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四走向整體的世界學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四走向整體的世界學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四走向整體的世界學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四走向整體的世界學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四走向整體的世界學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四走向整體的世界學問點一電氣時代的來臨1.條件(1)政治前提: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在歐美主要國家確立,出現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2)物質基礎: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歐美國家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積累了大量資本。(3)科技條件:科學技術的突破性成果和創新。2.概況(1)發源地與中心:美國和德國。(2)起先標記: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獨創發電機。(3)主要獨創:愛迪生獨創電燈、改進電話、獨創留聲機和電影放映機。3.影響(1)生產力方面:①電的廣泛應用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生產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開拓了電氣時代。②鋼鐵工業的發展使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直線上升。③近代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工技術和化學工業發展起來。④新興產業推動了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2)生產關系方面:①壟斷組織:生產與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②公司制:19世紀中期以來,現代意義上的公司成為工商業組織的支配形式。③股票交易:股票交易市場形成,為企業兼并創建了條件,形成“巨型企業”。壟斷組織是指資本主義大企業之間通過兼并或相互聯合的方式,為了獨占生產和市場,起先限制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的產量、價格和市場,以攫取高額利潤而聯合組成的經濟聯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新形式。壟斷的形成不是資本主義走向衰落的表現。壟斷和壟斷組織的形成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在肯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的須要,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以壟斷為組織形式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因此,壟斷的形成標記著資本主義進入成熟穩定和旺盛時期,而不是走向衰落。學問點二瓜分世界的狂潮1.背景(1)隨著壟斷組織的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2)列強的經濟實力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拉大了與亞非拉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差距。(3)壟斷加劇了對市場的爭奪,引發了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激烈斗爭。2.歐洲列強瓜分世界(1)到1900年為止,帝國主義列強占據的世界殖民地面積共計7300萬平方公里,人口達5.3億。(2)到19世紀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成為英、法、俄的強大競爭對手。3.美國的擴張(1)稱霸西半球:①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提出“門羅主義”,拒絕歐洲對美洲事務的干涉。②1889年:成立了“泛美同盟”,把拉丁美洲變成了自己的“后院”。③19世紀90年頭:馬漢提出“海權論”,主見美國建立強大的海軍,奪取亞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的霸權。④1898年:發動美西斗爭。到20世紀初確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2)向太平洋擴張:①美國是新殖民主義的提倡者和設計者。自19世紀中期起先謀求在太平洋的利益。②19世紀末,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允貿易”原則,即“門戶開放”政策。學問點三世界連接為一體1.條件(1)其次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范圍內工業生產的空前發展。(2)實力強大的壟斷公司致力于常見的跨國貿易和資本輸出。(3)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革和電信工具的創新加速了商業信息的傳播與溝通。2.表現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資本主義市場為框架,以國際貿易和殖民主義為手段,各種文化的溝通與撞擊、各種社會形態的沖突與選擇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進程。3.影響(1)主動影響:①世界一體化,促進了地區間的大規模流淌與融合,也帶來世界動植物物種的廣泛溝通,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②國際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提高。③世界一體化促進了全球性文化溝通的擴大。(2)消極影響:①世界一體化擴大了資本主義工業國家之間以及資本主義世界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亞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高漲。②資本主義列強間的沖突和沖突加劇,乃至形成軍事對抗和斗爭。不能認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就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三個部分:資本主義政治體系,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為主要特征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因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只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一部分。主題一電氣時代史料一:集中發展到肯定階段,可以說,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壟斷。因為幾十個大企業彼此之間簡單成立協定;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了競爭的困難,產生了壟斷趨勢。——《列寧選集》其次卷史料二:這批資產階級海盜,“雖然其中沒有一個人住在石油區,沒有一個領有一個石油泉,或一塊油田”,卻支配著石油的開掘與提煉。他們不但對消費者霸占出售的專利權,而且對生產者有規定售價權利……因為這買賣既已成為他們從生產方面取得貢物的法術,洛克菲勒公司就顯出許多商業的技巧……——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史料三:列寧曾將壟斷稱之為規模極大的技術生產單位,認為它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請分析:1.史料一表明壟斷組織出現的緣由是什么?2.史料二表明壟斷組織的建立有何影響?3.史料三表明壟斷組織的影響是什么?答案:1.生產力發展的必定結果,順應了激烈競爭的須要。2.壟斷組織通過限制生產和銷售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3.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1.生產力發展的必定結果,順應了激烈競爭的須要。2.壟斷組織通過限制生產和銷售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3.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要點1:其次次工業革命發生的緣由和條件。提示:(1)政治:經過19世紀六七十年頭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以確立,這為其次次工業革命供應了政治前提。(2)科技:19世紀中后期以來,自然科學的探討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如電磁感應現象的發覺),新技術、新獨創層出不窮,為其次次工業革命供應了科技條件,這是其次次工業革命發生的重要緣由和條件。(3)市場:美、德、意、日等國的統一或改革擴大了國內市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擴大了國外市場,商品需求量劇增,促成了其次次工業革命的發生。(4)資金: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的持續發展和對殖民地的長期掠奪,積聚了大量的資本。要點2:其次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提示:(1)從經濟結構來說,產生了一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如化學工業、汽車工業、飛機制造業、石油工業等,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2)從生產關系上來說,出現了壟斷及壟斷組織,隨著壟斷組織的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3)從帝國主義殖民侵略來看,國際壟斷組織促使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侵略擴張的步伐,殖民侵略進入了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整個世界的經濟成為一個整體。(4)從世界關系格局來看,英國的核心地位起先動搖,世界力氣對比的格局發生變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沖突趨向尖銳。要點3:正確相識壟斷組織提示:(1)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2)特點①限制一個或幾個部門的生產經營。②全部權和經營權分別,勞動效率提高。③放棄自由競爭的信條,走向聯合,政府與企業的關系趨于親密。④大企業日趨國際化,出現國際聯合。(3)影響:它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必定結果,在肯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提高;壟斷資本家為攫取更多的利潤,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資本主義國家漸漸成為壟斷資本家的利益代表,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要點4:其次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有哪些影響?提示:(1)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3)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如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高漲。要點5:兩次工業革命的異同提示:第一次工業革命其次次工業革命不同點規模從英國起先,局限于少數國家在多個國家同時綻開(美、德是發源地與中心)標記蒸汽機的獨創和應用電力、發電機和內燃機的獨創和應用科學的作用成果大多來源于閱歷,科學與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科學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成為技術進步的最終推動力部門成就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業部門組織形式工廠制度成為最普遍的生產組織形式出現了壟斷組織、跨國公司等新的經濟組織形式相同點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壯大了資產階級的力氣,鞏固了資產階級在全世界的統治要點6:兩次工業革命新能源利用的影響提示:(1)第一次工業革命:煤炭的開發和利用,使人類社會生產由手工操作進入到蒸汽時代;也促進了交通和軍事的近代化;同時也造成了嚴峻的污染。(2)其次次工業革命①電力的開發和運用。西門子獨創了發電機;電燈、電車、電影、電報、電話等電器的獨創推動了電子工業的發展。②石油的開采與利用。內燃機出現和柴油機創制勝利,推動了石油開采業和石油化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也推動了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的產生。[例1]英、美、法、德工業生產總和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例表年頭1870年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紀70年頭到20世紀初()A.歐美發達國家已經起先盛極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業化有所發展C.世界各國工業發展差距明顯縮小D.世界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更[解析]從表格數據看,從1870年到1913年,四個發達國家工業生產總和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這說明其他地區的工業生產有所發展,故B項符合題意。四個發達國家仍居于明顯的優勢地位,A項錯誤;僅依據表格不能得出C項的結論;表中內容不涉及其他經濟門類,不能得出D項的結論。[答案]B主題二列強瓜分世界,世界市場形成史料一:到18世紀后期,新世紀的種植場生產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運往歐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進歐洲各種水果,如橄欖以及葡萄等。美洲的特產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番薯、花生、各種豆類及南瓜、可可等。——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史料二:1869年蘇伊士運輸河通航,使歐洲到印度的航路縮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馬運輸河則使舊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輪船的不斷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歐美航程從42天縮短為5天,從倫敦到加爾各答也由3個月減為18天。此外海底電纜的鋪設,跨洲鐵路的修建,都加強了洲際聯系。有線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的普及,使世界通訊網絡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史料三:特殊是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的獨創及其廣泛應用,生產力更加提高,分工更加精細。這次科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國進行的,其他國家在引進技術與機器設備的推動下,某些基礎設施與某些輕工業和采礦業有肯定發展,但仍不同程度處于初級產品供應國的地位。這是資本主義國際分工的發展階段。——百度百科請分析:1.依據史料一,說明18世紀后期世界發生了哪些變更。2.依據史料二,概括科技進步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主要表現。3.史料三是從什么角度分析其次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影響的?答案:1.世界市場不斷擴大,商業交換的品種增多。2.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出現;運輸河的修建和輪船的改進;海底電纜的鋪設,跨洲鐵路的修建;世界通訊網絡的形成。3.其次次工業革命促進了國際分工的形成,從而推動了世界市場的發展。要點1:全面相識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提示:(1)形成過程與階段特征(2)基本特點①整體性:世界各地漸漸連為一體。②開放擴張性:由資本主義固有屬性確定。③不同等性:殘酷掠奪殖民地供自己發展。④進步性:順應近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必定趨勢,客觀上促進了人類進步。⑤以歐洲為中心,不斷地輻射和帶動其他地區,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要點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途徑及影響提示:(1)途徑:殖民擴張、國際貿易的發展、人口的流淌和資本的流通、殖民掠奪、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訊事業的發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場形成的重要途徑。其中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是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途徑。(2)影響①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場的形成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的傳播,擴大了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加強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聯系,推動了世界貿易和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形成。②從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資本主義列強對亞非拉國家和地區進行掠奪和剝削的產物,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困和落后。③從文明演進的角度看:世界市場的形成,客觀上促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在全球的傳播,結束了人類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狹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溝通和發展。要點3:其次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影響提示:(1)其次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局部性的國際溝通發展為全球性的溝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變為互動的、連成一體的整體性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體化過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2)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革,使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人類朝著世界一體化的進程邁出了關鍵性一步。(3)世界一體化,促進了人群的大規模流淌與融合,也帶來了世界動植物物種的廣泛溝通,極大地促進了世界農業經濟的發展。(4)國際勞動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提高。資本主義國家成為世界貿易和國際分工的最大受益者。[例2]“其次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互動的整體化趨勢,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為論證該觀點,你將選擇的證據是()①其次次工業革命加強了國際溝通,孕育著世界性市場的形成②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革,親密了世界各地經濟的聯系③通過國際貿易和殖民主義加速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④電信工具的創新加速了各地商業信息的溝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解析]本題以其次次工業革命對世界一體化的影響為主題,考查學生運用學科思維論證歷史問題的實力。世界市場的孕育和成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解除①。[答案]C1.《全球通史》說:“最初,科學從礦山和工廠那里得到的東西要比礦山和工廠從科學那里得到的東西多得多。”“形勢發生了變更,科學不再處于附庸的地位,它已起先改造舊工業,甚至創建全新的工業”。“形勢發生變更”是在(C)A.18世紀晚期 B.19世紀前期C.19世紀末期 D.20世紀中期解析:從題目中科學與工廠的相互關系變更來看,科學的重要性增加了,科學不再處于附庸的地位,這應是其次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其次次工業革命起先于19世紀70年頭,故本題應選C項。2.1876年,美國為紀念建國100周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當時中國官員寧波海關文案李圭作為中國工商業的代表參與了這次博覽會。當時,李圭在博覽會上最可能見到的科技成就展品是(B)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②④解析:本題考查其次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獨創。汽車獨創于1885年;飛機獨創于1903年;蒸汽機車獨創于1814年;電話獨創于1876年。故本題解除晚于1876年的①②兩項。3.隨著城市化的發展,20世紀20年頭,美國洛杉磯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區搬遷的現象劇增。促成這一變更的因素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