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摘要:新課改以來,教學改革日趨火熱,而文言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改革進度卻十分緩慢,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仍存在被動學習、忽略品德素養的培養、學生有抵觸心理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以《桃花源記》一文為例,從學生學習的三個不同階段出發,編寫教學設計。《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一篇文章,其文體的歸屬一直頗有爭議,在教科書中一般都是作為敘事性散文去教學,然而《桃花源記》中的小說問題特征十分突出,更適合當做小說去教學。因此在本文教學設計中,編者試就《桃花源記》一文,以小說文體設計教學,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關鍵詞:一對一;教學設計;桃花源記;小說目錄TOC\o"1-3"\h\u620目錄 228997一、前言 36364(一)研究背景 3212171.新課改背景 3109772.傳統文化背景 31894(二)初中文言文教學及研究現狀 48246(三)研究內容和方法 430430二、教材分析 519212(一)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521436(二)《桃花源記》課文分析 5166251.作者及寫作背景 5242432.課文內容 691453.《桃花源記》的小說文體傾向 620079三、一對一教育的教學現狀 78935四、教學過程設計 88678(一)針對低段學生教學設計 8294(二)針對中段學生教學設計 116745(三)針對高段學生教學設計 141752五、教學反思 1816962(一)教學設計中的可取之處 1820930(二)教學設計中的不足之處及改進 1920667(三)課后作業設計 2113141六、結束語 2129993參考文獻 23前言一對一個性化輔導的突出教學特點之一就是使教學具備強烈的針對性,與學校教育的普遍性相對立,本文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桃花源記》為例,探討設計一對一輔導教案。《桃花源記》歷來被人們歸類為優美的散文而備受推崇,但筆者通過眾多文獻參考,更認同另一方的觀點,《桃花源記》更傾向是一篇小說,它對于現代流行的小說概念,也能夠基本吻合。因此本文嘗試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將《桃花源記》從小說的角度去教學,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一)研究背景1.新課改背景從新課改的課程目標改變趨勢上來說,更注重學生的多面性發展,反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在教學目標上更強調除知識教授外的學習,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代詩詞以及文言文教學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的要求,從這一要求中,我們可以知道學習古代詩詞以及文言文的方法以及目標。2.傳統文化背景文言文從古傳承至今,被收錄進語文教材作為必修內容學習,一定有其重要意義。文言文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語言傳承的重要內容,對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五四運動之后,白話文逐漸取代了文言文,發展至今,文言文基本不再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文言文的陌生,就致使了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感到拗口,難以理解,因為它與我們慣用的語言有差異。蘇文河蘇文河:《基于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課外語文(上),2019年第4期,第176頁-177頁。初中文言文教學及研究現狀為替本文寫作奠定理論基礎,編者查閱大量網站文獻資料,梳理了現今有關于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研究現狀。隨著全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關于文言文教學的研究也越發深入,論文逐年增加,充分展現了文言教學研究的價值。研究教學的論文不少,而大多都是新課標下的教學研究,順應改革趨勢,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文言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改革進程緩慢,并沒有很好地體現出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新課改對于語文教學的核心要求是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強調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反對以往強調的“死記硬背”的教學形式,形成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學特點。然而文言文教學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上仍舊延續被動的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在無自主的學習中喪失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李娟娟:《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思考》,李娟娟:《新課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思考》,長江叢刊,2017年,第60頁-60頁。現今對于文言文教學的思考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可以從四個方面去考慮設計課堂教學。注重朗讀,訓練語感自主理解,加強感悟想法交流,加深理解鼓勵誦讀,豐富積累研究內容和方法本文擬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一文為例,針對低中高三個學習階段的學生,設計教學。無論是學校的集體教育還是輔導機構的一對一教學,都非常強調課堂的互動性。基于這一重點、新課改的要求以及學生具體情況,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文言文教學設計,在保證知識教授的基礎上,期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和人文修養。寫作本文涉及到的方法有文獻研究法、實地考察法、經驗總結法等,對一對一教學進行分析研究,積累經驗、總結教訓,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果。教材分析(一)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材分析本文所選教材為2021春季新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共分為六大單元。本冊教材六個單元分別以民族習俗文化風尚、科學技術探索、自然風光美景、演講藝術技巧、人文景觀勝跡、哲思情懷為專題內容。其中第三單元與第六單元為八年級文言文教學單元,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一篇文章的難易結合程度以及它的課程目標這兩個基本方面來考慮的。文言文類課文的教學編排在17年及以前是分散在每個單元,一單元一篇。自18年始,開始單獨組元,編排在第三及第六單元。對比七年級的文言分布——仍舊延續一單元一篇的編排,這說明八年級的文言學習開始進入系統學習。(二)《桃花源記》課文分析1.作者及寫作背景陶淵明是東晉時的著名詩人,表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又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是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他的祖父、外祖父都做過官,陶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受其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少年時就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陶淵明生于公元352年,一說365年,歷經了東晉和南北朝兩個歷史時期,陶淵明晚年正值晉宋易代之際:東晉太原年間,政治極度腐敗,統治集團內部生活荒淫,互相傾軋,賦稅徭役繁重,戰爭頻發,短短21年就爆發大大小小的戰爭60場,正可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元熙二年六月(公元420年),劉裕即帝位,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用陰謀手段,派人用棉被悶死了晉恭帝。劉裕的執政方式與陶淵明接受的儒家思想教育相悖,這讓陶淵明對劉裕政權產生了不滿,同時也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惡。對于《桃花源記》的主旨分析,歷代教科書上皆是“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這其中的黑暗現實指的即是晉宋易主,政治腐敗、戰亂致使民不聊生這一現狀。在這樣一個國家瀕臨崩潰的動蕩年代,陶淵明的一腔報復根本難以實現,其清正廉明、耿直、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貴的性格也和黑暗污濁的現實社會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他無力改變這樣的現狀,也不愿意干預,只好借助創作來紓解心中的苦悶,塑造出一個與黑暗現實全然相反的“世外桃源”,以此來寄托自己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關于《桃花源記》的系年關系問題,如今廣泛認可的、主流的觀點是創作于東晉末期,《桃花源記》就是在晉宋易主之際的背景下所寫出來的。2.課文內容《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前的序文,大約作于東晉末期,當時戰亂頻繁,百姓受苦。這篇文章是陶淵明晚年根據其家鄉一代人為生活所迫逃亡的事實、自身所積累的鄉居經驗,結合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加以想象、虛構而成的故事。陶淵明寫虛構的桃花源中的故事,來闡釋自己理想中的社會,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以武陵人“發現桃花源——探訪桃花源——再訪桃花源”為線索,描述了一個風景綺麗秀美,人人勞作、人人平等,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戰亂,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風尚淳樸的理想社會。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渴望擺脫剝削壓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愿望。3.《桃花源記》的小說文體傾向由于受到西方引進的問文體概念的影響,人們歷來把《桃花源記》判定為散文,忽視了其中的小說文體特征,事實上,《桃花源記》在本質上更接近于一篇小說,而且是魏晉時期杰出的小說。中國學術史上對于《桃花源記》文體的混淆,不得不提及魯迅先生,其著作《中國小說史略》中,將中國古代小說史做了梳理,把六朝時期的小說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志怪小說,以干寶《搜神傳》及其續書為代表;一類是志人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前人所述“《搜神后記》,題陶潛撰”做了這樣的解釋:續干寶書者,有《搜神后記》十卷。題陶潛撰。其書今具存,亦記靈異變化之事如前記,陶潛曠達,未必拳拳于鬼神,蓋偽托也。魯迅先生這樣的論斷,難以站住腳。且不說沒有確鑿的證據,陶淵明喜愛研讀《山海經》也是當時公認的,因此“陶潛曠達”并不具備足夠的信服力。近代梁啟超則十分推崇《桃花源記》,稱贊這篇記是“唐以前第一篇小說”,在文學史上是極有價值的創作。也有學者將《桃花源記》定義成“一部未竟的仙鄉淹留小說”,提出《桃花源記》的創作明顯受到了當時流傳的仙鄉淹留小說的影響,“桃花源”具有明顯的仙境特征。現行的語文教學中把“故事情節、人物、環境”作為判定小說的三大要素,楊秋榮:《<桃花源記>:魏晉時期最偉大的玄怪小說》,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25卷第2期,第57頁-68頁。在本文的教學設計中,嘗試把《桃花源記》當做小說去教,這對于理解文章內容、主旨有更大的幫助。《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是在黑暗的現實的基礎上虛構出來的,它的整體內容也具備了現代小說概念中的三要素:典型環境——桃花林、桃源、鮮明的人物——善良淳樸桃源人、曲折的情節。這篇文章在創作上運用小說的創作手法——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虛實結合。故事發生的人物、時間以及地點都非常的明確,讓人覺得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故事,但又在細節上做了處理,“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暗示了小說的虛構性,增強了文章的魅力。三、一對一教育的教學現狀一對一教育機構的職工(包括全職、兼職)偏向年輕化,原因有二:一是工作本身的不穩定性,職工更替頻繁;二是原因一的延續:員工流失致使不斷地招新,而來應聘的絕大多數是應屆畢業生。一對一秉持的教育觀念是針對每一個學生,根據其基礎優劣,制定極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然而在具體實施政策時,則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一對一教學以復習為主,預習為輔,本文所列出的是預習課的教學設計,并不針對單獨學生,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程度,分為低中高三段,分析普遍性問題制定教案。機構的服務行業的本質要求教者需要保持與學生良好的溝通,增加互相的黏性,因此在課堂上對課堂趣味性的需求也會更大。四、教學過程設計針對低段學生教學設計學情分析:這一階段的學生基本屬于鞭策進步型,學習自覺性和穩定性不足,在學校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的內容基本左耳進右耳出,回家很少復習功課,需要旁人不斷督促,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的關鍵階段,學科增多,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加,加上基礎薄弱,在學校的學習上跟不上其他人的進度,導致學習自信不足,大大降低對學習的熱情。情緒也是導致學科學不好的因素,基礎知識的匱乏會讓學生產生焦慮情緒,久而久之產生厭學甚至棄學的心理。針對這種學生,在一對一的課堂上,視其基礎設計復習或預習方案,突出“針對性”,布置適當且充分的學習任務——適當難度、適當分量、充分聯系課堂,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低段的學生在教學《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只要求掌握課內的知識點,做到把文章本身吸收完全,不必要做額外的拓展。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識記本文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3.對文章所寫的社會現實與社會生活有所了解過程與方法:1.課前充分預習,課堂讀、評、講、議。2.提高讀懂淺顯文言文的能力3.通過不斷朗讀背誦,掌握重點翻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陶淵明通過虛構的“桃花源”所想要表達的社會理想和美好追求。二、教學重難點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2.掌握《桃花源記》的重點字詞釋義、重要句子翻譯3.理解陶淵明的創作意圖,所寄托的理想生活4.明確《桃花源記》作為小說的文體特征三、教學策略本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主要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講授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斷地深入思考中理解課文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文內的生字詞以及字詞解釋都是學生借助注釋、通過朗讀去完成。文章的基本內容以及主旨的分析主要是通過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相探討、交流來完成。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傾向則有老師通過講授法完成,再通過課上課后練習加強鞏固:一來檢測學生上課吸收程度;二來對課上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四、課時安排:3課時(一對一1課時為40分鐘,一般初中一節課為2小時)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幻燈片顯示“世外桃源”圖片,引出今日話題2.提問學生他的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的?解釋“世外桃源”的含義,人們常常將自己理想中的居所稱為世外桃源,那么這個成語的出處你知道嗎?它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去看一看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又為什么桃源是“世外”桃源?走吧,讓我們一起跟隨陶淵明的腳步,去探訪那一方神秘的土地。(二)知識薈萃1.陶淵明是東晉詩人、文學家,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字號“五柳先生”(補充五柳先生名號的由來)。長于詩文,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其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農村生活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2.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者見解,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疏通文意1.教師示范朗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2.學生自己嘗試朗讀,并結合注釋疏通文意。3.檢查朗讀效果,教師進行糾正強調。4.對課文內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以及特殊句式進行強調學習(四)梳理文章內容1.梳理行文線索將文章分為哪幾個部分?給每一個部分擬寫一個小標題偶遇桃林——發現桃源——探訪桃源——離開桃源——再訪桃源(開端)(發展)(高潮)(結尾)2.細看桃源生活教學形式:我是小記者角色:漁人、桃花源人、記者過程:老師學生輪流當記者,例如學生當記者時,老師則扮演漁人,記者對漁人進行采訪,根據文章,小記者需要自己設定采訪內容。設想:采訪桃花源人問題:能介紹一下你們這里的自然環境、生活狀況、風土人情嗎?你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你們這里還延續外面的制度嗎?你們有沒有想過要出去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回答方式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同時在玩游戲中引導學生對桃源人的處事態度進行理解,進一步理解文章主旨。文章中“問今是何世”的“世”意義探究世:代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是什么?(五)明確文章主旨1.總結桃源生活: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幼有所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2.明確文章主旨:(幻燈片顯示創作背景)明確主旨:“桃花源”這一虛構的社會是陶淵明在黑暗的現實社會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寄托了陶淵明對這種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和對現實社會黑暗的不滿厭惡。(六)課堂練習針對這一階段學生,課堂練習主要包括對文章常識的考查以及文章字詞的解釋,對課堂內容進行無間斷復習鞏固。課后作業:完成對于文章內容理解、主旨分析的習題(二)針對中段學生教學設計學情分析:這一階段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比如基礎知識部分:古詩文默寫,字音字形這一類題目比較擅長,正確率都比較高,但相對的閱讀部分就比較薄弱,并且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閱讀這一部分也是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語文的難點,尤其是古詩文閱讀,相較于我們平常使用的白話語言系統,古詩文要更難以理解,而這一階段的學生常常缺乏攻堅的毅力。又比如學生在進行文言文學習時,對作者的生平事跡比較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但一到課文內容講解就比較抵觸,導致語文學習本末倒置了。針對這一類學生,在一對一的課堂上,要著重學習其薄弱點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不斷地加強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緩解學生的抵觸心理,盡量避免用強制、訓斥的方式促使學生學習。同時在課堂教學上,可以著重講解文言文常考詞語所對應的現代意思,在翻譯課文時著重突出,下課前可以讓學生來回答,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體驗感,而且對于提高上課集中力有更大的作用。中段的學生在學習《桃花源記》時,除了掌握課內的重要知識點,可以適當地補充拓展文言文中的常用虛詞。嘗試比較閱讀,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比較閱讀的意識。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識記本文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3.對文章所寫的社會現實與社會生活有所了解4.明確小說《桃花源記》的情節發展、人物形象以及典型環境過程與方法:1.課前充分預習,課堂讀、評、講、議。2.提高讀懂淺顯文言文的能力3.通過不斷朗讀背誦,掌握重點翻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陶淵明通過虛構的“桃花源”所想要表達的社會理想和美好追求。二、教學重難點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2.掌握《桃花源記》的重點字詞釋義、重要句子翻譯3.理解陶淵明的創作意圖,所寄托的理想生活4.初步構建比較閱讀的意識5.知道判斷小說主人公的方法并明確《桃花源記》的主人公三、教學策略本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主要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講授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斷地深入思考中理解課文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文內的生字詞以及字詞解釋都是學生借助注釋、通過朗讀去完成。文章的基本內容以及主旨的分析主要是通過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相探討、交流來完成。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傾向則有老師通過講授法完成,再通過課上課后練習加強鞏固:一來檢測學生上課吸收程度;二來對課上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四、課時安排:3課時(一對一輔導1課時為40分鐘,一般初中一節課為2小時)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幻燈片顯示“世外桃源”圖片,引出今日話題2.提問學生他的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的?解釋“世外桃源”的含義,人們常常將自己理想中的居所稱為世外桃源,那么這個成語的出處你知道嗎?它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去看一看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又為什么桃源是“世外”桃源?走吧,讓我們一起跟隨陶淵明的腳步,去探訪那一方神秘的土地。((二)知識薈萃1.陶淵明是東晉詩人、文學家,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字號“五柳先生”(補充五柳先生名號的由來)。長于詩文,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其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農村生活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她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補充五柳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作為補充理解作者高潔品質的閱讀材料2.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者見解,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疏通文意1.教師示范朗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2.學生自己嘗試朗讀,并結合注釋疏通文意。3.檢查朗讀效果,教師進行糾正強調。4.對文章內的重點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活用字、特殊句式進行強調學習。(四)梳理文章內容1.梳理行文線索將文章分為哪幾個部分?給每一個部分擬寫一個小標題偶遇桃林——發現桃源——探訪桃源——離開桃源——再訪桃源(開端)(發展)(高潮)(結尾)抓住“漁人”這一人物,完成對桃花源的探訪2.細看桃源生活分析首段在全文的作用作者如何去描繪“桃花源”?(典型環境)桃源人來此的原因?探析“問今是何世”的世含義?世:代(結合《桃花源詩》分析)為什么“皆嘆惋”?嘆的是什么?《桃花源記》的主人公?主人公是桃花源人而非漁人,小說的主題就是通過桃花源人來體現的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一世外樂土?(五)明確文章主旨1.總結桃源生活: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幼有所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2.明確文章主旨(幻燈片顯示創造背景)明確文章主旨:“桃花源”這一虛構的社會是陶淵明在黑暗的現實社會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寄托了陶淵明對這種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和對現實社會黑暗的不滿厭惡。(六)拓展對比閱讀1.文意理解(1)學生自由朗讀《秦時婦人》(2)學生借助注釋簡要疏通文意(3)學生逐字逐句翻譯,教師從旁糾正2.聯系課內文言文(1)引導學生發現《秦時婦人》與《桃花源記》的相同之處(2)初步形成對比閱讀的意識,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學習文言文比較閱讀的方法。(七)課后作業:完成《桃花源記》課后習題并一篇對比閱讀(三)針對高段學生教學設計學情分析:語文學習高段的學生理解力都不會差,但是缺乏耐性,語文的學習注重記憶和理解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對于中低段的學生來說,提升的空間大,因此進步的概率也比高段的高,但高段的學生提升空間不大,付出時間和收獲可能不成正比,這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導致學生語文學習態度憊懶,喪失對這門科目的興趣。這一階段的學生一般來說或多或少都偏科,數學數一數二,但語文處于中游,并且學習和完成作業都比較敷衍。這一階段的學生比低端學生更容易產生不想做出改變的想法,經常說出“語文不用學”的話語。面對這類學生,我們要讓他深刻認識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前提,在語文學習中要正確對待,努力汲取知識讓自己進入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去。在原來的學習基礎上可以給學生拓展對比閱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及其表達效果。同時也能夠聯系現代文閱讀,加強古今閱讀的聯通,靈活理解寫作手法。作文這一部分是在自我學習甚至在課堂教學中都是經常被忽略的,我的一個正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幾乎每次大考,作文都是臨時抱佛腳,考前臨時背一篇,這種做法不但不會再長久發展上有幫助,而且會限制考場上的發揮,學生的寫作思路會被這一篇作文固定。因此在學習《桃花源》這篇課文時,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可以設計小練筆。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識記本文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3.對文章所寫的社會現實與社會生活有所了解4.明確小說《桃花源記》的情節發展、人物形象以及典型環境過程與方法:1.課前充分預習,課堂讀、評、講、議。2.提高讀懂淺顯文言文的能力3.通過不斷朗讀背誦,掌握重點翻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陶淵明通過虛構的“桃花源”所想要表達的社會理想和美好追求。二、教學重難點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2.掌握《桃花源記》的重點字詞釋義、重要句子翻譯3.理解陶淵明的創作意圖,所寄托的理想生活4.初步構建比較閱讀的意識5.知道判斷小說主人公的方法并明確《桃花源記》的主人公三、教學策略本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主要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講授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斷地深入思考中理解課文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課文內的生字詞以及字詞解釋都是學生借助注釋、通過朗讀去完成。文章的基本內容以及主旨的分析主要是通過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相探討、交流來完成。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傾向則有老師通過講授法完成,再通過課上課后練習加強鞏固:一來檢測學生上課吸收程度;二來對課上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四、課時安排:3課時(一對一輔導1課時為40分鐘,一般初中一節課為2小時)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幻燈片顯示“世外桃源”圖片,引出今日話題2.提問學生他的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的?解釋“世外桃源”的含義,人們常常將自己理想中的居所稱為世外桃源,那么這個成語的出處你知道嗎?它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去看一看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又為什么桃源是“世外”桃源?走吧,讓我們一起跟隨陶淵明的腳步,去探訪那一方神秘的土地。(二)知識薈萃1.陶淵明是東晉詩人、文學家,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字號“五柳先生”(補充五柳先生名號的由來)。長于詩文,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其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農村生活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她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補充五柳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作為補充理解作者高潔品質的閱讀材料2.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者見解,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疏通文意1.教師示范朗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2.學生自己嘗試朗讀,并結合注釋疏通文意。3.檢查朗讀效果,教師進行糾正強調。4.對文章內的重點字詞、通假字、古今異義、活用字、特殊句式進行強調學習。(四)梳理文章內容1.梳理行文線索將文章分為哪幾個部分?給每一個部分擬寫一個小標題(曲折的情節)偶遇桃林——發現桃源——探訪桃源——離開桃源——再訪桃源(開端)(發展)(高潮)(結尾)抓住“漁人”這一人物,完成對桃花源的探訪2.細看桃源生活分析首段在全文的作用作者如何去描繪“桃花源”?(典型環境)桃源人來此的原因?為什么“皆嘆惋”?嘆的是什么?《桃花源記》的主人公?桃花源人和漁人的形象(鮮明人物形象)——主人公是桃花源人而非漁人,小說的主題就是通過桃花源人來體現的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一世外樂土?3.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桃花源記》非常詳盡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都是歷史上真實可考的,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這是“實”。那么“虛”我們能從哪里看出來呢?我們一起來結合《桃花源詩》,分析一下。(幻燈片出示《桃花源詩》)《桃花源記》中“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與《桃花源詩》中“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儼然互為矛盾,這就給桃花源記蒙上了一層虛幻的紗衣,虛實結合,更增加了文章的魅力。(五)明確文章主旨1.總結桃源生活: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幼有所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2.明確文章主旨(幻燈片顯示寫作背景)明確文章主旨:“桃花源”這一虛構的社會是陶淵明在黑暗的現實社會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寄托了陶淵明對這種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和對現實社會黑暗的不滿厭惡。(六)拓展對比閱讀1.文意理解(1)學生自由朗讀《秦時婦人》(2)學生借助注釋簡要疏通文意(3)學生逐字逐句翻譯,教師從旁糾正2.聯系課內文言文(1)引導學生發現《秦時婦人》與《桃花源記》的相同之處(2)初步形成對比閱讀的意識,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學習文言文比較閱讀的方法。(六)課后作業:1.完成《桃花源記》課后習題。2.課后練筆。以《桃花源》為題,寫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文章。五、教學反思(一)教學設計中的可取之處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三篇教學設計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基本一致,都要求學生把握作者虛構這一“桃花源”所要表達的思想態度或社會理想,這就是要學生掌握陶淵明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無奈以及對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而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則面向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習態度做了調整,更具有針對性。教學設計中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分別針對設計教學,能夠適應學生個性,體現一對一教學的本質特征,對把握學生學情更有利。在教案設計中也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非常重視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性,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針對低段學生的教學設計中,設置了角色扮演(記者、漁人、桃花源人),去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文在該段學生的學情分析中提到過:這一階段的學生屬于鞭策進步性,學習自覺性和穩定性不足,在學校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的內容基本左耳進右耳出,回家很少復習功課,需要旁人不斷督促,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的關鍵階段,學科增多,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加,加上基礎薄弱,在學校的學習上跟不上其他人的進度,導致學習自信不足,大大降低對學習的熱情。因此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本身對于語文學習就抱著不感興趣的態度,再加上文言文的學習原本也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對于古文不甚理解,更降低了學習的興趣,因此設置趣味性環節,增強課堂的。一對一的服務本質決定了老師要善于揣測學生的心思,我有一個學生,少言寡語。第一堂課上,基本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沒有任何反應,這樣一個學生,可能會被認定為喜歡安靜的課堂,但恰恰相反,她更偏愛的是氣氛活躍的課堂。這一環節的設置其實也是取代了傳統學校教育教案中的討論環節,一對一課堂與集體課堂不同,只二者——老師和學生,因此設置的采訪問答環節其實是對小組討論的替代。老師和學生討論取代了學生和學生討論,能夠達到甚至超出原先的預期,同時老師作為有經驗的先知者,能夠根據學生的思考深入引導,取得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的結果。設計文意疏通步驟時,能夠對課文內重要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做強調梳理,這一步驟對于學習沒有章法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課堂中學習方法。正如本文前言所說,《桃花源記》的小說文體特征十分突出,且對于提高學生對《桃花源記》課文內容和作者意圖的理解來說,將《桃花源記》作為一篇小說去教學更為恰當。本文所列三篇教學設計,都有意識地運用了小說的知識教授課文,全面覆蓋了人物形象的分析、情節的概括以及典型環境的描寫的復習學習。《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前的序,二者可以說是互證互補、緊密互關的,聯系《桃花源詩》去學習《桃花源記》能獲得更全面的理解,譬如前文所說小說《桃花源記》的虛實結合的手法,我們結合《桃花源詩》能夠對這一手法理解更透徹。對陶淵明的理想社會的理解也能夠更加正確。(二)教學設計中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桃花源詩》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同樣也存在不足之處,教學設計中《桃花源詩》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小說手法的求證上,沒有做到對課文內容和文章主旨的理解有更深的推動。《桃花源記》重點敘述武陵人發現并探訪桃花源,他的見聞,故事情節曲折起伏,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桃花源詩》中更直觀具體描述了桃源人怡然自樂的原因,《桃花源記》中不復得路也能在《詩》中找到答案。《詩》和《記》互證互補,對陶淵明的主旨分析更為清晰。根據新課標,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達到基本素質要求。《桃花源記》是文言文教學中的名篇。文言文教學有著過分重視“死知識”的傾向,簡單地減少文學常識后就進入了課文的學習,本文三篇教學設計中,也存在這一問題,雖說也有朗讀,但這一朗讀的目的在于讀熟生字、讀熟文章,而忽略了體會文章本身的意境美。在原本的朗讀基礎上可以再進一步改進,第一遍讀準字音后,第二遍再朗讀可以配合優美的音樂,將學生帶入桃花源優美的意境中去。現有教師范讀,然后由學生仿讀,在朗讀過程中,邊讀邊體會,兩三遍之后,就能夠對文章有較深的印象,至此就能夠達到知識與能力中的第一個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同時多遍誦讀也能夠滿足提升語感的要求。另一個在教學設計中共有的不足之處在于預習的作用沒有完整體現。盡管三篇教學設計都預設有課前預習,但在實際操作時還是和沒能達到預期,學生升上初二之后,課業壓力、學科任務也隨之增加,有的還有課外的提優,重重壓力之下,學生很大概率完不成預習任務,并且絕大多數學生優先完成學校作業,這更給課前預習帶來了阻力。而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和教育機構的服務行業本質,預習任務只能適當減少。另一個教學方面也沒有對課前預習進行檢查,老師對于預習任務沒有做到足夠的重視,可能導致后期學生對預習任務的忽略。在實際操作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不在于教學內容,而是對學生的把控,作為一名新入職的老師,上課的風格還不是很成熟,駕馭課堂的能不算很好,因此老教師的課堂比起來不足之處就顯得多了:在回答不上學生的問題時,會比較慌亂,不能自己的情緒;對于各個環節的語言銜接也還要加強。導致這些結果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教師的心理素質差,對于突發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二是自身的專業基本功不扎實。在之后的課堂中,要不斷地訓練自己,把課堂做好。除此之外,還有學生不配合的因素在,大多數來輔導機構的學生不是被父母強迫的,就是被父母半強迫的,因此還沒有從內心接納一對一的課堂,沒有把它當成一堂正經嚴肅的課。課堂上學生岔開話題、不愿意做題的現象時有發生。要盡可能控制這一類現象,第一堂課非常重要。第一堂課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學生強調上課紀律。如果老師實在無法控制,可以盡早告知班主任或在反饋中點明。(三)課后作業設計課后作業是根據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習能力來設計的,是實現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的課后作業不僅要體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試題及答案
- 2025衛生資格考試的復習進度與試題與答案
- 經濟法概論備考攻略及試題與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運行機制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2025年自考英雄試題及答案分析
- 行政法學的未來研究愿景試題與答案
- 護士臨床思維能力試題及答案
- 衛生資格考試復習計劃試題及答案制定
- 第2節 排列與組合
- 制圖員三級理論復習試題附答案
- GB/T 20014.28-2025良好農業規范第28部分:棉花控制點與符合性規范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運輸公司2024年防汛工作方案
- 公衛重精培訓試題及答案
- 產品返修合同范例
- 中華農耕文化歷史與現實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國農業大學
- 動態葡萄糖圖譜報告護理應用專家共識解讀(2025年)解讀課件
- 人工智能技術在田徑領域的創新應用分析
- 酒店防汛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中考英語第一次模擬考試(廣州卷)(含答案+解析)2025年中考英語逆襲沖刺中考模擬真題速遞(廣州專用)
- 設備采購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