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12月質量監測試題_第1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12月質量監測試題_第2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12月質量監測試題_第3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12月質量監測試題_第4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12月質量監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州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12月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1.《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率軍到咸陽后,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還記載,高祖曰:“此三者(張良、蕭何和韓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劉邦奪取天下的A.目的B.原因C.過程D.影響2.西漢初年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國力衰微。針對這一局面,統治者A.實行嚴刑峻法B.采取休養生息政策C.推行漢化措施D.實行重文輕武政策3.下圖郵票以某歷史人物第一次出使西域為背景,描繪了他擺脫匈奴長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繼續前行的場景。該歷史人物是A.張騫B.張仲景C.王羲之D.賈思勰4.秦始皇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加強對全國的統治,推行的經濟措施是A.鹽鐵專賣B.設市舶司C.統一貨幣D.推行墾荒5.戰國時期,七國的文字書寫各異。秦統一全國后,秦始皇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命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了筆畫規整的A.隸書B.小篆C.楷書D.行書6.公元前62年,漢宣帝下詔:年八十以上的老人,除誣告、殺傷人外,其他一切罪行都免于刑罰,以終天年。這反映了漢宣帝A.減輕賦役B.延續“推恩令”C.施行仁政D.奉行“無為而治”7.公元前4世紀,秦將冶鐵業收歸官營并設置官員管理。秦印中有“右冶鐵官”印,睡虎地秦墓竹簡中亦載有“左采鐵”“右采鐵”的官職。秦將冶鐵業收歸官營A.有利于提高秦的國力B.服務于統一全國貨幣C.加強了對官員的管理D.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8.下圖中以“胡”命名的物種傳入中原,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這主要得益于A.絲綢之路B.衛溫到夷州C.玄奘西游D.設立市舶司9.如圖是某朝代形勢圖,其中①處機構設立的歷史意義是A.有效管轄西域,保障絲綢之路暢通B.管理海外貿易,增加國家財政收入C.加強了與吐蕃的交流,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D.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10.瑯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時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書文字……今皇帝并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該文物瑯琊刻石(局部)A.見證了秦滅六國的過程B.體現了楷書藝術的成熟C.記載了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D.反映了秦末農民戰爭的影響11.楊寧一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寫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強制解決意識形態問題……漢代重在‘尊’,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入仕途徑之中。”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統一思想,鞏固統治B.以法治國,穩定秩序C.順應自然,保障民生D.選賢任能,反對攻伐12.《史記·淮陰侯列傳》寫道:“淮陰侯韓信的母親死了,家中貧困沒有用來葬母親的錢,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墓旁可以安置萬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墓,的確如此。”司馬遷在這里采用的史學方法是A.查看檔案文獻B.搜集民間傳說C.找尋口述資料D.進行實地探訪13.“‘大一統’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變為現實。”下列文物可為此提供證據的是A.毛公鼎B.刀形幣C.半兩錢D.瓦當14.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演進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開拓了中國的遼闊疆土,共同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該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開始于A.秦朝B.西漢C.西晉D.北朝15.陸賈在《新語》中寫道:“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這句話說明了秦朝滅亡的原因是A.暴政與嚴刑峻法B.分封制的實行C.陳勝、吳廣起義D.疆域過于遼闊16.西漢初年,政論家賈誼指出,當下形勢就像是一個病人,小腿腫得像腰,腳趾腫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時治療,就不可醫治了。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A.合并郡縣,裁減官員B.頒布“推恩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C.休養生息,重視農業D.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17.圖中物品(技術)交流主要得益于A.絲綢之路的開通B.班超經營西域C.海外貿易的發展D.文成公主入藏18.《后漢書·五行志》記載:“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童謠反映的政治狀況是A.丞相權力空前膨脹B.外戚宦官交替專權C.豪強地主兼并土地D.黃巾起義爆發19.根據下表判斷,“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漢文帝、漢景帝光武帝☆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減輕賦稅和徭役☆“以德化民”,廢除嚴刑峻法☆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A.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污吏B.提倡節儉,減輕刑罰C.興修水利,獎勵耕織D.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20.下列圖片反映的是《三國演義》描述的發生于東漢末年、三方角逐的一場大戰。這場戰役是A.赤壁之戰B.淝水之戰C.官渡之戰D.長平之戰21.有學者認為周秦之變是古代影響最大的政權更替之一,使中國古代的政治體制也隨之發生變化。下列最能體現“周秦之變”的是A.從傳位賢能到血緣世襲B.從軍功授爵到考試錄取C.從分封諸侯到郡縣制度D.從天子獨尊到平民政治2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歷史上最先發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預防疾病的醫學家是A.扁鵲B.張仲景C.華佗D.張角23.下表列出了東漢后期10個皇帝的年齡及壽命。這種情況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年齡1011311281512149壽命27231303936341454A.爆發農民起義B.外戚宦官交替專權C.東漢走向滅亡D.諸侯割據一方24.象棋中,兩軍立營,相持對壘,中隔“楚河漢界”,色分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敵方之“將(帥)”。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發生在A.春秋戰國B.商周之際C.秦漢之交D.三國魏晉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題(共26分)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三國志·諸葛亮傳》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操”與“天子”各指誰?(2)材料一是諸葛亮說給誰的建議?此建議是否正確?結合史實說明。(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建立者分別是誰?(4)臺灣在三國時代稱為什么?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實現國家短暫統一的政權是哪一個?(5)自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到材料二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請結合所學歷史知識,簡單談談理由。26.不同文明應該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自統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以上商路開辟的朝代和歷史人物,列舉出中國通過以上商路運往國外的主要商品。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它大大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海洋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引發了歐洲近代幾個世紀的大規模海外擴張,開始了歐洲對世界征服和侵略的歷史。——摘編自馬世力《世界史綱》(下冊)(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根據材料二概括“它”的影響。材料三中外文明交流情況表(部分)史實概況四大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經各種途徑傳至西方。西方交通工具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臺。(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部分史實提煉一個觀點,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至少舉兩例,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7.漢代畫像石不僅是一種精美的石刻藝術,也是重要的實物史料,從中能窺探到漢代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被昆邪王所殺。金日磾與母親閼氏、弟弟俱來降漢,深得漢武帝器重,官至“駙馬都尉”“光祿大夫”,入侍天子左右。一些貴戚私下怨恨說:“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武帝聽說后,更加厚待他。金日磾的母親教子有方。武帝聽說后嘉獎了閼氏。后來閼氏病死,武帝下詔畫閼氏的遺像懸掛于甘泉宮,畫上寫著“休屠王閼氏”。金日磾每次進宮見到母親畫像都會跪拜,對著畫像哭泣,這才離去。——據班固《漢書·霍光金日磾傳》編寫材料二見下圖。山東省出土的金日磾拜母像(東漢畫像石摹本)材料三下圖畫像石出土于成都。畫像石分三層,最上層畫的是狩獵者在山中獵鹿的情景。中層為兵器架,兩側各有一婦女操作織機,織機上方有馬、猴、立柱、食槽及雙轅車等。下層為“釀酒圖”,有婦女從井中提水,有男人牽牛車送來谷物,包含了汲水、運糧、燒煮、釀造和發酵的流程。周圍則散養豬、狗、雞、鵝等家禽家畜。東漢時期莊園生活畫像石(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漢武帝的治國思想。(2)比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哪些內容可以相互印證,哪些內容不盡相符。(3)根據材料三,推測東漢時期莊園的特點。28.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秦朝疆域圖圖2西漢疆域圖材料二民族交融不斷在進行。……經秦漢四百年的發展,華夏族成為統一的民族,中國也逐漸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戴逸《中國民族邊疆史研究》材料三秦之一統,不僅實現了對諸夏領域的一統,而且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廣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武帝)事實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統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補法,鞏固“大一統”。秦漢以來“大一統”觀念形成以后,歷朝歷代,無論是統一時期還是分裂時期,皆以天下一統為正流,以天下分異為歧路。——賈益《從國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國歷史上的“華夷”與“大一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