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1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2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3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4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

歷史新高考版專用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考點一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1.(2018天津文綜,5,4分)清政府官員曾要求外商具結承諾:“懔遵欽定新

例,不敢夾帶鴉片.倘查出本船有一兩鴉片,愿將夾帶之犯,聽憑天朝官憲

即行正法,船貨全行沒官,若查無夾帶鴉片,應求恩準照常進埔貿易.良歹

分明,情甘帖服.”這表明當時

(

)A.政府對于禁煙態度堅決B.禁煙政策得到各國政府公認C.鴉片貿易已實現合法化D.走私鴉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權答案

A22.(2018浙江4月選考,8,2分)近代某不平等條約中規定:“佛(法)蘭西人在

五口地方,如有不協爭執事件,均歸佛蘭西官辦理.遇有佛蘭西人與外國

人有爭執情事,中國官不必過問.”法國據此攫取的特權是

(

)A.領事裁判權

B.開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國待遇

D.居住及租地權答案

A33.(2023屆福建開學聯考,5)1858年,清政府派欽差大臣與英法談判,希望通

過減免關稅來消弭《天津條約》的某些條款,如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等條款.這表明當時的清政府

(

)A.利用國際規則維護權益B.固守天朝觀念昧于世界大勢C.逐漸實現了外交近代化D.主動適應貿易自由化的趨勢答案

B44.(2022北京,6,3分)《海國圖志》問世不久即傳入日本,當時著名學者佐

久間象山感嘆自己與魏源“所見亦有暗合者”“真可謂海外同志”,另

一日本學者感慨道:“使海內盡得觀之,庶乎其為我邊防之一助矣!”這表

明此時中日兩國的有識之士

(

)A.有了“開眼看世界”的意識B.主張中日結盟以反對西方的侵略C.產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D.掀起了“師夷長技”的社會運動答案

A55.(2020江蘇單科,7,3分)《申報》曾報道,“奉天為我圣祖神宗當日發祥

之地,今雖勢不能敵,豈可輕以尺寸與人”,還有旅順、威海皆軍事要地,

因而“中國萬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請”.與此報道相關的戰爭應是

(

)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

C66.(2011課標,31,4分)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頒布“向各國宣戰懿旨”.6月26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駐上海領事商定

《東南保護約款》,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

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中外商民人民產業為主”.這表明

(

)A.列強在華勢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權面臨危機C.地方實力派成為列強代理人D.地方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答案

B7考點二國家出路的探索與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1.(2023屆云南百校10月聯考,5)1841年前后一年多時間,廣東支出軍費44

9.6萬元,約為其一年實征地丁銀的3倍.鴉片戰爭后的賠款,廣東負擔103

2.5萬元,占賠款總額的69.95%.此外,隨著上海等五口通商,原來經過嶺

南到達廣州的商路也在逐漸衰落.材料中的現象

(

)A.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的誘因B.表明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C.加速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D.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

A82.(2019海南單科,7,2分)1863年,有官員上奏清廷:“聞日本近遣幼童分往

俄美兩國,學習制造船炮、鉛藥及一切軍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學習

制造船炮等法,我國家亦宜行之.”據此可知,該官員

(

)A.主張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B.認為西方長技值得學習C.敦促清政府學習日本政體D.意識到洋務運動的局限答案

B93.(2021天津,5,3分)1864年,李鴻章在一封信中談到,西方船堅炮利,中國

“若不及早自強,變易兵制,講求軍實,仍循數百年綠營相沿舊規,厝火積

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見李鴻章

(

)A.深惡朝政腐敗B.力圖維新救國C.主張強兵御外D.開始了解西方答案

C104.(2021湖北,6,3分)晚清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其課程內容既有西方科學

知識,也包括中國舊學.對此,船政大臣沈葆楨在奏折中說:“今日之事,

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

也.”這體現的思想是(

)A.君主立憲B.中體西用C.民主共和D.實業救國答案

B115.(2022廣東,6,3分)1889年張之洞與李鴻章的爭論

主張張之洞儲鐵宜急,勘路宜緩……前六七年積款積鐵,后三四年興工修造(鐵路)……豈有地球之上獨中華之鐵皆是棄物?李鴻章籌劃開礦,煉成鐵條(鋼軌),器款甚巨,豈能各省同

開?……日本鐵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產,惟鋼

軌等項仍購西洋.二人爭論的問題是

(

)A.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B.興辦煉鐵業可否舉借外債C.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孰重孰輕D.修筑鐵路與煉鐵孰先孰后答案

D126.(2021福建,6,3分)下圖為甲午戰爭前晚清主要軍工企業的資本來源構成

圖.這主要說明該時期

(

)A.中央政府對地方控制的削弱B.近代軍工企業的半殖民地性C.國家資本對近代工業興起的重要性D.民族資本投資近代軍工企業的熱忱答案

C137.(2019海南單科,8,2分)1897年,清政府根據兩年來很多官員的建議,發布

上諭,決定逐步將江南制造總局從上海遷往湖南,同時在內地大力興建與

擴充軍事工廠.這一決定旨在

(

)A.降低生產成本B.調整輕重工業的比例C.加強國防安全D.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答案

C148.(2021福建,7,3分)1898年夏,吳汝綸為嚴復的譯著《天演論》作序,稱譽

該書“與晚周諸子相上下”,但又擔心難以引起“以時文、公牘、說部

為學”的一般士子的關注.據此可推知當時

(

)A.維新運動的社會基礎較為薄弱B.新舊知識分子陣營分明C.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尚未彰顯D.科舉制度改革勢在必行答案

A159.(2021山東,5,3分)在近代中國,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

自強”,從“維新”代替“洋務”再到革命取代改良,這一系列變化主要

是由于

(

)A.“西學東漸”的深入B.民族危機的加深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思想解放的推動答案

B16考點三辛亥革命1.(2022吉林調研,9)1906年,孫中山在《軍政府宣言》中對“建立民國”

作出具體說明:“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

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

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孫中山在文中

(

)A.明確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標B.分析了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C.揭露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企圖D.指出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根源答案

A172.(2021廣東,7,3分)孫中山在一次演說中認為,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發達,

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象,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趕緊

設法,免得再蹈覆轍”.孫中山旨在

(

)A.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B.宣傳“均貧富”的政治理想C.為聯合蘇俄提供政策依據D.主張社會革命解決民生問題答案

D183.(2018江蘇單科,8,3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謠:“自從光緒二十八年把路

辦,銀子湊了萬萬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憐的莊稼漢,一兩糧也出這項

錢.要辦路因為哪一件?怕的是外國占路權.”與該民謠相關的歷史事

件(

)A.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臺C.促使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生D.推動國民革命的興起答案

B194.(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6)著名學者陳旭麓說,“清政府想以新軍的擴編

來穩固其正在動搖中的統治秩序,而新軍卻不愿為其效忠,且沿著相反的

方向演變”.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典型事件是

(

)A.東南互保B.預備立憲C.武昌起義D.護國戰爭答案

C205.(2022北京海淀一模,7)有學者認為辛亥革命的特點是“低烈度、大業

績”,以下能作為證據的有(

)①未發生全國性的大規模內戰②在較短時間內結束清朝統治③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④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216.(2022海南,6,3分)郭沫若在廣東訪某故居時寫道:“早識汪胡懷貳志,何

期陳蔣叛三宗.百年史冊春秋筆,數罷洪楊應數公.”據此推斷,“公”

應指

(

)A.林則徐B.康有為C.孫中山D.蔡元培答案

C227.(2022湖北,7,3分)下圖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間的元旦日記,箭頭

所指的方框內文字(

)A.流露出對社會嬗變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時代變化C.展現民國元年元旦的社會景象D.表達作者投身革命的堅定立場答案

B238.(2021浙江6月選考,11,2分)對辛亥革命的認識,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對時

局的主張中指出:“辛亥革命戰爭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反對滿洲帝政之民

主運動,一個是反對外力壓迫之自強運動.”這一認識強調這場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獨立任務B.反帝反封建的內涵C.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D.傳播了民主科學精神答案

B24考點四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1.(2021河北,8,3分)《顧維鈞回憶錄》記載:1912年的北京由“廢帝宣統

管轄之下的紫禁城”“東交民巷和民國首都三部分組成”;1913年,“(袁

世凱)對國民黨的活動采取了堅決鎮壓手段”,“臨時國會被解散了”,

“袁(世凱)下令逮捕許多重要的國民黨黨員”.據此可知,當時

(

)A.推翻君主專制迫在眉睫B.軍閥統治喪失基礎C.帝國主義勢力異常強大D.民主革命任務艱巨答案

D252.(2021天津,6,3分)民國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讀”教育

等紛紛出現,各種教育團體相繼成立,如1915年的全國教育聯合會、1917

年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等.這體現了

(

)A.思想解放運動的發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沖突C.民主共和政體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答案

A263.(2022北京東城二模,7)蔡元培在《中國新文學大系》總序中指出:文學

是傳導思想的工具.歐洲文藝復興時“把各民族的方言利用為新文學

的工具,在意大利有但丁、樸伽邱(薄伽丘)、馬基亞弗利等”.與此相

類,“我們的復興,以白話文為文學革命的條件,正與但丁等同一見解”.

蔡元培意在表明

(

)A.章回體白話小說的復興B.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的旗幟C.文學革命的形式與價值D.革命文化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答案

C274.(2020山東,8,3分)下圖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國在華商號數

量變化示意圖.其中①是

(

)

A.日本B.英國C.德國D.俄國答案

A285.(2020課標Ⅰ,29,4分)20世紀20年代,中國度量衡的狀況是,“同一秤也,

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別”“同一天平也,有庫平、漕平、湘

平、關平之分別”“同一尺也,有海關尺、營造尺、裁衣尺、魯班尺及

京放、海放之分別”.這一狀況

(

)A.提高了市場交易的成本B.加劇了軍閥林立的局面C.造成國民經濟結構失衡D.阻斷了商品的大量流通答案

A296.(2023屆北京朝陽期中,12)下表反映了到20世紀30年代各國在華貿易地

位的變化.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1935年各國對華貿易比重(%)美國

日本

英國

德國

法國

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18.923.715.114.210.68.611.25.01.45.1A.甲午中日戰爭B.瓜分狂潮C.第一次世界大戰D.華北事變答案

C30綜合集訓知能一列強侵華的影響及認識1.(2020浙江7月選考,9,2分)論及晚清時期的不平等條約,有學者注意到:

“簽署治外法權條款則是出于以下權宜的想法,即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

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以顯示中國的寬宏大量,并

減輕管轄他們的任務.”清政府的這種認知反映了

(

)A.極力維護朝貢貿易體制B.拋棄了閉關鎖國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國的幻夢D.對司法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仍懵懂無知答案

D312.(2022全國甲,28,4分)1846年,上海的進口貨值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

又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雖有回升,但極不穩定,

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這可用于說明,進口貨值的

下降

(

)A.阻止了自然經濟的解體B.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C.促使傳統手工業的恢復D.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答案

D323.(2018課標Ⅱ,28,4分)19世紀70年代,針對日本阻止琉球國向中國進貢,有

地方督撫在上奏中強調:琉球向來是中國的藩屬,日本“不應阻貢”;中國

使臣應邀請西方各國駐日公使,“按照萬國公法與評直曲”.這說明當

時(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強侵害中國權益B.傳統朝貢體系已經解體C.地方督撫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D.近代外交觀念影響中國答案

D334.(2020江蘇單科,6,3分)自19世紀中葉洋紗大量進口后,農家不再自己紡

紗,逐漸購入洋紗織布.手工織布不但沒有在機織棉布面前立即敗退,反

而得到一度的興盛和繁榮,日益從農家分離出來而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

行業.到1894年,手工織布工場已相當普遍.這主要反映了

(

)A.傳統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B.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初步發展C.進口機織棉布在中國滯銷D.傳統手工業專業化程度提高答案

D345.(2018課標Ⅰ,28,4分)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

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

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

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

(

)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答案

C356.(2022北京,7,3分)1898年,英國發出照會,要求清政府“確切保證不將揚

子江(注:長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義讓予他國”.清政府答復稱:

“查揚子江沿岸地方均屬中國要地,中國斷不讓予或租給他國.”這意

味著

(

)A.英國將長江流域辟為殖民地B.長江流域成為英國勢力范圍C.“門戶開放”政策宣告失敗D.清政府成功維護了主權完整答案

B367.(2022遼寧,7,3分)戊戌變法期間,德國獲悉《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有聘

任英文教習12人、德文教習1人的計劃后,德國公使照會總理衙門,稱這

將會“損害中國的獨立并使個別國家施加占優勢的和不合理的影響”,

要求增加德文教習名額.這一要求的實質是

(

)A.緩和德英關系B.推廣德語教育C.維護中國權益D.爭取在華利益答案

D378.(2021湖南,8,3分)20世紀初,武漢三鎮“占長江沿岸最樞要之地,商況之

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諸港”,漢口更是“舟楫之輻輳,貨物之聚散,其盛不

亞于上海,其余則尚未能比類也”.武漢的這一狀況

(

)A.表明其航運發展水平超過上海B.說明商業貿易中心向腹地轉移C.為長江沿岸工業重新布局奠定基礎D.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生創造條件答案

D389.(2020課標Ⅱ,28,4分)1894—1914年,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有所增加,各

行業所占比例如下圖所示.外國在華企業投資總額中各行業所占比例據上圖可知,當時

(

)A.運輸業成為列強擴大權益的重要途徑B.中國的對外貿易已由逆差轉向了順差C.國際資本壟斷日益趨于和緩D.民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答案

A39知能二晚清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抗爭與探索1.(2023屆河北10月調研,6)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認為,太平軍借用了西洋

的軍事技法,因而需用西洋技法“助剿”.而太平軍對清朝腐朽權貴的

打擊,也促使清朝最高統治者授予新興經世派以大權.據此可知

(

)A.太平天國運動激發了中國社會的變革B.洋務派沿襲了洪仁玕學習西方的主張C.太平天國最先開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D.漢族官員掌握了近代化發展的主動權答案

A402.(2020海南,7,2分)有一學者認為,近代中國曾出現過一系列努力,旨在改

造政權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順利參加近代世界的種種活動,另一

方面又無須徹底改變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和體現這些觀念的制度.最能

佐證該學者觀點的是

(

)A.洋務運動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答案

A413.(2022江蘇,6,3分)1876年,浙海關稅務司文書李圭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

后寫道,博覽會“原以昭友誼,廣人才,尤在擴充貿易”,而國人出外甚少,

“多以無益視之”,若能明了西人辦會之意,“亟亟焉圖維之,上何以裕

國,下何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

)A.中國卷入世界市場體系B.國人需重視對外交流C.美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D.政府應倡導實業救國答案

B424.(2022全國乙,28,4分)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

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

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

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答案

C435.(2019課標Ⅱ,28,4分)1898年,一份英文報紙報道:光緒皇帝已經遇害,

“太后現在正維持著光緒名義上統治的滑稽劇,一到適當的時候,便公開

宣布他的死訊”.這則報道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

)A.君主立憲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B.清政府加強排外活動力度C.列強尋找干涉中國內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贊同變法活動答案

D446.(2022山東,6,3分)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創辦了一批

近代企業;1901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這

些舉措表明兩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處是

(

)A.求富強國B.以商立國C.實業救國D.富民興國答案

A457.(2021海南,7,2分)據下表可知,梁啟超

(

)梁啟超對時局的看法1898年各國競爭的起因在于“歐洲全境”“生產過度”,其“所產物”在歐洲已無銷場,“不能不覓銷售之地”1902年“歐洲區區之地,斷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擴大容身之地1919年國際聯盟是實現“將來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會一定能建成體現“人類大合同、大進化之國際同盟”的基礎以“廓掃”過去民族競爭造成的“一切擾攘根源”A.希望西方國家給予經濟援助B.基于變法革新進行社會改造C.宣傳民權思想實現君主立憲D.立足世界視角尋求救國之道答案

D46知能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1.(2022江蘇,7,3分)1911年剛過暑假,正在中學讀書的茅盾發現,學校里的

許多教員剪了辮子,變成了光頭.他們捧著古書,讓人嗅不出“半絲半毫

的種族思想,或民權思想的味兒”,是“真人絕對不露相的”.這里的

“光頭”體現了

(

)A.腐儒的趣味B.智者的個性C.青年的時尚D.革命的態度答案

D472.(2022海南學業水平診斷,16)《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臨時大總統代

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率全國海陸軍,制定官制官規,任免文

武官員等,但行使職權時,須有國務員副署.受參議院彈劾時,由最高法院

組成特別法庭審判.這說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A.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B.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C.防止了袁世凱的獨斷專權D.在制度建設上的成效顯著答案

A483.(2023屆清華大學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9月測試,14)民國初年,民眾對國

會選舉頗為冷漠,還有些人“不知選舉為何事,選舉為何用,唯覺選舉榜上

有其大名,恰如舊日之金榜題名而已”.此現象主要反映了

(

)A.科舉考試仍在延續B.辛亥革命影響有限C.政黨政治運作成熟D.民眾民主意識覺醒答案

B49知能四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1.(2019課標Ⅲ,29,4分)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

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

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陳獨秀意在

(

)A.主張國家至上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D.傳播馬克思主義答案

B502.(2022廣東,8,3分)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國出版,

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離家出走的行為被稱贊為體現

了“女性的自覺”.后來魯迅發表《娜拉走后怎樣》,則作如下比喻:

“因為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

鷹,有貓,以及別的什么東西之類……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以下解釋

正確的是

(

)A.“小鳥”代表尚未覺醒的女性B.“籠子”是指落后的經濟形態C.“無路”源于君主專制的壓迫D.“鷹”等是指社會上的舊勢力答案

D513.(2021湖南,9,3分)1919年11月,有人指出當時全國新出版物中普遍有

“一個‘?’疑問符”,“這個‘疑’字不但把我國固有的思想信仰搖動

了,而且把‘舶來品’的思想信仰也搖動起來”.思想界這一狀況

(

)A.是基于對五四運動的反思B.促進了新思想的進一步傳播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表明使用新式標點成為時尚答案

B524.(2019課標Ⅰ,29,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

“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

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化可說明

(

)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知識界否定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答案

A535.(2022全國乙,29,4分)據某位學者回憶,“‘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舊

分別事物”,中國古來已有的一概稱為舊,古來未有或來自外國的一概稱

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別的準繩……對于古今、中外能夠排好恰當

的關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這一轉變反映出

(

)A.東西方文化論爭由此引發B.傳統儒學思想開始受到批判C.全盤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生變化答案

D546.(2022山東,17,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李超的“新生”李超,廣西梧州人,先求學于梧州、廣州等地,后就讀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

學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學,因而她生活困難,患肺炎后,無錢治療,1

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責她“至死不悔,死有余

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開追悼大會,有1000多人參加,胡適、陳獨秀、

梁漱溟等現場作了演說.1920年,梧州女子師范在省女師操場舉行了李

超追悼會,“各界人士蒞會者不下萬人,挽歌詩聯四五百軸”.55●李超的一生,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我們研究他的一生,至少

可以引起這些問題:一、家長族長的專制.……二、女子教育問題.…

…三、女子承襲財產的權利.……四、有女不為有后的問題.……——胡適《李超傳》(《晨報》1919年12月1日、3日)●涵養與發揮情感是積極的道路.北京的婦女不來吊一吊李女士,卻華

裝麗服坐汽車去滿街跑,許多婦女并不要求婦女解放,這都是麻木.麻木

就是處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樣指點問題,乃至把解決

問題的道路都告訴他,他只是不理會!——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會之演說詞》(《晨報》1919年12月22日)56●對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制度上兩大缺點:一是男系制,

一是遺產制.……李女士之死,我們可以說:不是個人問題,是社會問題,

是社會底重大問題.

——(陳)獨秀《男系制與遺產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作為歷史的觀察者,概括說明李超之死為何會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并談

談“李超們”新生的出路在哪里.57答案

(一)社會關注的原因:作答角度:(作答應主要包括三個角度)能從近代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期,新舊思想沖突激烈的時代背景角度作答;能結合陳獨秀等人的社會活動,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事件的推動角度作答;能結合李超與家庭的矛盾,從李超之死與當時社會的關系角度作答.(若

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層次劃分:(按照不同層級對每個角度的闡述進行評價)層次1:作答角度具有一定合理性,說明不夠充分,表述不夠完整;層次2:作答角度合理,能密切聯系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完整、充分,邏輯

嚴密.58(二)新生的出路:層次1:能分別概括三人的觀點,并進行簡要說明;層次2:能結合三人的觀點,從個人解放、社會改良、制度變革的關系角

度進行較為充分的闡述;層次3:在對三人觀點的論述中,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并結合史實,闡明在馬

克思主義指引下進行徹底的革命是“李超們”獲得新生的根本途徑.59單元集訓1.[2022T8聯考(2),6]鴉片戰爭后,道光一朝的君臣在有關對外條約的諭旨

和奏折中充斥著“恩賞”“推恩”“新恩”等外交語言;之后在中外條

約關系的實踐中,清政府官員往往用諸如“以求兩益”“互得利益”

“互惠互利”的表述.這一變化反映了清政府

(

)A.開始追求利益外交B.與列強關系趨于平等C.洋務新政成效顯著D.“天朝上國”理念的動搖答案

D602.(2023屆湖北黃岡期中,6)咸豐四年(1854年),曾國藩攻克武昌,咸豐帝聞

訊打算任其為署理湖北巡撫.有人進言“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

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余人,恐非國家之福”.咸豐聞后

“默然變色者久之”,遂收回諭令,僅賞曾國藩兵部侍郎的空頭虛銜.由

此可知

(

)A.地方勢力開始挑戰中央集權B.清政府對地方勢力的矛盾心態C.咸豐朝堂庸臣當道政治昏暗D.空頭虛銜使得曾國藩消極平叛答案

B613.(2022北京海淀一模,6)1861年7月18日,恭親王奕照會各國公使,要求

各國領事館約束本國商人與太平天國貿易往來.7月20日法國公使回復

愿意“照辦”,且表示將派輪船駛入長江巡查,對本國接濟“賊匪”者嚴

拿重辦.這表明

(

)A.“東南互保”動搖了清政府統治B.長江流域淪為法國的勢力范圍C.外國公使進京控制清政府外交D.列強支持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答案

D624.(2021全國甲,28)1861年,慈禧發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

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

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

國的現存政府.”由此可知

(

)A.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D.傳統的外交體制被拋棄答案

A635.(2020課標Ⅲ,28)面對外商輪船航運勢力進一步擴展,李鴻章認為:“各

口岸輪船生意已被洋商占盡,華商領官船另樹一幟,洋人勢必挾重資以侵

奪”,因此“須華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棧,自籌保險”.這表明

(

)A.商戰成為對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勵民間投資設廠C.求富以自強方針的改變D.洋務派準備創辦民用企業答案

D646.(2021廣東,6)鴉片戰爭后的半個世紀里,洋紗輸入最多的是產棉稀少的

華南、西南地區,而江南地區輸入洋紗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區土

布店收購土布時聲明“摻和洋紗,概不收買”.這說明當時

(

)A.自然經濟解體的程度沿海超過內地B.上海尚未成為對外貿易中心C.洋紗排擠土紗進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答案

C657.(2022全國甲,29)“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

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

“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

大哄”.這反映出,當時

(

)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答案

B668.(2021全國乙,28)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

現“經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

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

(

)A.儒學地位顛覆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D.西學深入民心答案

C679.(2021山東,6)近代一位外國人這樣評價戊戌變法:“如果認為維新是要

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

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

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

塔.”他認為變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變法措施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動員D.沒有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答案

D6810.(2021重慶,7)1900年9月,上海一家外國報紙評論說:“中國的被發現,晚

了整整一個世紀,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領,那么,

今天就不會有義和團……不會有過去幾個月里面中國所蒙受的永恒恥

辱.”這一觀點

(

)A.深刻地揭示了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根源B.全面評價了西方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C.大肆渲染中國的閉關鎖國而否定其近代轉型D.片面宣揚西方的文明而掩蓋了其侵略的實質答案

D6911.(2019天津文綜,6)據革命老人吳玉章回憶,1903年他在日本曾讀過宣傳

社會主義的書籍,“感到這種學說很新鮮,不過那時候一面在學校緊張地

學習,一面著重從事革命的實際活動,對這種學說也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

就放過去了”.這反映了(

)A.社會主義理論尚未成熟B.社會主義制度已成為青年追求目標C.中國革命理論已經形成D.先進理論付諸實踐要適應時代要求答案

D7012.(2019天津文綜,7)《紐約時報》駐漢口記者報導,湖北革命軍發布公告

宣稱:任何對外國人或商業經營進行干擾的士兵都將被立即處死;這是一

支人民的軍隊,將推翻殘暴的滿洲王朝,恢復真正的中國人的權利.從報

導中可以看出這場革命

(

)A.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B.具有鮮明的革命目標C.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D.體現反帝反封建性質答案

B7113.(2022遼寧沈陽三模,7)20世紀初,陳獨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參

與過辛亥革命運動.武昌起義后陳獨秀擔任過安徽都督府的秘書長.

朱德稱他自己“就是在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于1909年在云

南講武堂參加同盟會的”.這表明辛亥革命

(

)A.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準備干部條件B.能夠發動廣大工農群眾C.使資產階級政黨的組織更加嚴密D.推動中國社會發生巨變答案

A7214.(2020課標Ⅲ,29)清帝退位詔書稿由南京臨時政府擬訂,袁世凱收到后

擅自在詔書稿上加入“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等內容發

表.孫中山表示反對,致電袁世凱強調:“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

織.”他們分歧的實質體現在

(

)A.是否贊同共和體制B.政府組建的主導權C.是否進行社會革命D.臨時大總統的人選答案

B7315.(2021河北,6)有學者認為,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民國初年,中國有些地

區的鄉村手工業在艱難中發展起來.在江浙與河北的部分地區,很多農

村織戶依據棉花、土布的比價,計算實際報酬后,或出售棉花、減少織布,

或采用機紗、改進生產工具.這表明

(

)A.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B.采用機器生產成為共識C.農民靈活應對市場變化D.自然經濟仍居主導地位答案

C7416.(2023屆安徽皖江名校開學考,11)某學者認為,《新青年》雜志以倡導

“文學革命”起家,但在辦刊之初,即存在著學術與政治的張力.以陳獨

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新青年》編輯與創作群體逐漸形成了“政治

型學理”的路徑,并引領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該學者意在強調《新青

年》雜志

(

)A.致力于救亡與啟蒙的結合B.意在吸取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C.實現了文學與政治的合一D.以提高民眾的文學素養為核心答案

A7517.(2020天津,17,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國和歐洲分批派遣留學生,總計

200余人.留學生側重學習軍事或與之密切相關的各門專業知識.多數

人回國后憑借西學專長,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視和任用,如嚴復、詹天佑等.——摘編自《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材料二甲午戰后,赴日留學出現高潮,到1905年,留日學生達8000余人,

其中多為自費.在孫中山發動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為骨干力量,辛亥革

命時留學生起到了關鍵作用,如鄒容、黃興等.民國時期,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