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地球科學概論》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1頁
浙江農林大學《地球科學概論》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2頁
浙江農林大學《地球科學概論》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3頁
浙江農林大學《地球科學概論》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4頁
浙江農林大學《地球科學概論》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校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場____________準考證號學校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場____________準考證號…………密…………封…………線…………內…………不…………要…………答…………題…………第1頁,共3頁浙江農林大學《地球科學概論》

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3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對于地質作用的動力來源,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表面形態。以下哪種地質作用屬于內力作用?()A.風化作用B.侵蝕作用C.地殼運動D.搬運作用2、在探討巖石的物理性質時,關于巖石的密度、孔隙度和滲透性的測量方法及地質意義,以下哪種描述是準確的?()A.密度可以通過稱重和測量體積計算;孔隙度通過測量孔隙體積與總體積的比例確定;滲透性通過實驗測定流體通過巖石的能力,這些性質對于研究巖石的儲油、儲氣性能等有重要意義B.巖石的物理性質無法測量,也沒有實際的地質意義C.只需要測量巖石的密度,孔隙度和滲透性不重要D.巖石的物理性質只與巖石的外觀有關,與內部結構和成分無關3、在研究風化殼的形成過程中,氣候條件起著重要作用。在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風化殼的厚度通常會怎樣?()A.較薄B.較厚C.與寒冷干燥氣候下相同D.沒有明顯規律4、在研究河流的地質作用時,侵蝕、搬運和沉積是重要的過程。以下關于河流彎道處的地質作用,哪種說法是正確的?()A.凹岸侵蝕,凸岸沉積B.凹岸沉積,凸岸侵蝕C.凹岸和凸岸都以侵蝕作用為主D.凹岸和凸岸都以沉積作用為主5、在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滅絕事件時,除了恐龍滅絕,還有其他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以下哪個地質時期發生了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A.二疊紀末期B.三疊紀末期C.白堊紀末期D.奧陶紀末期6、在分析巖石的結構時,等粒結構和斑狀結構是常見的類型。以下哪種巖石通常具有等粒結構?()A.花崗巖B.玄武巖C.閃長巖D.輝長巖7、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化石記錄了生命的演化歷程。對于化石的保存條件,以下哪一項說法不準確?()A.快速掩埋有利于化石的形成和保存B.穩定的沉積環境有助于化石的長期保存C.只有具有堅硬骨骼或外殼的生物才容易形成化石D.所有生物在死后都有同等的機會形成化石并被保存下來8、在研究火山噴發的物質組成時,火山灰的顆粒大小和成分對其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有重要作用。以下關于火山灰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火山灰顆粒細小,容易被風吹散B.火山灰富含礦物質,對土壤有一定的肥力補充作用C.火山灰會阻塞河道,引發洪水災害D.火山灰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9、在研究地質圖上的地層接觸關系時,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和侵入接觸等反映了不同的地質過程。以下哪種接觸關系表明地層沉積曾中斷?()A.整合接觸B.不整合接觸C.侵入接觸D.以上都不是10、在探討地下水的類型、運動規律和形成的地質作用時,以下關于潛水和承壓水的特點以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理解不正確的是()A.潛水有自由水面,埋藏較淺B.承壓水受隔水頂板的限制,水質較好C.過度開采承壓水可能導致地面沉降D.地下水的運動對地表的地質作用沒有貢獻11、在研究沉積巖的膠結類型時,以下哪種膠結類型的巖石強度通常較高?()A.基底膠結B.孔隙膠結C.接觸膠結D.鑲嵌膠結12、對于巖石的分類,以下關于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的形成過程,哪一項是正確的?()A.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沉積巖是沉積物經過壓實、膠結等作用形成;變質巖是原有巖石在高溫高壓等條件下發生變質作用形成B.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可以直接由巖漿形成C.沉積巖是由巖漿直接冷卻形成,變質巖是沉積物經過變質作用形成D.巖漿巖是由沉積物變質形成,沉積巖是巖石經過高溫融化后冷卻形成13、在研究地質歷史中的沉積盆地時,以下哪種沉積盆地通常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A.斷陷盆地B.坳陷盆地C.前陸盆地D.以上都是14、在分析地層接觸關系時,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接觸和角度不整合接觸反映了不同的地質演化過程。以下哪種接觸關系表明地層曾經歷過強烈的構造運動?()A.整合接觸B.平行不整合接觸C.角度不整合接觸D.以上都不是15、在研究河流地貌時,河流的下蝕作用和側蝕作用都會對河道形態產生影響。在河流的上游地區,以下哪種作用更為顯著?()A.下蝕作用B.側蝕作用C.兩種作用同樣顯著D.都不顯著16、對于礦產資源的形成和分布,以下關于內生礦床和外生礦床的形成條件及典型礦產,哪一項是恰當的?()A.內生礦床是在巖漿活動過程中形成,如金屬礦床;外生礦床是在地表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煤炭、石油等B.內生礦床和外生礦床的形成條件相同,礦產類型也相同C.所有的金屬礦產都是內生礦床,所有的非金屬礦產都是外生礦床D.內生礦床和外生礦床的分布沒有規律,完全隨機17、在研究地下水的運動時,達西定律描述了地下水的滲透速度與水力梯度的關系。以下哪種情況下,地下水的滲透速度會增大?()A.水力梯度減小B.含水層滲透性降低C.水力梯度增大D.含水層厚度減小18、地質歷史時期中,地球上的生物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滅絕事件。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以下哪種假說得到了較多的支持?()A.小行星撞擊說B.火山噴發說C.氣候變化說D.以上都有可能19、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巖溶作用時,以下哪種巖石最容易受到巖溶作用的影響?()A.花崗巖B.玄武巖C.石灰巖D.砂巖20、在研究地質災害時,關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機制及預防措施,以下哪種說法是準確的?()A.地震是地殼運動引起的,滑坡和泥石流通常由暴雨、地震等誘發;加強監測、工程防護和提高公眾意識等可以有效預防B.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完全是自然因素導致,人類活動沒有影響C.預防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措施主要是在災害發生后進行救援,而不是提前預防D.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不會同時發生,也沒有相互關聯21、在研究河流地貌的發育過程中,需要考慮河流的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以下關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發展,不準確的是?()A.河流上游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峽谷地貌B.河流中游以搬運作用為主,河道較為平直C.河流下游以沉積作用為主,形成沖積平原D.河流入海口處常形成三角洲地貌22、在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滅絕事件時,恐龍的滅絕是備受關注的。以下哪種假說被廣泛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A.氣候變化B.小行星撞擊C.火山噴發D.疾病傳播23、板塊構造學說對于解釋地球的地質現象具有重要意義。當兩個板塊相互碰撞時,以下哪種地質現象可能會發生?()A.海溝的形成B.火山活動C.山脈的隆起D.以上都可能24、關于地質圖的編制方法和原則,對于野外地質調查、數據采集、圖形繪制和圖例編制等環節,以下描述不準確的是()A.野外地質調查是地質圖編制的基礎B.數據采集要準確、全面C.圖形繪制要符合地質規律和規范D.地質圖的編制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25、地質剖面圖是地質研究中常用的圖件之一。以下關于地質剖面圖的繪制和解讀,哪一項不準確?()A.地質剖面圖能夠直觀地展示地層的分布和構造特征B.繪制地質剖面圖需要測量地層的產狀和厚度等數據C.地質剖面圖上的各種符號和線條都有嚴格的規范和標準D.只根據地質剖面圖就可以準確推斷地下地質結構的全貌,無需其他資料輔助26、在研究地球的演化歷史時,對于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的重大地質事件、生命演化和氣候變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太古宙是地球形成早期,生命尚未出現B.元古宙出現了原始生命C.顯生宙生物多樣性迅速增加D.地球的氣候在演化過程中始終保持穩定27、在研究沉積巖的顏色時,其顏色往往反映了沉積時的環境條件。紅色的沉積巖通常形成于?()A.氧化環境B.還原環境C.深海環境D.寒冷環境28、在研究地球內部結構時,關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以下哪種說法是準確的?()A.地震波在固態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總是快于在液態介質中的傳播速度B.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在所有地球內部介質中保持不變C.地震波在莫霍面處,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突然增加D.地震波在古登堡面處,縱波的傳播速度減慢,橫波完全消失29、在研究火山活動時,火山的類型和噴發特征各不相同。以下關于盾狀火山的描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由多次強烈噴發形成,山體陡峭B.坡度較緩,主要由玄武巖組成C.噴發猛烈,伴有大量的火山灰和氣體D.通常規模較小,活動周期短30、在探討地質構造與找礦、找水的關系時,以下關于背斜、向斜和斷層構造在礦產勘查和地下水資源開發中的應用,說法不正確的是()A.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B.向斜有利于儲存地下水C.斷層附近一定能找到豐富的礦產資源D.地質構造的研究對資源勘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31、在研究火山活動時,火山噴發的類型包括中心式噴發和裂隙式噴發。以下哪種火山的噴發類型通常為裂隙式噴發?()A.富士山B.維蘇威火山C.冰島火山D.圣海倫斯火山32、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板塊運動時,板塊邊界處的地震活動頻繁。以下哪個板塊邊界的地震震源深度較淺?()A.離散型板塊邊界B.匯聚型板塊邊界C.轉換型板塊邊界D.無法確定33、在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時,以下哪種方法可以重建古氣候的溫度變化?()A.分析孢粉組合B.研究冰芯C.觀察地層中的化石D.測量巖石的磁化率34、在研究地質構造和巖石類型對地下水分布和儲存的影響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下關于地下水的形成和儲存條件,不正確的是?()A.孔隙大、滲透性好的巖石有利于地下水的儲存B.向斜構造是良好的地下水儲存構造C.地下水的補給主要來自大氣降水D.地下水的水位和流量始終保持不變35、在研究地質過程中的侵蝕作用時,河流、風、冰川等都能對地表進行侵蝕。以下哪種侵蝕作用在高寒地區較為常見?()A.河流侵蝕B.風蝕C.冰川侵蝕D.以上三種侵蝕作用同樣常見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有多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土壤的形成因素包括()、()、()、()和()等。其中,母質是土壤形成的(),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和()。2、變質巖是由原巖在()、()和()等變質作用下形成的一類巖石,常見的變質巖有()、()和()等。3、在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生物滅絕事件和()生物滅絕事件,這些事件對生物演化和地球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風化殼的分層結構通常包括()、()和()等層次,各層次的特征反映了風化作用的強度和過程。5、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和()等。這些地質災害的發生通常與()、()和()等因素有關。6、在野外地質考察中,常用的地質工具包括()、()、()和()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地質工作者進行巖石觀察、地層測量和標本采集等工作。7、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巖石在()作用下發生變形和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和()等。褶皺構造中的褶曲要素包括()、()、()、()和()等。8、礦物的物理性質主要包括顏色、條痕、光澤、硬度、解理和()等,其中硬度是指礦物抵抗外力刻劃、壓入或研磨的能力,常用的摩氏硬度計將礦物的硬度分為()個等級。9、巖漿巖的產狀包括()、()、()和()等,不同的產狀反映了巖漿活動的方式和形成環境。10、地層接觸關系包括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和()接觸,不整合接觸又可分為角度不整合接觸和()不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接觸反映了地殼經歷了()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15分)1、(本題5分)詳細分析河流的溯源侵蝕和下切侵蝕作用,探討河流侵蝕作用對河谷形態和地形發育的影響,以及在山區公路建設中的地質問題。2、(本題5分)地球化學異常的形成與地質過程密切相關,請闡述地球化學異常的分類(原生異常、次生異常)、地球化學異常的形成機制、地球化學異常的勘查和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