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1頁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2頁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3頁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4頁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課件-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程標準】認識20世界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計劃、市場平行發展各顯亂象】【學習聚焦】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在曲折中發展。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成為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一、世界經濟的發展(1)20世紀初的經濟發展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大約在1880年或1890年,一個巨大的變化席卷了資本主義社會。……規模龐大和非個人的有限公司成了越來越突出的特征。——帕爾默《工業革命:變革世界的引擎》國家英德法美1870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13241913年工業產量居世界位次32411870—1913年工業增長倍數1.34.61.98.1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1425【回顧】請指出20世紀初,西方國家的整體經濟變化及其影響。1、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發展【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美日經濟崛起摧毀四大帝國,新興民族國家出現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英法經濟重創①原因: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猶存。(2)“一戰”后的資本主義之路③應對: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遭受重創;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希特勒思考1:羅斯福和希特勒的講話反映了怎樣的經濟變化?各國如何應對變化?自由放任特點:國家干預經濟目的: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武力對外擴張②結果: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思考2:結合教材和下列數據,概括20世紀初期

的“經濟危機”有何具體表現?④表現: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社會矛盾尖銳。思考3:結合第六課和下表,分析二戰后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原因及其成果。②經濟政策的影響: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是主要手段。措施: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①科技革命的推動:現代科技的進步促進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升級。成果:實現經濟快速增長;極大提高了各部門的生產效率。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英國首相撒切爾(3)“二戰”后的資本主義之路局限:經濟變化并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波及范圍更大。思考4:下列兩則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到1976年,占美國人口1%的美國最富有的人所擁有的財產總和占國家總財富的20%,但到了90年代中期,這1%的最有錢人已占有了49%的國家總財富。——《現代資本主義三次工業革命中的成功者》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及經濟政策萌芽階段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階段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14~16世紀)

(17~18世紀)

(工業革命~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世紀末20世紀初~)

16-18世紀重商主義1776年自由主義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70年代減少干預補充拓展重商主義(16C-18C中期)英國《航海條例》自由主義(18C中-20C30S)凱恩斯主義(20C30S-70S)新自由主義(20C70S–今)

資本主義經濟思想發展撒切爾夫人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政府壟斷外貿提高關稅組建大型商業公司殖民掠奪減少政府操控,政府充當“守夜人”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出售部分國有企業、縮減福利開支材料1資本主義經濟在時間上的非均衡發展主要表現為不同時期的顯著波動。這種波動反映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為了更簡明地描述資本主義經濟的波動,麥迪森把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劃分為1820~1913年、1913~1950、1950~1973、1973~1992這樣幾個階段。他列出了某些指標以顯示各個階段的增長狀況和經濟特征,如下表:資本主義發展不同階段的周期特征與增長特征(16個國家的算術平均數)

——摘編自高峰《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演變》階段時間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資本存量出口量第一階段1820~18701870~19132.22.51.01.42.94.03.9第二階段1913~19501.91.21.71.0第三階段1950~19734.93.85.58.6第四階段1973~19922.52.04.44.8根據材料概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并分析其理由。(1)一戰前: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世界市場最終形成。(2)一戰后:資本主義有所發展,但經濟增速顯著放慢原因:技術革命積累效應的減弱和工業化的基本完成;兩次世界大戰;

經濟大危機的影響;世界市場的萎縮。(3)二戰后至70S初:資本主義經濟快速增長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現代科技進步);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二戰后各國經濟的恢復和振興,世界市場的空前擴展;戰后資本

主義經濟體系形成。(4)20C70S后:資本主義經濟增速又明顯趨緩原因:經濟“滯脹”;產業結構的變化。

80S恢復,90S進入新經濟時代。(2021遼寧)1929年至1930年底,除農業外,法國大多數經濟部門還在增長,當時,外貿在法國經濟中所占比重有限。1/3以上靠工資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業,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據此可知,法國經濟危機爆發較晚的原因有①經濟體制的優勢②對國際市場依賴小③工商業相對落后④產業工人隊伍龐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對點訓練平行的經濟軌道2、社會主義世界的經濟發展思考1:據材料指出20世紀以來俄國經濟政策的變化,及其最終成就?(1)“一戰”后的社會主義之路戰時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蘇聯模式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思考2:請結合材料和所學,以表格形式整理俄國經濟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蘇聯模式時間1918-1920年底1921-19281936年確立目的/實質內容影響/成就“在一個遭受帝國主義戰爭破壞的國家里,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自由貿易……不僅是維持生活和對付戰爭,已經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務,而是共產主義的任務,是推進社會主義的主要路徑。”——《蘇聯史》斯大林模式是為實施一種優先發展重工業、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趕超戰略服務的制度。——梁孝:《斯大林模式、工業化和邊緣國家的社會主義》集中有限力量保證戰爭勝利(直接過渡)重心: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余糧收集制積極:保證前線糧食供應,緩解城市饑荒。局限:嚴重損害農民利益,導致戰后經濟和政治危機。糧食稅;私營企業發展;租讓制穩定和恢復國民經濟;鞏固蘇維埃政權。實現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積極:短時間實現工業化,奠定強大國家的基礎,為衛國戰爭勝利創造物質條件,贏得國際聲譽。局限:片面發展重工業,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影響蘇聯發展。(2)“二戰”后的社會主義之路赫魯曉夫下令開展的墾荒運動不僅沒有解決蘇聯的糧食問題,反而使許多土地成為荒漠。——金重遠《20世紀的世界—百年歷史回溯》我們的社會是一個正在迅速變化的社會。我們面臨很多新問題,相當復雜的情況。我們不能保證不犯錯誤。但我確信,最大的錯誤就是害怕犯錯。——戈爾巴喬夫(1987年6月)思考3:請結合所學,請評述蘇聯與東歐改革(結果、過程評價)。原因: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突出,隨后的改革陷入困境。結果: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課堂探究閱讀圖1蘇俄(聯)糧食產量變化曲線和圖2蘇聯工農業結構關系變化示意圖,回答問題。(1)讀圖1分析,從1913-1925年前后蘇俄(聯)糧食產量出現怎樣的變化?變化原因是什么?(6分)(2)讀圖2分析,1953年蘇聯的工農業結構與1928年相比出現怎樣的變化?變化原因是什么?(6分)1953-1986年工農業結構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分析其原因。(8分)圖1(1)變化:1921年后糧食產量逐年提升;原因:1921年實行的新經濟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非戰爭和平環境;(6分)(2)變化:甲類工業比重上升超過農業和乙類工業;原因:斯大林模式形成;發展趨勢:重工業始終在國民經濟中比例較高;輕工業和農業比重小;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經濟改革未突破原體制,成效不大;(8分)(3)中國:思考4:從首屆廣交會到首屆進博會展示出中國經濟怎樣的發展歷程?①奠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現代化的工業基礎。③成就: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②轉折: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閱讀《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歷程》,回答問題。對該圖進行解讀。(1)分析1949-1958年中國工農業生產總值持續發展的原因。(8分)(2)分析1958-1978年中國工農業生產總值出現曲折的原因。(8分)(3)分析1978年以后中國工農業生產總值快速發展的原因。(8分)課堂探究2(原創)(1)原因:新中國獨立自主贏得穩定環境;黨和國家正確的政策引導;蘇聯的援助;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主人翁的積極性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任意4點8分)(2)原因:黨對社建缺乏經驗,一再犯“左傾”錯誤;中蘇關系的惡化;計劃經濟的弊端挫傷人民生產積極性;嚴重的自然災害等;(任意4點8分)(3)原因:黨撥亂反正,糾正“左傾”錯誤;改革開放的實行;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中國加入WTO、提出“一帶一路”等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斷提升;科教發展等;(任意4點8分)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1)條件:(2)成果: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②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工業化進程。思考1:結合教材和下圖分析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經濟發展的條件、成果?3、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經濟發展思考2:結合教材和數據分析新興民族獨立國家遭遇的發展困境?問題: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和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充滿挑戰。(1)世界:(2)中國:①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②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4.21世紀以來的經濟發展思考:21世紀的經濟發展存在什么問題,中國如何應對?面對挑戰,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流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過去兩百年間不同階層(前10%、中間40%及底層50%)收入比例趨勢圖【思考點】結合所學,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有何特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也帶來了嚴峻挑戰,南北差距拉大,一些發展中國家面臨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危險,經濟和金融風險增大。——胡錦濤:《推動全面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作用越來越大;全球化趨勢明顯,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二、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學習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服務貿易增長迅速,電子商務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1.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1)背景: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世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難。美國害怕西歐的經濟崩潰給共產黨帶來可乘之機,也擔心日本左傾勢力的發展,所以決心在過去貿易格局的基礎上重建貿易關系,確立自己在全球的主導地位。——蕭國亮《世界經濟史》思考1.1:請指出美國決定重建世界貿易關系的歷史背景?標志是什么?(2)標志: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GATT(3)地位:二戰后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以法律的形式調整國際貿易和貿易關系的規則和程序,建立起締約方之間權利及義務關系的體制。(5)意義: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4)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思考1.2:結合【史料閱讀】概括關貿總協定的宗旨及其意義。(1)成立:1995年,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2)宗旨:(4)影響:①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②關稅的下降和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刺激有效需求,提高生活水平。西方發達國家仍然主導游戲規則的制定,為一己私利往往成為世貿組織原則的破壞者。思考2.1:閱讀教材,指出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與關貿總協定有何不同?各成員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合理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思考2.2:請找出服務貿易擴大的表現?以此為例分析WTO的影響?(3)表現:1997年,69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簽署了《全球基礎電信協定》,電報、電話、移動式數據服務等電信市場相互開放,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通信成本。WTO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涉及12大類。(5)局限: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思考:中國加入WTO有什么作用?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其他人在編寫游戲規則時,一個外向型的中國絕不能袖手旁觀。一個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國決不能沒有可靠的、更多的進入全球市場的機會,而這種可靠性只有在多邊體制中才能找到。——1997年世貿組織總干事魯杰羅在北大的演講3.國際貿易體系的發展——貿易形式更加多樣①貿易形式的變化: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②交易手段的變化: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思考:閱讀教材,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貿易有哪些新變化?【學習聚焦】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服務貿易增長迅速,電子商務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材料

世界貿易與世界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1840-2000)

——整理自張錫嘏《國際貿易

第6版》(1)1914-1938時段,出口貿易和工業呈現的趨勢及原因。(8分)(2)1948-1973時段,出口貿易和工業生產呈現的趨勢及原因。(8分)(3)1990-2000時段,出口貿易和工業生產呈現的趨勢及原因。(8分)課堂探究(1)趨勢:出口和工業生產都呈下降趨勢;(2分)原因:一戰的影響和破壞;一戰后各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大危機的沖擊等;(6分)(2)趨勢:出口和工業生產都呈大幅增長趨勢;(2分)原因:1947年關貿總協定的簽訂;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平的國際環境等;(6分)(3)趨勢:出口貿易增長而工業生產呈下降趨勢;(2分)原因: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及協調,出口貿易成增長趨勢;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工業生產;兩極格局瓦解帶來局勢動蕩等;(6分)三、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IMFWB成立時間1945總部華盛頓運行機制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幫助維持黃金與美元的固定匯率資金來源成員國認繳資金,美國因而獲得最大投票權宗旨業務1.國際金融體系的建立(1)標志:二戰后,美國主導建立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