3)半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圍內,總額保持不變,但當產量超出一定范圍時,總額會跳躍式上升的成本。1.1.3按照成本的可控性分類(1)可控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管理決策行動影響其數額的成本。(2)不可控成本:企業無法通過管理決策行動影響其數額的成本。1.2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2.1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成本管理,企業可以合理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盈利能力。1.2.2增強市場競爭力有效的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價格,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1.2.3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成本管理有助于企業合理分配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1.3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則為保證成本管理的有效實施,企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3.1經濟性原則在進行成本管理時,要充分考慮成本的投入與產出效益,保證成本管理的經濟性。1.3.2全面性原則成本管理應涵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方面,保證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成本狀況。1.3.3動態性原則成本管理應關注成本變化趨勢,及時調整成本控制策略,以適應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1.3.4責任制原則成本管理應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成本責任,建立健全成本責任制度,提高成本控制效果。1.3.5科學性原則成本管理應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第2章成本核算方法2.1成本核算概述成本核算作為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成本進行系統的計算、歸集和分配的過程。通過成本核算,企業可以準確地掌握產品成本信息,為成本控制、決策提供依據。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核算和間接成本核算兩大類。2.2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2.2.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追溯到產品或服務上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費用等。這類成本與產品的生產數量密切相關,通常在成本核算時按照實際消耗量進行計算。(1)原材料:生產過程中直接用于產品制造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等。(2)直接人工:直接參與產品生產的工人工資、福利等。(3)直接費用:直接用于產品生產的費用,如生產設備折舊、生產車間租金等。2.2.2間接成本間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追溯到產品或服務上的成本,需要通過一定的分配方法進行分攤。主要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1)管理費用: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如辦公費用、管理人員工資等。(2)銷售費用:企業在銷售產品或服務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如廣告費、業務招待費等。(3)財務費用:企業為籌集資金所發生的費用,如利息支出、匯兌損失等。2.3成本分配方法成本分配方法是將間接成本合理分配到各個產品或服務上的方法。常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有以下幾種:2.3.1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根據直接成本在產品中的比重,將間接成本直接分配到各個產品上。該方法簡單易行,但可能忽略了一些間接成本與產品之間的關系。2.3.2順序分配法順序分配法是按照某一順序將間接成本分配到各個產品上,直至全部間接成本分配完畢。該方法考慮了間接成本與產品之間的關系,但分配結果可能受順序影響。2.3.3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是將間接成本按照作業動因進行分配,將成本與作業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該方法能更準確地反映產品成本,但計算過程較為復雜。2.3.4產量分配法產量分配法是根據產品的產量或生產時間比例分配間接成本。該方法適用于間接成本與產品產量或生產時間密切相關的情況。2.3.5其他分配方法除以上方法外,還有如固定分配法、階梯分配法等成本分配方法。企業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成本分配方法。第3章成本控制策略3.1成本控制的概念與目標3.1.1概念成本控制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對成本形成的各個環節進行系統分析、評價和監督,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實現成本優化的一種管理活動。成本控制旨在保證企業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3.1.2目標(1)實現成本最小化:通過成本控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2)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分配企業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3)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4)增強企業競爭力: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市場地位。3.2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驟3.2.1成本預測(1)分析歷史成本數據,總結成本變化規律。(2)結合企業發展規劃,預測未來成本水平。(3)制定成本控制目標。3.2.2成本計劃(1)根據成本預測結果,制定成本計劃。(2)確定成本控制的重點和關鍵環節。(3)制定成本控制措施。3.2.3成本核算(1)收集成本數據,進行成本核算。(2)分析成本差異,找出成本波動原因。(3)為成本控制提供數據支持。3.2.4成本分析(1)對成本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潛在問題。(2)提出改進措施,優化成本控制策略。3.2.5成本考核與激勵(1)建立成本考核體系,對成本控制效果進行評價。(2)實施成本激勵政策,激發員工成本控制意識。3.3成本控制方法3.3.1標準成本法(1)制定產品標準成本。(2)對比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分析成本差異。(3)采取措施,降低成本。3.3.2目標成本法(1)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產品目標成本。(2)從設計、采購、生產等環節降低成本,實現目標成本。(3)持續優化成本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3.3.3作業成本法(1)分析企業作業流程,確定作業成本動因。(2)對作業成本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產品成本。(3)優化作業流程,降低作業成本。3.3.4價值工程(1)分析產品功能,評價功能價值。(2)通過功能優化,降低產品成本。(3)提高產品性價比,提升企業競爭力。3.3.5全面預算管理(1)制定全面預算,明確成本控制目標。(2)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控,分析成本差異。(3)調整預算,優化成本控制策略。第4章標準成本制度4.1標準成本制定方法4.1.1直接材料成本制定方法在制定直接材料標準成本時,應綜合考慮材料單價、消耗量以及廢品率等因素。需對各種原材料進行市場調研,以確定合理的采購價格。根據產品設計及生產工藝,計算所需原材料的消耗量。結合廢品率,確定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4.1.2直接人工成本制定方法直接人工標準成本的制定主要依據企業內部工資政策、生產工時以及勞動生產率。分析企業工資政策,確定直接人工工資率。根據產品生產工藝,計算所需生產工時。結合勞動生產率,確定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4.1.3制造費用制定方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的制定應考慮企業生產規模、設備利用率、管理費用等因素。分析各項制造費用的構成,將其劃分為固定制造費用和變動制造費用。結合企業生產規模和設備利用率,確定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根據變動制造費用與生產量的關系,確定變動制造費用的標準分配率。4.2標準成本的制定與應用4.2.1制定標準成本企業在制定標準成本時,應結合歷史數據、行業水平以及企業發展戰略,保證標準成本的合理性。通過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分析,制定各成本項目的標準成本。4.2.2應用標準成本標準成本在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可以及時發覺成本差異,為企業提供改進方向。同時標準成本還可用于預算編制、產品定價、績效評價等方面。4.3成本差異分析4.3.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析主要包括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價格差異分析主要關注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成本的影響,數量差異分析則關注實際消耗量與標準消耗量的差異。4.3.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主要包括工資率差異和工時差異。工資率差異分析關注實際工資率與標準工資率的差異,工時差異分析關注實際工時與標準工時的差異。4.3.3制造費用差異分析制造費用差異分析包括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和變動制造費用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差異分析關注實際分配率與標準分配率的差異,變動制造費用差異分析關注實際制造費用與標準制造費用的差異。通過成本差異分析,企業可以找出成本波動的具體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第5章預算管理與控制5.1預算概述預算作為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重要工具,是企業進行戰略規劃、目標分解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本章主要闡述預算的基本概念、類型及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預算管理旨在通過量化的計劃與控制,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5.1.1預算的定義預算是企業根據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對未來一定時期內預期收入、支出及利潤進行預測、規劃和控制的一種管理工具。5.1.2預算的類型預算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經營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采購預算等,主要反映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的收入、成本及利潤情況。(2)投資預算: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投資活動所需的資金支出及其預期收益。(3)財務預算:包括資金預算、現金流量預算、利潤預算等,主要反映企業資金籌集、運用和分配的情況。(4)專門預算:針對特定項目或業務活動制定的預算,如研發預算、廣告預算等。5.1.3預算的作用預算在成本管理與控制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明確目標:通過預算明確企業各層次、各部門的經營管理目標。(2)指導經營:為企業日常經營提供依據,指導企業合理配置資源。(3)控制成本: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控,及時發覺并糾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4)評估績效:預算執行結果作為評估企業及各部門績效的依據。5.2預算編制方法預算編制是企業實施預算管理的核心環節??茖W、合理的預算編制方法有助于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執行力。5.2.1歷史預算法根據歷史數據,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對預算期內的收入、成本和利潤進行預測。5.2.2零基預算法以零為基礎,從實際需要出發,對預算期內各項支出進行逐項分析、評估和預算。5.2.3滾動預算法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對預算進行調整和修正,使預算始終保持與實際相符。5.2.4目標成本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產品特性,制定目標成本,并分解到產品各組成部分和各生產環節。5.3預算執行與監控預算編制完成后,企業應加強對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5.3.1預算下達將預算指標分解到各部門、各層次,明確責任主體。5.3.2預算執行各部門按照預算指標開展業務活動,合理控制成本支出。5.3.3預算分析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和原因。5.3.4預算調整根據預算分析結果,對預算進行適時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5.3.5預算考核將預算執行結果作為考核各部門、各層次績效的依據,促進預算目標的實現。第6章作業成本法6.1作業成本法基本原理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是一種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方法。它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旨在更精確地分配間接成本和輔助成本到各個產品或服務。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將成本分配到各個作業,再將作業的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上。這種方法認為,產品或服務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通過追蹤資源消耗和作業執行,可以更真實地反映產品或服務的成本。6.2作業成本核算作業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驟:6.2.1確定作業需要識別和定義企業內部的所有作業。作業可以是具體的活動,如機器操作、檢驗、訂單處理等,也可以是支持性活動,如設備維護、物料管理、質量管理等。6.2.2作業成本歸集在確定作業后,對每個作業的成本進行歸集。作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追溯到作業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間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追溯到作業的成本,如折舊、管理費用等。6.2.3確定成本動因成本動因是指影響作業成本變動的因素,如工時、機時、材料消耗量等。確定成本動因有助于將作業成本更準確地分配到產品或服務。6.2.4分配作業成本根據作業成本動因,將歸集的作業成本分配到各個產品或服務。分配方法可以采用直接分配、階梯分配、回歸分析等方法。6.3作業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控制旨在降低產品或服務的成本,提高作業效率。其主要措施包括:6.3.1優化作業流程通過分析作業流程,發覺不必要的作業和冗余環節,進行作業流程的優化和重組,從而降低作業成本。6.3.2降低作業消耗對作業消耗的資源進行分析,尋找降低消耗的途徑。例如,采用新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物料浪費等。6.3.3提高作業效率通過提高員工技能、改進作業方法、加強作業管理等措施,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單位作業成本。6.3.4成本預算與監控制定作業成本預算,對作業成本進行定期監控,分析成本波動原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保證作業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通過以上措施,企業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作業成本,提高成本信息準確性,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供應鏈成本管理7.1供應鏈成本概述7.1.1供應鏈成本定義供應鏈成本是指在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各個環節所發生的所有成本。它包括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物流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售后服務成本等。7.1.2供應鏈成本構成供應鏈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等;間接成本包括管理費用、設備折舊、庫存資金占用等。7.1.3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意義有效的供應鏈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企業整體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供應鏈各方共贏。7.2供應鏈成本核算方法7.2.1標準成本法標準成本法是根據預定的標準成本,對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核算、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方法。它有助于企業發覺成本管理的不足,為成本控制提供依據。7.2.2實際成本法實際成本法是根據實際發生的成本,對供應鏈各環節成本進行核算的方法。它反映了供應鏈實際運作過程中的成本狀況,有助于企業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7.2.3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是將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的各項作業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對作業成本進行歸集、分配和計算的一種方法。它有助于企業深入了解供應鏈成本構成,優化作業流程。7.3供應鏈成本控制策略7.3.1采購成本控制(1)優化供應商選擇,實現采購成本最低;(2)通過集中采購、合同采購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3)建立供應商評估和激勵機制,提高供應商質量。7.3.2生產成本控制(1)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2)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降低生產成本;(3)實施精益生產,減少浪費。7.3.3庫存成本控制(1)優化庫存管理,降低庫存資金占用;(2)采用庫存共享、寄售等模式,降低庫存成本;(3)建立庫存預警機制,實時調整庫存水平。7.3.4物流成本控制(1)優化物流網絡,降低運輸成本;(2)通過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等方式,提高物流效率;(3)實施綠色物流,降低物流成本。7.3.5銷售成本控制(1)優化銷售渠道,降低銷售成本;(2)實施差異化營銷策略,提高銷售效益;(3)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降低售后服務成本。7.3.6供應鏈協同成本控制(1)建立供應鏈協同機制,實現信息共享;(2)通過協同計劃、預測和補貨,降低供應鏈成本;(3)建立供應鏈風險預警和應對機制,降低供應鏈中斷風險。第8章戰略成本管理8.1戰略成本管理概述戰略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為實現戰略目標,通過對成本結構和成本行為的深入分析,運用成本控制策略支持企業競爭優勢的一種管理方式。本章將從戰略層面探討成本管理的方法與實踐,以幫助企業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8.1.1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戰略成本管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成本領先戰略:通過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性價比,以獲得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2)差異化戰略:在產品或服務上創造獨特性,提高顧客價值,從而實現高利潤率。(3)聚焦戰略:選擇特定的市場細分領域,針對該領域實施成本領先或差異化戰略。8.1.2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包括:(1)優化成本結構,降低整體成本。(2)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市場競爭力。(3)支持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8.2價值鏈分析價值鏈分析是一種識別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方法,通過分析企業內部各環節的成本與價值創造,找出降低成本和提升價值的關鍵環節。8.2.1價值鏈的構成價值鏈包括以下環節:(1)原材料采購:采購環節的成本控制對企業整體成本具有重要影響。(2)生產加工: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3)銷售與分銷:優化銷售網絡,降低銷售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4)服務:提供優質服務,增加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提高企業盈利能力。8.2.2價值鏈分析的方法價值鏈分析方法包括:(1)成本驅動因素分析:找出影響成本的關鍵因素,進行針對性成本控制。(2)競爭對手分析:對比企業與競爭對手在價值鏈各環節的成本與價值創造,找出競爭優勢和劣勢。(3)價值鏈重構:優化企業內部價值鏈,提高整體競爭力。8.3成本領先戰略與差異化戰略8.3.1成本領先戰略成本領先戰略是指企業通過降低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的成本,以較低的價格向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獲得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實施成本領先戰略的關鍵措施包括:(1)規模經濟: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位成本。(2)標準化生產:采用標準化設計、工藝和流程,提高生產效率。(3)供應鏈管理:優化供應鏈,降低采購、運輸和庫存成本。8.3.2差異化戰略差異化戰略是指企業通過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滿足顧客特定需求,提高顧客價值,從而實現高利潤率。實施差異化戰略的關鍵措施包括:(1)研發創新: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或服務。(2)品牌建設:塑造獨特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3)個性化服務: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企業可以更好地運用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制定合適的成本控制策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第9章成本績效評價9.1成本績效評價概述成本績效評價作為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對項目或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成本控制的成效進行綜合評估。通過成本績效評價,可以及時發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據。本章將從成本績效評價的概念、原則和方法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9.2成本績效評價指標9.2.1直接成本指標直接成本指標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費用成本。這些指標反映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投入的成本,對成本績效評價具有直接參考價值。(1)直接材料成本:指生產過程中直接用于產品制造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等成本。(2)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參與產品生產的工人的工資、福利等成本。(3)直接費用成本:指生產過程中直接發生的、與產品生產密切相關的其他費用,如折舊、修理費等。9.2.2間接成本指標間接成本指標主要包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這些指標反映了企業為支持生產活動所發生的成本,對成本績效評價同樣具有重要意義。(1)制造費用:指生產過程中不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如車間管理人員工資、車間水電費等。(2)管理費用: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活動所發生的費用,如企業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等。(3)財務費用:指企業為籌集資金所發生的費用,如利息支出、匯兌損失等。9.2.3綜合成本指標綜合成本指標包括單位產品成本、成本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這些指標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企業成本控制的綜合效果。(1)單位產品成本:指生產單位產品所發生的平均成本,是衡量企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指標。(2)成本利潤率:指企業銷售收入與成本之比,反映企業成本控制的效益。(3)成本費用利潤率:指企業利潤與成本費用之比,反映企業成本費用支出的效益。9.3成本績效改進策略9.3.1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2)加強對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控制,降低成本支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