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課件 第一部分 專題八 爭分點突破2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_第1頁
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課件 第一部分 專題八 爭分點突破2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_第2頁
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課件 第一部分 專題八 爭分點突破2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_第3頁
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課件 第一部分 專題八 爭分點突破2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_第4頁
2025版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課件 第一部分 專題八 爭分點突破2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爭分點突破2

核心提煉1.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2.食物鏈3.能量在各營養級間的流動(1)能量流動的模型(2)“拼圖法”分析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4.物質的循環與富集(1)碳循環各環節之間的關聯(2)生物富集5.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種類和作用1.判斷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結構的敘述(1)農田生態系統中,除了農作物,其他的生物均屬于消費者(

)(2)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營養級(

)提示: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三營養級。×(3)同種動物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

)×√(4)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同一環節上同種生物的總和,且食物鏈中的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相同的(

)提示:處于食物鏈同一環節上的所有生物的總和稱為營養級;食物鏈中的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不一定相同,一般在10%~20%之間。×(5)在某湖泊生態系統中,重金屬污染物鎘發生了生物富集現象。該生態系統中有甲、乙、丙、丁4個營養級,各營養級所積累的鎘的濃度如圖所示。則據圖可得出食物鏈為丁→乙→甲→丙(

)提示:每個營養級中可能含有多種生物,上述四個營養級不確定是否只構成一條食物鏈。×2.判斷下列有關生態系統功能的敘述(1)減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溫室效應的形成(

)提示:減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減緩溫室效應的形成的過程,但不能消除已經形成的溫室效應。×(2)水中P沿食物鏈在生物體內聚集,最終積累在食物鏈頂端(

)提示:水中P可被生產者吸收利用,生物體內的含磷化合物會被分解,不會積累在食物鏈頂端。×(3)測算主要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

)提示:測算全部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才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4)將動物糞便用于沼氣發酵,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

)提示:將動物糞便用于沼氣發酵,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傳遞效率。×(5)在繁殖季節,白鷺求偶時發出的鳴叫聲屬于行為信息(

)提示:白鷺求偶時發出的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6)燃燒沼氣為雞舍增加照明時間以增加產蛋量,這利用了物理信息傳遞(

)√二

真題演練1.(2024·浙江1月選考,24節選)隨著春天的來臨,內蒙古草原綠意漸濃,久違的動物們紛紛現身,這種場景的出現體現了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功能;成群的牛、羊一起在草原上覓食,他們之間雖然食性相似但是競爭不明顯,可以用____________來解釋;草原群落的演替結果在幾年內并不容易觀察到,其原因是:植物每年的生長季短,且常遭食草動物啃食,導致________________不易。近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不再主動獵狼,但狼也只是偶見于內蒙古草原地區。從狼在食物鏈中所處營養級的角度分析,他無法在牧區立足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傳遞生態位分化植物的生長發育狼所處的營養級高,歸屬該營養級的能量少,該營養級的個體數量相對較少為了畜牧業的興旺,牧民們對草原生態系統進行一定的干預,例如對牛羊取食之余牧草及時收割、打包,從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分析,這項干預措施的意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2.(2022·全國甲,31節選)為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某研究小組對某林地的動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則該林地中,植物對動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動物對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空間利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傳播、為植物提供CO2和肥料針對⑦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2·湖北,20節選)如圖為生態系統結構的一般模型,如果圖中生產者是農作物棉花,為了提高棉花產量,從物質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針對②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減少植食性動物的數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盡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

合理密植,改善通風條件,提高CO2濃度,減少呼吸消耗;增施有機肥,分解者分解有機物可產生更多無機鹽、CO2;噴淋降溫,緩解強光照和高溫導致的“午休”,滿足光合作用對CO2的需求4.(2021·河北,21節選)為探究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者將20個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兩組,對照組保持環境溫度,實驗組始終比對照組高4℃(利用溫控裝置),并從附近淡水棲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連續多年觀測發現,池塘逐漸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組成的群落。第15年時,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生物量(單位體積水體中生物體的質量)的檢測結果如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傳遞,碳循環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升溫導致該生態系統總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度升高,浮游植物光合強度下降,固定的太陽能減少,同時呼吸強度增強,浮游植物積累的有機物下降,這樣流入浮游動物的生物量減少,導致浮游動物的生物量也下降有機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夠隨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5.(2021·山東,24節選)某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如圖所示,M、N表示營養級。圖中M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________kJ/(m2·a)。由M到N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保留一位小數),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和遺體殘骸間循環流動。24886.3不能6.(2020·山東,24節選)與常規農業相比,有機農業、無公害農業通過禁止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加大有機肥的應用,對土壤生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某土壤中部分生物類群及食物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土壤中的線蟲類群豐富,是土壤食物網的關鍵組分。若捕食性線蟲為該土壤中的最高營養級,與食細菌線蟲相比,捕食性線蟲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學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認為土壤是一個生態系統,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入下一個營養級土壤是由各類土壤生物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2)經測定該土壤中捕食性線蟲體內的鎘含量遠遠大于其他生物類群,從土壤生物食物關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線蟲體內鎘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鎘隨著食物鏈的延長逐漸積累三

模擬預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兩點)。其中稻田中的一些凋落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4·鄭州高三二模)如圖為某人工生態系統的示意圖,蚯蚓在如圖所示生態系統中屬于________。結合蚯蚓的生活習性分析蚯蚓對作物生長的有利分解者

蚯蚓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可以產生無機鹽和CO2供作物利用;蚯蚓的活動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作物根的有氧呼吸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種類休息與其他物種共同進行活動覓食及進食其他活動物種A20%15%被物種B追逐55%吃植物X的種子10%物種B20%25%追逐物種A45%吃植物X的種子10%物種C75%——15%吃物種A10%物種D75%——20%吃物種C5%2.(2024·淄博高三模擬)科研人員觀察到野外四個物種一天內的平均活動時間(活動時間以百分比表示),若要組成一個典型的生態系統,除物種A、B、C、D和植物X(生產者)外,還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表中信息,寫出該生態系統中可能的食物網。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答案當其覆蓋水面時,造成水體透明度降低,陽光難以穿透水層,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從而減少對空氣中CO2的吸收;分解者在分解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過程中會消耗氧氣、釋放CO2,從而會使大氣CO2濃度增加3.如圖表示海洋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箭頭表示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浮游植物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兩大過程參與海洋生態系統的碳循環。藻類通過吸收空氣中CO2,使大氣CO2濃度降低,但水體富營養化時,大量藻類繁殖反而會使大氣CO2濃度增加,原因是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從生產者和分解者角度分析回答)。呼吸和光合作用放射性物質的長期效應會沿著________________渠道而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圖中,放射性物質在水中被水生生物攝取,并逐漸富集在__________________(圖中生物)體內,對其危害最大。鳥和某些大型魚類食物鏈(和食物網)4.(2024·濟寧高三二模)雕鸮是活動在人跡罕至之地的猛禽,以各種鼠類為主要食物,也吃兔類、昆蟲、雉雞類等,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發、幾丁質等會被雕鸮吐出,稱為食團。雕鸮常貼地面緩慢無聲飛行,快速捕捉地面活動著的鼠類。下表為某草原中“草→鼠→雕鸮”各生物一年間的能量流動情況(單位:107kJ·a-1)。種群同化的總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傳遞給分解者傳遞給下一營養級未被利用的能量草

69.57.019.045.5鼠

4.5雕鸮3.51.02.5微量不計無

則:雕鸮捕捉地面活動著的鼠類體現了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綜合分析,草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a-1;鼠同化的能量通過其遺體和__________________流向分解者,能量從鼠到雕鸮的傳遞效率為_____%(保留1位小數)。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進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7.15×108雕鸮的食團和糞便18.4種群同化的總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傳遞給分解者傳遞給下一營養級未被利用的能量草

69.57.019.045.5鼠

4.5雕鸮3.51.02.5微量不計無

5.如圖1是某魚塘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圖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單位:kJ),圖2是根據調查對象構建的食物網。則:圖1中直接揭示的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據圖1可知,流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值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圖1中植物到植食性魚類的能量傳遞效率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動a+m+n(b-m)/a×100%在分析圖2中“水草→蝦類→烏魚”食物鏈時,測得一年中流經烏魚的能量為20千焦,流經蝦類的能量為1000千焦,有同學認為這不符合能量流動10%~20%的傳遞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并陳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意。10%~20%指的是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不是個體和個體、種群和種群之間,蝦類還有部分能量流入翹嘴鲌,烏魚體內的能量不僅僅來自蝦類,還有來自小型魚類,與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不矛盾6.如圖表示土壤中的部分生物類群及營養關系。則:農業生產中,牛糞還田可減少植食性線蟲對植物根系的破壞,據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糞還田后腐生真菌增加使食真菌線蟲增加,引起捕食性線蟲增加,植食性線蟲因被大量捕食而減少進而減少了植食性線蟲對根系的捕食除此外,牛糞還田還能促進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產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施用某些種類的氮肥,可能導致農田土壤線蟲多樣性下降。為防止該現象發生,可提出的合理施肥建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點即可)。牛糞中的有機物被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后變成無機鹽,進而可為植物的生長提供無機營養,另外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促進了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過程,進而促進光合作用增施有機肥(或實行秸稈還田)四

專題強化練12345678910111213答案對一對題號12345678910答案BDADBBDBCDABCBC題號11答案(1)該營養級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30.5

(2)9.6%浮游植物壽命短,大量個體未被下一營養級捕食而流向分解者(3)增加了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豐富了營養結構(食物網),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4)沉底魚糞中未消化的藻類由于水底光照不足而自然死亡并被分解底棲動物的攝食可以達到控藻的目的12345678910111213對一對題號

12答案(1)消費者、分解者上一營養級(食物)

(2)①能收獲了中華絨螯蟹,水稻生物量增加②中華絨螯蟹食用水生植物,減少其與水稻的競爭;食用腐臭的動物尸體,促進物質循環(3)1.375

(4)定期適度捕撈中華絨螯蟹;對廢水中的餌料進行處理后再排放;按需投放餌料;定期合理投放幼蟹答案12345678910111213對一對題號

13答案(1)①地上生物量(分配)出生率下降②動物排遺物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等供生產者利用;植物經過動物啃食或踩踏后不斷長出新葉,有利于地上部分生長(2)逐級遞減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3)2.0只羊/(hm2·半年)答案1.北極凍原生態系統的環境條件惡劣,簡單的營養結構使得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十分低。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圖中生物和它們所生活的非生物環境構成了生態系統B.北極熊和北極狼有種間競爭和捕食的關系C.該食物網中北極熊僅為第四營養級D.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低,恢復力穩定性較高√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作生態系統,圖中的生物并不是該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A錯誤;北極熊和北極狼都捕食馴鹿,且北極熊捕食北極狼,故北極熊和北極狼之間是種間競爭和捕食的關系,B正確;該食物網中北極熊為第三、四營養級,C錯誤;北極凍原生態系統的環境條件惡劣,營養結構簡單,使其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都較低,D錯誤。12345678910111213答案2.(2024·山東,12)某穩定的生態系統某時刻第一、第二營養級的生物量分別為

6g/m2和30g/m2,據此形成上寬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該生態系統無有機物的輸入與輸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能量不能由第二營養級流向第一營養級B.根據生物體內具有富集效應的金屬濃度可輔助判斷不同物種所處營養級的高低C.流入分解者的有機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自第一營養級固定的能量D.第一營養級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12345678910111213答案該生態系統是穩定的生態系統,第一營養級固定的能量大于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D錯誤。3.(2024·江西,9)假設某個穩定生態系統只存在一條食物鏈。研究人員調查了一段時間內這條食物鏈上其中4種生物的相關指標(如表,表中“—”表示該處數據省略)。根據表中數據,判斷這4種生物在食物鏈中的排序,正確的是12345678910111213答案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物種流經生物的能量/kJ生物體內鎘濃度/(μg·g-1)生物承受的捕食壓力指數(一般情況下,數值越大,生物被捕食的壓力越大)①—0.0315.64②—0.08—③1.60×106—1.05④2.13×108——①②相比,由于食物鏈對重金屬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根據生物體內鎘濃度可知,①的營養級低,②的營養級高;③④相比,由于能量在食物鏈中傳遞時是逐級遞減的,根據流經生物的能量可知,④的營養級低,③的營養級高;根據生物承受的捕食壓力指數可知,③不是最高營養級。綜上分析,故選A。12345678910111213答案4.某研究小組對某退耕還草后的生態系統進行調查,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及鼠在其中一條食物鏈上的能量流動關系如圖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牛、羊、蚱蜢和鼠屬于第二營養級B.d屬于紫花苜蓿同化量的一部分C.流向鼠的能量a可能少于紫花苜蓿

同化量的10%D.圖中沒有表示出的生態系統成分僅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12345678910111213答案圖中第二營養級有鼠、牛、羊、蚱蜢,A正確;d是鼠未被利用的能量,鼠以紫花苜蓿為食,d屬于紫花苜蓿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確;能量傳遞效率是指兩個營養級之間同化量的比值,通常是10%~20%,流向鼠的能量a可能少于紫花苜蓿同化量的10%,C正確;圖中沒有表示出的生態系統成分除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外,還有分解者,D錯誤。12345678910111213答案5.(2024·安徽,6)磷循環是生物圈物質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磷經巖石風化、溶解、生物吸收利用、微生物分解,進入環境后少量返回生物群落,大部分沉積并進一步形成巖石。巖石風化后磷再次參與循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磷元素年周轉量比碳元素少B.人類施用磷肥等農業生產活動不會改變磷循環速率C.磷參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過程D.磷主要以磷酸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循環√12345678910111213答案人類施用磷肥等農業生產活動,使部分磷肥留在無機環境中,可能會被生物吸收利用,從而改變磷循環速率,B錯誤。12345678910111213答案6.(2024·甘肅,13)土壤鎘污染影響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是人類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種植富集鎘的植物可以修復鎘污染的土壤。為了篩選這些植物,某科研小組研究了土壤中添加不同濃度鎘后植物A和B的生長情況,以不添加鎘為對照(鎘含量0.82mg·kg-1)。一段時間后,測量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植物體鎘含量,結果如表。12345678910111213答案鎘濃度/(mg·kg-1)地上生物量/(g·m-2)地下生物量/(g·m-2)植物體鎘含量/(mg·kg-1)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對照120.7115.123.518.02.52.72101.642.515.27.210.15.55105.235.214.34.112.97.41097.428.312.12.327.411.6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和B都發生了鎘的富集B.與植物A相比,植物B更適合作為土壤鎘污染修復植物C.在被鎘污染的土壤中,鎘對植物B生長的影響更大D.若以兩種植物作動物飼料,植物A的安全風險更大√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由表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在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和B的植物體鎘含量都有所增加,說明植物A和B都發生了鎘的富集,A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鎘濃度/(mg·kg-1)地上生物量/(g·m-2)地下生物量/(g·m-2)植物體鎘含量/(mg·kg-1)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對照120.7115.123.518.02.52.72101.642.515.27.210.15.55105.235.214.34.112.97.41097.428.312.12.327.411.6由表可知,在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的植物體鎘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高于植物B,所以植物A更適合作為土壤鎘污染修復植物,B錯誤;12345678910111213答案鎘濃度/(mg·kg-1)地上生物量/(g·m-2)地下生物量/(g·m-2)植物體鎘含量/(mg·kg-1)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對照120.7115.123.518.02.52.72101.642.515.27.210.15.55105.235.214.34.112.97.41097.428.312.12.327.411.6由表可知,在相同的鎘濃度處理下,植物B與對照組相比生物量下降更多,鎘對植物B生長的影響更大,C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鎘濃度/(mg·kg-1)地上生物量/(g·m-2)地下生物量/(g·m-2)植物體鎘含量/(mg·kg-1)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對照120.7115.123.518.02.52.72101.642.515.27.210.15.55105.235.214.34.112.97.41097.428.312.12.327.411.6由表可知,在不同濃度的鎘處理下,植物A的植物體鎘含量高于植物B,鎘會沿著食物鏈進行富集,若以兩種植物作動物飼料,植物A的安全風險更大,D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鎘濃度/(mg·kg-1)地上生物量/(g·m-2)地下生物量/(g·m-2)植物體鎘含量/(mg·kg-1)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植物A植物B對照120.7115.123.518.02.52.72101.642.515.27.210.15.55105.235.214.34.112.97.41097.428.312.12.327.411.67.(2024·湖北,7)研究發現,某種蘆鹀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三個種群,因棲息地環境的差異導致聲音信號發生分歧。不同蘆鹀種群的兩個和求偶有關的鳴唱特征,相較于其他鳴唱特征有明顯分歧。因此推測和求偶有關的鳴唱特征,在蘆鹀的早期物種形成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蘆鹀的鳴唱聲屬于物理信息B.求偶的鳴唱特征是蘆鹀與棲息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C.蘆鹀之間通過鳴唱形成信息流,蘆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體D.和求偶有關的鳴唱特征的差異,表明這三個蘆鹀種群存在生殖隔離√12345678910111213答案物理信息是指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蘆鹀的鳴唱聲屬于物理信息,A正確;某種蘆鹀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三個種群,因棲息地環境的差異導致聲音信號發生分歧,由此可知,求偶的鳴唱特征是蘆鹀與棲息環境之間協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完整的信息傳遞過程包括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體,蘆鹀之間通過鳴唱形成信息流,蘆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體,C正確;題目中“某種蘆鹀”表明這三個種群屬于一個物種,所以這三個蘆鹀種群不存在生殖隔離,D錯誤。12345678910111213答案8.(不定項)(2024·濟南高三一模)為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對某草原地區植被高度、蓋度(植物覆蓋地面的程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響,科研人員設置了禁牧區、過牧區和輪牧區三種放牧干擾區,除放牧方式外其余條件均相同且適宜。一段時間后對各區草本和灌木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表中數據大小代表各特征的相對值高低。12345678910111213答案項目植被特征過牧區禁牧區輪牧區草本高度2.273.903.44蓋度0.030.010.04密度242.56211.89253.55地上生物量14.5814.5920.61灌木高度23.5045.0532.11蓋度59.8691.6465.74密度117.56195.33131.67地上生物量261.042401.24744.7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與凍原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系統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穩定性和較低的

恢復力穩定性B.過度放牧會降低植被的總體蓋度,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和水土流失,導

致荒漠化C.禁牧區草本植物密度降低可能與植被高度增加導致初級消費者更易躲

避天敵有關D.草本植物在輪牧區的地上生物量最高可能是由于優勢植物被攝食,而

非優勢植物的數目和種類增加12345678910111213答案√√√凍原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都低,因此與之相比草原生態系統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穩定性和較高的恢復力穩定性,A錯誤;過度放牧會使草場來不及恢復,植被的總體蓋度降低,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和水土流失,最終導致草原荒漠化,B正確;植被高度增加導致初級消費者更易躲避天敵,初級消費者需要更多食物,因此會吃更多的草本植物,造成禁牧區草本植物密度降低,C正確;輪牧區會被初級消費者取食,而處于優勢地位的草本植物數量最多,也會被取食最多,因此草本植物在輪牧區的地上生物量最高可能是由于優勢植物被攝食,而非優勢植物的數目和種類增加,D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9.(不定項)(2024·青島高三一模)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剩下的部分稱為凈初級生產量。各種生態系統中的食草動物利用植物凈初級生產量的效率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適應意義。如表是幾種生態系統中食草動物利用植物凈初級生產量的比例。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生態系統類型主要植物及其特征被捕食百分比成熟落葉林喬木,大量非光合生物量,世代長,種群增長率低1.2~2.51~7年棄耕田一年生草本,種群增長率中等12非洲草原多年生草本,少量非光合生物量,種群增長率高28~60人工管理牧場多年生草本,少量非光合生物量,種群增長率高30~45海洋浮游植物,種群增長率高,世代短60~9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植物的凈初級生產量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B.植物種群增長率高、世代短,為食草動物高效率捕食提供了條件C.木本植物的機械組織較多,所以供食草動物利用的凈初級生產量較少D.捕食小型浮游植物的消費者密度較小,所以利用凈初級生產量的比例

最高12345678910111213答案√√√由題意可知,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剩下的部分稱為凈初級生產量,即植物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確;食草動物以植物為食,植物種群增長率高、世代短,為食草動物高效率捕食提供了條件,B正確;木本植物可能由于其莖干等部分機械組織較多,該部分不能被動物消化、吸收和利用,所以供食草動物利用的凈初級生產量較少,C正確;12345678910111213答案結合表格可知,海洋生態系統中,浮游植物被捕食的比例高,故不能得出捕食小型浮游植物的消費者密度較小的結論,且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利用凈初級生產量的比例無法確定,D錯誤。12345678910111213答案10.(不定項)我國古籍中記載“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種棉二年,翻稻一年,草根潰爛,土氣肥厚,蟲螟不生”“種黃栗之法:治地成畦,約一尺二寸成行分種,空地之中,仍要種豆”“蝗未解飛,鴨能食之,鴨群數百入稻畦中,蝗頃刻盡,亦江南捕蝗一法也”。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是指通過改造蝗蟲發生地,提高成蟲的死亡率B.“草根潰爛,土氣肥厚”,腐爛的草根為農作物提供了碳和無機鹽C.棉稻水旱輪作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主要是改變了生態環境和食物鏈,影響

害蟲生存D.“空地之中,仍要種豆”和“鴨群數百入稻畦中,蝗頃刻盡”的主要目的都

是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12345678910111213答案√“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指如果要除去蝗災則應該去除涸澤之地,是通過改變蝗蟲的生存環境,減小其環境容納量,A錯誤;棉稻水旱輪作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和食物鏈,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C正確;“空地之中,仍要種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與豆科作物互利共生的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含氮養料,D錯誤。

12345678910111213答案11.(2024·濟南高三三模)研究表明,浮游植物個體小、繁殖快、壽命短,是導致淡水湖泊中水體富營養化的原因之一,生態學家通過向某湖泊中投放鰱、鳙等濾食性魚類和螺、蚌、蝦等底棲植食動物對此進行了生態治理。經調查,該湖泊中各營養級能量流動的相關數據如表所示。假設不存在未利用的能量,表中有部分數據未知,用“—”表示。請回答以下問題:12345678910111213答案營養級捕食者同化量J/(m2·a)呼吸消耗量J/(m2·a)流向分解者量J/(m2·a)Ⅴ—4.31.7Ⅳ—23.524.5Ⅲ54218158Ⅱ—2615993Ⅰ403817844.520180(1)某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與其呼吸消耗能量的差值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該湖泊中第四營養級的該能量值為____J/(m2·a)。12345678910111213答案該營養級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30.5營養級捕食者同化量J/(m2·a)呼吸消耗量J/(m2·a)流向分解者量J/(m2·a)Ⅴ—4.31.7Ⅳ—23.524.5Ⅲ54218158Ⅱ—2615993Ⅰ403817844.520180某一營養級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故某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與其呼吸消耗能量的差值為該營養級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該湖泊中第四營養級的同化量為54J/(m2·a),呼吸消耗量為23.5J/(m2·a),其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54-23.5=30.5[J/(m2·a)]。12345678910111213答案(2)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______,兩營養級間能量傳遞效率較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答案9.6%營養級捕食者同化量J/(m2·a)呼吸消耗量J/(m2·a)流向分解者量J/(m2·a)Ⅴ—4.31.7Ⅳ—23.524.5Ⅲ54218158Ⅱ—2615993Ⅰ403817844.520180

浮游植物壽命短,大量個體未被下一營養級捕食而流向分解者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4038÷(4038+

17844.5+20180)×100%=9.6%;兩營養級間能量傳遞效率較低,可能是因為浮游植物壽命短,大量個體未被下一營養級捕食而流向分解者。12345678910111213答案(3)研究表明,將鰱、鳙與其他多種水生動植物進行混養的治理效果優于在湖泊中只投放鰱、鳙的治理效果,從生態系統的結構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答案

增加了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豐富了營養結構(食物網),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將鰱、鳙與其他多種水生動植物進行混養的治理效果優于在湖泊中只投放鰱、鳙的治理效果,因為將鰱、鳙與其他多種水生動植物進行混養,增加了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豐富了營養結構(食物網),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4)進一步研究表明,鰱、鳙的糞便中存在大量未消化的仍可繼續增殖的藻類,為了克服濾食魚類糞便造成的二次污染,研究人員提出“魚糞沉底控藻”技術,通過風力作用或底棲魚類運動使水體渾濁,泥沙增多,鰱、鳙在濾食過程中攝入泥沙后會排泄可沉底的魚糞。這樣做能克服濾食性魚類糞便二次污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答案沉底魚糞中未消化的藻類由于水底光照不足而自然死亡并被分解底棲動物的攝食可以達到控藻的目的12.(2024·泰安高三一模)我國南方地區推廣的稻蟹共生系統是可持續性綜合發展新模式,具體來說是在稻田中引入螃蟹種群后形成的以蟹、稻為主導的復合農田生態系統,實現了“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中華絨螯蟹是雜食性動物,喜食水生雜草、昆蟲、魚等,對腐臭的動物尸體也很愛食。中華絨螯蟹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為________________。不確定中華絨螯蟹的投放量,應根據食物網中的營養級,調查投放池塘中華絨螯蟹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積累量。12345678910111213答案消費者、分解者上一營養級(食物)中華絨螯蟹是雜食性動物,喜食水生植物、魚等動物,因此屬于消費者,又由于其對腐臭的動物尸體也很愛食,因此也屬于分解者。由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一般來說,在輸入到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到下一營養級。因此要調查中華絨螯蟹的投放量,應該調查其上一營養級的生物積累量。12345678910111213答案(2)實驗塘于6月投放中華絨螯蟹蟹苗,10月份收獲成蟹,調查各食物種類的生物量結果如下:12345678910111213答案10月收獲期各組分生物量(t·km-2·a-1)稻田單作生態系統蟹-稻復合生態系統總生物量8674.9025123.66水生雜草生物量占比7.91%5.81%魚類生物量占比0.27%0.12%中華絨螯蟹生物量占比—0.20%其他59.56%58.69%水稻生物量占比32.26%35.18%12345678910111213答案①加入中華絨螯蟹____(填“能”或“不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你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請從種間關系和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稻田引入中華絨螯蟹后,水稻生物量占比發生變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個角度至少答出一點)。能收獲了中華絨螯蟹,水稻生物量增加

中華絨螯蟹食用水生植物,減少其與水稻的競爭;食用腐臭的動物尸體,促進物質循環由表格可知,加入中華絨螯蟹后,蟹-稻復合生態系統中的總生物量升高。由表格可知,加入中華絨螯蟹后水稻生物量占比為35.18%,比之前升高了,并且同時可以獲得0.2%的中華絨螯蟹,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中華絨螯蟹是雜食性動物,喜食水生植物,減少與水稻競爭,食用腐臭的動物尸體,可以促進物質循環。12345678910111213答案(3)該生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