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819.2-202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 第2部分:風險評價  _第1頁
DB36T 1819.2-202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 第2部分:風險評價  _第2頁
DB36T 1819.2-202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 第2部分:風險評價  _第3頁
DB36T 1819.2-202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 第2部分:風險評價  _第4頁
DB36T 1819.2-2023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 第2部分:風險評價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36RegulationsforsafeutilizationandriskcontrolofcontaminatedcultivatedlandPart2:RiskevaluaIDB36/T1819.2—2023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評價原則 5工作程序 附錄A(資料性)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報告編制大綱 7參考文獻 DB36/T1819.2—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技術標準的第2部分,同步制定以下3個部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第1部分:總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第3部分:鎘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術措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第4部分:效果評價。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西省紅壤及種質資源研究所、江西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乃嘉、張鴻燕、陳燕、周利軍、張秋梅、林小兵、武琳、俞瑩、林大松、黃欠如、劉暉、羅軍元、王惠明、王欣華、王國鋒、劉宇新、萬長艷、陳國鈞、張小生、王軍、王建成、陳亞茹。DB36/T1819.2—202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系列標準的制定旨在推動我省受污染耕地安全高效利用與風險管控工作,共包括四個部分:——第1部分:總則。目的在于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與風險管控工作全過程的基本原則和總體要——第2部分:風險評價。在第1部分總則的框架下,針對目標區域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和評價,為安全利用技術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部分:鎘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術措施?;诘?部分的風險評價結果,指導以鎘為主的重金屬污染耕地采取合理的安全利用技術措施?!?部分:效果評價。目的在于對第3部分的安全利用技術措施進行效果評價,明確效果評價的原則、范圍、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評價結果判定、評價程序等要求。1DB36/T1819.2—202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第2部分:風險評價本文件規定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風險評價的評價原則和工作程序。本文件適用于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評價、風險類型和等級劃分以及污染風險管控等工作。本文件中耕地包括水田、旱地和水澆地。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T3957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名詞術語3術語和定義NY/T3957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農產品協同調查CoordinatedInvestig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評價區域內所產出的農產品和表層土壤一一對應的調查。4評價原則4.1科學性評價采用的數據應以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以下簡稱“普查”)、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以下簡稱“詳查”)、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以下簡稱“例行監測”)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以下簡稱“類別劃分”)資料為基礎,必要時可補充第三方檢測數據。4.2系統性對于類別劃分判定的安全利用區和嚴格管控區,統籌考慮風險區域及周邊耕地環境狀況及耕地土壤、農產品重金屬含量,科學評價耕地污染風險。4.3保守性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以及農產品達標生產為目標,對于優先保護類耕地,如果有明顯證據表明存在農產品超標現象,應進一步補充調查并進行評價,確定其風險等級。5工作程序2DB36/T1819.2—20235.1總體要求耕地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技術路線包括資料收集與分析、目標單元風險評價、風險管控和評價報告編制四個階段,見圖1。圖1技術路線圖5.2資料收集與分析5.2.1評價區域環境資料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資料:——基礎圖件:包括行政區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壤類型圖、水文圖和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圖等;——區域地質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地球化學調查資料;——區域水文與環境背景:目標區域水系和河流分布、灌溉水渠分布、地下水等水文特征,分析地下水、灌溉水及底泥的pH、重金屬含量等;——區域氣候與氣象特征:包括目標區域內近3年的年降雨量、主導風向和風速等;——區域土壤類型及其基本特性:包括土壤類型分布,土壤pH、陽離子交換量、有機質、全量磷、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和機械組成等土壤基本理化指標;——區域農業生產布局:包括目標區域內不同季節種植結構、主要農作物品種與分布、主要農業生產資料來源以及主要化肥與有機肥成分等;——社會經濟現狀:包括行政區劃、人口、農村勞動力狀況、工業布局、農田水利和農村能源結構情況,以及當地人均收入水平等。5.2.2重點污染源資料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資料:3DB36/T1819.2—2023——重點工礦企業污染情況:主要包括涉重工礦企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對耕地土壤環境造成的重金屬影響。重點工礦企業污染源篩選原則及其影響方法參照《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布設技術規定》相關要求確定;——肥料與農藥:可采用公開和實測的重金屬元素含量數據進行計算;——大氣干濕沉降:采用目標區域內實測的大氣干濕沉降重金屬元素含量測算;——其他來源:根據初步調查結果,對其他可能的污染源進行調查分析,判斷其對耕地土壤的影5.2.3目標區域土壤及農產品資料收集并分析下列歷史資料:——目標區域內土壤與農作物重金屬含量數據: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普查、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與詳查、土壤環境背景值、例行監測,以及生態環境、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和糧食儲備等部門的相關調查,參考有關科學研究相關調查或監測資料;——分析目標區域的耕地土壤與農產品重金屬含量時空分布、土壤與農產品重金屬污染風險,對有重金屬污染風險的區域應進一步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狀況調查。5.2.4其他資料的補充調查5.2.4.1布點原則參照《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技術規定》對數據不足區域進行調查布點。布點應遵循以下原則:——土壤與農產品重金屬污染程度越高,布點密度越大;——根據大樣本理論,目標單元低于100畝,采樣點位數量不低于15個點,目標單元100畝以上,采樣點位數量根據N=K√S計算(K取值1.0~1.7,S為目標單元面積小區域內土壤與農產品重金屬含量變異系數大于40%,布點密度增加10%;調查點位數量的確定,可根據地理單元的數量調整;——根據污染成因進行優化布點,如大氣源成因按照主導風向布點,灌溉水成因按照水流方向布——布點按照NY/T398相關規定,在選定的調查區域內或附近布設調查點位。5.2.4.2采樣原則土壤及農作物的采樣應遵循以下原則:——采集土壤與農作物一一對應的樣品,即協同采樣;——按照作物類型采樣,對于水稻產區,早稻與晚稻樣品按照1:1的比例采集;對于蔬菜產區,葉菜類、根莖類、瓜果類樣品按照1:1:1的原則在春季、夏季與秋冬季采集;——盡可能采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水稻與蔬菜品種或品系;若單季情況,采集本季度典型農作物5.2.4.3檢測指標檢測指標應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基本理化指標:pH值、陽離子交換量、有機質、全量和有效態的鎘、汞、鉛、砷和鉻;——農產品污染物指標:重金屬鎘、汞、鉛、砷和鉻;——其他:也可根據已有數據,單獨分析目標污染物。4DB36/T1819.2—20235.2.4.4檢測方法土壤全量重金屬參照GB15618規定的方法;農產品重金屬參照GB2762規定的方法。5.2.5劃分目標單元以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中單元為目標單元。5.3目標單元風險評價5.3.1點位風險評價5.3.1.1點位單因子指數評價對點位土壤中鎘、汞、鉛、砷和鉻五項重金屬進行單因子指數(Pi)評價。計算公式(1)如下:Pi=Ci/CS...................................(1)式中:Pi—評價點位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指數;Ci—評價點位土壤中重金屬i的實測濃度,mg/kg;Cs—土壤重金屬的限量值,本文件中采用GB15618中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篩選值。5.3.1.2點位綜合評價以最大的單因子指數(P)作為點位綜合評價結果,計算公式(2)如下:P=max(Pi).....................................(2)式中:P—評價點位土壤重金屬的最大污染指數;Pi—評價點位土壤中重金屬i的污染指數。5.3.1.3點位風險等級和類別劃分根據最大的單因子指數(P按照表1劃分點位風險等級和點位類別。表1點位風險等級判定和類別劃分土壤重金屬指數(P)ⅠⅡⅢⅣⅤP>5注:重金屬含量超過GB15618規定的風險管控值的,5.3.2初步判定5.3.2.1當目標單元內所有點位風險等級一致時,點位風險等級即為目標單元風險等級。5DB36/T1819.2—20235.3.2.2當目標單元內某一類點位風險等級占比達到80%及以上,其他點位同一風險等級(除高風險等級外)不連續分布,該類點位風險等級即為目標單元風險等級。如存在2個及以上同一風險等級連續分布,則按照地物邊界,兼顧土壤類型,拆分出連續的點位作為對應的目標單元,并以連續點位的風險等級作為拆分的目標單元等級。5.3.2.3當目標單元內存在(除高風險等級外)多種風險等級的點位,不符合上述(1)和(2)的要求,出于謹慎的原則,將點位風險等級最高的級別作為該目標單元等級。5.3.2.4當目標單元內存在高風險點位,根據河流、道路等地物邊界,確定合理較小的區域作為高風險評價單元。5.3.3補充判定5.3.3.1初步劃定的安全利用類Ⅲ、Ⅳ級風險等級,根據目標區域內采集過的食用農產品樣品數據,補充判定目標區域風險等級。判定依據見表2。表2農產品安全評價結果補充判定級5.3.3.2近2年內,未采集過食用農產品樣品的目標區域,初步劃定的風險等級即作為最終等級。5.3.3.3近2年內,采集過食用農產品的目標區域,可根據表2進行補充判定。5.4風險管控5.4.1基本要求5.4.1.1應根據目標單元風險情況,結合農產品與土壤重金屬有效性及周邊污染源等因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與對策。5.4.1.2預估風險管控措施與對策的實施效果,初步估算各措施的投資概算,并分析其技術和經濟可行性。5.4.1.3補充及修訂目標區域內耕地土壤有關資料,以及耕地土壤環境狀況的變化,重新開展風險評價,并及時動態調整風險等級。對新增或者已完成重金屬總量減除的耕地,要重新開展風險評價。風險等級調整間隔不少于2年。5.4.2重金屬風險管控措施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等級與污染風險管控措施對應表見表3。5.4.3不確定性分析6DB36/T1819.2—2023應分析造成耕地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結果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有關資料和數據充分度、評價指標及其參數取值的適宜度等多個方面。分析評價過程中遇到的限制條件、欠缺信息等,及其對評價結論的影響。表3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等級與污染風險管控措施ⅠⅡ采用石灰調酸、水分管理等農藝調控措施,建議采用低積累作物品種,具體根據耕地類別ⅢⅣ采用土壤鈍化、生理阻控,輔以農藝措施等聯合技術,建議采用低積累作物品種,具體根Ⅴ可選擇退耕還林還草或者種植非食用農作物或重金屬減除措施,降低土壤重金屬含量和風5.5評價報告編制5.5.1編制要求在完成全部評價工作的基礎上,闡述風險評價過程和結論,客觀評價目標區域內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情況,并提出管控措施與對策。5.5.2報告內容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區域概況、編制依據、資料收集與分析、點位風險評價、目標單元風險評價、污染風險管控措施、不確定性分析(含地下水防治分析)、附件等。報告編制大綱可參考附錄A。5.5.3結論與建議評價結論應明確評價區域內重金屬可能的來源以及污染風險類型和等級,根據風險評價結論,提出耕地土壤重金屬風險管控的措施建議或方案。7DB36/T1819.2—2023(資料性)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評價報告編制大綱A.1區域概況A.1.1區域自然和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